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态化规划设计的简述

摘 要:介绍了生态化规划设计的定义、生态化规划设计理论、生态化规划设计要素、生态化规划设计特征、生态化规划设计方法。研究表明,生态化规划设计要求在城市规划中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规律,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分析各种生物学及社会文化信息,提出可能的机遇及约束。

关键词:生态化;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学

生态化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运用生态学原理,综合地、长远地评价、规划和协调人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的关系,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区域发展规划方法。

最初,生态化与规划设计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生态化是一种“人工自然化”的过程,即人类将自身当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生态原则和生命规律,运用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方法,注重生态保护,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痕迹;使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极大限度地减小对环境的破坏。

1 生态化规划设计理论分析

生态化规划设计是在城市规划区域内,围绕城市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展开的,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理论的综合与应用,单一学科和理论无法解决城市规划设计中面对的复杂问题。所以这里先介绍一下生态化规划设计的理论。

1.1 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就是指由一定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整体[1]。系统原理具备如下特性:整体性、动态性、自组织、优化性、协同性、层次性。

全文阅读

住区规划原理教学探讨

摘 要:通过分析指出目前住区规划教学存在规范不合时宜、重“增量设计”轻“存量设计”、文化传承的缺失等问题和局限,提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变,强调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增量规划、存量规划并驾齐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专题教学等方式,以期住区规划教育能适应新型城镇化以及新常态的需求。

关键词:新常态;住区规划;存量设计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集约型转变等“新常态”。为适应我国城镇化“新常态”,住区规划内容以及规划方式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包括:跨学科综合发展、增量规划与存量规划的并存、社区发展等等,因此,如何认识和适应这种新常态,是今后一定时期内住区规划工作和发展的重点。本文拟通过分析传统的居住区规划教学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对传统的教学定位、内容和方式等进行相应调整,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一、住区规划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局限

1.规范不合时宜

自2012年正式实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来,相应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还没有出版,原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结构模式、道路分级结构等方面已不适应时展需求。

城市发展速度在经过高速膨胀阶段后,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用于住宅开发的用意相应也在减少。2002年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将住区分成“居住区―小区―组团”的结构模式,已不适应土地资源现状。按居住区级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来推算,一个居住区级的用地约20公顷左右,但现在单个楼盘能征到此规模的用地的情况已不普遍。同样,按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的道路分级结构也存在不适宜性。这种蓝图式的规划结构对今日市场开发导向的商品房小区建设的指导和控制意义渐微。

2.重“增量设计”轻“存量设计”

全文阅读

世界无烟日活动总结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与总结

制订社区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健康促进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健康促进活动;及时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并按要求上报区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应有明确的年度工作目标、具体实施办法、活动时间安排、部门人员组织、经费预算。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促进规划可以根据每个社区实际情况分阶段规划:规划的方法如下: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定期征求居委会及社区居民对健康促进活动及内容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评估情况,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季节、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况选择恰当的健康促进课题与活动,并制定出健康促进规划。规划既要科学性,又要注意普及性和实用性,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3)、制定3年、 5年等短期、长期规划,规划内容标准应符合《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应涵盖全面、突出重点、数据真实、条理清晰、既有量化指标也有社会效应,既要体现成果,也要指出不足及改进措施。

全文阅读

衡水湖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研究

摘要 通过对衡水湖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的研究,简述了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内涵,提出了基于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的衡水湖生态规划对策,将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为衡水湖生态规划探索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衡水湖;生态规划;斯坦纳;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87-01

衡水湖是京津冀都市圈中保存较完整的内陆淡水湖泊湿地,是具有悠久自然和人文历史的华北平原代表湿地,被誉为燕赵最美湿地,在调节气候、控制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水防洪、城市供水、减灾防灾和生态旅游等众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衡水湖受人类活动干扰日益增多。保护衡水湖湿地已经成为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共识,然而湿地保护工作除了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外,由于衡水湖地处城市近郊,是距离城市最近的自然保护区,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其中主要的瓶颈是湿地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

生态规划在满足人类使用的同时制定可持续景观利用决策[1]。近年来,生态规划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理解与评估方法,这也能够保证人类行为和生态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需要根据国情,在实践中选择适用的方法,为衡水湖生态规划构建的适用模式[2]。因此,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参考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对衡水湖生态建设途径进行设计。

1 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简述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弗雷德里克・斯坦纳在《生命的景观》一书中提出了一套生态规划的成熟模式,该模式包含11个相互影响的步骤,即问题和(或)机遇识别、建立目标、区域层面的调查和分析、地方层面的调查和分析、详细研究、概念规划、景观规划、教育和公众参与、详细设计、规划和设计的实行、管理[3]。行为的逻辑序列为最佳土地利用空间规划提供了功能组织框架,该序列不断被反馈循环打断,规划过程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也不完全重复,每一个步骤都有反馈,并对其进行调整,根据具体情况重新排序,也可以跳过一些步骤[1]。

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通过人们利用景观以及人和社会、文化、经济及政策力量之间相互作用来研究不同尺度景观,具有人文生态学的倾向[1],由于其能实现战略适宜性评价法的所有功能,该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大量规划工程和项目中。

全文阅读

文化局规划人员编制方案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化、文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订全区文化、文物事业的长期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研究、指导全区文化、文物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系统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的改革。

(三)综合管理文化艺术事业,指导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生产,组织、协调全区性重大文化艺术活动。

(四)综合管理全区社会文化事业,加强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影剧院等建设,指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协同开展少年儿童和民族文化工作。

(五)综合管理文物事业,依法对全区社会文物和考古发掘的管理,加强对博物馆业务的指导,督促各街道做好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

(六)全面管理文化、文物市场,制定文化、文物市场发展规划,负责文化、文物市场的行政执法管理,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稽查工作。

(七)规划文化、文物设施建设布局,指导直属单位搞好基建工程的管理工作;研究制订、贯彻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统筹管理文化系统事业经费,监督、指导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计划管理。

全文阅读

山东胶东地区新农村规划设计理论初探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从胶东地区新农村规划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简要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胶东地区新农村景观建设规划原则与设计理念,以点带面地进行了设计理论探讨,有望抛砖引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设计理论;建筑景观

一 山东胶东半岛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

山东胶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 ,北临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临黄海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土地总面积 3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19%。胶东半岛地处平原,沃野千里,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多雨。本次调研的主要地区为青岛、威海和烟台地区的新农村规划设计。

(2)新农村的概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表现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水平,改善人们生存环境以及建筑改造、道路景观规划等内容。以此形成优美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3)胶东新农村建设基本状况

全文阅读

城乡结合部过渡型社区空间规划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摘 要:过渡型社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对于动迁居民的安居乐业和所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过渡型社区在空间规划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故而立足于苏州市工业园区较为典型的三个过渡型社区,从社区整体空间、物理空间、服务设施、生活习惯以及邻里空间五个方面出发,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加以研究,并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过渡型社区;空间规划 ;物理空间;邻里空间;评价体系;“新都市主义”

Abstract:Transitional community, with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the city community and rural villag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inhabitants ’ live and work, also th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economy .However,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re exist a lot of problems in space planning of the transitional communit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ree typical transitional communities i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research them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 whole of the community space, physical space, service, facilities, life habits and neighborhood space, then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transitional community ; space planning ; physical space ; neighborhood space ; evaluation system ; "new urbanism"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12-68(7)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城郊农村土地的征用数量加大的同时也出现了由政府投资建设解决失地农民居住问题的聚居社区即过渡型社区。过渡型社区意味着该类社区的过渡性特征,是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的特定社区演进形态,既包含着城市社区空间形态的特点,又延续着一定的农村社会属性。[1]作为我国城市化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类型社区,其产生不但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对立和缺乏应有的关注,过渡型社区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社区整体空间规划不够科学合理,服务设施分类配置不完善,物理空间以及邻里空间设计不合理,社区功能和居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不相适应等。与此同时,现有社区空间规划的研究片面强调物质形体决定理论,注重社区物理空间的研究,忽视对社区居民邻里关系和心理空间探究,社区规划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在造成财政损失、资源浪费的同时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

1 过渡型社区空间规划评价体系建构

全文阅读

社会发展科上半年工作计划

根据委领导要求,现将上半年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在委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

上半年,我市的社会事业共争取国债、省预算内项目8个,向上争取资金4696.1万元,其中国债1627万元,省预算内资金3069.1万元,已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总体上看,这些项目建设进展比较顺利。目前,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预计都可在批复期限内完工。另外,我们还组织筛选了卫生、教育、计生等十几个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下一步争取省预算内资金和国债投资的重点对象,并就项目有关情况多次向省发改委社会事业处进行了汇报。

(二)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工作

一是制定了县区级计生服务站建设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先区后县、先差后优的原则,与计生委共同研究制定了《大庆市县(区)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调查表》,按时上报省发改委社会处。按照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市上报的县(区)级计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有8个,总投资820万元,计划争取国家资金600万元。二是制定了我市20户以上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方案。在对前两年“村村通”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的基础上,按照黑发改社会[20__]116号文件要求,会同市广播电视局、财政局对全市盲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完成了《关于核报“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汇报》,制定了《20户以上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汇总表》,按时报省发改委社会处。通过几年的建设,除杜蒙县存在20个盲村外,肇州、肇源、林甸都已消除了20户以上的盲村。针对剩余的20个盲村,计划16个采取有线联网,4个采取卫星接收天线的方案进行覆盖。三是完成了58个乡镇文化综合服务站基础设施情况的调查。我市58个乡镇文化服务站有业务用房的有34个,共有房屋5586平方米,其中有产权的仅有1个,面积900平方米,没有业务用房的有24个,机构在编(含兼职)人员77人,总的来看,人员少,基础设施落后。四是陪同省发改委对林甸县卫生项目进行调研。为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我们在得知省发改委和省卫生厅要对林甸县卫生项目进行调研的信息后,积极组织接待工作,带领省发改委和卫生厅领导实地察看了林甸县县医院、林甸县中医院和部分林甸县乡镇卫生院。这几个项目都有望在今、明两年下达投资计划。

(三)积极搞好项目管理工作

全文阅读

社会网络下村庄规划案例研究

1.引言

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村庄,必须要对村庄现实情况进行理性判断,因地制宜地选择村庄的规划模式。目前在村庄规划设计领域,设计者已不再将目光固定在单纯的物质环境塑造上,而是试图通过多学科交融的方法,研究村庄的人居环境,构建适宜的居住空间。在各种方法中,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NetworkAnalysis,SNA)即为其一。它主要研究社会关系中的动作者之间形成的多元关系,以结构为关系模式,并寻找这些关系模式对网络成员或网络整体的影响。通过对网络个体间关联关系的分析,对城市或村庄的人居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布局等问题进行健康评估。本文以宁夏固原市黄铎堡镇毛家台子村为例,在分析村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情况、住房基本情况等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村庄规划方案,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现状与规划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利用数学图形理论方法为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依据。

2.研究区域与调查内容

2.1研究区域

本项目研究区域——固原市毛家台子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该村紧邻著名景点须弥山,是一个纯回族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及外出务工收入和家庭手工艺制作,并利用须弥山景区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产业。全村共计68户321人,其中农家乐有15户。

2.2调查内容

2.2.1村民群体构成在全体村民中,中青年较多,占人口总数的44%。村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依次为:初中、小学、高中。在村民从事的工作类型方面,最多的是外出打工,这与现在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总体趋势相同。在对未来工作方式的选择上面,有50%以上的人不太清楚,这也体现了村民缺乏对未来工作方式的期待与大胆展望。2.2.2村庄建设状况(1)毛家台子村交通比较便利,村庄内部路面大部分为水泥路面,路面狭窄,质量比较差,还有一部分是土路。(2)村内布局凌乱。建筑基本为一层,且大部分是砖木结构坡屋顶,外表面比较破旧。(3)村内环境质量差,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基本没有。(4)禽畜养殖与村民住房距离过近,影响水体及公共卫生;厕所多为旱厕,卫生条件极差;污水未经处理即被排放或农用。(5)作为回族村落,除一座清真寺外,再无体现村庄文化特色的建筑及设施。2.2.3村民满意度统计针对村庄的建设现状,项目组对于村民的居住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图1)。根据调研统计,村民对于日常购物、教育设施、卫生室、客运站、文化站的缺乏深感不便。村内的绿化、休闲设施亟需添加和改进。村民对村内公共设施的需求依次是:卫生所、运动场、垃圾收集点、文化室、小学、幼儿园、公厕等。村民最为关心的环境整治问题主要集中在村内道路,绿化以及垃圾收集等方面。2.2.4现状村庄社会关系特征毛家台子村由于是回族村落,村民一直延续下来的居住形式是“围寺而居”,所以造就了聚居状态下特有的社会关系与组织形式。由于地缘和亲缘关系,村民之间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较为紧密的联系方式,农、牧业生产活动给大家提供了接触的机会;礼拜上寺、相互帮工等加强了彼此的交流;另外,情趣、性别、年龄等属性也构成了村民社会交往的基础。这些基本特征相互关联,构成毛家台子村的社会网络。但是随着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利益因素已成为亲缘-地缘关系的最大威胁,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影响,在村庄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经济组织,使得村庄的商业、服务业迅速发展。清真寺不再是村内的唯一中心,村庄重心发生了改变,非宗教的基础文化教育、科技文化宣传等逐渐深入人心,村民收入差距拉大,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村庄的空间结构在发展中不断调整。

3.规划方案解读与技术分析

全文阅读

人口均衡发展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文献研究述评

[摘 要] 人口均衡发展是我国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是建设“三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部门的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1995年以来学界和计划生育实践部门对人口均衡问题从演进逻辑、研究范式、研究着眼点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人口均衡;人口均衡型社会;计划生育工作转型

【中图分类号】 C9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100-3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又包含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这五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内部的状态以及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状态。在经济社会变革空前剧烈和深刻、资源环境压力空前紧迫的今天,我们追求的社会发展应当是综合考量这五个系统,实现五个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累计少出生四亿多人,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2.1的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实现了低增长。“计划生育国策促进了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使中国提前跨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为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较好的人口环境。然而,低生育水平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人口问题的终结,而是意味着人口问题的转型。”此时,我们对于人口发展的目标已经不仅限于追求人口规模适度而是要求人口自身各要素协调,人口与外部各因素也要匹配。当今中国的人口状况的现实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其在人口增长惯性下持续增长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包括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人口流动、分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不均衡。因此,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不均衡发展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2008年3月国家人口委提出了“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工作思路。“十二五”前夕,2010年中国人口学会召开了主题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的年会,依据50多位人口学者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要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三型社会”的新观点。人口均衡发展和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

目前,人口均衡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一是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存在的日益突出的不均衡问题的认识,越来越一致;二是人口均衡的基本涵义包括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大方面已基本形成共识;三是提出人口均衡型社会应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同构成完整的三型社会,并在实践中被逐渐认同;四是从生态学、系统学和社会人口学视野,认为“均衡”是生态系统各个要素和谐共生的一种状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