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涉农专业

涉农专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策并举,办好涉农专业

摘 要: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高中其它专业招生异常火爆,而涉农专业却每旷欲下,生源短缺,质量下降。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点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离农;分层教;媒体应用

一、涉农专业招生难、留住难的原因

近几年职校涉农专业尽管实行免学费+3000元助学金,但招生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生源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其它专业招生异常火爆,涉农专业却每旷欲下的原因可归为一下几点:

1、家长认识误区

在近几年的招生中,和学生家长交流,发现有这样一种认识:不就是种地养猪吗,回家跟我学着做就是了!对涉农专业没有热情,不想孩子让上涉农专业。认为孩子读三年涉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毕业后出路不好,不如学其它专业,出去打工也有点基础。

2、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不实用

大多数学校认定“对口升学”这个“指挥棒”,根据上年考什么,从一年级开始就只学与考试相关的几门课程,结果就使本来与涉农相关的课程更少,学生的视野更窄,辛苦学了三年,到了最后还是什么都不会。这与涉农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前沿知识的日新月异,农民职业多元化倾向的要求格格不入。导致大多数报涉农的,到新生入学时,分数较高的就转到热门专业去了,留下来的基础很差不说,基本的人数很难保证。

全文阅读

开设涉农专业申请报告

尊敬的教育局领导:

本校05年底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07年评为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06年-08年,连续三年被渭南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职业培训先进单位”;2010获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现申请开设涉农专业。

一.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政府主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涉农专业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占地面积64亩,总建筑面积1. 9万平方米。在校学生824人,现开设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高校对口单招、果蔬花卉栽培、禽畜养殖等专业,专业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规范,职教特色鲜明。学校坐落在合阳县城凤凰东路,环境幽雅,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47人,其中专职教师108人,省、市级教学能手7人,高级教师27人,本科以上学历98人,双师型教师36人。他们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注重因材施教,积极钻研现代教学理论,编写教材、教参,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探讨和实践各类课型和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面向市场,定向培养,精心铸造“洽川技工”品牌,形成了“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走出了一条具有“宽、实、活”特色的办学之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合阳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对我校办学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校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就业培训定点机构”,“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台达电子厂(东莞)有限责任公司合阳技工培训基地”,“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陕西省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定向培训基地”。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与开设涉农专业的必要性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人才结构性矛盾的关键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谋划发展方略,以建设“西部果畜强县、煤炭工业重县、生态旅游名县、品牌教育大县、文明和谐新县”的五县战略为目标,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发展为农服务经济,为农民增收拓宽收入渠道,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与培训,夯实农村劳务和职业技能培训。

为满足我县优势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等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县委、县政府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和谐合阳的重点战略之一。在全县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基础上,以大手笔办大职教,全面推进“技能型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技术、成人教育与就业”培训工程,为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建设。县委书记樊存弟、县长陈振江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在全县科级干部会上大讲职业教育,统一全县党政干部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明确了“抓经济就要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的观点。为将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设成陕西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了由副县长冯西英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职业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措施,明确将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

全文阅读

农业职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的新思考

农业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农业人才的摇篮,办好涉农专业应是农业职业院校最基本的专业建设任务。但是,由于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市场对涉农专业的不看好,使农业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办学比重明显下降。因此,农业职业院校如何加大涉农专业办学力度,如何理直气壮地办好涉农专业,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江苏省农业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办学现状

1. 涉农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全省8所农牧职业院校中有5所为职业技术学院,3所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院校中开办专业总数最多的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有69个,其中涉农专业36个,占52.17%;专业数最少的是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22个,其中涉农专业10个,占45.45%;涉农专业比例最高的是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达61.40%,最低的是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仅占11.78%。

2010年,8所农牧职业院校在校生总人数为68496人(不含成人教育在籍学生),其中涉农专业的学生为28994人,占42.33%。8所院校校内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37901.77万元,其中涉农专业为19527.67万元,占51.52%

2. 涉农专业办学的主要成绩

一是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十一五”期间,各院校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重视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涵盖国家标准中相应职业等级的鉴定考核内容,毕业生的双证率均保持在95%以上。各院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通过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就业创业指导,毕业生就业率在同级职业院校中保持在较高水平。到2010年底,8所农牧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5所高职院均为“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办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近十年来,8所农牧职业院校在学校占地、建筑面积、教学经费、师资队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办学基本条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通过校地携手、校企合作和校校联合办学,形成了包括校本部、江苏农博园和茅山校区在内占地3282亩的“一主两园”校园格局,生均占地面积达179.41平方米、实践场所占有面积8.14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达9.1平方米,百名学生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达57.49个,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13.11台。

全文阅读

涉农专业管理模式探索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对象应该面对整个农业群体,培养更多的有专业技术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当前广大农村的政策、需求、及科技下乡的现状,我们在涉农专业的管理模式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关键词:涉农专业;管理制度;指导思想;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40-01

过去,我们的中等职业涉农专业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针对初中毕业生。现在看来,这太狭窄了。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对象应该面对整个农业群体,培养更多的有专业技术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此,我们学校先后对我县的多个典型乡镇进行了“拉网式”的调查研究,基本上摸清了当今农村生产发展所面临的各方面需求,为学校涉农专业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各位调查员的调查研究,结合当前广大农村的政策、需求、及科技下乡的现状,我校领导在涉农专业的管理模式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我们认为,根据新农村发展实际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应建立一种“双栖模式”:一方面:放宽入学条件,让更多的有学习意愿的农民走进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在农民家门口设教学点,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亲自去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把先进技术及时有效送到养殖基地、种植基地。对此,我们在管理上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涉农专业管理制度指导思想

要保持自觉自发的态度,做好服务与服从的大文章,把握好虚心与信誉的尺度,注意能力的提升与操作的规范,深刻认识科技下乡的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与使命感。

1、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控制招生规模。要增强计划性,分期分批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对学员管理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与奖惩措施。2、要与农业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等保持真诚、畅通的合作,开展多部门联合灵活办学的方式。3、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成立“涉农专业技术推广部”。完善领导管理,配备专业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乡镇教学网点建设。4、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送科技下乡。把先进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养殖种植现场,让技术下乡真正服务于农民,服务于生产。5、利用实物、图书、图片、音像、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直观方式,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6、针对各乡镇的不同情况,进行精细化分班教学,一次一个专题,一次一个课件,一次解决一个中心问题。要从技术传授、受教人群、培训方式等方方面面做好考虑与创新。7、加大涉农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下水”。要向有经验的农民虚心学习。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理论学习中联系实际,培养“谈理论头头是道,要实践手到擒来”的“双师型”教师,农学专家。8、在实践中探索集团化管理经验,走实业服务一条龙的道路。并择机进行成立经济合作社的探索与尝试。9、进一步做好全方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准备,在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干部培训、社区建设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

全文阅读

职校涉农专业工作汇报

尊敬的市、县教育局领导: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你们不顾旅途劳顿,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市、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年9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原县职业高中和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学校占地面积5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300平方米,在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77名。学校先后开设了农经类、机电类、电子类、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及管理服务类五大专业群近20多个专业。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培养目标满足市场,毕业生出路服务市场”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素质为中心,立足实际,着眼农村,克难勇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培训并转移农村劳动力近万人,成为县“科教兴县”、“教育兴农”的主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涉农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专业

县是全山区县,辖11个乡镇,261个村,10.23万户,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8万人。农用面积广,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经验不足,致使很多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滞缓了全县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自1983年建校起,学校立足县情,本着“服务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相继开办了农机、园林、林特、食用菌等专业,并逐步打造成我校的骨干专业,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90年代后,学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家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求,根据需要重点开设了果林、茶林、种植养殖、农学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山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年,根据国家专业设置新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需求,依据学生及家长的志愿选择,学校增开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年秋季招收涉农专业学生144名,*年秋季280名。

二、学校具备开办涉农专业的条件

1、师资力量。目前,我校有教职工177人,专任教师153人,学历达标率94%。涉农专业教师13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专科学历2人,均为中学一级以上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近几年,学校根据专业设置需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从县农业局聘请了2名专业农技师兼职授课,缓解了实习指导教师欠缺问题。

2、课程设置。根据国家专业设置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地域、气候特点,采取征订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办法确立课程科目。比如在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开设上,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德育课和文化课,有计划地选开部分专业技能课,并结合农村实际,自编了《农村政策与法规》《农业技术推广》等专业教材,这样,既保证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切合实际的专业技能,使教学更富有本土化、更具有针对性。强化教学管理,在课程落实上实行“三表”(即课程表、教师任课表、作息时间表)监控制;在常规管理上,坚持教研组月查、教务处普查、学校领导抽查制度,确保教学高效。

全文阅读

学校涉农专业年终总结

不顾旅途劳顿,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此,代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你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市、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原县职业高中和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学校占地面积51500平方米,年9月。建筑面积43300平方米,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77名。学校先后开设了农经类、机电类、电子类、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及管理服务类五大专业群近20多个专业。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培养目标满足市场,毕业生出路服务市场”办学思路,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素质为中心,立足实际,着眼农村,克难勇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培训并转移农村劳动力近万人,成为县“科教兴县”教育兴农”主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涉农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专业

县是全山区县,辖11个乡镇,261个村,10.23万户,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8万人。农用面积广,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经验不足,致使很多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滞缓了全县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自1983年建校起,学校立足县情,本着“服务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相继开办了农机、园林、林特、食用菌等专业,并逐步打造成我校的骨干专业,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90年代后,学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家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求,根据需要重点开设了果林、茶林、种植养殖、农学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山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年,根据国家专业设置新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需求,依据学生及家长的志愿选择,学校增开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年秋季招收涉农专业学生144名,年秋季280名。

二、学校具备开办涉农专业的条件

1、师资力量。目前,我校有教职工177人,专任教师153人,学历达标率94%。涉农专业教师13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专科学历2人,均为中学一级以上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近几年,学校根据专业设置需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从县农业局聘请了2名专业农技师兼职授课,缓解了实习指导教师欠缺问题。

2、课程设置。根据国家专业设置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地域、气候特点,采取征订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办法确立课程科目。比如在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开设上,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德育课和文化课,有计划地选开部分专业技能课,并结合农村实际,自编了《农村政策与法规》《农业技术推广》等专业教材,这样,既保证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切合实际的专业技能,使教学更富有本土化、更具有针对性。强化教学管理,在课程落实上实行“三表”(即课程表、教师任课表、作息时间表)监控制;在常规管理上,坚持教研组月查、教务处普查、学校领导抽查制度,确保教学高效。

3、实习基地。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种植优质烟叶、‘绿生’茶叶,栽培天然木耳、香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发展战略,这为我校涉农专业的开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开阔学生眼界,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学校积极争取,多方联系,在以往建立土门蔬菜大棚种植、茶叶等基地的基础上,又与集团、镇核桃产业基地等建立联系,使其成为学生实践、见习场所。今年,我们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与种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合同。这样,学生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场地,学生实习、实践率达100%,真正达到了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目的。

全文阅读

涉农专业检查工作报告

尊敬的市、县教育局领导:

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原县职业高中和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学校占地面积51500平方米,年9月。建筑面积43300平方米,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77名。学校先后开设了农经类、机电类、电子类、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及管理服务类五大专业群近20多个专业。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培养目标满足市场,毕业生出路服务市场”办学思路,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素质为中心,立足实际,着眼农村,克难勇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培训并转移农村劳动力近万人,成为县“科教兴县”教育兴农”主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不顾旅途劳顿,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此,代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你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市、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涉农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专业

县是全山区县,辖11个乡镇,261个村,10.23万户,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8万人。农用面积广,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经验不足,致使很多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滞缓了全县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自1983年建校起,学校立足县情,本着“服务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相继开办了农机、园林、林特、食用菌等专业,并逐步打造成我校的骨干专业,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90年代后,学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家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求,根据需要重点开设了果林、茶林、种植养殖、农学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山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年,根据国家专业设置新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需求,依据学生及家长的志愿选择,学校增开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年秋季招收涉农专业学生144名,年秋季280名。

二、学校具备开办涉农专业的条件

1、师资力量。目前,我校有教职工177人,专任教师153人,学历达标率94%。涉农专业教师13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专科学历2人,均为中学一级以上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近几年,学校根据专业设置需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从县农业局聘请了2名专业农技师兼职授课,缓解了实习指导教师欠缺问题。

2、课程设置。根据国家专业设置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地域、气候特点,采取征订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办法确立课程科目。比如在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开设上,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德育课和文化课,有计划地选开部分专业技能课,并结合农村实际,自编了《农村政策与法规》《农业技术推广》等专业教材,这样,既保证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切合实际的专业技能,使教学更富有本土化、更具有针对性。强化教学管理,在课程落实上实行“三表”(即课程表、教师任课表、作息时间表)监控制;在常规管理上,坚持教研组月查、教务处普查、学校领导抽查制度,确保教学高效。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一、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以来,我们重点对河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经归纳整理,找出了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如下:

(一)服务缺乏主动性

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仍习惯于传统办学思路,还不能认识到高职院校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互利双赢关系,同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大部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与科研部门有关,因此,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主动性。

(二)服务方式单一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限于政府组织的短期支农惠农活动,如:科技下乡、科技大集、短期技术培训等,缺乏长期的常规服务机制。

(三)服务能力较弱

据调研,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大多是由职业中专发展而来,并且发展历史较短,教师生产实践和技术实力相对薄弱,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讲授内容和方式很难与现代农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因此,办学实力、教师素质及技术水平均难以满足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求,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但是,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管理松散和服务经费短缺,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服务力度和服务效果。

全文阅读

涉农专业教学发挥助农实效的思考

摘 要:涉农专业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职能,使教学最大化的发挥科教支农、助农、兴农的作用,是当前涉农专业面临的重要教改课题。要做好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必须要做到充分认识涉农专业的重要作用、重要意义以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高度注重教学内容与农民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农民意识转变相结合、与农民创业就业相结合;坚持做到涉农专业教学服务农村建设的理念创新、推动农业生产的课程创新、优化评定考核的模式创新。

关键词:涉农专业 教学 助农实效 思考

课 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1年度职业教育课题(重点课题),涉农专业中“行动导向与就业创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JJX11JZ009。

2012年7月,黑龙江省与教育部在京签署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提出着力培养一批“懂政策法规、会技术推广、能创业带动”的新型职业农民。涉农专业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职能,使教学最大化地发挥科教支农、助农、兴农的作用,是当前涉农专业面临的重要教改课题。笔者所在学院开展涉农专业三年来,积极探索,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声誉。

一、着力提高三个认识

1.充分认识涉农专业的重要作用

务农技术是农民解决生存、生活问题,走向富足、富裕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力量。涉农专业教学对象学习目的的明确性,学习环境的客观性,决定并强调了它的开展必定要以扶农、助农、支农为中心,经过理论知识的推演,实践教学的开展,实习实训的推行,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知识体系在学生对开放、动态实践认知的基础上建构起来,想方设法促进农村学员就业、创业与扩大再生产。对全面提升农民学员的务农技能、从业素质、创业思路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充分认识涉农专业的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

涉农中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探讨

摘要 农广校“半农半读”涉农中专采取灵活学制,培育学历农民教学模式,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方法之一,它对改善农村劳动力学历结构,培养“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现代农业人才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较好的社会影响。从规划建设、师资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形式、考核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就如何办好农广校涉农中专学历工作,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发展措施。

关键词 农广校;涉农中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36-02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农业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其开展“半农半读”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新型学历农民,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专业优势。根据江苏省阜宁县农业干部学校“半农半读”涉农中专学历班的办学实践,就如何加强学历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法谈几点看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 科学合理规划,开设专业班级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半农半读”涉农中专学历班的开设需要把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场所、实习实践基地等软件元素和硬件元素进行综合配置,准确定位,合理安排,科学规划,才能达到办学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培育成果。

1.1 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涉农中专班,并要选准专业设置。一是要根据本地区农业主导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选择相关对口专业;二是根据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选择一批对称专业;三是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相关专业;四是根据调研了解当地农村青年农民群众对知识需求的情况开设特色专业;五是根据学校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特点等开设本职专业[1-2]。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