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治疗技术

生物治疗技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因治疗:基因生物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基因治疗是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技术。基因治疗是当代医学和生物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试图从基因水平调控细胞中的缺陷基因表达或以正常基因矫正、替代缺陷基因,达到治疗基因缺陷所致的遗传病、免疫缺陷或抑癌基因的失活所致的肿瘤等疾病,即与基因相关的疾病。

根据临床统计,25%的生理缺陷、30%的儿童疾病和60%的成年人疾病都是由遗传病引起的。而人类遗传病大约有5000种,大部分是单基因缺陷造成的道机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性的平衡系统。每一个基因对机体的正常功能的影响都是复杂的,任何一个基因的变化都会导致多种症状的发生。由于这些疾病病因复杂而且发生在遗传物质水平,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很难达到根治目的,而且价格昂贵周期长。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更好的、更彻底的遗传疾病治疗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遗传病的分子机理的深入了解以及许多遗传疾病分子模型的建立,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超乎预想的发展和后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计划的提出,使人们自己的遗传背景和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些都使人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

基因治疗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医疗技术,有广阔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前景,但是,它还需要解决许多基础研究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才能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总而言之,基因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它将日益走向成熟。

白介素12基因治疗肿瘤实验研究

项目简介:该研究以缺陷型Adv5腺病毒为载体构建、包装了携带白介素12基因和重组腺病毒AdvCMVIL12。病毒滴度测定显示该重组腺病毒具有很高的滴度;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当病毒滴度为100MOI时,培养的rTMC细胞上清中白介素12的分泌量达到3417±736NG/1×10^6细胞/24h;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局部注射AdvCMVIL12对多种不同的肿瘤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对四种肿瘤rTMC-RTC-R2、H22、XTC-1的抑制率分别为67%、66%、93%、6.4%。AdvCMVIL12能够在瘤体内产生大量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2,从而解决了单纯注射白介素12达到治疗剂量时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纳米载体介导基因治疗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进行了将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与干细胞工程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基因治疗的研究。项目以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为起始单体合成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PAMAM Dendrimer),该聚合物纳米载体可有效地将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C1)转入造血干细胞、胚胎肝细胞、树突状细胞、Hela细胞、K562细胞等;分别构建了抗凋亡信号分子(Caspase-3)、抗MHC Ⅱ类抗原转录活化子(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IITA)、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核酶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

全文阅读

生物反馈技术对孕期心身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心理学的生物反馈技术对孕妇心身疾病的治疗作用,使其心身得到充分休息,从而减少孕妇及胎儿的危险因素,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方法 从围产保健建卡的孕妇中用SCL.90焦虑自评量表筛选出有焦虑、抑郁、失眠者200例进行心理疏导及生物反馈治疗。结果 200例孕妇的SCL.90分治疗后各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孕妇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到胎儿,因此,围产保健人员也应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运用心理学非药物治疗这一技术,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关键词】 生物反馈;心身疾病;心理疏导

生物反馈技术在我国临床的应用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但却显示了它在临床治疗心身疾病中的举足之功。因为它治疗的原则是:让患者参与在自己心身相关的因素之中去认识自己的疾病并参与自身疾病的转归。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开展,孕妇在整个妊娠过程中体验的心理变化,坏了“自己”孩子的复杂心情,构成了妊娠期复杂的心身关系。她们担心夫妻的性生活障碍、流产、畸形、难产、妊娠并发症等,导致妊娠呕吐加剧,焦虑、抑郁、妊高征发生率高,从而影响妊娠子宫血流量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甚至死胎。我科自2006年以来针对孕妇这一特殊心身疾病运用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选取2006年1.12月在我院围产门诊建保健卡的孕妇200例,年龄20~35岁、平均(26.4±3.2)岁,孕周≤36周、平均(23±4.2)周的初产妇,用SCL.90量表测评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头疼等症状,并且无精神病史及性格障碍,无妊娠合并症及明显不良社会因素影响,且能理解治疗内容并自愿合作者[1]。

2 方法

2.1 心理行为治疗 焦虑、紧张、抑郁和愤怒等心理应激常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对于这些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常不够理想,必须同时给予抗焦虑或抑郁的心理行为治疗,如心理疏导、松弛训练、行为矫正、音乐治疗以及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才能产生较显著的效果[2]。

2.2 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 生物反馈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把采集到的内脏器官活动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并加以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内脏器官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性控制,对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加以矫正,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3]。

全文阅读

介入放射技术在生物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介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为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契机。随着新世纪生物治疗时代的来临,也为介入医学展示了更为宽阔的用武之地。有高度靶向性的介入技术与靶向输送的生物技术的良好结合,具有创伤小、效率高、治疗效果强、系统不良反应相对小的优势。目前各种生物治疗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应该抓住机遇,拓宽介入放射学的领域。

【关键词】 生物靶向治疗;介入技术;机遇

利用血管介入技术,对肿瘤、血管疾病等进行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从一定的高度上说,介入技术改变传统的治疗模式,它的出现,为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契机。而随着新世纪生物治疗时代的来临,也为介入医学展示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现阶段的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基因治疗、生物因子治疗、细胞移植治疗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基因治疗已从理论概念和动物实验阶段逐渐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成为现代医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1]。基因导入是体内基因治疗的关键一环。在探索高效及靶向性转导载体的同时,介入技术,如经皮穿刺、经导管血管内注射技术或肿瘤局部注射,可以用相对简便易行的操作,以微创效果将治疗基因定向施放,使基因转染最大程度地达到靶器官组织细胞,最大限度地减少载体随血流流入远端部位,以减轻系统性不良反应,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多种生物大分子,包括各种细胞因子、肿瘤抗体或疫苗、重组蛋白等生物免疫药物制剂,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血管性疾病(缺血或损伤)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及血管再生,也逐渐从起初的全身给药发展成为全身和局部多种途径给药,通过介入技术,达到更好的疗效。

细胞移植治疗,由于干细胞理论与技术日趋成熟而受到空前的关注[2]。而细胞移植主要是建立在局部输注技术上。外科进行细胞移植虽然可以准确投放,但创伤大,重复性差,不可控因素多。介入技术可以通过局部注入或血管内导入,弥补外科手术的缺陷,同样进行准确投放,将细胞输注到靶器官组织,达到治疗效果。尤其在难以外科手术的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介入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并取得一些令人振奋的结果。

另外,放射性核素药物治疗甲状腺疾病以及转移性肿瘤等,传统上也以全身给药为主。但对某些实体肿瘤及血管再狭窄等疾病,现今有研究采用放射性粒子局部肿瘤注射,或将粒子嵌于支架等载体之上局部治疗,也取得良好的疗效。还有一些靶向性材料的研究,包括磁性靶向聚合物、抗原一抗体偶联物等,都需要介入技术配合给药以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应当指出,上述列举的几种介入治疗的发展方向尚处于研究阶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形成机制与不同疾病的特性、治疗原理、载体的选择等。然而,介入手段以其创伤小,输送定位准确、局部治疗效果强,系统不良反应相对小,已展示了其巨大的优势和潜力。相信在本世纪,在个性化医疗手段的时代,介入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技术角度而言,近年来出现的大量介入新器材使得介入技术炉火纯清,真正做到了“无孔不入,无所不为”,这些精美的器材和日臻完善的介入技术推动了介入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临床学科参与介入工作,极大地促进了介入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回顾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程,笔者从中可以获得重要启迪的是:笔者必须紧密地与临床及基础医学发展相结合,从中汲取先进知识,拓宽介入领域并奠定介入的学科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介入诊疗技术符合现代科学发展观,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阅读

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幻肢痛临床研究及展望

摘要:生物反馈技术对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具有良性调节作用,还可对患者人格及行为、应激性进行调节,具有对抗应急及矫正A型行为的效果,能够降低骨骼肌的紧张水平、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达到治疗幻肢痛等的目的。本文对生物反馈治疗幻肢痛的临床机理做了概述,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思考,对本病治疗与研究提出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生物反馈;幻肢痛;大脑功能重组

幻肢痛 ( phantom limb pain) 是主观感觉已切除的肢体仍然存在,并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疼痛的幻觉现象,常伴有幻肢觉和残肢痛。幻肢痛是截肢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2%-78.8%[1-2]。幻肢痛首次发作通常在截肢后早期,一些研究显示:75%患者截肢后数天就可出现幻肢痛,但也有少数患者在截肢后数月或数年后才开始出现。Sherman [3] 等研究发现,幻肢痛患者中 45% 日常活动受到影响,33.5%工作能力受到影响,18%工作能力丧失,43%社会能力降低,82%存在严重程度不等的失眠现象。

1、生物反馈及其临床应用

生物反馈(BioFeedback)就是把个体产生的生物信息返回个体,使之能够知道并控制这个信息。作为一个心理生理治疗的综合概念,Schwartz认为生物反馈是一组治疗方法的统称,是指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即信息的反馈),训练人们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病治病的目的。生物反馈疗法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身、心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特性,借助于各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完成身、心间的复杂反馈通路,达到治疗各种身心疾病的目的[4]。生物反馈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通过测量和呈现患者意识不到的非正常生理病理信息,使得患者能够主动调节,使之趋于正常。同时,生物反馈也充分利用了生理变化对心理状况影响的作用,如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焦虑症,主动进行放松训练,全身肌肉放松,肌电水平降低,从而使焦虑水平下降。生物反馈实际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方法,通过反复强化,使个体能够学习自我控制心理、生理反应的过程,以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躯体和内脏反应[5]。

2、幻肢痛的可能发病机制

幻肢痛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迄今为止,对其病理机制认识尚无定论。临床试验证明,幻肢痛可能与感觉传入的各个环节发生变化有关,如外周感受器、感觉传入纤维、脊髓传导通路、丘脑、甚至皮质出现改变,同时幻肢痛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关系密切[6]。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外周机制:研究显示,有残肢痛者更经常地感受到较为显著的幻肢痛,也有研究显示残肢痛缓解后幻肢痛有可能减轻,但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还不清楚。虽然截肢后肢体已不存在,但截肢部位的神经末梢持续向大脑发送信号,使大脑认为肢体仍然存在,并对截肢前疼痛存有记忆功能,而来自损伤神经发送的信号被解读为疼痛。(2)脊髓机制:背根神经节细胞在神经切除后发生改变,表现出异常的自主活动以及对机械和神经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因此,可以认为神经瘤和背根神经节细胞体的异常电活动是引起幻肢知觉和疼痛的重要原因。 (3)中枢机制:①机体图式理论:机体图式最开始是指肢体在大脑不同位置有各自的代表区域。后来发现,机体不同部位在大脑的代表区受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传入刺激的调控处于动态变化中[7] 。②神经基质理论:该理论认为机体自身的神经基质是网络化的神经元系统,能够整合来自躯体感觉、丘脑皮质、视觉、肢体等诸多传入冲动,并产生诱发疼痛感或其他感受性体验的传入冲动,该系统与疼痛感受中的感觉、伤害性感受以及认知等成分相关。③本体感觉记忆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基于Gentili等的一项研究:在区域麻醉下截肢的患者,发现肢体的实际位置和感受到的位置总是不同,解释为截肢前躯体本体感觉系统最后传入的信号使截肢患者对截肢前的肢置仍保留记忆,因而在被问及术后肢置时,患者总是记忆着术前的位置。④大脑皮质功能重组和神经可塑性理论:近几年研究普遍认为,截肢后的“大脑皮质功能重组”和躯体感觉区记忆的形成可能与幻肢痛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8]。目前更多地认为幻肢痛属于一种中枢性疼痛。对于其发生机制观点不一,有的认为是截肢前所存在疼痛的转化,也有的认为随着传入冲动的丧失,脊髓神经元抑制的解除及截肢后皮质区域的重组导致了疼痛。

3、生物反馈技术在幻肢痛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挖掘顺铂耐药卵巢癌潜在治疗药物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顺铂卵巢癌耐药潜在治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美国国立信息中心NCBI的GEO数据库获得顺铂耐药卵巢癌基因集GSE15372,通过R与Bioconductor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利用Enrichr在线工具中的Cmap平台对顺铂耐药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药物筛选分析。结果 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11个,其中上调基因120个,下调基因91个;利用Enrichr中Cmap平台挖掘出对顺铂耐药卵巢癌有作用的候选药物血根碱(Sanguinarine)等。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潜在治疗药物的研究模式合理、简便、省时,为肿瘤的药物研究提供方向,减少研究的盲目性。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顺铂耐药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Enrichr;Cmap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但其死亡率却位居妇科肿瘤之首[1] ,化疗耐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耐药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涉及药物动力学等多层次的各种生物学事件[2],而这些事件最终大多与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3]。因此研究与卵巢癌耐药相关的基因及其相关潜在治疗药物对提高耐药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顺铂耐药卵巢癌基因芯片数据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而发现耐药卵巢癌的潜在治疗药物。

1资料与方法

1.1获取数据集 在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的共享数据库GEO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geo/,Gene Expression Ombinus)中输入关键词Ovarian Cancer And cisplatin resisitant 获得顺铂卵巢癌耐药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15372,包括5个顺铂药物敏感型样本,5个顺铂药物耐药型样本。

1.2顺铂耐药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应用R与Bioconductor软件对芯片数据进行预处理,分三个步骤:背景处理方法为rma法,归一化处理使用分位数法,汇总方法使用medianpolish,对每张芯片中变异系数等于或大于10%的部分进行过滤,处理后的基因芯片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1.3顺铂耐药卵巢癌潜在治疗药物的筛选 我们应用Enrichr在线分析软件进行顺铂耐药卵巢癌治疗药物的筛选。通过Enrichr中CMap平台筛选耐药卵巢癌治疗药物。将差异表达基因载入到Enrichr输入菜单中,再应用Enrichr数据库中的Connectivity Map平台进行药物筛选分析。

2结果

全文阅读

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讨论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年7月——2013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其标本送至微生物检验室,根据胃黏膜活检标本的检测结果,以其作为标准进行标本的检验和研究。结果在2种微生物检测结果中,其准确度超过90%,敏感性超过90%,但从特异性检测结果看,则不如单项检测。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具有较多优点,如非侵入性特点等,其诊断准确率高,并且对人体无害,在对慢性胃炎进行诊断时,特别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微生物检验技术为理想诊断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慢性胃炎;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7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60-01

对于慢性胃炎这种疾病而言,其属于胃黏膜慢性炎症,其诱因多样,较为多见的为幽门螺杆菌诱发慢性胃炎,其次饮食和环境也为其致病因素,自身免疫力衰退也可造成影响。对于慢性胃炎的分型,在国内是以病理组织学改变为依据。因此,本文对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做出了分析,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3年2月收治于本院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5±23.5)岁,将患者的80例胃黏膜活检标本送至医院微生物检验室,对80例标本进行检验研究,并以胃黏膜活检标本的检测结果作为检验研究标准。

1.2方法对80例慢性胃炎患者均做胃黏膜活检标本检测,均做唾液抗Hp IgG测定,并进行粪便HP抗原和唾液抗Hp IgG联合测定,患者均接受粪便HP抗原检测。其中患者接受的胃黏膜胃镜活检标本检测中,快速尿素酶试验包含在内,组织学切片找Hp包含在内,并包含常规病理检查。在进行粪便HP抗原检测时,应在慢性胃炎患者接受胃镜检查时,采集当日新鲜粪便;在进行唾液抗Hp IgG测定时,应运用非刺激法进行收集,收集唾液量为2.5ml左右,收集后进行检测。

1.3检验标准两项进行联合检测,即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找HP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以其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在两项检测中,以其一致性作为标准,即在两项检测结果中,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则为HP阳性,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为HP阴性。在微生物检验中,对其进行判断,即判断唾液Hp IgG检测的准确度,判断粪便HP抗原检测的准确度,并进行两项的特异性判断,进行敏感度的判断。

全文阅读

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采取2011年4月到2012年10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慢性胃炎患者60例标本回到学院的微生物检验室进行检验和研究,以胃黏膜活检标本检测结果为标准。结果 2种微生物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性均达到90%以上。但特异性大大不如单项检测。结论 微生物检验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特点、操作简单、标本易获取、对人体无害、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理想诊断方法。

【关键词】慢性胃炎;临床;微生物;检验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1-02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致病主要因子主要为幽门螺杆菌,其次有饮食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及其理化因素的影响。国内慢性胃炎的最新分型是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由于各种原因共得到有效样本70例,进行局部药物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0月,由于各种原因共得到有效样70例,男36人,女34人。采取2011年4月到2012年10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慢性胃炎患者60例标本回到学院的微生物检验室进行检验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2011年4月到2012年10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慢性胃炎患者60例标本回到学院的微生物检验室进行检验和研究,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6-76岁,平均48.9岁。

1.2 方法 每位患者均接受胃黏膜活检标本检测、唾液抗HpIgG测定及粪便HP抗原和唾液抗HpIgG联合测定。Ⅰ组医用碳酸氢钠片对水漱口治疗组,14人;Ⅱ组蜂胶菩提喷剂治疗组,24人;Ⅲ组内蒙古蒙药的外用溃疡散治疗组,16人;Ⅳ组曲氨萘德治疗组,16人。藉以了解脑血管痉挛、脑血流状况。头颅CT检查可排除颅内血肿等病理状况,血管闭塞后6h出现早期变化,表现为受累动脉的密度增高。24h后梗死灶密度减低,多呈向外的三角形,边界不清,密度可不均。1周左右部分密度降低。

1.3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火热之邪为患。龙胆泻肝汤具有清泻肝胆之火的功效,故药证合拍,自当取效。

全文阅读

生物反馈技术在Ⅲ型前列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在Ⅲ型前列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ⅢA、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120例分为生物反馈组及常规组,比较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的改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生物反馈组NIH-CPSI的改善效果更显著(P

[关键词] 生物反馈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中图分类号] R69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a)-026-02

Value of biofeedback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Ⅲ prostatitis

ZHU Bin, PAN Weibing, CHEN Xuesong, JIN Yan, XIE Liren, YANG Kaijun

(Department of Urology Surgery, Pingshan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io-feedback therapy in type Ⅲ prostatitis.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ⅢA, ⅢB prostatitis were divided into biofeedback treatment group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 (NIH-CPSI)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NIH-CPSI of biofeedback treatment group was improved effectively (P

[Key words] Biofeedback treatment; Type Ⅲ prostatitis;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

全文阅读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快速进步,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一系列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得以应用,进而在治疗疾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文章通过介绍现代生物医药的重点领域,对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现代生物医药的重点领域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医药领域;应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尤其是分子生物相关先进理论成果、当代先进技术不断侵入现代生物技术,全面社会需求,生物技术由高新技术代替过去传统技术俨然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必然。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其与医药领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一方面能够促进医学基础学科发生革命性转变,一方面能够为医药工业开辟出又一片天地[1]。

1现代生物医药的重点领域

1.1肿瘤治疗

世界范围内,肿瘤死亡率在疾病死亡率中有着十分高的占比,每年各个国家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数以亿计。肿瘤属于一种多机制的复杂病症,现阶段依旧采取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方式治疗,疗效并不十分客观,同时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当前,唯有现代生物医药方可肩负起彻底攻克肿瘤的人类使命,肿瘤治疗着实进入到一个两难的局面。在对肿瘤患者机体癌细胞进行杀死时,同时会危机到患者机体的正常细胞。基于此,现代生物医学提出了导向治疗理论。导向治疗指的是借助抗体寻找靶标,就好似导弹的导航仪,于病灶中有效引入肿瘤药物,从而不至于伤及到其他正常细胞[2]。现阶段,在数百余种开发的现代生物技术药物中,存在一半被用于肿瘤治疗,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抗肿瘤新药研发及现代生物技术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2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

全文阅读

皮肤外科系列讲座(八)

从广义角度讲,除手术以外皮肤外科还包含了许多非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多属于物理治疗。所谓物理治疗,是指利用温度、光、电、机械等物理原理进行治疗,由于光疗,尤其是激光技术发展迅速,常常单独叙述,所以本讲涉及内容为电外科、冷冻治疗等广为开展的简便物理治疗技术。

1电外科

电外科包括电烙术、电解术、电灼术、电干燥术、电凝术和电切割术等多项技术。这些技术的差异在于采用的电流、电压和电极形式不同。总体上讲,电外科设备简单、价格便宜、操作容易、安全性高、适应证比较广泛。在很多没有条件开展手术的地方,电外科可以治疗很多皮肤肿物;在皮肤外科手术过程中,电外科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

电流有直流电和交流电之分,电烙术和电解术采用的是直流电,其它技术利用的都是交流电[1]。交流电产生的电流波形分为有阻尼和无阻尼两种。有阻尼电流是指电流的正弦波波幅逐渐变小,而无阻尼波则表现为电流波保持等幅,波形不变。有阻尼波能产生凝血、组织凝固的生物学作用,无阻尼波仅可以切割组织而无凝血作用[1]。依据采用有阻尼波或无阻尼波,又可以将交流电原理的电外科技术进行分类。然而为了同时获得切割和凝血效果,现今已经研究出基于有阻尼和无阻尼混合波的电外科仪器。电外科另一种分类依据是电流引入的方式。当电流被引入而无需接地时,即电流从治疗端直接向周围组织扩散,称为单极方式。如果使用了接地板或分散电极,则称之为双极方式。要注意单极方式和双极方式的概念与单电极、双电极不同。单电极是指治疗端(电极)只有一个尖端,电流在电极和人体之间流动,而双电极有两个尖端,电流在两个尖端之间流动。无论单极方式还是双极方式,都可以采用单电极或双电极[1]。

1.1电烙术:电烙的原理是直流电加热治疗端,烧灼皮损,就像一支“电烙铁”,电流并不通过人体。电烙通常采用低电压、低电流的直流电。电烙时很难精确控制烧灼的范围和深度,所以应用时要非常小心。利用电烙止血效果不确切。

1.2电解术:电解术利用低电压、低电流的直流电,采用双极方式,产生电化学分解作用。治疗时患者手握正极,将针状负极插入待治疗的皮损内,让电子从正极向负极流动取得治疗效果。目前多用电解术进行脱毛,最终毛囊内蛋白质被分解为氯化钠和氢气[1]。

1.3电灼术:电灼术属于交流电技术,特点是治疗端不接触皮肤产生电火花作用于皮肤表面,进而烧灼破坏体表肿物。电灼术采用单极方式,利用高电压和低电流强度。通常该技术只破坏皮肤表面,原因在于烧灼后形成的炭化层可以起到绝缘作用,所以真皮网状层很少受到影响。

1.4电干燥术:电干燥术也属于单极方式的交流电技术,治疗端直接作用于皮肤,通过电热效应治疗浅表肿物。由于可以将治疗端插入皮肤或肿物内,所以治疗深度大于电烙术。电干燥术同电灼术一样利用高电压和低电流强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