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实验生物化学论文

1蚌埠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主要还是“填鸭式”模式,即先由实验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只注重结果,忽视学生的实验过程.结果导致学生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验操作、重视撰写实验报告忽视实验过程、重视理解实验原理忽视实验步骤的思想.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由实验老师完成,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同时所选的实验教学内容绝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学生已经知晓,导致部分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扩散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2蚌埠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实验项目只是简单验证了理论知识(.2)部分实验内容与其他实验课程重复,同时又不完整,与其他课程没有密切的联系(.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4)实验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没有赶上生物化学知识爆炸式增长的速度水平(.5)实验室、实验仪器没有充分整合,没有产生较高的利用效率(.6)专职实验老师缺口较大.

3我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举措

2014年11月23日至28日,教育部专家对蚌埠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我们以这次评估为切入口,改革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根据蚌埠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对以前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多方位改革.根据我系目前所开设的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工学类本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在工学一级学科平台上构建完整的、贯通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将这三个工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具体分为《生物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生物化学专业实验》、《生物化学基础实验》三个不同层次,重新修订完成2014版生物化学实验大纲,组建综合实验室.

3.1构建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生物化学基础实验》的内容具体涉及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些主干课程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实验.在第三学期进行,为专业实验打下坚实基础《.生物化学专业实验》的内容分三个工学专业进行选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化学无机和有机合成实验、生物化学分析测量实验、食品化学及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无机和有机合成实验、生物化学分析测量实验、分子遗传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合成实验、生物化学分析测量实验、药物合成实验、药剂学实验、药理(毒理)实验等.该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生物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的内容以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科学思维和基本科研能力.该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

3.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程以实验为主,要求每个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上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楚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方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实验2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学生应按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实验,每项实验结果须经教师检验,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按照自己的实验结果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其中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论与讨论是每次报告的重点部分.

全文阅读

微生物实验教学与微生物实验绿色化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教学;微生物实验绿色化

【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084-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污染、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其中有一种环境污染就是人为的污染――微生物实验的污染。以前人们对环境污染的理解更多地是指工业、农业、生活等过程中的化学污染。微生物实验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离不开实验的验证和检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免不了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不同于生活垃圾,如果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势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微生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微生物实验教学对环境污染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微观世界生物群体的总称。它们是自然界里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乃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称之为微生物(microorganism)。在分类学上,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原虫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都是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的,通常都是单倍体,繁殖快、数量多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故具有易变异的特点,如大肠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20min即可繁殖一代,且易变异。微生物实验教学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含细菌废弃物以及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污染。实验准备和实验操作中不小心泼洒或滴落到实验台面及地面上的细菌、病毒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传染性肝炎等病原菌,如不加处理直接被倾倒、丢弃,就会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一般的实验室都没有专门的处理设施,简单的方法就是混于生活废弃物中随意排放。

2微生物实验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特点

与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相比,微生物实验教学中产生的废弃物量不是很大,但由于微生物实验课面对的一般是活的病原体,而初学者无菌观念不强,自我防范意识弱,人为的失误和不规范的操作极易发生实验室物品的污染和差错等事故。而含致病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在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人员难免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培养液、病毒等,其中有些是致病性很强的细菌或病毒(如:结核杆菌)。尤其是实验指导教师经常在被部分空气污染的实验室工作,又长期接触化学试剂(如:二甲苯)或有毒细菌,危险更大,可能导致细菌感染或化学试剂中毒。然而,微生物实验教学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影响却是一种长期低剂量的污染过程,由细菌和化学实验污染引起的中毒往往是慢性或亚急性中毒,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其隐患更大。

3微生物实验净化环境途径

全文阅读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论文

一、明确目的,把握整体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课程安排是由10个小实验和1个综合性的大实验组成的,每个实验从表面上看都有很强的独立性,相互之间联系不大,但其实不然,整个实验的安排有内在的联系,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学生在学习实验理论、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对整体动物生物化学的理论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每次实验前进行讲解时,都要首先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使大家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有什么实际或者理论上的应用。目的明确了,才能使大家理解更深,知识掌握也更全面。除了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外,在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时候,还需要把看似独立的一个一个的小实验,放到实验的整体背景下,让学生对每个实验存在的地位和目的有整体上的把握,尽量减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情况的出现。根据实际效果来看,通过把每次实验的背景和意义都讲解清楚,学生对实验课的理解就更深入,减少了每个具体实验学习的时候都明白但在整个实验课都学完后又糊涂的现象,提升了整体的教学效果,也加深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做好预习,认真准备

学习知识的时候,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时候,还能够进行预习,但对实验课的课前预习重视不够。每次实验结束后,笔者都把下一次要做的实验告诉大家,在下一次实验前需要预习,预习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的基本原理,因为实验是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所以实验的基本原理学生基本很容易就可以掌握。预习的重点就更侧重另外一个方面:实验步骤。预习不仅仅是把实验步骤简单看一下,了解一下要做的实验过程,笔者要求大家能把实验步骤总结出来,最好能做成一个简易的流程图,在不看课本实验报告的时候能够把实验步骤背出来。比如在《动物组织中DNA的提取》实验中,至少让大家总结出来实验步骤是取组织破碎细胞去除RNA去除蛋白质和其他杂质沉淀DNA。这样在进行实验时,学生就会对整个实验有所了解,有效地避免了很多学生看一个步骤,做一个步骤,最后不了解自己到底做了什么的情况出现。实际上预习可以看作是学生对实验课理论知识的准备,除了理论知识准备外,还需要作实验材料、实验试剂以及器材的准备,而实验试剂及器材的准备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因为这些一般都是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基本都是按照实验步骤,找到相应的已经准备好的试剂器材取用,往往对试剂或者器材本身的作用和特点忽略掉。笔者在上课时常常告诫大家:“做实验和做菜很相像,做菜的功夫固然重要,但是食材的准备隐含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关键”。例如蛋白质盐析实验中最重要的是饱和硫酸铵试剂,大家取用的时候常常发现烧杯玻棒包括手上经常会粘上白色粉末状物质,这个试剂笔者常常让学生在上一个实验结束的时候,挑两个同学当面配置,这样大家对饱和硫酸铵试剂的配置过程就有了了解,对于饱和硫酸铵中硫酸铵的量有了直观认识,有助于大家理解盐析的原理,下次取用试剂时也会注意到很多细节,比如取用过后迅速洗干净容器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认真的实验准备对提高实验教学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严谨操作,紧抓细节

记得笔者上大学实验课的时候,笔者的老师就教导我们“实验课最重要的不是获得了一个好的实验结果,也不是学会了操作一个仪器,最重要的是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一个科学的做实验的习惯”。笔者对这个思路是非常认同的,实验理论可以学习,实验操作经验可以慢慢积累,唯有实验习惯很多时候一养成是陪伴终身的。那么如何培养好的实验习惯呢?笔者的做法是从细节入手,从一进入实验室开始,就从细节上对大家严格要求,从最基本的桌面整洁做起,试剂归类放置好,并在实验过程间隙随时整理。整个实验过程是由一个一个仪器的小操作集合而成的,如果仅仅笼统的要求大家认真做实验,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做实验前,笔者会把重点仪器的实验规范教给大家,比如移液器的用法、离心机的用法等,尤其在大家进行操作的时候,笔者会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些共性的容易犯错的地方,再召集大家强调一下。很多仪器在多个实验中都会用到,这样经过多次使用巩固以后,基本做到了每个学生对仪器都能按照正确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

四、课后报告,完善总结

由于实验课程的特殊性,实验课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实验报告的成绩决定的。在早期的实验教学中就发现很多学生为了实验报告更出色,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改抄袭甚至编造,由于每位实验教师经常要面对20~30位学生,即使把实验结果记下来,也不能及时杜绝这种现象。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每次上课前都会给学生讲清楚,一定要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果发现有抄袭甚至伪造数据等有违科学精神的行为,本次实验成绩一律0分。这样从打分制度上进行了小的修改,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做实验准备时比原来认真多了,并且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因此就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有些偶然因素或者失误导致的结果不理想,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要求重复实验,有些客观原因不能重复实验的,就把实验失误的原因分析清楚,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改革,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已经杜绝了完全追求实验结果的现象,大家的精力被吸引到了认真准备和谨慎操作上面,同时对实验过程及出现的结果,学会了进行详尽的分析总结,即使没有取得预期的实验结果,也能从里面学到很多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会和挑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开拓思路,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提出新的方法和见解,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入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

全文阅读

实验实践生物化学论文

1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由于标本来自于学生自己,学生就很重视,这样要动手操作的兴趣性就很高。可是要想得到自己的检验结果,就必须亲自去做。我们改变由原来的老师准备实验转为学生去准备实验。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自己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从试剂配制、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结果的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让学生去实践。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离心机、刻度吸管、微量移液器、分光光度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生物化学检验中常用到的实验器材。经过多次反复的使用,学生对这些常用仪器的操作及注意事项都非常熟悉。这样,学生在期末实训考试时成绩都很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态度十分认真,培养了学生踏实工作的好作风,为其将来在基层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模拟案例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对检验结果的综合判断能力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生化检验人员不仅要能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而且要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服务,包括对结果的解释和对临床疾病诊断提出新的检测项目和优化组合检测项目,并能从实验室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提供临床咨询[5]。因此,这要求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前对所测定的结果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特别是各实验项目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此,我们把这门课程通过归类整理后分成五大块:物质代谢检测(血脂代谢、糖代谢、钠、钾、氯和酸碱平衡、微量元素);器官生理、病理检测(肝胆生化、肾脏生化、心脏标志物);疾病代谢检测(内分泌功能、肿瘤标志物);特殊生化检测(妊娠、新生儿生化);创新设计综合实验检测(糖尿病人样本生化综合、急诊病人不同生化检测筛选设计),通过整合后,一次实验给学生一个综合病例,让学生和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分组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初步判断患者可能的患病类型,从而选择检测项目并进行准备和操作,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多次的案例分析综合实验,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使学生循序渐进、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并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开放实验室,借助科研平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利用开放实验室,借助科研平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身边所接触到的病例,通过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上网查到的资料,独立进行判断,不受常规实验项目的约束,自己设计实验项目,自拟实验方案,大胆去创新,去挖掘一些与自己所选病例相关的其他检验项目,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实验,使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做实验”改变为“我要做实验”。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进,使我校检验专业的学生对生物化学检验这门实验课提高了兴趣,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实验考核合格率、资格考试通过率以及实验室开放率均得到了提高。学生对常用仪器的日常维护也有了理性的认识。通过改革,学生可以大胆地去创新、设计实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增加更多和医学检验相关的实验,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作者:归改霞 刘庆春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

全文阅读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1传统模式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根据教学计划,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一般为36~54个学时,少数高校为72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庞大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做法是每一个实验的头尾工作由教师代替完成,教师在实验前配制好实验所需的试剂,采集、培养、处理好实验材料,准备各种仪器设备,学生只是掐头去尾操作其中的一段;为了节省时间,课堂上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然后,按部就班,“照方抓药”,按照思维定势,不假思索就能顺利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抑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施展。不仅如此,开设的大多是内容简单、彼此孤立的“静态”实验,各个实验间缺乏内在联系。由于缺乏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不仅不动脑思考,而且根本不动手操作,缺乏主动性,丧失了通过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须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2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策略

2.1定性与定量实验相结合

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化学应该包含定性与定量实验才是完整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就是运用物理、化学的手段,对生物活性分子进行“质”的分析,再通过归纳和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思维加工,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存在形式。定量实验是以定性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活动,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性质、组成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收集精确的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定性和定量结合研究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大分子赋予意义的基础上产生正确的认知和准确的定位,认识生物分子运行、变化的本质规律,揭示其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包括对糖、脂质、氨基酸、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激素等生命分子的研究,还包括物质代谢与生物氧化实验,实验方法涵盖滴定、蒸馏、离心、分光光度比色、各种层析技术(薄层、凝胶、离子交换、亲和层析)、色谱技术(气相、高效液相色谱)、电泳、荧光、旋光法等。显然,相比于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已稍显复杂,是一门从基础实验过渡到专业实验的专业基础课。凭借这门课程学生初次认识到上述生物分子,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有限的课时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例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关乎生物分子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等内容选作定性实验,这些多为经典实验,一般占25%;而定量测定多为综合性实验,内容涉及基本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般占65%;另有10%的实验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验,内容多为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从特定的性质洞察这些物质的存在,从精确的数据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过程,根据质和量的统一促进学生对生物分子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2验证性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

人们曾一度广泛提倡要摒弃验证性实验,认为只有大量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的探究实验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种做法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探究性生物化学实验是探索生物大分子的未知性质,了解它们的组成、生物转化和变化特征,以及在机体内与其他分子的联系等的一种实验,受学生已知知识和技能的限制。验证性生物化学实验是指为了验证生物分子已被广泛认识的性质、概念、理论,通过演示再现其事实,强调其科学性。验证性实验可以把学生从懵懂状态引入生化知识的殿堂,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继承研究方法,规范化、程序化的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验证性实验还可以发挥潜在的作用,例如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一个确定的问题上比探究如何获得新成果要重要得多。所以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同时不可随意摒弃验证性实验。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把内容单一、彼此孤立的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设立系列实验,实施层次化教学。例如,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定糖法”测定马铃薯中还原糖含量是一个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如果利用该法测定马铃薯中总糖含量就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非还原糖的水解过程,再依据其还原性测定总糖,这就成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如果利用该法比较几个同学的唾液淀粉酶活力,这就需要定义一个“酶活力单位”,掌握底物与酶专一性、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等知识的基础上,将糖和酶的作用加以拓展。显然,这个验证性实验很自然地过度到了探究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实验就像这样通过具体实验来回答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再如根据三聚氰胺事件、艾滋病、地沟油等时事关注热点,探讨相关的研究工作、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创新实验,引导学生跳出课本的局限,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验证性实验是传授知识和方法,那么创新性探究实验是传播一种科研思想,甚至是一种科研精神和社会责任。

2.3“静态”和“动态”实验相结合

全文阅读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通过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改革,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现代教育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辅。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于是,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生物化学是近几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知识更新非常快,新的生化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基于这一要求,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重新编辑了针对性强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具体如下:删减了比较陈旧的验证性实验,如某种物质的性质鉴定、含量测定或某种生化技术的学习等,增加了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比例,增开蛋白质分离纯化、核酸提取鉴定、PCR技术、基因工程、分子杂交等实验项目。通过两年实验教学反馈、实验项目更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能熟练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为他们未来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一定科研基础。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新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采用中英文版,军医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解,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操作,忽视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机械的状态。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课后对所做实验基本没什么印象,对结果的分析也很肤浅。为了增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欲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首先将学生放到一个主动学习的位置上,我们随机选择了11级法医专业的学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前给学生布置血浆清蛋白分离纯化,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课每小组发言交流、根据交流情况给每个学生一定的实验分值。实验课堂上,学生查阅资料和实验方法进行交流,不同小组所用的主要方法有盐析及凝胶层析、电泳法、离心法等。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大家掌握了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及实验原理。最后教师简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盐析及凝胶层析法对血浆清蛋白分离。

全文阅读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会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构想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课,是以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相关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讲授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人在从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可改善的空间,下面从几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日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1增加实验课的预习环节

1.1实验课预习的必要性

生物化学实验的授课对象覆盖临床、口腔、预防、护理、影像、检验等医学专业学生,其中相当部分学生是文科生。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通常只记忆一些生物化学专业名词以应付考试,对推理性的知识也多数是单纯的记忆。大部分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是在相应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进行,虽然实验原理已经在理论课中涉及,但是在针对某个具体实例时,理论与实践常常难以对应。课程结束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降低,且实验课前自觉学习实验原理的学生比例较小。因此,大部分学生不理解实验原理,以致于没注意到实验的各种细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从实质上掌握实验步骤。所以,实验原理的讲解是实验课程的重点内容。而实验原理的讲解,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方能达到最大效果。为增加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应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提前学习实验课程内容。

1.2以实验课预习报告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实验课的预习

实验课预习报告已经纳入很多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都得到了提升。成都学院(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对生物化学实验的考核体系制定如下:实验预习与课堂提问量化考核(占实验成绩10%)、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基本素养量化考核(占实验成绩10%)、学生实验报告成绩量化考核(占实验成绩60%)、实验教学理论知识考查(占实验成绩20%)。该校实施此评价体系以来连续6届学生参与该项问卷调查,参与率高达96%,对实验综合能力量化考核平均满意度均达到95%;尤其对实验预习与课堂提问考核满意度最高[1]。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及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实验课考核体系进行了摸索,得到如下的评价体系:实验课程成绩=平时表现(10%)+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成绩(30%)+实验操作考试(30%)+实验理论考试(30%)[2]。从这个公式中看到,两校把实验课的预习环节提升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虽然实验预习报告占总评的比例与上述第一个高校略有不同,但是对预习报告的重视程度在三个学校中均有体现。针对我校学生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我们更应该将学生填写预习报告加入教学的环节。

1.3预习报告的内容

全文阅读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课程建设是一条不断探索和发展之路,我们需要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控制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改革和探索。教学内容需要我们紧密结合生物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在确保实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探索;改革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实践课,是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但能够更好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点,而且还能够掌握研究生物化学领域的相关实验方法、技能,为学生继续深造和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持续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基本实验素质,是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我们课程团队在教学方面采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聘任具有高级职称兼有科研课题的教授、副教授作为课程负责人,同时配备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主讲教师,进而形成了一支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主讲教师为骨干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团队。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2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强化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教学团队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架构更适于教学对象的内容结构体系,设置基础性实验,实验内容相对简单或经典,易于操作,主要是验证性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主要有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活力测定、蛋白质性质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实验,涉及到了层析、分光光度法、样品处理及含量测定等一些常规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也涉及到了如离心机、水浴锅、组织捣碎机、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在积极跟踪生物化学研究前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实际需求,开发一些新的配套综合性训练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综合训练能力。例如:精氨酸激酶表达与纯化、酵母双杂交检验蓝藻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菠菜叶绿体基质蛋白质组分离、蛋白质印迹等实验都是目前已经开设的综合性训练大实验,一般在每学期16-18周开展。由于这些实验所用设备比较多、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涉及生物化学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性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初步接触生物化学研究前沿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科研的训练机会,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申请进入我院开放性科研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一线工作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科研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学生可进行校级、院级等级别科研立项,在相关老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并按期结题。目前,许多学生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为以后进修和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3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全文阅读

实验教学生物化学论文

(一)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重新设置实验课程内容

对传统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减少验证性试验,开设具有设计性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在新设实验内容中应重点突出学生以下综合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自由分析问题的能力、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合理安排课时,充分突出课程的专业性,立足于培养当前社会形势下所需的创新性人才,又可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其实验综合能力以及深入探索的主观能动性。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实验讲授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程式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的提出质疑,积极进行各种探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潜能[4]。

(三)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设立综合性实验:通过优化整合将生物化学所包含的各类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全部贯穿在某个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例如,在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和鉴定”实验时,融合了吸量管、移液器、振荡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离心机、摇床、超净工作台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同时综合了混匀溶液、配制培养基、无菌操作、破碎细胞,蛋白质与核酸的沉淀,离心技术,DNA的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实验技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一套应用于本校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Flash做为主创软件[5],融合其他电脑技术,将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动画形式进行演示和模拟操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保证实验安全有效的进行。

(四)优化考核制度

笔者采用的是综合评定的实验考核方法,将实验成绩分为平时成绩60%和实验考核40%相结合。平时成绩评分标准包括: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的操作过程、结论的得出和报告的完成。这样的实验考核方法可以直观有效地反映学生对整个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全文阅读

探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作者:欧芸 祖里胡玛 买买提·米音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是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作为医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化学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课,起着联络基础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作用,而且生物化学是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实验性很强的基础主干学科。生化实验技术已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诊断、 治疗 、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学会运用常规实验技术探索生命现象及本质是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急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怎么样克服问题,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人谈谈一些看法。

1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医学生从基础课程步入临床课程的过渡学科,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指导实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加强指导外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发展进程以及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用正确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学习怎样认识自然,怎样认识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2 主动交流,耐心指导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十分重要。通过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获得大量教学信息。如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情况及学习态度等,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则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巩固己获得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技能。同时,交流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依赖,活跃和优化教学气氛。

3 理论课内容和临床医学知识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