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环保

生物环保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物教学与环保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事情,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新教材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是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好家园做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学习之前,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完之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点同学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从而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在结束第一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教材出现的关于DDT对环境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II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二、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和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度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全文阅读

环保教育生物学科论文

一、积极利用教材中环保教育资源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高中人教版第三册教材《稳态与环境》中,就有两章内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环境保护问题之间有密切联系。除此以外,教材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也具有环保教育价值,如何恰当地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环保教育乃至整个生物教学活动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以后,学生了解到绿色植物对于控制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给学生介绍:当前地球植物覆盖正在急剧减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仅仅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与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线等内容。结合刚学习的知识,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减少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会认识得更加清晰,会有效地树立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物环保教育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把它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渗透环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把环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会让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为“绿色之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发挥出力量。

三、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很容易会演变成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环保有关的社会热点对于我们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环保渗透。例如,在给学讲到“食物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笔者就给学生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俣病”。人以动物和植物为食,那么人与自然因依靠食物链而有了联系,动物和植物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而生长的,当环境里有了汞污染,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变成了有机汞,水里的鱼类吃了这些微生物,有机汞就在鱼体内富集,附近的人们吃了这些鱼,有机汞进入人体神经细胞,引起蓄积中毒就会患上水俣病,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而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更专业的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强化了环保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实验深化环保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用实验手段呈现的知识、蕴含的观念意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我们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利用实验手段深化环保意识。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生态缸,引导学生对生态缸中的各种微生物进行观察、记录,当学生透过实验直观地看到微型生态系统所受到的诸多影响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广大高中生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社会,一旦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活动得以加强,会给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懂得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在生物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绿色之美”的眼睛,使得这些学生以后能够成为践行环保理念、保护地球环境的高素质公民,也愿他们将来能拥有一个美丽的绿色世界。

全文阅读

初中生物环保教学论文

摘要:环境污染长期困扰着人类,而且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不断的被破坏,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因此,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教学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全文阅读

初中生物学环保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自身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行动上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初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论述了笔者在环保教育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具体的做法以及感受,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做了有益的探索。

正文: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恶劣后果的逐渐显现,人类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活空间。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6年7月,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现在初中各个学科的新课本在编排上都或多或少的渗透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而生物学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显得格外密切,因为人类是生活“生物圈”中。

人类没有预见性的盲目的生产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利影响。目前人类面临着诸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各种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生物科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能够具备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能够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贡献,是每一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全文阅读

环保教育与生物教学

【内容摘要】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全球所有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视环保为己任,为美化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环保 渗透 拓展

环境污染这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直接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如今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培养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一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利用环境资源以改善生活,一方面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与破坏环境。现在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所以我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这一意识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七年级学生入学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在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第一个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然后又结合教材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国。"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二、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全文阅读

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还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通过触目惊心的例证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在生物教材内容里面,就有很多涉及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内容,结合教材和一些课外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的现状。而这些现状的出现恰恰和人类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在学到有关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的后果方面,向学生阐明过去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极大的破坏。还可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在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环境警示教育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被大量破坏,环境极度污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化。接下去再通过几个具体事例,像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异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体污染、淡水资源趋减、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等,唤起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惜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二、联系身边的环境状况,树立环保意识

学生走出校园,就会发现,在农村和小城市,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只要一抬眼,便可以看见一个塑料袋正轻轻地躺在那里,时不时地飞舞起来。又如走进小餐馆,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具比比皆是,有些工厂到处污水横流,环境问题随处可见。同学们经过自己的调查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环境问题有待解决。要想办法解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使大家重视环境问题,任重而道远。

人类生存在环境之中,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环境。这时,人的环保意识便显得十分关键。废旧电器该如何处置,“白色污染”该怎样解决,乃至如何对待周围的一草一木,说到底都是一个环保意识的问题。有了这种意识,增强了这种意识,一些棘手的问题也就不再成其为问题。我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以及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每每学习到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我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要求他们针对某一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无形中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到自己该为环保做点什么。我们不应该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和方便践踏我们的环境。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生活质量。让学生参与进来,大力宣传环保理念,让更多的人为改善环境而努力,环保就不再是少数人的争取,而是人类的共识。

全文阅读

生物教学及环保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初一学生入学之初,在学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正是因为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才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的大局意识。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如在讲授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时,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列举了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800立方米,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启发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和我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

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我问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类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发言:在河边小树林见过有人网鸟;在宠物市场有卖野生鸟类的不法现象;在XX市场见到过野生蜥蜴、乌龟;在XX一家饭馆专门做以蛇为原料的菜……2003年的非典就是人类给自己制造的最大的灾难。看到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我趁热打铁,展示了几幅《人与自然》杂志刊登的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照片,许多学生的惊异、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经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可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这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是无法弥补的!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听,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真地震动了他们,真正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新晨

二、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等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课下调查由于人类活动面临灭绝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环保

我们在每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都举行了一些课外活动,如请专家做环保方面的报告、参观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去年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XX市宠物市场出售的野生龟类”的调查活动。学生收集了详实的材料,写出了一份很不错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时正在出售的野生龟中有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且在出售龟的摊位上,这些野生动物并没有受到很好的照顾,参与调查的学生都很愤慨。毫无疑问,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可见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全文阅读

生物教学与环保教育

摘 要: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应把环保教育落实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85-01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列为课程总目标之一,它还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理念。可见,高中生物学科是学生获得基本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的基本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职责。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发展进步。因此,生物教师要把环保教育作为自己的职责,尽一切努力把环保教育落实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了解环境现状,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有许多因素造成生物圈的破坏。如汽车的尾气、工业废气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大量使用农药、生活污水、工厂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过度放牧、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过度砍伐森林导致荒漠化。滥用激素,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医用垃圾等也可导致激素污染、光污染、土壤污染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环保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环保意识

全文阅读

生物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摘要】环保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环保工作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来落实。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问题与生物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渗透环保教育,传播环保知识,通过有效途径推动环保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体污染、淡水缺乏、生物种群消失加快、食品污染等,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传播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生物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结合植物学知识,渗透环保教育

初中第一册生物学主要是植物学内容,如认识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的过程,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等。在讲到相关内容时,笔者有意识地介绍一些环保知识,如讲授“光合作用”一节的内容时,通过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验证了植物的叶子在光照条件下,能制造淀粉。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但是植物自身的营养物质,而且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也是多种工业的原料。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所产生的氧气是动植物和人进行呼吸作用所需氧气的来源,而动植物和人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必需的氧气,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联系实际,讲解为什么要大面积地绿化大地,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即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等,并告诉学生每年的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让学生懂得植树造林能够美化、改善环境,懂得植物在环保中的作用。又如在“苔藓植物”这一节中,学生观察了苔藓植物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后,启发学生理解苔藓植物除光合作用外,对自然界还有两个重要作用:①苔藓植物生长密集,涵蓄水分能力强,因而对林地、山野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②苔藓植物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在污染严重的工厂附近很难生存,利用这个特点,人们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通过学习,学生将会体会到保护植物、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重要性,并自觉加入这一行动中去。再如讲“蒸腾作用”时,我启发学生大面积植树造林可增加大气的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因此,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和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是调节气候,减轻干旱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结合动物学知识,教育学生认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有关动物学知识时,最初接触的是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在学习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后,我接着便介绍它在环保中所起的作用:别看草履虫身体微小、结构简单,但它对净化污水有一定的作用。一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000个细菌,这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同学们都为此惊叹。在生物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要选择最佳结合点,不能泛泛而谈,要用事实材料启迪学生的心灵。如讲授两栖纲代表动物青蛙时,笔者先分析青蛙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大量使用农药,加上酸雨影响,使青蛙逐渐失去生存繁殖的环境,此外,人们又把青蛙作为“盘中美餐”而捕杀,促进青蛙的大量减少,人们又不得不更多地使用剧毒农药来对付田间和森林害虫,致使粮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水源中的农药污染日趋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通过具体生动的讲述,学生深刻认识到,大多数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青蛙,保护珍稀动物资源刻不容缓。如讲授“鸟类”一章时使学生不仅了解鸟类的多样性,还了解哪些鸟类是珍稀鸟类,并了解一些有关保护鸟类的法律法规。使学生认识到,鸟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朋友。通过学习“鸟的多样性”这一节,使学生认识到如何要保护鸟类:①要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森林是许多鸟类的家园,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就是为保护鸟类多样性做贡献,不少鸟类栖息在水边或水上,所以,治理水污染,对于保护鸟类的多样性也有重要的意义。②要保护鸟类的多样性,还应该设法为鸟类创造营巢或留居的条件。对于像大山雀这种在树洞中营巢的鸟,可以在树上挂人工鸟巢,供它们繁殖和育雏。抵制毁鸟巢、掏鸟卵、抓雏鸟的行为。③要保护鸟类的多样性,在严寒的冬季,鸟类觅食困难,这时可以选择安静避风的地方,设置饲养台,在台上放上谷粒等食物,帮助鸟类度过寒冬。

三结合教材,教育学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和初步树立生态学的观点

全文阅读

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近年来世界气候异常:气温升高,飓风频繁,暴雨成灾,干旱严重。大气质量恶化,水资源匮乏和污染,森林草原植被严重破坏,野生的和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土壤沙化,耕地面积减少……随着我国经济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主要利用以下途径和方法来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生物学科的许多内容是有关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与发展的知识。在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是生物教育的重要任务。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的概念。近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特大洪水灾害,多年不遇的旱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灾害频频。而我们学生不可能跑到长江上游或西北地区去植树。但我们可以在我们住处空闲地上、阳台上栽树,种花养草;我们可以拒绝一次性餐具,节约纸张,自带杯子喝纯净水,拒绝一次性瓶装饮料……作为老师,我应当最充分地利用每一支粉笔。

在讲到人口这一节时,强调我国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人口众多。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形象,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不说别的,就算我们偶尔出去旅游,所到旅游处都人山人海,人满为患,我不知道我们出来是看风景还是看人,更不用说我们城市堵车,交通不畅。物质是有限的,而我们人类繁衍却无穷无尽,人类的存在必定意味着资源的消耗,过多的人来消耗有限的资源,必定会加速资源的枯竭。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合理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降低人类自身的繁衍速度,坚持“计划生育,人人有责”“优生、优育”的理念。

结合“细胞癌变”这一部分教学,先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生活常识列举出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我再把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进行归纳:1.化学性致癌因素(烷化剂、多环芳烃化合物、芳香胺类化合物、氨基偶氮染料、亚硝基化合物、植物毒素、金属致癌物、真菌毒素);2.生物性致癌因素(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艾滋病病毒、人状瘤病毒、霉菌如黄曲霉菌毒素);3.物理性致癌因素(异物刺激、慢性损伤、电磁辐射);4.生活中的致癌促癌因素(烧烤腌制食物、生活不良习惯、饮酒吸烟等)。然后,再向他们举出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生活实例,证明介绍环境污染有可能作为癌因子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使学生意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在讲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着重介绍目前各种全球生态环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污染”,稀有动物的灭绝,人类为牟取暴利对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残杀,北极熊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影像资料直接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受,让他们从中知道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二、利用好实验课

在生物课本中有许多实验。其中不乏有关环境方面的。例如“so对植物的影响”,利用上实验课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真正体验so这种存在我们周围的有毒气体对植物的影响,进一步激励学生把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在久不下雨之后的下雨时,让学生到操场上感受一下“酸雨”的危害:“酸雨”使土壤酸化,养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坏,造成地面水,地下水酸化;对人体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物、金属、橡胶等。因此也有人把酸雨称着“现代空中死神”。

在作“染色体的观察”时,强调染色体异常造成人和动物身体的畸变,除了自身基因突变外,最主要的与环境污染有关。像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就是非常严重的污染,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器的使用,还有恶劣的生活环境等。不但会给母体中的婴儿造成畸变,还会使人们患多种疾病。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减少电器的使用,既可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还可节能。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