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作文

生活作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

周一,我早早到了学校,但没有立刻进班级开门开窗静候学生的到来,而是躲到办公室,把昨日顾不得休息连夜给他们写的那封长长的信打印好。因为这是我外出学习一个多月后归来的第一天。而第一节,就是我的作文课。

作文课铃响后三分钟,代课的陶老师先夹着我的那封信走进了教室。而我,早预谋好了――在学生看到一半信时,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大声宣布:“同学们,我回来啦!”果然,学生如我期待的,兴奋地回应:“欢迎朱老师回来!”我感受得到,那种兴奋是发自内心的。

之后。我把买给他们吃的特产发下去,让他们在优美的背景音乐声中,边吃边听我念信。我读得异常投入,忽然,我听到了低低的啜泣声,我不敢抬头,怕自己也落泪,只是更用心地读信。

信念完了,我从孩子们的脸上发现了很多东西……

我引导孩子们回顾自己刚刚的心路历程,然后请他们以“老师回来了”为内容写一篇作文。

宇,开学第一篇大作文只写了两百字的一个小男孩,一口气写了三面多。开头,他这样写:“星期一早上,听说朱老师要回来了,我的心里甜滋滋的。铃声响了,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静静地伏在课桌上等朱老师。可是,两分钟过去了,朱老师还没来。调皮的嘉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似乎想第一个看到朱老师的踪影……”尽管文中“踪影、探视、凝望”等好几个字是用拼音标注的,但他想到了、会用了、写出情感来了,多么令人欣慰啊!

茜说:“漫长的早读课过去了,我仍然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等待着朱老师来上第一节作文课。铃声响了,我觉得我的心跳得好快。”

我被深深打动了,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们对我的感情。我想起刚接班时平行班老师对我说的话:“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作文,三言两语,不会写的人很多很多……”可是,眼前分明是一篇篇佳作啊!

全文阅读

生活中作文,作文中生活

一到作文课,最常见的情形,学生深眉紧锁,愁云密布,毛重千钧,时作时辍。有人称之为“挤牙膏”,而学生自己的评论则更彻底:“牙膏腹中有物可挤,我们胸中并无可说,我们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不是巧妇姑且不论,没米,确实是任谁也做不出香喷喷的米饭。高中生活,三点一线,校墙高耸,四方的天空造就出近视的心胸,笔下无物自然是理所当然。为什么不想方设法为他们找来米,开凿源头以引进活水呢?

为此,我进行了上活作文课的尝试。

如何上活作文课?我以为,应当让生活成为作文,让作文作为生活。而最能展现缤纷世界五彩生活的莫过于电视节目和报纸杂志。学生很少走出校园,但我们可以把校外的生活迎入校内。采用电视与报纸作为媒介,可以让“近视”的学生变为“远视”。

具体而言,好处如下:

1.激发学生兴趣。想要成就任何事情,如没有“兴趣”都不可能成功。兴趣激发热爱,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教学生作文、能否激发、点燃他们强旺、持久的兴趣之火,是其有无办法的重要标志。学生对作文没兴趣,语文课即至少失败一半。因为,如学生厌烦作文,视其为沉重“包袱”,提起来即“头疼”,写起来就“对付”,这反映了主体想像力、创造力的危险萎缩,其后果严重。电视节目丰富多彩,报纸文章百家争鸣,远比几十篇语文课文或教师的诲人不倦更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开阔学生视野。信息时代,电视和报纸都必须走在信息的

前列,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和最具时效性的材料,何愁无米下锅,怎会无感而发?就是高屋建瓴,也不是难事。

3.丰富学生思想。电视新闻评论,报纸杂志随笔,折射出当代人最新的观点,最具个性的看法,而电视新闻事件的叙述,报纸的社会事实记录又怎能不激起学生头脑中波澜万千。

全文阅读

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如今的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这种直线式的生活学习轨道,使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而无“米”下锅。作文难写,关键在于没有素材。“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精辟地阐明了作文的源泉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是习作的基石。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针对此,我进行了“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兴趣。

一、创设情境,丰富生活

小学生的学习行动主要依赖于对事物的兴趣,而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真实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有了丰富的生活,学生的作文素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现场表演创设情境。大胆尝试开辟生活之源,让学生创造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热情。《给奶奶送阳光》原是一首诗,要求改写成记叙文。老师辅导再多,学生下笔做作文不真实,还不如创设表演情境,因为表演具有情境性,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老师指导学生扮演、体验写作题材中的人物,对于表演者来说,是一种创造、体验的过程。与此同时,要指导其他学生直观地目睹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以及事情的过程。这种情境,既能使学生入境动情,又由于它的立体化,从不同角色、方位观察思考,会有不同发现,便于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就细致了,结果学生们文思泉涌。

2.抛出话题创设情境。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话题作文”是一种根据现实生活中刚刚、正在或可能出现的某一事件或现象,抛出一个话题或范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的短小精悍的作文样式。近年来,话题作文因其开放性、宽泛性与灵活性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因为它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同时,又有利于充分展示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造能力。所以,日常教学中,有不少作文,教师可事先抛出以利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搜集关于这一话题的资料。如老师抛出“我看……”这一话题,要求学生根据当前形势进行习作,学生们争先恐后看报、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资料,聊的时候个个滔滔不绝,写的时候也是联想丰富、笔走龙蛇。可以说,抛出话题创设情境,就像开了一个作文茶馆,在这个茶馆里,学生可围绕一个话题,天南海北,信马由缰,给了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间。

二、组织活动,体验生活

教师要有意识地处理好“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作文特点,找准其生活的热点、焦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在感受体验中营造心灵的绿洲,从而缩小课堂作文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使学生见题生意,自由为主,有感而发。如教学看图作文《放风筝》时,事先布置学生亲手制作风筝,并利用活动课组织本班的学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放飞比赛。由于题材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更因为制作、放飞的亲身体验,学生的习作完全跳出了图片的限制,有的写制作过程中的小插曲,有的写放飞的愉悦,有的写失败的教训,有的写合作的乐趣,各具特色。那鲜活跳动的思维、灵活多样的笔法,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三、指导观察,积累生活

全文阅读

生活作文?活动作文?(上)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之十八 生活作文?活动作文?(上)

这是1986年春天的一次作文教学经历。

教学第八册写景单元的时候,我“别出心裁”,搞了一次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文教学活动。

由于时令的关系,我先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将教材的第一、二单元的教学顺序进行了互换,开学后先讲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是写事的文章),将第一、三单元中的写景文章《颐和园》、《趵突泉》《古诗二首》、《花潮》合并成一组,集中来讲。讲完这组写景文章之后,,指导学生选学了部分写春日田园景物的文章,而后,开始指导学生习作。

(当时的反思:教材的调整,利于写景文章读写知识的集中传授:读景中写景,有利于写景知识在相同情境中迅速迁移。此外,北方的春天来的晚,后调,可是是组织学生观察景物。)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课外活动实践,我带着学生来到了春日的还乡河畔。学生望着美丽的大自然春光,欣喜万分。一会儿拔几棵小草,一会儿摘几朵野花,一会儿望着空中飞翔的小燕子惊呼,一会儿又对着菜园里飞上飞下的蝴蝶叽叽喳喳。

(当时的反思:大自然新一的刺激,使学生异常兴奋,为后面进一步产生“爱”春光的情感坐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开始活动了。

全文阅读

生活作文?活动作文?(下)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十八 生活作文?活动作文?(下)

接下来的活动是“给景物排队”

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前几天咱们学过了还几片写景的文章,知道了写景要有顺序。那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还乡河畔的景物排排队吗?”话音一落,学生兴致勃勃地四下观望起来。不一会儿,他们争先恐后地汇报,有按方位的,有按类别的……,说对的,大家鼓掌,说错了,大家一起纠正。 (当时的反思:这是一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很乐意用学到的知识来做。本来鼓噪的知识染上了感彩,从而学习成了乐事。)

给景物排完队,我们坐在了空地上。召开了一个“咏春诗歌散文朗诵会”。我简单地致开幕词,然后,学生开始背《咏柳》、《宿新市徐公店》、《小草》,有的拿来了朱自清的《春》,听着朗读,有的同学倒下身,真的打起滚来。

我即兴作文,为学生朗诵了《春日还乡河畔小景》。

(当时的反思:学生亲身感受着美,此时背诵诗文,倍加亲切,美文与美景交融,更令学生陶然,从而使学生对春光喜爱之情升华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同时,对景诵诗文,激发了学生的写的欲望,.老师即兴下水,推波助澜。)

朗诵会开完了,我开始现场习作指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认真地观察了还乡河畔春日的景物,你们喜欢这景色吗?”“喜欢!”“今天观察的内容,就是这一单元作文要写的内容。我们要抓住还乡河畔春景的特点,有顺序、有重点的描述下来。郭良田,咱班再开一次朗诵会,用自己的文章赞美着大好春光。同学们乐意吗?”“乐意!”

“好,下面,你们再把自己喜欢的景物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重点写哪些?写出什么特点?再按顺序想一想,全文如何写?”。于是,学生有认真观察起来,边观察,边认真地构思。(当时的反思:从写作的心理过程来看,学生观察之后写作之前,应该有一个对表象进行重新编码、组合、加工、增补的独立构思的过程。学生对照景物构思,是构思训练的初步阶段。)

全文阅读

走生活之路 写生活作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长期以来,我发现学生在记日记,写想象作文、话题作文时文思泉涌、兴趣盎然;然而,完成课本上的习作时,却表现出畏难情绪。这是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是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作的结果。怎样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培养学生写生活作文。何为生活作文?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师把写作活动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用写作、感受写作。如何培养学生写生活作文呢?

一、开启慧眼,观察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有些学生经常感到没什么可写,真正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学会观察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做起,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放飞他们的心灵,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如,有一天,读小学五年级的侄女跑来向我讨教《秋天的枫叶》怎么写。我问她:“你观察过枫叶的颜色吗?形状怎样?”她说:“我就知道它的颜色是红色的。”我顿时哑然。一个连枫叶的颜色和形状都没用心观察的人,怎么能写好《秋天的枫叶》呢?又怎么能领略到那一片火红的美,那落叶翩翩的美景呢?傍晚,我们在漓江路散步,边走边看满街的枫树,捡几张枫叶摸一摸、闻一闻……回来后,我问她:“还需要我指导吗?” 侄女愉快地摇了摇头。

这样的指导比我坐在家里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有效得多。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广阔。”走出课堂,开启慧眼,观察生活,这是写好作文的根本途径。如春天养蚕,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夏天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秋天看桂花、银杏、枫树;冬天观云雾、看雪景……观察后写成观察日记。再如,参观工厂、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举办商品交易会、访问老前辈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把生活之中看到、听到、想到的记下来,这就是生活作文!

写生活作文,还需要学生注意两点:一是要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二是习作时,除了写听闻外,更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只要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他们也就有米可“炊”了。

二、强化体验,感悟生活

全文阅读

生活即教育作文即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他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也深深感知,生活与教育有时就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讲,习作同说话、绘画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由心而发的创作。因此笔者以为,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思维,孩子的视野,一旦被所谓的方法或技巧框死了后,那就无法再激起他们思想的“火花”和跳跃的“诗情”。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学习――主动观察,敢说敢写,真说真写,才是最有用的指导。

一、 生活,教育孩子真情表达

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一本美妙的教科书。笔者从自己女儿的素画日记上得到启发:女儿上幼儿园时在兴趣班里学美术,老师建议让孩子一段时间完成一幅素画日记。素画日记是图文结合的一种日记形式,是让孩子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或想到的画面。此种形式有几点好处:一是让孩子乐于表达,有东西可画,可尽情书画生活中的人或事;二是图文并茂,要孩子形象地描绘感受到的一切,而且还要用文字表述出来,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三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各种技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扩展和融合。我对辅导教师的做法很赞赏,也很配合。

后来,孩子的绘画技巧在老师的调教下也达到了儿童画八级水平,而结合画面形成的文字也是文通字顺,饶有情趣。如在游玩西安后,她写道:“我和爸爸妈妈乘火车去西安旅游,火车跑得很快,白云在旁边哼着歌,太阳打了一个大哈欠,蝴蝶和小鸟追着火车跑,我们在火车上很开心!”在一幅随性画的“风景画”上写道:“我想在山坡上摘一朵小野花,送给小蜜蜂,给她带来采蜜的欢乐。我想送一朵小花给河里的小鱼,让它们玩玩冲浪的滑板。我想送给小蚂蚁,让它们安全地过河……”一次郊外放风筝后,她写道:“风筝飞得好高呀,我也想像风筝一样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风筝越飞越高,我越来越快乐。我和风筝都很开心!”孩子在表达内心,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愿望,这即是生活教育。

二、 生活,唤醒孩子真情感悟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在看来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它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生活中体验启示与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育他们,并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李白坚作文教学的四个要点)笔者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作文的源泉,但生活到作文的转换需要切入口,需要引导,需要唤醒,需要激活。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求真事,激发真情。如笔者让学生写写学雷锋感受。一个孩子写道:“雷锋的精神,也会荡漾在调皮的孩子身上。有个星期一,我看见在二楼走廊旁的一位姐姐踢毽子,她一不小心把毽子踢到了楼下。正当她准备下楼去捡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子拿起了毽子。大姐姐以为他要拿走,着急地说:‘快把毽子给我,快把毽子给我!’‘大姐姐,我不是要拿走你的毽子,我想帮你把毽子扔上去。’于是,小男生对着二楼的走廊高高一抛,毽子就像一只彩色的小鸟飞到了大姐姐的身旁。大姐姐高兴极了,她对着楼下的男孩子高兴地喊:‘谢谢你,小弟弟。’那位男孩笑着跑开了。”纯朴的言语,纯洁的情怀,一种爱心让人感动。此外,我引导学生写写和家人养小动物的快乐,他们也信手拈来,写得生动有趣。要求他们去写一写随父母一起去老家的事,农村的美景,桌上的美味以及亲人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

这是走进生活,唤醒感悟,学生在生活中不需要经过“苦苦寻找”,而是在他生活落脚处信手拈来,油然而生。这些尝试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让作文回归生活,要让作文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体验。

全文阅读

生活即作文

朋友的孩子在全省中学生暑假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这孩子从小就不喜欢写作文,他的作文水平怎么提高得这么快?

几个同为孩子作文差而苦恼的家长,找到了这位朋友,道贺并取经。

朋友拿出了厚厚一摞的作文本让我们看,朋友告诉我们,自从上初中后,儿子的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水平稳步提高,这得益于他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的张老师。朋友说,秘诀就在这些作文本里。

我手打开一本,是孩子初一的作文本。第一篇作文的标题就吓了我一跳:《我为什么和王伟同学打架》,这哪里是作文啊?分明是一篇检讨书嘛!朋友笑笑说,没错,是检讨书,但也是作文,你可以仔细看看。我好奇地读下去,开头的字迹有点潦草,隐约可见孩子当时的情绪还没有完全平息下来,他写道:“从我见到王伟的第一天起,我就预感到,要不了多久我就非和他打一架不可,因为他太傲了!”别说,写得还挺引人入胜。我往下读下去,原来这个王伟同学成绩非常好,整个小学阶段都担任班长,所以,一开学,他就以班长自居,这引起了包括朋友孩子在内的一帮同学的不满。作文里还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和王伟打架的经过。后面的字迹越来越秀气、干净,看得出孩子写着写着,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了。更让我诧异的是文后的红笔批语:“文章有真情实感,条理清晰,对自己的剖析也很到位,但是,对打架过程的描写,还缺少细节,显得不够生动。加油哦!”

我问朋友,这批语是谁写的?朋友笑着说,当然是班主任张老师啊。这是孩子进初中后写的第一篇作文。那次孩子和同学王伟打架后,张老师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叫家长,而是让他们俩各写一篇作文,记述打架的经过,并进行反省。以前儿子写作文三言两语就没词了,那一次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还意犹未尽,而且,作文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是孩子完全没有想到的。

朋友示意我继续看下去。往下翻,看到一篇作文,标题只有一个字《疼》。朋友解释说,这篇作文是孩子生病肚子疼到医院看病的经过,这是作为请假条而写的。张老师对学生们说过,家中有事或者自己生病不舒服什么的,都可以请假,而且不需要写请假条,只要打声招呼,并在事后补写一篇作文,记述自己生病的感受、看病的过程,或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听朋友这么一解释,我也忍不住乐了,还有这样的好事啊!记得我们做学生时,要想向老师请假,必须搜肠刮肚找个适宜的请假理由。没想到做张老师的学生,只要交一篇作文就可以了。在这篇《疼》里,孩子的一句话让我既心疼又好笑。他说自己在坐公交车去医院的路上,因为肚子疼佝偻着腰,像一个苦巴巴的小老头。他还描写那个疼,像是肠子在肚子里打了结。他写道,那一刻,真是恨不得扒开自己的肚皮,像解开绳子一样,解开那个结,那就舒服了。老师用红笔在这一段画了着重线,并在一旁写下评语:“很同情你,也很钦佩你的幽默感哦。”

一本作文本翻下来,除了几篇我们常见的命题作文外,大多是类似的即兴作文――有一篇写的是迟到的原因和经过,对路上堵车时的急迫心情描绘得有声有色;有一篇写的是为什么上课走神,因为自己被窗外突然飞过的一只鸟吸引了,后面是一大段想象的文字,像长了翅膀一样;一篇写的是自己和一个女同学的矛盾,两个人的对白以及女同学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

朋友告诉我们,儿子读初中这三年,作文写了十几本,除了常规的课堂作文外,大量的作文都是由此而生:因为和同学打架,写过四篇作文;因为迟到或早退,写过七篇作文;因为有事请假,写过三篇作文;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写过六篇作文;因为吃零食,写过五篇作文……这些作文唯一的要求是,每一篇都必须写得真实生动、与众不同,内容和感受都不得重复。在每一篇这样的作文后面,张老师都会对作文进行点评。朋友感叹说,润物细无声,几年下来,孩子不但爱上了作文,写得越来越好,而且,所犯的错误也逐渐减少,以至到初三之后,基本上就没再犯过什么错,自然也没再被惩罚写作文,而他自己,却给自己下了任务,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全文阅读

作文与生活

作者提示:本文可作为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作文“从生活中提取有用的写作素材”和语文出版社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作文“珍藏的记忆”的随课辅导。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中学生的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那么,我们怎样从生活中提取有用的写作素材,来写出生活中珍藏的记忆呢?

首先,注意观察生活,写自己熟悉的内容。

文章是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反映。我们要注重观察、分析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因为人们只有去认识自然界、掌握生活,并用思想去钻研其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时候,生活才能成为创作的巨大源泉。只有经过细致观察,透彻了解要写的事物,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切、生动。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是这样描写“百草园”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第一个“不必说”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第二个“不必说”写了“鸣蝉”“黄蜂”“叫天子”。有动有静,各具情态。一个“单是”,引出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如果作者不对“百草园”进行细致观察,不熟悉“百草园”中的布局及园内的各种动植物,是绝对写不出这样优美的文字的。

其次,感受现实生活,选流露真情的素材。

观察生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但文章往往是从感受开始的。有些人对生活进行了不少的观察,但却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景等)的观察中,缺乏强烈而深刻的感受。因此,用心感受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另一个关键。如朱自清的《背影》中车站送别的场面:“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段文字通过对父亲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这种感情,不是别人用语言表达的,而是作者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的。因此,“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如果作者不是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是绝不会因父亲去给自己买几个橘子而流泪的。

第三,扑捉难忘瞬间,写内心珍藏的记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生活中总遇到一些特殊的场景,哪怕是一瞬间的感受,也会令你终生难忘,要及时捕捉、回味那难忘的瞬间,抒写出珍藏在心中的美好记忆。如一位同学在《那微笑,改变了我》的作文中写道:

全文阅读

生活与作文

“看,这作文简直是乱七八糟。”“唉,老师今天又布置作文。”从老师这焦虑中,从学生这叹息中,不难看出教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写的通病仍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两种:第一,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写作材料,学生当然写起作文来抓头皱眉。一节课下来,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几行字来,学生自然怕写作文,何谈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古人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是诗材。”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涅斯也说:“语文学习的外沿和生活的外沿相等。”既然到处是写作的材料,为何学生仍是“无米可炊”呢?这是因为“身在宝中不识宝”,让许多光彩夺目的彩照从他们的身边悄悄地溜走了。第二,缺乏浓厚的写作兴趣。古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意思是让学生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希望表达的东西。那么,教者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感到有事可叙,有景所描,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捕捉写作素质,激发写作灵感,达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一般来说,观察事物全面深刻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作文反映客观世界的真伪优劣,对阅历甚浅的学生的习作尤其如此。即使是绿草茵茵的校园,苍翠挺拔的青松,百花盛开的花坛,伴他成长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学习中紧张的考试,操场上丰富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写起来仍无话可说。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学生观察事物的无意性和随意性。要将这种观察的无意性和随意性发展成观察的有意性与目的性,就要逐步让学生观察生活,养成观察习惯,不断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技能技巧,必须做到:观其形、听其音、尝其味、嗅其气,触其质。如指导学生练习第八册第一单元写校园的习作时,首先,笔者并没有过早地带学生参观校园,因为学生生活在校园里,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而是采用反串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校园的景物摄下十几个镜头,在课堂上随着《春之声》那悠扬悦耳的乐曲缓缓地将景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唤起了学生的知觉,营造起学生作文意识的良好氛围。

1.镜头一:观其色(早春同一棵树树叶会有不同的色彩)。

大叶黄杨:墨绿翠绿淡绿(淡黄)

雪松:深绿浅绿(银灰)

桂花树:黑绿淡绿紫红(火红)

杜鹃花:粉的如(霞)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