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概率统计课程是传承数学文化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授概率统计知识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分析产生概率统计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存在的美,帮助学生进入数学文化氛围中,进一步奠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文化的含义,概率统计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数学文化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文化;概率统计;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16-01
一、数学文化的含义
数学是人们定性把握客观世界,定量刻画与抽象概括,并且在这个前提下产生特定的方法与理论系统。基于这个角度分析,非物质世界的事物便是数学研究的对象,也是组成抽象思维体系中的主要部分。也可以理解为在人类文化中数学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要求教学者基于文化的角度对概率统计教学进行审视。一般来讲,我们学习学校的数学知识以后,虽然很少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但是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通常会采取数学的方法、推理方式处理各种问题,并且随着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如此的数学方法就会变成文化载体。
二、概率统计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第一,作为文化重要表现方式的数学文化,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促使数学研究与学习形成更加广泛的范围,领域越加多样化,这样不但对数学知识极大进行了丰富,还有效调整与优化了概率统计教学的结构。第二,在概率统计教学融合数学文化时,可以很好的塑造数学文化修养,最大程度避免了高数传统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与判断概率统计教学理论知识,为学生发展创造力奠定了基础。第三,在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理念,形成较好的数学思想,通过严谨的教学态度对待问题。
三、数学文化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学设计来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北美和欧洲等地,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二战时的战时培训。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入教学设计理论并加以研究,有学者认为:现代教学设计,也称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正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对语文教学设计的运用,是指语文教师运用系统方法,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出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其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以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设想。
语文教学设计要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一、运用系统科学理论,有效整合语文教学诸因素
系统科学理解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系统、控制、信息问题的综合性横向科学。“三论”之间自成系统又相互依存。其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为优化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式与手段。
语文教学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的系统。有效的教学设计既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遵循语文知识内在的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等。因此,掌握和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才能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做到系统控制,选择最佳教学设计方案。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每个教学要素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能够为每个要素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保证有效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优化。
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
教育教学理论包括一般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是语文教师设计与实施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语文教学设计的直接理论来源。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重要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语文课程的理念、学科的性质、教学的目标等都对语文教学设计形成一定制约。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才有可能把握住语文教学的特点,设计出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案。这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基本保障。
1传统“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教学中的不足
1.1教学理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工程教学长期以来以教师为教学环节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相关人文素质的培养。传统的“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也存在着上述问题。
1.2传统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在实施中的不足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是在具体项目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来实施相关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时,往往会变成走形式主义,具体表现在:①教师对于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对项目的选择或者设计比较主观(具体表现在所选择的项目很难或很易),这要么会引起学生有畏惧情绪而产生厌学,要么会使学生很容易地实现该项目(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可通过网络轻易完成项目),从而使得该课程项目失去原本意义;②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组织不当,会使得学生团队人数过多,搭配不合理,这样使得有些团队因配置了能力很强的学生而使得该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同时另一些团队由于聚集了能力偏弱且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而使得该项目最终流于形式,这反而会导致项目驱动教学未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传统的“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上述问题。
1.3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面向对象软件
工程”课程改革中起到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CDIO工程教育模式摒弃了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弘扬了以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更强调通过工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和动手与创新能力,从而树立起以产品为导向的工程价值观,将IT企业工程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主线。在实施CDIO教学过程中,将更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学习和积极认知过程,以构建起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相联系的知识体系。
2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学的文化性的探讨不断展开。本文从概率统计发展历史,到其内、外部的文化性等方面,探讨了概率统计教学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概率统计数学教学文化性
数学的文化性特征应该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概率论是研究大量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分支。而随机现象的两个重要特征即不确定性和规律性,却经常使得学生在直觉与科学之间无所适从,给学习与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正是因为如此,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概率统计的教学,既能促进教学,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1.概率统计理论的发展史略
纵观历史,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医学教授Cardan在其热衷的赌博游戏中开始思考获得7点和在一副牌中获得“A”的概率开始,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概率论,便在对游戏的思考中展开了它的宏伟画卷。我们知道,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随机现象十分普遍,它表面上杂乱无章,但在多次实验后却隐藏着规律性。续Cardan之后大约100年,另一位赌徒Mere继续研究了上述赌博问题,但是由于他数学知识的局限性,不得不求助当时数学奇才Pascal,而Pascal在与Fermat的通讯讨论中逐步明确了概率值的确定方法等理论问题,从而将游戏问题上升到了数学问题。而十七、十八世纪之后,由于商业保险、产品检验,以及军事、选举、审判调查和天气预报等大量随机问题的涌现,概率论逐步从最初为给赌徒提供咨询,转变成为急需解决的数学理论问题。自1713年Bernouli到1917年Kolmogorov,以及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凯特勒更是将概率统计理论不断系统化、公理化,从而确立了概率统计成为数学的一个逻辑严谨的分支。
在教学中,特别是讲授概率统计概念的教学中,还原它的文化性,将历史再现出来,既能够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概率统计的源头,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概率统计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科学本质,并了解人类在认识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存在性。
2.概率统计教学文化性的外部表现
2.1丰富有趣的生活问题,为概率统计教学的文化性增加了多元性元素。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问卷调查方法;统计分析;中国
论文摘要:以《体育科学》等4种期刊1990 } 1卿〕年10年间发表的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为分析样本,从研究的主题及与问卷调查方法相匹配的抽样技术、统计技术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回溯,评述了近10年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方法应用的状况和特征,并对其在应用中所存在的某些不足进行了反思。
我国体育社会学发展滞后,建立较晚。从1990年后,分别由刘德佩、黄捷荣、徐隆瑞、吕树庭、卢元镇等人编写的5本《体育社会学》教材与专著才先后问世;1994年中国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委会在福州成立,这些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独立发展阶段的开始。
作为体育社会学学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不仅是探索社会中体育现象奥秘的工具,同时也是体育社会学自身发展的有力杠杆。问卷调查方法是随着实证研究技术—抽样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的发展而形成的一套结构化的研究方法。由于问卷调查方法具有的调查范围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广泛性,及调查结果易于定量分析的特性,1990年这种方法引人我国后,就在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占据了霸主的地位,成为我国社会学研究人员目前最为熟悉、应用最多的一种研究方法。然而,在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体育社会学学术刊物,笔者选择了《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报)和刊发体育社会学研究论文较多的《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福建体育科技卜种期刊,把这4种期刊中199()一199!)年发表的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体育社会学论文作为分析样本,就其研究的主题及与之匹配的抽样技术、统计技术运用的现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对问卷调查方法运用的主要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界在问卷调查方法应用上的状况。通过对近10年问卷调查方法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应用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回顾与评析,总结经验和不足,这对提高我们运用研究方法的水平,对问卷调查方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乃至对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问卷调查方法应用现状
通过对《体育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和《福建体育科技知种期刊中所发表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论文的统计,在125篇论文中,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有64篇,占论文总量的51.2%,形成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界的“问卷热”。
1.1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的主题
摘 要: 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活动的设计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活动理论强调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这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的理论基础。为此,将活动理论引入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出数字化环境的学习活动结构模型。对学习活动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探索现有数字化环境教学特点,并进行数字化环境学习活动设计,以期为数字化环境教学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化环境; 活动理论;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6-73-03
Abstract: The design of learning activity in digital environmen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learner'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Activity theory emphasizes learner-centered learning activitie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has becom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learning activities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in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Introducing the activity theory to digit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 learning activity structure model in digital environment, and analyzes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Then it explores the features of existing digital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carries on the design of learning activity in digital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ach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digital environment; activity theory; learning activity; learning activity structure model
0 引言
数字化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迅速造就了传统课堂教育向网络数字化教育发展。数字化环境教学应运而生。
这里的“数字化环境”是指,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将学习者、教学组织者、课程资源融为一体的远程网络学习环境。越来越多的学习个体与群体选择了数字化环境进行学习,如校园网络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公开课,甚至新兴走红的MOOC等,学习空间以分布式的方式置于一个超越了传统课堂边界的开放性空间场所内,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探索与设计基于数字化环境的学习活动,逐渐成为近年来数字化环境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如何鼓励教师积极探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设计并实现数字化环境符合学习者行为特征的学习活动,进而达到教育质量最优化,这成为了教育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1]。
--> 会计系统结构模型构建
一、会计系统结构模型理论基础
( 一) 方法论基础——系统论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被引入到会计学科研究中, 中外学术界及准则制定机构以此为方法学基础, 深入研究探讨了关于会计定义、会计本质和会计目标与职能等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系统论的方会计毕业论文法学意义体现在用于区分现象描述的各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为类比, 不同事物现象表面存在一定相似性; 第二个层次表现为逻辑的相应, 虽然事物现象所包含的因果关系的因素不同, 但可能受结构上相同的定律支配; 第三个层次是严格意义上的解释, 即对存在于个别事例中的条件合理的陈述, 以及由此推出的定律的陈述。系统论可以作为一种分析相似事物或理论的工具, 以建立合理的概念模型, 使一个领域的定律转换为另一个领域的定律, 选择适当的概念模型就能阐述出精确的定律。本文在分析会计问题时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将会计作为一个系统、以整体的观点来分析相关问题, 并采用模型分析法构建相关的会计系统结构模型。
( 二) 会计理论基础———管理活动论20 世纪80 年代初, 我国会计学界在关于会计本质、目标和职能的讨论中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是对会计本质的一种认识。基于对会计双重属性的认识,“会计管理活动论”得以提出, 该理论认为, 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管理活动论从管理职能主体本身来对待会计工作和会计理论研究, 为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并成为我国会计界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管理活动论”提供了指导会计活动的目标, 也提供了会计系统目标的理论基础。本文坚持会计“管理活动论”的观点, 在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中, 强调并着重分析会计管理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的监督管理作用, 同时, 受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理论的启发, 本文所设计的结构模型也力图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理论的有机融合,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构建的会计系统结构模型重点讨论微观的企业会计系统。
二、会计系统结构模型概述
( 一) 会计系统及会计系统结构模型的概念会计系统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会计目标, 由所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会计要素, 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会计系统的输出, 一是向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本企业财务信息, 二是通过会计系统的运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按企业既定的要求进行控制。在本文构建的会计系统模型中, 更着重强调为实现一定的目标, 通过可行的操作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 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融资活动进行会计控制。会计系统结构是会计系统的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是为了实现对会计系统的认识和利用, 通过会计系统内部结构推测会计系统的功能, 采用文字、图表和图像的方法对会计系统的要素定义、过程描述和框架结构进行系统某些属性的描述。会计系统结构模型是建立在会计系统网络模型多维会计概念之上的, 强调系统的控制结构的模型。其中, 网络模型是将初始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库问题和数据要求的集合作为一种输入并使用, 从而扩展出有层次的数据结构, 而这个数据结构将以最小化记录的数量来回答一组期望的问题。会计系统结构模型是研究会计系统各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模型。
( 二) 会计系统结构模型目标及设计原则模型目标是通过设计一套有用的会计系统理论框架, 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一方面体现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 另一方面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从而实现会计的最终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原则如下: 一是整体性原则。系统论强调用系统整体的观点来研究问题, 针对会计系统的模型设计首先要做到整体的最优化。会计系统模型首先着眼于系统所强调的主要属性要全面完整地描述系统的某一个主要属性, 必须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来仔细分析与属性相关的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层次性原则。会计系统由若干层次组成的多层次的组织体系。在会计管理上第一层次体现为会计技术, 第二层次指会计准则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层次属于会计对“过程控制”的内容。从动态上看, 影响会计某一要素的变化将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相应的变化, 各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互相关联的结构层次。三是可操作性原则。操作概念是研究某一具体问题时对理论定义进行严格的限定和具体说明, 使之程式化, 以运用于实际研究。虽然会计系统中的确认、计量技术越来越复杂, 可采用的会计方法也有多种, 但其一系列的核算、计量和记录都需要有严格的限定, 以利于会计人员实际应用, 会计系统设计也要求科学合理。
三、会计系统结构模型要素分析系统的复杂性要求研究和分析系统时, 更注重对整个系统抓住其本质特性来构造一个相对简单的宏观模型, 并将此模型与微观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以解决问题。会计系统结构模型是由一系列的构件和要素组成的模型。
【摘 要】为了将科技创新活动与统计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德才兼备的统计复合型人才,本研究以学生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实施基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多元统计分析》“三段式”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一段:统计案例的构建,重点阐述在科技活动中如何构建统计模型;二段:问题情景设计,让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实际问题进行情景模拟;三段:竞赛参与,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辅助以专门的技能培训。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 三段式科技创新
一、前言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门研究统计应用方法的统计课程,是高等院校统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对于训练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统计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统计软件的开发,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该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推导繁琐、计算强度大、实际操作复杂等特点,不仅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其理论方法难以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失去了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应用性的作用。
为培养学生对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多元统计统计真正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发挥其应用性课程的作用,本研究将以学生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实施面向科技创新活动的《多元统计分析》“三段式”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分别包括:一段:统计案例的构建,重点阐述在科技活动中如何构建统计模型;二段:问题情景设计,让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实际问题进行情景模拟;三段:统计创新实战,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辅助以专门的技能培训。
在国外大学的应用统计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模式之一。案例教学法是将实际问题提炼并模拟。因为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提炼出的案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恰恰符合统计学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的要求。因此,为了增强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统计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应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竞赛。通过竞赛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撰写科研论文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习沟通,表达等基本技能。
二、“三段式”应用教学模式的内容
(一)研究内容
摘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数学学科,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了作者在工作中积累的关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几点教学体会,包括用微课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课堂效率,例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数学文化加强学生对该门课的了解等。
关键词:概率论;微课;案例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KG-2013-13)
O211
Abstract: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s a mathematical subject with strong application.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uthor accumulated in the work on the teaching of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eaching experience, including with micro class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warenes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examples close to student's lif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probability theory and science and the statistics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urse described.
概率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较强的数学公共基础课,它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何在有限学时内开设该门课程,如何使学生领略其理论精髓、夯实基础知识, 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所学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如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概率统计素质的优化等问题, 已经成为摆在高校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通过这几年本人讲授概率统计这门课的情况来看,如果只采用一般传统的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是对于所要讲授的内容课时有些不够用,二是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大多数学生只记得公式、定理,至于怎样运用不能灵活掌握。因此,要使学生能学好概率统计课程,提高学生对概率统计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灵活的运用微课
摘 要: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学的文化性的探讨不断展开。本文从概率统计发展历史,到其内、外部的文化性等方面,探讨了概率统计教学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概率统计 数学教学 文化性
数学的文化性特征应该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概率论是研究大量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分支。而随机现象的两个重要特征即不确定性和规律性,却经常使得学生在直觉与科学之间无所适从,给学习与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正是因为如此,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概率统计的教学,既能促进教学,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1.概率统计理论的发展史略
纵观历史,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医学教授Cardan在其热衷的赌博游戏中开始思考获得7点和在一副牌中获得“A”的概率开始,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概率论,便在对游戏的思考中展开了它的宏伟画卷。我们知道,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随机现象十分普遍,它表面上杂乱无章,但在多次实验后却隐藏着规律性。续Cardan之后大约100年,另一位赌徒Mere继续研究了上述赌博问题,但是由于他数学知识的局限性,不得不求助当时数学奇才Pascal,而Pascal在与Fermat的通讯讨论中逐步明确了概率值的确定方法等理论问题,从而将游戏问题上升到了数学问题。而十七、十八世纪之后,由于商业保险、产品检验,以及军事、选举、审判调查和天气预报等大量随机问题的涌现,概率论逐步从最初为给赌徒提供咨询,转变成为急需解决的数学理论问题。自1713年Bernouli到1917年Kolmogorov,以及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凯特勒更是将概率统计理论不断系统化、公理化,从而确立了概率统计成为数学的一个逻辑严谨的分支。
在教学中,特别是讲授概率统计概念的教学中,还原它的文化性,将历史再现出来,既能够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概率统计的源头,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概率统计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科学本质,并了解人类在认识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存在性。
2.概率统计教学文化性的外部表现
2.1丰富有趣的生活问题,为概率统计教学的文化性增加了多元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