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产技术论文

生产技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生产生物技术论文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体应用及存在问题

1、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体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门集多项顶尖技术与工程原理、信息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一般来说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七项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分子标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上述七项技术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基因工程是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因此本研究以基因工程在农业中具体应用为例进行系统研究。

(1)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我国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抗逆作物育种、品质改良育种和固氮育种等。例如在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和转基因棉花的研究与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我国每年植物因病毒、细菌及真菌、害虫、杂草、旱寒盐、高温等因素给粮食作物、园艺作物及经济作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以上问题也正在一步步解决之中。目前我国已相续培育并成功推广种植了一些转基因抗病毒作物、转基因抗细菌及真菌作物、转基因抗虫作物、抗除草剂作物、抗盐碱作物、抗旱作物、抗寒作物、抗高温作物等。例如在抗盐碱作物方面,刘岩、玉慧中等将抗逆基因mtlD和gutD基因转入植物,获得了烟草、玉米、水稻等植物的耐盐碱转基因株系;在抗旱作物方面,我国科学家把美洲拟碟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得到转基因抗寒番茄。此外我国还成功培育了烟草、马铃薯、黄瓜、番茄等抗病毒作物和将Bt杀虫剂晶体蛋白基因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复合在一起的双价抗虫棉。在抗逆作物的培育和推广方面,可以说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基因工程在利用农作物生产食品中的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作用于农作物生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三方面:改进食品原料的品质、改善果蔬采收后的贮藏保鲜性能和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对植物的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维生素等品质性状进行改良,也可延长果实储存期和改良食品风味。

2、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水产生物技术论文

1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基因工程的发展促使它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学科。一般高校都将基因工程这门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开设,其先修课程为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基因工程的课程内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基因工程不仅与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内容相互联系、交叉重叠,同时又与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工程等应用性课程相互呼应与衔接。二是内容涵盖面广,更新发展快。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由基因组时代进入到后基因组时代,单纯的基因测序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对生命信息的探索与追求。后基因组时代到来的标志就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兴起。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涉及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等多个方面,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使其发展迅速。综上两个特点,为了避免课程知识上的教学重复,同时又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基础知识与最新、最前沿的研究信息最大程度地传授给学生,笔者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对应的教学课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往的基因工程教学内容共有11章32学时,可归纳为4个部分:第1章,基因工程学发展历史概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4课时);第2、3章,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主要围绕基因工程的基本构件载体和工具酶(12课时);第4~10章,基因工程实施的三大步骤,包括DNA体外重组、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后扩增和表达以及基因工程后处理(12课时);第11章,基因工程的应用与前景(4课时)。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合理的取舍与增加,做到突出重点,加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列举实际应用研究来介绍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同时整合课时分布,在原有的32课时中拿出8课时介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知识。其内容主要围绕克隆与表达后的目的产物(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与鉴定的方法、原理以及技术。调整后的课程安排如表1。通过此番改革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领域;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基因工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良

传统的基因工程教学方法在水产类高等学校中多以板书结合多媒体的方法来讲解概念、原理以及性质等内容,其过程相对机械、枯燥,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所学内容。对此,笔者通过多媒体教学与自制模型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取代原有的传统教学。由于基因工程的很多内容相对抽象,仅仅通过文字、图片和语言来表述是难以讲解透彻的。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图文声像随意组合、灵活多变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功能强大的各种计算机软件把一些很难理解的内容做成动画影片,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对上课产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同时,利用自制的模型讲解课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例如:在介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时,让学生手持模型,分别角色扮演限制酶和基因序列,在排列位置的互换中了解3种切口的方式以及位置。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形象,也让学生在互动中快速、深刻地记忆知识要点。另外,通过当下研究的前沿话题为例,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其他课程所学过的或者自身所积累的知识来联想、分析、讨论,自己设计解答此问题的方法或实验流程。然后老师再参与其中,在讨论和修改方法以及实验流程的过程中,引出所要讲授的新的概念和知识要点。

例如介绍表达物质(蛋白质)的鉴定时,老师会先提出问题:基因克隆表达出的物质是什么?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鉴定这些物质可以使用什么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学中心法则,得出基因表达物质为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等所学过的知识,由此学生可归纳出氨基酸测序法等鉴定蛋白质的方法。最后老师再在此基础上补充出WesternBlot法、生物质谱技术等新的鉴定方法。这样的讲课方式让学生回到课堂上的主角位置,在复习了以往的知识要点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基因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实验课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好与理论课相配套的实验课程,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因工程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对此,各大高校均在基因工程实验课上进行了改革创新,但有一点总被忽略,那就是实验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基因工程实验课所使用的研究对象均为果蝇等无脊椎模式生物。这种情况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拥有特色学科的水产类高校而言,研究对象也应具有其专业特点。所以本实验课所使用的研究对象是斑马鱼这种海洋模式生物。研究对象的改变虽微不足道,但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色,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所属专业的热爱。

3成绩考核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了“高分决定一切”的迂腐思想。随着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否,已经不能仅从一张考卷成绩的高低来反映,考核成绩的结构应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基因工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主要包括两部分:平时成绩占40%,其中课堂出勤率10%、课堂讨论10%、课堂小考10%以及实验报告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样的考核体系改变了过去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做法,让学生在平时将知识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同时,也让授课教师能够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4结语

全文阅读

农业生产教育技术论文

1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特征

1.1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符合现代教育规律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信息以多样化、非线性的形式加以呈现,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在知识结构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人类思维方法组织教学信息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需要和学习能力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由于传统教育结构是线性化的,因此,它根本无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获得知识信息,而且无法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来完成学习。②在认知过程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阶梯式发展过程;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由于对理论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熟练掌握运用,不利于于阶梯式发展过程的形成。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很好地将感知、理解、巩固与运用融合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个体主动参与、运用知识的递进式学习过程中。

1.2可个性化自主学习,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也有互动教学环节,但只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被动地互动教学,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呈现多元化,既有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又有课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跨越时空的互动,也有同学之间的无限制的自由交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和机器之间的人机互动,这些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有这些显然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完成的。

1.3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发展,丰富了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声、文、图像和动画集于一体,能够将抽象、晦涩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够将复杂的物体通过动画及虚拟现实技术变得简单易懂;能够超越现实空间和时间,生动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能够将现实世界难以完成试验、操作过程等在虚拟的世界里得到很好的实现,并且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些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占有的时间不断扩大,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2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生产技术论文:地方粮食生产技术效果简析

作者:殷方升 董莉莉 王小博 单位:辽宁省农村经济信息站 辽宁林业科学院研究院

为便于估计,利用Battese和Coelli(1993)[7]的方法将(式略)该文采用辽宁省除阜新市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之外的74个农业县(市、区)的1994~2009年粮食生产投入和生产条件的面板数据,来源历年《辽宁统计年鉴》、《辽宁省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汇编(农村经济部分)》和辽宁省气象局提供资料,对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予以补充。3模型估计结果利用frontier4.1[8]对上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技术非效率函数进行估计,结果分别。γ=0.886,说明实际生产活动与理想状态差距绝大部分是由技术因素引起的,占88.6%,随机误差仅占11.4%。模型中大部分参数是显著的,lnL*lnF系数为负,说明劳动投入和化肥投入在粮食生产中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而lnA*lnM系数为正,土地和机械投入的交互作用是正向的,说明土地和机械两种投入要素存在着互补效应。

技术效率分析

2009年粮食生产技术有效性的平均值为0.815,比1994年提高8.7个百分点,2000年值最低,为0.572,2007年值最高,达到0.895。技术效率区域分布情况在所考察的74个农业县(市、区)中,1994~2008年平均技术效率≥0.85有14个,占18.92%;0.80~0.85有15个,占20.27%;0.75~0.80有13个,占17.57%;0.70~0.75有17个,占22.97%;<0.70有15个,占20.27%。其中技术效率最高的为盘锦市大洼县,达到0.941,最低的为阜新市细河区,为0.554。为便于观察,特绘制技术效率区域分布图(图3)。各县(市、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区域差异非常大,效率值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和辽东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气候条件适宜,经济、科技实力较强,属于辽宁粮食生产优质区域;而效率值相对较低区域集中在辽西北的部分县(市、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粮食生产条件比较恶劣。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因素根据技术非效率模型估计结果(表2),劳均机械动力Z1、有效灌溉率Z4、劳均农技人员数Z7、粮价生产资料价格比Z8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这些变量对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的影响,因此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强农田灌溉设施、提升农技服务和提高粮食农资价格比对提高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化肥施用量Z2/667m2、劳均播种面积Z3系数虽然为负,但是不显著,说明目前单位面积内增加化肥施用量、提高劳动强度对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作用不明显。成灾面积比例Z5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自然灾害对降低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如果成灾面积减少1%,那么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便会提高0.022%。政策虚拟变量Z9显著为负,说明2004年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对提高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作用。要素产出弹性分析以劳动力要素为例,产出弹性计算公式为:εL=d(Y)/d(L)=β1+2β*6lnL+β*11lnA+β12lnF+β*13lnM+β*14t,规模报酬指数为4种投入要素弹性之和。由表4计算结果得出,在考察期内,劳动要素弹性一直为负,说明目前提供的劳动力相对于粮食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是过量的[9]。土地要素弹性一直呈上升趋势,由1994年的0.867上升到2009年的1.127,说明在目前粮食生产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地产出率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方式[10]。肥料投入弹性从1994年的0.344下降到2009年的0.181,呈现出十分显著的递减趋势,机械投入增产作用则不明显。这表明目前单纯依靠加大化肥和机械投入达到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研究期内,规模报酬指数始终小于1,说明目前辽宁粮食生产存在规模收益递减效应,粮食增产难度逐渐增大。

主要结论

2006~2009年平均技术效率达到0.848,说明目前粮食生产距理想状态还差15.2%,以粮食每年1800万t的生产能力计算,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粮食理想生产能力为2100万t,还有300万t的生产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但研究同时显示,目前辽宁省粮食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粮食增产难度比较大。在主要生产要素中,劳动力劳动产出弹性为负,肥料产出弹性呈现出十分明显递减趋势,机械产出弹性几乎为零,这说明单纯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来促进粮食增产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粮食生产需求,必须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特别是效率值比较低的辽西北部分区域,才能有效实现粮食产量增加。因此,要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法》立法进程,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上升到法律高度,并从建立多渠道粮食投入机制、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种粮比较收益等方面为粮食生产提供法律保障;(2)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做好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建设任务的同时,要加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同时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将农田水利建设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3)要继续稳定、强化和创新对农民种粮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方式,提高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同时要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生产资料、随意上涨农资价格等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4)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抗灾减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5)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夯实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节能农机装备等现代技术,为粮食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全文阅读

玻璃瓶生产技术论文

1海蓝色玻璃瓶生产技术特点

1.1配合料及碎玻璃

玻璃配合料中CoO用量很少,为了提高称量精确性,有利于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应该在配料前制备混合钴。先将氧化钴与干方解石粉或长石粉按0.5%或1%比例预混均匀过筛。配料时,按氧化钴被稀释的比例称取混合钴,再称取氧化铜和部分方解石粉或长石粉进行小料预混,仔细搅拌混和均匀,防止出现着色剂聚集的状况,然后与其他原料混合。玻璃瓶生产中加入相当比例的碎玻璃能节约资源,减少熔制耗能。生产海蓝色玻璃瓶同样可以大量使用碎玻璃,包括回炉的海蓝色碎玻璃和无色钠钙玻璃碎玻璃。这两种碎玻璃可以按任何比例加入使用,碎玻璃总量可达60%或更多。引入大量碎玻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无色碎玻璃时,在配合料中应补充足量的着色剂,补充量与碎玻璃加入有关。

(2)在熔制过程中,以碳酸钠形式引入Na2O时,Na2O挥发量约1.2%,以硫酸盐形式引入Na2O时,Na2O挥发量约6%。回炉碎玻璃的化学成分会与玻璃设计成分有所不同。当碎玻璃引入量超过20%时,需要补足氧化钠。

(3)使用外购无色钠钙碎玻璃时,应制订外购碎玻璃质量标准,选用与海蓝色玻璃设计成分接近的高白料瓶罐玻璃,货源要相对稳定,防止金属物、泥土、混凝土块、砂子、耐火材料、塑料、煤灰和纸屑等杂物混入。分析外购碎玻璃成分,按外购碎玻璃引入量计算SiO2、Al2O3、CaO、Na2O等成分的调整量,对配合料组成作相应调整,使混合玻璃成分符合海蓝色玻璃设计成分要求。

(4)碎玻璃比例增加会带来澄清困难,在经过前述化学成分方面的调整,玻璃黏度—温度关系已经满足要求后,玻璃配合料中还要补充澄清剂用量。100kg碎玻璃补充复合澄清剂0.5~0.6kg。

(5)碎玻璃加入比例高达50%~60%时,必须把碎玻璃看成是组成玻璃的主要原料,十分重视对碎玻璃的管理。碎玻璃要经过拣选、清洗、破碎成5~30mm小块,干燥、除铁后储存在碎玻璃库备用。

全文阅读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农业科技论文

论文摘要从选用优良品种与搞好播前准备、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花生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的西北部,砂土层较深厚,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地势平坦,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比较优越,蕴藏着较大的增产潜力,是种植花生的良好基地。花生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等,而且国内及国际市场需求很大。以前,由于群众缺乏种植花生的栽培技术,故造成夏花生产量一直徘徊在2100kg/hm2左右和春花生徘徊在5250kg/hm2低产量,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广大群众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选用优良品种,搞好播前准备

选用优良品种是夺取花生高产的关键措施,俗语说“好种出好苗,好苗夺高产”。通过多次试验,适宜我区种植的花生品种有鲁花一号及海花一号,这2个品种增产潜力大,抗逆能力强,花多针多,生育期在130d左右,是当地花生种植的理想品种。播种前先果选,后粒选,其次用温水浸种和25%多菌灵拌种。同时进行土壤处理,用呋喃丹1.5kg与麦麸8kg拌成毒饵施入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虫。不仅可以一播全苗,而且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有了良种,还要讲究适期足墒播种。就沿沙河流域来讲,春播花生面积较少,大部分都是在5月底、6月初种植夏花生,当时正值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干旱少雨季节,空气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少,因此要搞好造墒,保证足墒下种,为花生整个生育过程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2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是高产攻关的决定性因素。在适宜播种期内,播期愈早,生育期愈长,籽粒愈饱满,产量就愈高。因此,在麦收后,要抢时抢墒播种,不要拖延播种期,一般6月5~10日播种结束。在做到适期早播的同时,还要掌握合理密植这一关键技术环节,一般种植22.5万株/hm2左右。

3加强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全文阅读

自动化技术油田安全生产论文

一、油田安全生产的自动化技术实例研究

1.PLC操作技术的应用

通常来说,电源、通讯模块、CPU模块、数字量与模拟量的输入输出模块是其装置组成部分,在油田生产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无论是电源,还是各类模块的型号选择都要慎重细致,以便确保生产运行的稳定、安全,提高PLC操作技术的使用价值。

2.DCS采集监控系统的应用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离不开一种生产设备的供应—锅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利用原油热循坏和加热作用,让原油的处理水平得到提升,那么锅炉DCS采集监控系统的应用,则完全实现了在锅炉生产运行期间的相关的数据监测,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安全条件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借助安全警报信号功能来指导程序做出正确执行操作,有利于避免爆炸等安全危险事故的发生,帮助工作人员做到有效地防御和保护,形成极为安全的生产运营体系。

二、自动化技术与油田生产有效结合的构建途径

1.构建科学系统的自动化安全生产控制方案

自动化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需要论证与方案,一方面保证了系统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则为油田工人做出了详细地工作操作指导,因此,自动化安全生产控制方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始终以提高工作效率,便于人工操作与管理作为原则,自动化控制方案以简化操作流程,便于控制管理为要求,建立出更为科学、可靠的安全保护系统,进而使得施工技术人员在油田生产的过程中有效把控生产质量和安全,不再因为主控系统的影响而出现各种生产故障,真正实现自动、智能化的现代石油企业管理。

全文阅读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论文

【摘要】在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中,机电技术的运用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很大的作用,在现代化设备管理的路径中,综合对机电新设备的全面实践管理,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应用,将有很大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煤矿机电技术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探讨机电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综合运用方式,更好的实现煤矿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与运行。

【关键词】机电技术;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在煤矿机电技术的创新与安全管理中,要结合传统管理理念与安全模式的应用基础上,创新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方式,尤其是在机电技术与实际运营的结合中,打破传统的高风险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注重机电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综合作用,对于提升煤矿的综合管理都将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应用存在的相关问题

1.1机电技术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在煤矿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严格执行中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因此,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整体运行都有很大的推动性。其中,在当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煤矿安全运行与管理机制不科学,没有制定出现场安全管理的综合模式,也没有形成现场管理的综合管理机制,在机电管理体系的运行中,没有全面落实到实际安全生产之中,从而导致机电技术与煤矿安全生产运行秩序上的混乱[1]。

1.2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不到位

在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中,没有充分考虑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因素,尤其是在矿井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对于机电设备管理的综合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机电基础管理的效率也相对较差,在注重煤矿地下采掘现场的设备管理中,没有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由于机电设备运行不规范、安全措施不到位产生的事故相对比较多,其中,在运输设备的安装、运行以及检修与调试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人员触电事故,因为没有严格进行设备的检修,也没有做到详细的综合管理。

全文阅读

生产性实训的网络技术论文

1校内专业实训指导教师

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多为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实训教学岗位,虽持有教师任职资格证书,但明显缺乏本专业应具备的教师职业素质。

2生产性实训教学教师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自2004年教育部启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后,特别是教育部颁布《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教高[2006]16号)文件以来,各高等职业院校均引进或聘请了一些具有企业一线生产和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但数量在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很少。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生产性教学教师队伍组成中,由校内专业理论课教师兼任的实训教学教师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专业实训教学教师所占比重很小,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所占比重更小,远不能达到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文件规定的按1:l的比例配备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的要求,这样高职院校很难真正起到培养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作用[2]。要改善目前状况,一条重要途径是从企业引进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工程师,或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人才兼职生产性实训教学教师。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这样做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高职院校来说都有较大难度。另一条重要途径是努力提升校内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之转变为具有“双师型”素质和资格的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教师,同时进一步提高已有专业实训教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指导水平[3]。以此建立起一支真正高水平高技能、数量较充足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教师队伍。

3“双师型”素质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具有“双师型”素质和资格的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教师队伍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3.1选派双师、专职网络技术专业理论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顶岗”轮训学校安排教师分期分批到相关企业进行一定时期的实践锻炼,以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教师接触实际工程项目,是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企业顶岗上班,可以非常熟练地掌握网络设备的日常测试、维护、故障处理方法,了解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可以向企业技术人员请教一些在教学方法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教师走进企业切实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管理氛围。生产性实训教学,不仅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还要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营造一个企业环境,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可以以企业的规范要求来管理学生。

3.2“传帮带”方式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提高生产性实训教学教师的操作技能。一是由实践能力强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手把手地教。二是从企业聘用的技师,能工巧匠,请他们指导校内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教师。本校在开展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时,实训教学教师由企业聘请的工程师和校内理论教学教师共同组成教学队伍,每一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小组都由两名教师指导,分别来自企业和校内。通过这种方式,使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教师结成“对子”,共同进步与发展。3.3工学结合式毕业设计或综合训练是提高师生质量的好方法每年一届的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综合训练时间,是工学结合的最佳安排时间,毕业设计选题或毕业综合训练项目,尽可能来自企业中的实际项目,交由学生通过设计或试验解决实际问题。有些课题可由教师在下企业实践时搜集,或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但均需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可邀请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这种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和综合训练能极大促进师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极大提高毕业学生质量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生产性实训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

全文阅读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生产实践论文

摘要:分析我院在电气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项教学改进措施,即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增加有关电子产品制作方面的内容,加强电工电子技术在训练中的应用,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生产实践

一、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