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社会组织

行业协会市场化改革与转型发展

以包容互信为品格团结慈善力量

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

郑州市民管办: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牢牢把握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经济发展的改革机遇

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贺信

靠服务立足,才是协会应有之道

公益捐赠的税收“玻璃门”该破一破

全文阅读

非营利组织社会

[论文关键词]:问题管理非营利组织社会问题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运用问题管理及社会问题等理论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在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间动态平衡关系形成的过程之中,介绍非营利组织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并分析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阻力。最后总结本文不成熟之处,并是指出非营利组织的未来的发展现状。

一、问题管理的介绍

问题管理:国外关于危机防范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模型是“问题管理”,它是由专门的机构负责针对企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发现、分析和论证,并以消除问题为宗旨,以达到化危机于无形的一种管理系统。

(一)问题管理的概念:许多组织虽然制定了许多管理制度,但总其不到多大效果。其实不是制度不灵,而是制定制度必须针对组织的实际问题,现场管理的核心是问题管理(managementbyproblem.向称MBP),即运用持续不断地提出问题的方法进而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管理模型。这就需要组织领导者建立一种机制,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把组织最致命、最重要的问题提出加以解决。

优势:1.可以防患于未然及早解决可能演变为危机的问题和阻碍组织发展的问题;

2.可以打通部门之间或管理专业之间的鸿沟。

问题管理是现代西方公共关关系发展中产生的新职能,他力求尽早确认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或萌芽中的各种问题,然后动员并协调组织的一切资源,对组织现有问题、潜在问题、采取必要的行动,从战略上来影响这些问题的发展,因此,问题管理代表了一种超前行动的战略。著名“问题管理”专家,用友集团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喻文益博士认为问题管理最重要的特征在于:

全文阅读

社会组织之星

近年来,上海的城市社会和经济状况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外来人口、机构大量涌入,社会成员呈现老龄化趋势加剧……管理和服务新需求发展很快,政府职能转变,大量社会管理和服务事务交由社会组织完成,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越来越多,不断彰显其能。

静安社会组织的服务内容涵盖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方方面面,为老服务、安置帮教、纠纷调解、社区管理等,各组织工作要求和特点不同,所在街道、面临的工作对象不同,工作大多有开拓性,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强度,其领军人物、优秀人才、社会组织之星对组织的运行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不论年长年轻,都有热情,有闯劲,不为条条框框所羁绊。

呵护母婴 造福社会三十余载

在北京西路市儿童医院,有一所专门培养孩子妈妈或婴幼儿保育的机构――市育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中心主任史静敏既抓管理又授课,桃李满天下。她负责全市育婴类33所培训学校教研活动和师资短训,还负责全市“保育员”职业、“母婴护理”“育婴师”题库的维护和提升工作。在她的引领下,该中心成绩卓著,连续三届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上海市职业诚信等级A级单位”,2010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单位”。

史静敏1987年毕业于华师大学前教育专业,一直从事儿童保育和保健,专业背景十分扎实。20世纪80年代,上海大批知识青年回城工作、生活,集中生儿育女带来母婴照护人才奇缺的社会问题十分严重,母婴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政府原有体制内的保育人才杯水车薪,难以应付,需要快速大批培养。于是,有儿童学前教育实践、知识背景和儿童保健经验的史静敏被刚成立的上海市卫生局保育员培训办公室一眼相中,被安排专门从事广播电视保育员培训。目前网上或医院产科视频中常播出她创编的婴儿保健操教程内容,供年轻妈妈们学习的基本都是史老师的视频内容。

育儿技能培训长期以来缺乏速成可用的课本,相关知识不是碎片化就是理论性过强,难以操作。史静敏研究借鉴相关国外教育培训教材,根据不同人群,编写循序渐进、通俗易懂的《保育员培训教材》《育婴师培训教材》《0-6岁婴幼儿智能培育手册》《大手牵小手》等多种新教材达20多万字。经过她修议完善的题库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版“保育员”(初级、中级)和“母婴护理”(专项能力)指导手册供学员培训学习使用。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0~3岁孩子只要给他吃好,睡好,即可“树大自然直”,用不着具有0~3岁专业技能的人员进行教养指导。而这些观念被史静敏的工作所打破。上海儿童医院有位职工的外来媳妇,想在家附近找份工作,但苦于没有技能,在史静敏的建议下接受了保育员培训。初级培训后通过史静敏的介绍,如愿以偿在幼儿园找到了保育员工作,而后,又继续读中级保育员和高级保育员课程,育儿知识、技能大为丰富和长进,现已成为这所幼儿园的保育骨干。

一位下岗女工,因其丈夫常年生病在家休养,家庭经济较拮据。史老师得知后,马上免费为她提供母婴护理培训,边培训边介绍到医院新生儿病房做护工,尽快熟悉婴儿的护理工作,之后又介绍到上海著名的月子会所工作,现已是该会所的骨干,赢得了自身在社会上的立足之地和发展机会。

全文阅读

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理解社会管理

摘要: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管理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很多学者都选择其作为研究课题。当前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人们从社会政策和社会组织方面展开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政策的实现需要依赖有效的社会管理,除了政府部门之外,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开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实现现代化的社会管理目标。在本文中,笔者从当前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入手,运用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对其展开分析,并提出在多层面构建社会管理体制的具体策略,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社会管理

自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金后,人们的关注重点由温饱方面开始转移到生活品质方面,有关社会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也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卓有成效,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各项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相关的路线与方针还没有明确。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管理体制方面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当前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该方面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到底什么是社会管理呢?怎样来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呢?如何对社会管理进行评估呢?到目前为止,社会各界还没有给出统一而正确的答案。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进一步梳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有关内容。

一、当前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将社会管理作为独立的研究方向,有关该方面的认识多局限于经济体制之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单位-街居”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城市里通过单位来管辖职工,再辅助街道来管理其他社会成员,进而在城市中实行社会管理的全面覆盖。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够有效地控制社会成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此模式的出现和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吻合,将政治、经济与社会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但是也留下了制度方面的隐患。单位制的实行使得社会出现过度依赖性。而街道制的实行主要是靠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这两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多扮演着政府部门的执行者,被动地按照政府的指示开展工作,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识不深入,只是把社会管理简单地理解成社会福利事业管理。

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加强,在现实中,单位制已经难以维持。但是很多政府部门受以往思维方式的影响,还没有对社会改革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经济体制发展变化后,运用街居制来单方面地推进社会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复杂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在单位制逐步消亡,而街居制难以全面实现功能的状态下,社会管理出现主体缺乏的情况,管理能力非常差,在环境、治安、娱乐、卫生与教育等多个方面都难以完全覆盖。这样下去很容易出现社会管理的空白区域,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都带来负面应用。这种情况下,构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尤为迫切,非常有必要针对当前社会管理的内涵展开研究,归纳出合理的路径。

全文阅读

拓宽工会组织社会空间

[关键词]工会组织;社会空间;工会工作社会化

工会工作社会化是指工会把活动空间向社会领域拓展、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办工会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必然选择。

目前,问题不在于工会工作要不要社会化,而是如何顺应时代趋势,切实做到社会化。工会固然是社会团体,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张扬这一特性,满足于在自己的小天地自我循环,视野将越来越狭窄,也有可能使这一特性自我萎缩,或被社会淘汰。这也就如同做不到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有可能体现不出群众化特性,面临脱离职工群众危险一样。

工会工作要做到社会化,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其一,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办会。要树立开门办会意识,有系统地分门别类地组建工会专家顾问组织,弥补工会自身力量的不足特别是专业水平的相对欠缺。工会要想有效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具备一定的知识是不行的,但要求工会无所不知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工会组织要善于吸引社会上对职工问题、工会问题有热心且具备相应知识的专家学者,利用他们所长为我所用,让他们的知识和本领为职工服务,为工会服务。

其二,建立完善社会参与机制。目前,工会组织在参政议政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制度,并取得较好效果。但还应看到,我们还需要在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联席会议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参与社会的机制,加大社会参与力度。这包括工会如何参与社会事务,以及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工会事务两大方面。当前迫切的是,要进行工会形象设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工会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工会重大课题社会招标制度等,特别是要树立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团体形象,让所属的成员有归属感、自豪感、认同感,从而起到团结动员的作用。

其三,努力拓宽工会工作的社会空间。适应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等方面的多样化,工会组织在拓展社会空间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包括把工会的触角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市场等非传统工作领域,不仅在正规部门和正规就业者中组建工会,而且延伸到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者中;不仅注重维护职工作为一个劳动者所拥有的权益即经济利益,而且注意维护职工作为社会人所拥有的权益如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不仅在职工生活工作的单位层次协调利益关系,而且参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等等。应该说,对这个问题在工会内部已经形成共识。问题在于,必须使广大工会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拓展社会空间是工会工作发展的一个潮流,是确保工会生命力之所在,而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来消极应付。积极参与社会性活动,介入公众生活,包括一些公益性活动,既可以使受益对象得到帮助,取得社会对工会组织的理解和认同,也可以使工会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工会组织实施的送温暖工程在社会化方面取得的效果,就是一个明显例证,它充分说明了工会工作的社会化不仅是极为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其四,积极使用社会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具有很强的无形的力量。如果长久局限于工会自身的天地,不但工会工作视野容易受到限制,而且连语言也受到制约,妨碍工会组织与党政有关部门的沟通,也妨碍工会组织与其他社会团体的交流。因此,要使工会工作社会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工会语言的社会化,多讲“普通话”,积极引进社会上通行的语言,为我所用,少讲“工会方言”。而工会自身的专业语言一旦成熟,也要有意识地向社会积极推广,使工会语言社会化,丰富社会语言。

全文阅读

组织协会社会职能思考

协会(学会)作为群众性的社会团体组织,它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业社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一大批协会、学会、商会以多种形式、不同宗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象一条条纽带、一座座桥梁,将企业和国家政府联结起来,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各类登记社会团体(民办非法人企业)约300多家。这对于一个中等城市来说应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确立协会的职能定位,优化协会的社会职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是目前协会发展的新的课题。

(一)改革开给协会(学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般而言,社会团体的发展都是社会思想解放的产物。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同时给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不再拘于一种模式,一种格调,一类方法,一股力量。社会体制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成为一种趋势。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东西,都应该承认其存在,并支持其发展,这是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这种气候和温度给各类社会团体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我国的行业发展门类齐全,人才聚集,这是优势。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领域里,诸如航空、医药、电子、生物、环境、化学、气象等及其分支门类里,储备了一大批卓著的人才,拥有一大批领先的科技成果。这种人才和成果是我们科学技术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给这些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发挥社会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协会(学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成为激活各类协会(学会)发展的动力。

(二)协会的社会性决定了协会的社会职能

通常,协会是同一行业的各种社会力量(团体、个人)为同一宗旨而组织起来的社会组织。这是介于政府和企(事)业之间的一种组织机构,是中介组织形式。其性质不同于政府机构,也不同于经济实体。协会(学会)的专业性和群众性及其服务社会的宗旨决定了其职能的社会性。就是说,协会是利用其专业的技术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为社会服务的组织形式。因此,我们定位协会(学会)的职能的时候要注重其为社会服务的特征。就是说,其既不具有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也不可能象企业具有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创造利润的职能。我们可以这样说,协会的社会性使其具有近似于社会管理的职能,参与或直接影响某种社会活动;同时,又使其具有活动的有偿性,通过有偿服务,增加收入,使其具有自我发展的经济支持。而这种有偿性的社会职能,最终还是为社会服务为宗旨和目的,完全不同于以盈利(或者创造剩余价值)为目的经营性活动。

笔者认为,协会(学会)职能的社会性具有以下的特征,一是在其一个专业领域内,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一切方法手段,利用一切社会的力量和机制,调动一切资源来开展活动,可以不受其行政管理的限制,这是其职能的广泛性;二是其不可能以带有强制性的手段去管理(干预)社会活动,而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去协助、补偿、深化某种社会文化管理或科学技术发展,或者说,协会只能按照政府(国家)的法律法规去给企(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广泛,更具有弹性的条件,这是其职能的服务性;三是这种介于行政强制和自主经营的中介服务,协会的社会职能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以优质的服务使满足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和认可,这种特征叫做职能的公正性。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协会的发展更加灵活和理性。

(三)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找准协会发展的位置

全文阅读

组织社会化策略和员工—组织价值匹配

内容摘要:企业员工自我价值意识正在觉醒,转型中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也在面临着管理变革。管理变革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日益增多,从关注员工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到企业文化建设,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也受到学界重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手段,从组织层面探讨组织社会化策略和组织文化强度对员工-组织(P-O)价值匹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文化策略显著影响P-O价值匹配,组织文化强度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组织社会化策略 组织文化强度 员工-组织价值匹配

企业员工自我价值意识正在觉醒,转型中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也在面临着管理变革。管理变革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日益增多,从关注员工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到企业文化建设,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也受到学界重视。陈卫旗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组织的“序列/固定”策略、“社会支持”和个体的“行为管理”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员工与组织的价值匹配。O’Reilly(1989)及O’Reilly和Chatman(1991)认为强势文化能在组织内部形成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但针对组织文化强度对员工-组织价值观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从组织行为的视角,探讨组织文化强度在组织社会化策略和员工-组织价值匹配之间的调节作用,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意义。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相关概念

Chatman(1989)认为员工与组织价值匹配的过程是互动的。O’ Reilly(1991)认为,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是员工-组织匹配中最关键的因素。

组织社会化策略,是指组织通过采取某些特定的策略或方式促使新进员工实现组织社会化的过程。Van Mannen和Scheinza(1979)提出了六种社会化策略,这六种社会化策略都是分别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概念组成的,这六种策略分别为:集体-个别的社会化策略、正式的-非正式的社会化策略、固定的-变动的社会化策略、有序的-随机的社会化策略、伴随的-分离的社会化策略、授权的-剥夺的社会化策略。Jones等人(1986)将上述六种策略归纳为三个维度:情境维度,包括集体与个体、正式与非正式策略;内容维度,包括固定与变动、有序与随机策略;社会维度,包括伴随与分离、授予与剥夺策略。

组织文化强度主要关注的是组织文化在组织内部的表现。O’ Reilly和Chatman(1991)认为组织价值观和规范在组织成员中被“广泛共享和坚决持有”时,该组织文化就被认为是强势文化,反之则为弱势文化。Deal和Kennedy(1982)认为“强势文化是驱动美国企业持续成功的重要因素”,强调美国经济和综合国力能长期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企业能长盛不衰而绵延百年,与美国流行的强势文化特征是分不开的。

全文阅读

社会主义民间组织管理

摘要:民间组织明显地区刚于政府机关和企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在发展民间组织、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思路、更加宽容的态度和更加规范的运作来支持和发展民间组织。

关键词:民间组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从现在起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四十五年内我党治国理政之核心理念,而且是我党在今后更长的历史时期内,即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内治国理政之核心理念。实质上,它也是我党在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基本理论和纲领问题上的核心理念。民间组织是我国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必须充分重视发展民间组织,推进社会和谐。

一、民间组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人就必须在互相依赖协作中从事各种活动,这种互相依赖协作的总和就是社会。因此,社会和谐集中体现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友好相处和共同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地区发展失衡、资源分布不均衡、环境污染破坏严重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不同社会群体的摩擦和冲突随之产生。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全体人民要共同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广义上讲,民间组织是指非官方的、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并为实现其目标而形成的集体。其形式包括:法律范围内登记和未登记的各类社会组织。民间组织有不同的称谓,如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社会组织、群众组织、社会团体、人民团体、第三部门、志愿组织、中介组织、公民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等。目前,我国政府文件认可的民间组织的范畴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民间组织与政府及企业有很大的区别。它既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统治公民的权力体,也不是异化于市场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体。它有以下四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非官方性,即这些组织是以民间的形式出现的,它们不代表政府或国家的立场;其二是非营利性,即它们不把获取利润当作生存的主要目的,而通常是把提供公益和公共服务当作其主要目标;其三是相对独立性,即它们拥有自己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机制,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无论在政治上、管理上,还是在财政上,它们都在相当程度上独立于政府之外;其四是自愿性,即参加民间组织的成员都不是强迫的,而完全是自愿的。民间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推动社会协调并参与社会治理、干预立法和公共政策等。正是这些特征和功能,使得民间组织能够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社会、改善人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民间组织对实现社会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民间组织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承担一定公共职能,活跃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最接近社会底层,最了解人们的社会需求,对协调社会利益、推进社会公正具有政府与市场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优势。民间组织往往代表一定的利益群体或集团,通过其影响力表达它们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的政策诉求,努力在立法和公共政策过程中谋求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公正。尤其是公益性的民间组织,它们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易受伤害的脆弱人群,通过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处于社会边缘的脆弱群体,倡导对这些群体的利益有直接影响的公共政策、社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影响政策结果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一些民间组织还以公众参与的形式直接介入政策实施过程,成为政策的监督者甚至执行者,积极影响公共政策的公正效果。民间组织还通过动员和提倡志愿者服务,创造新的、更多的就业机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体系。

全文阅读

社会组织管理安排意见

各市、州、地民政局:

为了切实做好*年度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根据全国社会组织管理与经验交流会议和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对今年的工作部署,把*年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安排意见下发各市州地,各地要按照安排意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好*年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计划。

*年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全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议部署,以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各级社会组织管理机关要在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常规工作,确实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努力提高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积极做好重点工作,切实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新发展

1、加快推进我省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发展。结合民政部门自身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3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发改、财政、经贸、组织人事等部门做好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的规划,推进解决行业协会与行政管理机关合署办公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行业协会兼职等问题。一是制定出台我省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办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制定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逐步建立起适应我省产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要,布局合理、覆盖面广,功能齐备的行业协会商会结构体系。初步形成保障行业协会商会健康发展有序的法律规范和管理体制。二是省厅将选择1-2个点作为进行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试点,探索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经验,同时加强立法调研,发挥专家学者和科研部门作用,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积极推动《*省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条例》制定和出台。

2、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积极探索,努力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快速发展。各地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人民群众急切需求,制定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政策,重点加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福利事业、社区服务和服务“三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规划、发展和培育。一是深入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建立起信息公开、服务承诺和社会监督机制。各地今年至少要集中开展一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增强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益意识。并逐步建立自律与诚信长效机制。二是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各地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项工作重视和支持,力争在财税、信贷、项目、职工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和用地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厅也将积极争取省政府出台《*省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3、积极开展社会组织评估机制试点工作。建立社会组织评估体系是进一步探索对社会组织实施动态管理的开拓性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认真按照民政部下发的指导意见制定好本地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评估机构。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评估指标,制定评估实施细则和标准,各地要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指导原则,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省厅将及时下发《*省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对评估的内容、标志和尺度、程序、登记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并对全省相关工作人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对部分省级社会组织开展评估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各类社会组织中推开。并将对社会组织评估结果作为今后表彰社会组织的重要依据。

4、推行规范管理,加强行政执法。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年度检查制度,加强年检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改进年检方式,提高年检工作效率,强化年检工作的严肃性,并将社会组织日常工作重心从过去的“重登记,轻管理”,转移到管理工作上来。同时要将年检工作与评估工作、日常监督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切实落实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查非打非工作力度,逐步建立社会组织突发敏感性事件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健全执法查处的主体、程序、监督、处罚等有关规定和法律文书。

全文阅读

社会组织服务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建立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健全全市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明确责任,协调一致。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协调配合机制,以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为目标,共同做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

2.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广泛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

3.预算管理,提高效益。按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高效运行,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总体目标。到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制度框架。到2013年,在准公共物品领域基本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有较大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有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二、充分认识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的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