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体育管理

社会体育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康管理社会体育论文

1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1.1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最早于1993年在天津体育学院创办。作为开办时间较久的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培养了大量相关专业的人才。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比如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就业岗位不对口等。2012年教育部在原社会体育专业的基础上设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力求使该专业更贴近市场实际需求。各高校随后纷纷开办新设立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1.2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该文在重点调查研究了我国40多所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等综合信息基础上,在查阅收集和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基础上,着重从培养目标、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等专业建设总体状况,进行归纳与综合比较。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2.1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突出

绝大多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依然按照传统的项目进行培养,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雷同,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突出。

1.2.2人才培养“低端化”

全文阅读

对社会体育管理的探讨

摘要:社会体育是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在我国对社会体育的管理尚属“初级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种体育社会组织大量建立,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文章从“观念、特点、原则、方法”四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体育;综合活动;管理体制

由于社会体育管理的不确定性较大,管理研究的难度也较大,中国的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改革。中国现行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处于政府管理体制向政府与社会结合型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一、社会体育管理的三个观念

1.职能观念。社会体育管理职能是各种管理主体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它们的存在方式和价值体现。基于政府对社会体育管理是一种宏观有序的过程,也考虑到政府、社会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中介组织各自的特点,以克服以往政府“全包式”职能观念所造成的管理职能错位、权责失衡等弊端,政府对社会体育管理职能的转变应着眼于:(1)有限职能观,即政府在法定的权限内,管“应管和能管”的社会体育事务。这种有限的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社会体育计划、指导、协调、评估、监督和服务方面。(2)有序职能观,即要加强和改善各管理职能间的联系,以发挥整个职能系统的“加合”效应。(3)动态职能观,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每一种管理职能和整个管理职能系统的重心要随之发生变化。就我国的现实来说,在弱化指令性社会体育计划职能的同时,应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和评估的职能。

2.法制观念。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制建设从8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等的颁布,为我国社会体育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针对我国体育改革的现实,笔者认为必须“提升社会体育管理法制观”。原因有二:其一是社会体育管理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社会体育改革与发展几乎都是靠体育行政,甚至有“人治”管理社会体育的做法,就是在执行已颁布的体育法律、法规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二是社会体育管理手段间的联系。在现代社会,社会体育的经济、行政等手段也要以法律为保障,如社会体育投入的法定数额、政府依法行政、社会体育依法治体等都离不开法律的作用。

3.效益观念。通常社会体育管理效益有特定的内涵和表现方式,树立社会体育管理效益观是时展的要求。在社会体育资源投入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有、财尽其力”主要取决于管理的协调与监控作用。恰在这一方面我们不仅社会体育长期投入不足,而且浪费严重。社会体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但是由于社会体育的特殊性所带来的社会体育效益的滞后性、潜在性与长效性,使社会体育管理者容易对这种过程之外产生的效果缺乏关注,使社会体育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二、社会体育管理的主要特点

全文阅读

社会体育实习管理综述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习的管理。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的文献资料,来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访谈法:通过对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及专家的访谈,来收集研究资料。

1.2.3调查法:通过对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习效果的调查,来充实研究的内容。

2结果与分析

2.1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习的准备与条件配备

全文阅读

中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社会学分析

摘 要 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是在社会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机构设置、权限的分离以及在运行方式上的体系和制度的总共的和,是为了满足群众们达到锻炼的组织上的保证。对于我们国家的群众体育来说,合理的设计好各体育组织的规划,安排好各管理部门,协调好部门与指挥家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在社会上能够继续发展进步的一个好的保障。因此,本文着手分析了中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社会学,为了更加良好的促进发展,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群众 体育管理体制 社会学分析

一、中国群众体育在社会学中的基本含义

社会体育管理是指职工、农民各大群众参加到各种体育机构或组织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以健身、锻炼身体为目的开展的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中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是社会体育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大基础。其与国际上的什么奥运会之类的大型体育赛事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主要是以群众为基础储备力量,中国群众的体育管理体制主要是以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社会上给予一定的组织支持,为群众们提供一个可以锻炼、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在社会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在中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中的意义与价值

群众体育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还关系着我国政治的发展和我国国民的生活。群众体育管理在中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中其实与我国经济是相挂钩的,群众体育管理得当,这也能推进我国的体育事业的进程,可以让中国体育管理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建设阶段。加强群众体育管理,可以提升我国体育事业的国际声誉,如此一来,可以让中国成为一个体育上有影响力的国家,一旦中国具有影响力,那么中国外交合作也就增加,这也为我国体育政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建设的步伐。

三、中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

全文阅读

社会体育管理理论建设考述

论文关键词:社区体育中介组织理论建设

论文摘要:为给社会体育管理提供新思路,促进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在论证了建立社区体育中介组织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体育中介组织理论,提出当前发展社区体育中介组织的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社会转型带来的变化及我国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及冲击是多方面的,对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作为社区体育载体的社区体育组织,也因此而承担了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以适应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新变化和新矛盾。社区体育的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社区体育中介组织,发展社区体育中介组织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城市管理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是“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必然要求。

1社区体育中介组织理论架构探讨

1.1社区体育中介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的社会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组织体系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社会体育中介组织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而社区体育中介组织更是如此,这很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

变化之一是,国家与组织体系之间开始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这种关系以“政企分开”、“政社分开”为基本特征。政企分开就意味着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政社分开”就意味着大部分社会性事务要从政府组织中分离出来,还给社会,由非政府行为的组织来承担。这些转变的结果就是要求一种非政府行为的组织来承担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这种组织来沟通政府和社会的关系,通过社会自治的形式来办好社区体育事业。社区体育中介组织就是其中之一。

变化之二是,在经济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多元化利益群体的形成促进了社区体育组织的蓬勃发展,网络化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正在悄悄地形成。网络化的组织形成后,由于社区体育资源的有限性,各组织之间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和冲突。根据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这种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应该由非政府组织出面来协调这些矛盾和冲突,社区体育中介组织应运而生。

全文阅读

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组织培育与体制改革

摘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基础作用,推进体制改革,选择协同治理的基本路径,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保障,增强社会组织的融资能力;以加强民生建设为重点,破解社会体制改革难点;以创新财政体制为关键,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创新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机制。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6-0024-04

党的十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被写进党的十报告,表明国家对社会管理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该充分重视和提升社会组织与群众协同参与的基础作用,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需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体制改革为重要保障,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及其体制改革需要选择协同治理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社会组织为基础

(一)解决当前社会矛盾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管理,是对当前社会矛盾不断累积、社会群众不满意的积极响应。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在不断前行中积累了一些矛盾,如2011年的“乌坎事件”等。许多突发事件反映了社会矛盾不断激发,社会管理出现漏洞,社会管理不能适应社会群众需求,因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紧迫性和战略意义。社会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多种原因的存在所出现的,关乎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可小觑。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高度重视,分析内在成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不断改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利益纠纷、冲突和矛盾,迫切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稳固与发展。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

全文阅读

河北省社会体育发展中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

摘 要:随着河北省的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社会体育中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对策,从而促进我省社会体育的迅速开展。

关键词:河北省 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员 管理

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与参与热情的不断高涨,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一、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现状

1、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队伍数量较少,等级结构失调,缺少高素质、高等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指导项目不全面,指导年限不长,指导形式单一等问题。[1]

2、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管理部门对其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不够明确,使其管理工作非常繁重,而且工作效率较低。

3、河北省相关的体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训工作,但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且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时数较少,影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工作中的质量。目前我省缺少完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训模式。

4、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体育社会团体的作用,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体系,致使管理工作比较混乱。

全文阅读

浅谈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发现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建设需要通过完善现有的组织机构,紧抓领导型、社会办、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四个立足点加以建设和完善,才能扩大社会体育组织机构的影响力,紧跟时代步伐,进入以人为本、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社会体育组织 组织管理机构 组织管理建设

一、我国社会体育组织机构现状

(一)社会体育官方组织机构

改革开放前,国家的体育管理采用“举国体制”,体育组织机构呈现由国家体育总局到省市县群众体育机构的“单一”、“直线型”的结构特征[1]。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职能转变,实现了权利下放,我国官方体育组织机构职能弱化,从原来“管、办、干”三位一体变成独“管”的主体。体育行政管理机构只延伸到县级,实际上与基层民众的社会体育管理脱节,而众多的负责大众体育事业机构中出现分权化,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权力下放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社会体育官方组织机构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与基层脱节;2.社会体育管理组织机构增多,分权化、社会化明显,缺乏强有力的体育行政领导组织。

(二)半官方性社会体育组织机构

半官方性社会体育组织机构主要是指各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协、体育俱乐部等组织机构,它们的特点是在事业单位的间接控制下独立展开工作,在我国现有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组织机构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全文阅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申办学矛盾研究

1.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矛盾

1.1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通过研究2013年《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申报书》[1](以下简称“申报书”)发现,贵阳学院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上,都力图体现专业的特色化,避免以往社会体育专业大而全的特征。我国学者认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需求来优化课程设置[2],在优先发展专一能力的基础上再培养多技能能力。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趋势是在专业下细化,保证核心专业方向特色化。经过归纳,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组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大众健康指导与服务、健身项目设计与开发等(康复、养生、医学保健方向);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与开发、赛事活动组织咨询(管理学方向);大众体育管理、职业健美健身指导(运动训练、俱乐部方向);指定具体专项技能人才培养,(高尔夫、户外运动专项方向)等。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了能够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可以选择上述方向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形成特色,以免形成大而全的情况。显然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申报之初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人才培养和课程构想方面力求体现专业特色。如表1中所示,贵阳学院及贵州省部分学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已初具专业特色。然而,通过研究2015年《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现,《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陈述却定位模糊、概念过大,有大而全的倾向。《方案》中强调培养目标为“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和体育教育训练等领域专业基础较为扎实、专业口径较为宽广、专业应用性较为突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的体育教育与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健身休闲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从中可看出《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力求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整个培养思路却没有任何权重倾斜,可以说和同年的贵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无差别。《申报书》与《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出现前后不一的矛盾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对专业的认识和定位不够充分。通过表2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申报书》中对培养目标的论述实际上应属于体育管理专业方向,侧重于体育学和管理学的学科交叉来申办专业,并以此为目标来设置课程,但在后期的《方案》上则偏重于体育学。这就导致了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成了“四不像”。

1.2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矛盾。由于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以“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赛事活动组织与管理为方向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定位。所以从其《申报书》上可看出,课程设置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实务、体育竞赛活动编排、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市场与营销、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旅游经营与管理、体育项目创编与组织等课程。从表3贵阳学院与国内部分高校体育管理专业课程对比研究中,发现以上课程均属于体育管理专业课程。而在2015版《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中,对专业主干课程的表述却与《申报书》中的表述大相径庭,基本没有涉及任何体育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而是与体育教育专业想类似的传统项目课程,见表4。在《申报书》中规划出的体育管理专业课程仅仅是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有少量体现。所占学分只占总学分的5%,完全无法体现体育管理专业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性质。

1.3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当前知识结构与就业所需知识结构的矛盾。如前文所述,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定位于以“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赛事活动组织与管理为方向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定位。从这一点可看出,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际上是以体育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思路来进行专业申报的。但在《方案》中这一培养思路却没有体现出来。这也就导致了该专业学生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知识结构是缺失的。体育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体育领域的管理人才,要求学生能胜任体育行业的管理工作,因此体育管理类专业在知识结构上以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主,在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上获得了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掌握了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和决策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社会调研能力,这些能力和知识试图通过学校课程在短时间集中学习是难以取得的,需要的是在学习和基层工作中不断的培养和磨练才能获得。另外由于目前社会体育行业就业机制趋于规范,对社会体育行业从业者来说需要经过特定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即“带证上岗”。而这些准入门槛和职业要求,在一般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是没有的,也不具备颁发认证的资质。这些现状都导致了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还是在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教学,严重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的轨道,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和社会所需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

2.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路径建议

2.1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核心竞争力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申办专业之处有较为清晰的办学定位和专业方向,即: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赛事活动组织与管理。在此专业方向的指导下,应坚持围绕这一方向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目的性更强,坚持专业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避免大而全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培养的学生能胜任体育行业的管理工作,能够物尽其才、人尽其用,避免资源浪费。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应该针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来设置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严格与其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向相区分。避免造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尴尬局面。

2.2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改进课程建设,使课程的设置既能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能兼顾社会性需求。对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修改,优先确定核心课程,对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适度删减,对不能体现专业定位和特色的课程经调研论证后适度删减和改变课程性质,拓宽和增加专业课的广度和深度,适当增加专业课选择面;加强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

2.3加强校内外结合,建立校企交流合作平台,将体育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体系引入高校体育专业,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当前,社会体育行业的准入标准即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相关部门授予的认证资格,体育专业的学生从事社会体育行业已经不是以往尽凭一张体育本科文凭就能就业的时代了,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的多取得相关技能的认证,对以后就业面的拓宽和竞争力的提高是大有脾益的,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拓宽思路,增加就业几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工作机制,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分期分批地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如体适能实训基地、体育保健康复实训室、体质监测与评价实训室等,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模拟企业化管理,形成真实的职业;完善创新创业计划,鼓励学生和老师积极申报,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实训与科研相结合,学术并举,实现双赢。

全文阅读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探析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设施社会服务管理

论文摘要:我国高等学校拥有大量的体育资源,尤其是体育设施、体育场馆,教育部允许并鼓励高校将富余的体育设施对公民开放,作为对公众体育锻炼场所的补充。建立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成为高等学校必须面临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是加快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向社会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广大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产品的需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作为一种公共体育设施,归根结底要服务社会,实现社会公益的目的。高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于社会,体现了“取之于民,服务于民”的公共政策。高校体育设施管理社会化,是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的重大举措,是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设施管理社会化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1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的形式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闲暇增多,以及生活中工作压力大的影响,促使城市居民步入体育健身行列。然而,社区体育设施条件无疑阻碍了他们体育活动积极性。虽然,现在社区建设也注意创造良好的城市社区环境,营造条件优越、设备齐全的公共活动场所,但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健身活动需求。传统观念认为,高校投资修建的场地设施只应为学生服务,但是,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健身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部门应把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作为管理社会化的切入点,抓住机遇、大胆推进。通过对高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情况进行调查,目前,高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1社区活动制

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向社区免费开放。高校体育设施相对比较完善,高校附近的居民可以在高校进行锻炼。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以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为前提,并且高校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对高校体育设施开放时间、内容、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磋商,明确各自的责任,共商相应的管理办法。一般来说,协议规定高校的职责是:对开放的场馆设施实行专人管理,完善值班制度,登记人员出入情况,对免费开放的有关设施要有明显的标志。对免费开放的有关体育设施不得以出租、转租、转让以及其他方式变相开展经营活动。体育场馆设施若需收费的,收费标准应与本单位职工等同对待,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设施安全和卫生等条件须达到规定要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鼓励教师利用自身特长义务为社区服务,参加志愿活动;规定社区居委会职责是:了解居民需求,向高校反映居民的意见,协助高校对开放工作进行组织管理,保证高校体育资源开放有序、有效地进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