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马克思人学思想论文

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仅仅在于指导我们审视当今全球化浪潮的本质,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与规律,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甚至可以说,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人学思想的最终形成与变革,正是在世界历史理论中实现的,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的前提,人的本质、人的解放是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化程度一致的。因此,研究世界历史理论中的人学思想,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的起点与前提的思想

1.马克思深刻地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概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为了批判青年黑格尔学派空洞抽象的人和费尔巴哈的“一般的人”,马克思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概念。他指出:“费尔巴哈设定的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青年黑格尔学派,从这种一般的、抽象的、空洞的人的角度来说明人、人的本质、人的解放,是远远不够的。这仅仅是这些聪明的哲学家的呓语。由此马克思尖锐地指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这里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个人”。

2.“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及历史活动的基点与前提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及历史与世界历史问题时,明确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即人类历史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他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分析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包含着这样的思想:首先,研究历史这里指任何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即每一个现实存在着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这种单个的个人的存在必须具备其现实可能性,即肉体组织的存在,按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自然物。因此,这些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就由肉体与精神的存在构成一个统一体,如果没有其肉体存在,其精神的存在是不可想象的。其次,是“单个的个体存在”而不是“群体的整体存在”。在这里,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历史不是从某一社会整体层面来考察,而是从个体的存在出发的,因为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有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正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的存在,社会才有其意义。再次,正因为每个个体现实存在的现实需要,人们才产生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为每个个体的肉体存在的需要,使人们开始结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换句话说,人们正是为了活着或者说“能够活着”,人们要进行衣、食、住、行的物质生产活动。最后,人们正是在“能够活着”的过程中开始了劳动,劳动构成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们为了活着,首先需要满足必需的衣、食、住、行及其他生活资料,而要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人就必须进行劳动。“当人们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马克思在这里十分明确地指出,人和动物区别的过程,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人与自然界相分化的过程,人一旦成为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个体存在,他在劳动过程中就形成了能动性、创造性、目的性,而不同于动物,高于动物,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是能动地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存在的需要。二、关于人的解放与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全面论述了人的解放的本质内涵、历史过程与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

1.关于人的解放的本质内涵:现实的人的解放

全文阅读

人文思想动画专业论文

一、加强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培养

本科教育应该立足于专业技能,进而实现专业理论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进行理论研究之前要掌握专业技能并加强动手能力,这就是人们说的“实践出真知”。然而,现在地方高校的一些教师把技能培训当成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认为技能培养和本科高校没有关系,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实践能力。这好比学画画,只有先学会怎么拿画笔、调颜料,然后才能开始绘画。没有经过实践操作,如何进行理论研究?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科动画专业的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牢了,学生才能向上突破。动画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动手能力不足,就无法完成相应的工作,更别说在专业上有所突破。所以,加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根本。只有会用工具,才有可能画出好画,做出好的效果。有人会产生疑问,如果我们加强实践能力,那与高职高专不是定位重合了么?事实上,实践与本科教育并不冲突。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素描课上,教师就可以直接用手绘板、PS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素描的同时也学习了工具软件。又如人体解剖课,教师可以结合ZBrush软件进行讲授,学生一边了解人体知识一边用ZBrush软件练习雕刻。这样4年学习下来,理论知识学到了,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工具软件的使用也非常熟练了。这样培养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会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二、专业细化,培养又专又精人才

目前,动画专业最大的问题是“全”而“薄”。各种课程学习稀释了重点课程、重点内容,学习的有效性也被降低。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勇于取舍、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才能使学生学到真知、掌握重点。动画专业的通识课程需要缩减,专业课程需要简化,力求“专”而“精”。现在的动画专业课程在各个专业方向上没有特色,课程设置单一化、模式化,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没有特色。“在美国,不同学校具有不同的专攻方向。例如有的学校只提供动画特效的学习,有的针对艺术电影的拍摄等。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发展规划选择不同的学校。”动画专业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而招生范围也不能局限于美术或计算机专业。如,编导需要文学功底较强、对人文历史较为熟悉的文科专业的人才,他们只需要学习简单的美术知识(速画)和动画的整体知识。而原画设计则需要美术功底很扎实的人才,他们不必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较高的编程能力。制作人员则需要熟练使用软件,对美术与文学知识则不必太精通。还有一类需要精通编程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其应了解美术与动画相关知识,用于编制功能强大且易用的动画软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现代科学发达的今天,只有专而精的学生才会被市场需要。拿角色设计来说,由于课时的限制往往只讲角色的基本绘制。这个角色的表情与动作、表情和动作与角色性格的关系、角色是怎么合成的、角色的毛发与衣服特效、角色服装表现的时代特征以及道具方面的种种深入的知识都不可能讲到。这不利于学生毕业从事角色设计工作。我们可以把角色设计这个设计方向独立出来,让学生用大学4年的时间专门学习角色设计。对于二维和三维的角色设计,包含人物角色、生物角色、创意角色、角色的表情与动作、角色的道具、角色的服饰等,同时还有二维角色绘制与三维角色制作。我们可以这样设置角色设计的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含动画流程);角色造型、三维角色制作;人体解剖、生物结构与分析、生物形状与质感表现;角色创意、人物表情与心理分析、人物动作分析;角色材质与贴图、道具设计与表现、三维道具制作、服装设计与表现、三维服饰制作;动力学与毛发、服装、现代机械道具与防护器具设计;等等。这样,学生对角色设计的设计方向就非常明确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三维模型制作能力,退一步可以做二维动画的中间画工作或三维模型师工作,进一步可成为动画、游戏、影视中的角色设计师。对于角色设计这个设计方向,学生可以深入学习道具与服饰、人文思想等,把角色设计做得专而精。如果学校的动画专业教育集中在类似角色设计的专业方向上,几年之内学校的角色设计就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2010年之后学校的角色设计将成主导专业,甚至成为全国闻名的动画角色设计专业。学生经过4年的角色设计学习远远超过只学两个月的角色设计学生。分工越细,专业顶点越高。就拿在影视、动画、游戏中常见的水面特效来说,水面特效所包含的知识面非常广,要想做好水面特效,不仅需要美术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流体力学、光学、化学等理工科知识,加上对三维软件的熟练掌握及应用,这样才能快速做出最真实的水面效果。不仅影视、动画、游戏需要水面特效,其在海洋研究、地质研究、船舶制造等专业的应用及研究中也都会用到,如美国一些大学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造经常会请好莱坞的特效工作室完成任务。因此,仅水面特效就足以形成一个专业方向。而现在的动画专业讲到水面特效的课时不会超过10个,即使培训学校讲授这方面的知识点也不会超过5天。所以,水面特效制作方向成立以后,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会有深度,学生就业就不会有很大的压力。把学习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然后扩展这个点的相关知识,使这个点更精更高,才是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之道。如果每2~3所高校攻一个点,那么这些点将全面覆盖中国动画行业中的各个方面,各个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可以胜任当前的工作。

三、加强专业下的人文思想教育

人文思想教育和专精教育并不冲突,就拿角色设计来说,怎样设计角色?角色要符合什么要求?角色的思想性格是怎样的?假如故事发生在唐代,这个角色应该有怎样的服饰、道具,类似的角色怎样区分?这些都是在设计一个角色时需要考虑的细节,这些都需要设计者对人文历史具有深入的了解。没有思想的角色就如同没有灵魂的人,只是一具空壳。在宽口径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难以深入学习到这些细微的知识,只有细分专业以后,学生才能有时间、有机会深入学习这些人文思想及其代表的意义。在角色设计中,还可以增加角色表情与角色性格分析、中国古代服饰与盔甲、外国服饰与盔甲、中国古代物品与武器、中外道具设计发展、中国古代纹样、中国古代哲学等课程。这可以加强角色设计方面的民族文化特征。目前,动画专业所学的角色都是清一色的西方魔幻风格,精灵、一体式盔甲、死亡镰刀等已经让人感到视觉疲劳。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制作人发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其制作的中国元素的动画大获成功。如果我们不能专精角色设计,就无法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角色。“以时代的精神,广泛吸收各派所长,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去表现东方的意境和情韵,创造东方新兴艺术。”如果没有人文思想方面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只能是空谈。专业上的人文思想学习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专业风格,这才是角色设计的最高目标。当然,这些都要建立在基础打牢、专业精进的基础上。潘天寿在谈绘画风格时说过:“在缺乏基础训练的情况下,一入手就乱创风格,必然会徒费时间精力而无所成功。”加强人文思想教育在动画专业的学习中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当然,无目的的学习同样也是一种浪费,如果不改变教育模式,那么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的风格只能是一种奢望。中国的动画专业到了变革的时代,我们不能一味地创作一些低幼化、低技术的作品。中国动画曾经有辉煌的过去,只是现在走入了迷茫。要振兴我国的动画产业,必须从专业教育入手。中国动画发展的症结在于动画专业的教育同质化、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部分学生成为低端型、技能型人才。要想全面提升动画专业的教学水平,必须分点突破、重点突破,抛弃以往追求全面的教学思想。高校动画专业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专而精的人才,加强专业下的人文思想教育,这才是解决当前动画发展瓶颈的方法。

作者:王芸辉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全文阅读

西方人文思想起源综述

【摘 要】人文思想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它关注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潜力和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强调现实的尘世生活,反对神学和教会用虚无的天国生活全盘否定现世生活;重视人的理性,推进人类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它从希腊海洋文明的土壤中诞生,在罗马得以延续,然后在文艺复兴时期获得新的生命,再历经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最终成为西方社会的精神基石和西方文化的核心。要想真正了解认识西方社会,就必须从西方人文思想的脉络上入手。唯有先了解掌握西方人文思想的精髓,我们才能真正与自身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最终获益。本文特别选择了从海洋文明的角度去研究人文思想在希腊的起源,去探寻人文思想诞生的背景和深层原因, 于微小之处带出深刻理解。

【关键词】人文思想 起源 希腊 海洋文明

1 人文思想简述

人文思想或人文精神,从狭义角度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思潮;而广义的人文思想或人文精神,指的则是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一种文化传统。它的核心观点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本身的价值;主张灵肉和谐,强调现世生活,也强调人的精神追求;同时宣扬人的理性思考。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诞生地,同时也是西方人文思想的孕育地。人文思想首先就孕育于古希腊的文化土壤里。人文思想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核心思想。研究西方社会,生活及文化,或进行积极有意义的东西文化对比,人文思想都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公元前5世纪左右开始,古希腊哲学家开始从认识自然发展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这也是人文思想的萌芽期。而人文思想在希腊罗马时期的诞生及发展在西方人文思想整个的发展过程中属于它的起源期。本文正是对西方人文思想在希腊海洋文明的孕育下的起源过程进行了梳理。

起源时期人文思想有两大学派:其一为智者学派,代表人物为普罗泰戈拉,他的主张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的观点推崇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醒悟。但他的观点的缺陷在于忽略了人内在的道德理性,否定了社会制度,道德和法律对于人类某些行为的约束。第二大学派为苏格拉底,他主张美德即知识,弟子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

2 希腊海洋文明为人文思想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与东方的农业文明稳定封闭的特性相比较,起源于希腊罗马的海洋文明有着非常鲜明的不同特点。海洋文明代表着开放,流动和变化。人们长期与大海搏斗,逐渐培养了强烈的竞争和斗争意识。贸易活动频繁,工商业发展迅速,文化交流和融合普遍,所以人民的思想意识方面都具有灵活的包容性。所有这些特点非常有利于人文思想的诞生。

全文阅读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达到“应然”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效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难以达到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由“实然”到“应然”的期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因此,走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之困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之效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在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和方法实施上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Abstract:Thethoughtpoliticaleducationisoneitemhasthegoal,hastheplan,organizedsocialpractice,theexaminationthoughtpoliticaleducationwhetherachieved“shouldhowever”aconditionveryimportantstandardbe“thevalidity”.Presently,thethoughtpoliticaleducationvalidityisinsufficient,achievedwithdifficultythesocietytothethoughtpoliticaleducationfrom“solidhowever”“shouldhowever”theexpectation,anextremelyimportantreasonisinthethoughtpoliticaleducationthehumanitiesconcernflaw.Therefore,goesoutdifficultpositionofthethoughtpoliticaleducationvalidinsufficiency,effectivenessofthepromotionthoughtpoliticaleducation,therealizationthoughtpoliticaleducation“shouldhowever”thecondition,thethoughtpoliticaleducationhavetopaygreatattentiontothehumanitiesconcernideatheimplementation,inthevaluelocalization,thegoalformulation,thecontentdesignandthemethodimplementationmoreintegratesthehumanitiesconcern.

Keywords:HumanitiesconcernThoughtpoliticaleducationValidity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人文关怀是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个性为基础的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表现为对人的需求、尊严与价值的尊重与关切,以及对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理应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价值。然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意蕴却难以体现,从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建构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与时代精神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呼唤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就其本质来说,它就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应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反映着“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有效性不足之困境,完成其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使命,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这既是人的本性的内在需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1.1注重人文关怀是人的本性的内在需求。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性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这三类属性的辩证统一。人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它不是被动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因为人的存在是自由自觉的,它要自由地发展,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维护自身的存在,追求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关怀的理念符合人的本性,它就是把人看作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生命创造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因此,融入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尊重人的本性,确立人的本性具有存在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即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外在保障。

全文阅读

做个有思想的语文人

学语文必须有思想,有思想的人学语文,那我们获得的语文思想性,其实就是通过人的思想去加以解读和实现的;同样,人的思想又拓展和丰富了语文的思想性。所以,我们常说,语文学习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悟体验”,实际上就是要做个有思想的语文人。

有一个成语“秋扇见捐”,意思是说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也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唐代诗人刘云有一首诗《相和歌辞・婕妤怨》:“君恩不可见,妾岂如秋扇。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莫言朝花不复落,娇容几夺昭阳殿。”诗中的弃妇命贱不如秋扇,因为“秋扇尚有时”。但是,面对“秋扇见捐”这一现象,我们还可以上升为一种哲理去理解:得意处别忘了失意时。扇子,夏日炎炎能不得意?但它能想到秋凉以后被抛弃的时候吗?

这就是语文,语文本身的思想赋予了“秋扇见捐”是一种常理,但每一个语文人则会有自己的不同解读法,这种不同解读法就形成了有思想的语文人。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有一段黛玉听曲的描写:

(黛玉)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黛玉初始并不留心去听,仅仅是“偶然两句吹到耳内”。然后“止住步侧耳细听”并“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恋恋不舍“又侧耳”去听,只听得个“心动神摇”,“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想起平日里所见所感“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为什么?因为此时黛玉的思想、情感、经历、处境与《西厢记》特定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有着相同或类似之处。“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说得正是此理。这个例子也就是“共鸣”。黛玉听到的唱词就像是被敲击的琴键拨动着少女的内心,触发了她的情感,最后令她落泪。

这也是语文,每一个有着相似的境遇而又不同的人也会有着同样的感受。也就是说,崔莺莺和黛玉这两个语文人的思想已经想在一起了。

看来,有不同又有相同,这才是语文人的思想。那么,语文人的思想又是怎样得以体现的呢?

全文阅读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管理

论文关键词:现代人文主义自我实现整体性创造性

论文摘要: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对美国以及世界的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秉承西方历史悠久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深受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总体来看,它经历了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新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新人文主义教育这四个发展阶段。古典人文教育强调把理智的发展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儿童的情感和理智进行陶冶。人文主义教育的出现是针对中世纪封建神学泯灭人性、压制人性,其核心是恢复人的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个性自由和发展,强调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心性、启迪智慧,但是对自然科学却持冷漠态度。新人文主义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发展个体的自由,强调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来陶冶和教育人。

二、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融合了众多教育流派的体系。广义上说,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等教育思潮以及教育人类学,法兰克福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都可以称为现代人文主义教育。从狭义上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特指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人本化教育思想。

总的来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初产生的新人文主义教育倾向。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继续和发展,具有尊重历史文化及调和发展的特点。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人本化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产生是由于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异化为物的现象逐渐加剧。人类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面临着外部价值体系的瓦解,随之转向内心世界寻求价值目标。

全文阅读

强化思想性,体现人文性

摘 要: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凭借课文,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利用各种训练途径,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识层次,全面而不是局部地、深刻而不是肤浅地,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书育人 德育渗透 思想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主张“德育为先”的思想,陶行知也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将品德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呢?

一、围绕课题导入,巧妙渗透

要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教学《飞向月球》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向月球去看一看好吗?“飞向月球”对于学生来说说是新鲜事物,这样的设计正是抓住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理解内容,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紧扣文本重点,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而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利用教材进行渗透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比如讲解《我的战友》一课,当我讲到“为了战友,为了整个班,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时,先让同学们想象烈火烧身的痛苦,再问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当学生答出是他那种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支撑着他时,我对同学们讲道:是呀,正是他那种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让他能在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他身上的这种精神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同学们的行为有很大的变化:班里的值日不再用督促;凳子坏了,有同学将它钉好……看着同学们的变化,我感到无比欣慰。

三、依托课堂训练,渗透德育

全文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育人思想

在教育领域,高考、应试、课改、素质,无一不牵动着千家万户家长的心。教育问题也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抨击。走在教育前沿的王宏甲先生就“教育的良心”问题专门著书,提出“成人比成才重要”的论断,旨在表明育人的重要性。教师的职责便是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育的根本力量在教师身上。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浪潮下,学校教育“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显得尤为突出。教书与育人是有区别的。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育人是指关心爱护和教育学生。教书、育人二者是因果关系,又是互动关系,又各自独立。教书比较容易做到,育人却比较难。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就是为了育人。就当前的社会现状而言,教育的功利性极强,教育失去了本质,为了成绩而教学,育人反倒被忽视了。

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然而,在大部分语文教师的眼里,只有教科书,只专注于钻研教材,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心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的教育方法,能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语文教育的育人思想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育人的蓝图

语文教师不能仅仅限于教“文”,而应结合育人的大目标,从高处着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熟练掌握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时代精神。如此,才不至于将语文教学作为单纯的技术性的活动。如能熟练地阅读政治、科技及文艺等相关文章,能写出颇有见地的说明文或议论文,并能敏锐地接受语言文字信息,如即兴发言,并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实现育人的目标。另外,教师的育人思想还应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因为学生的基本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对他们的思想、性格、心理、习惯等进行熟悉与研究,才能有针对性的训练,避免盲目的教育。要知道21世纪的学生受时代信息化的影响,思维活跃,敢于质疑,个性明显,科技知识起点高,看待问题的尖锐与深刻程度都超越了他们的年龄限制。但是他们身上也有着明显的不足,爱国主义思想、社会道德规范、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一些方面显现出缺漏。以这些不足为出发点,进行针对性的育人,将会收到良好效果。

二、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育人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根据其特点,需要我们在智力、能力等素质方面全方位引导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习惯、奋发的精神、强烈的求知欲,还应拥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力。这些素质均可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培养。培养青少年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就要从培养其自觉的学习习惯入手。学生真正接受学校教育就那么几年,但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要终身接受教育。因为学生在学习上屡有被动接受或浅尝辄止的情况,所以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是当务之急。无规矩不成方圆,听、说、读、写均应严格要求,这四项基本功,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踏实、仔细、认真的劲儿,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另外,学生对语文的工具性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急于求成是行不通的。学习必须有个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宣传学习积累与实践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培养他们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在训练语文基本功的同时,塑造学生做人的素质。

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依据教材,通过教材中课文的特点,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有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对课文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的学习,训练其文字技巧和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到写人记事、说理状物,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要增进并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曾提出:“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育人作为教育的生命与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教师不仅教学,更应育人。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围绕教材转,而是胸中有教书育人的宏伟蓝图,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规划学生成长的前景。在此基础上,我们向大语文方向、教育计划规定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辛勤耕耘,最终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思想。

全文阅读

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

摘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将人文思想注入大设计观新的理念中,是极其重要的,具备深刻思考的设计才是有价值的设计,理念需理想的指导,整体系统的理念不仅依靠具有发展意识的局部的改变与突破积累,而且更需要人文思想的支持。

关键词:包装设计;人文思想

弘扬人文精神是当代任何门类所要涉及到的问题,包装设计也不例外,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人具备了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现代科学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无比丰富的物质产品,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唤起了人性中的“恶”的一面,导致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价值崩溃,严重地压抑、扭曲、肢解着人性,窒息、扼杀、吞噬着人的心灵,使人变得狭隘、自私、冷酷、片面、机械、枯燥,这时人文科学主义思潮的崛起是势在必行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人文主义客观上对精神造成压抑的势头有增无减,设计中如缺少人文精神,哲学被全盘否定,人类对极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对心灵世界的研究也被排除,尤其是反对关于世界和人生终极存在与价值追求被停止,忽视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精神性需求。高扬人文精神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要义,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是指引人类思想文化不断前进的明亮灯塔。

亚里斯多德既是一位哲学家,又是一位科学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是众所周知的艺术大师,但他们同时又是科学家,发明家。新时代的设计师应学会善于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科学技术的实验主义、分析主义的方法大大拓展了设计师的视野,使其设计活动摆脱了手工业时代的封闭性和凝固性,一个重新建构语言符号范式的分析时代对形、色、线,对制作过程、对材料、结构,对创新与科学原理等的理解与尝试都建立在人文思想为主线的大设计观的基础上。

人文即包括文化、哲学、人类学、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音乐等门类,作为服务与人的产品包装设计元素必须要涉及到人文思想,它就像春雨滋润着设计师的心田,在为人类创造物质产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事一种精神活动,包装不仅创造了附加值,更重要的是产生一种文化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品牌形象了解的同时更进一步地认知生产的国度、区域、国度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哲学思考、逻辑推理、审美特征、消费心理等全方位的认知、包装既是产品的营销工具,也是企业的商口,传递着更多、更高的文化信息。设计师的高品位的综合素质,设计出高品质的包装产品也是加快商品行销的关键。

1文化哲理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如果不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地域差距,不进行哲学深层思考,不研究人民心理、人类社会学、知识甚少,对文学全然不知、找不准卖点,可想而知商品就难以畅销,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足。无论是人类文化、世界文化、中华文化都是宏观整体中的文化形态,如何分析文化,认识文化、找到解开不同文化现象的钥匙,找到一种像基因那样的文化建构的控制因素,对文化结构分析既把文化分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物质文化、制度性文化与精神文化,除了文化体系的不同而外,普遍存在的是同一文化体系中的不同阶层的文化差别,诠释一件有说服力的作品,除了看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的解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文化思辩。从工业革命至后工业革命的精神本体的对话,人类生存的数字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跨文化交流盛况空前,跨文化交流中的焦点问题是“误读”,所谓“误读”是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的传统思维方式,往往按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来理解别人。人在理解他种文化时首先按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之加以选择、切割,解读必将导致“误读”。“误读”是一个既酿成灾难又能激活创造的奇特的认知精灵,它会导致隔膜、离异。然而,人对人文和艺术品的“误读”会激活想象力和灵感,并可能导致创造的驱动器,但如对商品包装“误读”那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和经济损失,商品要跨国度、跨地域,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量的加大,交流频繁,就更需设计师对他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无论图形还是文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产品品质以及文化背景、材料特质及性能。

谈到哲思,西方哲学和美学流派中的人文主义主潮以极大的努力从各方面为人类精神争得应有的地盘与位置,对以数理逻辑为主导内容,以主观经验为基础和根据的现代科学理性进行不余力的批判,如克罗齐、弗洛伊德、荣格等都对人类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关注;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的理论建树对传统科学和逻辑理性的攻击与突破,对人的精神领域中非科学、非逻辑、非理性方面的发现与张扬,也是传统人文精神所作的一种现代开拓,对建立在数理科学基础上的近代认识论的批判,为哲学和人文学寻找自身的认识和方法论根基,人文学科要成为“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抗衡,不能没有自己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近代笛卡尔、康德的哲学基本上以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认识论为基础,伏尔泰在把世界分为自然与历史人文两大部分的同时提出了相对应的两门科学;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主张认识论范围“扩大”到人类文化的其他领域,重视语言、神话、宗教等和艺术直观等认识论功能,找到不同于科学主义的独立的认识论、方法论,有助于使人文科学真正迈入科学殿堂,成为与自然科学并驾齐驱的科学。设计既有科学理性的严谨,又有艺术的浪漫;既有西方文化的精华,又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中国思想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较深厚的人文精神的传统,但它又与西方重视自然科学、高扬自然科学精神不同,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自身的精神活动,与人生状态的体验,强调人文精神的贯彻,中国一直讲求着儒学精神,儒、道、释都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自然与人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世界是与人的本性,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方式休戚相关,相互交融的,更多地追求和体验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关心人生、人事、重视内在精神境界。

全文阅读

思想政治人文关怀交流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党的十七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笔者认为,要充分彰显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原则。

尊重原则

尊重人的主体性。就是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使

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成为引导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实际在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激发人的参与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尊重人的主体性,就要尊重人的平等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内心深处尊重人,平等地对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要改变以往单纯批评、说教及居高临下的方式,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通过讨论、探讨、平等沟通达到思想上的相互信任,感情上的相互理解,认识上的共同提升。尊重人的主体性,就要尊重人的差异性、个性。思想政治工作不要试图把所有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囿于统一的模式之中,要以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为基础,不设置统一标准模式,不限定完全一样内容和形式,不使用单一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而是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一切从个体的差异性和个性出发,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个体的不同困惑,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疏而导之。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生活化原则

坚持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将人们所面临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做到理论生活化,生活理论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饱含生活元素,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让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工作方法的生活化,就要善于将大道理转化为与具体的、与人贴得更近的小道理,把大道理贯穿和渗透在小道理之中,转化成具体的、感性的、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小道理,引起人的共鸣,使人感到平实可信,听得实在,觉得有理。要多用群众自身和群众身边的事情说话,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来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东西、所要让对方接受的道理。而不能照本宣科、讲一些让人似懂非懂的大道理。要从感情上与群众打成一片,从表达方式上与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切实感觉到你是他们的“自己人”和“贴心人”。坚持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就要使工作语言生活化。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进行话语转换,将“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话语方式转换为“柴米油盐、田间地头”的话语方式,要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和喜欢听的话语方式,让他们在亲切、熟悉的话语中,感觉到你是了解他们的,是与他们平等的,从而使他们在与你交流中得到教益,受到启发。

层次性原则

坚持工作对象的层次性。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据对象层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工作目标。从工作对象的群体性角度出发,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可分为高层目标、中层目标和底层目标。从工作对象的个体性角度出发,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可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理想目标和现实目标。层次清晰的目标体系,能使不同的群体和不同阶段的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要坚持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动态的特性。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层次性相对应,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也应体现层次性。一方面,针对不同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结合。另一方面,针对同一个体的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坚持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结合。要坚持工作方法的层次性。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真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甚至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不搞一刀切,不用单一的工作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