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保障部门与人力资源论文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1基本设施设备落后因为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档案管理的数量大,所以工作量也比较大。在工作量大的前提之下,相关的设施设备也没有跟上,明显硬件投入不足,使得很多工作环节出现问题,出现了归档不及时、归档混乱,甚至归档错误或丢失的现象。再加上因为档案管理室的分散,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也没办法集中。每个档案室都配备同样的设施设备,所以出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严重浪费了资源。还有一部分的部门因为没有专门的档案存放室,就直接把档案放在了日常办公的办公室内,档案未得到合理管理,则易被损坏或是污染,从而造成档案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1.2数据库缺乏统一规范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由手工信息检索转变为了计算机辅助检索,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数据库由于各种原因,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所以研发的软件通用性极差,人为地增加了系统间联网困难。而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管理系统并没有实现数字信息化,所以每次调档时都需要经过计算机对档案目录进行检索后,然后才能去库房调档给使用者,这样不利于调档工作的开展。

1.3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具有公共服务性,其工作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极其重要,档案管理人员也应具备相当高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档案管理人员呈现出人手不足、工作量大、专业性不强的特点,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就需要细心,而人手不足加上工作量庞大使得工作人员相当疲劳,在疲劳的状态下工作会使出错率增加。专业性不强,使得档案归档工作准确性不高,从而导致档案归档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相配合,所以导致部门之间沟通成问题、档案归档不及时等问题,给档案管理工作加重了负担,进而造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表现出混乱的局面。

2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发展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克服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研究出统一的档案管理工作管理方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应与其他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联合开展,以保证档案信息资源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系统布局。统一档案管理发展规划还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所以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宣传和建设,从而加强公众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争取领导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的重视,并且能够给予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而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手不足、资金匮乏等问题。

2.2完善档案管理的物质条件完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改善环境,配备必要的设备入手。首先,可以实行办公、档案库、阅览室分开设置的方式,在档案存放库放置空调、抽湿器、温湿度测试仪等仪器,同时,采取防火、防潮、防虫等措施,使档案存放环境满足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2.3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是一类较为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社会各方面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其内容涉及到科技、经济、教学、实验、生产等各领域,因此,对档案管理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制,能显著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就也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应归档的电子文档或者文本文档要对其生成方式、传递方式、保管方式进行研究;②档案管理系统内部的各项工作要标准化;③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处理、存贮结构要标准化。

全文阅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思路

随着我国的发展,想要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需要掌握好系统性、可行性、科学性、全局性的基本原则,并且结合我国当前现状,进一步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疑点,为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努力。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基本工作

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我国国务院综合部门,担负着管理和服务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责任。我国在当前很长一段发展时期内,需要坚持和贯彻执行十七大精神,使我国人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做到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标,做到管理好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规划好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深化各企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以及改革好收入分配制度,做好建设人才队伍工作,保证各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促进我国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加强

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主要包括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并且坚持实施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并且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培养专业型的人才,合理使用好各类型人才,统筹抓好各层次的人才,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推进高技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目前各个国家的竞争追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需要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的、优秀的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国的发展和进步。所以,需要培养和重视各类型的人才的发展状况。第一,要协调和规范好人才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能够依法维护各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二,积极营造出创新和学习的环境,努力培养出国家级科学家,加强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第三,社会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重视培养一线专业型和创新型人才;第四,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落实好关于农民工的政策,对农民工加强培训,使他们能够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的新一代农民。

三、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整改和完善

贯彻和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始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并且落实好创业机制,使创业能带动就业的发展,并且加以政府的引导,进一步将就业规模扩大,整改就业结构,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者,加强创业培训和就业培训,加快改革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使市场就业机制稳定发展,规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各高校毕业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改革退役军人的安置制度,落实好残疾人就业的制度政策。监督和管理各类型的企业,都能与劳动者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加强监管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处理好劳动争议,坚决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用工行为,消除就业歧视,能够使各类人员都能够公平就业,引进海外人才以及留学回国的人才,使愿意就业的人员都能成功就业。

四、城乡居民收入的加强和提高

全文阅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答问

6月14日,国务院批转了《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这一规划出台有什么意义,其实施对老百姓有哪些好处,如何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当前社保工作还有哪些不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就这些问题对《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进行了解读。

注:2010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中未包含城镇居民,2015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少于3.07亿人。

一、制订社会保障的专项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社保规划》是社会保障领域第一个国家级专项规划,它的制订颁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也说明社会保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处于越来越重要位置。

《社保规划》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的布局和谋划——不仅覆盖城镇,而且覆盖农村;不仅突出制度建设,而且强调经办管理服务;不仅明确中央责任,而且给予地方政策指导;不仅指出发展方向,而且提出保障措施。这种科学性、系统性是其他文件形式很难做到的。

二、《社保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哪些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完成后对老百姓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社保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6个方面任务。第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基本解决制度缺失问题。包括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体系,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政策,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补充保险等。制度体系基本完备后,就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

第二是加快城乡统筹,稳步推进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建设。包括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切实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工作。实现了这方面目标,参保群众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制度流动,社保关系衔接不上、转移不畅的问题就可以逐步缓解。

全文阅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新思路或做法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在改革过程中,已经进入到一定的时期,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也已经到了很关键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结合我国实际状况,从我国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出发,继续改革和创新,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顶层设计工作。

关键词: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创新思路

随着我国的发展,想要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需要掌握好系统性、可行性、科学性、全局性的基本原则,并且结合我国当前现状,进一步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疑点,为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努力。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基本工作

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我国国务院综合部门,担负着管理和服务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责任。我国在当前很长一段发展时期内,需要坚持和贯彻执行十七大精神,使我国人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做到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标,做到管理好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规划好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深化各企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以及改革好收入分配制度,做好建设人才队伍工作,保证各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促进我国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加强

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主要包括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并且坚持实施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并且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培养专业型的人才,合理使用好各类型人才,统筹抓好各层次的人才,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推进高技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目前各个国家的竞争追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需要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的、优秀的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国的发展和进步。所以,需要培养和重视各类型的人才的发展状况。第一,要协调和规范好人才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能够依法维护各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二,积极营造出创新和学习的环境,努力培养出国家级科学家,加强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第三,社会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重视培养一线专业型和创新型人才;第四,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落实好关于农民工的政策,对农民工加强培训,使他们能够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的新一代农民。

三、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整改和完善

全文阅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局级干部培训讲话

同志们:

省人社厅举办这次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局长培训班,很必要也很重要。这次培训班邀请了两位部长、两位司长为大家授课,他们都是各领域的专家和权威,讲授的内容都很重要,讲授的水平都很高,相信大家一定学有所获。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培训,进一步开拓视野、熟悉政策、提升能力、完善举措,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上水平、出成效。

一、围绕中心、科学定位,在服务大局中主动作为

近年来,全省人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人才出成果、服务创一流”的要求,在服务发展、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工作和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形势下,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紧紧围绕全省重大战略、重点区域、重要产业打造人才洼地,引进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新成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四级联考和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聘形成制度性安排,“入口”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劳动关系调处机制,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省第八次党代会开启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的新征程。人社工作要谋求更大发展,必须找准定位,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承担起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承担起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任,承担起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的重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应有贡献。

要做经济强省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社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是围绕“两个着力”,在改善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最近,省委中心组就“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了专题学习研讨。这“两个着力”,给人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和保障;要加强公务员管理,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执行力、推动力和强制力;要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要加强机关建设,提升行政效能,打造人民满意服务型机关。

二是围绕“两个举全省之力”,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上下功夫。省委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举全省之力推动贫困县乡村开发建设和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人才质量决定经济增长质量,两个“举全省之力”,都需要人力资源来引领、来支撑。要瞄准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引导人力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聚集,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以高效有力的举措助推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

全文阅读

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能转变工作

去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字〔2015〕160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5〕6号文件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15〕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15〕23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实际,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卓有成效,促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改革创新、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简政放权的实质是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自我削权。省人社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坚决把该“放”的彻底下放、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努力做到以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一)全面压缩精减行政权力。省人社厅把简政放权作为转变政府部门职能的“先手棋”,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砍掉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砍掉了一批行政权力事项,打破束缚市场主体的“枷锁”,释放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一是压缩精减审批事项。2013年以来,省人社厅共取消举办全省性人才交流会审批等6项审批事项,下放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其经营范围审批等3项行政审批事项,并对其余审批事项进行压缩整合。截止目前,我厅行政审批事项由2013年的18项精简到8项,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均由国务院决定、行政法规和人社部规章设定,没有自行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没有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没有事业单位承担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情况。近期,省人社厅拟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2项行政许可事项和并为1项,便于统一管理外国人才来鲁工作,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根据国务院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要求,取消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事项,省人社厅的行政许可事项将减少到6项,比2013年削减了三分之二。二是全面清理行政权力事项。经过清理,省人社厅承担行政权力事项104项,其中行政处罚58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确认12项,行政奖励2项,行政监督5项,其他权力24项;省公务员局1项。特别是我厅主动取消1项行政权力事项,下放2项行政权力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

(二)全面清理整顿职业资格。省人社厅充分发挥职业资格改革组牵头单位的职能作用,全力做好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工作。2015年5月,印发《关于转发人社部函〔2015〕69号文件开展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和检查督查工作的通知》(鲁人社字〔2015〕262号),全面清理整顿资格设置、类别、实施机构等情况,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依据而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并向社会公布。2015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省人社厅开展了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工作专项督查,成立了职业资格清理整顿督察小组,下设8个督查小组,对32家省直部门、11家省属行业协会和8个市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工作开展专项督查。重点督察各单位是否有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彻底摸清职业底数,为建立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提供支撑。截止目前,全省尚在组织实施的职业资格共369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3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330项;已取消的职业资格共11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取消3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取消8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由准入类转为水平评价类的5项。做到了保留职业资格与国家规定职业资格完全一致,进一步放宽了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职业资格限制,释放了市场活力。2015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9.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7.4万人。

(三)全面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高校职称制度设计不合理、评价方法不科学直接导致了人才遴选方面的“逆向淘汰”,不利于引进高水平人才,不利于有理想、有追求、潜心治学的人才脱颖而出,也难以杜绝平庸甚至投机钻营者混迹其中。在简政放权中,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强烈的高校职称制度改革问题入手,确定进一步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更为精准、更加精细地清除阻碍创新发展的障碍。我们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择机推广”原则,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下放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评审权。改革后,高校自主开展因事设岗、自主确定任职条件、自主设定竞聘程序、自主实行业内评价、自主加强聘用管理,全面落实了高校用人自,加快构建起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这项改革是动自己“奶酪”的自我革命,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是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招。改革成果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省委改革办将改革经验作为山东省第二批先进典型上报中央改革办,省政府办公厅将改革经验上报了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也将改革经验印发全省参考。

(四)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行政权力、行政责任三张清单。坚持职权法定原则,以刚性的制度来管权限权,厉行法治,依法行政,加快建立行政审批、行政权力、行政责任三张清单,划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权责边界。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以审批和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能做什么,编写了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对104项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编制运行流程图,着力减少内部运转环节,优化权力运行流程,规范自由裁量权,确定履职程序、办理期限和具体承办机构等事项,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我们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原则,以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确定了省人社厅主要职责11项、部门职责边界2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22项、公共服务事项6项,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机制,全面正确履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项职责。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全文阅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年内社保卡将可当银行卡用等4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五年内

社保卡将可当银行卡用

我国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社会保障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加载金融功能后的社会保障卡可作为银行卡使用,具有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功能。社会保障卡采用全国统一标准,号码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民身份证号码。根据有关规定,社保卡作为普通银行卡,在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应用中使用,社保卡的金融应用为人民币借记应用,目前不支持贷记功能,使用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介绍,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后,逐步将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就业扶持政策补贴的领取、医疗费用的支付与返还等业务,以及查询本人社保相关信息,都集成到社保卡加载的银行账户中办理。根据两部门的推广计划,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将在2011年至2012年试点,2013年全面推广,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保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的目标。

来源:新华网

中国人民银行:居民消费价格

有望保持在可控范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表示,随着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各项措施效果进一步显现和基数效应的减弱,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因素逐渐增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望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要加快金融业自身发展方式转变,改变过去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着力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加快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调控货币信贷总量的手段和方式,进一步增强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李东荣说,要找准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继续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原则,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有效促进扩大内需,执行好差别化放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及时发放贷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来源:腾讯财经

全文阅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积极引领大学生创业等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要点指南提出2010~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引领45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使所有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学生都能得到创业培训,使所有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都能得到创业指导服务。

大学生创业需要引领。大学生涉世不深,历练不够,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抵御创业风险的能力不强。要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带领大学生创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成功创业。

引领大学生创业,要普及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培训,举办创业讲座和创业竞赛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潜质,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引领大学生创业,要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小额贷款贴息、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解决经营场地等突出问题,同时为他们通过网络创业提供便利。

引领大学生创业,要搞好创业咨询指导。筛选一批前景好、投资少、入门易、收效快、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汇编创业常识、创业路线图,组织一批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建立大学生创业援助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援助活动,建立创业大学生俱乐部,举办创业大学生联谊会。

引领大学生创业,要提供孵化服务。通过建立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同,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专项建设投资、专项贷款和财政贴息补助;达到一定标准的,可作为促进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入园的大学生创业实体,除享受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外,可以再给予一定期限的租金定额补贴。

引领大学生创业,还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引领大学生创业工作指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并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一批大学生创业典型。

时代呼唤青年,青年创造伟业。我们相信,随着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贯彻落实,我国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将得到更好的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大学生的创业舞台将更加广阔。大学生通过创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文阅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问题需要依次解决

我们认为,要增进养老保险制度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需要依次解决这样四个问题:第一,从无到有的问题。当我们还有很多人缺乏基本社会保障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对这些人群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追求公平的第一要务。所以,去年国务院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使得全国10%的地区1300多万农村60岁以上的居民开始享受最基本的养老保障。

第二,从小到大的问题。就是覆盖范围要从窄到宽,使更多的人被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里面来,以体现它的公平性。

第三,要解决社会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的问题,使水平过低或者偏低的那部分群体能够尽快地或者较多地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因此,国务院连续六年调整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标准。从2004年的人均每月700多元提高到2010年春节之前的1300多元。

在此之后,我们还要解决第四个问题,就是统筹协调。这包括地区之间的统筹协调,比如,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了解决跨省流动就业的那些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问题,今年还要实施跨省流动人员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同时,我们还要解决城乡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双轨制问题也是统筹协调的问题之一。

对于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胡晓义的总体判断是区域性的、行业性的和阶段性的。

作为长远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完善,我们除了要落实已有的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之外,特别是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要注意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社会保障和员工的福利,使得用工单位有更强的吸引力;第二,加大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来减少结构性的用工难或者就业难的问题;第三,也要关注到“80后”甚至“90后”青年一代的农村劳动者、农民工的一种职业追求,除了工资收入之外,他们还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希望他们的职业生涯得到更多的发展,希望更多地融入到他们所生活、所工作的那个城市里面去,这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张一君)

(本组文章摘自3月15日《中国经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最后一个农民工在哪?恐怕在不远的将来,这样的疑问将会频繁提出。农民工减少,是中国经济优化的体现――它是对改革初期不均衡发展战略的修复,是对农民工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的修正。

全文阅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答记者问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之际,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负责人。

问: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近2.3亿人,其中进入城市就业的约1.3亿人,在本地乡镇就业的约0.9亿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各地反映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存在不少问题。请问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综合各方面反映,目前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主要有两难:一是缴费难。农民工工资收入普遍较低,使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也普遍较低,而现行城保制度规定缴费标准较高(用人单位缴纳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工资的8%),这就使许多农民工及使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感到难以承受,因而导致大量的农民工没有参保。二是转移难。农民工就业的流动性很强,且转移目标地不确定,今年在这个城市打工,明年可能转到另一个城市,也可能回到家乡务农。而现行城保制度规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只转个人账户资金,不转移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这样许多参加了城保的农民工不能肯定自己现在缴了费今后能不能领到养老金。因而在离开一个就业城市时往往选择退保,只把个人账户的钱领出来,这实际上损害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

问:如何解决上述“两难”问题?现在制定的《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的主要原则是什么?有哪些新的政策、措施?

答: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就提出“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这是解决农民工参保并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顺畅转移问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按照这样的原则,在统一的基本制度框架内制定适应农民工特点的政策,目的是使广大农民工都能进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使履行了同等义务的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养老保险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还要使跨地区就业以及返乡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能够通过接续和累计得到切实保障。

针对农民工收入普遍偏低的特点,《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12%,比目前规定的平均缴费比例低了8个百分点;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4%至8%,可以根据本人的收入情况合理选择确定。过去已经参加城保的农民工及用人单位,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调整缴费比例。这样规定,可以大大减轻农民工及其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最大限度地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针对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的特点,《办法》明确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权益累计、接续的政策,即农民工离开就业城市时,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方面要为其开具参保缴费凭证,证明他在本地参保的时间和累计缴费情况;另一方面暂时封存其权益记录和个人账户。农民工回到原就业城市就业并继续参保的,其权益记录和个人账户自然解封,养老保险权益得以延续;农民工到其他城市就业并继续参保的,只要向新就业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示参保缴费凭证并提出转移申请,就可以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其养老保险权益累计计算;农民工由于各种原因未能继续参保的,其权益记录和个人账户一直封存,个人账户继续按国家规定计息,直到其继续参保或到达领取待遇年龄,这样已经参保缴费的权益不受损失。采取以上措施后,农民工离开就业城市、中断参保缴费的,原则上不再办理“退保”。

问:按照上述办法农民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能不能与城镇职工享受同样的权利?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