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居环境整治表态发言

人居环境整治表态发言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保工作表态发言稿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市城市环境质量,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环保工作表态发言稿,一起来看看吧!

环保工作表态发言稿1

水是城市之魂,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关系到我市发展的大局,环保整治工作表态发言稿。在这里,我代表“秘书工作”表态发言如下:

第一,周密部署,迅速落实。我们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继续把水环境整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明确各职能部门和镇(街道)的职责范围,并落实责任到人。今年,计划疏浚河道160.8公里,完成“秘书工作”工业园区的规范化整治、79家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和2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等水环境治理工作,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第二,深入宣传,做好动员。我们将通过报纸、电视,举办文娱活动、发放宣传册、设立警示牌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反面事例的曝光力度,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为整治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三,严格执法,强力监管。我区将进一步加大河道整治疏浚和日常管护力度,以正常性水环境执法、河道专项执法为有效抓手,积极开展水环境执法工作,加大河道巡查力度,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严惩偷排漏排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加强对沿河排污口、向河道倾倒建筑泥浆、建筑垃圾等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的整治,并建立健全河道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四,加强督查,确保实效。对水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督查,定期通报,对发现的各类问题,严厉查处,限期整改,确保整治工作收到实效。

总之,请市政府放心,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做好水环境整治工作,使“秘书工作”的水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生活水平相协调。

全文阅读

乡村建设中的环境治理论文

一、调研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一)目前大龙山镇的环境现状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乡差距也呈缩小的发展态势。但就环境的角度言之,农村与城市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农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污染、农业废弃物等亟待治理,也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安庆师范学院、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庆黄梅戏学校、安庆技师学院和宜秀区政府等行政教育单位整体搬迁至大龙山镇,这里已经成为安庆市的高教园区和宜秀区的政治、文化中心;随着新城明都、大地凤凰城、宜秀山庄、大龙山水等房地产项目的动工建设和相继开盘,这里正逐步成为安庆市的高端住宅区;随着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和商贸物流项目的引进建设,这里又必将成为安庆市的环保经济区。不知不觉中,大龙山镇村民赖以工作或生活的这片美丽乡村已经由传统的以农耕为主的城郊小镇演变成如今的安庆北部城市组团。不可否认,城市的改建扩容带来了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纵横铺陈的宽广马路、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和喧嚣涌动的繁华人气。但是,也应当看到,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等现实课题孕运而生,譬如垃圾乱倒乱扔、污水乱流乱排、车辆乱停乱放、路边乱挖乱种、商铺乱布乱摆等种种不文明现象。这些与乡村“三美”(即“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已经严重影响了安庆新城的美丽。由此观之,大龙山镇的环境治理是美好乡村建设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一项惠及镇区居民、造福子孙万代的宏伟事业,使命崇高,任务艰巨。建设“美好乡村”需要大家携手共同完成,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和迎难而上的决心,积极开拓进取,以期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

(二)调查对象及问卷回收的基本状况本次实地调研的重点对象是大龙山镇中心、燎原、总铺、桃元等4个社区的居民。对大龙山镇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相关环境问题采取了问卷和现场走访等形式展开调查,力求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广大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心理需求和良好愿望。调研采取随机入户访谈、匿名填写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为便于调研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均以10人作为制图的标准单位)。同时,就调研对象的性别、年龄、村庄、职业、文化程度等也进行了综合考虑,做到重点突出、总体均衡。

(三)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1.居民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看法从调查中了解到大龙山镇的居民对美好乡村建设知之甚少,大部分人也只是了解一点或只是听说过而已,占总调查居民的83%。而对对美好乡村建设非常了解的也仅占10%(见图6)。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查居民认为美好乡村建设在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方面(见图7),当然居民也认为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是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方面(见图8)。另外,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调研主题,90%的居民认为既要抓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环境保护,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仅3%的居民认为要先搞好经济再发展环境;7%的居民认为应当在环境优先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见图9)。总体看来,大龙山镇的美好乡村建设与经济、环境等关系较为紧密,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推进建设进程,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2.居民对乡村环境问题的看法根据调研资料获悉,大龙山镇的环境问题有些不太乐观,总体仍呈现“脏、乱、差”的局面。从图10可以看出,居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环境卫生的改善,占到调研总量的50%。从图11可以看出,只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大龙山镇各社区的环境总体质量较好,80%的调研对象认为环境总体质量一般、较差甚至非常差。3.居民环境法律意识薄弱,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偏低问卷与访谈的调查数据结果均表明: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环境知识获取的渠道较少,无法熟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造成了他们环保意识总体偏低,环保活动主动性较差,导致村民环保参与能力不足。依据图12所示,只有1%的调查对象非常了解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17%的居民有某种程度的了解,另外76%的调查对象停留在听说过或者一点都不了解的状态,不仅环保知识极度匮乏,而且参与环保活动的意愿也处于偏低水平。同时,从图13所示,约有24%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加政府开展的环保公益活动,另外还有75%的调查对象表达了不会或者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思想倾向。座谈中还进一步了解到,居民参与环保活动的动机主要出于个人利益需要,出于环保责任促动的甚是寥寥。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上述态度,无疑成为当地环境卫生改善与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的又一“拦路虎”。4.乡村环境问题是诸多因素合力导致的,且治理中障碍性因素亦是交叉错置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大龙山镇环境问题复杂的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见图14)。其中,生活垃圾与污水排放占29%,乡镇企业废弃物任意堆放占36%,农药化肥、塑料等占12%,畜禽养殖的污染物占10%,城市转嫁的污染物占36%,噪音、粉尘、震动等污染占2%。不仅如此,对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获知,在940位有效调查对象中,认为科技发展水平低阻碍环境改善的占13%,居民文化素质低、环保意识较弱的占18%,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占13%,当地政府管理不善、环境宣传力度偏弱的占6%,交通滞后因素占11%。另外,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和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别占16%和22%(见图15)。此即表明,大力发展教育,提高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环保意识以及加强政府主导、扩大环保宣传治理力度、加强执法等措施势在必行。5.居民生活垃圾种类多且处理方式欠妥调查发现,居民生活垃圾主要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其他方面。依次所占比例为38%、35%、6%、21%(见图16)。另一方面,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复杂多样,其中废品回收占25%、填埋地下占19%、堆放地表占35%、倒入低洼地段或河道路旁占24%、焚烧后堆肥占4%、其他占3%(见图17)。由于缺乏环保专业人士指导以及自身环保意识偏低等因素限制,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着不规范、随意化的现象。例如,部分当地居民将生活垃圾直接堆放地面或倒入河洼之地,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环境质量改善的制约性因素。6.污染环境的潜在因素凸现,生态破坏呈恶化态势随着大龙山镇及其周边乡镇发展驶入快车道,一方面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引发的资源、环境等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材料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又进一步加大了环境压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各类相关的工矿企业数量不断上升,如水泥厂、发电厂等。而且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不善或者管理不到位,企业缺乏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企业附近居民对各种污染物的漠视态度等等,使得各类污染以企业生产地为中心,如野火般向周边蔓延。这些都是造成污染环境的潜在因素,是人居环境变差变坏的又一原因。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解决扩建中所需要的空间、土地等资源,也采取砍伐树木、挖走山体等极端方式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植被,导致部分水土流失和生态的破坏。

二、大龙山镇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大龙山镇基于自身实际,针对美好乡村建设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一年起好步,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覆盖”,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把大龙山镇打造成居民的美好家园、市民的休闲游园、客商的兴业乐园①,而其间环境治理是重要突破口。要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集镇环境整治等各类工程的推进,突出抓好环境整治工作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路通起来、树栽起来、垃圾收起来、沟塘清起来、秩序管起来”的目标,集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就大龙山镇的环境治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增强村民环保责任意识上述分析获知,大龙山镇的绝大部分居民认为其居住的环境存在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在改善中逐步提高。然而,美好乡村建设对于大部分村民而言并不十分熟悉,其中的利弊得失也只是凭个人主观感觉、好恶而定。当前,大量陋习仍然在居民生活中挥之不去,并且成为乡村环境治理中难有根本成效的最大障碍。譬如固体废弃物乱弃乱放,秸秆焚烧还田的现象屡禁不止,极端行为甚至将农业生产中有害的残留物不作处理而直接倾入池塘、河道等低洼之地。这充分表明,广大村民的环保意识尚需要大幅提高。就此,大龙山镇需要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彻底改掉村民的一贯陋习,提高他们环境环保责任意识。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宣传作用不可小视。宣传部门要利用好报纸、网站、宣传栏、横幅、简报等各类宣传载体,加大“美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强化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和乡村环境保护的知晓度、认可度、参与度,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建设美好家园。对广泛宣传“美好乡村”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或先进经验,要加大宣传,积极推广,以营造“美好乡村”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值得一提的是,乡村环境治理中亦可以学习和借鉴日本、韩国等周边发达国家的经验,将环境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系统中[1]。通过建设环境教育设施、编制通俗环保读物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公民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同时,实行环境行政管理政务公开,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动员工会、妇女组织、青少年团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都是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的有效方式。

(二)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法规制度,有效规范、约束村民行为当前,乡村中绝大部分居民的环保素养仍然不够高,对环境知识获取的渠道少而单一,无法深入了解各类环境保护法规制度,造成了他们环保意识偏低,环保活动主动性较差,参与能力不足。如此状况,无疑给当地环境质量改善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带来了压力。也就是说,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加强环保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规范并有效约束村民行为是“美好乡村”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任务。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实现农村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就大龙山的环境实景而言,建设乡村文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民生,也迫切需要加强乡村环境的保护工作。乡村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法规制度、变革农村环境法律理念、健全农民环境权利法律保障机制等为重要途径,推动乡村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全文阅读

代表星座小巷里的“金牌”代言

金丽丹,温州市瓯海区第八届人大代表、新桥街道金蟾社区党总支书记。

她是土生土长的新桥人,对那片土地,对生活在那里的群众,有着特殊的感情。一直以来,她将心比心,以情换情,真心实意地全力为民代言,替民行权。

致力生态 用心保护家乡热土

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是金丽丹脑海深处对家乡的记忆。为了找回这样的画面,自当选区人大代表以来,她积极参加各类有关生态建设方面的视察、评议活动,并就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意见。

2013年夏天,新桥街道永康巷周边住户找到金丽丹,向其反映永康巷河道污染问题,又黑又臭的溪沟,已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饮食起居。得知此事后,金丽丹马上沿着这条黑臭溪沟走了一圈,发现不仅河道里污水横流,岸边也是垃圾遍地、污水四溢。随后,她又多次走访村民、片区干部,分析永康巷溪沟污染的原因、解决办法,并向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关于要求治理永康巷溪沟污染的建议》。为了让该建议真正落地,她又多次与承办单位沟通面商,有力推动溪沟疏通、截污纳管,以及日常保洁工作制度化,并呼吁周边居民一起参与整治,彻底改变了永康巷溪沟的黑臭现状。

2015年初,金蟾社区来了位老人,她手里拎的袋子里面装满了旧电池。老人把袋子郑重地交给金丽丹,并嘱咐道:“这些是我家用过的电池,我不知道扔哪里,又不能随便丢,就送到社区来了,麻烦你们统一处理一下。”听了老人的话,金丽丹很受启发,是不是应该在社区里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点?可回收后,该如何统一处理废旧电池,有关部门还没有相应的办法规定,这让金丽丹准备在社区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点的计划陷入了僵局。

不过,金丽丹对此的关注并未止步,她又到其他社区就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工作开展调研,并计划在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切实消除这个污染环境的“小型炸弹”。

为民解忧 让老小区换新颜

全文阅读

河道整治项目环境评价思考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第五期

1项目施工期间环境影响研究

1.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郑州市河道整治项目计划涉及到的河段较长,在大面积施工整治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运行难免产生噪声污染以及废气排放。例如自卸汽车、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挖泥船、运输车辆等均会由于发动机运行产生废气排放与噪音。噪音污染对河道周边居民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而废气排放则污染更重。废气排放主要由船只、车辆以及燃油机械产生,整治中各类设备的尾气排放即为废气,影响大气层状态。同时,混凝土搅拌以及水泥运输时易产生粉尘。粉尘同样对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影响到河道两岸居民短期空气质量,增加空气中粉尘指数。

1.2对水环境的影响虽然河道整治有利于河道两岸环境的优化并促进河流的更优状态,但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尤其是施工初期)河道两岸土壤被挖掘时易产生杂物落入河流,造成河水浑浊度上升。施工初期,混凝土搅拌、平整场地、水力冲刷机疏浚以及防汛墙施工都会释放底泥污染物并将施工中产生的一些杂物带入河中,影响到水环境。另外,施工过程中由于河道整治项目涉及到的人员数量较大,因此施工人员生活、操作中会产生较大量垃圾,这些垃圾可能由于施工人员不注意落入河中。同时在河道整治时使用的设备机械动力来源均为燃料,油料若发生外溢流入河中对河水的影响较大,随着河水流动可能影响整个河网水体。在整治中,疏浚表层淤泥中可能包含较多杂草、石块等物质,加上高含水量,若随意堆放会造成二次污染,严重时疏浚开挖弃土会引起水土流失。

1.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包含的范围较广,例如植被、泥沙、动物等。生态环境影响不像大气环境与水环境,在几年时间内能够逐渐恢复。生态环境的破坏通常需要几年甚至上十年才能够恢复到破坏前状态。

1.3.1植被环境的影响河道综合整治项目中包含了对河道周边河床上植物的改变,原因在于只有将原有一些大树挖除并将草地铲除才能够让综合整治设施展开施工。因此河道两岸若存在已经生长了数年的树木将面临被移栽的可能。另外,护岸抛石以及疏浚等操作都会影响到原本生态环境发展状况,改变植物分布及自然生长状态,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

1.3.2对河水环境的影响这里所说的河水环境与上述描述的河流浑浊状况并不完全相同,这一方面的河水生态污染主要在于河水水体环境方面,也就是河水深处生物生长环境。换言之,当综合整治项目开始实施后,泥沙以及垃圾的影响可能造成河流水体质量的变化,不仅造成河流透明度降低,还会对浮游生物的产生、生长、繁殖产生影响,造成浮游生物种类减少、数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河道本身水体会发生变化,动植物间相生相克易造成生物链的变化,可能造成某种生物的天敌被消灭而肆意生长现象。

1.3.3对动物的影响河道整治工程必然会对河道两岸的动植物产生影响,尤其是动物生物。以底栖动物为例,堤岸抛石或是护堤操作都会影响到这类动物的生存环境,让其不得不另寻住所。而对于一些居住环境较深、常年居住在洞穴中且行动速度不快的动物而言,疏浚工程可能直接影响到这类动物的生命安全。另外,多数底栖动物能够快速感应出沉积环境的变化,且这类反应会影响到其生活状态以及生活习惯,在不适应情况下易引发身体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沉积物涉及到动物生存的方方面面,例如食物获取方式、生活基本环境、摄食机制以及猎食对象等,从多方面影响着底栖动物的生存。并且部分悬浮物可能再次发生沉积,这类影响将对底栖动物产生长时间影响,甚至影响到水体底部环境结构,需要几十年才能够恢复。

全文阅读

论旧城区公园周边环境整治的共建共享模式

摘要:旧城区公园改造、更新对于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在内的城市公共空间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不少旧城区公园改造中出现内外环境整治失衡的现象。旧城区公园环境的改善没有得到同步实施。为了推进旧城区公园外部环境的同步整治,在进行了相应动力机制分析后,创新地提出一种旧城区公园环境完善的共建共享模式,即旧城区公园环境改造的利益相关方各自提供资源,以建筑环境的更新、改善为切入点,分享建设成果,从而带动整个旧城区公园环境的完善,达到旧城区公园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皆得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旧城区公园;环境;整治;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6-13(7)

1旧城区公园重塑与公共空间重建

城市公园周边环境、特别是建筑及生态环境的整治,是最近时期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于快速推进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公共空间、生态空间的建设和维护一度被遗忘、淡忘,受到不应有的忽视。因此,尽管城市轮廓在不断地长高、长大,城市身躯在日益变壮、变强,城市道路在变宽、广场在变大,城市整体容貌更加具有可欣赏性,但城市的人本价值取向却在浮泛的花枝招展的形象描绘与屏蔽下不断地萎缩。一个例证,就是包括生态空间在内的城市公共空间受到挤压和逼退。市民之间的交流、沟通、休闲、娱乐等社会活动缺乏平台和条件。

为了回复到“城市建设为人民”的最终的目的性上来,最近一系列重建、增添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与安排再次走进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部分努力即体现为:在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中留有公园、广场、各种场馆等的空间位置;在旧城区的复兴中打理、整治、恢复或者扩大旧有的城市公园,以重新找回其对市民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

全文阅读

雾霾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摘 要】 披露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株潭”地域的公司基于社会责任报告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总体较低,且披露工作存在着依据的标准不统一、披露位置散乱、披露内容不全面、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限等诸多问题。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和实务经验,探讨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机理及内容构建的基础上,从政府部门、公司、地域居民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长株潭”地域雾霾治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雾霾治理; 长株潭; 会计信息; 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 F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0-0021-04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是日渐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月,“长株潭”23个监测站点PM2.5值一直保持在200以上,属于重度污染。现有研究表明,“长株潭”雾霾发生的主要根源有工业源排放和生活燃煤、机动车船尾气排放及建筑扬尘等。前两项直接与能源消耗有关,建筑扬尘则与工地环境管理相关。

雾霾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外学者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前研究工作已深入到各个行业和各个相关领域,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已比较成熟。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国外晚了整整30年,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内容、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因素以及环境信息披露产生的后果,而对于雾霾货币化信息披露模式与内容的研究较少。

当前“长株潭”雾霾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依据标准不统一,披露位置散乱、不成体系,披露模式不统一,披露内容不够全面且定性描述多于定量描述,所披露的信息大多没有经过专业部门的审计和认证等问题。本文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政府职能部门有效治理雾霾提供决策依据。

二、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机理探讨

全文阅读

探究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造林技术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需要消耗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后,石漠化问题愈发凸显。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石漠化的治理力度,结合岩溶地区实际情况,创新植树造林技术,更好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漠化形成原因,重点探究石漠化的具体治理对策和造林技术。

关键词:造林技术;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我国山区面积广阔,区域内岩石成分构成复杂,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石漠化出现的几率,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石漠化的重视力度,深入分析石漠化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区域中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1 形成石漠化的具体原因

石漠化(石质荒漠化)容易发生在喀斯特等特殊地质区域,主要是指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区域地表的植被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使得岩石大面积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1]。从自然因素的角度分析,在喀斯特等地质区域,土壤富含碳酸盐,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基本特点,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天然基础。此外,区域中降水量较丰富,气候温暖,一般处于亚热带或者热带区域,植被易被侵蚀。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分析,石漠化地区经济水平不高,人们一般依靠自然为生,对于部分能源稀少的区域而言,树木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必备薪柴,存在过度砍伐的现象。同时,当地居民为开垦耕地,将植被进行焚烧,当土地没有营养后,直接重新开垦,这种不科学的利用方式,加剧了石漠化的严重程度[2]。

2 治理石漠化的科学对策

石漠化这一土地退化现象,不仅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还会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对石漠化的整治力度,动员当地居民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1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全文阅读

城乡环境治理进村社活动方案

为切实改善我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巴城乡治〔2015〕1号及巴区城乡治办〔2015〕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为指导,以提升我乡居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引导居民摒弃不文明、不卫生习惯为重点,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使广大群众在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振奋精神,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努力建设健康农村、礼仪农村、生态农村、法治农村、优美农村,为推动我乡农村发展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活动目标

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建设生态家园为重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达到民居美化、庭院洁净、村庄绿化、道路通畅、饮水安全,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形象。通过今年村社环境治理达到“五改、三建、一净”,即80%的农户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改房,建池、建园、建家,100%农户达到房前院后、室内室外整洁干净。

三、活动内容

(一)抓好文明卫生: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有宣传内容的墙体标语和固定的宣传栏、宣传板报,移风易俗、道德风尚良好。

(二)开展环境治理:村容整洁,规划合理,村民住宅建设整齐有序。道路平整、无积水,路面清洁。村庄及道路两旁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沟渠池塘清洁,无垃圾、杂草。

全文阅读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镇村庄“五改善”工作,按照市、县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策部署为指导,践行群众工作法,切实发动群众,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把公共空间治理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与建设“强富美高”新的切入点。加快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五改善”工作,确保在促进全镇农村公共资源保值增值、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上实现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按照“经济增收、环境美化、群众共享”为目标,以村(居)级为责任主体,对所有涉农行政村(居)所在村庄,2020年8月31日前,各村居本着就地取材、量力而行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做好空间环境改善工作,确保村部所在村庄“五改善”率达100%。

三、治理重点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五改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改善村庄出入口空间

全文阅读

节能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体现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进城市,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给城市能源、交通等各方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在城市规划中体现节能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城市规划中节能的体现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节能;城市规划;应用;体现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8-0157-01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由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尤其能源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为此政府提出了环保节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战略。作为居住人口数量庞大的城市来讲,更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城市规划中体现节能理念。

1 城市规划设计节能思想概述

城市发展过程中会消耗掉大量能源,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会给人们未来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并且浪费行为与政府提倡的节能环保格格不入。因此,城市规划设计时一方面应注重减少能源人为浪费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应积极的探索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减少城市未来发展中的能源浪费。

城市规划设计涵盖较多内容,因此节能思想在其规划设计中可表现在诸多方面:在利用城市生态环境时要求严格遵守偿还原则,即当对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土地等资源利用时,必须从其他方面给予“偿还”进而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城市化空间布局时,使城市格局更为紧密。同时大力推广绿色交通,例如采用混合动力交通运输工具,减少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的出行;城市建筑建造时,注重将节能理念融入其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手段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进而为人们的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新技术应用到城市建设与规划设计中,例如利用太阳能为居民供暖等,这样一来不但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浪费,而且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非常适合城市发展要求。另外,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已利用风能、潮汐等能源用于照明等用处,进一步推进了城市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