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大调研报告

人大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大关于调解调研报告

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座谈走访等方法,分别到十四个乡镇和县司法局、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设、机制创新以及人民调解经费保障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人民调解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当前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成效

1、各级领导普遍高度重视,广大人民调解员认真敬业。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认识到位,领导有力,普遍纳入了党政目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建立了相关制度,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调研中感到,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村(社区)调解员,尽职尽责,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

2、调解组织网络较为健全,制度化建设逐步推进。全县共建1个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4个乡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26个,人民调解员889人,调解小组681个,调解信息员681人。目前,人民调解网络在全县基本形成。大部分乡镇、社区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民调解员工作纪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人民调解工作原则,基本建立了与开展调解工作业务相配套的登记、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使人民调解工作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得到保障。

3、调解工作机制不断创新,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如土溪镇与接边地区共同签订了做好跨界接边地区联合人民调解工作的协议,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不仅调解婚姻、家庭、邻里等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同时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积极主动参与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土地承包、移民安置、物业管理等容易引发上访的社会矛盾的调解工作,拓展了人民调解的工作领域。

4、调解工作方法多种多样,维护社会稳定成效显著。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和谐调处矛盾纠纷,重视百姓的思想教育工作,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例如,积极探索试行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与人民调解有机衔接的办案机制,充分发挥了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的独特作用。此做法得到上级的肯定。近两年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6.8%,防止群体性上访43件,防止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21件,防止民间纠纷转为治安案件8件,防止15件,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体上看,全县各级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是重视的,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重视不够的情况。如按照上级要求和以前的惯例,县里应定期召开人民调解工作会议进行总结和表彰。但近年来,县里未召开过人民调解工作会议。

2、人民调解组织有待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从形式上看,全县已建立起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但从实际运转情况看,有些地方调解组织有名无实,作用发挥不好或不能发挥作用;学校、医院、市场等单位的人民调解组织也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开展;全县行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总体较少,作用发挥不好,部分矛盾纠纷难以及时调处。一些调解组织工作规范化程度不高,有的村调委会没有印章、调解文书不统一、档案管理不规范等。

全文阅读

人大监督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监督法的贯彻实施和人大制度的不断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每年都要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但从目前县区人大工作的现状和作用发挥看,监督议题的选择与确定仍然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一些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认识不清。监督议题是地方各级人大履职行权的“路线图”和总纲目,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载体。监督议题选择的好不好、确定的议题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人大监督的方向和重点,更决定人大监督的实际效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人大在选择确定年度监督议题的问题上,思想认识不统一,原则把握上有偏差。有的思维观念陈旧落后,把常委会、主任会和专项审议与专题调研混为一谈,概念不清,选题不准,监督议题、调研议题、工作安排“一锅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在征集遴选年度监督议题时,有的视野不宽,仅仅局限于人大相关工委对口联系部门工作的“小圈子”,把议题选择作为履行工作程序而已,既不重视汇集民意,又不严格依法筛选,甚至不动脑筋,等着上级人大常委会确定好监督议题后,再“依葫芦画瓢”,盲目性较大;有的仍然习惯按以往传统做法,年度议题由人大各委室提出,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即可。对于选择的监督议题程序上是否合法?确定的听审议题是否和同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合拍?是否关系区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否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考虑的不深不细。

二是定位不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一府两院”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对象,县区人大主要应围绕 “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要求报告的专项工作来选定监督议题。但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每年在选择监督议题时,定位不准,有的把本不属于人大职权范围的内容纳入人大监督范畴,只满足一般常规性的工作审议,忽视对政府依法行政和专项工作监督,或只重视对公、检、法、司机关小范围内司法监督,忽视对社会关切、群众反映强烈、事关国计民生的热难点问题的法律监督;有的年度监督计划,既不安排专题辅导和法制讲座,不审议决定重大事项,找不准法律切入点和工作结合点;监督的内容不是区域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社会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甚至一些地方人大主次颠倒,各自为政,绕开“一府两院”监督对象,直接把基层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一些工作错误地纳入常委会视察听审议题,盲目进行监督,造成监督“错位”、“越位”,这样的结果,势必会消弱人大职能定位,造成人大工作偏离方向,权力机关的地位下降,给监督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选题不精。人大监督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方方面面,但县区人大每年选择监督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包揽一切,只能根据工作实际,精选一些监督议题,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视察调查和审议监督。而一些地方人大在选择确定年度监督议题时由于顾及各方面工作的平衡,以及在具体操作中的难以割舍,年初工作安排确定的议题内容和一般性工作仍然偏多,听审重要工作、决定重大事项少;一些地方人大不能坚持“抓大事、议大题、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没有把人大工作放在区域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工作重点不突出。有的听审议题陈旧老套,贪大求多,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顺序排列错误,选择的议题不是涉及面较窄、影响不大,就是偏离主线、没有重点,缺乏新鲜感,实施监督效果不佳;有的视角不大,只盯一点,不顾其他,甚至一味强调监督议题口子越小越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复交叉,一个部门、一项工作连年听审,“换汤不换药”,热衷于吃“回锅饭”。这不但不利于常委会集中精力抓大事、议大事,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视察调研和专题审议,实施监督效果较差。

四是方法不活。按理说,地方各级人大由谋划制定年度工作安排到确定审议议题,一般有启动、征集、筛选、确定、公示、实施等六个环节,监督法更是特别强调要根据七个途径反映的问题加以选择和确定听审议题,并要多方征集、筛选,征求同级党委意见,与“一府两院”有效衔接,经主任会、常委会后讨论审定后加以确定。可实际上,这些程序步骤和工作要求在一些地方人大被人为减化或弱化,有的不倾听民声、不顺应社会关切、不响应党委要求、不回应“一府两院”诉求,不征求人大代表意见,既不向社会公开征集,又不与有关方面沟通协商,更不认真筛选论证,集体研究决定,对外公示。听审什么议题?具体监督“一府两院”啥工作?全凭领导兴趣爱好和个人情感,搞个人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自编自演”、“自点自唱”、“事与愿违”。

五是机制不全。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制定年度审议议题计划的实践看,主要是监督议题的征集机制、筛选机制、评价机制、公开机制不完善,有的法律虽有规定,但不够具体;有的只有原则性要求,缺乏程序性规范。如法律规定,人大 监督应向社会公开征集、多方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协商、认真筛选论证、综合分析评价、集体研究决定、对外公开。但具体怎么操作,规定的不够明确;尤其是对未履行这些环节和程序选择的监督议题是否合法有效?如何处置?对选定的议题经人代会或常委会通过后能否修改变动?中途根据情况变化和形势需要,能否增添新的议题?等等问题,目前尚无一个既合理、又合法的解决办法。

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好人大监督议题呢?笔者认为: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监督议题是人大工作的重要载体,监督议题的选定,直接关系到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效果和质量,可谓人大工作的“总纲目”。正确选定常委会监督议题,对于人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大局,监督“一府两院”依法履职,促进人大有序监督,减少人大工作的随意性、无序性、盲目性,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水平,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应把选择确定好监督议题作为履职行权的基础和抓手,创新思维理念,切实改变以往旧的传统习惯和做法,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好监督议题,才能把人大应有的监督职能发挥好。

全文阅读

人大监督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监督法的贯彻实施和人大制度的不断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每年都要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但从目前县区人大工作的现状和作用发挥看,监督议题的选择与确定仍然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一些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认识不清。监督议题是地方各级人大履职行权的“路线图”和总纲目,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载体。监督议题选择的好不好、确定的议题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人大监督的方向和重点,更决定人大监督的实际效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人大在选择确定年度监督议题的问题上,思想认识不统一,原则把握上有偏差。有的思维观念陈旧落后,把常委会、主任会和专项审议与专题调研混为一谈,概念不清,选题不准,监督议题、调研议题、工作安排“一锅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在征集遴选年度监督议题时,有的视野不宽,仅仅局限于人大相关工委对口联系部门工作的“小圈子”,把议题选择作为履行工作程序而已,既不重视汇集民意,又不严格依法筛选,甚至不动脑筋,等着上级人大常委会确定好监督议题后,再“依葫芦画瓢”,盲目性较大;有的仍然习惯按以往传统做法,年度议题由人大各委室提出,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即可。对于选择的监督议题程序上是否合法?确定的听审议题是否和同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合拍?是否关系区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否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考虑的不深不细。

二是定位不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一府两院”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对象,县区人大主要应围绕 “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要求报告的专项工作来选定监督议题。但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每年在选择监督议题时,定位不准,有的把本不属于人大职权范围的内容纳入人大监督范畴,只满足一般常规性的工作审议,忽视对政府依法行政和专项工作监督,或只重视对公、检、法、司机关小范围内司法监督,忽视对社会关切、群众反映强烈、事关国计民生的热难点问题的法律监督;有的年度监督计划,既不安排专题辅导和法制讲座,不审议决定重大事项,找不准法律切入点和工作结合点;监督的内容不是区域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社会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甚至一些地方人大主次颠倒,各自为政,绕开“一府两院”监督对象,直接把基层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一些工作错误地纳入常委会视察听审议题,盲目进行监督,造成监督“错位”、“越位”,这样的结果,势必会消弱人大职能定位,造成人大工作偏离方向,权力机关的地位下降,给监督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选题不精。人大监督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方方面面,但县区人大每年选择监督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包揽一切,只能根据工作实际,精选一些监督议题,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视察调查和审议监督。而一些地方人大在选择确定年度监督议题时由于顾及各方面工作的平衡,以及在具体操作中的难以割舍,年初工作安排确定的议题内容和一般性工作仍然偏多,听审重要工作、决定重大事项少;一些地方人大不能坚持“抓大事、议大题、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没有把人大工作放在区域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工作重点不突出。有的听审议题陈旧老套,贪大求多,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顺序排列错误,选择的议题不是涉及面较窄、影响不大,就是偏离主线、没有重点,缺乏新鲜感,实施监督效果不佳;有的视角不大,只盯一点,不顾其他,甚至一味强调监督议题口子越小越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复交叉,一个部门、一项工作连年听审,“换汤不换药”,热衷于吃“回锅饭”。这不但不利于常委会集中精力抓大事、议大事,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视察调研和专题审议,实施监督效果较差。

四是方法不活。按理说,地方各级人大由谋划制定年度工作安排到确定审议议题,一般有启动、征集、筛选、确定、公示、实施等六个环节,监督法更是特别强调要根据七个途径反映的问题加以选择和确定听审议题,并要多方征集、筛选,征求同级党委意见,与“一府两院”有效衔接,经主任会、常委会后讨论审定后加以确定。可实际上,这些程序步骤和工作要求在一些地方人大被人为减化或弱化,有的不倾听民声、不顺应社会关切、不响应党委要求、不回应“一府两院”诉求,不征求人大代表意见,既不向社会公开征集,又不与有关方面沟通协商,更不认真筛选论证,集体研究决定,对外公示。听审什么议题?具体监督“一府两院”啥工作?全凭领导兴趣爱好和个人情感,搞个人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自编自演”、“自点自唱”、“事与愿违”。

五是机制不全。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制定年度审议议题计划的实

践看,主要是监督议题的征集机制、筛选机制、评价机制、公开机制不完善,有的法律虽有规定,但不够具体;有的只有原则性要求,缺乏程序性规范。如法律规定,人大监督应向社会公开征集、多方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协商、认真筛选论证、综合分析评价、集体研究决定、对外公开。但具体怎么操作,规定的不够明确;尤其是对未履行这些环节和程序选择的监督议题是否合法有效?如何处置?对选定的议题经人代会或常委会通过后能否修改变动?中途根据情况变化和形势需要,能否增添新的议题?等等问题,目前尚无一个既合理、又合法的解决办法。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好人大监督议题呢?笔者认为: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监督议题是人大工作的重要载体,监督议题的选定,直接关系到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效果和质量,可谓人大工作的“总纲目”。正确选定常委会监督议题,对于人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大局,监督“一府两院”依法履职,促进人大有序监督,减少人大工作的随意性、无序性、盲目性,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水平,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应把选择确定好监督议题作为履职行权的基础和抓手,创新思维理念,切实改变以往旧的传统习惯和做法,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好监督议题,才能把人大应有的监督职能发挥好。

全文阅读

人大关于人民调解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本次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4月10日至5月6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祥菊带队,县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全体人员和委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会前专题调研。

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座谈走访等方法,分别到十四个乡镇和县司法局、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设、机制创新以及人民调解经费保障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人民调解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当前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成效

1、各级领导普遍高度重视,广大人民调解员认真敬业。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认识到位,领导有力,普遍纳入了党政目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建立了相关制度,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调研中感到,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村(社区)调解员,尽职尽责,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

2、调解组织网络较为健全,制度化建设逐步推进。全县共建1个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4个乡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26个,人民调解员889人,调解小组681个,调解信息员681人。目前,人民调解网络在全县基本形成。大部分乡镇、社区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民调解员工作纪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人民调解工作原则,基本建立了与开展调解工作业务相配套的登记、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使人民调解工作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得到保障。

3、调解工作机制不断创新,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如土溪镇与接边地区共同签订了做好跨界接边地区联合人民调解工作的协议,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不仅调解婚姻、家庭、邻里等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同时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积极主动参与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土地承包、移民安置、物业管理等容易引发上访的社会矛盾的调解工作,拓展了人民调解的工作领域。

4、调解工作方法多种多样,维护社会稳定成效显著。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和谐调处矛盾纠纷,重视百姓的思想教育工作,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例如,积极探索试行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与人民调解有机衔接的办案机制,充分发挥了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的独特作用。此做法得到上级的肯定。近两年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6.8%,防止群体性上访43件,防止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21件,防止民间纠纷转为治安案件8件,防止15件,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全文阅读

区人大调研报告

区人大关于贫困地区破解“看病难”的实践与体会

近年来,__区为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全区卫生系统在狠抓利民、便民、惠民上下功夫,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__区现有医疗卫生单位 97 个,其中区级医疗卫生单位 8个、中心卫生院 10 个、乡镇卫生院 65 个(含地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 个、有民营医院 6 个;有行政村卫生室 803 个。全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人员 5649 人,其中公立医院卫生机构 2696人(含自收自支人员 67 人、临聘人员 634 人),民营医疗机构686 人,乡村医生 2258 人。有高级职称 65 人,中级职称 319 人,执业医师 1060 人,执业助理医师 1395 人,平均每千人口有医务人员 1.15 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核编 1996 个,实际在编 1606人。全区设开放病床 2357 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数 1.7 张。

全区已形成了以区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心、中心卫生院、乡镇(含地名)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完善服务体系,让患者有地方看病

走进__区雪山中心卫生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势而建的崭新的楼房,那错落有致、造形各异的花坛、亭榭,那温馨舒适洁净整齐的病房,见证了__区实施灾后重建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的变化与发展。近 7 年来,__区共积极争取和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 300 余个,总资金达 3 亿元,改扩建房屋11.59 万㎡,及时将 900 余台件价值近 600 万元的“新五件”、10 余台救护车辆配备到农村卫生院,各医疗卫生单位自筹 5000余万元改造危房或添置更新医疗设备。同时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对被撤并乡镇做到了卫生机构不撤、人员不少、服务不弱,将撤并乡镇卫生院更名为地名卫生院,实现了每个乡镇、办事处、行政村都有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有医有药、能防能治。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财、物全面实现了上划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区已经形成以区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心,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地名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站为网底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解决了群众有地方看病的问题。

全文阅读

人大常委会民生监督调研报告

民生工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人大民生工程监督工作,对于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教育、卫生、食品安全等涉及到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事项作为重点,开展监督,不断加大监督力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关注“教育”,强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监督力度

教育是民生之基,也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事情。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监督放在首要位置。围绕发展教育事业这个主题,每年都要安排监督的内容。2010年,针对中心城区中小学班额暴满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并对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通过网上公布问卷调查,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学生家长发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调研中发现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学校资源严重不足,布局失衡;多数学校班额暴满,教师负荷太重;校园面积普遍偏小,不安全隐患较多;“五改六”的实施,小学校园、教室更加不足;优质资源分布不均,学校均衡发展亟待解决;教育管理体制有待斟酌理顺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建议:一要加大宣传,强化对中心城区教育工作的领导。二要严格依法实施中心城区学校建设规划;三要加大投入,切实解决河套老城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四要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教育管理工作。对城区中小学进行重新规划布局,编制了《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斥巨资对城区中小学进行改造扩建。2011年在新区新建一所小学,同时,在新城区投资3亿元建设一所高规格的完全中学中学,今年夏季建成并开始招生。2011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关于市本级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工作使用情况的专题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市政府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教育附加费征收,确保教育附加费与“三税”征收同步进行,建立健全征管的长效机制。

针对企业招工难、民工求职难的状况,2012年,市人大常委会又安排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对全市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走访了全市各类职业学校和有关企业,较全面掌握了我市职业教育和企业用工状况,通过疏理调研情况,指出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措施乏力,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弱,教师队伍素质编低,整体办学质量不高、企业用工不规范。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提出要加大宣传,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规范办校准入制度等意见建议,要求市政府认真加以研究,并切实改进。

二、关注“健康”,强化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监督力度

医疗卫生关系到国民的切身利益,是民生的基本问题。强化“健康为民”的意识,就要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一直没有放松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积极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活动,以强化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2010年,开展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行情况的检查。通过检查,督促市政府要加大投入,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门研究,通过整改落实审议意见,使全市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传染病防治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疾控中心人员结构更加合理,公共卫生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市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同时,市政府在城郊规划建设了一所规模较大的传染病防治医院,使传染病治疗远离了闹市区。为促进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一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9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在开展专题调研时,市人大常委会在网上了征求意见函,并制作了关于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问卷调查,得到了广大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投票和提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专项工作报告,并将审议意见转交市政府研究处理。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通过完善工作程序,简化医药费报销手续等措施,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使这项民生工程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带来利益,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关注“菜篮子”工程,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

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全市的贯彻实施,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2011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展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活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关注百姓健康,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主要目标,每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如2009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跟踪督办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意见》落实情况,跟踪督办了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中涉及农产品的活动开展情况,大力宣传无公害、绿色、有机、名牌农产品示范基地,倡导发展“生态、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等等。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市财政每年专门拔出5万元作为活动经费。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广大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力度加大,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得到了强化。2011年,针对全市肉价大幅上涨的现状,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全市生猪产业发展的工作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认为,全市的生猪产业科学发展的意识不强,生猪防疫检测经费不能足额到位,生猪产业发展的保障不够有力,地方优良品种猪的保护和开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向市政府提出了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生猪产业的理念,积极引进、扶持和发展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大力保护和推广养殖本地种猪,加快推进生猪防疫体系建设等意见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及时出台了《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发展生猪产业的政策措施。

全文阅读

人大监督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人大监督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如何更好地使用这项职权推动“一府两院”各项工作,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也是摆在各级人大常委会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工作,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和省实施监督法办法,树立“为发展而监督、为人民而监督、为法律而监督”的理念,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及其组成人员的监督作用,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突出监督重点,精心确定监督议题

《监督法》颁布实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关注民生、注重实效、促进发展”的思路,坚持议大事、促发展的原则,突出监督重点,精心确定监督议题,使监督工作体现了时代性、广泛性、针对性和民主性。

一是紧扣时政明确监督工作思路。今年中央确立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题,市人大常委会紧扣这一主题,将全年监督工作思路确定为“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与中央提出的“三保”主题一脉相承,在思路上充分体现时代性,为全年开展有效监督确立了正确方向。

二是广纳民意征集监督议题。在征集监督议题时,注意吸收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采用函件和在人大网、网、电视台公告等形式,向“一府两院”及其所属部门、市人大代表、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征集监督议题,在议题来源上充分体现了广泛性和民主性。年,市人大常委会共征集到监督建议议题125个,归纳整理为26条,将其中14条纳入了监督工作计划。

三是突出重点确定监督议题。坚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和贯彻落实市委全年工作部署来确定监督议题,始终把监督的重点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使监督议题既把握时代脉搏,找准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结合点,保障人大监督与中心工作合拍同步,又努力体现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在认真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强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监督议题的数量;通过审议政府议案和报告,批准政府贷款2.2亿元,对沿江大道、五柳公园、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进行了建设;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加强城市绿地保护的决定,对10处700公顷的规划绿地实施了永久性保护;要求政府关闭了绿源造纸厂等10家污染企业,为建设滨江宜居城市奠定了基础。通过落实内保条例、禁毒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政府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控制主要街面的“天眼工程”,督促65%的单位安装了监控设备,全市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在今年的监督计划中,常委会把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通村公路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决定落实情况等专项工作作为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纳入了审议议题;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殡葬改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情况纳入了执法检查范围;把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国有资产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法院执行工作等13个方面的工作情况纳入了主任会议视察内容;同时还将环境保护、中小企业发展、教育工作、医疗卫生等工作情况列入了专题调研课题。

二、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提高监督水平

一是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市人大常委会在作出各项决议决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和视察前,都事先制订详细的调查、检查、视察工作方案,并将方案向社会进行公布。在调查、检查、视察活动中,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现场、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实地查实情,广泛听取和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还通过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双联”活动、代表挂牌履职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活动、走访代表月活动、在人大网上开辟社情民意信箱、组织代表与相关部门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为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如在“三农”视察中,了解到村级在职干部待遇偏低,部分退职干部生活困难的情况后,市人大常委会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解决村级干部养老保险问题的建议,市委责成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后认真采纳,每年由市政府拿出100万元解决退职干部的生活补贴和在职干部的养老保险问题,解除了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

全文阅读

人民大学接力传媒调研报告

高校新闻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成了众多高校共同面对的课题。2005年11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诞生了内地首个自负盈亏的校园媒体――接力传媒,2006年3月底,笔者赴京对此校园传媒进行调研,之后又关注半年之久,发现这是内地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接下来便向读者展示它的特点,以供借鉴。

接力传媒的创办背景

2005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蔡雯对密苏里新闻学院进行调研时,该院自办商业学生媒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起蔡雯的极大兴趣,为以后接力传媒的创办提供了借鉴。

“创建于1908年的该院,奠定了采写编评和专业技能训练的传统,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很快上手。每个新生一入学就要在《密苏里人》报写稿、拉广告、搞发行。校办的媒体还有很多,包括电台KBIA、电视台KOMU、时尚杂志VOX、行业杂志《全球记者》(Global Journalist),甚至还有专业广告公司MOJOAD。学院办公大楼墙上有一则训示:‘广告是自由媒体的燃料’。作为新闻业最高学府能如此坦率谈论金钱,显然在昭示学生不能躲在学术的象牙塔里读死书,还要勇于面对市场的竞争。”①

“Brooks副院长说:‘我们的教学方法同美国许多其它的新闻院校不同。我们有日报、商业电视台和电台,在这些媒体中,我们的教师也都担当编辑工作,我们给了学生真正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第一个错误是在这里犯的,当他们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时,看上去要比其它学校的毕业生成熟许多。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几年电台、电视台的主管和美联社的主编等在问及他们会选择哪所新闻院校的毕业生时,总是将密苏里新闻学院放在第一位。’”②

在新闻业务技能的培养模式上,目前,我国新闻院校普遍实行学生到校外媒体实习的制度,有的院校的校园媒体也为新闻实践提供了平台。但是这些实习多是集中在采编环节,对广告、发行、管理等当下社会亟缺的媒介经营管理方向涉及较少,像密苏里新闻学院那样,学生自己能拥有进行媒介管理运营的实践基地,在我国内地更是空缺。

接力传媒的创办与运营

2005年11月17日,由新闻传播学院的雷蔚真老师牵头,中国人民大学接力传媒开始全面投入运营,它的诞生宣告了内地高校现有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这种完善体现在,它是由新闻专业的学生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的校园多媒体平台,它像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生媒体一样,倡导将市场意识引入到校园媒体的运营中,培养适应当下传媒市场化运营的传媒人才。接力传媒是由纸媒体《新闻周报》、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接力新闻网四部分组成,以中国人民大学近两万师生为主要受众群,通过向校内和周边社区的商家收取广告服务收得运营费维持媒体运行。接力传媒的口号是:“接近、接触、接力传媒”,立足校园,关注社会,表达大学生思想,做成最专业的校园媒体。旗下媒体的定位分别是:《新闻周报》是4开12版出版周期为10天的校园媒体,它创办于1982年,迄今已出版了600多期,是人民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生媒体,接力传媒负责人表示,《新闻周报》的定位依旧是“笔锋犀利、关注现实”,对校园新闻事件和议题进行公正全面的报道,从而“促进校园民主、正义、进步”;网络电台开设《鬼故事》、《星象》、《方言》等原创栏目,努力打造各类原创栏目,“在让受众得到娱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电台的工作人员得到锻炼,培养电台DJ的广播素质,以填补学院在这方面课程安排的空缺” ;③网络电视台将直播、转播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同时推出DV、FLASH作品;接力新闻网的内容不仅包括人大新闻、高校新闻,还涵盖国内国际新闻,以及生活、娱乐资讯等。④

全文阅读

人大教科文卫工作调研报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都是以人为前提、为主体的,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大教科文卫工委联系的几方面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比如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食品安全、网吧管理、新农合、新医改等方面问题是我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好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始终把人民群众记在心里。只有时时、处处把人民群众记在心里,把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记在心里,把人民群众的上学、看病等问题记在心里,才能最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才能真正履行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职能职责。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只有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才能了解实情,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才能服务群众。这些年,我委对《义务教育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四川省中医条例》、《四川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施行情况和教育、科技投入及保障机制,中医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文化体制改革等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人民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网吧管理难等疾苦,迫切需要解决,撰写调查报告,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要加大监督力度,化解人民群众的疾苦。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加强监督,才能真正化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几年来,我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化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建言献策化解超大班。我们多次开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听取市政府关于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的情况汇报,撰写《市区超大班情况调查报告》送市委书记李仲彬作决策参考,20*年秋季,“上学难”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持续多年的超大班问题得到了缓解。二是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维护人民群众医疗利益。我们两次对《药品管理法》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20*年面对非典疫情,我委协助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决议》,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加大了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20*年,我委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新型农村医疗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建议意见并督促政府整改。20*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6.*%,20*年为89.92%。今年,新医改方案已经出台,我委督促政府落实新医改方案的要求,协助主任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建设情况的报告,作出了乡镇卫生院人才建设情况的专题调查报告,切实化解人民群众的“看病难”。

四、要认真办理议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办理议案,也是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内容和方式。市一届人大二次、六次会议主席团交付我委审议的《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市场》和《重视公卫发展问题,建立持续发展机制》两件议案,我们认真审议、办理。通过议案办理,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市场,加快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利益。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我委审议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决议>的议案》,我委与法工委共同开展调查,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决议草案,于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对我市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切实维护了青少年的切身利益。

五、要进行跟踪督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大监督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多次、多年的跟踪检查,才能见到实效。比如针对网吧和非节假日的电子游戏厅擅自接纳未成年人,并严重超时营业,群众持续反响强烈的问题,20*年我委对《四川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调查,20*年、20*年,我委对文化市场管理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网吧管理工作有了一些好转。今年,我委又协助常委会听取了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文化市场管理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情况报告,网吧管理有了较大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将继续跟踪督办下去。

全文阅读

人大财政经济工作调研报告

2008年,财经工委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安排和工委主任任职承诺事项,紧紧围绕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人大工作“八个创新”的工作思路,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把学习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履职能力

“依法、严谨、规范、”是人大工作的最基本特点,为使工委工作上水平,今年,我们依托县人大的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充电契机,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文献,学习了20余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为做好工委工作奠定了思想工作基础。同时,使工委全体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二、坚持依法办事,努力做好财政经济监督工作

年初,县人大常委会安排财经工委牵头议题共七个(其中三个常规议题,四个围绕政府重点工作的议题),我们依靠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做到开展议题与推动工作的有机统一,务求工作实效。截止12月底,工委牵头完成议题八个,协助其他工委开展了四个执法检查与调研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执法检查和工业经济运行、富硒食饮品、民商事审判工作等调研议题),同时,还配合省市人大分别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执法检查活动。通过以上工作,全年共向人大常委会提供执法检查报告3份,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18条;向人大常委会提供调研报告4份,提出工作建议17条;向人大常委会提供重大事项审查报告4份,提出审查建议11条。针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撰写工作探讨文章2篇,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在具体工作上,我们主要坚持了以下工作方法:一是坚持依法办事,认真规范工作程序。今年,我们牵头的每个议题都坚持事前一个月制定出详细工作方案,明确方法步骤、工作要求和目的,依法规范操作程序。二是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力求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建议。在组织开展议题中,我们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与协调,深入部门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将工作延伸到乡镇和广大群众之中,更多地倾听基层和广大群众的呼声,使基层政府和群众好的建议意见通过人大调研得到反映。三是坚持发挥财经委员和人大代表作用,努力扩大财经工作监督的参与面。今年,在工委牵头的议题中,五名财经委员都先后参与了统一组织的视察调研和相关执法检查活动,有50余人次的基层县人大代表配合了财经议题的调研与视察。

三、工作体会与启示

通过一年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首先离不开人大常委会的领导,离不开广大人大代表的支持,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由于我们在开展议题中,始终依靠常委会的领导,认真围绕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创新工作思路、更新工作方法,才有了好的工作开端。因为有常委会领导身先士卒、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注重实效的

工作作风,才有了“开展一项议题、达到一定深度、解决一定的问题、推动工作新发展”的监督工作新局面。二是开展财经工作监督必须坚持依法办事。由于人大财经工作量大面广,涉及法律法规较多,加之,人大监督本身就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因此,依法办事应是开展监督工作,务求监督实效的前提,是嬴得监督对象理解和支持的必要条件。在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中,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从不越位、缺位,从不搞越俎代庖。三是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是提高工作研究深度和议题审议质量的关键。由于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具有辖区权威性和约束力,因此,客观公正评判政府及部门的工作得失,查找问题症结,提出合理化建议都应从深入调查研究入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定权。依靠广开言路,扩大参与面,多渠道收集社会各层面的建议意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