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专利工作总结

企业专利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型企业专利管理研究现状及应用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企业专利管理模式,借鉴大型企业专利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企业专利管理实际情况以及电力企业的特殊性,从加强专利管理意识、建立专利管理制度、组建专利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定专利管理战略等方面来完善电力企业专利管理,实现电力企业专利价值最大化,以适应现代企业专利管理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企业专利管理;专利管理;知识产权;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3-0005-03

1 概述

当前大型企业面临占有科技和资本优势的国内外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的严峻挑战,市场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科技竞争方面,科技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而专利最能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我国企业要想走向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拥有核心专利来更好地应对竞争,控制市场并获得高附加值,专利拥有方面,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付出不懈努力,提升专利数量和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加强企业专利管理。分析国外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发现成熟的专利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企业产品和技术推向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保障。

2 企业专利管理模式

企业专利管理是复杂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灵活解决各种专利管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专利管理模式适应了企业的这种需要。企业专利管理模式就是将企业专利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反复运用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运营、发展的全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或一套管理体制、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

2.1 企业专利管理体制

全文阅读

兵团建筑业承包模式战略性转变的目标和建议

兵团建筑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科技创新为支撑,人才和资源为基础,把推进建筑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建筑业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笔者认为,兵团建筑业的结构调整主要是企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企业结构,促进企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大型企业承包模式转变,进而实现兵团建筑业承包模式的战略性转变,推进兵团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兵团建筑业企业结构调整目标

当前,兵团建筑业企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兵团大型建筑企业主要是一级企业,没有特级资质的集团企业,规模还不够大,中型企业比例偏多,小型企业数量偏少。在未来几年,兵团应打造3家至5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集团,进一步规范建筑小企业和劳务公司管理,形成四个层次的建筑业企业结构,即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的企业结构,分别从事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业务;从管理方式上分别形成融资管理密集型、技术管理密集型、专业管理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四层次企业。

兵团建筑业承包模式战略性转变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四个转变:从规模型向规模与效益并重型转变;从项目管理型向项目管理与资本管理并重型转变;从施工总承包模式向工程总承包模式转变;从低端承包市场向高端承包市场转变。

二、兵团建筑业不同类型企业承包模式转变目标

(一)兵团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承包模式转变目标。

加快培育“融资能力、设计能力、总承包能力”三种能力,使三种能力有机结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继续推进施工总承包模式。强化完善集团企业工程总承包部管理模式。以兵团北新路桥公司上市为契机,逐步向特需经营、PPP等融资承包模式转变。在海外市场积极采用EPC模式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并实践竞争合作模式,推进兵团集团企业在海外建筑市场的承包模式从分包商向总承包商身份转变。

(二)兵团大型建筑专业集团承包模式转变目标。

全文阅读

明星企业认定制度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将专利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经营与决策的各个环节,总结和推广企业专利工作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达到表彰先进、以点带面、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的认定范围为全省境内的各类企业。

第三条认定条件

凡达到下列标准的企业均可认定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

(一)认真贯彻《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重视专利法的宣传和专利知识的普及,定期举办或参加专利知识培训班。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均参加过专利知识培训,企业职工的专利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二)确定有企业专利工作的主管领导,有专门或指定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至少有2名经过省级以上专业培训的“山东省专利工作者”。

(三)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开展专利工作的规划、计划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企业内部专利工作规章制度,包括科研开发中检索专利文献的规定,单位申报专利报批程序的规定,进出口贸易中专利管理工作的规定,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等规定。

(四)累计申请专利总量达50件以上或近两年来申请专利10件以上,形成1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获得外国专利权)并有一定产业化规模的主导产品。

全文阅读

改进银行对金融服务的思考

为更好的服务小微企业,笔者建议从优化银行小微企业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入手,从专业的审批、专业的队伍、专业的考核、专业的产品等方面等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

(一)明确指导思想

1、集约化。按照“经营前台放开,中后台管理集中”的要求,集约经营、精细管理,有效整合利用分行现有资源,充分调动经营机构和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小企业业务的营销拓展。2、专业化。按照“专业审查,分级审批”的专业化要求运作,进一步加强小企业条线专业经营和管理,推进专业服务团队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3、统一性。按照“统一风险政策,加强专业管控”的要求,实施全行统一的风险制度、组织架构、准入标准、业务流程、资源政策和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条线的风险管控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4、合规性。按照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小企业工作“六项机制”、“六个到位”等专项要求,探索建立切合小企业实际的运营机制。

(二)搭建由总行小企业部、分行小企业中心、支行小企业经营团队的服务架构,明确工作职能

1、总行小企业部:总行层面主要负责制定和推进全行小企业条线业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计划、风险管理制度和授信业务流程、小企业条线产品创新、客户分层分类管理制度等。2、分行小企业中心:负责分行辖内小企业业务的经营管理,按照利润中心考核管理,负责辖内小企业业务的市场拓展、授信评审、业务推进及风险管理工作,接受分行和总行小企业部双重领导。3、支行小企业专营团队:负责所在城市、区域的小微企业营销拓展。

(三)完善小微企业授信管理机制

1、统一授信标准:建立区别于大中型客户的小微企业授信审查标准。2、专业风险管理:总行小企业部和分行小企业中心集中管理小企业业务的信用和风险管理。3、实现小企业条线独立的分级授权审批制度,并优化、简化小企业授信流程。4、全面风险管理: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实行双线报告、矩阵式管理,分行小企业中心向总行小企业部和分行风险管理部双线报告。

(四)建立小微企业单独考核评价机制

全文阅读

基于劳动生产率的企业整体专利价值实证分析

摘要:选取广东省2006-2009年21个地级市的3类专利授权量与其2007-2010年的企业劳动生产率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检验各类专利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广东省专利授权量与企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发明专利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最大,相关性最强,实用新型专利次之,外观设计专利的相关性最弱,贡献最小。发明专利特别是核心专利较少。因此,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研发的原创性,重视产学研结合,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利用能力,不仅是科技创新与专利本身的要求,更是企业创造利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企业专利;经济价值;劳动生产率;专刺信息;专利授权

1、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专利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具有价值。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专利价值是指专利预期可以给其所有者或使用者带来的利润在现实市场条件下的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商业工具,是企业研发与市场之间的自然链接,是企业价值与盈利的重要增长点。拥有专利技术的数量、质量以及运用专利制度保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占有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对企业专利的经济价值进行有效评估,有利于企业正确认识所拥有专利的重要性,有效实施管理策略,加强专利保护,促进企业对专利的有效利用。这对于企业了解自身实力、明确发展方向、实现最大经济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学者对企业专利进行评估时,往往是从单件专利价值进行评估,而对于企业整体专利价值量化的研究很少见或者是一带而过。对于企业来说,其专利价值可以通过企业收益的贡献表现出来。Himchey和Richardson(2001)利用TECH-LINE专利数据库,研究了1989-1995年间184家日本与256家美国高科技企业的专利数据与企业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企业创造性产出的市场价值效应。结果表明,美国专利的数量对美国企业的市场价值具有正向的显著边际影响,但对于日本企业却不显著。而Toivanen,Stoneman和Bosworth(2002)关于创新对经济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把R&D的影响考虑进去之后,专利数量对于市场价值没有显著影响。Breitzman(2001)等提供了利用专利指标加权选择股票组合的算法。Thomas(2004)等根据企业的技术能力计算技术导向的市值与账面之比(Technology MTB),将TechnologyMTB与现实的市值与账面之比相比较,判断企业的股价被高估或低估,为股票买卖提供依据。

由于我国缺乏相关的专利信息披露规定,以及相关专利数据库的不完善,对企业整体专利的经济价值的研究相对落后,而实证研究就更少。方曙、武振业(2007)等曾为华为企业的专利产出与经济产出之间建立了一个关系模型,即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与企业收入之间存在着一个线性相关模型。张彦巧,张文德(2010)选取厦门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提出专利拥有量与企业收益关系的复合函数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Yang和Chen(2003)利用台湾电子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在新兴工业化国家中,企业专利、科研投入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台湾,电子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专利总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卢春源等通过我国上市信息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数据的分析,检验企业专利总量(SPC,Simple PatentsCount)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发现专利总量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詹学朋以广东省21个地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把DEA(数据包络分析)和PCA(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应用于区域企业专利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价中。

以上研究虽然对专利价值的量化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但其研究的视角都不是基于企业整体专利价值。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企业整体专利价值进行有效评估,从而明确专利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地位。

2、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全文阅读

专利活动对我国工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明显

摘要:本课题研究基于国家统计体系标准,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和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3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研究了2010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状况,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4553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当年申请专利的企业有10228家,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2.5%;当年获得专利授权的有9967家,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1.9%;拥有有效专利的有13353家,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9.3%。2010年,全国有专利申请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638.9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8406.2亿元,实现新产品出口额10387.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901.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8363.7亿元。

专利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为准确反映我国企业运用专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情况,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及有效专利的行政记录和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年度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组织课题组对我国工业企业的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状况开展了专项研究。该研究课题从2008年开始进行,延续至今,每年研究角度有所调整。

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1.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5536家。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29949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191家,外商投资企业8395家,内资企业中属国有企业的有3131家。分地区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企业数列前四位。

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R&D(研究与开发)活动的12889家,占28.3%。,共有R&D人员175.9万人,R&D经费支出4015.4亿元,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93%,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420.7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72863.9亿元。

2.有专利活动企业基本情况

(1)有22.5%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申请专利

全文阅读

建筑专业工程分包的选择

1建筑专业工程分包的意义

由于建筑施工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各种专业化的施工队伍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搞好项目的分包是总承包合同顺利履行的关键。我国《合同法》、《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专业工程分包作了详细规定,对推动专业工程分包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承包人将专业性较强的施工任务分包给施工企业完成,如安装工程、机械化施工工程(大型土石方、结构吊装等)、基础和打桩工程、高级装饰工程等,促进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承包人通过专业工程分包的方式,承担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工程,扩大了经营范围;同时借助于专业分包人的投入,弥补自身人力、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有利于降低工程的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因此,加强专业工程分包管理,完善工程分包体系,规范专业工程分包行为,对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我国建筑专业工程分包的现状

早在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就经过反复酝酿、修改和征求意见,推出了建筑施工企业“金字塔”结构的方案:组建一批少而精的特级资质总承包企业,发展一批专业承包企业,培育量大面广的劳务分包企业。《建筑法》中第29条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这说明在法律上对工程合法分包是承认和支持的,但分包单位需要得到总包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认可。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建筑市场较晚,工程分包体系尚不完善,与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违章挂靠、非法转包及违法分包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形建筑市场的分包工程交易功能尚不完善,分包活动大多游离市场监管之外,弄虚作假,规避招标,或分包人不具备相应资质,借用其他施工单位名义,承接或分包工程;2)专业工程分包合同尚不完善,合同条款苛刻,总承包人利用分包合同向分包人转嫁风险,分包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3)对分包的管理不严,缺乏有效监管,形成“以包代管”的局面。上述不规范的分包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给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严重阻碍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3分包生存的环境

3.1总包无力独立完成整个工程在日益扩大的建筑市场中,建筑工程的投资及规模越来越大,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很多企业四处投标,造成某段时间可能同时在建几个工地,造成自有施工资源不能满足工程施工需要。为保证施工质量、进度以及成本要求,中标企业只能通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类似施工经验的分包队伍分担部分施工任务来缓解施工强度。

3.2高科技含量的项目逐步增多随着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工程中会出现部分科技含量较高、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项目,以中标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不足以完成该项目。此刻选择合适的专业队伍分包,不仅可以解决技术缺乏问题,而且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各项指标符合合同相关要求。

3.3主流市场竞争中的出局者在建筑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施工企业,为了生存进行着残酷的竞争。许多资质较低、资源缺乏、竞争力较差的施工企业逐步被主流市场淘汰,难以在市场中独立承揽工程,只能依附大型企业承接部分专业分包工程谋求生存。

全文阅读

大企业税收管理优化研究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大企业发展较为迅速,为了逐渐提升我国大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加强税收管理,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大企业税收管理优化分析。

关键词:企业 税收管理 研究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种各样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带动了建筑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实际发展中,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和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和解决。

1、大企业的内涵界定及涉税现状

1.1、大企业的内涵界定

从国际看,不同国家确认大企业的标准不同。目前,美国以资产作为判定标准。资产超过一千万以上的公司和流通企业为大企业,共有14.5万户,占企业总数0.2%。澳大利亚以企业的销售收入或营业额为判定标准。年销售收入超过一亿澳元的集团或独立经济实体为大企业。集团被作为整体来看待,其子公司不论收入多少,均纳入大企业管理,共有大企业1000户,占企业总数的0.25%。日本以资本总额作为判断标准。资本总额达到一亿日元以上的国内企业和所有外国企业均被视为大企业,占企业总数1.3%。英国以企业的收入、利润、资本额、国际化背景、过去的行为等综合因素为判定标准。由于其标准门槛较高,因此跨国集团成为大企业的基本构成,并涵盖了银行、保险、建房互助会等业务多、经营复杂的行业,共有大企业800户,占企业总数0.2%。从国内看,目前对于大企业的界定尚无明确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第三条的定义,大企业仅指总局定点联系的45户企业,省局及地市局级大企业的界定,由各省、地市局视自身情况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总局对大企业的划分情况看,呈现以下特点:税收收入集中,组织结构复杂、跨区域经营,业务及税收事务复杂性强,财务核算集中、有统一的内部制度和管理程序,信息化应用程度高,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强,税收贡献度较大,拥有公司内部税收机构,拥有适当的内部控制,有较强的纳税遵从意愿。

1.2、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现状

全文阅读

关于建筑业总承包管理的深入改进

摘要:建筑业总承包管理,对我国建筑业管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有序,市场竞争更加公平,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政策的调整,建筑业市场的缩小,建筑总承包管理与专业分包管理相结合,总承包既要保持总承包的管理又要有专业队伍的人员配置,管理更深入。对于项目施工,总承包有自己的专业工人,负责施工,管理深入一线。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不完全依靠劳务分包,生产从基本入手,提高产品的质量,树立企业品牌。

关键词:建筑 改进 承包 经济

中图分类号: F426.9 F224.5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6-018

一、 绪论

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创造企业特有的品牌建筑,深挖管理水准,将总承包管理进一步扩大,从源头进行产品的控制,建立自有专业施工队伍,将企业的品牌融入到生产的产品中。

二、 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阶段

在计划经济阶段,建筑业与其他众多行业一样,按照国家计划统一配给。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两种经济并存,国家把控发展方向,引入市场竞争。建筑业采取招投标制,引入了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加强管理,以提高市场竞争,争取生存空间。一些管理粗放型的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社会市场达到空前的繁荣,作为经济的主要力量建筑业更是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蓬勃发展,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企业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全国庞大的市场,一些管理出色的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优势地位。

全文阅读

建筑施工专业分包现状与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当前具有建筑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已经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工程建设施工是总承包商通过组织专业分包企业来完成工程建设,因此,建筑施工专业分包企业才是工程建设的实际承载体,建筑施工专业分包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专业分包的行为直接影响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对建筑施工专业分包现状和管理进行研究对工程项目管理十分重要。为此,需要对当前中国施工专业分包现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建筑总承包企业和业主加强对建筑施工专业分包企业和项目部的合理选择和有效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得到全面控制。

关键词:建筑施工;专业分包;管理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中国建筑业发展,建筑施工不断细分,到2010年建筑工程施工已经完全进入专业分包施工时代,建筑施工专业分包已经成为中国工程建设项目中建筑施工的实际承载体。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仅仅是建筑施工的组织管理者(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负责选择、组织和管理建筑施工专业分包来完成工程建设。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均转变成为建筑施工管理公司,突出的标志是这些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已不再直接拥有自己的施工人员和施工装备,工程建设中使用建筑工人和施工机械均由劳务公司和机械设备供应商提供。因此建筑施工专业分包队伍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人员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建筑行业行政部门为了适应这一历史性变化,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市场建筑施工中的施工专业分包。

然而当前建筑分包施工体系发展还不成熟,虽出台一些政策,但并不健全,建筑施工专业分包企业发展不平衡,参差不齐、鱼龙混杂、问题众多且十分严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建筑施工分包企业的健康发展。本论文重点对专业分包的总体状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如何加强对建筑施工专业分包进行选择和管理,保证建设工程顺利进行。

2.建筑施工专业分包主要存在问题

在建筑业建筑专业施工分包的发展进程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建筑施工专业化的形成既有建筑业发展专业化水平提高使建筑施工专业分工不断细化原因,也有政府为了建筑市场进一步发展和解决国有建筑企业退休职工多、包袱沉重的问题有意推进。由于在市场化过程中国的和法规政策体系始终滞后于行业发展水平,以及盲目的不断的搞改革和创新,没有系统研究和规范行业发展,致使建筑施工专业分包发展很不健康,建筑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均表现在建筑施工专业分包体系中,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