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普法工作计划

企业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委年终总结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至10月,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197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完成262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25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9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1项;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申报市级各类项目93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32项(9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其中4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7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2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二等奖1个,3等奖1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首批获批7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1人(神力)。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79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8项;认定15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5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46项(农医方面)。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6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5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48家企业通过复审,3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863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2项;完成项目鉴定5项,成果登记3项。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262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267份。完成完成*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至9月底,专利申请量640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128%;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22项,资助经费14600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项,技术交易额3072万元;组团参加《*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4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年-2010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科技工作目标任务:申报、落实国家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30项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年118项递增10%左右。其中:——申报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20项。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12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国家级火炬项目2项,其它5项;——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80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12项,市级新产品6项,市级火炬项目6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6项,其它30项;——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32项。其中:区级科技领军企业1-2家,区级创新项目15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项,其它10项;——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45项。其中农业类30项,医疗等其它行业15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0亿,比*年100亿左右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2004年13%增长至15%。——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10家销售额800—1000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3年之内形成一批5000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600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5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1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9个,今年申报5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1—2个(原我区有市名牌19个,今年申报4个,还没结果)。——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2家。(其中:化妆品行业1家,食用菌行业1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2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12个;——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拟在*年年初,由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科技大会,表彰科技“五大奖“,按照科教兴区纲要,总结*年科教兴区工作,布置*年工作任务;二是出台《奉贤区科教兴区战略配套政策》(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发展基金、专利基金等六个管理办法),使全区科技型企业申请各类区级项目或资质认定,有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利用科普“六进”工程、“科普宣传周”、“三下乡”、“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和阵地进行全民科普教育;四是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现有的

科技网站、科技刊物、科技天地、电子大屏幕和科普画廊等有效的宣传阵地,积极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培育企业科技创业文化,优化科技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依靠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产品水平。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兴区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形成并实施*年科教兴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进一步构建社会所需,政府所能的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项目。坚持突出重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市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四个层面)培育特色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部和市科委各类政策,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发展势趋,为区政府提供建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资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按照我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年内培育1-2家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科技进步向纵深推进。四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政策聚焦10家目前1000万左右销售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3年内可成长至4000—5000万销售企业。五是支持社会事业类科技项目。关注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建设,发挥农业、医药等传统基础业科技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重点帮助农业种、养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全文阅读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兴的制度,是对员工激励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有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对员工持股计划展开全面的论述,对其优、劣势以及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就其问题给出若干解决措施。

[关键词]员工持股计划;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应用研究

[DOI] 10.13939/ki.zgsc.2015.22.077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中尚不成熟,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有利有弊。正确认识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充分发挥其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优势,不断地寻求和开拓新的方法和措施,为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实施扫清障碍,打好基础是我们当下的重要工作内容。

1 员工持股计划的全面认识

(1)员工持股计划的含义。员工持股计划,又名员工持股制度,是指本企业上至经理下至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凭借贷款、现金等各种方式合法持有该企业的股票,并将其股票委托于股票相关的股票管理机构,如:员工持股委员会或者信托基金会等,让其代为托管经营。被委托的机构可以代表员工加入公司的董事会,并依据其持有的股份份额的多少最终获得公司相应额度的经营利润,同时,该机构也可以和其他的董事会成员一样,共同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当中。

(2)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优势分析。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在企业内部对员工有效的实施激励的工具和制度,有利于不断地激发企业内部众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工作效率,加强工作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赚取更多的收益。从企业管理和日常经营的角度上出发,员工持股计划有效地实现了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的一体化,避免了因为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而造成的委托风险(因为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各自的利益不统一,前者追求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而后者主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经营业绩的提升,加之二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掌握的了解的信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最终导致企业的管理者以股东和企业整体的利益损失为代价而实现自身的高收益)。因为员工持股计划将企业的整体利益与员工自身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有效地实行了一种“共同承担风险,一起分享利益”的分配机制,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和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员工最终的利益分享所得。这就使得员工在企业中国扮演着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员工不再驻足于自身利益的追求上,而必须放眼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当中,这有利于加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充分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了其工作热情,逐步的参与到对管理者行为的监督过程当中。员工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利益共享的机制无形中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产值。这在某种层面上也推动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上升,对企业的管理结构层次起到了一定的完善和补充作用,降低了企业在管理上的成本投入。

(3)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劣势分析。谈及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我们应该立足于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全面、客观的对其进行分析。从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推动和制约的双重作用。从理论上而言,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企业应用中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员工持股计划本身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劣势,这种劣势作用对于员工而尤其明显。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这种劣势,才能在实际的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地改革、创新,消除和避免这种劣势。由于员工持股计划尚在完善当中,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和统一的标准要求来指导和约束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加之其股权分配不明确、比例不均衡、登记不科学,这种种因素使得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障碍重重。员工和公司相比明显地处于劣势,普通的员工表现出严重缺乏相关的法律、金融知识,对这种计划根本不了解,在资金供应方面更是困难重重,根本经不起损失和企业经营的风险,有些员工甚至不是自愿购买股份,而是在公司的压力下才购买公司的股份。在获得公司的股份之后,员工却没有真正地实现自己对于企业的股东的职能,有名无实,有些企业甚至拒绝员工查阅公司的资料,严重的剥夺了员工对公司的知情权,从而限制了其参与公司的管理经营活动的职能,而一旦企业经营出现亏损,企业就会根据员工持股计划减少其应得的收入,员工持股计划逐步演变成了一种企业限制员工的手段,这完全与员工持股计划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这种局面将严重阻碍和制约员工股持股计划的良性发展。

全文阅读

企业年金发展的不足及策略

信任资本是企业年金运营过程中实现风险有效分担的基础现代企业年金要在长期运作中实现保值增值,就必须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经营。这一过程不仅高度专业化,而且风险很大。因此,年金委托人需要各种外部专业投资机构作为人,这些人必须本着诚信的原则,向委托人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并分担投资风险。只有在社会上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信誉良好、诚信可靠的投资机构,委托人才会放心地将自己的“养命钱”交给他们去经营。因此,企业年金只有在一个诚信原则得到广泛接受,信任资本积累深厚,有着众多信誉良好、诚信可靠的投资机构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迅速发展。在规范企业年金托管行为的法律中的“审慎人”法则,直接体现了信任资本的作用“审慎人”法则要求受托人勤奋和按规则行事,必须像一个审慎处理自己财产的人一样细心、熟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审慎人”法则实际上是要求年金资产托管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严守诚信,自觉代表委托人的利益,以便树立信誉,赢得委托人的信任。这表明只有在信任资本能够形成并起作用的条件下,企业年金制才能正常运转,相关法律、制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由此可见,企业年金建立、维持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信任资本为基础。所以,信任资本是企业年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年金需要的是普遍化的信任

资本按照有关社会学理论,信任资本有“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之分。有共同经历、相互熟悉或有特殊关系的人之间,形成的主要是特殊信任。特殊信任高度依赖关系和人情,形成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对“圈子”内部的“熟人”高度信任,对“陌生人”则高度怀疑、排斥。而普遍信任则指对一般人的信任,其基础是观念信仰的认同一致,因而不排斥“陌生人”或“外部人”。企业年金高度社会化的特点,要求实现信任资本的普遍化,只有普遍化的信任资本才能真正对其起到支持作用。(一)企业年金利益相关者众多的特点要求必须形成普遍化的信任资本企业年金的利益相关者很多都处于发起成立年金计划的企业以外,要让它们与作为年金计划初始委托人的企业和员工之间,以及在它们相互之间形成信任资本,那么这种信任资本就必须是普遍化的,因为特殊主义的信任资本势必会对企业以外的人或机构高度怀疑乃至排斥,无法与之形成信任。(二)在企业年金运营过程中合理分担风险也要求信任资本必须是普遍化的由于企业年金参与主体众多,年金计划的长期稳定运作,要求参与投资决策、管理的各个主体,即使以前从无瓜葛,也必须能够互相信任,以便实现协调合作、分担风险。而且,企业年金还要进行复杂的社会化、市场化投资运营,即使是年金计划中最强有力的参与方,其能力和信用在巨大的投资风险面前也往往是“不足信”的。所以,各参与主体应该在长期互信、协作的基础上,实现各自信任资本的融合,从而形成年金计划本身的信任资本。年金计划的信任资本一旦形成,任何一个参与主体,其信任的对象就不再是某个能力超强的机构或个人,而是由众多值得信任的人所共同形成的企业年金计划本身。年金计划自身的信任资本大于也强于任何参与主体自身的信用,以此为依靠,才足以有效应对市场投资风险,年金的长期稳定经营才有保障。所以,企业年金运营过程中依靠的必须是参与各方共同形成的、普遍化的信任资本。(三)企业年金治理结构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普遍化的信任资本才能维持企业年金治理结构的正常运转,取决于其内部的委托—关系能否保持稳定,而这种稳定则直接维系于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资本。年金计划内部的委托—关系之所以复杂,就在于它是多层的,委托人下面不仅存在一级人,还往往存在众多次级人。即使委托人和一级人是“熟人”关系,也不可能熟悉下面的每一个次级人。如果维系委托—关系的仅仅是一种对“熟人”才有效的特殊信任,就很可能因为委托人和次级人之间缺乏信任导致委托—链条中断,从而使年金治理结构失灵。所以,只有不排斥“陌生人”的普遍信任资本,才能真正维持这种复杂、多层次的委托—关系。

从信任资本角度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存在问题的原因

综上所述,企业年金其实和保险行业类似,都必须以各参与方的“信用”即社会化的信任资本为基础。保险公司如果信用薄弱,其发展必定困难重重。所以,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根源其实就在于信任资本发育的不成熟。(一)信任资本基础薄弱,造成企业年金覆盖率低、企业与员工反映消极以及市场化经营难以实现与外国相比,我国的企业年金显然是靠政府推动才得以建立的。比如,我国企业年金产生的标志,就是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的颁布。但由于我国公共养老体系建设滞后,造成政府在养老保障领域信用不足,政府推动建立企业年金,就很容易让公众认为是在消极推卸社会责任。因此,靠政府力量推动多年,企业年金依旧难以实现广泛覆盖。在我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真正走上良性互动轨道。大多数企业用人还缺乏长远眼光,不肯为员工的长远利益投资,而员工往往也把企业看成仅仅是个挣工资的地方而已。由于相互之间信任缺乏,导致企业与员工对于企业年金反映消极,除少数国有或垄断行业的大企业,广大中小企业至今对建立年金应者寥寥,一些企业员工甚至把年金看作是企业在巧立名目扣工资,对于个人将来能否得到返还表示怀疑,以至于有些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建议被职代会否决。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发育不成熟,导致在社会上难以找到信用良好的投资机构。因此,许多企业宁可接受低收益甚至贬值的风险,也要自己掌握年金资产,造成年金市场化经营难以实现。由于各年金参与主体普遍缺乏信任资本,所以我国企业年金的信任资本基础比较薄弱,这是导致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二)信任资本的“非普遍化”、对政府信任资本的高度依赖,导致企业年金缺乏公平性2006年以前,全部年金计划的74.2%曾一度选择了由政府社保机构直接掌握年金资产的“经办模式”。这说明在当时企业年金各参与主体普遍缺乏信任资本的情况下,政府在人们眼中相对而言还是“最值得信任的”。政府的强势信任资本对企业年金的发展固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也造成我国企业年金对其高度依赖,以至于在企业和员工看来,他们之所以愿意参与年金计划只是出于相信政府的鼓励、承诺,对于其他参与主体以及年金计划本身的信用,则普遍怀疑、排斥。这就导致支撑企业年金的信任资本实际上是一种以政府信用为中心的特殊信任,而非普遍信任。这种特殊信任,导致在企业年金领域必然存在“差序格局”现象,这种差序格局是以政府公共权力为中心的,离公共权力较近的国有企业、垄断行业的大企业、国有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等,往往能够享受高的年金待遇,离中心较远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一般职工,要么根本不能参与,要么待遇较低。这就造成我国企业年金严重缺乏公平性。(三)政府信任资本的弱化,导致企业年金至今规模小、发展慢从实际情况看,2006年后,在我国企业年金领域,政府的信任资本在不断弱化。首先,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至今未能实现广泛覆盖,政府在养老保障领域的信用依然有限,因而难以得到企业年金其他主体的充分信任。其次,2006年及以前不断发生的涉及政府社保机构的各种企业年金违规案件,直接打击了政府信用,动摇了公众对于政府和年金的信任。2006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政府社保经办机构从此成为纯粹的监管机构,不再掌握年金资产。这固然防止了政府权力和信任资本被继续滥用,但也意味着政府不再承担掌握年金资产的相关责任,从而进一步弱化了政府的信任资本。由于政府信任资本实际上是支持企业年金运转的核心,所以在这个核心被削弱后,我国企业年金就陷入了长期规模小、发展慢的局面。

促进我国企业年金现有问题解决及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既然信任资本发育不成熟是目前我国企业年金领域诸多问题的根源,那么今后就应当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企业年金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思路调整到培植、巩固、维护年金领域的信任资本,并使其更有效发挥作用的方向上来。(一)应当充分认识政府信任资本的重要性实事求是地说,就目前而言,政府仍然是年金领域信任资本最强的一方。所以,解决当前问题首先还是要树立、运用好政府的信任资本。所以,有关部门不能再把企业年金单纯当成缓解财政压力的工具,企图通过它把养老保障的责任推给企业和社会,相反,要更加积极地承担起在养老领域的社会责任,从而巩固政府在年金领域的信任资本,真正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二)采取切实措施,恢复、巩固政府的信任资本首先,采取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年金的发展,本应是政府在年金领域赢得信任的重要途径。然而,2008年3月出台的《财政部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8〕34号文)却要求“各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要统一按照工资总额4%的比例进行税前列支”,这与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所许诺的“企业缴费税前列支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12”(约等于8.33%)相比,优惠幅度大为降低。这既打击了企业年金的发展,又损害了政府的信用,这个教训应当汲取。今后应加大对企业年金的免税范围和幅度,并切实将税收优惠落到实处,使企业年金能够对企业和个人产生吸引力,同时恢复政府的信任资本。其次,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障的覆盖范围,尽快实现应保尽保,使政府成为社会养老问题领域的强大的、负责任的主体,从而真正赢得其他年金参与方的充分信任。(三)在实际工作中切实维护政府信任资本目前,政府社保机构在年金日常管理中主要承担监管职能。因而,有效履行好日常监管职责就成为维护政府信任资本的主要手段。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改变监管能力薄弱的局面,加强有关监管的法规、机构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能,确保年金运行秩序的稳定和资产的安全,成为真正值得信任的监管主体。(四)健全有关法律,逐步解决公平性问题,推进信任资本普遍化,促进企业年金有效治理结构的建立和有效运作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立法经验。比如,美国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和英国1995年《养老金法》中,都明确规定了确保公平、禁止歧视的内容,如雇主不得刻意优惠高薪雇员,不能随意决定雇员能否参加年金计划,否则将失去税收优惠,在执行中,还要求企业年金必须每年接受一次“非歧视性评估检测”。我国也应考虑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明确保障企业年金的公平性,禁止歧视行为,并在执法和日常管理中增加有关反歧视的监管项目,以通过法制手段促进年金参与主体之间信任资本的形成和普遍化。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规范各个参与主体的地位、职责与权利,使企业年金能够建立起科学、有效、融合各方信用的治理结构。(五)建立统一的、相对独立的DC型年金监管机构在将来企业年金管理实现规范化,年金自身信任资本形成并被社会接受之后,可以考虑在适当时机参考英国的做法,建立一个由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员工、投资机构等年金参与主体代表组成的机构,负责全国企业年金的监管,并作为一个统一的平台,在履行监管职责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各方信任资本的融合与企业年金制自身信任资本的巩固。

作者:金涛

全文阅读

科技局工作总结及重点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不断增强全民科学素养,全面提升防震减灾工作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推进创新创业,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新新引擎。一是积极推进双创工作,营造创新发展大环境。结合区情,研究制定了《XX区推进众创空间载体建设五年规划暨行动计划(2017-2021)》,明确了“到2021年建成30个总计139万平米众创空间载体,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聚集和服务创客1万人以上”的五年规划,已经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印发执行;制定出台了《XX区促进众创空间发展的若干政策》,从硬件建设、服务能力、投融资等多方面对创业者创新创业给予奖励支持;每月组织召开1次“逐梦XX”?创业行活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辖区众创空间负责人、创业者代表及有关服务机构开展座谈活动,了解和掌握创业者的成功经验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区级相关部门配套提供政策支持,畅通创新创业通道。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建成众创空间载体14个,投入运营面积为24.4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或团队392个,吸纳创业人员2411人;2017年新增企业和团队189个,新增就业人员1342人;获得专利158项,在孵企业获得融资320万元;辖区众创空间举办创业大讲堂、创新实践大赛、项目资本对接会、创业导师座谈会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累计143场次,参与人数达到1万余人次,在全区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二是强化计划项目管理,持续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组织推荐辖区科技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帮助企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截至目前,推荐辖区企业争取各级各类科技支持资金1057.53万元,其中:5家企业列入“2017年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获得支持资金210万元;5家众创空间列入“XX市小微企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第一批计划项目”,获得支持资金570万元;27家企业列入“2017年XX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奖补资金320.91万元(其中:2家企业获得“社会发展引导计划项目”80万元;17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奖补项目”165万元,8家企业获得“科技金融结合业务贷款贴息项目”75.91万元。)持续培育区级科技小巨人企业,严格按照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筛选评审本年度拟支持的科技企业小巨人项目,今年经专家评审等一系列严格程序考察筛选后,拟确定5个项目列入区级科技计划予以支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已向市科技局推荐认定市级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13家,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22家,做好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配套服务支持,今年拟对1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创新奖励补助。加强已列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14年列项的15家区县小巨人项目进行项目验收,邀请区财政局进行全程监督。三是细化服务企业工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合作,与XX科技金融中心共同举办金融产品推介会3次,联合区金融办举办培训会2次,帮助企业了解科技金融政策,争取市级科技金融结合信贷业务贴息,今年我区拟对8家科技企业实施科技金融结合贷款贴息。加快完善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时更新科技综合服务、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等模块相关信息,进一步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四是深化知识产权工作,营造鼓励发明创造的法治氛围。制定出台了《XX区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试行)》,对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进行奖励补助,拟定了《在商品流通领域开展企业专利保护制度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会1次,开展专利执法专项检查2次,检查并登记专利产品100余件,围绕“3.15”、“4.26”和XX青博会等大型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4次,在大明宫XX购物广场设置知识产权宣传栏,定期投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形成长期、固定的知识产权宣传平台。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科学文化素养。一是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科学氛围。3月份组织了以“科技引领美好生活”为主题的XX区第二十五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大型宣传活动,9月份组织策划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全区30余个部门及各街办广泛参与,面向群众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绿色节能、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劳动者创业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科普宣传氛围。二是不断丰富科普宣传载体,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投入10万余元资金,在全市率先建立了2个社区科普e站和4个社区科普信息化管理平台示范点,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普宣传,大大提升了社区科普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解决了科学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9月20日,XX区2017年社区科普大学分校第二学期开课暨社区科普e站、社区科普信息化管理平台示范点授牌仪式在电子城街办西京社区举行。举办了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XX巡展活动,组织辖区20余所学校师生和1500余名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参加巡展体验活动,切身感受科学魅力。加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管理,全年开展科普讲座、社区第二课堂活动等科普进社区活动380场次,让市民在家门口与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零距离”接近。三是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普工作,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组织开展了XX区第三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出212项优秀作品代表我区参加全市、省、国家级评选,获得市级奖共187项,其中一等奖33项;获得省级奖项32项,其中一等奖7项;区科协获得省、市优秀组织奖;有3个项目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开展了机器人创客讲座、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创新创客校园科普行”系列活动。组织参加了第十七届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市赛和省赛,承办了陕西省2017年"大手拉小手-弘扬科学精神"科技体育夏令营示范活动暨XX区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赛。四是积极争取科普项目,着力打造科普工作示范社区。驾坡街办阳光社区、大XX街办翠华北路社区获得XX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分别获得3万元资金扶持;XX社区获得2017年陕西省“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先进集体,获得6万元资金支持;我区获得2017年XX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资金16万元,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市级项目资金7.2万元,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市级项目资金5万元。全年共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40.2万元。

(三)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辖区地震综合防御能力。一是全面部署,积极落实全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任务。制定下发了《XX区落实XX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及时跟进督促各成员单位扎实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有效提升数据监测水平。认真做好台站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与省、市地震局台网中心实时传递地震信息数据;制定了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及时更新全市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按时报送PDA灾情系统信息,认真做好东晁、绿叶园2个强震台看护工作。三是积极落实抗震设防要求,切实推进震害防御能力建设。规范防震减灾各项行政审批行为,制定办事指南,绘制办理流程图,扎实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目前区内新、改、扩建建设工程备案6项;新建了长安大学附属中学1所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配备了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宣传资料,指导205所社区、黄渠头社区积极申报市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四是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开展了XX区2017年度地震应急准备自查工作,强化应急日常准备工作管理;对区内2000?以上的应急疏散场所情况开展了调查统计,新建了205所社区Ⅲ类应急避难场所1处,与XX美术学院积极接洽拟建立1处Ⅱ类应急避难场所;联合区教育局、区红十字会在长安大学附属中学组织开展XX区中小学地震应急演练;举办了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班,全区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街道群测群防人员、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和区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共50余人参加了培训。五是广泛开展宣传,不断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充分利用“5.12”、“7.28”等时机,广泛利用社区科学大学、科普宣传栏、科普e站等宣传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九寨沟地震后,为了使辖区群众消除恐慌情绪,及时组织策划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系列活动,有效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二、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及措施

科技工作:

1、加快推进众创空间载体建设。落实各级扶持政策,跟踪美苑楼尚、大都荟等大型项目打造亮点,突出特色,以各街办、鱼化工业园、XX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基地、小寨商圈为重点,摸清辖区闲置楼宇情况,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开展招商工作,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打造众创空间载体。

全文阅读

际会三经普 企业当有为

实现中国梦,摸清家底是关键。经济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经济普查就是要盘点过去摸清家底,分析现状把握今朝,制定规划展望未来。2013年适逢我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全国各地按计划有条不紊地积极推进,三经普在调查对象层面的具体安排也即将展开。笔者作为企业的一名统计工作负责人,结合前两次经普经历,对际会三经普有所思考,现诉诸笔端,以期与广大统计同仁交流共勉。

经济普查不只是政府统计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尤其是企业等调查对象必须认真做好的事。对企业来说,经普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做好并不容易,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项工作,早做准备,精心组织,迎难而上,专业把关,如实申报经普资料;同时,还应以此为契机,在完成调查任务后及时总结经验,持续改善,规范企业基础管理,为科学开展统计工作铺路。在大数据时代及严格统计执法的今天,际会三经普,企业当有所作为。

提高认识,依法统计

对企业来说,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如实报送经普报表不仅责无旁贷,其实从长远来看,也是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因为准确的经济普查数据将有助于国家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从而有利于微观经济体发展环境的改善。三经普具有范围广、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特点,且将首次采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进行普查登记,企业作为普查对象要适应普查登记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积极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开展工作,当务之急便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企业应全面加强对经普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政府统计部门组织的经普培训工作,准确把握经普报表制度,熟知《致普查对象的一封信》等内容。企业负责人应对经普工作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积极参与经普调查、准确填报普查报表”是每个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精心部署,及时指导企业自觉参与并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开展工作。

企业统计人员应对政府经普工作安排心中有数,密切关注政府经普网站信息,积极参与“经济普查知识问答”、“《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加强经普知识的学习,积淀统计专业知识,强化依法统计意识,营造依法普查的良好工作氛围。

积极配合,注重效率

企业统计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经普工作的有效载体,针对三经普的新情况、新要求,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应早做准备,精心组织,积极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开展工作。

全文阅读

区科委年总结年思路

区科委2005年工作总结2006年思路

2005年科委科协简要总结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1至10月,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197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完成262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25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9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1项;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93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32项(9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其中4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7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2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二等奖1个,3等奖1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首批获批7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1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79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8项;认定15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5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46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6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5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48家企业通过复审,3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863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2项;完成项目鉴定5项,成果登记3项。

全文阅读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网络技术的问题

摘要:网络计划方法在我国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其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证实了网络计划方法不仅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更适用于工程施工组织及施工管理。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网路技术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字:网络计划技术 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的意义

就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其具有如下特点:

(一)工程生产空间的动态变化

因建筑工程产品具有固定性及整体性,则其施工全过程均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状态。生产空间的动态变化决定了工程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的动态变化,且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及施工组织均在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变化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

(二)工程施工期限的长期性

全文阅读

科委年总结年思路

2005年科委科协简要总结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至10月,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197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完成262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25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9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1项;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93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32项(9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其中4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7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2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二等奖1个,3等奖1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首批获批7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1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79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8项;认定15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5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46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6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5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48家企业通过复审,3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863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2项;完成项目鉴定5项,成果登记3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262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267份。完成完成2005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全文阅读

关键业务无忧运营三保障

提起企业破产、倒闭,很多人会举出金融危机、经营不善等诸多因素,但很少会有人把IT支撑不利列为上述因素之一,但随着现代企业对依赖IT系统越来越强,IT系统能否不间断的连续运营已不仅仅是企业IT部门一厢情愿的工作目标,大量有力的数据证明:没有IT环境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都将面临极大的困难。国际调查机构的数据表明,在经历大型灾难而导致系统停运的公司中有2/5再也没有恢复运营,剩下的公司中也有1/3在两年内破产。像近期发生的台湾地震,虽然不是大型灾难,但其引起的海底光缆部分断裂导致众多网络和邮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已经为企业运营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而在目前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灾难影响、病毒侵袭、网络安全等都能导致企业IT系统中断。因此,包括惠普在内的很多领先的IT厂商,都从上述这几个方面出发,提供包括业务连续性规划、容灾备份、信息和网络安全等一系列全面的业务连续性与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合理规避风险,实现关键业务的连续运营。

业务连续规划:描绘业务持续运营的总体蓝图

为保证企业从灾难中生存并迅速恢复正常,惠普提供了业务连续规划解决方案,这是一种以IT为主的运作计划,包含一系列针对业务持续运行和灾难恢复的策略、手段、条件设定以及人力资源安排,其目的是为了使企业面对意外的灾难时可以从容面对,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惠普业务连续规划详细说明了企业发生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时对各种潜在危害企业的事件所采取的策略和过程,帮助企业远离灾难,保障企业业务的连续性运行。(见图1)

惠普的资深咨询顾问将与企业一起首先明确业务连续计划的范围与目标,以确定计划将保护的范围、恢复的要求与恢复的目标。其次,通过风险的评估分析合理定义风险,从而达到降低与管理风险的目的。然后进入业务影响分析阶段,这主要是对企业业务系统进行标准化定义。确定了风险和影响之后,惠普就会制定合理的策略来满足企业的成本效益和恢复时间目标。当所有业务连续架构构建完成后,惠普还将对业务连续计划进行预演,以确定其是否满足业务需要和达到设定的恢复目标。

容灾备份:防患于未然的有力保证

为了防患于未然,以备份的数据帮助企业实现灾难时的连续运营,惠普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容灾备份解决方案。惠普将充分考虑到企业IT环境现状、企业发展、组织结构、分支机构、地域、链路等诸多因素,对企业的业务应用、数据库、网络进行数据复制、灾难恢复以及性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满足容灾备份要求的统一设计与规划。惠普可以根据客户环境和需求的不同,设计多层次多级别的容灾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容灾拓扑结构。通过洲际群集系统,实现跨地区、跨城市、跨洲际的自动切换,实现企业发生灾难时业务的连续性运行。

惠普提供的容灾备份解决方案,不是简单的硬件产品的结构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容灾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咨询和合理的设计,并会为客户提供一整套方法论,通过风险管理与业务影响分析、流程开发、业务连续计划、实现、预演、交接验收等六个阶段,提供全面的业务连续与容灾备份的咨询与集成服务。

全文阅读

优化人口与计划生育整治方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了企业应当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协助政府开展计生工作的法律责任;《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企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法定代表人或者企业负责人负责制。企业依法做好计生工作,是企业法定的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任务。自园区成立以来,随着园区新经济组织不断壮大,民营企业和非公企业迅猛发展,以及外来人口急剧增多,计生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企业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园区统一领导下,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为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切实履行好相关职责。

二、明确工作重点

各企业要紧紧围绕“四个广泛深入”开展工作:一要广泛深入宣传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引导职工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二要广泛深入宣传普及生殖健康,预防出生缺陷等科学知识,提供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活质量;三要广泛深入宣传普及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文明婚育观念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法律法规,监督企业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四要广泛深入宣传普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政策,强化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向流动人口提供亲情化服务,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宣传、维权、服务,全面普及计生知识,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自觉履行计生义务。

具体来讲,要做到“五个优化”:

1、优化组织网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重点企业、职工人数超过200人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要组建并完善计生协会,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企业计生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各企业要在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下明确分管领导,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计生工作人员,配合园区抓好计生宣传、服务、管理等工作。

2、优化计生服务。始终把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贯穿到企业计生工作中,拓宽领域,丰富内涵,不断提高育龄女职工的满意率和幸福感。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计生服务室,可以结合医务室进行改造提升,提供计生服务。根据企业育龄人群需求,由园区人口计生部门和企业共同负责,组织开展避孕节育、健康咨询、免费发放药具和情感交流于一体的“三免费”服务,即免费提供孕环情及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检查服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及各类宣传资料,免费传授有关避孕节育、优生优育、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3、优化科学管理。要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全面管理中,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一要加强档案管理。各企业都要建立育龄妇女档案,即育龄妇女花名册、季报告单、生殖健康服务卡;对户口空挂在企业的育龄人口要进行登记备案。企业在招用外来职工时必须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未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要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补办,并负责了解其计划生育基本信息。二要加强信息交流。各企业每季度要向园区人口计生部门报送育龄妇女包括流动人口的结婚、怀孕、生育、节育、流动人口等信息,做到及时、全面、准确。三要加强生育管理。企业要及时掌握怀孕、生育信息,做好相关工作。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怀孕的职工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及早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报告园区人口计生部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