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生态

农业生态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

【摘要】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环境问题也热点问题,人人关注。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气候、环境、水土等具体情况,以建设生态林业为重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农村。

【关键词】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经济;持续;平衡;发展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美中不足的是,环境问题也愈演愈烈。伦敦曾有雾都之称,但也仅限一城,中国近段时间都可以成为“霾国”了,雾霾多日不散。老百姓对蓝天白绿水的渴望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对生态建设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中国在经济腾飞的时候,绿化建设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而城市因地域限制和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高楼林立,无论如何绿化,都远远达不到生态绿化的标准,城市的不足,只有通过广大农村来平衡,所以生态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了中国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成为区别旧农村的重要标志。而建设生态新农村,又是以建设生态林业、农业、畜牧业、工业为重点,尤其是生态林业的建设,决定了生态农村的成败。只有通过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才能逐步改变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农村山青水秀、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城市空气清新,蓝天白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一、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的概念

生态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是生态林业的建设,但又不单单是绿化问题,生态农村,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经济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和生态的自我恢复呈现达到完美的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

1.生态平衡早已是人类共识

早期的人类发展,是人类与天不断抗争的过程,从大禹治水,都江堰,大运河,还有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无不带给人类以巨大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发展却是为了小集体利益或者只顾眼前利益的鼠目寸光,比如农村的部分砖厂、黑煤窑、水泥厂、金属矿厂、化工厂等,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发展,以蓝天白云、土地贫瘠换来少部分人的富裕,是以子孙后代的明天换来的今天短暂的繁荣。早在春秋时代,我们的先哲们就意识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吕氏春秋》提出“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的警示性名言,体现了对更新资源持续利用的朴素思想。林业的发展也由早期的破坏和一味索取过渡到现在的有序砍伐,及时补植、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模式。时至今日,生态平衡的观念其实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利益面前,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雾霾中,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认识生态发展的重要性。

2.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

全文阅读

农业生态学指导下的生态农业论文

1“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充分利用人力、畜力和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相结合,不排除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地施用工业化肥、生长剂、保水剂等,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能转化;在植物保护方面,尽量采用耕作措施和人工措施防治农田病、虫、草害,积极研究高效、低毒、无残毒的化学农药,把农药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采取食物链加环的方法,发挥生物能转化效率;推广太阳能、风能、沼气等非矿物能源的利用。

2农业生态学对生态农业建设的启示

“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农业生态实际是农业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预下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问题的科学。农业生态研究的就是这种人为干预或控制下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人类调控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所以,它是一个专门的学科,侧重于原理的探索和规律的追求。“生态农业”从字面上看,它本身是一种农业类型,它和旱地农业、能源农业、有机农业等一样,是一个以特殊方式经营的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是农业生态学,生产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它们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不能分离的。

3新时期中国推行的生态农业建设

3.1中国生态农业的类型

无论什么样的生态农业模式,都是在一定区域的土地类型上进行的,无论其规模如何,它们都是一个农业生产的系统,并且是一个结构和功能都优化的生态农业系统。依据各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中国的生态农业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生态农业系统。

1)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系统:根据各类生物群落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考虑到不同的生物对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等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组合,最终实现不同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类型。

全文阅读

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1农业生态旅游的特征

1.1农业生态旅游能够将传统旅游与传统农业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两者相互促进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来巨大的收入,从而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也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又使得旅游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得以提升。

1.2强调生态保护是农业生态旅游区别与传统旅游的的重要特征

很多旅游项目,特别是很多自然景观旅游项目的过度开发都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破坏性影响,使得旅游经济无法持续。而农业生态旅游则更强调绿色环保与生态保护,从而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性。

1.3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是农业生态旅游的特征之一

各地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过程中都与当地农业发展特色相结合,带有非常强的地域特征进行差异化发展,从而增强对游客的吸引。例如在我国新疆很多地区在葡萄、哈密瓜成熟的季节进行采摘体验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参与当地时令瓜果的采摘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对相关瓜果的栽培等生产活动进行一定的讲解,通过增加游客的亲身体验来提高乐趣。

2农业生态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全文阅读

生态修复农业生态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基地概况

试验基地设在宁海县桑洲镇里山季村,该地于2012年开始进行生态修复试验研究。通过项目实施,建成了示范区24hm2,其中核心示范区5.33hm2。该基地属于山区丘陵地貌,四周植被以毛竹、茶叶为主,灌溉水源为山涧泉水或山顶水库,清洁无污染,山区稻田属冷水田型。示范区内田块土质为黄泥砂土、砂质壤土,酸性,土地肥力为中等偏下。

1.2试验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本试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

(1)自然灾害,如台风、连阴雨等,容易导致田间性引诱剂控制失效,稻瘟病、纹枯病等严重发生;

(2)稻飞虱,稻飞虱重发生有可能造成较大减产;

(3)稻谷收割后的价格因素,该因素也会影响本试验结果。为保证本试验的可靠性,通过农业政策性保险、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等技术进行了政策性和技术性支撑。主要包括:

全文阅读

生态农业效益农业

兴仁县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是贵州省重点农业产业园区之一,自园区建设以来,园区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了一批以贵州薏仁集团、贵州兴仁聚丰薏苡股份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薏仁加工企业,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储运为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薏仁产业已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

一、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2013年,兴仁县薏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完成高标准科技示范种植1.55万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18万亩;引进贵州薏仁集团、兴仁县聚丰薏苡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泛亚薏仁米有限公司、马大姐食品有限公司、华英食品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及高原农民专业合作社、典母特优农民专业合作社、秋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2013年用于发展薏仁产业的资金达到6.98亿元,其中,政府部门整合资金3.6亿元,企业自主投入固定资产建设资金3.38亿元;园区企业发明实用新型技术专利3项,研发投产新产品18项,注册商标30余个;园区主要企业和合作社累计销售收入达4.98亿元,销售利润1.12亿元;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656.82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733元)51%。

二、主要工作措施

近年来,兴仁县紧紧围绕“打造六个第一、实现三大目标”抓好薏仁产业,即打造薏仁米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薏仁米生加工销售全国第一、薏仁米市场集散全国第一、薏仁米科技研发全国第一、薏仁米良种繁育全国第一、薏仁米品牌影响全国第一;实现制定薏仁米产品的行业标准、掌握全球薏仁市场的定价权、培育全省第一家薏仁米上市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抓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层层抓好落实。组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办公室,抽调17人专门负责薏仁产业发展和产业园建设,由两位副县级领导负责主抓,41名技术人负责落实。建立县级领导和部门挂帮园区制度,出台财政、金融、土地和人才等支持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为园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抓规划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按照“一园三区、特色集中”的簇群式模式,编制完成《兴仁县薏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贵州省兴仁县发展战略策划暨兴仁生态开发区战略策划》、《中国薏仁生态经济区总体概念性规划和先期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从全新的理念、广角的视野、全球的定位,重新审视和定位兴仁薏仁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把薏仁现代高效示范园区建设成为贵州生态文明示范性项目、中国唯一薏仁米为主题的文化科技园区、世界级喀斯特精华聚集地。

三抓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建成园区主干道5.3公里,机耕道53.5公里,生产便道49.84公里,沟渠管网建设172.1公里,有效灌溉率达86%,建蔬菜大棚2857个(243亩),农机总动力达0.4千瓦/亩;园区电力、通讯全覆盖;在3个种植核心区建成3个自动气象站,为薏仁种植提供了气象服务;顺利申报国家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三年累计投入630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园区设施,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全文阅读

生态农业的发展

0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效农业的提升实际上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应对新的市场出现的机遇及挑战的高层次战略,也是提高农业生产力、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将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相互结合,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的持续性及稳定性。 1生态农业的涵义生态农业指的是通过人、生物及环境之间的能量进行转化,在转换的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实现良性循环、协调统一发展的方式并能使资源保持相对充分,物质产出率较大、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的目的。 2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生态意识较差 基于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及水平有限,生态意识淡薄,思想比较落后,看待生态农业的发展仍坚持保守、传统的观点。多数农民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不重视,仅仅注重开发当前现有的农业资源、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未考虑到今后的长远利益。可见其的生态保护意识较差。 2.2生态农业体制尚未完善 生态农业的体系大多包含了多种成分在内,这些成分的关系复杂,且同时相互紧密相连。我国的生态农业技术比较传统、简单,技术缺乏具体、有效的组合及创新。生态农业体制方面的法规制度尚未完善,人为恶意破坏生态的现象频繁发生。 2.3劳动者素质较低,缺乏科技人才 劳动者的教育、文化素质普遍较差,通常情况之下,农民均很少享有继续学习或者接受培训的机会,使得农业的发展水平较为缓慢。缺乏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或者农业科技人员流动性较大,科技人员频繁调离农业岗位,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2.4农业技术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技术相对落后,表现为技术装备简单,在投资力度、技术创新、科研经费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技术推广体系未健全、生产效率差,尚未建立与生态农业发展相互配套的技术、设施;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及不足较大,对于解决土地减退、资源破坏、土壤污染等方面的技术相对落后。 2.5生态农业环境屡遭破坏 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导致其原因之一的就是各地方的相关部门,对于农业的推广力度不足、指导技术缺乏重视,使得人们对自然的资源滥采滥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破坏,最终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退化、大气污染、生态草原的功能退化等现象。进而生态农业环境的恶化程度日益加重,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某些地方,农民为获得较高的利益,盲目过度种植经济作物、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而导致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发展缓慢、农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3解决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3.1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基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各地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时,不能按部就班,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当地的气候、自然条件来发展特色农业,注重将农、林、牧、副、渔等多种产业相互有机结合发展,注重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及时有效地为当地提供多种农副食品。 3.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各地方的各级领导或者部门,应积极地为当地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相对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及完善有关的配套政策及规范、措施,确保生态农业朝着规范化的轨道发展;政府还应进行农村税费的改革,增加农民的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3.3发展创新技术 我国人口较多土地稀少,而资源相对较为有限,在发展生态农业技术的基础上,应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率;将传统技术进行改进,发展创新技术,积极研发优良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立体的种养,并在节水灌溉技术及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方面,逐渐推广;政府应加大创新技术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需要明确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及方向。 3.4重视农业科技教育 发展生态农业,应注重提高生态农业人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加强其文化素质。首先,应改革农村的教育体制,重视农业人员对知识的把握及理解程度,让劳动者掌握一般的农业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其次,加大普及科技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及时地为农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合理的择业机会,正确引导其思想,积极鼓励其到各乡镇的技术服务或者农技站就业。 3.5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为今后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数据资料。通过发挥及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积累国内外有关发展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资源,了解农产品的需求信息,通过网络销售为市场提供相应的服务;加强信息的交流、引进技术及人才,更快更好地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也将促进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使我国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

全文阅读

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研究

摘要:

生态农业经济是指农业再生产中生态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及相互结合的统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已经摆脱了过去旧的发展模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努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离不开农业生态环境的支持,但在现实中,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却正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和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了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生态农业经济;农村生态环境;关系影响;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不仅是农民进行生产、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人们食物的来源之地,是保证国家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居民提供了良好、可靠的食物来源保障。但与此同时,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农村生态环境却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人口增长、环境污染、森林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路,才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生态农业经济的内涵

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生态农业经济,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其主要是指合理利用经济学原理,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建设,将传统农业、现代科技和绿色发展理念有机结合,将农业向合理生态转化,农业回归自然,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兼顾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而生态农业经济就是以发展生态农业,使农村经济、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为基本原则,以不超出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为基本前提,以因地制宜、使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为基本方向,在确保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过程和资源利用高效化,确保开发产品优质化、无公害化,促使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由生态经济的内涵我们可以总结出生态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协调性,生态农业经济讲求的是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适宜性,生态农业经济是通过多种技术装备,使农业发展适应区域环境条件、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当地发展实际情况,从而使区域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使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扬长避短,优势尽显;持续性,生态农业经济重视的是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讲求的是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的长期整体效益,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技术装备和发展策略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因此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持续性。

二、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研究

全文阅读

中药生态农业

[摘要] 该文针对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及经济学问题,在介绍生态农业的起源、概念、特点及实用技术,总结我国生态农业的起源和常用技术和特点,着重介绍我国在景观、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和基因等不同生物层次上的生态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药生态农业的背景及现状,提出了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及重点任务,包括:①全国中药材生产格局分析及规划;②区域中药农业典型特征提取;③各区域典型中药材与根际土壤微生物互作规律及机制研究;④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⑤中药生态种植模式提取及固化;⑥中药生态农业理论研究。文章指出中药材GAP与中药生态农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各有特点,但并不矛盾。在中药材GAP生产中,大力推广生态种植,促进生态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是中药材GAP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生态农业; GAP; 中药材; 种植; 生态经济学

Ecological agriculture: future of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GUO Lan-ping, ZHOU Liang-yun, MO Ge, WANG Sheng, HUANG Lu-q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ao-di Herbs,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i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GAP)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we introduced the origin, concept, features and operative technology of eco-agriculture worldwide, emphasizing its modes on different biological levels of landscape, ecosystem, community, population, individual and gene in China. And on this basis, we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proposed its development ideas and key tasks, including: ①Analysis and planning of the production patter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national wide. ②Typical features extraction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③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and its mechanism between typic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each region and the micro-ecology of rhizosphere soil. ④ Study on technology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⑤ Extraction and solidification of eco-agriculture mode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⑥ Study on the theory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lso we pointed out that GAP and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re both different and relative, but they are not contradictory with their own features. It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to promote eco-agriculture in the GAP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nd coordinat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全文阅读

农户家庭农业生态论文

一、数据来源、解释变量的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10月及11月笔者组织学生对安徽省凤台县、明光市、桐城市、当涂县、青阳县、宣州区以及歙县7个县市的水稻种植农户进行的入户调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经整理剔除部分数据缺损的问卷,获有效问卷402份,样本有效率为89.33%。在调查的总样本中有293人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有所认知问题,占比72.89%。

(二)解释变量的设定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并结合实际调研情况认为:影响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认知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四大类:农户户主个人禀赋、农户家庭特征、农业信息的可获性和外部环境。

1.农户户主个人禀赋年龄:一般理论认为,年龄因素影响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的速度。由此推断,年龄越大的农户越不容易认识到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因此,本文假设:户主年龄负向影响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性别:在农村,由于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同外界环境交流的机会均要少于男性,故她们在对新信息及新知识的理解上也要弱于男性。因此,本文假设:女性户主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程度较男性户主低。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拓展人们的视野,增强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处理和吸收能力,提升对来源于不同渠道信息的判断力。Ervin(1982)和Pampel(1977)证实了农户的文化程度与农户对土壤侵蚀问题的认知程度正相关。因此,本文假设:文化程度与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呈正相关关系。是否是村干部:村干部往往能力较强且文化层次较高,对于新的信息和政策理解更为透彻。而且村干部比一般村民具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获取外部信息。因而,本文假设:作为村干部的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更深刻。风险偏好类型:风险偏好是指组织或个体在实现一定目标过程中对待承担风险的种类、大小等方面的基本态度。按照不同主体在对风险采取的不同态度可以将风险偏好分为三种:风险厌恶、风险中立及风险追求。风险追求型农户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因而,本文假设:风险追求型的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更深入。环境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越强的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越关心。他们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信息更为关注。因而,本文假设:环保意识越高的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越深刻。

2.农户家庭特征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人均收入高的农户在当地属于“能人”,其获取和评价农业生产信息的能力会更强。因此,本文假设:家庭人均年收入高的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更深切。家庭非农收入占比:目前农户家庭非农收入高表明农户正从事着兼业,兼业往往是户主外出打工。户主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打工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从而增强了对信息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本文假设:农户非农收入占比的提高增加了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耕地面积:在我国农户家庭的耕地面积一般与家庭人口数成正比。若农户家庭人口数越多,其耕地面积就越大。家庭耕地面积大的农户在经营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耕地面积越大的农户会越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各种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的信息。因此,本文假设:耕地面积正向影响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

3.信息可获性与村民交流的频率:在我国农村,信息传递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农户之间的交流这种非正规的传播渠道。因此,本文假设:与其他农户交往越频繁的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越深刻。农业信息的获取:信息获取得越多,对外部世界的理解越深刻。通过各种媒介获取信息越多的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趋势越了解。因此,本文假设:农业信息的获取显著促进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4.外部环境是否参加可持续农业生产培训:政府主导的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往往会向农户阐述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采纳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的益处。同时农户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可以与推广人员及其他农户进行交流,提高了他们对农业环境退化的认知。因此,本文假设:培训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距离乡镇远近:农户因居住区域的差异对信息获取存在显著的差异。距离乡镇远、交通闭塞的地方,增加了农户信息获取的难度。因此,本文假设:农户家与乡镇之间的距离负向影响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认知。根据以上的研究假设,将对变量的定义及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方向列。

全文阅读

完美农业“净”生态

太仓现代农业园,一位于交通便捷的太仓市域中东部,总面积约60000亩。这里,是如诗如梦的世外桃源,5000余亩的生态景观园林,带动了整体太仓农业的发展:这里,也是日新月异的农业科技之园――集农产品研发、农业展示、农业休闲于一体,完美融合“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共赢”的理念,尽显现代农业无穷魅力。

当我们一行来到太仓现代农业园,太仓农委书记、主任孙卫良热情洋溢的笑着说:“你们想了解太仓的农业情况,这太好了,我们也想宣传宣传我们太仓,宣传宣传我们的农业!”

回顾过往,展现太仓农业发展的亮点

可以说整个农业的发展是太仓市发展的一大特色。改革开放三十年,太仓和全国其它城市一样,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三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无论是在统一资源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农民都做了许多的让步,为工业化城市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回过头来再看这三十年,太仓的“三农”事实上并没有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太仓“三农”工作最辉煌的时期是改革开放初期,依托了七中八样九行中的种植优势来发展农业:再加上老百姓勤劳的耕作以及国家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土地承包制释放出巨大的优势。所以实际上,八十年代是太仓三农最辉煌,也是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80%的楼房是在这个时期建起来的。

三十年过去了,回过头来再评判农村,农业实际上是被忽视了。无论是对农业的投入,还是对农民的扶持,对产业的推动,实际上这三十年我们做的是不够的。这和我们国家的整体情况是一致的,所以现在中央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怎样来城乡统筹发展,做到农民、农村、农业共享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从国家发展层面、从太仓发展层面的转型。这个转型是实质性的,是带有战略转变的转型。

这几年来,太仓一直在想能不能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一一紧邻上海这样的区位优势来谋发展。太仓土地资源相对丰沛,人均耕地达到一亩以上:此外太仓还重视生面积态环境的建设,城乡生态环境也较好。优越的生态优势外加较好的产业基础,两者来共同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太仓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一一以园区化、载体化来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

立足现实,规划下一步推进方向

什么是园区化、载体化呢?第一,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设施化,这是发展现代农业最核心的内涵。第二,通过园区化推进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依托好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拓展农业功能,同时挖掘太仓的人文资源,结合我们园区,依托现有的科技支撑,现有的生态人文优势,做休闲观光农业。这个也是提升农业、发展层次、推动农业功能延伸,实现由一产衍生三产,并由三产反哺一产的一个模式。太仓人已经在这一方面做到了一定的规模。第三,努力地探索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掌控。太仓下一步发展,最大的资本最大的资源还是这块土地。这几年,实际上就在控制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来侵占农业空间,开始注重以镇村、农村经济组织来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模经营、统一产业必须集聚的特色。这是太仓重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的投入以及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