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机械化概论

农业机械化概论范文精选

农业机械化概论范文第1篇

一、农地整理对农户固定资本投入影响的模型分析

农业生产性投入是农户为了获得生产经营利润或满足家庭消费将劳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投于农地之上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土地要素投入(包括自家承包地和转入土地);劳力要素投入(包括自家劳力和雇佣劳力);资本要素投入(包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其中固定资本投入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生产性用房、传统农具等[11]。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投入占了农户固定资本投入的主要部分,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行为。借鉴有关文献关于农业生产要素最优投入的计量模型,结合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情况,建如下计量经济学模型。(l)模型的假设条件。①农户以单个劳动力为基础,其行为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②农户生产目标是追求农业利润最大化;③不考虑技术条件的变化,不考虑风险因素;④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对农地面积没有影响,只对农地质量产生影响。(2)模型的说明。由于农户生产目标是追求农业利润最大化,所以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决策模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劳力、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投入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对其没有影响。然而,土地是不动产,土地要素的价格要受到耕作地块质量的影响。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农地平整度、道路通达度、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即农地综合质量提升了,随即农地价格发生变化。因此,农地整理项目区农地价格的变化,就是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结果。农地价格的变化对农户固定资本投入的影响,实际上就反映了农地整理对农户固定资本投入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在农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农户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投入量受农产品市场价格、劳动力要素市场价格、流动资本要素市场价格、固定资本要素市场价格、农户家庭特征、农户资源禀赋和农地整理的影响。

二、农地整理对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的实证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数据资料来源于课题组2010年12月在湖北省一些农地整理项目区域进行的问卷调查。湖北省是全国农地整理开展较早的省份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农地整理项目较多、成效较好的省份。武汉市和鄂州市是全省第一批实施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地区,研究选择鄂州市鄂城区的杜山镇和长港镇、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作为样本调查区域。这几个调查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毗邻,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相似,地貌上都属平原,是湖北省东南部的粮食主产区,种植结构相似,以水稻种植为主,大部分区域已经实施了农地整理项目。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即在实施农地整理项目区域内随机选取3~4个乡镇,在选取的乡镇中按当地农地整理项目分布区域选择相应的行政村与农户进行访谈式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共获得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2.5%,其中武汉市63份,鄂州市122份。

2.农地整理对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1)变量选择。选取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作为农户生产固定资本投入的表征,故选择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投入规模作为因变量。由于调查区域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方式主要是租赁农机,所以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投入规模用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机械租赁费用来表示。在参考上述理论分析结果和相关研究成果[12-16],以及调查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了分析影响农户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投入规模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向,选取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经济状况、市场情况、农地整理变量等五大类变量。农户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户主年龄和户主学习年限。户主是农户家庭的代表,是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投入行为的主要决策人。户主的年龄和学习年限能反映农户家庭的劳动力素质和农户接受先进生产技术的能力。资源禀赋变量主要包括农户家庭务农劳力比例和承包的耕地经营规模。农户家庭务农劳力比例反映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禀赋,家庭承包耕地规模主要表征农户的土地要素投入量。经济状况变量主要包括农户家庭的农业总收入和非农收入比例,用此来表征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和兼业化程度。市场状况变量主要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各投入要素的价格。根据调查区域耕地作物种植情况,选用稻谷的市场价格表征农产品市场价格。被雇务农劳动力价格用来表征劳力投入要素的价格。由于调查区域农地流转比例不高,耕地价格无法得到,故农地整理变量主要用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意愿和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来表示。

(2)模型选择。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差异较大,呈典型的正偏态分布。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概率P值(0.00)小于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零假设[15],即农户单位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数据的总体分布不属于正态分布,未通过正态分布检验。因此,需要对变量观测数据进行自然对数转化。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概率分布检验,得到P-P正态分布概率图。如果处理过的观测数据满足正态分布,则图中数据各点应近似为一条直线。农户单位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概率分布如图1。图1-a中的数据点与第一象限的对角线基本重合,图1-b的数据点随机分散在0横线附近,说明转换后的数据有较好的正态分布性[15,16]。另外对自变量观测数据点个体差异较大的变量(X5、X7、X8)也进行自然对数转化。

(3)模型运行结果及分析。利用上述回归模型,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区域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对农户农业机械租赁金额影响较大的因素,结果见表2。首先,对方程进行拟合度检验。调整判断系数adjusted-R2是解释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变异在因变量变异中所占的比率。表2中adjusted-R2系数为0.650,因此模型拟合优度满足计量需要,可以很好的解释因变量的情况。其次,进行F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F统计量的观测值为5.678,P值为0.001,小于0.05,显示因变量与模型筛选出的各自变量整体关系显著,可以用选择的模型来表示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4)结果分析。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租赁金额有正向影响,其伴随概率P为0.013,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的认同程度越高,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规模就越大。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主要反映农户对土地整理这一惠农政策所持的态度,会影响到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行为。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意愿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其伴随概率为0.324。在农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公众参与可以使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更易于被当地农户所接受,能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风险,也可以更好地监督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维护公众利益。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也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伴随概率P为0.076,达到了10%的显著水平。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高低反映了农地整理项目实施效果的好坏。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越高,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规模越强。此外,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还有户主年龄、农户家庭耕地经营规模和家庭农业总收入。户主年龄、农户家庭耕地经营规模和家庭农业总收入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的年龄反映了农户家庭劳动力的素质,较年长的农户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操作农业机械的能力较差,倾向于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侧重于使用劳力。家庭耕地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从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发,考虑到全部租赁农业机械的成本较大,会选择购买一部分的农业机械来减少农业机械租赁成本,因而农户家庭耕地规模越大,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机械租赁金额反而较小。家庭农业总收入反映了农户家庭农业资本富余情况,农业总收入越大,农户农业机械的购买力越强。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会促使家庭资本较富余的农户选择购买农业机械并向其他农户提供农机租赁服务[17]。

三、结论

农业机械化概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9-04

一、前言

优化设计是工程设计中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最初在20世纪50年代,应用数学领域发展形成了以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数学规划理论,应用于解决工程设计问题,形成了工程设计的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随着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优化设计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优化设计在农业工程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中,开设优化设计课程,学习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优化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优化设计》课程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工学专业之一,其开设背景是2000年5月,根据昆明理工大学的综合办学条件,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西部开发和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针对以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过程中对农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经有关专家认真论证研究后,昆明理工大学于成立了现代农业工程学院。建院以来,在学校领导下,农业工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办学规模、实验室建设、科研建设、对外联合办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积极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作贡献。学院坚持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在理工大学综合办学条件下农业工程类高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并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现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和园林四个本科专业,设有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昆明理工大学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具有特色和优势。昆明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建设理、工、文、法、经、管多科性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是: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成为我省和西部地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昆明理工大学理、工、文、法、经、管多科性协调发展,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科综合优势十分明显,而且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学科基础正是学校的一批优势学科。这就使得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能很好地汲取学科交叉的优势,在学科交叉中获得新的生长点,使专业得到再生和发展。同样,依托学校理工综合优势,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将形成有利条件。与从农业院校中成长起来的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相比,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上具有无以比拟的优势。《优化设计》课程正是突出专业理工特色和优势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优化设计》课程一直列为学科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工程设计能力,突出学生的理工优势和特色。

三、《优化设计》课程特点

优化设计是现代设计方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课程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优化设计》课程以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强化基础,恰当拓宽,提高综合能力”的原则,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向以“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目标的教育体系转化。《优化设计》课程将“基本设计方法”与“优化设计思想”紧密结合,着重介绍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习优化设计方法的实用程序,使学生在学习“优化设计方法”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优化设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熟悉常用工程软件的优化分析和计算的功能,了解优化设计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应用。所以,学生应达到下列四个基本要求,一是树立工程优化设计和优化决策的思想;二是掌握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三是了解常用工程软件进行优化分析和计算的功能;四是具有解决工程设计中一般优化设计问题的能力。优化设计的教学大都是基于机械优化设计的。因此,以优化设计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具,将优化设计方法用于机械设计中,形成了机械优化设计,成为优化设计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内容。机械优化设计是机械现代设计方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国内大多数机械类本科专业中,大都开设了机械《优化设计》课程,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一定基础。甚至也有很多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有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学习。《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从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因此,结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开展《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学内容改革

农业机械化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四川地区;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作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在理论上有积极的明确的指标体现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在实践上也给农业生产提高了效率,有利于农业的整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发展。为了衡量农业机械化的整体运行效果,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每个城市的地理情况都是不相同,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会有很多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因地制宜是农业机械化改进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盆地是四川省的主要地理特征,其独特的地理形势使得当地的农业作物、农业运行模式、农业机械耕作模式都呈现其独特的一面。在这样一个问题下,相关人员制定了适应于四川农业机械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

二、四川地区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概述

四川地区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在这些二级指标的子系列下面,细致的划分出了相应的二十四个三级指标。

农业机械装备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个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其水平的计算包括了拖拉机及耕整地机械装备水平、种植施肥机械装置水平、植保机械装备水平、灌溉机械装备水平、收获机械装备水平、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水平、林果业装备水平、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畜牧机械装备水平和渔业机械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种对农业机械化实际的操作及发展运行模式的效用进行科学的模型分析,从理论及鲜明的统计数据上准确的展现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情况。

(二)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遵循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遵循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操作,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对计算出的指标数据进行评价的原则。另外还要注意“科学、全面、简便及易学”的原则,在具体实践中,认真遵循这样的几点原则,提高整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及科学性。2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体现出农业生产模式中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在农业生产中经济发展水平,这也是最能体现出其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不论是阶段性的效果还是产生的直接间接的效果,都是应该在评价体系中体现出来的。在农业机械化的实行过程中,技术性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积极影响,也应该在评价体系中得以体现。例如采用层次分析法,就是在所提到的各级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具体分析方法。

三、如何充分进行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

(一)健全目标考核方式

在目前四川地区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以具体的甘孜地区综合指标分析。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标准主要是由小麦、水稻、玉米以及油菜四类考核指标所构成。通过对2013年四川甘孜地区的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表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四川甘孜地区主要是以小麦种植为主,整个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占总体农作物面积的95%以上,但是,农作物指标并未概括全面,仅以四项主要农作物作为目标考核的概述显然是不客观的,应尽可能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作为统计对象。同时,在具体的考核计算方式上,通过对播种面积、机耕面积、免耕面积、机播面积以及机收面积五者之间的数据运算,可以直接得出此项农作物的机耕水平、机播水平、机收水平,通过这三者之间的运算从而得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这一目标考核计算方式中,主要面临如下两个问题,第一为农作物选取指标存在一定的问题,选取指标存在不全面的现象,下一步可以选取更多的农作物项目进行目标考核选取。第二为在目标考核计算方式上过于繁琐,容易出现数据的误差,农业数据计算方式应当本着科学的探索精神,以简求繁,不应过于重视数据结果。3

(二)完善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在四川地区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主要分为农机装备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机作业水平等三个方面,三级指标的划定范围较广,主要是根据各自的具体农产品覆盖范围为主。下一阶段,为了更好地完善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可以在具体的三级指标体系建立上促进产品覆盖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在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上,选取指标可以涉及更多的农机产品,这一点应当成为研究者的共识。另外,在评价指标的数据构件上,由于大范围的数据统计存在很大的难度,当某些数据上存在误差时,这一误差会影响最终指标实现值的形成,在实现程度百分率上存在差别。因此,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误差,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建立起大范围与小范围并举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实现值。

四、总结

在四川地区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需要将整个农业机械化的运行模式分为各级指标来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高效的对整个农业机械化的运行模式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如果遇偏差情况,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便于更好的管理。对于评价体系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研究人员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加以补救,这样有利于健全整个农业机械化体系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运行也将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四川地区农业机械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将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郑小钢 ,陈红星. 关于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探讨[J]. 农业装备技术,2005,01:9-12.

农业机械化概论范文第4篇

>> 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发展概述 浅谈我国电力应急管理指挥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我国新药研发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巡视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概述 浅谈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水利工程机械设备应用与发展 我国矿山机械的发展与应用探讨 我国选煤机械装备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探讨我国水利工程机械设备应用与发展 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 我国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 我国白酒生产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应用 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化学机械浆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探微 我国独立董事研究概述 我国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中的困境及对策 渔船油耗仪在我国的研发应用初步分析 我国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的战略与措施 我国港口机械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林业机械的发展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National grape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Development report of grape industry technology in 2011》[R]. 2012.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 《2011年度葡萄产业技术发展报告》[R]. 2012.

[4] http://www.pellenc.fr/en/harvesting.aspx

[5] http://www.pellenc.fr/en/pruning.aspx

[6] http:///patents/EP2182792A1?cl=en

[7] http://www.fmrgroup.co.nz/products/spraying/spraypro-r-series

[8] http://www.brocku.ca/ccovi/research/research-updates/wind-machines

[9] http://www.infonews.co.nz/news.cfm?id=31719

[10] LAN Feng, SU Zi-hao, LI Zi-ming, XIE Shu.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fruit harvesting machine[J].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2010(11): 249-252.

蓝峰, 苏子昊, 黎子明, 谢舒. 果园采摘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 2010(11): 249-252

[11] MENG Xiang-jin, SHEN Cong-ju, TANG Zhi-hui, JIA Shou-xing, ZHENG Xuan, ZHOU Yan, LIU Wei.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orchard machinery and equipment[J].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2012(1): 238-241.

孟祥金, 沈从举, 汤智辉, 贾首星, 郑炫, 周艳, 刘威. 果园作业机械的现状与发展[J]. 农机化研究, 2012(1): 238-241.

[12] WANG Wei-zu, LU Hua-zhong,YANG Zhou, LI Jun, LU En-li,WANG Wei-xing.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mechanization status of Litchi and Longan Orchards[J].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2012(3): 237-241.

王慰祖, 陆华忠, 杨洲, 李君, 吕恩利, 王卫星. 荔枝龙眼园机械化现状调查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2(3): 237-241.

[13] LIU Jun-feng,YANG Xin,FENG Xiao-jing, LI Jian-ping, LIU Hong-jie, QIAN Ji.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apple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zation technologies in China[C]//Memory of 30th anniversary of CSAE and the conference proceeding of symposium of CSAE2009. Taigu: Pomology institut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2009.

刘俊峰, 杨欣, 冯晓静, 李建平, 刘洪杰, 钱稷. 我国苹果栽培与管理机械化技术现状与发展[C]//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山西太谷: 山西省果树研究所, 2009.

[14] CAO Long-sheng, FENG Jian-xi, REN Xiao-jun. Orchard mechanization: The urgent hope of modern fruit growers[N]. Shaanxi Daily, 2006,3,29, 003 edition.

曹陇生, 冯建喜, 任晓军. 果园机械化: 现代果农的迫切希望[N]. 陕西日报, 2006年3月29日, 第003版

[15] WANG Bin-bin, LI Ji-hong. Surve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Xinjiang forest and fruit industry and the demand of orchard mechanical product[J]. Xinjiang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08(1): 47 -49.

王彬彬, 李继红. 新疆林果业发展与果园机械产品需求的调研分析[J]. 新疆农机化, 2008(1): 47-49.

[16] FANG Ou-peng.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of fruit bagging machinery[D]. Hangzhou: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2011.

方沤鹏. 水果套袋机械的关键技术研究[D]. 杭州: 浙江理工大学, 2011.

[17] LIU Pei, CHEN Jun. Fruit tree-based reconstruction of laser scanning system[J].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2011(5): 199 -206.

刘沛, 陈军. 基于激光扫描的果树树形重构系统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11(5): 199-206.

[18] GONG Shao-jun,SONG Jian-li.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circulating spray machine of tunnel style[J]. Bei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sis, 2007(3): 55-58.

宫少俊, 宋坚利. 隧道式循环喷雾机发展研究[J]. 北京农业科技论文, 2007(3): 55-58.

[19] WANG Wan-zhang, HONG Tian-sheng, LI Jie, ZHANG Fu-gui, LU Yong-chao. Review of the pesticide precision orchard spraying technologies[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4, 20(6): 98-101.

王万章, 洪添胜, 李捷, 张富贵, 陆永超. 果树农药精确喷雾技术[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20(6): 98-101.

[20] ZHAO Sheng-mao, ZHENG Jia-qiang. Tree crown recognition and precision toward-target pesticide applic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3,19(6): 150-153.

赵茂程, 郑加强. 树形识别与精确对靶施药的模拟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3,19(6): 150-153.

[21] WANG Gui-en. Mechanism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copying spray in fruit trees[D]. Guangzhou: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3.

王贵恩. 果树仿形喷雾机理及其关键技术[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2003.

[22] YANG Shu-ming, WANG Yong-feng. Fengxiang generalizes orchard machinery purchase subsidy project to help fruit growers increase income[N]. Shaanxi daily, 2006,5,23,001 edition

杨曙明, 王永锋. 凤翔推广果园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助农增收[N]. 陕西日报, 2006年5月23日, 第001版.

[23] YANG Jie. Collision of views takes the pulse of mechanization of hills and mountain[N]. 2011,10,17, 007 edition

杨杰. 观点碰撞把脉丘陵山地机械化[N]. 中国农机化导报,2011年10月17日, 第007 版.

农业机械化概论范文第5篇

1.1农业机械及农机安全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农机安全是指从人的需要出发,在操作者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中,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简单来讲,就是农机设备本身应当符合安全要求,并且设备操作者在操作时应该符合安全要求。

1.2农机风险评价

农机风险评价是以实现人—机系统安全为目的,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原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识别、评估与农机有关的风险,分析农机事故的发生原因,并据此制定相关措施降低风险的过程。该过程一般从对农业机械限制的确定开始,继而通过危险辨识确定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然后对风险进行评估和评定,据此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减小风险。农机风险评价的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

2农业机械风险分析

2.1机械限制的确定

机械限制分为预定使用和可预见误用两种类型,应该考虑农业机械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包括:①使用限制,主要指农业机械的适用范围以及农机操作者的限制方面(性别、年龄、用手习惯等);②空间限制,主要考虑农业机械的运动范围、安装和使用的空间要求、机械所需动力源要求等;③时间限制,具体指农业机械及其组件的“寿命”、规定保养的时间间隔等;④其他限制,如环境条件(作业时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气候潮湿或干燥,对粉尘和湿气的耐受力)、农机的室内管理和作业对象的特性[4]。

2.2农业机械危险识别

2.2.1农业机械危险分类

一般而言,农业机械危险主要分为3大类[5]:①机械危险,也就是作业过程中,农机设备直接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灾害性因素。机械危险的主要形式有挤压、剪切、拉入、缠绕、转动、蓄能和切割等。②非机械危险,主要是指在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以及作业环境中能导致伤亡(非机械性损伤)事故或诱发职业病的因素。非机械危险的主要形式有电气危险(如农用电机绕组绝缘不良使外壳带电)、高热危险(如高热的机体,炽热的排气管)、噪声危险(如柴油机发动噪声)和振动危险(如手把、座椅振动)。③其他危险,这类危险主要由于操作者及其他客观条件(如路面状况、气候、危险材料和物质等)引起的,如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倾翻、绊倒和跌落等。不同机械可能产生不同形式的危险,危险识别的目的是在机械限制范围内确定并形成危险、危险环境和危险事件的清单。

2.2.2危险识别方法

危险识别主要有两种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6](如图2所示)。自上而下的方法以潜在伤害(如切断、刺伤)为出发点确定危险原因,即引发危险事件的操作、危险环境等。自下而上的方法则是以所有可能的危险为起点,在确定的危险环境下,考虑所有可能出错的途径(如人为差错、部件失效)和导致伤害的方式。两种方法相比较后者考虑较为全面,但过程复杂,所需时间较长。

2.3农业机械风险评估

机械伤害产生的前提是要有危险的存在,但有危险不一定都产生伤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危险识别的结果对每种危险状态的风险要素进行评估,进而确定风险,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根据风险的定义,一般把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作为基本的风险要素。

2.3.1事故发生概率的确定

根据相关资料,农机事故发生概率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的影响:操作人员在危险中的暴露程度、危险事件的发生状况、限制或者避免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据此可以根据下面的内容来确定事故发生概率这一风险要素的等级:1)操作人员暴露于危险区域的时间以及进入危险区域的人数和频率。等级划分一般为:罕见暴露、偶然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和连续暴露。2)危险事件发生频率,等级划分一般为:几乎不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可能发生、非常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3)限制或避免伤害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划分一般为:不可能和可能。

2.3.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确定

该要素的等级可以通过受伤害人数和人体健康受伤害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可以把以往的历史数据作为基础资料,将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划分如下:1)灾难性的:导致死亡或永久残废的伤害或疾病;2)严重的:导致人体严重虚弱的伤害或疾病;3)中等的:要求救护的显著伤害或疾病;4)轻微的:至多需要急救的轻伤或没有受伤。

2.4农业机械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类。可应用于农业机械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风险矩阵法、风险图法、评分法以及综合评估法等。这些方法不但可以对风险水平进行排序,还可以通过减少风险的多少去评估采取的措施,进而选择最佳解决办法。风险矩阵法[7]是其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机械风险评估方法,它针对每一类危险要素,将决定危险的两个风险因素划分为相应等级,形成矩阵,从而根据交叉单元对风险大小进行定性评估。风险矩阵法主要包括4个步骤:选择风险矩阵、评价事故发生概率、评价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和确定风险等级。其中,在风险矩阵的选择方面,对于同一个危险要素,不同的风险矩阵可以选择不同风险等级。等级范围通常选择3级到10级,最常用的等级是4级和5级。表1给出了风险等级为4级的风险矩阵列表。

3风险评定

在风险评估之后要进行风险评定,即根据选择的评价方法对评估出的全部风险要素的综合作用进行评定。评定完成之后会得到相应的风险列表排序,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机械,与可接受的风险等级进行比较,如果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则该风险评价过程结束;如果风险是不可接受的,则需要采取措施减小风险,然后再次按照图1的流程进行风险评价,直到所有风险都达到风险可接受的范围。

4基于WSR的农机风险减少策略

WSR是“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方法论的简称[8],它是一种带有东方色彩的方法论,也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由中国学者在1994年提出。其中,物理指物质运动机理、运动规律的总和;事理指做事的道理,也就是管理规律,决策方法等;人理指整个活动群体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根据WSR理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既要考虑对象“物”的方面,又要考虑这些“物”如何被更好地运用于“事”,同时还必须考虑人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以及实施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把W,S,R放在一起,从而达到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系统、完整地解决问题。作为一种方法论,WSR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1农业机械风险减小的“物理”基础

风险减少中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的设计原理、操作规程以及识别出的所有危险因素等各种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是对农机安全的正确认识,是符合农机安全规律的科学基础,也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的前提。因此,在拟定安全措施前要根据原有物质基础对备选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把握。

4.2农业机械风险减小的“事理”准则

风险减小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而措施的拟定就是在“物理”的基础上进行“事理”分析的过程,也就是要根据风险评定结果,寻求降低风险的最佳解决方案,并力求以最小投入达到最优结果。风险减小中的“事理”主要体现在:①在明确“物理”因素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地降低风险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农机上转动手柄的人性化设计、农业机械安全设计技术创新方向的判断等都是“事理”因素在技术层面上的体现。②根据风险评定结果,编制农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急行动快速、高效实施的保证,可以严防事故进一步扩大,有助于将事故对人员、财产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农机事故应急预案是从根本上降低损失、减小风险的措施,因此也属于“事理”的一种体现。③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特点对风险减少措施制定和实施的影响。对于同一种危险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主张采取不同措施来降低风险。这是由不同个体知识储备、经验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属于正常现象,也是“事理”因素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风险减小措施的制定过程中,“事理”因素居于首要地位,只有做到“明事理”才能快速找到减小风险的最优措施。

4.3农业机械风险减小的“人理”保障

风险减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人员安全,而这一过程也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因此人在整个风险减小措施制定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这是“人理”因素的体现。制定措施减小风险的过程也是一个决策过程,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比较复杂,设计者、监理方以及使用者三方人员代表不同的利益范畴,对风险的要求由于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同时,每个人的情绪、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动机等都会存在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在制定风险减小措施的过程中应该寻找那些能够制约或者推动个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加以重视,从而保证所选方案的顺利实施。此外,从宏观方面来看,农业机械化的法制建设也属于农机风险减少的“人理”范畴。健全的立法机制可以促使相关人员在农业机械的生产、使用、维修等过程中按规定办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风险。与国外相比[9],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立法机制还不够健全,应当吸取经验,不断完善。简而言之,“人理”就是风险减小过程中所有涉及人员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过程,并且通过研究和理顺这种关系,促使有关人员在现有“物理”的基础上,按照可接受的“事理”将农业机械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内。由此可见,“人理”在3者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农业机械风险减少的保障。

5结语

农业机械化概论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技术保养 落实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08-02

农业机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并且在一年中的使用时间短,大部分时间都被闲置,在闲置的时间里边容易产生老化、破裂、锈蚀等情况,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地磨损,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逐渐恶化,严重影响了生产。因此,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技术保养,在农业机械的使用过程中不仅仅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还要注意技术保养与维修,保证机械的使用寿命,最大程度的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增收作用。

一、农业机械的概念

1.农业机械和技术保养的概念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广义的农业机械还包括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蚕桑、养蜂、食用菌类培植等农村副业机械。农业机械属于相对概念,指用于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所有机械的总称,农业机械属于农机具的范畴。推广使用农业机械称为农业机械化。

2.浅谈技术保养的概念

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是在农业机械不进行使用的时间内,定期地为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保养(包括检查、清洗、调整、紧固等各种保养项目)。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制度是维护和提高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主要起到预防农业机械发生霉烂、老化、破裂、腐蚀、变形及锈蚀等损坏现象的作用,使农业机械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的状态。

二、对于造成农业机械恶化的原因分析

如果农业机械的发动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使一些不干净的物质进入燃油中,进而进入管道阻塞管道,或者是直接从空气中堵塞一些空隙,使得农业机械出现问题;农业机械在正常工作中,会由于振动的原因,造成一些需要紧密连接的零部件松动,进而可能会掉落,从而影响农业机械的正常运作;农业机械在保存或者是运作的过程中,由于保存方法不当,导致阳光曝晒和雨水淋刷,或者是发热,都会导致农业机械的零件受损和表面生锈;使用时间的日益延长,使得农业机械的零部件的老化,一般来说,使用时间越长,零部件的老化情况就越严重。

三、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保养中存在的问题

1.以修代养的情况严重

我国的有些农业机械的以修代养的情况较严重,在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往往是等到农业机械损坏了才去修理,却轻视了在平时生活中对于农业机械的日常保养,这样的以修代养,减少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

2.农业机械的操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农业机械的操作人员是农业机械的操作主体,但是农业机械的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要做好对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工作,就要从操作主体入手,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

3.农业机械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易受到损坏

农业机械本身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机械,它对于农业生产 具有特殊的针对性,它的结构复杂,并且专业性很强,需要专业人才对其进行护理和维护。

4.农业机械工作的环境较恶劣

从农业机械工作的环境考虑,农业机械经常在田间工作,田间的地面有时候是高低不平的,还会遇到各种突发的恶劣天气状况,农田机械在田间工作比较费力,工作环境相对来讲比较恶劣,也容易造成农业机械的损坏。

四、对于将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落到实处的建议

1.对于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得一些可行操作

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要在固定的时间段对于农业机械的保养所需要油和燃油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仔细的检查,要始终保证油和燃油是清洁的,不会对农业机械的正常运作产生阻碍;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要及时的检查农业机械设备的各个零配件,检验它们是不是有零件损坏的现象发生,当发现有的零件出现损坏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更换,避免在农业机械运作过程中发生对人和机械不好的情况;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要及时在农业机械工作后清理在工作中遗留下的杂物和灰尘、泥土等,防止在农业机械日后的工作中磨损其自身,减少零部件和整台农业机械的寿命;对于农业机械的散热情况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要记得及时往农业机械中添加冷水以冷却农机的散热系统,要保证农机的散热状况良好。

2.利用质量高的零配件

在选购农业机械的零配件时,每年用于购买零配件的资金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采购人员在选购零配件时,可以选购一批质量高价格又相对较便宜的零配件,千万不可以贪图一时的小便宜而选购价格便宜质量不过关的零配件,对于各种零配件的使用情况,要做好统计工作,总结出哪些零配件是易耗的,哪些零配件的使用寿命相对来说还较长,做好库存工作,保证在需要更换零件的时候能够及时更换。采购人员一定要对各个零件的详细信息有全面的了解,避免在选购零件时选购到质量不过关的零部件,从而增加保养的成本。

3.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

农业机械的技术人员是农业机械的操作主体和保养主体,要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农业机械技术人才,要让他们对农业机械保养得项目和操作流程的理论知识完全熟悉,同时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让这些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农业机械进行细致的保养工作,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

4.完善农业机械检测、维修、保养得专业设施

俗语说的好,巧妇难成无米之炊,对于农业机械技术人员也一样,他们需要专业的设施来完成农业机械的保养工作,现在很多农业机械在不同的位置都会标明检测点,只有那些专业的检测设备才能检测出那些地方是不是需要维修和保养,仅仅是依靠人眼是难以检测出来的。

只有将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农业机械一直处在比较良好的状态,为农业生产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概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 现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09-01

一、问题的提出

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专业是我院适应黑龙江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对现代农机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在全国高职院校为首家。它与传统的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定位,即培养适应农机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农业机械图样、机械材料、农业机械构造与原理、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营销等专业知识,具备现智能化农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电、液、信一体化专业素质,掌握智能化农机使用、维护、保养、检修、安装调试、机械故障检测、诊断等职业能力,面向农业生产企业智能化农机运用、维修、售后服务等岗位从事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检测维修、营销、安装调试以及农机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专业人才是在推行“精确农业”战略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支持“精确农业”的若干重要农业机械,如带产量图自动生成的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收获的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可以适应不同的农业机械装备、种植特点,不同作物和更为精确的上述各环节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的重点。

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智能化农机驾驶与维护保养、智能化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保养、农机液压系统检修、农机化新技术、农机电器系统维修、农机检测技术等。这些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学会使用与维护。但目前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校内现场教学条件有限,大部分仅限于农机机械基础、底盘拆装与维护、柴油机拆装与维护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校内现场教学。同时考虑季节、气候、土壤、种植种类等因素影响,专业核心课程更适宜于校外现场教学。

二、校外现场教学模式的实施

1.现场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现场教学模式是指课堂设在工作现场或模拟工作现场,将课程中抽象化、概括化的理论知识以现场实景、实事、事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直观地进行讲解和具体演练,促使学生在实际的体验和活动中学习抽象的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高职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校外现场教学模式,是将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在农场农机智能化控制室或田间,将抽象农业机械智能化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直观可触的真实场景,在农业生产智能化控制室或农业生产现场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直观现代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基本特点、类型和操作与维护过程,并身临其境进行教学演练,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双重目的。

2.校企合作开发并实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专业课程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训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

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专业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

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

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室与生产现场、实训设备与现场机械、教具与工具三者结合;

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实际实施过程中以企业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上,在充分考查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融入对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等考核,并以此综合评价。

通过校企合作,现已经开发了智能化农机驾驶与维护保养、智能化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保养、农机液压系统检修、农机化新技术、农机电器系统维修、农机检测技术等六门课程,并对六门课程共同实施的关于智能化技术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八个教学模块:

2.1基于GPS、GIS在农业机械田间导航、作业面积计量、引导定位作业和空间数据定位采样的应用技术;

2.2基于与作物收获机械配套的产量传感技术与带产量图自动生成系统软件的应用技术;

2.3基于实施定位处方农作物生产和控制的施肥、施药、浇水、精播和栽植的移动作业机械技术;

2.4基于自走式农田土壤、病虫草害和作物苗情定位信息采集机械装备技术应用;

2.5基于大中型拖拉机和自走型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状态实时诊断、监控与显示装置技术的应用;

2.6基于农机作业信息高效处理、存储、传输、通信技术及其总线与接口的标准化处理技术;

2.7基于GPS、GIS有关技术用于支持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2.8基于GPS接收机的智能化节水灌溉机械、植保机械和播种机械技术的应用。

三、校外现场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1.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校外现场教学模式是将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模块化教学在生产现场进行,改变了以往从知识到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摒弃了实验室或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了学生从徒弟向师傅的转换。现场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便于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加快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2.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校外现场教学模式将学生完全至于真实的生产与工作环境中,使课堂上抽象的智能化技术得以具体体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现场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分享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相互帮助与学习

农业机械化概论范文第8篇

1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概念

定义1设U≠是感兴趣的对象组成的有限集合,称为论域[6]。包含于论域U的任意子集X称为U中的一个概念或范畴,U中任何概念族称为关于U的知识,空集也认为是一个概念[7]。

2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目前,机械故障诊断方法较多,但是由于机械故障诊断过程复杂的非线性特性,致使描述故障的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不完备和不确定性[8]。所以,在诸多的诊断方法中只有基于知识的诊断方法才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而粗糙集理论却可以在保证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对不完备和不确定信息进行处理解,这也致使粗糙集理论应用于机械故障诊断称为必然。所以,基于粗糙集理论进行故障诊断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基本步骤大致可归纳如下[9]:步骤1:由于原始故障数据获得途径的多样性,往往会导致无效信息或信息缺失,所以对信息系统中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尤为重要。这里包括遗漏信息的补齐和无效信息的删除。此外,由于运用粗糙集理论处理决策表时处理对象只能是离散数据,而不能直接处理连续属性,所以一般情形下还应对包含连续属性的故障决策表进行属性离散化处理。步骤2:对信息系统进行约简,即删除冗余属性。此过程中,属性约简和属性值约简是粗糙集理论最为重要的两个内容,也是粗糙集理论应用于知识处理的主要方法。属性约简的目的在于:保证机械故障分类能力不变的同时,去掉导致故障的不必要或次要原因属性,保留导致故障结果的主要原因属性。粗糙集理论中的约简过程主要是在保证约简前后不可区分关系不变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该过程最终要获得的是与初始属性集具有相同分类能力的最小约简属性子集。删除算法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属性约简使用最多的方法,如果一信息表删除某些属性后形成的新信息表与原信息表不可区分关系相同,那么删除的那些属性对于原信息表而言就是冗余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删除算法如下:1)删除决策表中的某一属性列。2)删除重复的行,即删除重复的实例。3)若决策表不可区分关系未发生改变,则删除该条属性;若决策表中不可区分关系发生改变,则保留该条属性。通过以上属性约简过程可以大大减少故障诊断信息提取的时间和工作量,从而保证诊断的时效性。步骤3:经属性约简后的信息表中,每条记录的所有条件属性值对于决策规则的获得并非都是必要的,所以需要对属性约简后的决策表进行属性值约简。具体做法是:对决策表中的每条记录进行分析,进而删除对机械故障分类不起决定作用的冗余条件属性值。这样,经过决策规则的化简,使得决策表中每个样本都代表一类故障诊断决策规则。

3应用实例

下面使用粗糙集理论对某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分析。该农业机械故障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将机械系统故障信息形成决策表,其中行为故障实例列为故障属性(包括故障原因属性和故障结果属性)。事实上,只需对表1进行简单的替换,即可得到如表2所给出的机械系统指标与故障间的离散数据决策表,故此处无需离散化。在表2中,数值0表示指标值正常,数值1表示指标值过低或报警,数值2表示指标值过高;d1表示进料口堵塞,d2表示传送机故障,d3表示脱粒机故障,d4表示烘干机故障,d5表示封装机故障。对表2采用前面介绍的删除算法进行约简:首先,进行条件属性约简,以去除对于故障结果不必要的信息。删除属性a1,即在原决策表(表2)中消去第1列后易见新决策表与原决策表的不可区分关系相同,也就是说可由除a1以外的其余条件属性来唯一地确定决策属性d(故障)。类似地,删除条件属性a2以及a3后得到的决策表与原决策表不可区分关系仍相同,即说明条件属性{a1,a2,a3}是不必要的,可以删除,于是得属性约简集{a4,a5,a6},约简后的决策表如表3所示。其次,删除决策表中重复的行。显然,本例中无完全相同的两行。最后,通过计算决策规则中条件属性的核值删除每一条决策规则中的冗余属性。表3中的第1行a40a51a60d1与a51a60d1保持一致,而a40a51d1与第2行a40a51d2矛盾,a40a60d1与表中第3行a40a51d3矛盾。所以,属性值(a4,0)可以约去,但(a5,1),(a6,0)不能被约去,为第1条规则的核值。第2行a40a51a61d2与a51a61d2保持一致,而a40a51d2与第1行a40a51d1矛盾,a40a61d2与第3行a40a61d3矛盾。所以,属性值(a4,0)可以约去,但(a5,1),(a6,1)不能被约去,为第2条规则的核值。其余依次类推可得仅包含决策规则的核值表,如表4所示。根据故障诊断决策规则核值表,可以求出每一条决策规则的约简,最后一列即决策属性d(机械故障)各不相同,因此由表4可以得到应用于实际的故障诊断规则。规则1:若(指标5过低)且(指标6正常),则(进料口堵塞);规则2:若(指标5过低)且(指标6过低),则(传送机故障);规则3:若(指标5过高),则(脱粒机故障);规则4:若(指标4过低),则(烘干机故障);规则5:若(指标4过高),则(封装机故障)。这些规则相对于原始数据更加简洁明了,对决策者而言更有意义。使用粗糙集的方法对原始数据处理后,原本用6个条件属性(指标)才能完成的常见故障诊断,现在仅用其中的3个条件属性即达到同样的诊断效果,属性约简率高达50%。由此可见,通过使用粗糙集理论对某型农业机械故障信息系统进行属性和属性值约简后,获得的故障诊断规则与原决策表分类质量完全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约简后只需通过3个属性中的一部分属性值即可得到相同的故障诊断结果。这种处理一方面降低了机械系统故障指标采集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降低信息表达空间维数加速了整个机械系统的推理速度,从而使故障诊断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4结语

农业机械化概论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业 机械 一体化 发展趋势

一、农业机械一体化的概念及作用

农业机械一体化是采用各种动力和配套农机具的配套产品来进行农业生产,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实现农业机械一体化,既可以减轻劳动生产强度,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产品商品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一体化,有以下促进作用:①突破农业增产的平静,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②合理控制灾害防止,将灾害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③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跨区域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④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国际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就已实现了从耕地、播种、施肥、除草到收获以及加工全过程的农业机械一体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美国等国家的农业机械研发及生产,充分的应用了卫星通讯、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等高尖技术应用,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上,最终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自动监控等无人化操作管理模式,使农业生产减少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性,并且实现快速准确的农业作业,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国际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趋势:1、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一体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更为多样化,蓝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及其相应的技术与机械设备迅速发展。3、注重生态环保,对农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所需的技术与装备迅速发展。4、农业机械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广泛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5、农业机械制造采用加工中心、加工与喷漆、焊接自动设备等技术成果,农业机械的制造质量与可靠性逐步提高。6、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基因工程等科技成果配合的农业机械对新品种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7、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使农业机械一体化的新装备信息得到及时传播,加速各国农业发展技术及农业机械一体化的交流。

三、我国目前农业机械一体化的特点及不足

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的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能耗偏高、科技含量偏低、技术落后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只有通过大力提高农业机械一体化高质量水平,才能弥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差距。

1、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迅猛。每年的全国投入农机具总量、参加跨区作业机车数量、机收农作物面积、机收水平和效益均能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这代表着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及农民的认可,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农业机械一体化水平进入中级发展新阶段。我国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已经达到42%,而且农业劳动力的从业比重逐年降低,这是农业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由于农业机械化的逐年深入,导致农村劳动力已经逐渐富余,其剩余劳动力加入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工”。

3、国际农机企业均将中国视为战略发展地区。随着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耕种,国际农机巨擎已将中国视为其战略发展及业务储备的重要发展地区。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业务开展,这些企业已将中国作为发展重点,加大了市场拓展的力度,在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研发上给予了方向性和标准化的指导。

四、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1、以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为主,以环保促开发。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发展环境保护及耕作技术为主的机械设备,进而减少对于环境造成破坏的农业机械的研发及使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该阶段正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较大的时期。工业污染导致不少农产品原料质量偏低,达不到加工业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加工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受影响。而采用研发农业环境保护及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的耕种联合作业机械设备、减少化肥使用量的耕作机械等一系列具备环保概念及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机械设备,将成为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工作。

2、加大高技术、信息技术在未来农业上的应用。在工业化和工厂化农产品生产方面,在人工环境下按农作物、畜禽、水产生产期所需,实时进行精确管理,使农产品达到或接近设定的优良品质和性状及高生产率⒊晌农业新技术装备的主流发展方向。

3、研发运用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机械设备,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开展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活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新产品研发设计工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使用故障、事故发生率。

4、通过不断加强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效益和水平,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积极发展适宜农机作业的种植方式。培育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络。

5、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在排灌、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普遍使用电力及农业机械。

6、重视改良和培育新品种的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加大水土保持、扩大农作物和畜禽的种质资源,改进农、畜、水产品加工和储藏技术等农业技术的研究的经费投入,形成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

7、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进行农业生产,以农业机械一体化带动农业生产的一体化。所谓一体化农业,是指在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收购、运输、储藏、加工、包装以至最终产品的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运用机械化手段将工业和商业因素融入农业,进而使农业生产融入现代市场模式,这将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农业机械化概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我国正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然而农业的发展却相对落后,这其中与我国机械化水平太低有关。民以食为天,无论在什么时期,粮食始终是我们逃避不了的话题,人类始终依赖于农业的发展来获取粮食。因为农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还是人民群众自身,不管经济再怎么发达都不能忽略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农业机械化属于输入和输出都较多的复杂系统,其中包括了技术、资金、劳动力等许多内容。要想真正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这将是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农业机械化的实现能够有效帮助生产者抵御自然灾害、提高生产力、节约能源和资源的使用等,但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过多的成本浪费、严重的环境污染等。

1低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低碳化的内涵

此二者的内涵都是集中在低碳化这个词上。在过去的思想观念里,对于农机化水平高低的评估基本上取决于农机装备的水平。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当一个国家的农机装备水平越好,代表了其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越高。不过,农机装备水平往往是和其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相挂钩且呈正相关的,这对于我们发展低碳农业有着严重阻碍作用。此外,单纯地追求农机装备高水平,不顾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只会造成农机资源配置不合理,白白地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因此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农机机具进行合理配置,及时调整,少补多调,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机械,以促进低碳化农业的建设[1]。

2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的实施策略

2.1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

对于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而言,其本质内涵就是低碳,也就是节约资源、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的排放,提高生产效率等。那么,生态设计和绿色制造就是与其内涵最为吻合的发展理念。因为农机制造涉及到诸多行业,包括电子、机械等,所以在农机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击败其他企业,往往都看重的是农机的使用功能和售价,低碳化性能通常都是被忽略的。因此,生产产商也不注重低碳化生产,使得农机在制造和使用环节都会浪费大量资源、排放许多污染物,严重破坏了环境。所以,通过在农机制造过程中,实现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

2.2农机化清洁生产

农机化清洁生产的概念是指对农机实施低碳化设计、制造与使用。从目前的农机设备发展来看,由于生产商之间的竞争激烈,只注重使用性能和售价,不关注低碳化,造成农机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世界主流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违背的。因此当下应提倡农机化清洁生产,结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丰富耕种手段,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减轻对环境的破坏,由此达到农业清洁化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想实现低碳化发展的目的,不仅需要生产商的自觉,更要靠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功能,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要减少污染废弃物的排放,及时治理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低碳化[3]。

3结束语

农业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但是由于我国注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的发展被远远地落下,这极其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其对于提高生产力、节约人力物力的使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我国现在的农业机械化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污染物的排放等。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低碳化,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向新,周亚立,翟超,等.我国农业机械能耗现状分析及节能减排技术[J].农机化研究.2012(4):224-227.

[2]徐春光.秋膘贴出“海绵田”——诸城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纪实[J].山东农机化.2016(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