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一、农民工规模

(一)农民工总量达26261万人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加473万人,增长3.0%。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961万人,比上年增加377万人,增长3.0%;举家外出农民工3375万人,增加96万人,增长2.9%。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加510万人,增长5.4%。

(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1191万人,比上年增加401万人,增长3.7%,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2.6%;中部地区农民工8256万人,比上年增加314万人,增长4.0%,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1.4%;西部地区农民工6814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增长4.1%,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6.0%。

(三)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外出为主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54.9%,其中,外出农民工占20.2%,本地农民工占34.7%;中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37.2%,外出农民工占24.3%,本地农民工占12.9%;西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28.7%,外出农民工占19.2%,本地农民工占9.5%。东部地区本地农民工比例高,而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的比例高。

二、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

全文阅读

统计局2015关于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为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黄石农民工就业带来的影响,摸清全市失业返乡农民工状况,为市委、市政府及时掌握失业返乡农民工情况,应对危机、化解矛盾、稳定就业,提供参考依据。自20**年底开始,市统计局农调队在全市7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情况月度监测调查,从监测调查情况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市农民工就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各级政府刺激经济和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农民工就业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效果初步显现。今年上半年我市外出农民工数量逐月增多,收入基本保持稳定。

一、当前农民工外出从业情况

二、农民工外出呈逐月增加态势

为解决金融危机给农民工带来的就业困难,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切实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或创业,加大了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将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统战部门的温暖工程、扶贫部门的雨露工程、科技部门的星火工程、劳动部门的技能就业计划统筹起来,采取招标定点、政府采购的形式,实行项目化运作。同时,积极组织定点培训机构主动下乡镇、进社区,灵活设点办班,对需要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和维权等方面培训,为农民工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千方百计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务工提供岗位,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对接,争取务工岗位,成效显著。

三、返乡滞留农民工再就业情况

四、我市农民工再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没有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农民工相匹配的就业市场,很多文化水平不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农民工就会盲目就业,甚至无法就业。从6月份的有关数据来看,近八成的农民工为自发外出打工,政府和中介组织不到10%,由此看出我市在关注本地或外地企业的用人情况,及时就业信息,有效地把剩余劳动力安置到位、输送出去方面做的还不够。

2.外出务工人员技能素质与现实需求差距大。调查表明,近七成的劳动力没有受到过专业培训,且有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外出后只能做些粗活、脏活、累活,而相对收入又很低。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一是对技能培训的认识不足;二是短期行为,急需挣钱;三是农民工对培训的质量和培训后就业的愿望不能有效得到满足。

全文阅读

市农民工监测调查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做好农民工监测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为了认真做好我市农民工监测调查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全市农民工的数量、流向、结构、就业、收支、生活、社会保障及创业等情况,制定科学的农民工政策,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工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网点建设和调查内容

(一)网点建设

本调查将在*区、*区、*区和*县所辖三十四个乡镇开展,抽取其中十八个村民小组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

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住户人口与劳动力就业基本情况;外出从业人员及本地非农务工人员工作条件、收支情况、生活情况和社会保障情况;农村劳动力本地非农自营和创业情况;农村外出从业人员返乡情况等。

根据调查频率和方式不同分为4个问卷,分别是:(1)摸底调查问卷;(2)季度监测调查问卷;(3)月度监测调查问卷;(4)举家外出调查问卷。

摸底调查为一次性调查,重点反映农民工外出从业情况;季度监测调点反映本地农民工自营和非农务工情况;月度监测调点反映农民工返乡及流动情况;举家外出调点反映举家外出农民工数量变化。

全文阅读

物价局监测工作汇报

我中心2012年上半年在省价格监测局的指导下、在市县物价局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中心同志的精诚团结、努力工作,圆满地完成了省、市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中心2012年上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我中心共承担国家发改委、省、市价格监测报告制度14项,其中国家发改委监测报告制度4项,省监测报告制度7项,市监测报告制度3项。

春节期间,市场对粮、油、肉制品、禽蛋类的需求量增加,其价格波动较大,我们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向,并对涨幅较大的大白菜、鸡蛋的价格写出价格动态报告、分析原因、预测价格走势,及时将价格变动情况上报给各有关部门。

春耕期间,各类农资、化肥价格相对比较平稳,仅有尿素价格略有上涨。我们及时走访了各化肥经营户,了解农资市场价格变动状况。

我中心3月份依托5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备案的农村价格信息员,就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对镇村、镇村、镇社区、镇社区、镇居委会的10名农户采取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了解了农村的生产状况、消费情况,并提出了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投入和补贴,加大农业机械化的补贴;对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产品进行价格调整,采取相应措施稳定物价,减轻农民消费负担;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地方企业等建议,并书面写出调研报告,上报省、市物价局。

四月份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五月份省价格监测局要求对生猪价格实行日报制度,我中心按要求及时、准确上报生猪价格,周六、周日从不间断。

午季小麦收购期间,我中心多次派员到我县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粮食经济人以及农民家中了解小麦产量、收购价格、农民的收益等情况,并写出调研报告,上报省、市、县有关部门。

我们还采取实地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对我县9个价格监测点进行了38次现场检查指导,督促各价格监测点及时、准确地报送各类价格,现场检查数据1332笔。上半年我中心共上报监测数据为3956笔,监测数据上报率为100%。上半年我们向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局报送价格动态信息3篇,调研报告2篇,月度、季度分析8篇,其中1篇被市政务信息采用。

全文阅读

调查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一、强化经济调查监测,全力提高统计调查水平

始终坚持“独立调查,独立上报”的原则,充分发挥统计调查在经济监测预警方面的优势,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和有关部门提供了高质量的统计调查服务。

(一)圆满完成了各项制度性调查工作

按照国家调查方法制度的要求,从新余实际出发,积极部署,周密安排,确保了各项制度性调查工作有序推进,做到了工作进度与时间完美对接。

1. 扎实开展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上半年,在圆满完成城镇居民生活状况和收支调查工作的同时,按照国家局和总队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新一轮全市城乡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抽取19个社区居委会577户居民家庭为抽样点;编制完成了一、二级样本抽样表,汇制完成小区图,对辅调员的培训工作和入户前的宣传工作已全面展开。

2. 规范做好农村住户调查工作。一是按要求完成了一季度全市140户农村住户季报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二是积极、稳妥、有序地组织和指导辖区内县级调查队开展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在严格执行总队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新余实际情况,制定市级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和工作目标,落实了人员,细化工作任务,优化工作程序。目前样本框资料已经上报总队农村住户处。

3.全面加强价格统计调查工作。继续做好居民消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编制工作。认真执行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调查、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房地产价格三个专业调查方案,不断完善调查样本,进一步保证了样本代表性,对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代表性或非主导产品进行适时调整。新增1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调查样本企业,新增1家开发量大的公司作为“其它费用”填报单位,剔除10家无项目、无地、无交易的房地产价格调查样本企业,新增15家经营稳定、项目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和2家市场影响大、经营网店多的房产中介公司。工业品价格调查企业由去年的51家增至78家。

4.积极推进规模以下工业统计调查工作。利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新一轮规模以下样本轮换及新的辅助调查员培训工作,详细解读了定期报表中的变动指标;加强对县区的检查、指导,及时、高效、准确地完成了XX年报、XX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报表收集、数据汇总、进度分析、报表说明等任务;绘制适合我市的《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工作流程图》,编印、使用《规模以下工业调查回访(查询)记录》和《规模以下工业调查报表核查清单》,确保了推算数据的真实可靠。

全文阅读

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制定依据

一、《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52号)和《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国食药监协[2006]52号)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三、《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

工作原则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指导下,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开展工作。

一、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全文阅读

浅谈农村散养动物的防疫监管

【摘 要】本文根据目前散养动物的实际情况以及笔者近几年的工作体会,针对农村散养动物的防疫监管,提出了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以推进全方位监管。

【关键词】农村;畜牧业;散养动物;防疫

不时暴发的因动物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农村动物疫情监控敲响了警钟,使我们开始反思畜牧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在我国,农户小规模饲养在畜牧业中仍占主导地位,散养动物占很大比例,不少地方农民在庭院或室内饲养畜禽,畜禽圈舍与主人的起居室几乎是一墙之隔,有些养殖人员还长期生活在养殖场内。在很多地区,养殖户习惯将多种禽畜混养,这无疑加大了动物间传播疾病的机会。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给防疫工作带来了隐患。零星小户的防疫意识淡薄,不愿在防疫上增加投资,成了防疫的“盲区”。由于农民在畜禽饲养中补栏、出栏无序,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无法达到真正的100%。一些散养畜禽的农户,为了自身的利益,瞒报或根本不上报疫情。我们的监控体制对于农民家庭散养的畜禽监控不够有力,对农民约束不强,这给疫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山东省动物防疫条例》规定,动物防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控制、重点扑灭的方针,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完善的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监控体系。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对动物疫病控制消灭的标准,我市率先建成了无疫区示范区,示范区内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动物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得到初步建立和完善。然而,对于农民家庭散养的畜禽,在疫情监控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有必要加以完善,以防止疫情发生。

1 完善疫情监控体系,建立疫情监管员制度

现有疫情监控体系过于依赖基层的报告,是一种被动监控,对于农民家庭散养动物的监控效果不佳。目前,无疫区内已建成了动物疫情监控和测报网络,应依托此网络设立疫情监管员,经常到第一线巡视检测,及时发现、报告疫情。

1.1 监管员必须是兽医专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

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县乡两级兽医站所有的符合资质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都须兼任监管员;监管员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实施巡视、检疫工作,监管员应按照规程实施巡视和检疫工作,及时报告疫情,对检疫结果负责;监管员实行监督责任制度,对基层疫情监测网络负责;监管员要相对固定,不要随意更换;实行划片管理,监管员各负其责,要经常进行疫情巡视和调查以取得第一手资料,整理相关记录,确保疫情数据的准确、及时。

全文阅读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我镇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分布及预防重点

根据2020年3月全镇各村委会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调查上报核查的数据,有地质灾害危险点43处,分布在12个村委会,全部列入县、镇、村级地质灾害监测危险点(见附件1:《镇2020年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报网络示意图》、附件2:《镇2020年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区划一览表》)。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根据我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数据,我镇有近两百人直接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受威胁房屋69余栋近339间、林地110多亩、耕地100多亩,一旦形成灾害,灾害点附近的道路、桥梁、电力、通信等设施也将受到威胁。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我镇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汛期,降雨集中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4-6月,但我镇3、7、8月也是多雨月份。因此3-8月是我镇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降雨量多于常年,雨量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加速器,各村务必高度警惕,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严加监管。当前期持续降雨量和当日降雨量分别达至90mm和35mm,或区域内出现个别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时,应进入警报状态;当进入警报状态后,降雨仍未停止,区内灾害点增多,山体出现变形迹象,应进入临灾预报状态,作好抢险救灾的准备。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全文阅读

农产品产地安全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改善产地条件,保障产地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产品产地,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生产的相关区域。

本办法所称农产品产地安全,是指农产品产地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符合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要求。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产地的划分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产地监测与评价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调查、监测和评价工作,编制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及发展趋势年度报告,并报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全文阅读

诈骗洗钱交易监测如何更好发力

潘文娣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正按照反洗钱“一法四规”(1)的要求,逐步开展各项反洗钱业务。然而,从人民银行接收的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来看,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呈多发态势,农村金融网络被犯罪分子利用以清洗诈骗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银行往往发现慢、报告时间晚,可疑交易监测工作成效不足。

诈骗洗钱交易监测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对可疑交易的监测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反洗钱工作重视不够。一方面是对客户身份背景信息、交易资金来源和去向的调查缺乏有效手段;另一方面,有的银行为了完成存贷款指标,因经营利益而对一些大额的、频繁的异常资金交易情况采取放任态度,对客户资金来源和去向不予调查。

反洗钱内控制度和业务系统不完善。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起步较晚,反洗钱内控制度不够健全;一些机构科技力量薄弱,反洗钱业务监测系统开发滞后,导致可疑交易监测上报出现盲区。

一线人员识别客户的资源优势没有被充分运用。犯罪分子在从事诈骗洗钱活动时,留存在银行的客户信息资料、来柜台办理业务的迹象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常。但实践中,一些银行弱化了一线人员参与可疑交易分析的作用,甚至将可疑交易报告与客户身份识别这两项工作割裂开,客户尽职调查成果无法在可疑交易分析中有效运用。

监测系统设置的“可疑交易特征”不反映洗钱类型。当前,开展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工作的农村金融机构基本上采取“先系统后人工”的做法,即先由监测系统筛选出异常交易,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人工分析。在监测系统中预设的筛选阀值,主要依据人民银行规章《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18类“可疑交易特征”,而这些“可疑交易特征”,并不是按照各种洗钱类型的交易特点进行的总结和分类,难以满足不同银行业务的差异化需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