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品牌调研

农产品品牌调研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产品品牌发展之路调研思考

农产品品牌发展之路调研思考

培育农产品品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鸭业公司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培育农产品品牌,要把握市场规律,提高产品质量,时刻不忘创新,做大做强企业,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真正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片,一片富一方的产业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目标,改变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协调的局面,尤其是农村经济极不发达的现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商标兴农战略,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成为各级政府及涉农企业的当务之急,也成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产品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层次由原来的只求拥有逐渐向高质量、新特色方向转变,“萝卜青菜,装筐就卖”的传统农产品销售方式,朝着产业化、品牌化方向转化。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湖南****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鸭业公司)创建于1999年10月,专业从事地方优质麻鸭——**鸭的养殖和深加工。经过8年的努力,企业规模逐年壮大,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20xx年9月经国家八部委认定为农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xx年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纵观**鸭业发展之路,对我们推进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培育强势农产品品牌,前提是市场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已深入人心,许多有识之士面对社会的变革和市场的竞争,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经营方式,重视知识产权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竞先注册了商标,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到了一席之地,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鸭业公司在成立后短短的八年时间里取得了显著成绩,前提是公司决策层把握了市场规律,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有效地开发了农产品的进货市场和销售市场,通过合理的市场经济活动,不仅使本地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培育强势农产品品牌,品质是核心

品质是取信于民、占有市场的核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诚信是以品质为基础的。在培育农产品品牌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品质,紧紧围绕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投入科学化的思路,以绿色环保为主题,选择优良的品牌,加大培育的力度,进行多品种比较,选出最好的品种投产。进而打造品牌,以品质取信于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良好的品质效应。****鸭是我国名鸭之一,属著名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鸭种,并限于**特有。**公司在制作加工多品种鸭食品过程中,鸭的来源遍布湖南、广东,但公司在选料上严格把关,公司与基地、公司与农户签订了由公司统一发放种鸭并回收的合同,首先从货源源头上抓品质,保证了其产品独特的风味和可靠的品质,在广大消费者中牢固树立了“**山水鸭天下的**鸭业”的良好企业形象。

全文阅读

南水北调生态线建设中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研究

摘要: 品牌联盟是生态农产品顺应市场新趋势、提升品牌核心价值、增强品质信任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南水北调生态线建设中的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实践为案例,借鉴品牌战略与营销联盟相关理论,对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新模式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提出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的核心是生态理念的文化塑造,难点是品牌营销联盟的模式创新,设计出的模式创新与文化塑造方法在南水北调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实践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

中图分类号:F323

一、引言

南水北调通水之后,能否保证一江清水流北京,取决于水源地及两岸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目前来看,两岸生态环境的保护战线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更大。如果在沿线建设一条生态保护线,既保证一江清水流北京,又能开发生态农产品,实属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生态农产品顺应市场营销的新趋势,关注生态环保。吃得安全、放心,注重生活品质,追求精致生活是消费者的新诉求。然而,现实中却遇到若干障碍,如成本过高、缺乏品质信任、品牌树立难等,成为不易被市场接受和公众认可的瓶颈问题。生态农产品该如何树立品牌,提高附加值,激发消费者的新兴购买动机?尤其是南水北调沿线的生态农产品。如何取得消费者对品质的信任,体现品牌价值是单个品牌难以做到的。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指出:“当品牌单独出现没有说服力时,联合品牌可以更好地标明商品的品质”。因此,南水北调生态农产品想要提高附加值,打造大品牌的有效途径之一即建立品牌营销联盟。本文借鉴品牌战略与营销联盟相关理论,构建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新体制,进行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品牌营销联盟的研究进展

营销界关于品牌战略与营销联盟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品牌战略选择、制度安排、文化塑造、模式设计、品牌管理,以及联盟动因分析、联盟效益分析、联盟关系的博弈分析、联盟伙伴的选择和组织的系统分析等方面。

在品牌战略方面,学者(许娟娟,2010;吕承超,2011)集中探讨品牌联盟的战略选择、制度安排、内在机制、联盟形式、联盟条件、联盟作用等。[1] [2]具有代表性的是IBF战略星图,由(IBF)国际品牌联盟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中国老师创立。“IBF战略星图”是一个五角图形,五个角分别代表:战略选择、制度安排、文化塑造、模式设计和品牌管理。[3]涉及农产品以及生态农业的研究,(杨全顺,2004;张明林,2012)认为购买带有品牌名称的“绿色食品”、“无公害瓜果蔬菜”已备受青睐,并成为一种消费时尚。[4] [5]实施农业名牌战略以及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通过农产品创名牌,保证农产品品质信誉,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研究大多数关注于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的意义、品牌联盟的实现路径、实施措施等相关方面。[6]陈思达(2008)认为,品牌联盟是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背景下最为流行的商业经营模式之一,是提升品牌战略竞争力的利器。品牌联合方在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等方面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本的优化组合,各取所需。以彼此为传播载体实现品牌增值,同时受益,具有共同的利益指向,取得1+1>2的优化效果。[7]当某个品牌单独出现说服力不强时,联合强势品牌就可以得到有力支持,充分标明品质。

全文阅读

基于地理标志的淮安市初级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摘要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农业还是“四步同化”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农业、加强初级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在总结国内外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品牌的相关理论,重点调研了基于地理标志的淮安市初级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情况。

关键词 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江苏淮安

中图分类号 F2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266-02

近年来,对初级农产品品牌的探究日渐深入和系统,部分农产品品牌获批地理标志认证,从市场反映看,这类农产品普遍更受市场欢迎;从经济影响看,这类农产品推动了产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见,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品牌化发展道路将推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的淮安近年来在苏北城市中发展迅猛,但据资料显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农民收入不高。如何提高淮安市初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淮安市农民生活,成为淮安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研究基于地理标志的淮安市初级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淮安市初级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探究采取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市场调研、利用网络资源等形式。

1 国内外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综述

1.1 国外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品牌概念并非自古就有,国外品牌现象需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商人将商品的模样画下来供外来客人识别挑选。国外真正将品牌作为对象加以研究,严格的说,还得追溯到195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标志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刊登了Ogilvy Levy的文章《产品与品牌》,之后20余年国外对品牌理论的研究未有突破性进展。1980年开始至20世纪末,国外品牌理论饱受学术界关注,发展迅速。21世纪初,品牌理论日渐成熟,研究成果主要有品牌涵义、品牌特征、品牌功能、品牌资产和价值、品牌建设等。21世纪以来,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研究成为学术界热点问题之一。

全文阅读

农资产品品牌连动力

摘要:基于文献研究和当前农资购销中出现的特定现象提出了农资产品品牌连动力概念,并从农户角度出发,初步构建了农资品牌连动力测量量表,对农资品牌连动力测量维度及各维度所代表的力的大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资产品品牌连动力可以分为引荐力、店铺信誉力、其他产品信誉力和行动力4个方面,4种力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行动力、店铺信誉力、其他产品信誉力、引荐力。经检验,构建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品牌关系及农资产品品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工具。

关键词:农资产品;品牌连动力;量表;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9—4414—05

农业生产资料简称农资,在农业生产尤其是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农资产品市场化的发展,许多国外知名农资品牌(如先正达、拜耳、杜邦)的进入使得许多国有农资公司及一些销售规模小、品牌实力弱的经营主体发展缓慢。这一状况无益于中国农资产业的发展,也无益于国家对农业安全的控制。那么政府应如何扶助国内农资品牌呢?利用品牌外溢效应,通过已有知名农资品牌带动弱势品牌是建设品牌的思路之一。

名牌产品除具有一般品牌所具有的供消费者识别、证明企业产品质量和推动产品销售等作用外,还能通过一些特殊方式产生特殊效应。如通过将知名品牌产品名称运用于其新产品(即品牌延伸),以凭借现有成功的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也有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现有品牌合并为一个联合品牌共同销售(即品牌联盟),以利用其他企业的成功品牌扩大本企业的知名度而达成的一种协议;也有以零售店为载体,利用零售店内某个知名产品品牌促进消费者自发地对该零售店及其他品牌产品的关注、信任该零售店及其他产品及带动其他品牌产品惠顾意愿(即品牌连动)。

在农户购买农资产品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特殊的购买模式:农户在决定购买农资产品时往往已经有自己心仪的农资品牌,在购买过程中也会只关注农资零售店是否有自己心仪的品牌。如果没有,农户就会转向其他店铺;如果有,则发生对该品牌产品的购买行为,往往此时农户不仅会购买他事先预期购买的品牌产品,还会顺便购买别的可能用到的产品。这说明农资店里的某个产品品牌带动了农户对该零售店的惠顾和店里其他产品的销售。本研究把这种现象称为“品牌连动力”的购买模式,它是品牌产生的外溢效应之一。这种品牌的外溢效用已经在农资购销行为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农村商业连锁经营中农资品牌连动效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

但上述研究仍处于定性思辨层面,还需进一步的定量实证研究加以科学化证实,并继续引向深入。其中,“农资品牌连动力”这一变量的度量问题是进行实证研究的前提。但是,这种能全面衡量农资品牌连动力构成的量表目前尚不存在。本研究旨在开发全新的农资品牌连动力构成量表。

1 农资品牌连动力内涵界定

全文阅读

品牌农产品消费意愿及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摘要]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品牌化经营成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基于南京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目前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品牌消费意愿及消费行为特征,研究表明:消费者对初级农产品和初加工农产品的品牌消费意愿有很大差异,且对两种不同类型农产品的购买地点选择、关注点等购买行为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应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采取不同的策略。

[关键词]品牌农产品;消费意愿;消费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6—0084-04

一、引言

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对外全面开放,国外许多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我国参与市场竞争,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就必须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产品品牌的研究,主要还是站在企业或政府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较少从消费者的角度展开相关研究。张可成等(2009)在分析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的意义和现状后,提出企业要强化创名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和提升深加工农产品品牌的品牌价值。陆国庆(2002)提出区域品牌是农产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途径,并认为在实施区位品牌战略中,政府的作用相当重要,如:使区位品牌合法化、组织化,建立区位品牌质量认证体系,促进区位品牌的区域延伸。但是,这还不够。我们必须关注到,消费者在农产品选购上所体现的品牌消费倾向以及消费行为方式,将会对农产品经营者的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研究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品牌消费意愿,对农产品如何展开品牌化经营有重要意义,其研究成果可为相关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

本文采取消费者调查的方式,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品牌消费意愿如何;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行为特征如何。鉴于农产品涵盖的产品较多,消费者在选购时的情况有别,为了便于研究,本文把农产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大米、谷物,水果、蔬菜,肉禽,蛋,水产品等初级生鲜农产品和食用油,第二类是茶叶等即经过初加工的农产品。

二、数据说明

笔者以南京市市民为调查对象,并且采取当场回收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231份,有效问卷206份,问卷有效率达到82.4%。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消费者为88人(占样本量的42.7%),女性消费者为118人(占样本量的57.3%)。从年龄分布来看,样本以中青年为主,其中21-50岁的消费者132人(占样本量的64.1%),20以下的消费者为15人(占样本量的7.3%),51岁以上的消费者为59人(占样本量的28.6%)。从消费者的职业分布来看,企业事业单位一般职员为85人(占样本量的41.3%),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为22人(占样本量的10.6%),公务员为19人(占样本量的9.2%),离退休人员为34人(占样本量的16.5%),其他职业的为46人(占样本量的22.4%)。从消费者受教育程度分布来看,初中以下为6人(占样本量的2.9%),初中的为10人(占样本量的4.9%),中专及高中的为38人(占样本量的18.4%),大专为48人(占样本量的23.3%),本科为62人(占样本量的30.1%),硕士及以上为42人(占样本量的20.4%);从消费者收入分布来看,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为22人(占样本量的10.7%),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1—3000元的为31人(占样本量的15.0%);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1—4000元的为76人(占样本量的36.9%),家庭人均月收入在4001—5000元的为34人(占样本量的16.5%),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1—6000元的为26人(占样本量的12.6%),家庭人均月收入在6001元及以上的为17人(占样本量的8.3%)。

全文阅读

江西省万年县品牌农业发展调查

摘 要:万年贡米其产地万年县,作为现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水稻栽培稻遗存之一享誉世界。同时万年贡米作为四大御赐“贡米”品种之一,深受历代皇家赞誉,历经上千年而不衰。因此,研究其发展模式不仅对于品牌农业本身的发展和推广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转型及其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参考意义。

关键词:上饶市万年县;品牌农业;万年贡米;发展模式

一、研究理论基础

农业问题向来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问题。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与农业息息相关,繁荣的小农经济为我国悠久的历史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农业领域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农产品面临着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创建品牌、培育名牌已成为提升农产品价值及形象,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课题以上饶市品牌农业万年贡米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讨与研究如何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在分析和调查本地农业资源及农业品牌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得出现阶段万年县在品牌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万年县品牌农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二、万年贡米品牌农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保护万年贡米农业地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由于万年贡米原产地面积十分有限,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其品质、成分组成往往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对于万年贡米的特定区域的农业地质环境和自然因素进行特别保护。

全文阅读

地域性农产品包装设计论文

一、地域性农产品包装现状与问题

(1)缺乏对地域性包装设计的专题研究。目前,我国大部分有关农产品包装研究主要论述如何建立农产品品牌或绿色产品品牌。在包装设计专题方面的研究较少。

(2)注重对地域文化符号与农产品包装设计融合的研究。地域性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符号与包装设计如何结合这一问题极具深入研究的价值。设计师只有深入研究理解地域文化的精髓,才能将这种地域特色通过包装的视觉性语言传达出来。

(3)总结出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农产品包装设计方法。地域性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市场营销活动,也是艺术创造活动,需要将设计前期的实证调研和设计中期的地域文化符号提炼完美融合。

二、地域性农产品包装研究意义:

(1)对地域性农产品包装设计的研究是体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2014年我国农业部“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将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关键问题作为十三五期间关注的重点,而农产品包装设计正是体现农产品质量的“名片”,包装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的信赖度,足见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的重要性,通过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流程促进农产品“生产—设计—销售—建立品牌”良性循环,达到农产品包装设计、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2)“地域文化符号与包装设计如何结合”这一研究内容有利于提升黑龙江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文化方面的附加值。黑龙江省是国家的主要商品粮食基地,国家重点建设的生态示范省,地位重要,借由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打造一条全新的农业化生产包装链条有助于我省的农产品品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3)提升企业的包装设计和品牌意识。采用得体的包装设计,不仅可以使农产品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而且还可以提升品牌在国内同类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我省农产品包装设计水平良莠不齐,趋同现象严重,农产品缺乏真正的特色,很多农产品在包装设计上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理解,设计和品牌识别度不高,部分生产企业忽视对设计的投入,在包装上盲目模仿其他知名品牌,追求短期利益回报,损害了品牌的个性,不利于品牌长远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以地域文化符号为明确导向的设计方法。

全文阅读

日本农产品品牌构建研讨

品牌农业是本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取得相应的商标权,通过提高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类产品,从而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中国的品牌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却屈指难数。随着农业领域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农产品面临着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创建品牌、培育名牌已成为提升农产品价值及形象,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日本素以农产品价格昂贵著称,而且日本国产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进口产品,在日本人心目中,本国农产品的地位不可动摇。这与日本推行“品牌农业”,着力打造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分不开。《日本经济新闻》曾评述日本“品牌农业”战略称,正在日本迅猛发展的“品牌农业”表明,农业也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牵引力。本文将研究日本打造“品牌农业”的国家战略、途径和方法,以期给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事业提供经验及启示。

一、从区域到国家的“品牌农业”建设

日本的“品牌农业”的发展通过创新和建立调动农民智慧的机制,注重发掘各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进行“品牌农业”建设。以1979年大分县开始的“一村一品运动”为契机,逐步创建了大分香菇、松板牛、高知酱油、富士苹果和越光大米等著名的农产品品牌。所谓“一村一品运动”,指发动各地村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出特色农产品从而发展农村经济的运动。日本“一村一品”品牌建设的经验就是“必须面向市场挑选最能体现当地优势”的产品,因此“一村一品”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最能占领消费市场;

(2)能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

(3)靠质量打响产品的知名度。我国各地打造农产品品牌时也应该思考是否满足了市场的条件。

随着“一村一品”运动的深入开展,日本各县都开始关注自身的区域特质,绝大多数县都制定了各自的“品牌农业”或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如,山梨县因拥有日本最大的葡萄产地打造水果之乡的“山梨品牌”,拥有首都圈市场的千叶县着力打造蔬菜及特色水产的“千叶品牌”,日本茶叶产量最高的静冈县则重在确立自己的茶叶品牌。经过各县如火如荼的品牌战略实施,逐渐形成了由地方向中央扩展集中的态势。2001年,农林水产省决定致力于为本国乃至其他国家提供优质的“品牌日本”的农产品,加大农产品品牌战略规划的力度,提出了着力打造“品牌日本”的整体日本农产品品牌形象。由此可见,日本“品牌农业”战略的发展经历了由下自上从“一村一品”到各县确立农产品区域品牌,直至日本提出了“品牌日本”的国家农产品品牌战略,各级着力打造其优势品牌农产品的“品牌农业”建设之路。

二、日本“品牌农业”的建设特色

全文阅读

农业品牌培养战略

为了带动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全省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早在2005年,山东省就制定了《山东省名牌发展规划》,正式颁布了《山东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此后,随着山东农业品牌战略的稳步推进,农业品牌发展工作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在此推动下,烟台苹果、龙口粉丝、章丘大葱、胶东海产品等一大批知名品牌破土而出。农业品牌建设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山东省至少已有500多家企业生产的600多个农产品获得了“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品牌效益已经显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地域优势和特色的名牌农产品,但却缺乏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这是山东农产品大而不强的原因所在。 一、面对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仙东省名牌发展规划》确定了8项措施以确保品牌战略的实施。在这8项措施中,科技创新是主要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品牌培育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品牌战略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争取在各个优势产业都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进而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的跨越。农业品牌培育工作在名牌战略实施之初就已经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品牌培育工作已成为山东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农业名牌的培育上,山东省锁定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作为发展目标:即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为主。大力推进名牌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产业化开发;以发展优质、无公害的名特优新品种为重点,创建品牌农业特色基地;强化苹果、桃、梨、核桃、板栗等鲜果的生产管理,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加快水产良种的繁育推广,发展生态型、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逐步形成了扇贝、海带及珍稀海产品的强势地位。。 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却是一个品牌小省,到目前为止,全省一共只有12个地理商标,在数量上不到浙江的l/3,也不如河南等省份多,其销售量不到全国l,20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二、山东农业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品牌意识淡薄,国际市场的拓展及其出口贸易的增长不尽理想 (1)传统观念尚未彻底消除,农民品牌意识较为淡薄。由于受到目前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的影响,部分农民的小农经济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不少人都习惯了粗放式经营,尚未形成精品农业、效益农业的观念,创品牌、树形象的动力明显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不少农民市场理念淡薄,缺乏挺进国际市场的创新精神与品牌意识,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及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深受影响。 (2)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缺乏J必要的统筹协调。首先,品牌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各地争抢申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品牌建设的快速推进。其次,品牌建设的重点不突出,效益不理想。尤其是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少之又少。这与山东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适应,致使国际市场的拓展及其出口贸易的增长受到严重制约。 2.农业技术刨新相对滞后。农业品牌的内在品质与国际竞争力不过硬,难以顺利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1)多数农民技术创新能力十分有限,农业品牌及其整个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内在品质难以根本提高。由于多数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不理想,其技术操作与创新能力都十分有限。结果,严重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晶牌及其整个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内在品质的根本性改观。 (2)农业品牌内在品质的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及其绿色贸易壁垒的突破和出口贸易的增长。自2004年以来,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的壁垒日益增加,质量标准不断提升,由于内在品质不过硬,农产品出口屡遭封杀,山东不少出口企业和农民由此蒙受了惨重损失。 3.品牌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突出。 富有强劲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的培育不理想 (1)农业品牌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产地生产环境尚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许多农业品牌基地建设起步较晚,交通、通讯、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等配套设施都不尽人意,对肥残、药残和动植物催生剂、添加剂的控制还未完全到位。由此,严重破坏了基地土壤结构、污染了地表甚至地下水源。影响了产地生产环境的根本性改观。 (2)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突出,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现代农业品牌培育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由于失去了高水平龙头企业的强劲带动作用,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现代农业品牌培育体系自然难以充分完善,高效率的农业品牌培育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并高效运转。久而久之,品牌培育力度严重欠缺,富有强劲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难以破土而出。 4.品牌建设的资金投入不理想,整个农业品牌的申报与认证工作有待加强 (1)由于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够,致使一些品牌建设难以如期完成。在农业d&牌建设中,不仅各级政府的专项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而且不少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和多数农户家庭的投入也很不理想。这不仅影响了基地建设的推进和龙头企业的发展,而且还延缓了山东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历史进程,进而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和农业品牌建设的正常推进。 (2)品牌申报与认证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到位,国际合作起步迟缓。其一,各级政府对农业品牌申报与认证工作的支持还十分有限,一些地市县乡还未建立起严格而便捷的品牌申报与认证制度。其次,农业品牌的申报、培育与奖励基金还相对有限,财力物力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5.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相对滞后,现有的农业经营机制尚不适应农业知名品牌的培育及其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 #p#分页标题#e# (1)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相对滞后,对国际市场的反应不甚灵敏。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时间较长,农业结构调整机制不甚健全,种植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依然尚存。有的农民习惯于小生产方式,对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的反应缺乏必要的灵敏性,农业品牌的培育受到了严重影响。 (2)现有的农业经营机制不健全,尚不适应农业知名品牌的培育及其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由于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处于相对分散状态,农业经营机制极不健全。结果,各市县乡村之间的利益关系难以顺利协调,无法在全省范围内打破区际界限,集中优势资源进行规模化经营与制度创新,推动农业知名品牌的培育及其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 三、发展山东农业品牌的对策思路 1.加强领导与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品牌意识,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强势农业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战略 (1)加强对农业品牌建设的统一领导与宏观管理,重点扶持知名农产品品牌的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加快农业品牌的培育及其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必须尽快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农业品牌建设及其农产品出口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内部协调与宏观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强引导,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全方位提升山东农业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努力构建强势农业品牌。 (2)大力加强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以丰富的文化内涵铸造农业品牌的强势地位 首先,各级农业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新闻媒体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当地农业品牌,扩大山东农业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进一步加大市场推介力度,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最后,大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以丰富的文化内涵铸造农业品牌的强势地位。由此,尽快打造一批富有影响的地理标志,全力铸造山东农业品牌的强势地位,推动国际市场的全面拓展。 (3)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名牌意识 当今世界,品牌是农产品进人市场的“准人证”,是打入国际市场的“绿卡”。因此,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名牌意识。为此,各级政府、龙头企业和各种协会组织、农业合作社、技术服务单位等都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创农业名牌的企业和协会组织给予大力支持,全方位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名牌意识。 (4)培育品牌发展载体,以强势农业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首先,要培育品牌发展载体,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是争创名牌农产品的主体,各地市都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采取综合措施,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作为强势农业品牌发展的载体,加强日常指导与督查,确保山东强势农业品牌的成功构建。 其次,完善农产品出口政策体系。面对国外的贸易壁垒。 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合作,形成共同推进农产品出口的合力。应对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形势,还必须从市场准入、出口补贴以及卫生与食品检验等方面对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系统设计,建立合理的关税升级制度,尽快构建起农产品市场准人体系。 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山东农业品牌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下,农业品牌的打造,关键就在农业品牌即农产品的品质、形象与市场竞争力上。其中,品质是核心,品质不过硬,其社会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必然下降。为此,必须通过一系列倾斜政策,鼓励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相互合作,加快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与发展。同时,大力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与培训工作,全力提高山东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以此推动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及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加大农业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打造强势农业品牌 首先,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增加农技推广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技推广项目,并使该项资金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 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农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民间组织投资于农业技术研究开发领域,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体系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第三,要尽快形成一个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充分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市场运行手段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一个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主体激励机制;由此掀起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浪潮,为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和出口贸易的增长奠定一个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3.加强农业品牌基地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尽快建立强势农业品牌培育体系 (1)加强农业品牌基地建设,净化农业生产环境 农产品品牌生产基地关系到农业品牌培育的成败与否。要培育出富有竞争力的强势农业品牌,首先就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生产基地,以确保高质量农产品的充足供给。在创办品牌生产基地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净化农业生产环境。 (2)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 首先,要支持创新农业组织形式,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在此,要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运营模式。其次,政府要从多方面着手,打造一批巨型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其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促进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跨越。#p#分页标题#e# (3)加强农业品牌的培育与管理工作,构建起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强势农业品牌培育体系 首先,在推进品牌建设上,一要建立企业营销组织机构,以此来推动品牌建设与维护;二要加强研发工作,促进品牌知识含量的不断提高;三要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大力推介山东农业品牌。’其次,各级政府都要更新观念,帮助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对于有市场、有效益,能够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龙头企业,不管是何种所有制,都要扶持鼓励其发展,并从财政、税收、信贷、科技、市场信息、农田水利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农业品牌的申报与认证工作 (1)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品牌申报、培育与奖励基金 现阶段,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龙头企业申报、培育农业品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投资动力,必须全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建立农业品牌申报、培育与奖励基金。各级专项基金十分有限,必须专款专用,严格把关,充分发挥其补贴与激励效应。 (2)强化特色产业培育,带动山东品牌农产品的申报和认证 为了让农业形成特色,让特色形成品牌,让品牌形成效益,要紧紧围绕着培育果蔬、海产品、油料作物三大主导产业和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的目标定位,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山东特色农产品的集聚。通过建立国家生态示范区、果蔬生产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等活动,带动品牌农产品的申报和认证。 (3)强化注册与认证,提升品牌农业的内在质量 在推进品牌建设过程中,要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严防农业品牌被国外抢注现象的发生。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搞好优质农产品的申报初选工作。通过无公害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全省农业,使山东农业快速向标准化、质量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经营机制的创新,集中优势资深为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创造条件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质、高效、高产农业 首先,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面对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必须深入研究国际农业结构的变动规律,积极推进山东农业结构调整及其经营机制的创新。其一,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坚持农林牧渔结构并重、重点发展品牌的原则,确保农林牧渔业的相互协调。其二,适度调减种植业中的谷物种植面积,提高名牌水果、蔬菜的种植比重,加快品牌园艺农产品的发展。其三,在畜牧业结构上,以出口为导向,在优先发展品牌畜牧产品的基础上,各类家禽家畜要比例协调,相互促进。 其次,调整农产品的品种与品质结构,发展高质、高效、高产农业。目前,要尽快建立以质量为首要目标的科研准则,推进以动植物制种为中心的生物技术革命,引进和推广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质动植物品种,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加快经营机制的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首先,要健全政策体系,推动经营机制的创新。为了加快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规划、管理、服务、监督功能,加强财政、信贷和法规制度的支持力度,加快整个经营机制的创新,力争把产业化经营纳入市场化、法制化的轨道。 其次。立足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农业一批优势产业集群。要立足海水养殖、食品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效应,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强势农业品牌的构建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 (3)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及其出口贸易的增长 面对日趋高筑的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必须树立精品农业和效益农业的观念,在全省范围内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强势农业品牌的选拔与培育,强力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以此带动出口贸易的增长,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6.加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搞好农业环境监溯工作。为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1)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要及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农业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生态工程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其次,禁止向农田、草场、林地、渔业水域及灌溉渠道排放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县级以上农业部门应当对用于灌溉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要定期组织监测,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现象的发生。 第三,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积极采取农业生物技术措施,及时回收农膜等有害废弃物,防止、减少农田污染事故发生。在品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中,要严禁剧毒农药和各种添加剂和催生剂的滥用,杜绝食品污染现象的发生。 (2)搞好农业环境监测工作,为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先,省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等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拟定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其次,农业环境监督检查应实行监察员制度,提高环境质量的国际认可度,为农业品牌的培育及其国际市场的开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p#分页标题#e#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造假行为,全力维护山东农业品牌的国际声誉。在此,首先必须加强农产品的品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打假保牌力度;其次,坚决根除仿冒造假行为,强化监督管理,对品牌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全力维护山东农业晶牌的国际声誉,为山东农业出口贸易的稳定持续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社会与市场环境。

全文阅读

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管理

摘 要:目前,我国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效用的发挥还主要依赖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这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应从发展的角度、从经营管理层面出发,把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一项资产来经营,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品牌来建设,实施品牌化管理,使地理标志农产品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持久的品牌竞争优势,实现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农产品 地理标志 品牌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66-02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创设于欧洲,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重视是在本世纪初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才开始的。

目前,我国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还仅仅停留在注册、登记和审批等很小的领域,生产经营者品牌建设意识不强,普遍存在品牌小而散乱、缺乏品牌合力的现象;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不高,概念模糊,未能建立起品牌效应;市场上地理标志农产品被假冒或粗制滥造的现象严重,竞争仍停留在产品层面上,地理标志效用的发挥还主要依赖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这与全球化竞争不断加剧、产品替代性日益增强、同质化日趋严重、消费者购买行为日渐呈现出以品牌为导向的现实不相适应。地理标志农产品要想获得市场竞争力并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借助地理标志制度对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品牌保护与建设,实施品牌化管理。而当前,学术界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注册和法律保护层面上,很少涉及到经营层面,尤其是从品牌建设的角度进行相关研究的更是少见。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一种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标识,只对其进行品牌保护研究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进行经营层面的研究,尤其是品牌建设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实施品牌化管理,把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并建立持久的品牌竞争优势。

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管理及必要性

当前,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价值和作用已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以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注册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但更多的集中在登记、注册和法律保护上。不可否认,农产品实行地理标志登记、注册和法律保护后,对于提升地方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价格水平、扩大销售、改善地方产业结构、形成比较优势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农民也因之获益不少。据统计,目前获得地理标志注册的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20%到90%,比注册前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平均增长306%。但实际上,这种收益的获得主要是基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和历史传统等要素禀赋。这种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不仅是脆弱的、暂时的,而且在给区域经济和农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滋生出系列问题,如果一直坚持以比较优势来维持和发展地理标志,不仅将会使我国农业停留在以资源为基础较落后的经济层面上,产生狭隘的地理标志主义,为不正当竞争孕育沃土,而且最终损害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