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内部控制的历史渊源
(一)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渊源
人们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的基础。“内部控制”这个概念是在审计专业文献中被第一次提出的,在审计的整个发展历程中,似乎也总能见到内部控制的印迹。从1720年“南海公司”事件揭开审计登上世界舞台的序幕开始,在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的审计发展进程中,前后经历了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但无论是账项基础审计还是制度基础审计,其主要目的都是查错防弊,所揭示的问题许多都源于内部控制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前,尽管审计师对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估算审计风险,但更多的是将它作为一种审计方法,并没有关注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甚至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现象引起世人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发展也出现了各自新的轨道。一方面,审计职业界不断探索创新审计的思路,将财务报表错报漏报的风险与企业整体战略风险分析结合起来,充分披露企业经营风险状况及其审计影响。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得到扩展与延伸,在管理领域走出了一条宽阔大道。从传统意义上的内部牵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展到与治理、风险管理过程相结合,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渊源
控制是管理的应有之义,有管理就有控制。管理学述及的控制一般包括三个环节:确立标准、比较并揭示偏差、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这就使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标准相对稳定、以纠正不利偏差为目的、以事后控制为主要形式。重在“维持现状以符合标准”,即控制的第一层含义。这种控制同时体现了将创造价值的资源与活动局限于已使用和正在使用或发生的资源与活动的认识。
在新经济条件下,为了适应有着极强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企业不再是管理关系清楚、作业流程稳定的组织,而是朝着成为一个能够满足客户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变化的有机组织方向努力。强调授权、指令和标准的“维持现状”的控制理念在企业战略管理发展中受到了严峻挑战,而自主优化和自我调整的“改善现状以促进发展”控制思想显然更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现代内部控制由“纠偏”向“引导”转变是大势所趋。同时,现代内部控制制度也将成为组织改进流程、强化适应能力并使之持续提高的一项管理制度。
二、现代内部控制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如前所述,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内部控制必须由“维持现状”向“改善现状”转变,由重“纠偏”向重“引导”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的现象频频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缺乏科学、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在讨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试图探究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创新的重视程度日显高涨。虽然很多大型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比较落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大体呈现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好,中小型企业一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比私营企业设计的好,但是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国有企业相比要处理的好。本文首先介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之路。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足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制约某些行为,怕影响企业的效益,迟迟不敢也不愿意在企业内部设立控制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但也只是形式。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企业领导只认金钱,会出现违章违法搞经营的现象,他们自然不会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经济体制改革政策上一直强调政企分开,但是真正将政策付诸于实践的却是屈指可数。部分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有些是空降来的,而非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因此这些任命的领导者只注重自身的政治表现,对业务能力不够重视,如发生的重大事故或是企业危机,一般只是撤职或者离岗来解决,很少有通过内部制度来防范的。
1.2相关制度适应能力弱
我国的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划设计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而且制度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由于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较为复杂,但是企业内控制度却不是随之改变,所以我国企业的内控制度适应能力较弱,未能形成整体的系统,甚至有些制度制定的不合时宜,而且问题较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非静止不动的,所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管理特点以及外部环境来设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再不断地完善。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第1期 张岳麓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来说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还相当脆弱,主要体现为:客观环境的局限性、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等等。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必须有所创新和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的观念创新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很多缺陷,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局限在内部牵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甚至有些企业以为内部控制就是俗称的内部监督,这种认识与现代企业的要求显得格格不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观念创新,关键是要把企业的财务监控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效益监控体系,以企业最终经营成果作为内部控制的依据,从内部控制的行为主体入手。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和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理念最鲜明、最重要的标志。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企业领导者内部控制的随意性往往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亚细亚关门、“广东国投”破产,都与领导者不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关。反之,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研究,尊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强调沟通和管理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就能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明确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不是手册、文件和制度的简单组合,更不等同于内部监督、内部成本控制或资产安全性控制等。从上个世纪30年代“内部控制”一词首次提出到现在,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被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按照COSO报告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阶层和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在现代企业中,其主要作用如下:一是有助于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经营目标;二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害;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可见,内部控制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3.创造主动学习新观念的氛围。学习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面对开放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要想获得立足之地,进而脱颖而出,每个管理者、每个员工都必须不断学习,特别是要向优秀的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思维,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方法,从而为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创新
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得到广泛的认可并沿用至今,其对内部控制定义的描述如下: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得到了较好的创新发展。
一、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分析
COSO委员会的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五个方面的要素支持: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这五要素之间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1.内部控制环境(controlenvironment)。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决定着内部控制的规则与结构,决定了组织的氛围,影响组织中人们的内控意识。它包括管理者的道德品行及经营管理理念、组织结构、董事会、人力资源资源政策与实务、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riskappraisal)。风险评估指的是判别和分析企业在完成自身目标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从而为风险管理提供基础。它包括风险辨识和风险分析,风险辨识的内容涉及到:科技的发展、顾客的需求或预期改变、竞争、新颁法律或行政命令,天然灾害、经济环境改变、资讯系统处理的中断、所聘雇员的品质、训练方法及激励制度、经理人责任的改变、企业活动的性质、员工可接近资产的程度、董事会或监督委员会不够坚定或无效等。
3.内部控制活动(controlactivity)。企业必须制定具体的控制政策及程序并加以实行,以帮助管理层确保在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基础上其所采取的各种行动能使企业实现自身目标。内部控制活动就是指为保证目标得以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组织的各个层次和各部门,包括控制范围设定、授权、协调、业绩考核、资产安全保障以及职责划分等。
4.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信息与沟通是指以一定的形式和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辨认、获得的,为员工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作业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交换和传递。要想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拥有一套完善的信息传递与沟通系统是不可少的。若组织内部的信息渠道不畅,内部控制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监督(monitoring)。监督是指评估内部控制运作质量的过程,包括持续性监控活动和个别评估。这里的持续性监控活动是指营业过程中例行监督,包括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以及职员执行职务时采取的其他行动。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系统,更有赖于其能够良好运行。为此,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得到恰当的监督,以便在必要时加以修正,这种监督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审计监督。
一、内部控制的历史渊源
(一)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渊源
人们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的基础。“内部控制”这个概念是在审计专业文献中被第一次提出的,在审计的整个发展历程中,似乎也总能见到内部控制的印迹。从1720年“南海公司”事件揭开审计登上世界舞台的序幕开始,在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的审计发展进程中,前后经历了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但无论是账项基础审计还是制度基础审计,其主要目的都是查错防弊,所揭示的问题许多都源于内部控制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前,尽管审计师对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估算审计风险,但更多的是将它作为一种审计方法,并没有关注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甚至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现象引起世人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发展也出现了各自新的轨道。一方面,审计职业界不断探索创新审计的思路,将财务报表错报漏报的风险与企业整体战略风险分析结合起来,充分披露企业经营风险状况及其审计影响。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得到扩展与延伸,在管理领域走出了一条宽阔大道。从传统意义上的内部牵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展到与治理、风险管理过程相结合,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渊源
控制是管理的应有之义,有管理就有控制。管理学述及的控制一般包括三个环节:确立标准、比较并揭示偏差、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这就使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标准相对稳定、以纠正不利偏差为目的、以事后控制为主要形式。重在“维持现状以符合标准”,即控制的第一层含义。这种控制同时体现了将创造价值的资源与活动局限于已使用和正在使用或发生的资源与活动的认识。
在新经济条件下,为了适应有着极强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企业不再是管理关系清楚、作业流程稳定的组织,而是朝着成为一个能够满足客户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变化的有机组织方向努力。强调授权、指令和标准的“维持现状”的控制理念在企业战略管理发展中受到了严峻挑战,而自主优化和自我调整的“改善现状以促进发展”控制思想显然更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现代内部控制由“纠偏”向“引导”转变是大势所趋。同时,现代内部控制制度也将成为组织改进流程、强化适应能力并使之持续提高的一项管理制度。
二、现代内部控制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如前所述,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内部控制必须由“维持现状”向“改善现状”转变,由重“纠偏”向重“引导”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在内部牵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约束企业行为的一种规范,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在内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规范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处理方法、程序和措施等。没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规范化财务管理将无从说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又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是《会计法》、《公司法》的基本要求,而且是烟草企业规范创新的要求。
一、烟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我国实行烟草专卖管理体制已经有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一定的内部管理经验,大多数企业都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管理大都有章可循,但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仍较薄弱。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有的并未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很多误解,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有些企业有章不循、执法不严,只是将已建立的一套内部控制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有的企业在处理业务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有时甚至为了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账目或搞“账外账”。
烟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最薄弱的环节在货币资金、采购业务和长期投资三方面。货币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大量存在。采购业务中弄虚作假,吃“回扣”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对外担保数额较大,隐藏着潜在的风险,表现为:对外投资数额大,项目分散,科技含量低,回报率低。此外,由于县级公司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人数不多,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没有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烟草企业是一种典型的国有垄断企业,实行政企合一的高度计划管理模式。其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得不好,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政企不分、权责不清、企业的“产权主体缺位”、“监督者虚位”以及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造成的。要改变烟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状况,必须深化改革,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
二、烟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
(一)改革烟草企业管理体制是创新的前提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行政企分开,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化。尽快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中国烟草集团公司,真正实现人、财、物的高度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烟草专卖专营的优势。集团公司从人事、投资和财务三个方面对下属公司实施内部控制。集团公司通过任命经理、确定总的年度报酬和下属公司职位数量来实施人事方面的控制;对资金支出实行审批制度,以控制资金支出水平,降低投资风险;在财务控制方面,集团公司主要通过对经营单位下达利润、净资产和现金流量等财务预算指标和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报告来考核下属公司的财务业绩。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尚未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还不十分清楚,认为建立了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而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制约机制。各项经营环节和岗位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工作透明度不高,内部审计工作薄弱,一部分企业虽设立了审计部门,但由于体制不顺,人员的素质也不都能适应的了工作需要,不少中小型企业至今还没有单独设立审计部门。
(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有的制度已经过时,无法执行;有的制度与现行国家法规相抵触,也有的制度虽好,但无人监督执行。缺乏严格的处罚制度和执法监督机制,致使一些违纪的人不但受不到应有的处罚,反而得到重用。
(三)没有按现代制度要求,建立产权清晰的经济实体。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由于证券市场不发达,不完善,股权高度集中,董事会的内部人控制明显,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因此,在董事会内部人控制,所有者与经营者权责不清的情况下,内部控制难以实行。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
(一)观念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观念创新,不能只局限于狭隘的概念之中,而应该从各方面来考虑,以企业最终经营成果作为内部控制的依据,从内部控制的行为主体入手。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企业领导者内部控制的随意性往往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
2.明确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不是手册、文件和制度的简单组合,更不等同于内部监督、内部成本控制或资产安全性控制等。从上个世纪30年代“内部控制”一词首次提出到现在,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被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要明确内部控制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摘 要 内部控制属于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并不完善,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但是为了能够与当今时展相适应,就必须要对其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创新,以能够提高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执行力,加强企业管理效力,从而最大化的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创新
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其企业各项活动中,其内部控制制度均会贯穿其中,不但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还是实施经营管理,其都需要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有效性直接对企业经营成败具有影响,因此为了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实行,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下面本文就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进行分析。
1、 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规范是企业有效治理的需求,企业治理是企业利益相关的人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平衡问题,只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好了,企业治理结构也会跟着得到一定的改善。我国当前企业的治理结构大多还是有内部人控制,董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出现,虽然有些企业的管理者知道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有时企业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仍然不注重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甚至是故意忽略,所以将企业内部控制该有的效果和效率进行降低。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保障,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对会计记录的真实、可靠、准确、完整提供保证,将企业中的错误的策略进行纠正,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经营风险等进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需要对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就是其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对企业风险实施防范的最佳手段,其不但能够合理评估企业风险,还能够加强企业经营中相对较弱部分的控制,保证国家的各种方针和财政政策可以在企业中很好的实行,保证企业物资的安全和完整,对企业会计信息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有效提高,也具有有效作用。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可以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可以将其生产、经营以及财政等各方面内容均进行结合调控,充分的发挥企业资源的整体作用。内部控制可以建立严密的监督、考核管理制度,真实的将企业的经营和职工工作实绩进行反映。因此想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完善,就需要对其资源实施相应监督和控制,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推动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2、 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创新,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力度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在竞争方面越来越激烈,在这个背景下,提升内部控制制度水平对于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然具有非常的作用。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从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出发,从而提出相应的创新管理策略,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创新管理
一、引言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指的是企业为了提升管理效率,提升信息质量水平和传递效率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这个制度是由治理层和管理层以及员工共同实施和执行。并按照控制目的又分成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种。其中会计控制更多是从企业资产管理,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控制,而管理控制则更多是从企业经营方针的角度,坚决执行相关的制度,从而提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运营成本。并最终实现企业的运营目标。
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分析
1.制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失明。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选择性失明,其内部控制制度更多是为了规范基层员工的日常行为,但是对于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能力相对较差,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自上而下导致信息管理出现严重问题,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出现故意违规,甚至期满广大投资人或者债权人,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执行性不高。现在不少企业也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因此也纷纷构建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中有不少企业只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外观展现,而对于其内涵却没有很好的深入开展,导致很多企业颁布的内部控制制度很难执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并没有结合企业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也没有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规范进行明确,出现了要么在制定目标和权责关系上相对模糊,要么就是目标高大上,很难达成,这些都难以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执行性。
3.内部控制制度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虽然很多企业也建设实施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是内部控制制度依然停留在手工管理模式下,这导致了很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没有起到创新企业管理的作用,只是成了手工化管理专项电子化管理的搬运工。再加上很多企业的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能够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这也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程度低的重要因素。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产物,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将企业资产进行完整的保护,使得企业的一切活动都顺利进行,并有一定的工作效率,企业发展规模越大,这种内部控制就越明显,可以说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企业内部控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目前还不是很完善,为了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我们在本文中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定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制度;创新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的所有活动中,只要有经济活动以及经营管理,就需要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实行,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在本文中我们对如何进行内科控制制度的创新进行研究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规范是企业有效治理的需求,企业治理是企业利益相关的人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平衡问题,只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好了,企业治理结构也会跟着得到一定的改善。我国当前企业的治理结构大多还是有内部人控制,董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出现,虽然有些企业的管理者知道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为了利益,还是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甚至是故意忽略,所以将企业内部控制该有的效果和效率进行降低。某些企业的管理者使用权利让自己处在内部控制,企业进行的内部控制也只是一种形式,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破坏,最终是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无法进行。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对会计记录的真实、可靠、准确、完整提供保证,将企业中的错误的策略进行纠正,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经营风险等进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需要对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防范企业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可以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地评估,加强企业经营中相对较弱部分的控制,保证国家的各种方针和财政政策可以在企业中很好的实行,保证企业物资的安全和完整,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可以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政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的发挥企业资源的整体作用。内部控制可以建立严密的监督、考核管理制度,真实的将企业的经营,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反映出来。和企业实行的奖惩制度结合在一起,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进而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并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推动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