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哪里有好教学论文

哪里有好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韩疑问词“哪里”与“??”的翻译对应

在韩国语翻译教学中,词汇翻译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由于词汇翻译具有多义性和灵活性,这无疑增添了翻译的难度。本文将重点对比韩国语“??”和汉语“哪里”在翻译时的对等和差异,浅谈一下翻译教学中词汇翻译。

词汇翻译是翻译中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所以只有理解并翻译好词汇,才能准确的把握原文的内涵。在词汇学范畴中,汉语疑问词“哪里”和韩国语疑问词“??”除了是表示基本地点的疑问代词,还具有其他丰富的词义,这给翻译增添了一道屏障,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对词汇翻译的教学方法。

一、汉韩疑问词“??”与“哪里”的翻译异同

(一)询问处所地点

这本书你是从哪里拿来的?-??? ??? ??????

???? ??? ??????-打扰一下,你从哪里来?

在对处所地点疑问时,通常都可直接对译。

(2)泛指任何处所。

全文阅读

校园好过御花园

这天早上,我们像往常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刚走进校园,脚下一阵震动,我们站立不稳,一下子都摔倒了。

“哎哟哟,疼死了!”当我们一边揉屁股一边站起来时,顿时惊呆了——熟悉的校园风光不见了,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居然是皇帝的御花园!瞧,老佛爷、皇帝和宫女们正在悠闲地散步呢!

虽说皇宫里规矩很多,可我们还是小孩子嘛,哪儿懂呀。我赶紧跑上前去,冲皇帝行了个队礼,说:“皇帝你好。”“哟,这是哪里来的小毛孩?穿着打扮那么古怪,真逗!”皇帝笑了。哼,说我是小毛孩?我这个小毛孩可得让你尝尝我们现代人的厉害。

我看了看四周,说:“皇帝,你这御花园挺大挺漂亮的,可还是比不上我们的校园。”“大胆!竟敢对皇上如此无礼!”一位宫女对着我大吼。我吓了一跳,老佛爷却不紧不慢地说:“我看这些小毛孩挺聪明的。那我们就来个辩论赛,都夸自己的园子好,哪方说得好,哪方就获胜。”“好好,我赞成。我们就来个辩论赛!”皇帝很感兴趣。

“今天这场宫廷辩论赛的主题是——是我们大清的御花园好,还是这些小毛孩的什么校园好。现在,辩论正式开始!”老佛爷严肃地宣布。

“我来!我来!”我抢着说。“我们学校那叫一个好啊!校园里有玲珑的假山,操场周围有青翠欲滴的小树和小凉亭、水池,水池里有盛开的莲花,不时还有小金鱼在花海中捉迷藏呢!我们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往窗外一看就是满眼绿色,真是美不胜收!”皇帝急了:“朕的御花园那才叫美不胜收!亭台楼阁雕龙画凤,朕每次赏玩,都会心旷神怡。”我笑了:“皇帝啊,这御花园只有宫里的人才能游玩,我们的学校却是大家的,只要你想读书就可以来享受美景、收获知识,您的御花园能行吗?”皇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赶紧换了个角度:“虽然我的御花园不能让全天下的人来赏玩,可我的皇子们每天都在这里手捧圣贤书高声诵读。”他话音还没落,学习委员就抢着说:“我们的学校才是学习的圣地。我们的校园里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电脑教室、大礼堂……你可以做科学实验、操作电脑、博览群书、参加课后的兴趣活动,还可以开联欢会,这些事在您的御花园里能做吗?”

“朕的御花园由能工巧匠设计,独一无二!”“我们的校园由专门的建筑师设计,功能齐全,安全又美丽!”“朕的御花园里美女如云!”“我们的校园里都是活力四射的少男少女,充满了书香,这才是最高雅的!”“朕的御花园里能弹琴下棋吟诗作画!”“我们在校园里能学习各门学科,还能开运动会和跳蚤市场!”……一时间,所有人都加入了“战团”,辩论会火暴异常。

经过一番激烈的舌斗,老佛爷只能狼狈地宣布结果:“本次辩论会的冠军是拉堡小学的同学。”我们立刻欢呼了起来,连“该怎么回到21世纪”的问题也给忘了……

全文阅读

巧抓切入点 妙设主问题

摘 要:我们常常在提“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最近又在提“卓越课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达到“有效、高效、卓越”的目标,笔者认为教学课文时,一定要找好切入点,巧妙设置主问题,让学生思维动起来,长文短教,多学少教。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语文课文教学可以以题目、关键词、主旨句为切入点,妙设主问题,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切入点;主问题

一篇课文的教学,当我们都明确了重难点时,知道“教什么”,但不同的老师为何教学的效果却迥乎不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怎么教”的问题。综观特级教师、名师们的创新教学设计,其中有一个共同点――教学切入点抓得好。一篇文章的教学切入点,就好比是打开文本的一把金钥匙,切入点得当,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解读文本如庖丁解牛,笔者就教学中抓切入点的问题例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以题目为切入点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窗口,它的作用往往有:设置悬念、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突出主题、一语双关等。标题与主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有直接揭示主题的,有暗示主题的,有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思考的。由此可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那么,以题目为切入点,主问题引领教学,就会达到“直、快”的效果,少走弯路,少提无价值的问题。

如《马说》一课的教学,首先初读解题――什么“说”?(学生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即说马、谈马、论马。)然后研读品析――全文“说”了有关马的哪些内容?从文中体会出哪些情感?(主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找到答案:说千里马的特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的遭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的愚妄浅薄……边找语句边读,体会到作者的同情、憎恶、鄙视、不满、谴责、叹息、嘲讽……)。最后质疑探究――你来说说谁应该为千里马的不幸负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符合事实逻辑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链接写作背景,帮助深入理解)

又如《再塑生命》,抓题目中“再塑”二字,教学设计:略读解题(你怎样理解“再塑”?“重新塑造”)――精读虑旨(①海伦凯勒原有的生命是怎样的,以至于要再次“塑造”?②沙利文老师是通过哪三件事情来“再塑”海伦凯勒生命的?③“再塑”成功了吗?,这三件事分别给海伦凯勒的生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赏读悟情(在“再塑”的过程中,沙利文有哪些具体的行为表现拨动了你的心弦?你读到莎莉文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学生?)――拓展感恩(结合全文,再谈“再塑”含义。写几句话来感恩生命中对你有“塑”之人)。

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题目为切入点,提问:从题目中获得的哪些信息。学生由“百草园、三味书屋”两地点明确本文的内容:百草园、三味书屋,由“从……到……”明确本文的结构:两部分+过渡段。《我的第一本书》,就以题目为切入点,三个主问题教学本篇:①“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②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人、哪些事?③为什么要写“我的第一本书”,它给“我”带来哪些感受?

全文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三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4-0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而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它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教学对象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思维方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是,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把大小问题,无足轻重地罗列出来,变满堂灌为满堂问,使学生兴味索然。这种提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认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准确

在教材中,有的字、词、句、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突破口,只有找准突破口,根据突破口来设计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的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我国西沙群岛的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在让学生通读课文,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要求学生精读深思:

1.课文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特点?画出有关的词句。

2.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全文阅读

多措并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永远记得这样一句话:教学你可以不爱它,但你不得不承认,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我上师范时老师告诉我的一句话,如今仍记忆犹新。而自己步入教坛也已经二十多个春秋,谈到教学,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但在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苦苦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觉得,只有艺术才是永恒的,只有艺术才能吸引人,也只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吸引学生。我虽没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我一直在苦苦追求,“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艺术地处理教材,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5分钟的质量。在我的教学观念里,我不赞成加班加点。原因:首先,我觉得靠拖长时间给学生补课,这种办法,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处;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的低效率,甚至没有效果。学生也是人,假如我们每天下班后,硬把学生留下,就算是表面愿意留下来了,又会什么高效率呢?所以,我从不主张放学后留下学生来辅导,打疲劳战,造成学生厌学,到头师生都疲惫而无所得。把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学的质量也才有保证。

那么,如何去追求较高的教学艺术呢?

1 备课

任何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课前认真细致的备课,而备课的充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上课的自信程度,讲课效果,学生听课的效果,所以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1.1细致全面。我们上课面对的是学生,而学生是各种程度参差不齐的,你无法预料到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细致入微的备好每一堂课,细致到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举个例子,我们语文课学生提出问题最多的是讲评卷子的课,特别是学生有错误的地方和得半勾的地方,最主要的是一题有多个答案的题。要尽可能的多准备几个答案,并且逐一排查,甚至学生可能在哪个答案上提出问题,都要一一想到。

这一点就如同我们老师所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准备长流水,所以你一定要把你的水备好,并把每一堂课的知识备全备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博览群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知识修养,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才是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教学上,我努力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提出,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主要是由其学习方法来决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公报中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这一理论作为指导,备课时我大但地打破常规把学生的学法作为备课的重点。

1.2重点突出。是不是细致全面的准备上课就一定会很充分,学生就会相当满意了呢?我觉得并非如此,我们必须在全面细致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课进行精细加工:做到哪些知识是自己要储备的,哪些是要讲给学生听的;讲给学生的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哪些是学困生需要掌握的;哪些是中间生需要掌握的;哪些是优等生需要掌握的;都应该有分门别类的要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一些学生说:我们的老师很负责,上课讲的可多了,但是就是不知道哪些是重点,该记住哪一个。这就需要我们提取精华,突出重点,让学生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时有些年轻老师会说:老教师可以,他们明确的知道考题之中哪些是重点考察的,可是我们哪里知道,而且我们生怕讲少了。这一点很好解决:①你应该大量做题,这样不但能够应付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你会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考题考点,而这就是你应该对学生重点讲解的。②应该多向老教师求教,避免走弯路,讲过多没有必要的东西。

全文阅读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了解空气

干窑镇中心小学戴文卫

教学目标:

⒈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着我们的周围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⒉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全文阅读

无论你走到哪里

“无论你走到哪里……”一想到这句话,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陈老师那慈祥的脸庞。

我是一个山里娃。那时,我正在山里一所陈旧的学校读四年级。听说城里有一位老师要来支教,教我们语文课。

新老师一进教室,同学们便高兴地鼓掌。我仔细地打量她:细腰身,有一头黑溜溜的长发,穿一身朴素的衣服,让人几乎看不出她是一个城里人。

她自我介绍说:“我姓陈,名叫淑贞,以后你们叫我陈老师。从今以后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我们会相处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和我经常交流。”陈老师接着说,“我要选几名同学来担任本学期的班干部。”全体同学听得非常认真,可是陈老师又说道,“我现在暂时选一个语文课代表,其他的班干部过一个礼拜后再决定。”过了一会儿,陈老师说,“第二组第一列的第三个女生。”什么?竟然是我,成绩不太好的我!我可从来都没有当过什么班干部啊!陈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说,“就你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陈老师相处得很好,每天都有说有笑,我大概忘记她是城里人了。

有一次,老师让我摘一袋山里的野果子给她。我看她脸色不对劲,便疑惑不解地问:“陈老师,您怎么啦?”陈老师红着眼圈说:“我刚接到通知,下个礼拜三我就要离开这里了。”我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看到陈老师的两眼噙满泪水,我也哭了。陈老师轻轻地说:“别哭了,我只是回城里,你不用那么伤心。”我使劲地点点头:“无论您走到哪里,您都是我最好的语文老师。”陈老师激动地说:“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是我的好学生。”

临走时,陈老师递给我一张纸条。回到家里,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纸条,上面写道:“无论你走到哪里,我们都分享一个太阳;无论你走到哪里,我们都欣赏一个月亮。在这所学校里,你是第一个给我幸福的学生,你让我感受到了离别时的悲痛。Thank you!(谢谢你)”我看完纸条上的文字之后又哭了一场。望着皎洁的月亮,我低声说:“陈老师,再见!”

【指导教师:郑建华】

全文阅读

浅议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作者简介:姚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 要: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大部分都会用对比分析假说来预测学习者在学习上可能遇到的困难,这固然是个好方法来帮助学习者学习,但是学习者真正有困难的并不是两种语言中差异很大的部分,而是那些相似却并不相同的部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差异大的部分有可能会造成学生“模板对话”,这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借助文化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差异部分,并把重点放在同中有异的部分,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对比分析假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

虽然关于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有各种各样的讨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第二语言教学离不开跨文化交际,而且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其中语言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学生应知道对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如何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主要目标当然也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老师应该怎样教,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是否该引入文化教学,都是我们现在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哥伦比亚大学暑期中文班的二、三年级非华裔学生为调查对象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他们在用中文进行日常对话时,如果遇到和课文类似的交际情境,他们会遵守课文中给出的对话模板来进行交际。这个现象不禁让笔者思考,课文中的对话固然是标准汉语,但是如果在日生活的交际中一直以这种“模板对话”来进行沟通的话,难免会造成一些交际障碍。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说明一下。

一、关于对比分析假说

对比分析假说是由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博士于1957年提出的。他认为当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不同时,学习者会借助第一语言的一些规则,这会产生负迁移作用,产生干扰;但第二语言中那些与第一语言相类似的成分会帮助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这一理论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但尽管这样,无论是在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教材的编写上,都会用到对比分析来预测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所以理所当然的两种文化的差异点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为了防止学生用自己母语文化对他们的干扰,会重点强调两种语言有差异的地方,以防止学生犯错。但是实际的学习中就真和对比分析假说的结论相同吗?其实也不尽然。纵使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的不同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并不是他们最不能克服的部分,相反,那些与第一语言相似却又不是完全等同的知识点是学习者认为最难学的部分。

以词汇的学习为例,近义词一直是学生学习词汇时最头疼的问题。如果学生的第一语言为英语,当一组近义词都可以用同一个英文单词来表示的话,学生会百思不得其解。比如“骤然、突然、忽然”这组词,英文都可以说成是“suddenly”,但是这三个词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是绝对不能互换的。所以,对学习者来说,真正困难的是在第一语言中是一个意思而在第二语言有多个意义可以对应的那些词汇。

全文阅读

“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歇”要不得

摘要:郑渊洁在《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里说:教育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将是人类的末日。在教学中我们要突出“人”字,学会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歇”是我们当地老百姓的习惯性方言,意思很简单,就是一个人走远路,走到哪里,天黑了,就在那里歇脚。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上,是我十一年前在初级中学任教的时候,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在分配的学校上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公开课。因为我串讲课文,课文还没讲完,就下课了。那些老教师在评价我这节课时,就说我没备好课,上的内容没有目的性,“走到哪里,就到那里歇”,导致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不但没有完成,而且显得杂乱无章,什么都在讲,却什么都没讲清楚,还说这是语文教师的通病。最近,我听了一位新教师上莫泊桑的《项链》的公开课,感觉他这节课不很成功,也犯了我当年的毛病――“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歇”,他在第一课时就逐段讲解,既讲故事情节又分析人物心理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下课了,他的情节没讲完,人物心理特点也没分析完――这看来真是语文教师的通病,从我们不知上几辈的教师开始,就在犯这种毛病。

郑渊洁在《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里说:教育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将是人类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1种方法教50个学生。很显然,语文教师所犯的“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歇”的通病是属于差的教学方法,是要不得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像这种“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歇”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独特体验吗?也许你会说,我是积极响应新的阅读教学的方式观: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整体把握”的提法是针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就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的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所谓思路,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样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因为理清文章思路的过程本身就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而“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歇”的教学方法虽然是在理清文章思路,但是,这却是以教师“讲”为中心,一节课,故事情节、人物分析、修辞方法什么都在讲,讲的很多,却很杂,这是很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它违反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

其实,说白了,这种教学方法正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要么是照本宣科、填鸭灌输的传授式,教师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教师的职业活动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简单重复,对他们而言,30年的教龄,仍然只是1年的经验,只是把1年的经验简单重复了30次而已;要么教师课前准备好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把“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在课堂上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尽管在答问过程中也采用一些谈话、讨论的形式,但是,谈话、讨论问题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因为教师的提问是有预定的“标准答案”的,学生的回答不过是猜测这些“标准答案”而已,最后还是由教师一锤定音。这些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天赋被扼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一文中指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地,都是无用的,对于他的行为影响很少,或根本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的发现并转化为己有的知识。”教学同样如此,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单纯传授式的课文分析基本上是无用的知识,它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教师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传递者”,但是,如果过分强调了教师职业的“传递性”,就会走进“传递说”的误区,传递说使得教师工作缺乏挑战性,感觉是重复性的工作,从而导致部分教师对工作产生厌倦。没有创新体验的教师对自己无疑是一种折磨,对学生和教育更是一种灾难。而我们所犯的“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歇”的通病,正是属于“传递说”的教学方式,这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首先,在教学中,要突出一个“人”字。即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比学会一门技能更为重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想说、直说、敢说的权利,给学生自我表达、交流看法的时间和场所。这样才能去创造学犹未尽的教学氛围。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知道如何学习,他们才能在广阔的语文世界里自由翱翔,才能在知识不断增长的社会继续学习。

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要变“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由重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传统课程观念认为教材就是课程,而教材编写是课程专家的事,与己无关,课程与教学分离,教师只是教材的消费者,所以,传统教育常常忽视甚而压制了学生的独立要求。我们常说教师是蜡烛,这虽然肯定了教师的奉献与给予,但却忽视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强调了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但却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属于灌输式的教学,传递内容单一,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知识的汇通。要知道,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这显然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只重视了“量”的要求,而没有提出“质”的要求。新课程观念认为课程是由师生共同生成的,课程是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要活用教材。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文本,但不是唯一的文本。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优化组合教材内容,敢于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减,凡是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教材都可以用于教学。这时,教师就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我们要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要严格遵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坚决屏弃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传统教学观,“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歇“的方法,要不得!

全文阅读

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科

【摘 要】怎样使学生们对语文产生兴趣?有什么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如痴如醉的跟着走?能不能努力的使我们的语文课每天都成为学生们最期盼的课程。

【关键词】初中学生;创设快乐;语文课堂

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至今让我和学生贴得更近;不断的尝试,让我的梦不再遥远!

1 笑着做老师

我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样的话语: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他热爱教育,他就能守住清贫;如果他爱学生,他就会快乐的奉献自己!

不管带哪个班,不论教哪个年级,也不去问旁人如何评论自己,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论交给我什么工作和任务,我都力求问心无愧,努力做到最好,我心里有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机会,还您一个奇迹!”从教多年,我对自己的职业依然深深热爱,我对学生总是充满了感激和期待。我一直都深信,不管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如果老师的心中有爱,那学生也会用爱回报老师,彼此挚爱的师生情一定能够创造许多的奇迹!什么是对学生的爱?我的理解就是,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包容学生、赞美学生、期待学生;同时还应该包括约束学生、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影响学生。

因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因为对学生们的热爱,我真的很少抱怨工作的枯燥无味,我很少动怒斥骂学生;更多的时候,我是这样来享受自己做为一名老师的幸福:笑着做老师,把灿烂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事,尽情享受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努力走向研究,不是仅仅满足于做教书匠,而是享受成长的快乐;年轻有年轻的美好,年长有年长的辉煌。因此,我快乐的掌控着我的语文课堂。

2 学生热爱语文学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