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知道,人的排毒方式有两种:一是小便,二是出汗。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一年四季只有夏季是能够自然出汗的,出汗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如果老憋着不出汗,时间长了,皮肤就不会呼吸了,最后就会造成很多人体代谢系统的紊乱,并且把这种皮肤的排毒功能都转到了肾和肝,增加肝肾的负担。但是,并不是所有部位出汗都是好的。通常认为,出汗是一个信号,排汗的部位与众不同,有时可能意味着你的健康出了问题。

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为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

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从西医理论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说是你的体内脾胃失和。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你体内的血液循环多半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

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你的饮食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手心、脚心出汗=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

如果你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时,手心或脚心容易出汗,中医觉得你多半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而且血虚。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胃幔可服清胃热的中药。

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经极度疲劳。

出汗=湿热下注、肾阳虚弱

如果你的爱出汗,中医认为你的体内湿热下注,肾阳虚弱。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患细菌性炎症的可能性会增大,甚至让气味变重。

不过,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望是指看脸色、形态、神色、排泄物;闻是指听病人的气息,嗅口气、汗味、大便臭气;问是问诊环节;最后是切,即切脉、看舌苔。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基础上写成《十问歌》,清代陈修园又将其略作修改,补充为:“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出汗情况,占十问中的一席。

对中医来说,望闻问切缺一不可,四症合拍,才能辨症。不难看出,出汗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中的一个点而已,不能作为独立的判断因素。单凭汗从哪个部位出就来判断一种疾病,并不科学。不过,中医倒是对不符合常规的出汗情况有诊断,当然也是要结合其他的症状辨证施治,综合得出结论。

比如说盗汗,有些人夜间睡觉时会出一身的汗,这类人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往往诊断为阴虚内热,发病人群比较常见的是更年期妇女、肺结核病人,工作压力大、烦躁焦虑、容易失眠的现代都市白领。临床上还有一类是动不动就出汗的肥胖人群,常以痰瘀湿热体质为主,这类人往往有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关于出汗,还有个问题,就是现代人群进出都是空调间,缺乏运动,导致该出汗的季节出汗不够,也是不利于健康的。中医认为,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出发,该出汗时就应该出汗,出汗也是帮助人体排毒的最好方法。

帮助出汗,最推荐的还是多做运动,并不一定是健身、打羽毛球等消耗量较大的运动,走路、上楼梯、在办公室里原地跑都可以。运动中微微出汗,有利于调节体温,排除体内废物,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大葱、大蒜、韭菜等食物都有利于排汗,平时可以多摄入。当然,出汗后须及时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