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俗文化活动

民俗文化活动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俗文化活动开幕词

同志们:

阳春三月,春光无限。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在这里,我谨代表浙江省文化厅对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最诚挚和最热烈的祝贺!

近几年来,象山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在文化大省、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春风的沐浴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因势利导下,积极抢抓机遇,精心付诸行动,各项文化事业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作出了示范。目前,象山的竹根雕闻名全国,享誉世界;农民画、剪纸、渔灯等民间艺术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象山石浦)开渔节声势浩大,影响广泛,渔文化研究开创国内先河;极具地方民间民俗特色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活动,约定成俗,越办越旺。等等。所有这些文化成就的取得,是象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各级各部门合力精心打造的结果,也是象山文化人辛勤努力的结果。

民间民俗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源于基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是象山民俗文化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而且是见证民俗文化旺盛生命力的一个典型事例。这次“三月三踏沙滩”活动与石浦老街开游仪式和家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突出“展示渔区风情,演绎独特民俗,推介渔港古镇”的主题,同时安排了辣螺姑娘招亲、综艺舞台、渔歌对唱、有奖拾螺、抬阁展示、民间杂艺表演和挑鱼接力、渔姑织网、滚冰桶比赛等一些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体活动,这必将有力促进四方游客的纷至沓来,大大提高游人群众的参与兴致,从而达到“人人享受先进文化”的目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活动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这里,也衷心希望象山通过从节庆活动做起,引导广大的市民、游客认识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艺术,把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逐步打造成为继中国开渔节后又一个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项目。

最后,祝愿象山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各项文化事业乘势而上,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预祝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全文阅读

民俗传统文化活动概述

作者:吴玉华 黄亮 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1.基本概述

1.1南安镇基本概况南安镇位于江西南部,大庾岭北麓,章水河畔,北纬25°24′,东经114°21′31″,是大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纯客家镇,人口8万多,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建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秦统一全国后,东与大余县黄龙镇交界,南与广东南雄交界,西与大余县浮江乡交界,北与江西崇义县相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浓厚客家文化底蕴的古镇。

1.2南安镇清泉坊基本概况“罗汉舞”的发源地在南安镇清泉坊。清泉坊是大余历史悠久的街坊之一,位于大余老城东面,沿城墙,旁章水,近郊外,纵横交错的巷路,两边座落着格式不一的古民宅,忠烈牌坊、贞节牌坊、祭祀牌坊等竖立在坊路口,两座雄雌石狮在坊口左右对峙。清泉坊以井水清净、甘甜享有盛名,所以取名“清泉”,至今色味不变,久旱不干。这一带水井甚多,有“百步设井”之称。有水井处必设关帝庙守护(据说是怕龙泉被邪魔破坏),而中心井旁的关帝庙则成了清泉坊民众宗教祭祀的活动中心。

2.南安“罗汉舞”形成的历史渊源及丰富内涵

2.1产生的背景南安“罗汉舞”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正值新旧朝代交替、战争频繁、局势动荡。《大庾县志》载:“兵荒至,里井空虚”。清初,清兵南下,屡犯南安郡城,当时清朝贵族实行“大兵一到,尽行屠戮”等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到处烧杀抢掠。人民死的死,逃的逃,大余城十室九空。人祸使人民苟延残喘,不懂人情的天灾又同时降临,干旱连年,田地龟裂,赤地千里,人民吃野菜、树皮,甚至吃观音土(一种泥土)来延缓死亡。许多老人小孩在饥嗷中死去,饥殍载道,瘟疫流行(瘟疫是指黄肿病。该病是全身发肿,四肢无力的营养缺乏症),《大庾县志》载:“斗米千钱,道相望”,真实记载了该历史时期的悲惨情景。战争与饥饿给大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大余人口锐减,因此,人们产生了迫切发展人口的心理。但面对社会动荡的现实,人们感到绝望,在走投无路之际,为达到精神上的满足,便狂热地寄希望于宗教神灵,希望有一个安定的局面,找到人丁兴旺的出路,用幻想的幸福来消磨自己的痛苦和愤怒,南安“罗汉舞”就是在祈神求子这种精神支配下产生和形成的。

2.2美好的传说有关“罗汉舞”的渊源民间流传有一故事,说古时南安镇清泉坊世居着吕、张两大姓。吕家多子家贫,而张家多女富庶。两家虽互为邻居,却常在重大节日时互相抬杠。一年春节,张家叫女婿用元宝垫桌子吃年饭,而吕家则叫众儿子用肩扛桌吃饭。后有和事佬出来调解,两家不计前嫌,每逢节日必出节目,敲锣打鼓模仿原来情景。由于他们的祖先信奉大肚罗汉,敬罗汉以求多生子,所以称为“罗汉舞”。“罗汉舞”初期就是由吕张两家凑合起舞的,一向有“吕家的罗汉头,张家的罗汉崽”之说。

2.3丰富的内涵南安“罗汉舞”是一种祈神求子的祭祀。据说唐朝时,佛家与道家相争信徒。佛家为了争取妇女信佛,特塑了一个女菩萨像,即观音像,和一个大肚罗汉十八子像来吸引妇女,意思是说,天上都有女神,你们何不信佛?信佛者会得到大肚罗汉神那么多的子孙,所以后来妇女们也步入佛教庙宇朝拜,并设观音菩萨和大肚罗汉十八子像在家虔敬,以求人丁兴旺。南安“罗汉舞”就是根据上述内容创作演变而成。人们期望通过罗汉上门送子的舞蹈形式,以示多育之兆。

全文阅读

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分析

摘要:社火是随着古老的农耕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至今约有上千年的历史。甘谷人称“社火”又为“耍社火”、“耍秧歌”,是当地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新年娱乐活动。与华丽多彩的城镇社火不同,甘谷乡村社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本文主要从甘谷社火的起源、组织形式、表演形式等方面对甘谷社火这一民俗文化进行一些阐述。

关键词:民俗文化;甘谷社火;乡村

一、甘谷社火的起源

甘谷县地处陇中地区东部,是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神话传说中三黄之首伏羲的诞生地,古称羲皇故里,有着华夏第一县的美称。甘谷在历史上是羌汉等多民族繁衍生息地方。因此,各民族文化的交汇碰撞产生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其中社火是一项最受广大民众欢迎且经久不衰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关于甘谷社火的起源,到目前为止还无确切史料可考,当地人普遍认为这与远古时代的农耕祭祀有关。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农立国,他们依赖自然,崇尚自然,认为种种自然现象是神的意志的反应,是大自然给予他们生存的恩惠,所以他们把丰收和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因此,祭祀神灵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逾越的环节。社火就是随着这种古老的农耕祭祀活动演变而成的一种娱神又娱人的活动。“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这是西北地区人民千百年延续下来的一种民间信仰的遗脉。

二、社火组织形式

传统的社火是以村社为单位组织的。谁来负责该年度的社火事宜,各个村庄不尽相同。每次选出一到两人作为本年度整体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其余组织者按照每个人的特长分工,无论是活动负责人还是参与表演的人,大家都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整个活动过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这种组织形式既体现出一个村庄乡民们团结和谐,互助友爱的人文情怀,同时也彰显出一个社会团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社火表演

(一)表演人员。参与社火表演的人,上有六七十岁的斑白老人,下有三四岁的天真孩童,既有青壮年小伙子,也有从外村嫁进来的新媳妇儿。总之,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这项喜庆的活动。大家自发组织,主动寻找搭档,利用空闲时间排练节目,这自然又拉近了相邻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全文阅读

民俗节庆文化活动项目策划

作者简介:孙小聃,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研究生在读

摘要:近年来政府鼓励发展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各地的文史工作单位与艺术工作者,纷纷投入乡土重建的行列。传统饶富宗教色彩的民俗节庆注入了艺术创新、招揽观光、开发文化商品的经济性目的。民俗节庆也成为推展文化产业,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项目。本文以文化生态研究的观点,为扩大文化营销,提出民俗节庆文化活动项目策划模式,期待有助激发我国文化产业的潜能与活力。

关键词:民俗节庆,文化活动,项目策划

1、项目背景

我国民俗节庆承袭汉民族传统文化,并包括源自各地方宗教祭祀的民俗庆典和原住民祭典。传统农村社会的民俗节庆往往结合耕作季节,富有祈福、消灾、演艺、休闲的多种意义。尤其民俗节庆期间搭配敬神、祭祀、团聚而来的艺阵、团康和各式各样的神佛绕境、花灯、蜂炮、舞龙、舞狮、抬轿、踩高跷等民俗表演,在民俗祭典文化薪传的意义之外,更以缤纷热闹的气氛带动民气,成为象征地方特色,吸引观光人潮的重要活动。[1]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社会变迁促使农村生活与民俗节庆的风貌逐步改变。

分析民俗文化活动的现代意义,在其原始的怀古念旧与追溯民族情感,凝聚社会人心的集体认同意识之外,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文化活动藉着现代化的生产与再制造,扩充提供消费和服务的功能,已跳脱了早期对所谓文化工业的负面思考,并融入知识经济发展的洪流。随着全球化的竞争与挑战,民俗文化活动被视为有效展现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社会、国家的生活经验、艺术特质、人文风貌和宣泄真挚热情的标志。[2]它是彰显地方感及塑造独特文化地景的绝佳题材。

2、项目目标

从参与观察的角度来看,节庆活动(festivals)是当代各地民俗文化当中,同时拥有象征传统习俗精神,能够号召吸引较多民众参与,易于结合亲近的民俗氛围,创造因提供经验、产品、服务,而滋生的经济效益。时人探讨文化产业有必要深刻重视这一环。

全文阅读

在民俗文化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阳春三月,春光无限。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在这里,我谨代表浙江省文化厅对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最诚挚和最热烈的祝贺!

近几年来,象山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在文化大省、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春风的沐浴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因势利导下,积极抢抓机遇,精心付诸行动,各项文化事业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作出了示范。目前,象山的竹根雕闻名全国,享誉世界;农民画、剪纸、渔灯等民间艺术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象山石浦)开渔节声势浩大,影响广泛,渔文化研究开创国内先河;极具地方民间民俗特色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活动,约定成俗,越办越旺。等等。所有这些文化成就的取得,是象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各级各部门合力精心打造的结果,也是象山文化人辛勤努力的结果。

民间民俗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源于基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是象山民俗文化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而且是见证民俗文化旺盛生命力的一个典型事例。这次“三月三踏沙滩”活动与石浦老街开游仪式和家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突出“展示渔区风情,演绎独特民俗,推介渔港古镇”的主题,同时安排了辣螺姑娘招亲、综艺舞台、渔歌对唱、有奖拾螺、抬阁展示、民间杂艺表演和挑鱼接力、渔姑织网、滚冰桶比赛等一些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体活动,这必将有力促进四方游客的纷至沓来,大大提高游人群众的参与兴致,从而达到“人人享受先进文化”的目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活动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这里,也衷心希望象山通过从节庆活动做起,引导广大的市民、游客认识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艺术,把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逐步打造成为继中国开渔节后又一个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项目。

最后,祝愿象山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各项文化事业乘势而上,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预祝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全文阅读

穿针引线,在社区活动中传承民俗文化

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社区文化活动是文化宣传的一个重要的平台,而现在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往往忽略了民俗文化的展现,使得很多的社区文化活动脱离本质,民俗文化逐渐没落。在本文中将着重介绍社区文化活动中民俗文化的融入方法,通过巧妙的穿针引线,让社区文化活动传承民俗文化传统。

关键词:社区活动;民俗文化;巧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88-02

社区活动丰富多彩,在社区文化活动中,通过对活动的宣传,对民俗文化的元素的探索,查找出民俗文化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共通点,再在活动中将元素进行融合,达到资源上的整合,民俗文化平台的建设,全面打造新型的民俗文化。

1.组织活动,借机宣传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独有特色,尤其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俗文化气息比较浓重,在这样的环境里,对民俗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能够保留很多少数民族的珍贵的传统。而社区文化活动是最好的宣传平台,当今社区的网格化设置,使得社区宣传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社区居民也能够从文化活动中领会当更多的文化传统。在本人的社区里,通过分析本地的民俗习惯,对社区活动进行了改进,并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文化。

例如:在社区教育活动中,我们加大了教育宣传的力度,让社区居民都能够了解社区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一改以往的教育内容和模式,进行了创新,将民俗文化中的民俗元素进行了融合。在进行文化的教育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对拍摄的视频进行播放,内容为本地区各民族文化。在社区组织的文化汇演中,我还会将彝族的打歌舞作为活动的曲目舞蹈。同时我们还针对各少数民族的节日进行了宣传,比如对于白族的"火把节",我们在节日的前几天就进行大力的宣传,邀请居民到白族活动庆祝的地点进行参与,与白族居民载歌载舞,品尝白族美食,了解白族文化。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傈傈族的"同心酒";佤族的"甩发舞"等等,通过这样的类似的活动的组织,将我们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发扬。

文化是一个共同体,也是一个差异体。在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都各不相同,对于这些民俗文化,我们作为社区工作者,要竭尽一切力量来进行挽留和发扬,对于文化的创新,我们也要进行精华的保留,糟粕的及时改进。

全文阅读

民俗文化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阳春三月,春光无限。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在这里,我谨代表浙江省文化厅对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最诚挚和最热烈的祝贺!

近几年来,象山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在文化大省、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春风的沐浴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因势利导下,积极抢抓机遇,精心付诸行动,各项文化事业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作出了示范。目前,象山的竹根雕闻名全国,享誉世界;农民画、剪纸、渔灯等民间艺术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象山石浦)开渔节声势浩大,影响广泛,渔文化研究开创国内先河;极具地方民间民俗特色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活动,约定成俗,越办越旺。等等。所有这些文化成就的取得,是象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各级各部门合力精心打造的结果,也是象山文化人辛勤努力的结果。

民间民俗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源于基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是象山民俗文化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而且是见证民俗文化旺盛生命力的一个典型事例。这次“三月三踏沙滩”活动与石浦老街开游仪式和家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突出“展示渔区风情,演绎独特民俗,推介渔港古镇”的主题,同时安排了辣螺姑娘招亲、综艺舞台、渔歌对唱、有奖拾螺、抬阁展示、民间杂艺表演和挑鱼接力、渔姑织网、滚冰桶比赛等一些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体活动,这必将有力促进四方游客的纷至沓来,大大提高游人群众的参与兴致,从而达到“人人享受先进文化”的目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活动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这里,也衷心希望象山通过从节庆活动做起,引导广大的市民、游客认识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艺术,把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逐步打造成为继中国开渔节后又一个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项目。

最后,祝愿象山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各项文化事业乘势而上,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预祝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全文阅读

打醮民俗活动中的社会文化功能探究

【摘要】

打醮民俗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结构中的一种,其包含了特定地域人们的风俗习惯、心理积淀、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等,具有多重社会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任县北定村打醮活动过程的实地调查分析,从中整理出打醮活动渊源和科仪程式,进而发掘其自身包含的社会文化功能。

【关键词】

北定打醮;民俗活动;社会文化功能

打醮是我国北方群众的一种祈福迎祥的民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俗活动在建构和谐农村的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和挖掘农村传统民俗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任县北定打醮民俗活动为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同时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从中整理出北定打醮活动渊源和科仪程式,进而发掘其自身的社会文化功能。

一、北定打醮活动的简介

(一)北定打醮由来。

北定打醮活动历史久远,据《任县志》载,北定村始建于唐初,北定村原名“平定”,金天会年间(1123-1135年),金兵大举南侵,南宋大部分山河被金兵占领,唯有此地没有失守,故名平定。后来经长期的演变,成为现在的“北定”[1]。北定打醮活动自唐初建村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长盛不衰。1996年成立了北定玉皇宫道教协会后,这里成为任县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2000年9月19日动工复修正殿,信教群众募捐30多万元,历经两年建设竣工,并于2002年10月2日举行了开光大典。

全文阅读

浅析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摘要:社火是随着古老的农耕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至今约有上千年的历史。甘谷人称“社火”又为“耍社火”、“耍秧歌”,是当地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新年娱乐活动。与华丽多彩的城镇社火不同,甘谷乡村社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本文主要从甘谷社火的起源、组织形式、表演形式等方面对甘谷社火这一民俗文化进行一些阐述。

关键词:民俗文化;甘谷社火;乡村

一、甘谷社火的起源

甘谷县地处陇中地区东部,是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神话传说中三黄之首伏羲的诞生地,古称羲皇故里,有着华夏第一县的美称。甘谷在历史上是羌汉等多民族繁衍生息地方。因此,各民族文化的交汇碰撞产生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其中社火是一项最受广大民众欢迎且经久不衰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关于甘谷社火的起源,到目前为止还无确切史料可考,当地人普遍认为这与远古时代的农耕祭祀有关。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农立国,他们依赖自然,崇尚自然,认为种种自然现象是神的意志的反应,是大自然给予他们生存的恩惠,所以他们把丰收和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因此,祭祀神灵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逾越的环节。社火就是随着这种古老的农耕祭祀活动演变而成的一种娱神又娱人的活动。“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这是西北地区人民千百年延续下来的一种民间信仰的遗脉。

二、社火组织形式

传统的社火是以村社为单位组织的。谁来负责该年度的社火事宜,各个村庄不尽相同。每次选出一到两人作为本年度整体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其余组织者按照每个人的特长分工,无论是活动负责人还是参与表演的人,大家都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整个活动过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这种组织形式既体现出一个村庄乡民们团结和谐,互助友爱的人文情怀,同时也彰显出一个社会团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社火表演

全文阅读

国学文化节端午民俗体验日活动方案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常州童学馆一直以传承中华文化,提倡民俗文化为企业精神,所以在今年的端午特别组织了此次“端午民俗体验日”的活动,活动当天除了能亲身感受古贤文化的魅力,更能亲身经历古礼祭祀的庄重;同时还能和孩子一起体验刺五毒、抹雄黄、系五彩等端午传统习俗,现场还特意安排了茶道文化体验环节;让孩子在静定中收获智慧与成长;让孩童和家长,在吟诵中国传统经典,体验传统文化和遵循传统习俗的同时,弘扬儿童及成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参加对象:3-6岁儿童和家庭

三、 活动内容:

(一)9::30-9:50 儿童古礼祭祀屈原

9:30 主持人宣布祭屈活动开始

9:30-9:32 敬香、开祭;全体祭者在屈原像前敬香、敬酒并鞠躬

9:33-9:38 主祭读祭文(播放《追梦》曲目)

9:38-9:40 祭文焚化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