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宿环境设计

民宿环境设计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宿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阐述了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总结了民宿区改造过程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结合自贡龙凤社区的现状和设计改造,对该社区公共空间的人情化元素、地域特色文化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相关概念

1.公共空间

公共性是人类的共性之一,人们总是通过社会生活增加交往和心理交换。公共空间是存在于建筑实体之间,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开放性场所。例如广场、街道、公园等。

2.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整合的门实用艺术。

龙凤社区简介

龙凤社区位于市中心区交通路北侧,南临釜溪河,北倚解放路,紧靠龙凤山公园,还有盐业历史博物馆、王爷庙、桓侯宫等著名景点,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龙凤社区缺乏规划、开发,没有更好的继承地域特色文化,通过本次设计改造,将它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体的民宿旅游区,将各个重要景点连接起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

全文阅读

基于环境心理和定向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民宿设计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也随之复兴发展,催生出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主题酒店等复合型业态。同时,自2016年年底浙江省《浙江省民宿管理办法》,文件中将民宿定义为:民宿是指经营者利用农村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旅游经营方式,为游客体验乡村生活提供餐饮住宿的接待场所。本文以茶文化这个主题为主体,民宿为载体,二者相互融合,基于环境心理和定向探究该民宿设计应如何适应顾客需求。

引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起源国和传播中心。中国茶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和丰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也随之复兴,茶马古道等传统文化的复兴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时近年来逐步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民宿也在改进和升级,民宿主们对民宿的设计往往需要一段长时间的酝酿,赋予其能够令人感同身受的文化内涵或者说情怀。然而,环境影响人,学会通过研究顾客对环境的感受能更好地对民宿做出设计。因此,本文将探析环境心理和定向对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民俗设计的影响。

一、相关概念

(一)环境心理和定向

定向是一个人进入到某一个环境时的第一行为需要。定向包含了地点定向问题(如“我在哪里?”)和功能定向问题(如“我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两个问题。当顾客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时,顾客可以利用空间线索和以往的经验获来确定他们在哪里,他们将要去哪里,以及他们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如果陌生环境里不存在空间线索或者无法利用先前的经验,会导致定向力障碍,顾客有可能产生紧张、焦虑和无助等消极情绪。Richard E.Wener 认为服务环境中的定向力障碍可以通过合并以下各项的设施设计来减弱:先前经验、设计的易读性和定向帮助。

通过规划设施,特许的服务已经有效的消除了定向力障碍带来的焦虑,,所以,顾客确切的知道该做什么。而在设施设计的帮助下,定向也能使顾客穿越空间进行观察,如银行宾馆布局常采用在入口处设置中厅的形式,使整个空间可以一眼被看到并表达出它的概念,这种布局也易于让顾客通过观察他人的活动以获得行为方面的线索。

(二)茶文化

全文阅读

地域文化背景下民宿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民宿是旅游地当地居民利用自己的空余住宅空间,为游客提供体验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生活的场所。随着体验式旅游的迅速发展,民宿作为体验式旅游的一种重要资源,越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分析民宿设计和地域文化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将地域文化融入民宿设计的原因和必要性,并对地域文化背景下如何协调发展民宿提出了想法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民宿设计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民宿设计;地域文化;环境保护;空间设计

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旅游需求的增大,传统的只有单一住宿功能的民宿已经落伍,尤其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地域文化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此形势下,如何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宿,并将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设施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带给游客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的多重体验,成为民宿设计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1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与一般的旅店、住房相比,民宿最明显的特征在于由内而外散发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从设计的角度讲,民宿设计更注重场所的设计感和艺术感,而不是实用功能。不同地方的民宿体现不同的地域文化色彩,每一个地方的民宿都像是这个地区地域文化的标签,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换个角度讲,民宿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地域文化则是民宿设计的灵魂。只有将地域文化巧妙地融入民宿设计中,才能赋予民宿新的文化生命力和感染力。反过来,民宿的设计与发展也有利于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同时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建。二者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2民宿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形成

2.1地域文化在民宿设计中形成的原因

全文阅读

绿色节能建筑理念特色民宿设计研究

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科技化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灰尘雾霾风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出行以及生活质量。针对这一现象,改变生态环境,实施绿色化建筑理念,是当下社会的热点关注话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建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创新,绿色节能建筑作为当下主流的建筑理念,在具体实施上不仅取到了认可性的发展,从而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上也得到了相对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否符合绿色节能型发展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性的关联,因此文章从当下社会的绿色节能建筑的实施进行探究和分析,绿色节能建筑理念的实施对特色民俗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理念;特色民宿设计;环境保护;建筑规划

就目前社会发展趋势而言,迫于自然环境的现状需要,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越来越重视。社会的发展致使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作为我国重要性的产业,实施绿色节能建筑理念对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色民宿作为当下人们需求旺盛的热点,推广其绿色节能建筑有着减轻资源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好处,既可适应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严峻性和资源的缺乏性又可以改善我国当下人群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对于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性。

1绿色节能建筑的特点概念

1.1具有健康绿色节能作用

绿色节能建筑的本体意义就是在建筑施工上将已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要做到最小的破坏生态环境和减少资源的利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建筑价值。在人们获得健康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生存质量的同时,使人与自然能够做到和谐型发展,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正比,实现可持续良性的循环发展。

1.2建筑设计健康怡人

受到当前资源的有限性现象,将建筑做到资源最低利用化和健康精良化是当下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做到不浪费、不污染的前提上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社会。其主要从通风换气、降温采暖、采光以及污水处理的方向处理降低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们生活质量,以达到生态环境和社会建筑发展制衡的状态。

全文阅读

探讨乡村民宿与在地文化之间的联系

摘 要:“民宿”是一种提供有别于传统居住空间的住宿体验,给游客温馨亲切如家一样感觉的旅游接待设施。国内对于旅游“民宿”的发展研究逐渐成熟。文章对国内外乡村民宿调研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指出民宿从原来低端单一产品、分散布点向高级且有地域特色的休闲产品、差异化发展转变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国内“民宿”与在地文化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民宿;乡村建筑;在地文化

1 民宿当下的定义和发展状况

1.1 民宿的定义

“民宿”一词发端于日语“Minshuku”,这种多数以闲置乡村房屋作为主要设施,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提供家一样氛围的体验,分布于乡间的住宿形态。在台湾地区比大陆地区起步更早,学者们认为民宿指代的是有主人长期生活在内的经营性家屋空间,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前不久,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召开,《北京市旅游条例(草案修改稿)》提交审议。此次草案修改稿中,明确了民宿的概念:民宿,是指利用自有住宅,结合本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及生产、生活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休闲旅游住宿场所。

1.2 民宿国内的发展状况

国内民宿的发展。种类很多,如浙江莫干山地区民宿、厦门鼓浪屿为代表的家庭旅馆等。目前国内民宿特点:从空间分布上来说,主要分布在南方。从发展进度来看,民宿行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少数地区发展相对成熟,整体市场行情火爆。从类型上来说,除农户自营的传统民宿外,外来者租赁经营的民宿占据较大比重。

全文阅读

云溪上:市场越成熟,设计越重要

余味

毕业于同济大学,资深室内设计师,云溪上民宿主人。

云溪上:筏头乡大造坞村木竹坞12号

“云溪上”是莫干山民宿的后来者,2015年11月开始正式营业。民宿的主人余味,八零后,新上海人。十来年室内设计师的职业历练让他在业内颇受认可,他的“新中式”设计风格,在一片现代感的设计中很容易脱颖而出。

2014年底,莫干山里的一家民宿委托余味进行设计工作,做完这个案子后,余味和太太很快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开城市,搬到莫干山生活。于是便有了“云溪上”,余味自己的民宿,自己设计、自己经营。

作为专业者,余味对自己民宿的设计,要求近乎苛刻,这使得“云溪上”处处散发一种琢磨过的精确与精致,并且,它可能是余味设计观念最彻底的一个展演样板。

比如,他追求建筑本身与环境的融合,环境是主体,建筑不能破坏环境所传达的整体意境,于是便有了民宿一号楼:身处竹林之中,保持了当地民居特色的外观,颜色果断地采取了白色,极力使建筑不打扰乃至融入自然静谧的绿色竹林。比如,他认为温润的配色而不是张扬个性的鲜艳色彩,才会让来度假的客人松弛下来,于是,整个民宿的内部,素雅的白色都是主基调,隔断与摆饰的风格都偏中式审美,绝不以喧闹来刷存在感。

余味坚持“民宿的价值和卖点在于设计师的个性”,他要确立自己的美感与法则,而不是为了迎合客人去做折中。从专业的设计角度看,他并不认为莫干山的诸多民宿――哪怕是知名民宿做得足够好,“民宿行业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往往做得比较随意,但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和正规,更多专业人士涉入,它的起点必然会被拔高”。“云溪上”开业后的头几拨客人,有不少都是余味在上海设计界的拥趸,看起来这恰好是逐步成熟的市场,回馈给余味的坚持的一个奖赏。 云溪上的餐厅所提供的菜品也都是当地厨师制作的山间美味。

全文阅读

日照沿海民宿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摘要】从日照沿海地区旅游住宿当前的实际现状来看,数量庞大的“民宿”队伍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旅游特色不足、旅游资源季节性强、经营模式单一、建筑空间单一、品味低端、基础设施落后、互动缺乏、经营者素质偏低”等弊端已经逐步暴露出来。“传统的民宿改建设计”将成为具高端品质、休闲、地域特色鲜明等特点的设计。

以日照任家台村改建民宿为例,阐述任家台民宿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设计方案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民宿;发展现状;问题;策略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astal Bed and Breakfast

Ma Pin-lei,Gan Dan-dan,Wang Y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JinanShandong250000)

【Abstract】From the Rizhao coastal areas of the current realiti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 large number of "bed and breakfast" team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the "lack of tourism characteristics, seasonal tourism resources, a single business model, a single building space, taste low Facilities behind, lack of interaction, low quality operators "and other defects have been gradually exposed. "Traditional B & B design" will become a high-end quality, leisur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 & D in B & B,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scheme.

全文阅读

浅谈宿根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

摘 要:宿根花卉属于多年生草本花卉范畴,是可以在北方寒冷地区露地生长的花卉种类之一,宿根花卉生命力顽强,不同宿根花卉种类生命力差异小,但其生态性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不同的宿根花卉可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园林设计,对新时期多元化园林设计需求和园林设计生态性需求具有重大的意义;宿根花卉种类多、环境适应能力强、观赏性十足,可大力推广至园林,具有强大的应用性。本文笔者以宿根花卉在园林应用为研究中心,着重探讨分析宿根花卉在园林应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应用途径,以期宿根花卉可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宿根花卉;园林设计;应用

一、宿根花卉在园林应用中的意义

(一)生态意义

园林的生态性指依托于生态学所打造的园林绿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配植相宜,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环境资源,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单纯以草坪植物构成群落的草本层,到处都是草坪十树木的绿化模式,必然造成植物群落结构的单一和植物种类的减少,使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降低城市生态的稳定性。另外,单一的草种也不能同时适应林内荫蔽及林外各方位不同的光照条件,由于养护管理不到位或难以适应小环境条件而退化、杂草丛生或消失的草坪显然难以维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二)景观意义

宿根花卉不仅可赏花、观叶,而且其植株整体姿态、风韵也各具特色,如紫苑、德国莺尾。宿根花卉通过不同应用方式展现不同层次的美感,在花坛中可展现花朵开放的色彩美和花卉个体绽放的个体美,路旁、水边则展现自然野趣的景观,而宿根花卉的专类园体现花卉物种多样、独特性、丰富性。宿根花卉在一年中的荣枯变化呈现鲜明的季节性:荷包牡丹紫色的嫩叶在春季钻出地面,焕发生机;盛夏的费菜、置草在满目的绿荫中亮丽悦目;秋季荷兰繁如锦,各季宿根花卉可作为季节景象的表征,展现园林时序景观季节性变化。

意境美亦是中国园林设计的重点,用有限的实体景物和平面空间构造,激发赏景者限的联想,获得超出实体的审美体现,即意境美。而常见的园林意境美呈现手段有:在花卉固定形态、香味、色彩及感悟的基础上,对花卉赋予文化内涵,使其富有情趣和艺术气息。如袁山松《菊》中“灵菊植幽崖,摆颖陵寒飘。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全文阅读

基于本土化与人情化理念的民宿设计

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城镇化发展的核心领域和关键内容,针对乡土化下的民宿设计,认为本土化设计的内涵在于环境本土化、文化本土化和空间本土化。人情化理念下的建筑空间应当着重公共空间与观景空间的表达。最后以舟山市东极岛海岛民宿为例,从民宿的立面设计、院落空间设计和客房设计提出本土化与人情化理念的设计策略。

一、本土化设计的内涵

(一)环境本土化

建筑单体与群体所在的地域,与其周边的环境是离不开的。在对建筑进行设计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其周边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仅是指经纬度,气候,土质条件等各种自然环境,也包括当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可以说,建筑周围的环境就是建筑所站在的脚下的这片大地,是建筑得以生存和根植的土壤。

(二)文化本土化

根植于本土环境,文化也是在环境之上要考虑的深层次因素。在文化的概念越来越宽泛,包含的要素越来越多的同时,文化的理解也变得愈加多元化。建筑设计的文化本土化可以理解为建筑生长在这片沃土上生生不息的文化,它跨越时空,从历史悠久的古老文明出发,逐步迈向当今的现代文化。它根植于古代的民俗文化,又呈现出现代的新生文化,种种行为,都是本土化。

(三)空间本土化

空间是环境到文化,文化到实质的进一步升华与体现。广义的空间是一个比较宽广的范畴,本文具体所指的空间限于建筑空间,其中包括建筑内部空间与建住外部空间。无论是建筑内外空间,空间所倡导的本土化强调建筑的地域性与场所感,一个良好的建筑设计,应当首先能让本土人民得到共鸣,能够呼吁和唤起人们的本土认知观念。

全文阅读

乡土与地域文化在酒店设计的呈现

摘要:我国民宿型酒店发展与第三产业兴起有密切关系,“民宿”作为一种极具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的建筑类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同时它自身也通过现代市场营销策略成为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更大范围内向消费群体展示特色旅游资源。同时,“民宿”作为一种家庭单位自发形成的副业项目,在设计层面不能仅仅以“住宿”为目标,还要充分展示出人文特色、地域情怀。以民宿型酒店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乡土文化、地域文化展开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广大设计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乡土文化;地域文化;民宿型酒店;设计思路

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曾说过,“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家庭作为乡土社会体系中的最小单位,往往会将生活、工作、学习等现代社会分割职能下的要素“混为一谈”,一个家庭既可以是农户,也可以是手工艺者,经营行为会对家庭单位的资源进行妥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要素。一方面,“民宿”本质上也是中国乡土社会的重要经营项目,或言,“民宿”是一种生产资料,它不存在专属经营意义上的旅店、酒店等单位迎合客户需求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乡土特色”。另一方面,“乡土社会”在中国社会整个视域下是分割的、独立的,对比之下,南方乡土文化与北方乡土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说明“乡土社会”仍在地域文化的影响范畴内,包括不同地域的气候、习俗、文化等。地域文化会影响建筑领域,包括建筑材料、工艺、风格等,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民宿”视为乡土文化和地域文化共同作用下的建筑产物。

一、民宿型酒店的兴起与价值

“全球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社会发展趋势,文化潮流运动在国际间的蓬勃发展,必然带动文化认知层面的“趋同性”,建筑设计风格尤为如此。从19世纪80年代的“格罗皮乌斯时代”开始,“现代建筑”与“城市化建设”之间就建立了紧密关系,并快速波及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也进入“快车道”,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很快覆盖了大、中、小各级城市,过度地追求高层、科技、简约等设计风格,建筑群体与交通网络共同构建了一个个“钢筋混凝土森林”。相应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方法、思路几乎抹杀了本土建筑文化,进一步对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等造成冲击,特别是中国的一线城市中,所保留的文化价值建筑样本越来越少,比如北京的城门、胡同、四合院等建筑标志,大量地被高楼大厦、玻璃钢筋所替代,甚至可以说,“全球化”过程中的建筑文化潮流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特有文化内涵的消亡。当然,现代建筑本身具有无法忽视的优势,包括丰富多样的功能、庞大的容纳能力、高密度资源集结等。尤其是现代建筑适应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匮乏矛盾,以高层建筑为代表,可以同时满足生活、工作、学习等需求。或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是依据功能需求以及功能的便捷性、经济性、实效性为原则的,它可以满足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需要。而传统建筑中的代表———民宿,其功能是以“生活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系统,街道、树木、老井、池塘等元素,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空间的“联结点”。从字面上理解,“民宿”可定义为普通居民的住宿空间,或等同于“卧室”“宿舍”,但这是一种相对狭隘、不完整的理解。民宿泛指人们利用自用住宅闲置空间加以改造,结合当地自然风光、人文内涵、生态资源及民间习俗等内容[2],以家庭为单位提供有偿居住的副业经营,因此称之为“酒店”更为恰当。但民宿与酒店仍有区别,前者较之后者的功能更为丰富,包括体验当地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文化活动等,所用来住宿的“民宿”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而后者单纯地以满足住宿需求为目的。“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收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小型旅馆、招待所等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亟待更为富有人文气息的休憩环境。从民宿到民宿型酒店,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民宿型酒店”重新定义了民宿经营格局、规模、方向,也带动了管理方式、营销方式、创新方式的改革,简单地可以认为,“民宿型酒店”是民宿特征与酒店特征的结合体,但不局限于表面(否则也称不上质变),本质上是民宿文化价值和酒店经济价值的融合[3],即传统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等要素,也成为民宿型酒店营销的一种资本,无形中实现了文化传播和推广。

二、乡土与地域文化对民宿型酒店设计的影响

(一)乡土文化对民宿型酒店设计的影响

“乡土文化”是一个较为宏观的研究命题,结合民宿型酒店的特征,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基于地理环境产生的自然性影响。从人类社会起源至今,乡野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对比中,前者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即便在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洲诸国等,乡村巨大的空间优势为其保留“乡土文化”提供了重要条件。“民宿”作为诞生于乡野地理环境中的产物,自然也具有乡土文化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在建筑实体、空间、陪衬等对象中也会继续“遗传”,简单地说,民宿型酒店是传承民宿“基因”的“新品种”,一些方面诸如规模扩大、功能增加,并不能以牺牲民宿特征为条件,否则就会与乡土空间中的自然性相冲突、相违背,表现出“格格不入”的特征。其二,基于乡土社会形成的人文性影响。就国内而言,民宿来源于农民闲置房屋,这是一个基本属性,而一旦有意识地进行经营扩展,“民宿”中朴素的乡土情怀就会流失,这也是“民宿”和“民宿型酒店”之间的本质区别。原因在于,民宿基于农民居住空间的基础上改造,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乡村生活风貌,同时也是一种乡土文化的视觉传递符号。不同的乡土文化体系中,民宿风格的差异性最为突出,如北方小院(平房)和南方竹楼,就是非常明显的对比。相应的,在民宿型酒店的设计中,相关借鉴影响是很重要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