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教学论文

描写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描写的妙用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渲染气氛,为人物活动创造环境,而且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作品主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描写来进行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环境;作用

一、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环境的描写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详细理解这些环境用法,不但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能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水平。

(一)交代背景,为人物出场作好铺垫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常会通过生动的环境描写,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埋下伏笔,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实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作者在文章开头部分便巧妙地运用了环境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开头处先介绍了鲁镇酒店的基本格局,接着又交代了喝酒的两类人物,即在柜台前站着喝酒的短衣顾主和屋里慢慢地坐着喝酒的长衣衫顾主。这样的环境描写,为主人公孔乙己的正式出场作了铺垫。

(二)渲染氛围,为人物活动创设环境

事件的发展并不是单一性,直线性,一定会有其客观存在的环境决定着事件的发展,事件的人物特性。相对于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而言,文学作品属于一种静态语言艺术,不能直观的创设出动态的环境氛围来渲染读者,只能通过对场景的文字描绘,将有关的声响,色彩,情境都用文字记录,比拟,使读者可以想象出作品中所描述的环境,通过读者的想象力来演绎动态的事件产生,从而为作品中的人物行为埋下伏笔。

全文阅读

素描静物写生教学方法论文

一、注重职高素描静物写生的理论性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促使学生对静物的形体构造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应以启发引导式的教学为主,同时由于静物形体上的差异,教师还需向学生强调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以及其他透视方式的基本运用规律,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讲解,使学生对物体的构成有更加直观的把握,从而将静物刻画得更加逼真。其次,线条是静物素描中的图像的基本构成元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线条组织方式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和归纳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强调实物在线条构造和连接方面的规律与自然感,从而使学生在素描过程中对静物做更加合理的刻画。再次,受光线的影响,静物呈出来的明暗程度是不同的,且合理的明暗色调对比,可使得静物在画纸中更加具有立体感和质感。鉴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和单元训练来使学生逐渐熟悉对光影和明暗色调的处理和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二、强化职高素描静物写生的技巧性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素描静物写生过程中,写生的角度、构图、观察以及写生的步骤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画作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加强对学生这三方面的教导。比如,有些初学者在静物素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物体过大或过小的问题,使得整个画面变得很不协调。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阐明素描静物写生中,角度的选择的重要性,强调角度不同,物象特征的差异性,要求学生在素描过程中,以实际物象为基准,合理构图,在极大限度上展现静物的艺术美感。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多用手或眼睛去感受物体,从而加深物体结构在脑海中的印象。另外,我们都知道观察对静物素描写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对静物的观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描成果,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不少学生的观察往往局限于静物的某个部分,仅是将眼睛直观视角下的内容表现了出来,缺乏整体和其他方面的表现,比如静物的质感、背景衬托、整体效果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强调事物整体的感观,引导学生树立“整体观念”。比如,描绘一处静景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对素描对象的观察,抓住画面的中心,以中心为原点散开,进行仔细的观察,包括画面中的物体、衬布、空白。又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还需要向学生强调画面内容的联系性和内在联系,如在一处静景中同时出现了水壶与水果,教师则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联想在水壶与水果一般会在怎样的情景下搭配出现最为合适,有的学生则会联想到日常生活中餐桌上水壶和水果的摆放。通过类似于此的有效联想,来增强学生构图的合理性,使学生在素描过程中更加顺畅。

三、严抓职高素描静物写生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如上文所言,素描静物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教学的课程,且在职业高中既定教学目标的影响下,要想使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和升学中更具竞争实力,教师就务必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首先对学生进行单体静物的塑造训练,通过单体训练,培养学生对物体结构、光线明暗、空间、质感、色素和透视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进行单体训练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静物作为学生写生练习的对象,突出静物在种类、形体、质地以及色感上的特性,从而使学生的素描作品表现的更具针对性,更符合素描静物对象的物质特征。当学生的单体训练目标基本达到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组合静物的训练,从单体素描晋升至组合素描,提高对画面背景和环境气氛的表达要求。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教师应向学生强调组合对象的整体感,突出画面整体的表现与构图,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对组合性整体静物的塑造能力。

总而言之,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毕业后将面临颇为激励的就业竞争,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职业高中应当充分承担起其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使命与职责,从理论基础、技能技巧以及实践应用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学生的素描静物写生水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素描写生对象有更加全面的感官认识,从而使自己的素描静物写生作品更具灵性,以此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海涛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第一职业学校

全文阅读

“人物外貌描写”中职作文教学浅论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学生普遍存在作文功底不扎实、表达能力不强以及写作信心的现象,往往都是“闻写必怕”。惧怕写作的心理,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或者不经构思想到什么写什么。这种现象,在学生作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人物外貌描写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下面,我就“人物外貌描写”内容尝试作了如下几点的教学设计:

一、知识内容———句子对比。

平时学生提起笔来写人物外貌,廖廖数笔。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过于单薄苍白。为让学生明确人物描写的目的作用,我在教学的第一步首先采用了“句子对比”的教学内容:

提问:从上面两个句子的人物外貌描写中,我们能了解到李华那些方面的信息?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的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李华,请多光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

“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明确:句1中的人物外貌描写有———“长的很好看”,“衣着朴素”。这两点的描写过于单薄、没有凸显出人物特性。怎么样算很好看?衣着朴素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无法让我们获取到人物更多的内在信息。

全文阅读

试论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教学指导

摘要:初中的记叙文写作应加强细节描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揣摩细节,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分析思考,品读细节,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观察生活,捕捉细节,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细节;片段训练,强化细节,让细节描写深入人心;修改习作,锤炼细节,让细节描写增添神韵。

关键词:揣摩细节;归纳方法;观察记录;片段训练;修改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43-03

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是写作训练的重点,但学生的文章中经常缺乏精彩的细节描写。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对细微事物的描写,它着眼于细小,却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事件发展、烘托文章主题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包括: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会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细节犹如人身上的细胞,文章没有了细节,人物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他还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既然细节描写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文本,揣摩细节,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能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的精品。其中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我们在教读课文、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悉心揣摩文本中的细节描写,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细节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如《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文字为什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这里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把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等都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到一位慈爱的父亲为了让儿子吃到桔子的艰难过程,拳拳父爱跃然纸上,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细节描写所产生的魅力。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所接触的文本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真揣摩细节,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篇文章中是否有精彩的细节描写,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在以后写作中也要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传情达意以打动读者阅读的欲望。

二、分析思考,品读细节,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

除领会细节描写魅力外,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找到打开细节描写大门的钥匙。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一是锤炼词语。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准确生动地修饰和限制描述内容,达到以少胜多、一字传神的效果。如《孔乙己》中的“他便排出九文大钱”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里的“排”和“摸”显然是作者精心锤炼出来的。“排”字生动表现了孔乙己卖弄自己是规矩人,但又拮据、穷酸的本相;“摸”字生动表现了孔乙己已穷困潦倒到极点,显示了他悲惨的境地。虽然“排”、“摸”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没有精心锤炼词语又怎能达到如此效果呢?二是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如《孤独之旅》中:“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把杜小康在家庭衰落之后无奈走上离家放鸭之旅的孤独、无助、胆怯的心里很好地传达出来。三是调动五官。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细腻描摹,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如《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一段文字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进行细腻地描写烘托出人物欢悦而迫切的心情,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是细化过程。细节描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和“慢镜头”,写作时必须真实地再现动作的整个过程,把过程细化,才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中的“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把捕鸟的这个过程细化,传神地写出了捕鸟技术的娴熟,也生动地写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给童年的“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全文阅读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是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很难有大面积的时间来复习作文。鉴于这种情况,许多教师不得不让学生背诵同类型的作文以应付考试。那么,作文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我们学生写作中常出现的毛病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内容不具体,特别是叙事文。而写不具体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描写。概括叙述多,细节描写少。要克服这一毛病,我们要教给小学生一种描写的方法。在考前,我们进行分类指导、强化练习、按照写人、写事、写景来进行分类指导。写人,重视细节描写的指导。首先我们找一篇很差的学生作文,让学生指出文章没有写好的原因,然后由教师领学生一起修改。教师一边读文章,一边让学生指出不足的地方。特别到那些容易写不好的地方,教师应该特别指出来,给予指导;先传授描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描写,再由教师示范描写,和学生的描写对照比较,让学生明确知道为什么没有写好的原因;在此次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让学生加工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具体操作方法一般有:一、添加法,也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在人物活动中添加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根据具体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二、是比较法。也就是把眼前的生活景象与以前相似或者相同的生活景象联系起来进行描写,或者对比、或者反衬,以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三、是修辞法,也就是让学生在不形象、不生动的地方加上修辞手法,或者比拟、或者拟人、或者展开联想、想象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很快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描写方法,也能很快学会怎么去具体的描写一个事物。这样,就避免了文章的空洞。

对议论文,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论点和论据脱节,论据不能有效支持论点。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根据论点找论据。然后是怎么把论据写入文章,支持自己的论点。也就是怎么叙述论据。许多学生虽然能找出论据,但却在叙述论据时不能紧紧结合论点展开叙述。为此,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论据展开叙述,让他们明确哪些可以写入,哪些与论点没有关系可以不写或者少写。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让学生把握论据叙述的一般特点。也就是围绕论点展开叙述。

对一般的写景文。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比喻,联想等方法在写景文中的作用。同时,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写景的方法,把握一些基本的写景的次序。这样使得学生的文章显得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比如,要写花之美,我们要学学生首先明确要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展开描写。在描写时,要通过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来强化突出景物的特点。这样指导,学生不再感到空洞,写作时也心中有数。

扩展法:什么是扩展法,怎样才算扩展法。我们把学生平时作文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那种概括性很强的词语组织罗列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比如,学生写到某种心情,常以“我高兴极了”,“激动极了”,“害怕极了”等高度概括的词语来写,而不知道把这些心情化作具体的动作,语言等。把这些情状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写不形象。为此,我们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然后通过自己具体的言行,把这种特定时间的特定的心情写具体,写充分。我们还针对一种花或者一个景物,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法来进行描写,让他们写出这个景物的特点。比如面对一池美丽的花,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花园里的花美丽极了来展开描写,也可以围绕这一池花长得很有精神来展开描写。我们要求学生从花的姿态,颜色,等方面展开描写。同时我们还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比如花的姿态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等。或者让学生进行对比联想来展开描写。有时我们还就一种特有的声音,一个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来描写训练。由于任务明确,具体,避免了一些无话可说的弊端,也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描写能力。这种方法能很快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读他们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坐下来一起评价。通过修改过程,学生具体感悟描写的方法,体会描写的好处。

其次,重视古诗文的改写。古诗文的特点是精炼概括,为我们才创造了美的意境,为学生的想象留下了很大的空间用很少的词语,给人留下了此充分想象的空间。为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有意识的让学生来进行改写。我们在引领学生明确了古诗文的意境后,就让学生根据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具体的描写,填充诗作的内容。这样做,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再次,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多年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脱节,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不能有机联系在一起。阅读不能有效指导写作,使得学生把阅读和写作常常分开。其实,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起到指导写作的作用。首先就要还原作品,也就是要把作家所经历的事,所看到得景还原回来,还原到生活状态。让学生知道作家是面对着怎样的一种景象,经历着怎样的一件事情,品作家之所品,想作家之所想,思作家之所思。他们的思想与作家的思想发生同频共振效应。这时作品中的语言似乎是从学生的胸一种流出来,他们看你到了作者所看到的,听到了作者所听到的。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方法不待教而会,不待学而能。这时,阅读教学的作用才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全文阅读

素描写生教学中的写实与表现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在今天美术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地认识素描写生教学中写实性素描与表现性素描的教学意义,以及如何科学合理的组合两种教学手段进行综合性的素描写生教学,同时也讨论了素描临摹对于素描写生教学的辅助作用。文章强调素描写生教学的研究不能脱离开教学体系,必须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素描教学;写实;表现;临摹

写实性素描教学在中国现代学院素描教学中曾经一直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这与近百年来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互补性需求,以及我们长期执行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政策和诸多复杂的政治历史原因相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当代艺术思潮的冲击和中国当代艺术多元化、多样化趋势的发展,写实性素描教学的统治地位发生了松动,表现性素描写生教学开始逐步成为主流化素描教学模式。应该说这一变化是学院素描教学的进步,它使得我们对西方素描有了更为全面而主动的认识,促成素描教学体系向着更加丰富、合理、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素描教学质量和理论研究水平得到提升。但是,由此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素描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大,素描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受到挑战。因此,需要我们具体的分析作为素描教学手段的写实素描与表现素描在写生教学中所具有的不同教学功能,以形成写实与表现相结合的综合性素描写生教学课程体系结构。那种非此即彼、相互替代或者跟风式的素描教学是不科学的,也是有害的。教学中的素描问题需要通过完整的教学体系来解决,脱离开教学体系漫无边际的谈论素描,容易造成混乱的教学局面,使学生在素描的学习过程中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影响素描写生教学的质量。

写实性素描教学

广义上讲素描可以分为两种:即主观性素描和客观性素描。写实素描属于客观素描,是西方三维写实造型艺术的基础。写实艺术起源于希腊雕刻,发展于文艺复兴,成熟于19世纪科学知性的欧洲写实观念,即三度空间合乎透视解剖的写实观念,其造型方式不脱离自然对象,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更多的侧重于对客观对象的研究和再现。具体狭义的讲就是光影素描,通过丰富的黑白灰色调变化,塑造出立体、真实的画面形象,过去我们也曾把这种素描称之为“全因素素描”。从图像上看,写实素描比较接近一般的真实的视觉形象,要求忠实的记录和再现客观物象,素描语言隐含在真实的画面形象之中。严格的说,对写实素描如此的描述是不能概括丰富而复杂的写实素描历史,这里只是一种方便的说法。

那么,写实素描在我们的素描写生教学课程体系中具有什么教学意义呢?首先,写实素描所要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入观察和研究客观世界的艺术观。我们的艺术思想、创作力量不是头脑固有的,而是源于对客观世界的亲密接触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新鲜的客观视觉形象能够不断的冲刷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化图像和思维方式,永远是我们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其次,写实素描是训练观察能力的最好手段之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素描教学的根本任务,学会了观察就学会了绘画。写实素描所提供的整体观看的方式方法,能够锤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真实形象中发现和提取艺术形象的本领。正如罗伯特.贝佛莱.海尔所说:“在你学习素描时,尽量养成把你所见的一切看成简单的几何体的习惯,它能增长你从整体出发的思考能力,应当使这种能力成为一种本能习惯,它是学习素描者所能养成的最重要的习惯”[1]p7。

第三,写实素描不等于照抄和模拟客观对象。尽管写实素描有其明确的“记实”倾向,但是,素描是情感交流的视觉艺术语言,写实素描必须通过系统的素描语言才能转化真实的视觉形象。因此,通过写实素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基础造型语言,是对习画者控制能力的极好训练。如果我们在写实素描教学中能够明确上述三点教学功能,在心、眼、手(思维、观察、表现语言)三个方面进行素描的教学,那么写实素描就可以为学生打下一个科学而合理的绘画基础。这个基础并非只为写实而存在,它源于写实且能够超越写实。

全文阅读

试论蒙古族高级中学汉语写作教学的内容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蒙古中学026000

汉语写作教学是高中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与母语的写作教学一样的。学生的汉语素养如何,写作水平是衡量的重要尺度。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终的结果,一是表现在口语交际上,就是能出口成章;一是表现在书面表达上,就是能下笔成文。汉语写作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文体,学习基本的写作知识,掌握常见的写作技法,养成良好的写作心里,学会观察和积累生活,形成较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思想见解力,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构建广博的知识系统,等等。汉语教师需要系统地了解作文教学法,掌握写作教学的一般要求,按照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使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

遵循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规律,汉语写作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各种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

汉语写作知识的教学,在汉语写作教学中占有一定位置。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知识作基础。写作能力的形成也是这样。学生掌握了较系统的写作知识,就会在写作的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更熟练地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更理性地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写作知识掌握得多了,也会变成自己的写作素养和汉语素养。《汉语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既重视 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对写作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处理二者的关系。无论是过去的写作教学,还是现在课程改革后的写作教学,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不能因为现在强调能力就变成空中楼阁了。

写作基础知识,一般指实用文体知识、文学体裁知识和作文写作技能知识。实用文体知识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其他常见文体的写作知识。文学体裁知识主要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知识。作文的写作技能知识,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各种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技能。

写作基础知识还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度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作文的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的作文知识,指的是可以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主要用于回答作文是什么、为什么作文和怎么样作文的知识,又收作文的描述性知识,实用文体写作知识和文学体裁写作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作文的程度性知识,即作文的写作技能知识。作文的策略性知识。指的是制订写作计划,安排写作时间,选择和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地完成作文,对自己的作文及作文过程进行评价,以及在写作中随时进行自我监控等方面的知识,作文的陈述性知识,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记忆而获得的,而作文的程度性知识,是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艰苦训练才能掌握的。

新编教材“写作导引”的前半部分,就是关于写作知识的介绍。如《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献给母亲的歌”,在“写作导引”中,就较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怎么写记人的记叙文”。这从知识理论上为学生完成本次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对常见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实践,一方面是对实用文体的规范训练,也尝试写一些文学体裁的文章。

全文阅读

人物描写训练策略

内容摘要:习作中的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者景物具体地描摹出来。人物描写是习作的一项基本功,要提升习作水平,教师就要构建出清晰明了的人物描写训练体系,构建人物描写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习作 体系 模式

一.构建人物描写的训练体系

描写即描绘摹写。习作中的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者景物具体地描摹出来。它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中“形神兼备”的一种表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按照描写的对象分类,描写可以分为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人物描写是习作的一项基本功,要提升习作水平,务必从这一基本功的训练着手。为此,教师需要构建出清晰明了的人物描写训练体系。要构建出清晰明了的人物描写训练体系就要通读所使用的特定版本的教材,把整个教材中的人物描写训练画成一棵“知识树”,既从全局的高度审视这个小学阶段的训练内容与目标,又从局部的要领谋划实施策略,把《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目标分类归入到三个不同的学段,再根据当地学生实际,加入自己觉得需要训练的篇目,这样,教学就既能反映出客观规定性,又能反映出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体现描写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是基本原则。

二.构建人物描写的课堂教学模式

习作需“教”!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需要教”的前提是教师的“教”,“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会再到熟练,由他主到自主的主导因素。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教”中不懈地“学”,才能能够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字典意义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的结合”,教师要充分考虑给学生教什么、怎样教等一系列问题;所谓“引导”,强调教师示范性地“教导”,注重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珍视教师有耐心地“辅导”。

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对作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作文课的作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内容与要求,肤浅地零乱地讲一讲学生很难懂得的所谓理论,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写作。这种作法,缺失了“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教学的本质特征,致使教师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怎样“具体”地教作文,致使学生在黑暗的死胡同里瞎摸索――凭着感觉走或胡编乱造。因此,构建既符合“教”的规律,又符合“学”的规律,同时符合作文本身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举措了。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据此,我们对教学模式有这样的认识:(1)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在理论上,它从宏观的层面揭示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实践上,它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程序。(2)教学模式既是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从静态上看,它是比较稳定的结构框架,从动态上看,它的程序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

全文阅读

开题报告范文-《高中学生作文课研究与实验》

【编者按】: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语段,可以理解为由“原因”、“具体”和“结果”构成的句群。在语段写作教学中,对于“原因”表述的处理,大家都感觉比较容易,教师有内容容易教,学生相对好写;对于“结果”表述的处理,大家也感觉比较容易,教师能教,学生会写;相对“具体”描述的处理,师生则往往陷入困境。

现实教学中,对于语段描写,教师会描述得相对丰富,但指导学生时,往往无良计可施。于是,在学生的段落描写评语指导中往往会出现“刻画单一,描写简单,望丰富些!”教师的评语看似切中肯綮,但如何“丰富”?却难以给出有效方法。

对于语段描写,人们早有研究,并得出过一定的结论。然而,由于语段写作内容的不同,学习者认知行文水平的不同,知识储备的差异,教授者方法的个性

⑵化等诸多原因,关于语段描写的方法,迄今为止多为零散经验的总结,没有太多系统性的理论。

或许正是这一原因,我们进行段落描写教授时,往往没有交给孩子真正有效的方法,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及其学习效果。

二、本课题概念界定、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全文阅读

怎样上好初中作文课

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现状仍是“没有作文教学”,多写多练、自然生长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失语”与“无为”也不是个例。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既有课程层面的,也有评价层面的。

从作文教学的过程来看,按“作前”(写作前)“作中”、“作后”可分为作文指导课、作文训练课和作文讲评课三类。其中,作文指导课课型最为丰富,也最有争议,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干脆在自己作文教学中将之删除的主要原因。粗略一点,作文指导课主要有两类:作文理论课和能力训练课。

作文理论课是指关于写作基本理论的教学。比如,我的一节作文理论课是关于心理描写的:让学生读“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文字;选三段著名的心理描写的句子,让学生谈谈“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和性格”;情景模拟练习,设置情景为“数学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然后让学生写一段心理描写;我猜学生所写的心理描写的类型――内心独白,幻觉描写,环境衬托,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或者是几种类型的综合;学生心理描写展示。

初中三年“教什么”,从大项上看有三块内容:考场作文的基本规范、记叙文的基本写法、升格记叙文。心理描写属于“记叙文的基本写法”。考场作文受时空的限制,有其独立的特点,因此从写作的角度,掌握一些基本写法,应纳入作文教学的范畴,但对于初中生也不可过于理论化。我在关于心理描写作文理论课的第一个环节上是“匆匆而过”的,重在怎么写。后来学生的写作多采用内心独白,而较少用幻觉描写、环境衬托、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内心的变化,这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可见,本节课“教什么”还是抓住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可谓多样,有接受式,有合作式,动口,动手,更动脑。学生对于“心理描写”原先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我在第二环节也选用了孩子们学过的三段著名的心理描写中的句子――分别出自都德的《最后一课》、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及朱自清的《背影》,除了印证心理描写的作用外,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进行心理描写。第三环节的“情景模拟”,创意来自网络,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更“真实”。最得意的是,学生写完后,没有马上交流,而是进入第四环节:猜学生可能用到的描写方法。将相对“枯燥”的描写方法用“猜”的方式进行,学生分外专注,兴味盎然!

我的作文理论课以写作的一般能力――文体知识、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训练点,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年级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这种作文教学体系既摆脱了“熏陶式”的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又摆脱了“模仿式”作文教学方法的束缚。可以说,是从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可贵尝试。

作文教学的第二种常见课型是作文训练课,最简单的训练课是给学生题目,限时、限地完成;可以对题目作一些“提示”或“要求”。这两种课型有点类似于阅读教学中的练习课。这种课型偶尔为之尚可理解,但如果成为常态课型,不客气地说,就有点放弃自我专业立场而误人子弟了,毕竟这种方式“技术含量低”,是学生没有得到任何启发的一次习作而已,也是“作文不用教”谬论下的现实表演。

大多数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关于写作的内容都是体现一种写作理念,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每个单元最后都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三个单元将“综合性学习”位置调到“写作”前面,大概是在强调各单元训练重点不同),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者放在一起,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写作理念:作文来源于对话,来源于活动,来源于生活,虽然三者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这就是我”,《教师教学用书》建议“活动目标”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