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媒人婚礼讲话

媒人婚礼讲话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结婚主持词怎么写

农村婚礼是我国传统婚礼的代表,有很多的习俗。下面我们来看看农村结婚主持词怎么说,农村婚礼习俗讲究。

我国传统婚礼包含着无数的习俗和礼仪,农村结婚主持词就是婚礼习俗重要一个环节,接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农村结婚主持词怎么写以及农村婚礼习俗讲究吧!

农村结婚主持词怎么说好

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

大家好!今天是个阳光明媚、欢声笑语、天降祥瑞的喜庆日子,到处充满无限的浪漫与喜庆气息。在这温馨隆重的日子里,我们迎来新人小红和小明的幸福牵手。今日,我很荣幸成为新人的婚礼主持人,能够有幸和所有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一起见证与分享这对新人的幸福与喜悦时刻,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这对新人和他们的父母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现在我由我隆重的宣布,婚礼庆典仪式正式开始,请鸣炮奏乐!

接下来,有请我们今天两位最闪亮的主角闪亮登场,大家请看新郎小明先生,他英俊潇洒,全身都散发出儒雅而绅士的气质,并且还拥有着一颗忠厚诚实的心,是一位为人和善、才华出众的五好帅哥;在看看新娘小红女士,她是一位美丽迷人的女子,不仅拥有迷人的眉毛、闪亮的眼睛、精致的鼻子、性感的嘴唇和绝美的脸蛋,并且心地善良,全身散发出知性高雅的气息,和新郎简直就是天生一对。在场的朋友们,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为新人即将迈进幸福的婚姻殿堂而祝福吧!

农村婚礼习俗讲究

1、媒说和相亲:媒说主要是以媒婆来牵线搭桥,把男生的基本情况告知女方的父母,然后女方父母觉得可以的话,媒婆要介绍男女双方来相互认识,一般是男生提着礼品到女方家中相互认识,这就是相亲。

全文阅读

异域茶香——日本的茶道礼仪/古代婚书对女方很不利/古代媒人有政府执照

异域茶香——日本的茶道礼仪

文/刘永生

日本茶道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套固定的规则和一个复杂的程序与仪式。不但要求动作规范,还要求室外环境幽雅,室内的布局与装饰也有讲究。

按照茶道传统,宾客应邀进入茶室时,主人应跪坐门前表示欢迎,从推门、跪坐、鞠躬,以至寒暄都有规定礼仪。进屋后,主人在茶屋准备茶具,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入座,茶道仪式正式开始。

主人沏茶前先用茶巾将茶具擦拭干净,再开始烹茶。先打开绸巾擦茶具、茶勺;用开水温热茶碗,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再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茶碗小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日本人认为幽暗的色彩有朴素、清寂之美。

主人献茶前先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味,然后献茶。献茶的礼仪很讲究: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客人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然后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慢品。饮茶时嘴中要发出吱吱响声,表示对茶的赞扬。饮毕,客人要讲一些吉利的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以及感谢主人的款待。这一切完成后,茶道结束。

在茶道的最高礼遇中,献茶前请客人吃丰盛美味的“怀石料理”,即用鱼、蔬菜、海草、竹荀等精制的菜肴。

一次茶道仪式的时间一般在两小时左右。

全文阅读

青海土族婚俗仪礼田野调查札记

摘要:笔者于2012年1月8日,以送亲队伍中娘舅的身份前往民和喇家土族村,进行了田野,并发现当地婚俗的独特之处,其中以婚俗差异和文化本质作了重点调查,这将对研究整个青海地区各民族的大族群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族 婚俗 田野

一、喇家村土族族群概况

地处青海省和甘肃省交界处的民和官亭镇人口1.5万,其中土族占89.1%,生活着青海省人口仅次于互助县的土族群落,他们主要集中在官亭镇的几个村落,其中喇家村的土族最为集中。信仰、习俗、文化、语言等与互助地区土族有着较大的区别。基本上看不到穿着本民族服装的居民,但语言保存较好,全村大小基本上都可以讲流利的土族语言,而且很多人无法听懂普通话和青海方言。所以在该社区内,言语的保存较好,在口音上又接近于甘肃话和撒拉语。生产生活方面,大多数人仍然以农耕为主,有一部分男性村民在做生意,表面上看来该村的贫富差距较大,但由于本地土族村民的族群认同强烈,所以以血缘关系为单位的群体互帮互助比较明显。喇家村的婚俗和互助县地区的有着较大差异,和整个青海地区其他民族的习俗也有着较大的差距。

二、 喇家村婚俗内涵解释

1、 沿袭传统汉族文化特质

这里尽管为民族聚居区,却较早地开始了与中原文化的各层次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和思想观念长期地冲击着其原有的婚姻文化格局,形成了土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模式和以“六礼”为主的婚姻规程。当然, 在文化重构过程中,土族依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形成了与我国传统文化既遥相呼应又自成一体的文化本色。如纳采仪式,我国古代女家若有意联姻, 便接受礼物, 以示有意结亲, 反之,则退回礼物,男家则心知肚明。在土族婚俗中,纳采礼品是一对锟锅馍和两瓶拴系在一起的酒,女家若接受馍酒礼,就表示婚事有望,否则,将如数退回礼品。这套仪式中的细节变异正是土族文化自身民族性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土族婚礼仪式繁琐,程序复杂,几乎每项仪式都伴有祝辞颂歌甚至舞蹈,其中有近一多半的婚礼歌要用汉语演唱,其内容涉及我国传统文化中开天、女娲补天等远古神话内容;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观世音菩萨等古代传说中的人名及其业绩。

2、 喇家村土族婚俗差异表现

全文阅读

威廉王子大婚辉煌背后

4月29日,是威廉王子与凯特・米德尔顿的世纪婚礼。

对于媒体而言,这是一场全球期待更是凝聚收视率的婚礼事件。将有20亿人收看现场转播,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升了收视率,所以世界各国媒体跟风成疯。

对于英国而言,此婚礼具有典型的经济意义。就在威廉大婚之日的前后一周里,伦敦酒店价格上升30%以上,租房需求增加36%,而由婚礼催生的租房生意给伦敦业主们带来高达1亿英镑的收入。此前,据英国当局估计,婚礼当天,伦敦餐饮、酒水的销售额势必会大幅上升,酒吧等娱乐场所更是会迎来销售高潮。零售业分析师预计,婚礼可直接拉动大约6.2亿英镑的零售业消费。

同时,此婚礼还具有典型的政治意义,类似国家任务。据英媒体称,英王室希望将这场婚礼打造成电视史上最重大事件,以及一部未来数十年、数百年都有人提及的纪录片,而这一切的布局行动,都是在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做前戏。对于酒店业来讲,相当于伦敦酒店业为迎接2012年伦敦奥运会而举行的一场演习战役,不仅考验着伦敦酒店的接待能力,更考验着伦敦警方的危机应对能力与预警能力。面对大量王室婚礼粉丝和游客的拥入,如果爆出反面事件,那不免令人担心到明年奥运会举行时,英国是否有足够的酒店接待世界各地的代表团和游客。

对凯特而言,与威廉的婚礼是步入一架直升机,但这并不代表凯特会获得婚姻的幸福。因为据英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6%的英国受访者表示一点都不羡慕凯特,主要原因是觉得如果成为王妃可能会使自己无法过正常生活。以后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件服装都会受到新闻媒体的严厉监视,而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显微镜下,更那堪新闻媒体还是一个放大镜。

而对于威廉与凯特个人而言,虽然是王子与平民的童话故事,但人们希望童话永不落幕永不结束。虽然童话开始时光彩夺目,结束时凄惨卑微,甚至人鬼殊途,戴安娜的悲惨遭遇,至今还历历在目。但并不妨碍人们对于美好的期盼想象。

可是俗话说:一入豪门深似海,福与痛无法重来。

全文阅读

湖北江汉地区婚礼习俗

【摘要】湖北江汉地区的婚礼多遵循古礼。本文所提到的江汉地区为天门、仙桃、潜江三地,三地婚礼习俗极为相似,主要流程为托媒、议婚、订婚、上头、婚礼和回门。文章详细介绍了该地区当今的婚礼流程,并对婚礼现状及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江汉地区 婚礼 流程 特点及现状

湖北位属楚地,婚礼多遵古礼。江汉地区包括江汉平原腹地的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三地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极其相似,其婚礼习俗也大致相同,主要有托媒、议婚、订婚、上头、婚礼、回门六个步骤,和“六礼”略有不同。虽然随着社会发展,江汉地区很多古老的礼节都已经废除,但是婚礼的流程还是保留了下来,并顺利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

一、流程

(一)托媒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日子早已过去,现在的新人相识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托媒仍然是筹备婚礼必不可少的一步,由男方负责。如果新人是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就会托这位媒人两头走动商量婚礼事宜;如果新人是自己认识的,则男方需在附近找一位相熟的或关系亲密的有过多次成功经验的媒人。婚礼结束当天,作为感谢,男方会给媒人包红包,数目不定,一般红包内钱越多媒人越有面子,也说明男方对婚礼的满意程度越高。

(二)议婚

议婚前,媒人需要拿到男女双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交给算命先生看八字是否合适,命相是否相合。这一过程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只是走走形式。不过在偏远地区,人们依然相信八字仍会影响婚姻。

全文阅读

歌舞相伴的土族婚礼

六月底,正是青海青稞拔节、油菜花开的季节。我有幸参观考察了位于互助县的土族民俗文化村,领略“彩虹的故乡”独有的风土人情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进土乡,欣赏着漂亮的土族阿姑们身上的“七彩袖”,犹如走进了这个民族生活的长廊,土族生活的绚丽多姿,土族历史的斑斓多彩,一下子展现在眼前。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满怀希望、满怀憧憬的民族,用蓝天、红日、白云、绿色的希望、金色的丰收、玫瑰色的爱情编织成自己美好的生活花环。于是,“七彩袖”成了土族理想化的色彩,把土族人民的生活一一装点,把土族人民的历史、现实与梦想连成一体,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在寨子门口,阿吾、阿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敬上烈醇的青稞酒,夹道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简陋的舞台下,感受飞旋着的“轮子秋”――土乡独有的文化遗韵,体会着歌舞相伴的土族婚礼。

第一次参加土族婚礼,异样新鲜,格外亲切,他们的婚礼像舞台剧一样精彩生动。更令我激动不已的是在婚礼演示中意外地被同事推举当了新郎,成为三对新人中的“二姐夫”。

举行婚礼前,主持人即土族里的“哇日瓦”,边给我们换新郎装边讲解他们民族的婚俗。土族的婚俗分为几个步骤:先是说媒,由男方请两位媒人带上哈达、酒等礼品到女方家说亲,若同意亲事,则将空酒瓶送回。男方知其心意,会积极进行第二步,就是订亲,仍由媒人出面带上红布包好的两瓶酒、十六个花卷(一种面食)、一双鞋、一方手巾、一个针扎等礼品去女方家商议订婚事宜。第三步就是媒人和男女双方在共同认定子女的婚姻关系后,女方要回赠两瓶用蓝布包好的酒,这种仪式叫互赠酒瓶,大概互助这个地方是有名的青稞酒的故乡吧,才会有以酒为媒的佳话。第四步是讲礼,即与女方共商吉日良辰送彩礼事宜。送过彩礼之后,娶亲的准备工作即告就绪。第五步当然就是结婚仪式,也就是我这个名誉新郎亲临参加的歌舞相伴的婚礼。

当我穿戴一新站到新郎的位置,立刻就被有节奏的掌声和用土语演唱的“花儿”淹没。土族的阿吾、阿姑们用脚跺踏、用手拍击着节奏,他们喜气洋洋,放声歌唱,为新人祝福。

歌声中,矫健地走来一位盛装的土族阿吾,托着银盘,盘子里是三个盛满青稞酒的银碗。他笑着将双手齐肩举起说:“请三位姐夫喝过关喜酒!”

按照指点,用食指蘸酒敬过天、地之后,我们一滴不剩地喝了下去。

全文阅读

春风一杯酒,邀月花为媒

毛色纯黑的小公驴,一路欢畅地晃在逼仄的乡间小路上,驴背上的喜婆,口里含着烟袋,不时地深吸两口旱烟。一段并不遥远的距离,在这歪歪斜斜的蹄印串联下,两个本来陌生的青年男女却要由此牵手相携,厮守终生。

理想的爱情,是“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守望,是一诺相许相守以死的坚贞。从古风上邪的“我欲与君相知”,到诗经中“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从卓文君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到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连才女张爱玲也颤然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爱情的难得在于在正确的时间,邂逅了正确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还君明珠的哀婉,有缘无分的感叹,“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的无奈。幕幕悲剧,声声泣血,在误会、悔恨交织的情绪中怅惘于永远不再的往昔。繁华落寞,花开无声,却又凋零在细碎的江南烟雨之中;青石板铺就的长街上,过客匆匆只是那经历岁月打磨的容颜,再也未能等到前来迎娶的花轿。园中的桂树,摇落下的花瓣,碎成一地的荒芜。

千里有缘来相会,对面无缘手难牵。在礼法森严、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环境中,所谓缘分便被礼法的长枪高高挑起,执著于爱情的男男女女羁绊于俗世道德的规范,在爱和欲的煎熬中等待命运的安排。当然,其中也有敢于为自己的幸福去勇敢拼搏的人: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引得文君夜奔;梁祝生未能同房,便用死去捍卫爱情的忠贞;焦仲卿和刘兰芝用生命去诠释着生死白头的坚守。只是,他们的代价却是生命。

在存天理、灭人性成为集体意识之后,男女之间的两情相悦便成了的代名词,为社会礼法不容。当社会以道德约束人性之时,人性便需要寻找一个可以释放的渠道,去实现能量的释放,而民间的媒婆便承担了这种社会功能。在国人的文化理念中,与性相关的话题都是有所禁忌的,而媒婆的工作却是与性相关,朱伯庐甚至在其家训中直斥“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因此,媒婆的社会地位往往是较低的。尽管媒婆的社会地位不高,但谁也无法否认这个群体在社会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古代合法婚姻中的重要流程之一便是媒妁之言,只有经过媒人的“东家跑、西家扯”,一桩婚姻方才算得上中规中矩。从《仪礼・士婚礼》中规定的成婚程序六礼来看,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到请期,婚礼,没有哪个环节能离开媒人。“于是男女以行媒始知其名,无媒则亦不交;男方无媒不得妻,女方无媒老且不嫁”。《唐律疏议》中也有“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婚嫁要行媒成为婚姻的法定条件。

媒婆这个职业自古便有,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中国婚姻史》认为:“媒妁具有居间人之性质,在买卖婚时代当即有之;殆买卖婚演变而为聘娶婚,买妻卖女之居间人亦演变而为媒妁,遂以合姓为难,赖媒往来,以传婚姻之言也矣,或即为‘使’。”而媒妁制度,也以法律条约和道德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俗话讲“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在历朝历代,形形的媒婆穿插于乡间阡陌深宅里弄,用一张巧嘴串联起人间的姻缘。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媒婆这个职业分为官媒和私媒。政府往往专门设立官媒,由他们掌管百姓的婚姻嫁娶。官媒制度早在周代就已出现,当时的媒官被称为“媒氏”,从国家领取一定的俸禄,执行公务。《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嫁殇者。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刑者,归之于土。”上述文字说明了媒氏的具体职责有:一、记录新生婴儿的出生年月和姓名;二、通令成年男子要按时结婚,不可逾期;三、每年二月农忙之前,督促青年适龄男女及时结婚;四、监督、执行财力的数量;五、主管婚姻诉讼案,惩罚那些违法者。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官媒制度最早也是最完备的记载。而真正鲜活地活跃在中国民间历史舞台上的媒人往往是形形的私媒,在流传下来的戏剧形象中,我们可以依稀窥得当年纵横乡间走门串户的媒婆风采:身着红艳的花袄,腰上斜插着长长的烟袋,一颗大媒婆痣横在嘴角上。而她的那张利嘴,却又能极尽渲染之能事。民间俗谚如此讽刺媒婆:媒婆是个油嘴猫,东家舔油西家叨。甜言蜜语两头骗,沟里放牛两边捞。管你牡丹配漆树,管你蜜梨配花椒。一心只为捞钱财,三寸舌头任随摇。只要钱财捞到手,管你婚姻歹与好。只要吃饱喝得足,管你牙齿咬舌刁。恩爱情人被拆散,油猫得利乐逍遥。媒婆是个油嘴猫,不遭雷劈遭火烧!

在古代,媒人除了这一称谓外,还有不少别称,如红娘、伐柯、保山、冰人、约、月老种种。唐代元稹作《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崔莺莺的侍女红娘从中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诗经・幽风》中有《伐柯》篇,诗中唱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来,人们称媒人也叫“伐柯”。保山的意思是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换而言之,用保山喻媒人,是言其可靠性能确保男女终身合美无隙。另外,还有把媒人叫做冰人的。此语出自《晋书・索传》:“孝廉令狐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日:‘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上与冰下人语,为也。君当为人做也。君在冰阳语阴,媒介事媒,冰泮而婚成。”

全文阅读

浅谈西周的婚姻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9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24-01

摘 要 当今社会存在很多的婚姻家庭纠纷问题,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很多,追根溯源到西周的婚姻制度,西周婚姻制度不仅影响了近代婚姻制度,对当今的婚姻制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西周 婚姻制度 礼

婚姻制度是中国法制史上起源最早的制度之一。西周是礼的成熟完备时期其婚姻制度已相当系统完善。无论婚姻关系的成立或者解除,都必须合乎礼的规范要求。在西周统治者承袭了夏商王族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正是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原则下,西周的婚姻制度形成了。

要了解西周的婚姻制度应当先了解婚姻缔结的原则,再看缔结程序和解除的程序内容。

一、婚姻缔结的原则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听从于父母,并由媒妁充当媒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设立,可以说是开创了“包办婚姻的先河”。

2.同姓不婚。按照周礼的规定,“娶妻不娶同姓”,姓是血缘关系的标志,同姓则血缘关系较近,“同姓”婚配意味着同祖同宗血亲近缘结合,不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由此可知周人已经懂得近亲婚配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说明当时在优生学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这对当时或以后我国古代人口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全文阅读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婚俗文化对比分析

【摘 要】 文章从跨文化视角概述对比了中德婚俗文化的差异:起源差异,婚礼程序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地理因素,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其次是由于的原因; 最后是由于婚姻观念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 中国;德国;婚俗文化

人生大事有四:出生,成年,婚姻,丧葬。其中,婚姻被称为人生首重。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婚礼视为礼的起源和发端,历经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的洗礼,中国传统婚俗以其独特的东方含蓄之美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中国婚礼讲究的是隆重、热闹与喜庆,红色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喜庆元素,无论独具魅力的传统婚礼亦或是如今盛行的中西合璧式现代婚礼,无不寓意着对新人未来美满祥和生活的真挚祝福。而相对比下,德国位于欧洲中部,由于地理、历史、民族与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其婚礼文化呈现出的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他们的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来强调对婚姻忠诚与纯洁的尊崇。

中德两国婚嫁习俗都是在本国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因此通过婚俗文化的对比,就能从侧面反映出文化本身固有的差异,有利于使两国的跨文化交流更为有效。

一、 中德婚俗的差异

1、起源差异

中国最早的婚礼传说源自伏羲与夏娃的故事。传说宇宙混沌之初,世上只有两个人,虽然他们以兄弟姐妹相称,但他们已有结合以延续人类血脉之意。所以,古人一直很重视婚礼,将其视为延续保存部族之必须。另一方面也透露着,婚礼不仅关乎将要结合的两人之间的感觉,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有利于整个部族的繁荣与昌盛来延续香火,光耀门楣。

而在西方,婚姻是一件浪漫而又神圣的事,每一段婚姻都自有上帝的安排,两人的结合也是为了能更好地侍奉上帝。因此,爱情是自然而又必须的元素,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最早的婚姻源自《圣经》里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上帝创造了伊甸园并安排亚当在那里生活,而后又为了缓解亚当的寂寞而创造了他的伴侣夏娃,但随后他们没能经受住魔鬼的诱惑,偷吃了禁果成为了夫妇,虽然他们被双双逐出了伊甸园,但他们世世代代供奉着上帝,因此西方的婚姻也或多或少带着宗教色彩。

全文阅读

传统婚礼的讲究和意头(中)

上回解释过传统婚礼仪式中的“三书六礼”,由下聘书到迎亲,过程相当繁复,绝非“话娶就娶”这么简单。而中国的嫁娶文化也影响到韩国,所以韩国人的婚礼风俗也有三书六礼的特征。至于传统提亲的仪式也十分有趣,当中有不少传统知识仍然值得大家借鉴呢﹗

《风尚周报》:韩国婚礼为何也讲究“三书六礼”?

麦玲玲:由于朝鲜族与汉族长期往来,令朝鲜族的风俗习惯也受汉族的影响。比如韩国朝鲜族的青年男女,部分仍举行冠笄之礼(即成人礼),并以此作分界线,行礼之后才会选择配偶,而托媒说亲也基本上以中国的六礼程序进行。

其中“纳征”在韩国叫做“纳币”,程序与汉族婚俗有点类似,指男家受了女方送来的涓吉(注)后,将新娘在婚礼时需穿的采缎及婚书箱等送到女方家中。采缎一般在婚礼前一个月送抵女家,婚礼前还要将“币物”(送予新娘的礼物)、“婚书”(结婚时新郎家跟礼单一起送给新娘家的信)以及“封采”(一般富裕家庭会多送别的衣料)一并送至。

不过韩国的婚礼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一种是“半亲迎”,新郎在新娘家举行婚礼后,留宿在新娘家,第二天才接新娘到新郎家,拜见公公婆婆。第二种是“三日于归”,即新郎在新娘家留宿三天,才把新娘迎娶至新郎家。

注:纳采时男方接获女方的“许婚书”后,新郎将八字和纳采文用红包包妥,在祠堂告祀列祖列宗后,派人将红包送往女方;女方也在祠堂禀报祖先,再请人为准新人批八字,并择一黄道吉日为结婚日,再通知男方,称为“涓吉”。

《风尚周报》:古代人是怎么提亲的?

麦玲玲:按照中国传统,古代男子若有意结婚,必须先由男方家长请来媒人向女方家长提亲,也即六礼中的“纳采”。若得女家初步答允,媒人便会问明女方的生肖八字再进行合婚。如果生肖相克或有其它命格问题,当然不可成婚。此外还会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家族背景及社会地位等,正所谓“门当户对”才最为理想。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