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沥青

煤沥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煤沥青的改进研究

煤沥青是以分子量分布较宽的多核缩合芳烃为主的混合物,具有含碳量高、价格低廉等特点,是合成各种炭材料的优良前驱体[1],如制备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电极炭材料、中间相炭微球等[2,3]。在炭化过程中,煤沥青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热解和缩聚反应,易挥发的轻组分在加热过程中不断逸出,残留物继续进行脱氢缩聚反应,从而形成以稠环芳香结构为主、介于液相和固相之间的微晶状态,这种结构被Brooks和Taylor[4]称作中间相并在煤沥青炭化过程加以证实。中间相最初是以微晶小球体存在,经过进一步长大、融并[5]等过程才有可能形成各向异性大尺寸晶体,这是形成有序中间相结构的重要过程[6,7],而高度有序的中间相结构对炭材料的导电性、力学性能、热膨胀系数和石墨化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8]。因此,提高中间相含量及结构的有序性一直是煤沥青升值利用过程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煤沥青炭化产率的高低及显微组织结构对电极材料的性能具有很大影响,而改性是提高其炭化产率和改变中间相组织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如通过在煤沥青中加入聚苯乙烯[9]、二乙烯基苯[10]、不同种类聚合物[11,12]、单质碘[13或氧化焦油[14]]等进行改性,在一定程度上均能提高炭化产率,所得中间相光学组织呈现镶嵌型或小域结构。林起浪[15]等研究了用对甲基苯甲醛改性煤沥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炭产率,同时出现了超细纤维的光学组织结构,可提高煤沥青利用价值。但所用改性剂对甲基苯甲醛价格非常昂贵,因此,寻找价格低廉的改性剂改变煤沥青炭化材料的结构仍是改性过程需要探索的重点内容。本工作使用苯甲醛作为改性剂,结构和对甲基苯甲醛结构有一定相似性,价格却是对甲基苯甲醛的三十分之一。实验表明,采用苯甲醛改性煤沥青与未改性煤沥青相比,其炭化产率提高了5%~10%,中间相呈现出不完全纤维组织结构,为煤沥青深加工以及获得低生产成本的高级焦炭提供科学依据。

1实验方法

1.1原料中温煤沥青(CTP),取自某焦化厂。其性质见表1。所用试剂苯甲醛和对甲苯磺酸(PTS)均为化学纯。

1.2改性将一定量CTP加入250mL三口烧瓶中,按其质量的5%加入固体对甲苯磺酸,加热、搅拌,待升到指定温度后缓慢加入苯甲醛。整个过程在N2(流量为60mL/min)环境下进行。对改性煤沥青用MCTP-X-Y表示,其中X代表100gCTP中所加苯甲醛的质量;Y为改性反应时间(h)。

1.3中间相的制备取适量MCTP放入反应器内,采用管式电阻炉1.4分析表征(1)显微结构分析:采用BK-POLR型偏光显微镜观察改性煤沥青中间相显微结构。炭化产物用树脂镶砌制片,经磨片、抛光后制得样片。不同光学组织结构的含量按照冶金行业标准(YB/T077—1995)进行测定。(2)XRD分析:采用D/max-2500型X射线衍射仪(CuKα靶,Ni滤波,电压为40kV,电流为100mA,扫描角度10~70°)对改性煤沥青中间相进行分析表征。(3)FT-IR分析:采用NICOLET-6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改性煤沥青中间相进行分析。测定条件:KBr压片,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32次/s,扫描范围400~4000cm-1。(4)1H-NMR分析:1H-NMR光谱是采用BrukerDRX-3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频率为300MHz,其中,氯仿做溶剂四甲基硅烷做标准物。

2结果与讨论

2.1中间相光学显微结构及XRD分析图1是CTP-C和在150℃下反应10h制备的改性煤沥青经炭化后得到MCTP-20-10-C和MCTP-30-10-C的中间相光学组织结构。从偏光显微照片可以看出,CTP-C的中间相结构是以细粒镶嵌组织为主,而MCTP-20-10-C的中间相结构呈中粒镶嵌组织,由MCTP-30-10-C的中间相结构呈粗粒镶嵌组织。显然,改性后中间相光学显微组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随着苯甲醛比例的增加,可形成了更多粗镶嵌组织结构。图2为苯甲醛/煤沥青(CTP)质量比为30/100、在不同改性反应温度(120,150,180℃)下反应10h制备的改性煤沥青经炭化后的中间相光学组织结构。可以看出,改性反应温度为120℃时,中间相结构呈粗粒镶嵌组织;150℃时,中间相结构由粗粒镶嵌状转变为不完全纤维状组织;180℃时,中间相结构又转变为粗粒镶嵌组织。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很大。温度太高,一方面反应速率较快,会导致MCTP中芳环结构规整性变差,不利于炭化过程中间相有序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苯甲醛容易变为蒸气笼罩在CTP上部,不利于同CTP中的组分接触,从而影响苯甲醛与煤沥青聚合反应的进行。反应温度太低,聚合反应速率较慢,不利于改性反应的进行。因此,改性反应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苯甲醛/煤沥青(CTP)质量比为30/100、在150℃反应不同时间得到的改性煤沥青经炭化后得到的中间相光学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改性反应时间对中间相显微结构及各种结构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当反应时间为7h,中间相中的粗粒镶嵌组织占60%,不完全纤维状组织和完全纤维状组织分别占30%和10%;反应10h时,粗粒镶嵌光学组织占40%、不完全纤维状组织和完全纤维状组织各占30%;反应15h时,粗粒镶嵌光学组织占20%、不完全纤维状组织和完全纤维状组织均占40%。因而,延长改性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中间相纤维组织结构的含量。图4为CTP-C和苯甲醛/煤沥青(CTP)质量比为30/100、在150℃反应不同时间得到的改性煤沥青经炭化后得到的MCTP-30-10-C和MCTP-30-15-C的XRD谱图。可以看出,在衍射角25.6°出现了石墨晶体结构的特征衍射峰(002)峰,通过Sherrely公式计算它们的晶格参数[16]列于表2。由表2知,改性后中间相微晶的002衍射峰的晶面面间距d002均增大,结晶性有了一定提高;MCTP-30-15-C的芳环晶间有序度L002和芳香簇中的芳核片数M均高于MCTP-30-10-C,说明MCTP-30-15-C中间相微晶结晶度高,有序性较好。

2.2MCTP化学结构分析对CTP和苯甲醛/煤沥青(CTP)质量比为30/100、在150℃下经不同改性反应时间得到的MCTP-30-7、MCTP-30-10及MCTP-30-15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见图5。从图5中可知,3030cm-1为芳烃C—H伸缩振动吸收峰[17],2920cm-1和2850cm-1为亚甲基伸缩振动吸收峰,1594~1611cm-1为芳环C=C骨架振动吸收峰;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在2920cm-1和2850cm-1处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说明改性过程中芳烃分子间发生了聚合反应而导致饱和C-H键数目减少;对CTP而言,芳环骨架振动发生在1594cm-1处,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该吸收峰逐渐向短波处移动,如MCTP-30-15的芳核骨架振动吸收发生在1611cm-1,说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芳环的共轭程度增大。图6为CTP和MCTP-30-15(150℃下反应)的1H-NMR谱图,不同化学位移处对应氢的类型如图所示。容易发现,对MCTP-30-15,无论是HA还是Hα,其峰面积远小于CTP的峰面积,说明改性反应发生在芳环及α碳位置上。由1H-NMR谱图中有关信息计算出结构参数列于表3,MCTP-30-15的性质见表1。芳香环系周边碳取代率δ值的增大以和芳香环部分未被取代的氢与碳之比HAU/CA值的减少,均说明改性反应主要发生在HA位上,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共轭程度的。推测改性过程可能发生的反应如图7所示。在PTS存在下,富电子的多环芳烃受质子进攻易转变为亲电试剂,形成的亲电试剂可以同苯甲醛发生间位取代反应,其产物在酸性介质中仍可变为亲电试剂继续同其他芳烃分子反应,此过程不断进行,如此在HA位上发生了如图7所示的取代反应。

全文阅读

无烟煤改性中温煤沥青的组分结构分析

摘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热聚合改性和添加无烟煤热聚合改性中温煤沥青的组分结构变化;采用综合热分析仪(TGDTG)研究了热聚合改性和添加无烟煤热聚合改性中温煤沥青的热解缩聚特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初步探讨了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热聚合改性的中温煤沥青,芳香度明显提高;无烟煤促进了中温煤沥青热处理过程中缩聚反应的进行.

关键词:改性;无烟煤;煤沥青;组分结构

中图分类号:TQ522.6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structural compositions and group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mal polymerization modification and the thermal polymerization modification with anthracit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FTIR spectroscopy. The pyrolysis and polycondens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tar pitch before and after the modification were studied with TGDTG. And then, the modified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by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method (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omaticity of the modified coaltar pitch with anthracite modifi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thracite promoted the 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heat treatment of the medium temperature coal tar pitch.

Key words:modification;anthracite;coaltar pitch; structure of components

煤沥青为煤焦油蒸馏提取馏分后的残留物,是主要由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由于煤沥青的种类不同,这些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和杂环碳氢化合物的芳构化程度、组成、性质及分子结构各不相同[1].

改性煤沥青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炭材料的制备.有关煤沥青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性煤沥青工艺性能的变化及对炭材料性能的影响[2],对煤沥青改性前后组织结构的变化及聚合改性机理的相关研究,文献报道较少.为此,本文通过无烟煤对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研究其改性前后组织结构的变化,以期对制备高性能炭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1实验

全文阅读

分析煤沥青的改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煤沥青具有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优势,但仍存在残炭率低等弊端,要想对这些弊端进行改善,必须通过改性来实现,文章对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以及近段时间国外以及国内改性煤沥青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且深入探讨了其机理。但是由于煤沥青的组合较为复杂,所以并不能切实知道其真正的反应机理,我们只能根据相应的测试结果对其提出可能的改性机理。

关键词:煤沥青 机理 改性

碳材料是指选用无定型碳或者石墨作为主要的原料,辅以其他原料通过特殊的生产工艺,进而制出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碳材料发展至今,其种类越来越多,综合性能相比从前也非常优异,被广泛地应用于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和半导体等工业领域。研究高性能、低成本的碳材料,已经逐渐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普遍关注。研制高性能、低成本的碳材料的关键在于研制综合性能优良的基体前驱体。文章主要介绍了煤沥青的性质、种类以及组成,对改性煤沥青的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改性煤沥青的发展情况作出了深入的探讨。

一、煤沥青的性质

煤沥青的全称是煤焦油沥青,是煤焦油蒸馏以后提取馏分以后的残留物体。煤焦油是生产民用煤气时作为煤高温干馏的副产物或者生产炼铁用冶金煤得到的。它是煤焦油加工中分离出的产品,根据蒸馏条件的不同,其产率通常在50%以上,煤沥青在常温状态下为黑色固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呈现出玻璃性状,在受热之后软化进而熔化,在金属冶炼、碳素工业、耐火材料、道路建筑以及建材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煤沥青的组成

其实,煤沥青的组成极为复杂,它是多种组成的共熔混合物体,现已经查明,其中的化合物大概有70多种,绝大部分为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其中还有氧、氮、硫等元素的杂环化合物以及少量的高分子碳素物质。在这些化合物中,约有一半带有甲基、酚羟基、亚氨基、苯基等,沥青组成与炼焦煤的性质和杂原子的含量密切相关,其还受到了煤焦油蒸馏条件以及炼焦工艺制度的影响,与其他物质相比较,煤沥青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流动性高、含碳量高以及易石墨化,这些优点决定了煤沥青被常常用来作为碳材料的基本前驱体。

基于煤沥青化学组成的复杂程度,我们常常用溶剂组分的分析方法对它的特征加以分析,煤沥青可以分离为若干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能的芳香族化合物,选择不同溶解能力的溶剂对煤沥青进行溶剂抽提,就可以把煤沥青分为不同的组分,了解了这些,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煤沥青的组成情况产生一定的了解。

全文阅读

配煤用沥青生产工艺优化

摘要:介绍了沥青配煤原理,并对改质沥青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配煤用改质沥青质量要求,针对改质沥青质量要求对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各环节进行改进,保证了改质沥青的质量。

关键词:改质沥青 配煤 焦油 生产工艺

河北钢铁宣钢焦化厂生产的改质沥青主要用于炼焦配煤使用。在配煤过程中合理添加改质沥青,可有效提高焦炭质量,同时增加煤种的选择性。宣钢焦化厂通过改质沥青对配煤及焦炭质量影响进行研究、判断,在保证配煤需求的同时,优化改质沥青生产工艺。

1 改质沥青配煤原理

炼焦生产的所有煤都含有丰富的沥青质,沥青质是煤粘结的基础条件。以沥青作为活性添加剂参与炼焦配煤可有效扩大炼焦煤煤种的选择性及相适性。

炼焦煤配入一定量的改质沥青,作为炼焦煤黏结剂,可促进原料煤各项异性碳的发展,增加了配合煤的容惰性,提高了煤的冷、热强度,降低了焦炭灰分,同时利用改质沥青的黏结性及其增强单种煤结焦性这一性质,增加了配合煤中瘦煤、弱粘煤的配量,减少肥煤用量,提高了焦炭质量,同时也扩大了炼焦煤资源。为了保证炼焦配煤沥青的需要,宣钢焦化厂改进改质沥青生产工艺。

2 改质沥青质量影响因素

改质沥青质量主要由三部分决定,即喹啉不溶物含量(QI)、甲苯不溶物(TI)、改质沥青软化点。

全文阅读

浅谈煤沥青的性质及其应用

【摘要】煤沥青的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其价格相对更加低廉,但是,煤沥青存在着残炭率低等一些问题,所以必须通过改性来去除这些弊端。改性之后的沥青高温稳定性更好,粘结力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好的抗水损害能力,以及低温抗裂能力,因此沥青品质更高,使用寿命更长。本文阐述了煤沥青的性质及其组成,分析了煤沥青的几种类型与改性煤沥青的制备技术,并对改性沥青的优点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沥青;性质机理;制备技术;应用

引言

由于煤沥青的组合成分非常复杂,因此我们对其真正的反应机理并不十分确定,只能根据测试的结果,相应提出一些可能的改性机理。文章首先介绍了煤沥青的基本性质,以及不同种类和组成成分,分析了国内外煤沥青改性的发展情况,并且探讨了改性煤沥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一、煤沥青的性质与组成

煤沥青是煤焦油沥青的简称,它是煤焦油经过蒸馏并提取馏分后的剩余残留物,这种沥青的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价格相对更加低廉。煤焦油是在民用煤气的生产过程中,煤通过高温干馏之后的副产物,或者是生产炼铁所使用的冶金煤的过程中得到的一种产物。煤沥青是在煤焦油的加工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副产品,其产率一般情况下能够超过百分之五十。在常温状态下,煤沥青通常是以黑色固体的状态存在,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并且以玻璃的性状呈现,受热之后会软化,再进一步加热就会熔化。煤沥青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行业、碳素工业、耐火材料产业、道路建筑行业等多种领域。

煤沥青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是多种成分混合组成的一种共熔物,经过科学检测后发现,煤沥青中含有七十多种化合物,大部分都是超过三环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还包含有氮、氧、硫元素在内的杂环化合物,另外还有少量高分子碳素物质。这些化合物中大概有一半含有甲基、苯基、亚氨基和酚羟基等成分。炼焦煤的基本性质以及杂原子含量直接关系到沥青的组成成分,煤焦油的蒸馏条件会影响沥青的性质,另外炼焦的工艺也会影响到沥青的品质。煤沥青与其他沥青相比,其价格更加低廉,而且具有高流动性和高含碳量的特点,并且比较容易石墨化,因此煤沥青常被用作碳材料的基本前驱体。

煤沥青的化学组成非常复杂,因此必须利用溶剂组分分析法来分析其特征,煤沥青能分离为若干芳香族化合物,用不同溶解力的溶剂,就可以对煤沥青作溶剂抽提,把煤沥青分为不同组分。

全文阅读

探究煤沥青中间相的研究进展

摘 要:在炭化的过程中,煤沥青会发生各向异性的中间相,文章主要针对国内外关于煤沥青中间相研究的现状以及相关进展,对煤沥青中间相的形成条件以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对煤沥青中间相转化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动态进行深层次的阐述,总结出了中间相的表征与分离技术,同时探讨了煤沥青的热条件处理和添加剂对煤沥青中间相结构和形成的影响以及化学组成,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沥青 中间相 热力学 动力学

煤沥青是一种结构和组成都非常复杂的混合物,对于它的确切成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基本组成单元是稠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煤沥青同其他物质相比较,具有诸多优点,煤沥青复杂的分解反应和缩聚反应是煤沥青基本的炭化过程,小分子从煤沥青中逸出,其残留物进行脱氢缩聚,进而形成以缩合稠环芳香族为主体的液晶形态,被称之中间相。中间相的形成使缩合碳网的堆积井然有序,最后形成了三维有序结构的易石墨化碳,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中间相物质在形成之前,产生过于剧烈的交联反应,就不会经过中间相,进而石墨化则难以完成,所以研究中间相的形成以及性能对于碳材料的制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煤沥青中间相的形成原理

通常情况下,煤沥青中间相会出现在620至800K之间,在该温度区域,煤沥青的各个组分的分子会发生芳构化、聚合和分解等化学反应,其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多核芳香的平面状大分子,其芳的环数少到几个,多到几十个不等,由于分子间的热运动,而且相互靠近,然后由分子间的偶极矩和范德华力,在分子间力的作用下进行平行叠合,呈液晶状向列排列,呈现出一定的取向性,然而形成的液晶物质是各向异性的,导致它们的表面张力相对与周围的同性母液较高,因此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中间相球体,球体的表面自由能降低到最小,从而使成相稳定。中间相球体具有两种典型的结构模型,一种为“地球仪”结构,均相成核的沥青中间相球体大多数属于这个类型,还有一种为“洋葱”结构,它被认为出现在以碳黑或者游离碳的中间相球体中。在中间相球体生成以后,通过不断吸附周围母液中的大分子面长大。而当长大以后的中间相球体在相互靠近过程中,各个球体内的扁平大分子层面彼此贯穿,形成中间相叠复球体,该球体形成流动态的各向异性区域。之后中间相的含量会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中间相的大融并体

前面已经提到,煤沥青的组成非常复杂,所以在自由基合并的时候,同类自由基不仅会发生合并现象,异类自由基同样会发成合并。沥青的分子量主要被划分为3个部分,即:分子量在400以上700以下的组分被认为是在炭化反应中最活泼的分子,其能够很快发生缩聚反应,进而使分子量快速增大,分子量在700和1200之间的组分是过渡性的反应分子,反应活性一般,如果加以进一步的反应就会成为稳定的中间相,倘若分子在1200以上的组分则是中间相在形成过程中最稳定的分子,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的炭化过程是惰性的

普遍认为,中间相的形成必须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平面芳烃分子大小要足够,以保持分子间具有较为强大的分子间作用力,这也是组成分子有序排列的原始动力,另外一个则是体系必须维持在一个合适的粘度范围,以保证分子能够自由的移动,这也是中间相形成的外在条件。在研究中间相的形成过程中的体系粘度时,我们发现,体系的粘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减小的,当温度到达360摄氏度与400摄氏度之间时,粘度会达到一个极小值,之后则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快速增大,所以,在中间相形成的过程中必须要控制好时间和温度,进而控制体系粘度和反应速度

二、煤沥青中间相的热力学

全文阅读

磺化中温煤沥青的制备及表征

摘 要:以浓硫酸为磺化剂对中温煤沥青进行磺化,并对磺化沥青的水溶性、分子结构、微观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中温沥青进行磺化能增加产品的水溶性,水溶物含量为98.8%;在磺化沥青红外谱图的1130cm-1 处出现了强吸收峰,说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在芳香族化合物的芳环上会引入磺酸基团,发生磺化反应,分子中含有较多的杂原子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磺酸基等。偏光显微镜图片显示磺化沥青具有光学各向同性。热失重区域出现了三个阶段: 70-180℃失重的主要原因是沥青中轻组分的挥发; 200-350℃失重的主要原因是沥青中部分小分子的分解;430-570℃失重的主要原因是沥青中官能团脱除。

关键词:中温煤沥青;磺化剂;磺化煤沥青;水溶性;微观结构

主要由稠环芳烃组成的不溶于水的中温沥青经硝酸/硫酸或过氧化氢等氧化、硝化或磺化后转化为可溶于碱性溶液的水性中间相沥青,增加其水溶性[1]。磺化沥青主要由缩合芳香磺酸盐、苯酚盐、无机盐以及氧化沥青[2]组成,水溶性最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张玉贞[3]、 李卓翰[4]、王娟娟[5]报道采用发烟硫酸或三氧化硫或浓硫酸进行磺化的工艺,但发烟硫酸和三氧化硫的存储和运输都比较麻烦,且反应剧烈难以控制,而浓硫酸反应温和、副反应少、产物粘度低[6],经过优化条件其磺化效果可以达到工业生产需求,因此本实验就以浓硫酸为磺化试剂,对中温煤沥青进行磺化获得磺化煤沥青,并对其水溶性、分子中亲水官能团、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为磺化沥青进一步应用提供基础信息。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中温煤沥青(鞍钢化工总厂, 软化点77.1℃),98%浓硫酸,正己烷,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FA2104N 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郑州世纪双科实验仪器有限公司);DZTW型调温加热套(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傅立叶交换红外光谱仪(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213型生物光学显微镜(江南光学仪器厂);Diamond TG/DTA热重分析仪(美国)。

1.2 磺化实验步骤

称取一定量粒径0.28mm的中温煤沥青,按配比量出所需磺化剂,将沥青装入500mL三口烧瓶内,加入溶剂,打开搅拌器搅拌5min左右滴加磺化剂,反应大约进行5h左右,然后加入碱液进行中和,调节pH至8~9,并维持搅拌状态进行2h,将三口烧瓶移至加热套内蒸馏至不再有溶剂馏出为止。取下三口烧瓶,待冷却至室温,将产物倒在样品盘内,在105±5℃烘箱中烘干待分析用[4]。

全文阅读

湖沥青改性沥青在准兴重载运煤高速A]标段的应用

摘要: 鉴于湖沥青改性沥青在内蒙范围内是首次使用,首先通过三大指标、老化试验确定出湖沥青改性沥青的特性,然后对A90#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特性和TMA-50混合料的特性对比分析得出,高温性能和水稳性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低温性能改善不明显,可以满足具有车流量大、重载等特点的运煤专线的路面质量要求。

关键词:湖沥青 ;湖沥青改性沥青;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

Abstract: Within the scope of asphalt modified asphalt in view of the lake in Inner Mongolia is the first time to use, first by the three major indexes, the aging test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ke asphalt modified pared the A90# road etroleum asphlt

mixture properti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MA-50 mixture,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nd water stability has obvious superiority,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s not obvious,can satisfy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heavy traffic road surface quality requirement of coal line.

Key word: Lake asphalt;Lake asphalt modified asphalt;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Water stability

引言

特立尼达湖沥青改性沥青在我国南方地区和一些机场高速应用很成功,在内蒙古地区是首次使用,为此,本文针对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高、低温稳定性及水稳性等性能,与常用的A90#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1 工程概况

全文阅读

煤焦油对沥青拌和站热系统的影响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材料和钢铁行业的发展,焦炭的用量急剧增加,而焦炭的生产会带来大量的副产物一一煤焦油,由于焦化产品深加工能力较低,因此大量未深加工的煤焦油成品或半成品,也就直接或间接作为燃料油来使用。文章分析了煤焦油作为燃料的原因,分析了煤焦油的特性、影响、判断方法等。

关键词:煤焦油;热系统;沥青拌合站

中图分类号:TQ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5-0063-02

国内燃料油生产一直相对较稳定,2000年突破2000万吨大关,之后呈现微幅增长态势。对燃料油需求日益攀升,国内燃料油的供应缺口不断加大,燃料油己成为除原油以外进口量最大的石油产品。2003年开始,中国燃料油进口迅猛增加,2004年达到3054万吨,国内表观消费量达到4956.4万吨,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比重达到61.6%。高油价是发展煤化工,尤其是现代新型煤化工的最根本原因,我国是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因此发展煤化工,尤其是新型煤化工不仅是出于经济性的考虑,更是出于国家能源安全性的考虑。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煤炭企业在煤制油和甲醇等项目中已经占到60%以上的比例。

一、煤焦油燃料的成分与特性

煤焦油又称煤膏,是煤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是煤焦化过程中得到的一种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比重大于水,具有一定溶性和特殊的臭味,可燃并有强烈腐蚀性。煤焦油成分达上万种,含大量沥青,其他成分是芳烃及杂环有机化合物。包含的化合物己被鉴定的达400余种。煤焦油外观颜色很深,几乎黑色,没有透明度,除了含10%~15%萘外,还有少量酚和较多的焦油酸、焦油碱,主要成分是结构复杂的各种不饱和芳烃和各种含氮、含硫和含氧化合物,因此、煤焦油除了颜色黑,还伴随着异味。

煤焦油的主要特性如下:闪点小于23℃,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易燃,为致癌物,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爆炸燃烧,与氧化剂接触反应猛烈。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二、煤焦油的加热温度

全文阅读

煤焦油及沥青深加工工艺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随着我国煤焦油与沥青深加工工艺的快速发展,于化学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沥青以及煤焦油深加工工艺进行细致的探讨根据煤焦油及沥青深加工工艺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旨在促进化工工业生产获得较快的发展。

煤焦油主要是指煤在气化以及高温干馏的作用下呈现黑褐色、黑色以及刺激性臭味的粘稠状液体,煤焦油沥青属于碳氢化合物,主要是在煤焦油中进行蒸馏处理而得到的,采用深加工工艺进行处理后,促进产品结构的附加值得到提高。最近几年,由于我国市场受到内部、外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焦炭产量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本文就我国煤焦油与沥青深加工工艺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探讨其发展趋势。

煤焦油及沥青深加工工艺类型

1 洗油加工工艺

煤焦油加工工艺中洗油加工工艺主要集中着氧芴、芴、苊以及甲基萘等较为重要的化合物,同时还存在着联苯、吲哚、异喹啉以及喹啉等化合物,因为洗油加工具体是在焦炉煤气吸苯的流程上使用,因此,采用化学等方式利用洗油加工工艺相对来说较低。

2 酚油加工工艺

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主要是低级酚物质,具体在210~230℃以及170~210℃等馏分中进行集中,焦油大概的总量为15%。通常情况下,提取粗酚时通过减压精馏进行,能够获得二甲酚、对甲酚、间甲酚、邻甲酚以及苯酚等不同类型的产品。

3 轻油加工工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