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马歇尔计划

英语演讲稿+

《欧洲复兴计划》的通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争夺全球战略的重点—欧洲的扩张计划。1947年6月5日,国务卿G.C.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他说。当时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和燃料等物质极度匮乏,而其需要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没有大量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订一项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1947年7-9月,英、法、意、奥、比、荷、卢、瑞士、丹、挪、瑞典、葡、希、土、爱尔兰、冰岛16国的代表在巴黎开会,决定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德国西部占领区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区也宣布接受),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提出了要求美国在4年内提供援助和贷款224亿美元的总报告。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执行。计划原定期限5年(1948-1952),1951年底,美国宣布提前结束,代之以《共同安全计划》。美国对欧洲拨款共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余为贷款。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它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也缓和了美国国内即将发生的经济危机。

Mr.President,Dr.Conant,membersoftheBoardofOverseers,LadiesandGentlemen:

Iamprofoundlygrateful,touchedbythegreatdistinctionandhonorandgreatcomplimentaccordedmebytheauthoritiesofHarvardthismorning.Iamoverwhelmed,asamatteroffact,andIamratherfearfulofmyinabilitytomaintainsuchahighratingasyou''''vebeengenerousenoughtoaccordtome.Inthesehistoricandlovelysurroundings,thisperfectday,andthisverywonderfulassembly,itisatremendouslyimpressivethingtoanindividualinmyposition.

Buttospeakmoreseriously,Ineednottellyouthattheworldsituationisveryserious.Thatmustbeapparenttoallintelligentpeople.Ithinkonedifficultyisthattheproblemisoneofsuchenormouscomplexitythattheverymassoffactspresentedtothepublicbypressandradiomakeitexceedinglydifficultforthemaninthestreettoreachaclearappraisementofthesituation.Furthermore,thepeopleofthiscountryaredistantfromthetroubledareasoftheearth,anditishardforthemtocomprehendtheplightandconsequentreactionsofthelong-sufferingpeoplesofEuropeandtheeffectofthosereactionsontheirgovernmentsinconnectionwithoureffortstopromotepeaceintheworld.

InconsideringtherequirementsfortherehabilitationofEurope,thephysicallossoflife,thevisibledestructionofcities,factories,mines,andrailroadswascorrectlyestimated,butithasbecomeobviousduringrecentmonthsthatthisvisibledestructionwasprobablylessseriousthanthedislocationoftheentirefabricofEuropeaneconomy.Forthepasttenyearsconditionshavebeenhighlyabnormal.Thefeverishpreparationforwarandthemorefeverishmaintenanceofthewareffortengulfedallaspectsofnationaleconomies.Machineryhasfallenintodisrepairorisentirelyobsolete.UnderthearbitraryanddestructiveNazirule,virtuallyeverypossibleenterprisewasgearedintotheGermanwarmachine.Long-standingcommercialties,privateinstitutions,banks,insurancecompanies,andshippingcompaniesdisappearedthroughlossofcapital,absorptionthroughnationalization,orbysimpledestruction.Inmanycountries,confidenceinthelocalcurrencyhasbeenseverelyshaken.ThebreakdownofthebusinessstructureofEuropeduringthewarwascomplete.RecoveryhasbeenseriouslyretardedbythefactthattwoyearsafterthecloseofhostilitiesapeacesettlementwithGermanyandAustriahasnotbeenagreedupon.Butevengivenamorepromptsolutionofthesedifficultproblems,therehabilitationoftheeconomicstructureofEuropequiteevidentlywillrequireamuchlongertimeandgreatereffortthanhadbeenforeseen.

Thereisaphaseofthism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atterwhichisbothinterestingandserious.Thefarmerhasalwaysproducedthefoodstuffstoexchangewiththecitydwellerfortheothernecessitiesoflife.Thisdivisionoflaboristhebasisofmoderncivilization.Atthepresenttimeitisthreatenedwithbreakdown.Thetownandcityindustriesarenotproducingadequategoodstoexchangewiththefood-producingfarmer.Rawmaterialsandfuelareinshortsupply.Machinery,asIhavesaid,islackingorwornout.Thefarmerorthepeasantcannotfindthegoodsforsalewhichhedesirestopurchase.Sothesaleofhisfarmproduceformoneywhichhecannotuseseemstohimanunprofitabletransaction.He,therefore,haswithdrawnmanyfieldsfromcropcultivationandhe''''susingthemforgrazing.Hefeedsmoregraintostockandfindsforhimselfandhisfamilyanamplesupplyoffood,howevershorthemaybeonclothingandtheotherordinarygadgetsofcivilization.

Meanwhile,peopleinthecitiesareshortoffoodandfuel,andinsomeplacesapproachingthestarvationlevels.So,thegovernmentsareforcedtousetheirforeignmoneyandcreditstoprocurethesenecessitiesabroad.Thisprocessexhaustsfundswhichareurgentlyneededforreconstruction.Thus,averyserioussituationisrapidlydevelopingwhichbodesnogoodfortheworld.Themodernsystemofthedivisionoflaboruponwhichtheexchangeofproductsisbasedisindangerofbreakingdown.ThetruthofthematteristhatEurope''''srequirementsforthenextthreeorfouryearsofforeignfoodandotheressentialproducts--principallyfromAmerica--aresomuchgreaterthanherpresentabilitytopaythatshemusthavesubstantialadditionalhelporfaceeconomic,social,andpoliticaldeteriorationofaverygravecharacter.

全文阅读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最近资本市场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部分板块炒气十足。毫无疑问,中国资金有出海投资的需求,中国经济有消化过剩产能的需要,在新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有必要打造一个适合于自身需要的贸易通道和货币体制。在马歇尔计划的招牌下,或许所受到的政治阻力小一点。

当年的马歇尔计划,是由美国政府出资重建欧洲经济,130亿美元奠定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奠定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同时马歇尔计划,为战后的美国剩余产能找到了出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似乎与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颇为贴近。

然而,当年美国是第二次大战的胜利者和全球的盟主,同时东欧西欧两大阵营壁垒分明,使得美国在设计、执行马歇尔计划时候几乎没有遇到多少阻力。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实力均无法与当年的美国相比,今天的欧洲尽管遭受欧债危机的蹂躏,亦非当年废墟上的欧洲,政治因素无可避免地会成为中国资金大规模进军欧洲的障碍。

更重要的是,马歇尔计划的资金哪里来。中国在经历了“四万亿”和影子银行两轮扩张之后,债务GDP比例已经由十年前的110%上升到240%,公共财政已经亮起警号,不少地方政府濒临破产边缘。这种情况下,政府是否有能力再搞一次财政扩张,其实值得怀疑。过去的财政扩张,效果并不理想,但起码“肉烂在锅里”,本国经济和就业受惠。尽管部分中国企业可以受惠,拿着纳税者的钱去救援比中国人富庶许多的欧洲,于情于理都有一点说不过去。靠烧钱来维持过剩产能,更属无稽之谈。

如果由中国民间资金投资海外项目,投资回报一定重要。笔者相信欧洲有好的投资项目,不过以欧洲的监管环境、政治障碍和员工工作态度,投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国家级的资金援助,展开以中国技术和工程建设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问题是这笔资金最终如何偿还。马歇尔计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美国根本没有打算让欧洲还钱(德国自愿还了一部分)。如果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其实今天在资本市场是可以集资成事的。为什么全世界都没有看到,惟有中国政府独具慧眼发现了投资机会呢?

当年令马歇尔计划成功的三大要素是,1)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主导性和欧洲政治的弱势,2)美国政府不求财务回报的经济援助,3)欧洲的重建需求。以目前的形势看,除了跨国基础建设投资需求存在外,中国并不具备第一、二个要素。

笔者认为,中国资金出海乃大势所趋,其中中国政府主导和资助个别欧亚基建项目,由中国企业操刀建设和运营,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但是规模未必能做大,根本无法与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相比。如果北京真的忍不住要花钱,不如花在本国的教育和社保上面,取之于纳税人,用之于纳税人,提高国民的幸福度,先做好中国梦。

全文阅读

乌克兰需要“马歇尔计划”

在可怕的暴力逐渐升级后,乌克兰出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一群简单的武装不过棍棒、纸板箱盾牌和金属垃圾箱头盔的人民战胜了荷枪实弹的警察部队。这是一个能给乌克兰社会集体记忆打上深刻烙印的时刻。德国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可以很好的解释当下的乌克兰局势。海森堡认为,亚原子现象可以表现出波粒二象性。类似的,人类行为也可以在作为个体的粒子和作为更大的波动的组成部分之间变化。换句话说,乌克兰事件的不可预测性与人性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关。

人的身份由个体要素和他们身处其中的更大单位的要素组成。人对现实的影响,取决于哪种要素主宰了他们的行为。2014年2月20日,当人们向基辅的武装部队发起自杀式袭击时,他们代表“国家”的感觉压倒了他们对个体死亡的担心。其结果是将一个深度分裂的社会从内战边缘拉回到前所未有的团结意识之中。

这一团结能否持续取决于欧洲的反应。乌克兰向欧盟证明了他们的忠诚,而欧盟自身也正处于令人绝望的分裂中,欧元危机让债权国和债务国势不两立。这就是在结盟协定谈判中,乌克兰倾向于俄罗斯的原因。

毫无疑问,德国领导下的欧盟给予乌克兰的太少,要求乌克兰的太多。如今,乌克兰向欧盟靠拢的承诺,催生了一场成功的事变。欧盟正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道,为乌克兰安排一项数十亿美元的救援计划。但是,这不足以维持乌克兰未来几年所需要的国家团结。

1990年,我在乌克兰成立了文艺复兴基金会(Renaissance Foundation),当时乌克兰尚未独立。文艺复兴基金会没有参与最近的事变。现在,基金会已做好准备,支持乌克兰建立稳固的民主机构的强烈愿望(其中最重要的是独立且专业的司法系统)。但乌克兰还需要只有欧盟才能提供的外部支持,即管理专家和市场准入。

20世纪90年代,当中欧经济体处在令人瞩目的转型时期时,管理专家和市场准入来源于德国和其他欧盟公司的大规模投资,这些公司帮助地方生产商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乌克兰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多样化的经济,是极具吸引力的潜在投资目的地。但乌克兰需要改善整体经济和各个部门内部的商业气候,特别需要解决根深蒂固的腐败问题和法治问题,两者是阻碍国内外投资者的一大原因。

除了鼓励外国直接投资,欧盟还可以帮助培训本地公司的管理者,帮助它们开发商业战略,报酬方面可以用股权和利润分成的形式支付。支持大量公司的有效方式,就是将它与商业银行信用额度相联系。为了鼓励参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可以与国内外投资者一起投资乌克兰公司,一如它们曾经在中欧做过的那样。

由此,对于由欧洲公司全额或部分所有的子公司制造的商品,乌克兰将开放其国内市场。而欧盟可以为乌克兰公司提供更多的市场准入,并帮助它们融入全球市场。

全文阅读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与海外投资机会

通过QDII等方式进行海外投资,是私人投资者把握梯次投资机会,并实现合理资产配置的有效手段。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1948年-1952年,美国通过该计划给予西欧经济援助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其余为贷款。“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不仅迈出了走向欧洲一体化的笫一步,更重要的是,该计划及时消化了美国自身的过剩产能,锁定了欧洲的后续采购方向。由于该计划把信贷援助转化为商品输出,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为保持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尽管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似乎已摆脱深陷衰退的阴霾,然而,各大经济体产能利用率降低仍在继续。金融危机也使中国产能过剩的周期性调整提前到来,制造业大国和正在重工业化的产业背景,将延长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存续时间。这令我们即使已看到复苏迹象,但仍不能轻言乐观。

有利的消息也不少。其一就是外商投资大增,外贸出口强劲反弹,加上热钱加速流入,使外汇储备保持快速增加。

此时,有专家学者提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建议建立5000亿美元规模的“和谐世界计划”,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提供国家贷款,并在中国企业中进行项目建设和采购。计划的目的是要促进出口,消化中国现在过剩的产能,同时还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然而,学界对此计划有不少质疑:我国的财政赤字相当大,不知能否承担这种支出;我国企业有没有国际经营的能力和经验去实施相关外拓;计划本身对消化过剩的产能和提振国内消费的效果有多大,等等。

笔者在此不探讨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可行性。此计划的提出,恰恰说明了我国已具备向世界输出资本的强大实力。上个世纪,美国、日本等经济体相继崛起后,资本输出以不同的投资形式走向世界。踏入本世纪至今,我国经济崛起已无悬念,那么,我们的资本走向全球也是大势所趋。另外,尽管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以人均算,资源就显得贫乏,从经济可持续增长、资产保值增值等角度看,向外投资布局必不可少。

而且,通过QDII等方式进行海外投资,是私人投资者把握梯次投资机会,并实现合理资产配置的有效手段。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基于对全球经济复苏将呈现雁形恢复的判断,既然我们已看到中国的经济和股市在2009年已呈V型反转,那么第二波复苏应是欧美,随后,欧美的复苏会直接拉动以出口为支柱的经济体。因此,第三波可能是韩国、台湾等。投资者即使错过第一波投资,通过资产的全球配置,还有机会以海外投资的形式赶上第二波、第三波。

全文阅读

林毅夫 启动新马歇尔计划

1947年,时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为“二战”后欧洲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物质保障,引领了欧洲的复苏。著名经济学家、前世行高级副行长、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提出了启动“新马歇尔计划”的经济发展理论。他认为,2008年之后中国政府主导的“四万亿”刺激计划总体上利大于弊;根据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事实,中国现阶段仍需以投资为主才能追赶发达国家;比照日、韩、中国台湾地区等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的发展经验,中国大陆未来20年仍有年均增长8%的潜力。

林毅夫卸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之职,从华盛顿回到北京大学朗润园,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的身份重执教鞭。前不久,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就新结构经济学、金融危机成因、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发展道路等议题进行了分析,并系统阐释了启动“新马歇尔计划”的意义。

启动新马歇尔计划

记 者: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普遍疲软,您认为能否寻找新路径走出“新常态”困境?

林毅夫:是否能走出“新常态”的困境,我认为是有可能的。

危机既然在发达国家同时发生,应采取全球反周期的“超越凯恩斯主义”措施,即全世界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于能消除增长瓶颈、短期能创造就业、中长期能够扩大提高增长潜力和竞争力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以增加需求。如果规模足够大,其效果可以等同于过去单个国家在危机时实施货币贬值的效果,给发生危机的国家创造结构改革的空间。

记 者:但一些学者担心,“寅吃卯粮”终究会被清算。

林毅夫:传统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受到很大质疑。当失业率高的时候,政府用积极财政政策“挖洞补洞”创造就业,这叫做凯恩斯主义积极财政政策。

全文阅读

对比“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熟知,有人把“一带一路”与二战时期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其实是一样的。这种观念是对“一带一路”的不理解与混淆,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一带一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马歇尔计划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1

一、“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概念界定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为沿途国家的相互合作构建平台。马歇尔计划,是由美国主持与进行的,旨在修复二战后西欧各国因战争造成的惨败经济与境况,对后来欧洲的发展和世界格局产生影响。

二、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相似之处

1.均可以解决国内生产过剩的经济问题

美国在二战后国内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是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一个重要原因。将过剩的产能输送至战后百废待兴的欧洲各地,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国经济危机问题。我国由于房地产、投资行业的热潮,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一带一路”所能辐射到的国家里,发展中国家占较大比例,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将我国过剩的产能、资金输送至这些国家,既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建设,也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

“一带一路”不是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规划不同于马歇尔计划,更侧重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这使得整个规划具有落地的可执行性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化,曾主导人类历史进程。当代的世界治理和经贸框架,以西方七国集团(G7)、美元流通体制为标志,实际上根基于“跨大西洋体系”,是海洋贸易基础上的框架。20世纪的世界,可以称为“海洋文明的世纪”,主导世界的文明,来自英国、美国这样的海洋国家。“海洋文明的世纪”为人类带来了当今这个世界,但在这一世界秩序之下,人类也被分在“中心国家”和“边缘国家”之中,并且,“边缘国家”的人口占全球大多数。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这一套体系暴露出了根本缺陷,走上了下坡路,人类文明必须开创新的道路。而以二十国集团(G20)、金砖五国、上海合作组织等为标志的新兴世界秩序探索,成为世界体系的新希望。而这些探索,都具有“自上而下”的性质,主要进行的“顶层结构”搭建。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则使这些探索有了“接地气”的能力,真正进入到全世界每个人的生活中。

“一带一路”将不仅联通亚欧乃至亚非、拉美的通道,还将有自己的政策、金融、贸易、文化平台。“石油美元”基础上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将不再“唱独角戏”,“天然气人民币”的前景呼之欲出。

在博鳌论坛上这样一份规划,非常值得关注的“接地气”重点在于,要实现人员资金物资能够便利的流通,为经济一体化提供基础。

我更看重“一带一路”规划推出对于资金融通的促进作用。整个亚欧大陆在金融层面上进行更好更高层次的合作,基础是比较强的。要建立一个新的合作机制。例如香港、新加坡,都属于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之列。而中国与欧洲的合作本身已经非常好了。搭建这样的合作基础,那么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也会有非常好的推进。

虽然规划的推出会进行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看重其互联互通的内容,对于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能指望这个规划能够解决。不同于“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规划不是要输出落后产能,而是要实现高端领域的合作互通,实现新的投融资体制。

“一带一路”规划的推出将搭建更大的市场推进更多的合作,对于中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也非常有益。要实现“一带一路”的发展目标,需要先重视互联互通的实现,才能推动之后的一些的合作。

全文阅读

“一带一路”不是“马歇尔计划”

1月16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了开年首场“朗润・格政”论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研讨会。曾有西方人士将“一带一路”倡议称作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认为中国或将藉此在亚洲寻求影响力。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则表示,“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本质区别,它并不是援助的方式,而是发展、合作的新方式。

修庙、建庙、不拆庙

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13年,中国不仅迎来新的执政团队,GDP总量也稳居全球第二。当此时,必须向世界回答如何崛起的问题。

两条路摆在面前:跟美国走,服从西方规则全面开放,这未必最理想;但我们又必须发挥大国的建设性作用,所以开创新路打出“组合拳”――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追求的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共赢。

与其说“一带一路”是我们主动出击,倒不如说是经济发展态势所逼。过去30年,14个经济特区打通海洋通道,“两头在外”模式创造中国奇迹。如今,沿海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但西部大开发效果并不理想。

“一带一路”首先要解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并非要刻意改变现有国际体系和游戏规则,而是修庙、建庙,不拆庙,不抢存量做增量。

“一带一路”面临五大挑战:一是国际疑虑;二是争端,建立海洋新秩序,第一站就是南海,要有效掌控局势使争端不升温、不扩大;三是投资风险;四是心态,我们至少要做十年打算;五是落实“共建”,倡议是中国提的,但要靠大家一起行动。

全文阅读

林毅夫:以“新马歇尔计划”带动全球经济复兴

强调结构内生是新结构经济学的本质所在

《文汇报》:新结构经济学因其与结构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相区别的明确意识而为经济学界关注。能否为我们的读者解释一下:新结构经济学究竟新在哪里?

林毅夫:现代经济增长的性质,就是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基础设施和制度的不断变迁。按现代经济学的常规,研究经济结构和变迁的原因,就是结构经济学;为同原来的结构主义相区别,所以叫新结构主义经济学。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结构是内生的。旧结构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都把结构和制度看作是外生的。旧的结构主义把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作为参照系,要求发展中国家照搬照抄来发展;新自由主义则以发达国家的制度作为参照系,倡导发展中国家同样推行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

新结构主义与传统经济学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前者认为结构是内生的。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发展史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加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所在。在18世纪以前,即使在西欧国家,人均收入增长非常缓慢,按照经济史学家的研究,人均收入翻一番用了1400年;18世纪以后,人均收入翻一番用了70年;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人均收入翻一番只需要35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业革命以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一国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其产业必须符合比较优势,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要素禀赋也不同,使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都不一样。因此,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是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结构不同,其所需的基础设施也就不同,相应所需要的制度安排也就不同。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必须同实体经济的特质相匹配,超前或落后都不好。

另一方面,传统经济学总是以发达国家有什么、发展中国家缺什么,发达国家哪些方面做得相对比较好、发展中国家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作为参照系,以此来制定经济政策。而新结构经济学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发展中国家作为自身的参照系,看它们有些什么,在此基础上能做好什么,把能做好的发扬光大。上世纪50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成功,就是按照自身要素禀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按照发达国家优先发展大产业的路径来发展经济。依样画葫芦的结果必然是削足适履。

《文汇报》:新结构经济学强调市场以及政府的作用,这样的见解肯定同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经验”有关。

林毅夫:理论总是来自现象。新结构经济学既有来自中国和东亚的经验观察,也有理论的分析。

全文阅读

“走出去”战略将造就工程牛股

本周大盘在2435点阻力位的压制下,一直处于盘整局面,但是,成交量依然是放大到接近9000亿元,说明市场近期依然强势。反观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也没有出现回调风险,依然坚挺地在上行,在次新股还没有全部上市之前,市场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还有机会可以操作,但是,市场主流资金越来越转移到主板上面了,特别是资金转移到上海主板市场非常明显了。

本周市场最值得点评的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直接点亮了工程机械板块的行情,甚至像连云港(601008)和中国交建(601800)已经连续出现涨停板了,“马歇尔计划”或将造就工程板块的牛股。

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援引于美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二战结束后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期间西欧各国获得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所谓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核心战略是将4万亿人民币投往海外,路径则是国内往国外担保投资港口和公路以及铁路,消耗国内过剩产能;中国国内做运营,税收留在国外,国内港口以及高速公路公司有望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建筑公司作为承建主体。4万亿,占到中国57万亿GDP的7%,体量比当年美国马歇尔计划还要大。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期间“中字头”建设公司走强的原因。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基础设施建设将作为重中之重,而基建最需解决的便是资金问题。在周四就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当中指出: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外汇储备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这个重大举措越来越显示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远远比沪港通的实效大的多。

那么,我们看看整个工程机械板块哪些在未来会是牛股呢?

徐工机械(000425):公司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主营收入排名前三位,是全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中产品品质和系列最多元化、最齐全的公司之一,也是国内行业标准的开发者和制定者。2013年中报披露,移动式起重机继续保持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位;履带式起重机市场占有率在国内行业是第一位;其产品的出口额及主导产品出口额保持位居国内行业前茅。所以,在这次“马歇尔计划”当中一定不会少了这样的上市公司。

从技术面来分析,该股在上周涨停之后,实现了平台突破,建议重点关注,止损价: 8.87元。

柳工(000528):公司主要产品和利润都来自于装载机的销售,其次是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等产品,其中大吨位的装载机在国内时政保持领先地位。公司最大的亮点是海外收购计划,公司于2011年1月就与波兰HSW公司签订收购计划,柳工收购HSW公司下属工程机械事业部全部资产,包括无形资产,收购其属下子公司100%的股权,2012年2月,双方就执行了3.35亿人民币的交割任务。公司以此获得了欧洲市场的生产、销售网络市场,其中HSW公司是全球推土机产品线最全的三家著名制造商之一。在“马歇尔计划”即将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看到柳工这样机械龙头企业存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