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分析

摘要:综述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饮食、活动、药物、症状、情绪管理,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测评工具及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的因素,旨在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测评工具;影响因素;综述

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疾病。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以慢性心力衰竭居多。据统计,2013年美国心力衰竭病人再住院率为22.9%,国内研究也显示:出院心力衰竭病人1年内再住院率高达58.4%。本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状况及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提供参考。

1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的现状

Riegel等对美国、澳大利亚两个发达国家和墨西哥、泰国两个发展中国家2082例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水平是不足的,美国病人自我护理管理最好,泰国病人自我护理管理最差。王丽萍对广州地区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水平低。徐静等对安徽某医院102例住院病人调查结果发现: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仅为47.56分(满分为145分),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邵欣对北京市住院的125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状况不太理想,并且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自我护理行为水平呈下降趋势。

1.1饮食管理

为了预防液体潴留、症状的恶化及再住院治疗,心力衰竭指南建议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低盐饮食,严重者还会被限制液体摄入量。然而,研究发现仅有不到一半的病人能严格遵循低盐饮食,且28.9%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每天摄入的盐从来不或很少低于6g。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90d内饮食中盐摄入知识的缺乏是其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病人认为:如果吃的食物比较咸,多喝水就可以把它排掉了。此外,缺乏来自朋友及家人的支持,在餐馆吃饭无法提供低盐饮食等因素也是病人无法坚持低盐饮食的原因。

1.2活动管理

全文阅读

当前社区慢病现状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

【摘要】 目的 分析当前社区慢病现状,并探讨慢病管理措施。方法 就我社区慢病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慢病发病特点。结果 社区慢病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通过改变社区慢病管理模式,起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结论 对慢病采取规范化管理能有效的改善慢病的预后。

【关键词】 慢病 现状 管理 措施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加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慢性病在居民当中的发生呈现发病率高、年轻化等特点,大大影响了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社会的经济、医疗负担。社区是进行慢病防治的平台,是健康促进的主要场所。为了解我社区慢病的发病和诊治情况,制定社区慢病防治规划,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病管理中的核心力量,我社区2011年初对60岁以上居民进行了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将具体情况浅析如下:

1 当前社区慢病现状

1.1 对象及方法

我们采取对辖区60岁以上居民以免费健康体检方式发放体检单,共有2559人参与了此次体检,其中男性1231人,女性1328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听诊、血脂血糖检测、心电图、以及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家族史、生活习惯及相关医学常识的知晓情况。慢病调查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同时对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2 相关诊断标准

1.2.1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诊断标准,以三次不同日平均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对初诊血压高者进行三次非同日随访后确定。

全文阅读

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探讨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再入院情况,分析再入院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230例进行问卷调查,随访1年,统计再入院情况。[结果]多元线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是否存在并发症、欧洲版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EHFScBS)量表总得分及部分条目得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对再入院有积极影响,应从门诊、社区及病人3方面着手,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系统,加强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入院率。

关键词:慢性病;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病人再入院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全球呈现出“心力衰竭激增”(HFpandemic)的趋势。近年来,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病情控制仍然欠佳,病人反复入院情况时有发生,30d内再入院率为18%~24.9%。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对于降低再入院率,改善心功能有重要意义。而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因此,本研究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再入院情况,探究自我管理及再入院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今后进行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及预后干预提供借鉴和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1月—2011年6月,方便抽样选取于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23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15岁以上;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有严重的交流障碍;精神障碍病人;终末期病人,重要器官如脑、肝等伴有严重疾病。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资料

全文阅读

卫生局慢性病自我管控方案

慢性病自我管理是指以患者为主体,在卫生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自己承担起主要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通过掌握慢性病防治必要的技能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为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和健康素养,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一种有效的以社区(行政村)为基础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更好的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早发现并发症,延缓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二)具体指标

1、完成活动的自我管理小组逐年增加。

2、2013年,湖塘镇、雪堰镇、遥观镇、湟里镇、奔牛镇、郑陆镇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50%及以上,其他镇(街道)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30%及以上。

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社区数/辖区社区总数*100%

全文阅读

浅谈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自我管理

[摘要]我国已经迈入老龄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77亿,超过总人口的13.26%。老年人慢性病逐年增多,尤其以单病种评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居高,老年人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自我管理

为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从老年慢性病的特点、我国老年慢性病的现状调查及护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这在老年慢性病的全程治疗、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慢性病自我管理

1.1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定义指的是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通俗一点说,慢性病自我管理即是"在医生的保驾护航下,病人自己照顾自己"【1】。

1.2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模式一方面需要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来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自信心,让病人有能力、有信心自己照顾自己;另一方面,通过在技术上(培训医生),政策、环境、资源上支持医生在日常诊疗时为病人提供帮助,支持其进行自我管理【2】。

2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的构架

慢性病自我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将全部的疾病任务交给病人,而是强调病人也是保健服务的提供者之一,与整个慢性病保健系统融为一体。展示了以支持病人自我管理为核心的创新性保健服务的框架。从中可以看出此模式整合了病人、卫生专业人员、卫生系统及卫生机构的系统改变、社区资源与政策以及更高层次的积极政策及环境。

全文阅读

慢病管理新模式的研究

【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也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基于医疗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正呈井喷式增长。本文在对我国慢病管理现状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当前“互联网+”模式下的慢病管理的新型商业模式,为我国慢病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出建议,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与科学上的参考。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 互联网+

一、慢病管理概况与现状

(1)慢病管理内涵。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病管理是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主要内涵包括慢病早期筛查,慢病风险预测,预警与综合干预,以及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慢病管理效果评估等。

(2)当前我国慢病管理面临的局势。我国慢病管理主要存在五大问题:慢病仍然居高不下,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低下,医联体、双向转诊实施困难。而出现这些问题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即影响慢性病因素复杂;传统医学模式存在局限性;利益格局与医疗习惯的束缚;基层药品的可及性;百姓缺乏健康技能。

慢病管理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慢病管理模式介绍

全文阅读

医疗保险与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结合的有效路径探索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了我国慢性病的发展现状及医疗保险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对医疗保险与慢性病疾病管理结合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政策意见。

【关键词】 慢性病 医疗保险 门诊慢性病 门诊统筹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疾病谱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影响人口健康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导致人群生活质量下降,卫生保健费用也随之逐年上升。医疗保险作为保障人们基本医疗水平的国家基本制度,如何在保障慢性病患者基本医疗水平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本文在文献研究,慢性病的发展现状及医疗保险在门诊慢性病中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医疗保险与慢性病疾病管理结合的有效路径。

一、慢性病发展现状

本文所指的“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它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它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1],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近40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不断增加, 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与发达国家接近。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持续上升, 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位于世界第二位,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2]。慢性病的发病给向我国卫生资源提出了挑战。这些主要来自两方面力量的影响:

其一,建国50年间,预防工作不断加强,使中国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大下降,而以心脏病、脑血管病、癌肿等为主体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却不断上升,其上升速度超过美国[3]。

其二,人口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期望寿命的上升使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而慢性病是中老年人口高发的疾病。这预示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比率越来越高,慢性病所消耗的卫生费用迅速增长。有专家语言,未来30年,慢性病将使我国的卫生资源不堪重负[4]。

二、医疗保险中门诊慢性病现状

全文阅读

自我管理干预在COPD患者的应用综述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生活应激等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高度相关性,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正常人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已经得到了广泛重视,在很多地区与医院作为预后判断的最终目标。本文首先概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了自我管理干预的内涵,然后综述了自我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模式与价值。

关键词:自我管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都有一定的致残率与死亡率[1,2]。并且疾病自身可受气流受限,患者自身能力与知识缺陷,影响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也可能由于他们自身对于疾病认知不足,造成很多心理障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不强,加重了社会及医疗负担[3,4]。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人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转变,精神、心理、行为因素受到学者普遍关注,认为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持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巨大[5~7]。并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也需要长期自我管理,社会与家庭投入巨大,鼓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动参与的自我管理项目已经得到健康专家的认可[8]。本文为此具体综述了自我管理干预在COPD患者的应用情况。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情况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主要呈进行性发展,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4000多万人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残人数在500万左右,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大约千万患者长期受到生活的制约,生活质量不好[9]。研究表明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活动耐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导致低情绪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

2 自我管理干预

2.1 自我管理干预的定义 自我管理为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生理、社会变化、管理症状与治疗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自我管理干预为个体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评估、强化以实现某种目标,并在实现相关目标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效能感。

2.2 自我管理干预的形式 到目前为止,现有的治疗手段仅能延缓其病程进展,总体效果不好,也还没有明确的药物能够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与进程,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佳。干预方式主要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策略提供的自我管理效能信息,包括小组和个人教育,辅以现代影像学等教育材料。也可以进行家庭式个体教育项目,教育完成后每月1次电话随访,由健康专家对患者进行1次/w的个体教育[11]。此外运动训练因其对呼吸功能的益处也越来越多,在自我管理项目内容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固定自行车训练、步行、登楼梯等。同时也可以使用教育小册子进行干预,其不仅方便患者了解疾病知识,还为干预人员提供了参考教材。

全文阅读

浅谈城市社区慢病管理资料收集的方法

摘要:本文就城市社区慢病管理资料收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城市社区 慢病管理 资料 收集方法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80-01

慢性病是一类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也是一类消耗巨大医疗费用和社会资源的疾病,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1],但由于社区卫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形势严峻[2]。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社区慢病管理效果普遍难以保证,相关工作往往到最后流于形式,难以为继,慢病管理资料的收集方法选择是造成管理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慢病管理资料的收集方法进行总结,希望对其慢病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1 结合日常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针对重点人群建立慢病档案

在社区门诊工作中,对35岁以上就诊患者首诊测血压,45岁以上就诊患者首诊检测血糖,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建立慢病档案,制定慢性病随访管理计划,进行系统管理。60岁以上的就诊患者全部建立健康档案,随时掌握他们病情的动态变化。对于普通就诊患者,对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如有确诊为慢病者,为其建立慢病档案,进行系统管理。该种建档方法,目标人群明确,针对性强,把日常工作和建档工作结合起来,较易操作,把疾病诊疗与预防保健结合起来,体现防治结合的特色,档案可以及时更新,提高利用率。

2 结合健康体检,建立慢病管理档案

建立和完善慢病档案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确定辖区内的妇女,儿童,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等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有计划的对其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从中筛选慢病管理人群是建立慢病档案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开展慢病管理,对政府或管理单位适当补助后减免体检费用的情况下较为适宜。

全文阅读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研究

摘要:综述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饮食、活动、药物、症状、情绪管理,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测评工具及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的因素,旨在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测评工具;影响因素;综述

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疾病。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以慢性心力衰竭居多。据统计,2013年美国心力衰竭病人再住院率为22.9%,国内研究也显示:出院心力衰竭病人1年内再住院率高达58.4%。本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状况及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提供参考。

1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的现状

Riegel等对美国、澳大利亚两个发达国家和墨西哥、泰国两个发展中国家2082例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水平是不足的,美国病人自我护理管理最好,泰国病人自我护理管理最差。王丽萍[6]对广州地区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水平低。徐静等对安徽某医院102例住院病人调查结果发现: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仅为47.56分(满分为145分),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邵欣对北京市住院的125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状况不太理想,并且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自我护理行为水平呈下降趋势。

1.1饮食管理

为了预防液体潴留、症状的恶化及再住院治疗,心力衰竭指南建议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低盐饮食,严重者还会被限制液体摄入量。然而,研究发现仅有不到一半的病人能严格遵循低盐饮食,且28.9%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每天摄入的盐从来不或很少低于6g[10]。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90d内饮食中盐摄入知识的缺乏是其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病人认为:如果吃的食物比较咸,多喝水就可以把它排掉了。此外,缺乏来自朋友及家人的支持,在餐馆吃饭无法提供低盐饮食等因素也是病人无法坚持低盐饮食的原因。

1.2活动管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