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410-01
【提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一种因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不构成传染损害、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范围广、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程长、迁延不愈,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严重危害。要加大慢病防控力度,明确职责,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终端管理,完善基础资料,实行群对一的防控机制,才能有效地控制慢病,而从终端抓起尤为重要。现引就延安市宝塔区慢病防控和终端管理机制作如下研讨,愿与同仁交流、共享。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终端管理机制 研讨
一 慢病终端管理理念
慢病病例报告实行的是属地管理机制,终端是源头,抓住了源头,底子清楚,病情明确,也就是说慢病患者不管在哪确诊、治疗后,病例情况由其居住地最基层医疗机构登记,形成终端底册清晰,报告真实准确。最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只有坚持动态摸排、巡访的繁琐工作,才能有效保证归属地管理机制的落实。一旦放松动态摸排巡访就会出现病例遗漏,使报告数与实际病例数不符,导致终端管理缺失。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慢病管理的终端,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牢牢把住慢病管理的重心地带,才能保证所辖区域慢病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放松终端管理就会使资料失去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 目前工作现状
宝塔区目前现状是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管辖17各乡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到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夯实源头,建立遍布乡村、街道的医疗网点,形成慢病防控的大网,为广大百姓提供便利。而区慢病科就是宝塔区慢病工作的中心枢纽,它掌控着全区慢病工作的动态,承接着市疾控中心等上级业务部门与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工作的联系,同时指导、评价、汇总全区慢病工作的整体动态效应。
具体操作程序
【摘要】 目的:研究退伍工程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情况,为临床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疗养的200例退伍工程兵,以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病例分布特点和工程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时间、工龄、工种及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本组200例退伍工程兵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患病率为16.0%,此外限制性通气障碍13例,患病率6.5%,混合型通气障碍9例,患病率4.5%,未发生通气障碍146例,占总体比例73.0%。好发工种为凿岩工和采掘工,平均粉尘暴露工龄(6.7±4.1)年,平均发病年龄(48.1±7.9)岁。结论:工程兵具有较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同时部分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发病年龄偏小,应当予以重视,积极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 退伍兵; 工程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病率; 基线调查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074-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呼吸内科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此类疾病的两大特点。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COPD的发病率已经上升为全球性流行病第四位。职业粉尘暴露是COPD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于曾经参加国防建设的工程兵而言,在进行开凿山体和坑道作业当中会接触到含有二氧化硅等物质的岩石粉尘,是导致COPD发生的重要原因。许多工程兵在退伍之后缺乏必要的健康监护,导致病情延误,给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因此笔者对退伍工程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情况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疗养的退伍工程兵200例,年龄40~66岁,所有对象均为曾参加国防建设的工程兵返乡退伍人员,具有明确的职业粉尘接触史,符合职业暴露定义:职业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烟雾超过1年。从事职业包括:道路修建、通信工程、建筑施工等。
1.2 调查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58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水平。结果58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血清总IgE水平增高,经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下降。结论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存在着血清总IgE水平的改变,健脾润肤颗粒对血清总IgE水平增高具有下调作用。
【关键词】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健脾润肤颗粒;血清总IgE
湿疹是最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特点。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类。慢性湿疹多由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也可一开始即呈现慢性湿疹。我们采用辨病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对112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其中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根据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排除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病例选择来源为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我院皮肤科临床诊断为慢性湿疹,中医辨证确定为脾虚血燥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男女之比为1∶0.61,平均年龄(35.6±9.5)岁,平均病程(5.3±2.6)年; 对照组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男女之比为1∶0.74,平均年龄(36.3±9.2)岁,平均病程(5.2±3.0)年。2组在性别、年龄、病期、病情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药物采用健脾润肤颗粒(主要成分:陈皮、茯苓、半夏、党参、厚朴、白鲜皮、地肤子、当归、鸡血藤、皂刺等),所有中医购于邯郸栉榀医药有限公司,由邯郸制药有限公司加工成颗粒剂(批号:0402226983);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商品名:迪皿,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0101)
1.3研究方法对符合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的患者治疗组采用健脾润肤颗粒内服,12 g/次,2次/d,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10 mg,1次/d,口服。外用药均采用卤米松乳膏(香港奥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外涂,2次/d,4周后观察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天和治疗结束后当天,抽取静脉血5 ml,低温离心后分离血清置于30℃冻存备测。采用全自动定量免疫分析系统(PHARMACIA UNICAP100免疫荧光检测系统微粒子荧光酶联免疫法,试剂由PHARMACIA 公司提供。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及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多组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用方差分析。
慢性病自我管理是指以患者为主体,在卫生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自己承担起主要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通过掌握慢性病防治必要的技能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为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和健康素养,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一种有效的以社区(行政村)为基础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更好的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早发现并发症,延缓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二)具体指标
1、完成活动的自我管理小组逐年增加。
2、2013年,湖塘镇、雪堰镇、遥观镇、湟里镇、奔牛镇、郑陆镇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50%及以上,其他镇(街道)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30%及以上。
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社区数/辖区社区总数*100%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临床的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主要是因为肺组织、胸廓、肺血管出现慢性病变,进而导致肺部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和增肥、右心室肥厚、肺动脉血压上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病死率较高,所以加强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非常重要。我院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满足《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标准[2],并经过多普勒彩超和X线检查确诊。全部100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7.4±2.6)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7.3±1.2)年。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感染控制,呼吸道保持畅通,对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M行纠正等。
1.2.1对照组 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护理、吸氧以及日常护理等。
1.2.2实验组 患者则在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具体做法、体会两个方面进行对档案管理模式应用于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论述。其中,包括:健全网络,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领导重视,保证项目档案的建立和使用;导入项目管理经验,促进项目档案规范化;加强培训;通过全市网络通报慢性病防治信息;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在先,治在后”的原则;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发展趋势等,具体材料请详见如下。
关键词:项目工作首先项目管理HIV感染者
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较晚,虽然项目管理的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政府和企业提高效率的手段。但迄今为止,只有为数不多的医药企业、少数公共卫生项目在采用项目管理,且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项目仍然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项目档案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从项目的执行、计划、执行、控制到结束,包括项目综合管理档案、范围管理档案、进度管理档案、成本管理档案、质量管理档案、人力资源管理档案、风险管理档案和采购管理档案等。我们尝试将档案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具体做法
1.1健全网络,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
要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健全、强有力的档案管理网络。载止2003年,全市6个区均成立慢性病防治机构,各镇成立了防保所,综合医院成立了防保科,全市共建28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现已形成以市慢性病防治院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治机构为枢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防保所(科)为依托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网。各慢性病防治机构都有自己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人员。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发病呈上升趋势,并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慢性病监测是持续、系统地收集、分析主要慢性病相关资料,了解人群慢性病的发病趋势、流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对制定我市慢性病防治规划、干预措施,探讨慢性病流行规律和病因、评价卫生规划以及为我市各级政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组织建设
1、成立监测领导小组。由各县(市、区)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以上医院、妇保所(院)等单位的分管领导组成,县(市、区)卫生局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市、区)卫生局防保科科长任主任。
2、成立监测业务指导小组。由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保所(院)、医院防保科、慢病科等监测业务人员组成,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管主任任组长,业务科长任副组长。
3、建立三级慢性病监测报告网络。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保所(院)、县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居委)等相关业务人员、村会计组成。
二、职责分工
卫生行政部门:慢性病监测工作在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部署项目实施方案,要协调公安、统计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项目实施,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支持及人员经费落实保障,并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督查、评估工作。
疾控中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慢性病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机构。要设置专门岗位,负责慢性病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
近期,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日内瓦召开的第64届世界卫生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提出了加强慢病防控的三项建议,即将慢病防控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核心指标、进一步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和充分发挥世卫组织作用。
同时陈竺也指出,慢病是“社会传染病”,慢病防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如果控制不好,未来二三十年,全球将呈现慢病“井喷”态势,应高度重视导致慢病的社会决定因素。
美国华盛顿大学Elanan Uretsky在题为《成功的风险》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慢病在中国城市男性尤其成功男性和政府官员中盛行,与社会因素导致的危险行为关系密切。(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2011,26:212)
尽管许多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但却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医生凭专业医学知识不能应对慢病的浪潮,传播慢病的知识不足以改变行动。降低慢病的风险更需要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转变。Uretsky提出,中国人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工作和什么是健康的工作场所,干预措施应针对群体,而非对某一个体进行教育。
现状
“关系”与“应酬” 中国慢病的危险因素
“关系”和“应酬”这两个概念,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关系”和“应酬”意味着要频繁地参与吸烟、喝酒、暴食等活动以及光顾娱乐场所等。这些行为在为人们赢得成功事业的同时,也将身体健康置于摧枯拉朽之境地。
Uretsky对我国一些成功人士和政府官员进行观察后发现,中国人的典型工作日为非正式结构,主人邀请客人共进午餐和晚餐,晚餐后娱乐并进食夜宵。为了相互交流和表示尊敬,主客之间少不了互敬香烟。尽管很多男士不愿意频繁地去应酬,但他们没有反抗的余地。俗话说,无酒不成宴,无宴不成事。对于每一个渴望“成事”的人来说,应酬必不可少。换言之,中国人中慢性疾病的流行是一种政治经济现象。
【摘 要】目的:对糖尿病慢病门诊病人失访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先统计2013年1月-6月我院糖尿病慢病门诊负责回访的初次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中的失访情况,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将整改后的措施于2013年7月1号应用于临床,比较2013年1月-6月与2013年7月-12月慢病门诊糖尿病病人的失访情况。结果:进行整改后慢病门诊糖尿病病人的失访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慢病门诊病人虽然失访率较高可通过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失访率,保证病人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慢病门诊;糖尿病病人;失访
慢病门诊由多科室医疗顾问组成,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门诊类型[1]。慢病门诊护士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同临床医生和营养师做好慢性病和多发病的评估和管理工作。由于糖尿病具有病程发展呈持续性、病情易反复、并发症多、需终身监护等特点,因此许多糖尿病病人无法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导致糖尿病慢病门诊病人失访率较高[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特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糖尿病慢病门诊病人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选取2013年1月-6月和2013年7月-12月我院糖尿病慢病门诊接待的118名和121名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分别称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其中干预前组中男性60人,女性58人,年龄分布在45-69岁之间,平均58.3岁;预防后组中男性62人,女性59人,年龄分布在42-70岁之间,平均5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的差别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糖尿病慢病门诊的护士均为具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专科护士,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进入慢病门诊工作之前经过严格的筛选。
1.2 方法
先对2013年1月-6月我院糖尿病慢病门诊负责回访的初次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中的失访情况进行统计,使用电话调查的方式了解导致患者未能按时来院随访的基本因素,结合临床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将整改后的措施于2013年7月1号应用于临床,将整改前后慢病门诊糖尿病病人的失访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具体的失访原因和整改措施介绍如下:
摘要:如何防范医保基金风险,如何加强管理才能减轻参保患者的个人负担,这是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应该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门诊慢性病费用逐年增加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门诊慢性病管理;医保体系建设;探析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近几年,随着淄博市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市级统筹、门诊统筹以及付费方式等改革措施的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待遇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对保障参保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慢性病服务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化管理,防范基金支出风险。
一、加强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门诊慢性病中,城镇职工35种、城镇居民9种纳入医疗保险。从历年来的门诊就医情况看,慢性病人不断增加,门诊慢性病人数年增长率平均30%。
1.总人数在绝对增长,医保基金管理压力加大。虽然目前特殊疾病门诊慢性病人数不足参保总人数的3%,但特殊疾病门诊慢性病的特点是病情重、病程长、易复发、治愈率较低、需长期门诊治疗。据统计,每年特殊疾病门诊慢性病的新增人数总比治愈和死亡人数要多,因此总人数在绝对增长。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次是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民群众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导致特殊疾病门诊慢性病人数每年快速的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慢性病日趋年轻化的实际情况,今后特殊疾病门诊慢性病人数还将会急剧增加,给医保基金的管理造成了压力。
2.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医疗费用增长。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病和恶性肿瘤、心脏支架、肾移植抗排异治疗的患病率不断增加,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治疗难度降低,相应地增加了这类疾病的治疗需求,一些具有更好治疗效果或更好治疗功能的药物和检查、治疗手段,又会形成新的医疗服务需求指向,增加和扩大检查治疗的内容和范围,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增加,最终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