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政策法规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旅游政策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参加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此,主要分析《旅游政策法规》的课程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特点;存在弊端;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9.082

《旅游政策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参加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存在着许多不足,教学效果差,所以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迫在眉睫。

1《旅游政策法规》的课程特点

1.1法律法规多,记忆要清晰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探析

摘 要: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为旅游专业的必修课,客观上不仅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与经验,又要求其掌握系统的法律法规知识。因而在教学上具有难度大,任务繁重,资历要求高等特点。本文结合笔者在该课程上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多个方面如教学的目的、方法以及内容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为其在国内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际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法规;教学

一.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的客观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旅游政策法规是其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然而该门课程在教学的实施和推进上,却存在相当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欠缺。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生在专业能力上及特长上往往侧重于旅游专业知识。他们可以拥有出众的口才以吸引游客,许多也掌握了丰富景点知识及特点,可以很好地与游客分享。这些能力足够他们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游了。然而法律知识对他们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重新学习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繁忙的工作也为他们的再学习带来了困难。

(二)学生缺乏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选择旅游专业,是出于对这项工作的热爱,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他们而言,就好比文科生遇见了有机化学,学习难度大,基础薄弱,同时学员客观上也很难树立其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因而该课程首先便为老师的引导方法提出了一个难题。

全文阅读

职业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改革分析

《旅游政策法规》是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之一,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在实践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将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职业院校《旅游政策法规》的课程改革。

《旅游政策法规》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旅游法的相关内容;在基本技能方面,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旅游法规知识分析、解决旅游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高技能的旅游应用型人才。作为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职业院校该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探讨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现状

(一)旅游业快速发展对人才要求高,教学难度大

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我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旅游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才能确保旅游活动顺利开展。因此,对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旅游法》施行后,教材更新慢

中国首部旅游法已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不仅使国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有法可依,更是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旅游业全面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旅的新时代。但现行教材存在着严重滞后性,很多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目前使用的教材针对本科生的比较多,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非常少。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旅游法》的相关内容,做好教学知识的更新。

(三)法律基础知识缺乏,学生存在畏惧心理

全文阅读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本文在对《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一些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难点;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的难点分析

(一)从课程性质来说,课程本身尚不具备系统的逻辑结构,缺乏有机的内外联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旅游行业的基本法,行业的法律主体及其关系的处理主要是受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制,这些法规常常是散落于各个领域,内容繁杂,而以此为学习对象的《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就有了明显的先天不足——学习内容缺乏严密的逻辑结构且内容松散,翻开任何一本教材的目录,就能够轻易的发现,除了第一章“绪论”是必置于首位的之外,其后的各个章节完全可以随意调换顺序,学习对象的“散”使得该课程很难整合成为教学内容模块,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

(二)从教材质量来说,现有的教材难以为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指导与支持

近年来《旅游政策与法规》的教材建设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法理与案例脱节的情况比较严重,纵观现有的教材,大致可以分为法理型和案例型两类,前者侧重于法学理论阐述,概念繁多,条款罗列,缺乏全面而又典型的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性不强,而后者则以案例为主,与实际联系紧密,便于学生理解,但此类教材的案例往往又缺乏细致准确的法理分析,使读者只知其事,不知其理,更有甚者,案例良莠不齐、缺头短尾,也难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有益有力的支持。

全文阅读

强化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效果

1确定清晰的教学目的和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即要了解中国的旅游法律和法规知识,也要了解国际上主要客源国的旅游立法情况,学生不论将来是否从事旅游业的工作,就算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游客,也应具备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在旅游接待中不受侵害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和投诉的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旅游法律纠纷的发生;熟悉旅游团队的导游服务流程与服务质量标准,能够有效防范及处理旅游接待中的各种问题和事故的发生;及时掌握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不断变化的行业规范,但不盲目学习法条而脱离实际情况,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旅游业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或管理人员。

2慎重挑选所用教材,充分准备好课堂教案及讲义

针对该课程所出的教材版本很多,但部分教材的版本过久,很多涉及的法规内容要么已过时,要么不够清楚,所以笔者经过慎重对比后选用了每年在教材内容上都会有所改进且重新印刷出版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韩玉灵主编的《旅游法教程》一书作为该课程的教材,至今已有四届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效果良好。在选用了合适的教材和遵循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作出最新的课堂教案和讲义,因为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里不可能把教材的内容逐字逐句地学习,这就要通过教案和讲义来实现对书本内容的精华呈现。教案是教师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而讲义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所以在编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多引入典型案例来帮助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掌握,杜绝照本宣科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所选用教材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高校《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一般学习一个学期,为期18周,平均每周3课时,在这短短的54课时里要想把这门课程的内容面面俱到对授课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这就要求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有所侧重。以笔者所选用的教材为例,前七章的内容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必须重点掌握的专业知识,如第一、二章节的内容就是对中国以及世界的旅游法制建设及法律关系的认识了解;而第三、四章节的内容是对旅游消费者相关法律制度的了解,对学生来说不管是将来要从事旅游管理这个行业,还是只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这一章节的内容是非常实用的;之后的第五、六、七章节的内容是对旅行社、导游及领队人员法律制度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带团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以上前七章的学习应占用至少十周的课时量,而之后的章节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掌握,如关于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章节的内容都较简单。

4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踏上旅游行业的可能性很大,而这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最重要的就是应变交流能力,解决问题处理纠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具备除了先天性格的因素,后天的锻炼积累更重要,所以在对该专业的学生的教学中老师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学生最怕的就是老师照本宣科,教学方法老旧,笔者在对该课程的教学中得出的几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第一,课前提问思考,在每一次课结束时针对下节课的新知识提前布置给学生几个典型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查阅相关资料来获得信息,这样学生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求知。第二,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精美有趣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学习知识,以往上课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方式已很难获得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大量案例分析讨论的采用,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案例分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对大量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特别是最近发生的典型旅游纠纷案例,学生才能真正领略相关法规内容的含义,才能更好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不管是否负责《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都应不断了解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内容,在对学生的专业教学中不应局限于课本教学,在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法制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看到旅游行业好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的旅游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全文阅读

关于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 要】对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进行思考,通过将正在处理的纠纷案例运用在角色扮演的情景教学中,让学生实时参与到处理案子的进展中来,激起学生为解决真实的问题而自主学习法律的兴趣,从而构建独特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旅游政策与法规 课程教学 纠纷案例 角色扮演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132-02

旅游政策与法规是旅游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特别是投诉旅行社纠纷的问题,涉及面广、复杂,往往涉及组团社、地接社、酒店、运输企业、景区、导游服务、餐饮服务等,涉及多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行业规章制度。但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普遍觉得法律法规及政策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提不起兴趣。而且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并不难,但面对具体问题时,难以应用学过的知识来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此,央视《今日说法》的演绎手法令笔者思考,设想可否在教学中,将教材中按章节编排的若干大块法律法规知识和纠纷案例重新编排整合,根据纠纷案例适用的法律法规分别归成几大学习任务模块,通过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双方当事人、法官的角色视角来学法、析案、用法、判案,达到提高学生(扮演当事人双方)对相关法律的学习兴趣?这完全是可行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激起扮演行政执法人员或法官的学生树立起用法律为纠纷双方解决的问题的责任感。具体说来,从正在处理的纠纷案例入手展开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有以下七个课程环节:

一、教师提交案例模块

笔者此次打破通常提交已有定论的案例给学生,将笔者正在的一个组团社A社的纠纷案子提交学生,学生们兴趣大增,简况如下:

组团社 A社于2012年8月31日收到某市旅游局[2012]第XXX号旅游投诉电话记录传真件,反映客人龚先生等3人提出的三条投诉事项:

全文阅读

论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中的案例教学

旅游政策法规不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一门时效性强、应用性强的课程,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除要遵守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外,还要密切结合该课程自身的特点,适当利用案例教学法,以促进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在较少的课时内必须掌握大量法律知识的现实问题。

旅游政策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与其他旅游专业课相比,该课程不仅涵盖大量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同时包含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基础知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又能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旅游相关问题,这对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对教师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主动掌握相应的知识,也是教师必须考虑并解决的实际问题。基于解决该问题的角度,本文以普通本科院校为例,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旅游政策法规中的应用。

一、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对真实具体和开放的案例进行相应的分析、推理、演绎和总结。完全不同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阐述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举例分析,其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其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旅游政策法规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多,内容庞杂。而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课时有限,如何有效地将大量的、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是授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面临的实际难题。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施的案例教学法更加生动直观,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有助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旅游政策法规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学生从业后应具备保护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合法权益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亦需要利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分析促进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旅游政策法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经常是以理论为中心,强调法律知识点。而学生是配角,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容易造成“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现象,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以案例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承担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例如,以新闻大事件马航MH370作为资料背景,要求学生分析旅客伤亡的责任,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实现旅游法规的实践互动式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全文阅读

项目教学法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中的运用

摘 要:《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上向来是属于较难被学生接受和认可的,但基于该门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又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证中的笔试课目之一,同时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如何结合好“教”与“学”工作,对于课程的开展尤为重要。本文对《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进行梳理,将原有的章节进行整合,分为五个项目,形成项目下分任务的方式,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重新设计教学思路,融合“教”与“学”,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模式;运用

一.项目化课程体系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的目的是将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课堂更加活跃,教学主体互动增强,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笔者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经过长期的《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中,发现将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课程可以更好整合课程的教学资源,突出课程教学主线,简化繁杂和臃肿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浙江省旅游局主编的《旅游政策与法规》,共分为十四章,采用项目教学法后,笔者将已有的十四章分为五个项目:一、国家政策;二、法律基础知识;三、旅游法规制度;四、其他旅游法律规定;五、浙江省旅游管理法规制度。

五个项目各自的子任务分为:项目一(国家政策)包含: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任务2——我国的基本国策,任务3——外交政策与旅游文明公约;项目二(法律基础知识)包含:任务1——宪法法律制度,任务2——民事法律制度,任务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项目三(旅游法规制度)包含:任务1——旅行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任务2——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任务3——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项目四(其他旅游法律规定)包含:任务1——旅游饭店管理法规制度,任务2——旅游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任务3——旅游者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任务4——旅游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任务5——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项目五(浙江省旅游管理法规制度)包含:任务——浙江省旅游管理法规制度。

二.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

全文阅读

情境教学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中的运用

摘 要 《旅游政策与法规》作为一门具有较高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旅游专业课程,其教学方法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而情境教学法恰恰是一种实践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中必将以理论引导实践,激发学生课堂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 旅游专业

《旅游政策与法规》作为我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旅游专业学生必修课,是导游人员以国家的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正确处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管是考取导游资格证的人员,还是在校的旅游专业学生,《旅游政策与法规》都是一门较为枯燥、难以识记、难以理解的课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颇为困难。[1]然而其在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又极为有用且实用,那我们就要寻找到一种实践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解决这一难题。而情境教学法恰恰是一种实践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中必将以理论引导实践,激发学生课堂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何为情境教学法?它又能给《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学习带来哪些好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呢?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旅游政策与法规》课堂中,就是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实际旅游专业实践等等方式方法,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旅游案例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旅游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路径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生活展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

首先,生活展现情境的方法即是把学生带入社会实践中,带入到实际旅游景点,从这一景点的旅游问题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亲身体验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旅游政策与法规》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并且教师要做出客观的解释和评价,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第二种,图画再现情境法即是以图画作为展示旅游问题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旅游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旅游问题形象化,以此来进行案例的讲述和理论的引入及应用都是纪委核实的方式。第三种,表演体会情境即是以表演的形式再现旅游问题情境或者创设旅游问题情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进行情景模拟的内容。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则案例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或案例中,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案例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身临其境,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并且能够真实的运用《旅游政策与法规》的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第四种,语言描述情境。这一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能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案例中的旅游问题,让学生理解案例,寻找问题。运用直观手段和语言手段相结合,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想要合理的运用情景教学法到《旅游政策与法规》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必须要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俗语云:“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就是要做到充分的准备,如果在课前没有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旅游案例做到充分的准备,那在课上的情景教学法也就毫无作用可言,就会流于形式。并且要掌握好情景教学法的三大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充分准备,我们前面也谈到这一环节是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准备是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第二环节,课上积极思考、深化,这就是对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提出了要求,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法,师生互动甚至学生自我主导课堂才是情景教学法的意义所在。第三环节,课后及时评价、巩固,学生互评可以发现优点,提出疑问,在学生充分评析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评,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估总结。[2]

全文阅读

实践性教学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具体运用

【摘 要】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旅游管理专业整个教学体系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具体内容,谈谈实践性教学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中的几项运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游政策法规 实践性教学

高职院校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1]。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特色,摆脱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的重要保证。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是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此课程教学任务是艰巨的,本文将结合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探讨实践性教学在旅游法规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 实践性教学含义以及种类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扩展,是实现“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保证,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的主要途径。

实践性教学是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采用技能训练和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过程,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实践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2]。

2. 高职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旅游行业特点要求。旅游行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操作和科学管理应用的能力[3]。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要求旅游管理教育必须要与实践高度结合。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是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该课程的教学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