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融资担保

绿色融资担保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绿色金融惠及非上市民企

2016年10月以来,首支非上市民营绿色公司债、首支民营上市公司绿色企业债、首单非上市公司绿色资产证券化融资工具(ABS)、首单绿色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先后成功发行,绿色金融为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绿色项目打开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业内机构的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至9月,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已达1127.9亿元,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的36%,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

快速发展的绿色金融,将有助于缓解环保行业的融资压力,推动企业发展,加速项目落地,满足投资者参与支持绿色发展和获取稳定收益的资产配置需求,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隐忧在于,非上市民营环保企业却未从中得到多少实惠。非上市民企是环保行业的一支生力军,其中不乏深耕行业多年、拥有丰富环境治理经验、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但由于评级、担保等部分环节的政策限制,部分非上市环保公司在获取绿色金融服务时反而容易遭遇“玻璃门”。

卡壳担保授信

分析获取绿色债券发行的全流程,就容易理解为何非上市环保民企难以获取绿色金融服务。一家企业若想公开发债,先须评级公司对企业主体进行评级。如果评级不高,就须进一步与担保公司协商,做债项的担保增信,同时寻找券商筹划承销事宜,递交材料到证券交易所等相关机构,经证交所、证监会审批之后才能发行公募债券。

从评级上看,非上市环保民企的评级普遍不高。假如某金融机构对环保行业的业务模式缺乏了解,企业很难获得较高评级。

核心问题是担保。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债券品种不断丰富,信用风险也日益积累且类型不断增加,识别和防范各种信用风险就成为金融机构替投资者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因此,非上市环保民企想在融资市场上获得低成本的长期融资必须通过担保公司做增信。

全文阅读

绿色信贷的金融支持

一、金融支持绿色信贷的现状分析

2007年以来,我国环保部门银监会出台关于“绿色信贷”的意见,在金融业掀起了一场绿色发展浪潮。在意见指引下,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制定绿色发展规划,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发展。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对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产品及服务创新不断涌现2006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创造性地推出了能效融资产品,开创了金融支持绿色发展之先河。2008年,浦发银行在全国商业银行中率先推出首个针对低碳经济的整合服务方案,2012年推出《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2.0,包含五大板块十大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形成业内最全面和领先的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在理财方面,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率先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理财产品。2010年3月,光大银行推出低碳主题信用卡,4月与北京环交所签订《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国家开发银行等也探索出针对清洁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的各种创新融资方案,如节能服务行业模式、金融租赁模式等。农行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保理业务,2012年末,成功办理国有商业银行首个“合同能源管理(EMC)融资业务”。

(二)绿色信贷初见成效2008年,兴业银行率先公开承诺实行赤道原则,随后开发了节能减排企业直接融资、EMC贷款、节能减排卖方信贷、排污权抵押贷款、节能减排设置制造商信贷、融资租赁和功用事业服务商等绿色信贷业务模式。截止2012年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126亿元,占贷款总额9.16%,其中绿色金融贷款余额70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74%。中国建设银行积极支持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完善信贷标准,实施差别化授信审批方式,截止2012年末,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239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37%。2013年,兴业银行针对绿色产业推出“绿金融全攻略(2013)”专案,涵盖诸多特色产品,例如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买方信贷和适用于LED绿色照明推广的订单融资等等。

(三)交易平台逐步形成2008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此外,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深圳国际能源与环境技术促进中心及香港RESET公司于2009年联合在深圳发起设立亚洲排放权交易所(CAE)。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包括北京、天津、湖南等地在内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排污权试点、环境责任险试点等,兴业银行、太平洋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各种平台建设,为试点提供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等金融支持。

(四)国际合作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国际金融公司针对国内工商企业及事业单位提高能源效率,利用洁净能源及开发再生能源而设计了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CHUEE),法国开发署与中国财政部签署了专门用于支持提高能效及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贷款协议———绿色信贷项目,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开发了促进节能减排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节能融资项目等,得到了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的合作支持与推荐,在实践中均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二、金融支持绿色信贷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第一,金融支持绿色信贷要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作为条件,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影响绿色信贷执行效果。第二,我国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信用担保机制及奖惩机制,影响银行、企业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第三,金融支持绿色信贷指标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缺乏统一实施标准及具体指导名录,使得金融支持流于形式。第四,金融机构内部机制难以满足绿色发展需要,缺乏绿色发展专门部门。

全文阅读

建筑项目融资风险机制研究

一、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种类

绿色建筑项目融资的风险是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及其对项目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及造成损失的程度。在项目融资的各阶段绿色建筑项目融资的风险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信用风险是绿色建筑项目各参与方不按合同约定按期履行义务的风险。此类风险绿色建筑项目融资中最容易发生,主要有参与方的资信、资金、技术、管理水平和业绩等评价指标。第二,建设风险是绿色建筑项目不能按期目标建成完工的风险。其主要有:成本上升,工期增加,未达到绿色建筑设计功能要求,项目完全停工等。第三,市场风险是绿色建筑工程造价一定的情况下造成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有建筑材料价格、人工费和机械费变动风险[2]。第四,金融风险是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期间主要表现在利率和汇率变动的风险。如利率上涨使融资成本增加等因素引起绿色建筑项目的金融风险。第五,环境风险是绿色建筑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造成的损失。如国家环保部门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增加建设期的工程造价和运营期的环保支出等。第六,政治风险是绿色建筑项目地区政治环境发生变化而使项目失败等风险。如政策的随意性,审批程序复杂等。第七,不可抗力是指超过投资者控制范围内的事件发生所导致的风险。如地震、动乱、核辐射等。绿色建筑项目还有绿色建筑标识不能获得风险、新技术新工艺风险等。

二、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分担的结构和原则

1.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分担结构示意图绿色建筑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担就是通过项目有关各方签订履约合同和担保协议,在各参与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项目风险。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分担结构示意图如图1。项目风险分配是将每一风险分配给最愿意、最适合承担此风险的参与者,即任何一种项目风险都由对该风险剩余最大的参与者承担,使项目参与者整体效益最大。不是简单地将风险平均分配给各方。如相对商业风险东道国政府更愿意承担政治风险;正好相反境外投资者则愿意承担商业风险。项目投资者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确定关键风险,对更好控制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做好评价风险与分配[3]。将融资结构与风险相结合,风险合理分配给参与者的同时完成利益分配过程。2.分担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的原则风险分担直接关系到各参与方的经济利益,合理分担风险是为了更好控制风险,以较小的成本风险管理,使风险发生后损失最低,也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各参与者要有能力控制分配给自己的风险,并为项目的最终成功而努力[4]。(1)公平原则。在整个绿色建筑项目中,各方获得的收益各不相同,参与者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应当与其所得收益大小相匹配。即从项目上获利越多,其承担的风险也越多[5]。(2)效率原则。项目风险由最能控制风险的一方承担相应的风险,使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损失减少,控制风险的成本最小,获得利益最大。(3)上限原则。为了保证绿色建筑项目的成功,在合同的履行阶段,承担的风险应有上限,风险必须由各方合理分担,不能让一方单独承担无限大的风险,否则影响其积极性,进而影响项目的成功。3.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分担的灰色线性规划模型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受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风险数据具有灰数的特性。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的灰色线性规划模型。通过统计资料建立风险剩余时间序列,利用GM(1,1)时间相应式得到该项目风险分配的预测值,可按灰色0~1规划求解。比较好地解决了风险度量中的灰数情况,更能反映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的实际,有助于风险分配更加合理。假设绿色建筑项目融资中一共有n个项目参与方,面临着m种风险(n,m∈Z),并且以Rij表示第i个参与方所承担的第j种风险(1燮i燮n,1燮j燮m)。由于对风险的偏好不同,任何一方在获得风险收益的同时也必须付出风险成本。假定第i方的风险收益是Yi,同时它的风险成本是Ci[6]。风险收益和风险成本相减后的差额称为风险剩余价值,记作:Pi=Yi-Ci。风险剩余价值就是参与方承担风险的净收益,影响其积极性的大小。令与独立的0对应的x12=1,x21=1,x33=1,其余xij=0。得风险分配的最优解X=(x11,x12,x13,x21,x22,x23,x31,x32,x33)=(0,1,0,1,0,0,0,0,1)即发起人承担市场风险,工程建设公司承担建设风险,贷款银行承担金融风险使风险剩余达到最大。

三、结论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展绿色建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绿色建筑投融资模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新型项目融资不仅为绿色建筑提供充裕的资金,而且使其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9]。在绿色建筑项目融资中,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受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探究项目融资风险最优分配原理和有效控制机制,以此进行风险合理分配,有利于提高参与方的积极性,实现项目融资的有限追索,促使绿色建筑项目融资的顺利开展与成功。分析绿色建筑项目融资的风险类别和利益相关者,探讨项目融资风险分担及最优分配原则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数据经常信息不完全具有灰数的特性,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的灰色线性规划模型。通过建立风险剩余时间序列,利用GM(1,1)时间相应式得到该项目风险分配的预测值,比较好地解决了规划模型或约束条件中风险的灰数情况,更能反映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的实际,有助于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分配更加合理化。进一步降低绿色建筑项目融资风险,促进城镇化建设中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作者:马晓国 熊向阳 曲昳 张福生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全文阅读

绿色信贷的金融支持及其创新

【摘要】当前,我国金融业积极支持绿色发展,产品及服务创新不断涌现,绿色信贷初见成效,各类交易平台逐步形成,国际合作势头良好。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绿色投资不足且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机构功能发挥不够、支持力度有限,金融创新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建议: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大力推广绿色信贷,推动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绿色发展 绿色信贷 金融支持 创新

绿色发展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路径。绿色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推动,亦离不开金融支持。我国金融机构承担着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和绿色金融服务的“创新者”双重责任,理应把握拓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新契机,积极进行相关业务创新,实现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拓展自身盈利空间的双赢。

一、绿色信贷与金融支持

2007年,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这一经济手段全面进入我国污染减排的主战场。《意见》是我国现阶段“绿色信贷”的基础性文件,它引入了赤道原则的一些理念,建立了我国“绿色信贷”的雏形。

“十二五”以来,依托市场化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内社会各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新模式、新产品、新技术也陆续推出,不仅为节能减排注入新活力,也进一步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而在银行业来看,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快速,有着巨大金融服务需求;但产业中的实体如节能服务商等一般是轻资产型企业,缺乏通常意义上的担保品,贷款风险难以把控。当前,常规意义上信贷模式与新兴绿色产业的融资需求已无法对接。

因此,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绿色信贷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同时,绿色信贷导致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模式的变革,也必然会导致银行金融业务的变革。

二、金融支持绿色信贷的现状分析

全文阅读

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效益分析及发展途径

【摘要】 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商业银行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部门,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发展绿色金融就是一条最适宜的途径。从分析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入手,对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现有途径进行了总结和解析,提出了从降低风险和增加收益两个方面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效益分析;发展途径

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异常日益引起了各国的热切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底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再一次让大家的目光聚焦在温室气体的调控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之上。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更应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商业银行往往为了赚取短期利润,忽视环境因素进行不当的贷款和投资,从而加剧了企业恶化环境的行为。发展绿色金融的途径,不仅肯定了金融对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的积极导向作用,而且也为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和途径。

一、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效益分析

(一)风险分析

成本的增加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大阻碍,这种成本的增加主要存在于短期。首先发展绿色金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额外的贷款成本。银行甄别企业客户是否有污染环境的行迹,需要对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管理及监测。节能减排融资项目一般期限长、专业性强,商业银行甚至可能需要聘请专业的环境风险管理咨询公司对项目进行长期评估和检测。其次影响环境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再给予融资支持,也会缩小其信贷规模,从而降低盈利性。另外,由于大多数的绿色金融项目目前还比较缺乏经济性,在实施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收益分析

发展绿色金融从长期来看是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的。一方面随着我国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面临强制治污改造的风险也越大,商业银行慎入此类项目,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可以有效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和质量,提高银行防范环境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履行环保职责可以通过外部经济的传导作用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并且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美誉度。市场竞争中,很多银行在体制、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加大革新力度,以不断地金融创新为手段,努力降低风险,提高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提升竞争力。银行的形象、品牌、信誉也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承担社会责任是提升这些软实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全文阅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绿色金融模式创新

当前,我国的济虽然也面临周期性、总量性的问题,但是经济结构性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比如煤炭、钢铁、水泥等,去产能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但良好的生态环境产品严重供给不足,则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绿色发展。通过绿色金融将资本有序注入,有利于资本从污染性产业逐渐退出,更多的流向优质的产业,加速市场对高污染落后产业的淘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要做到积极开展与创新绿色金融模式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经济新常态。

一、我国绿色金融模式创新现状及问题

1.绿色信贷模式。“绿色信贷”是当今主流的一种绿色金融运行模式。在发展初期,绿色信贷可以说是绿色金融的代名词。金融机构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对绿色制造的企业资金支持和提供优惠的低利率,优先发放贷款、延长还款期,促进绿色产业发展。而对那些高污染、高能耗、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企业提高贷款要求,比如对贷款额度进行限制,实施高利率措施,甚至拒绝发放贷款。商业银行的大力配合,使得绿色信贷这一经济手段成为我国污染减排的主力。当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倡去产能,低碳,节能,减排,绿色信贷如上所述可以提高准入门槛,切断其资金链,直接有效的制约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企业盲目扩张。利用金融杠杆配合国家政策,实现环保措施,是一剂“速效针”。

2.环境产业基金模式。环境产业基金是证券、基金的一类,它是绿色金融发展的产物,环境产业基金是指一些对环保、清洁能源产业有兴趣的投资者,将资金交给专业的投资专家管理,通过这些投资专家对分散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专门投向环保、清洁产业。

环境产业基金的关键词是“共担、共享”,由基金发起人和其他投资者共同出资募集资金,普通投资者的资金充当优先级资金,而基金发起人的资金充当劣后资金。所有的优先级资金都享有固定的收益,即无论盈亏,都只获得固定收益的部分;而劣后投资者享受剩余收益,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意味着,如果亏损,那么亏损部分由劣后资金承担,如果盈利,盈利部分只有劣后资金才可以享有。环境产业基金相对于其他基金而言,追求的是长期受益,10年至15年的封闭期最常见。但是绿色金融实践中,会出现的问题是:融资周期长。我国目前的审批体制导致了企业上市融资的时间非常缓慢,上市融资周期很长,甚至比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更长久。过长的融资周期毫无疑问会降低资本运作的效率。

3.绿色保险模式。绿色保险又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它是以企业发生的、意外污染事故,而对第三方造成伤害为标的物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我国是全球范围内污染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开展的绿色保险能够有效解决环境纠纷,分散环境灾害风险,达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赢”局面。我国现阶段主要是大型的保险公司介入了“环境责任险”市场,一些小型保险企业还没有推广普及。

在实际实施绿色保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保险业和企业的地位不对等。在签订环境污染责任险时,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往往使得保险公司处于优势地位,保险公司对环保条款、污染条件要求苛刻,对保费,监管的条件也十分严格,使得企业在绿色保险的项目中获益很低。其次,我国实行的自愿保险模式也存在问题,原因是我国绿色保险法制不健全,公众环保意识薄弱,政府的优惠政策不能刺激企业的投保热情等等,从而导致了我国试点地区自愿绿色保险模式走向的衰弱。

4.绿色金融衍生品。绿色金融衍生品主要的产品涉及碳交易,参与主体主要是碳交易企业,因此有的学者将这一类绿色金融模式称为“碳金融”,包括碳远期、碳期货和碳期权,可以套期保值。比如,有的企业因为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政策的限制,没有排放权,因此排放权就成为基础的交易商品。

全文阅读

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要:由于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滞后、绿色金融标准欠缺以及绿色金融的信息沟通协调度低等因素的制约,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较慢。因此,需要采取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培育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制定绿色金融的标准以及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绿色金融在我国的扩展。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绿色金融体系;路径

文章编号:1003-4625(2014)09-0066-05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志码:A

绿色金融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同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国发[2011]2号),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原经济区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也就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撑,因此,探寻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

一、绿色金融的内涵及作用机理

(一)绿色金融的内涵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也被称为“环境金融”(Environment Finance)或“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ing)。

Salazar(1998)认为,绿色金融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金融创新。

全文阅读

发展中国绿色金融的逻辑与框架

新时代的发展是绿色和健康的发展,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经济发展,绿色都成为了现展的主题和目标。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通过鼓励政策等多种方法开展本国的绿色金融。在发达国家中,机构投资者则成为了本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绿色金融的概念也在我国得到了相应的推广。

绿色金融创新的案例――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的创新实践

从战略决策上,将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战略纳入战略决策当中并作为重点。兴业银行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通过加深对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同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重新确立了银行发展的核心理念――“寓义于利”。将银行的社会责任和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社科的结合在一起,也正因为如此。早在2005年的时候,支持节能减排和开展绿色金融这两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就创新式的成为了兴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部署。

建立健全信贷管理机制的绿色化。兴业银行实施信贷管理机制的绿色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产业准人标准审核申请贷款的企业和项目,积极贯彻和落实环保政策。对相关项目的安全、环保和能耗进行严格考察;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对待授信企业的环保条件进行严格审核。尤其是对企业环保信息和环保技术的审6孕糯过程中的环保风险加强控制,贷款前采用风险预警,贷款后则对重点项目加强监控力度,尤其是对于宏观调控行业,日常监测和风险排查更是必不可少。

顺应节能减排创设新融资产品。

对碳金融进行摸索和介入。通过CDM将国内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转变成有价商品出售。

采纳“赤道原则”。兴业银行是国内首家采用这项原则银行,是兴业银行为完善和贯彻落实全行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战略的重要决策。在半年度和年度企业报告中,兴业银行主动披露了其社会责任的履行隋况,包括有绿色信贷、可持续金融以及公益事业等方面。

全文阅读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分析

党的十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国务院部署5省区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本文对各试验区金融组织体系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建设、产品及服务体系创新、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政策支持各五方面工作进行综述,总结其方法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各地推动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提供思路。

一、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

浙江省已设立39家绿色专营支行,60个绿色金融事业部,1个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湖州市成立全国第一家绿色金融事业部、第一家绿色专营银行;截至2021年一季度,广东省内金融机构共设立26家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金融专营组织;江西赣江新区设立7家“绿色支行”,3家绿色金融事业部,3家绿色保险创研机构入驻新区,建成绿色金融示范街,成立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和绿色金融评价认定三个中心;贵州省共9家金融机构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3家国有银行设立“绿色金融支行”,建成全国首个“绿色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实验室;截至2020年底,新疆三地试验区共有5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专营机构,7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专营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专营机构实现全覆盖。

二、强化政策支撑体系

(一)浙江省

央行等联合《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在全国率先《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经济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支持“6+1”重点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地方绿色技术规范10余项。湖州市出台《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若干意见》,制定《湖州市绿色金融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湖州市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衢州编制《衢州市“十三五”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绿色金融纳入“双支柱”政策框架暂行办法》。

(二)广东省

央行等联合《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率先出台《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细则》;广州市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花都区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发展“1+4”配套政策体系,随后区市场监督局制定出台支持绿色金融企业创新发展九项措施,推出《服务广州市花都区绿色金融产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汇编》,制定106条地税优惠政策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全文阅读

转制中国家开发银行环境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伴随着商业银行环境责任运动的全球兴起,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响应。国家开发银行由政策性银行转制成为商业银行,将完善自身制度,使相关经济法律法规和环保法律政策相得益彰,更好的承担商业银行环境责任,发展绿色金融。

关键词:国家开发银行;环境责任;绿色金融

一、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落实环保政策方面成效比较

1、落实环保政策的出发点不同

国家开发银行在我国的初始定位是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概念是舶来品,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弥补市场缺陷,配合国家特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实施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渠道所设立的银行。[1]保护环境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责任,更多的时候国家是以保护环境的“管理者”身份出现的,它制定保护环境的政策或者建立节能减排的项目,但真正要落实政策或实施项目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它的金融业务的选择更多会从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它主要是支持“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项目。国家开发银行秉承其社会责任感,对于承担环境责任也是义不容辞。国家开发银行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控制贷款投向;支持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流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以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节能减排。国家开发银行不仅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环保政策,同时在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还制定了《国家开发银行污染减排贷款工作方案》,以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确定的污染减排项目为工作重点,为国家“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融资支持。[2]商业银行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盈利性是其首要考虑的问题,往往不会选择一些投资回报率低的绿色产业,这也导致了很多商业银行往往会忽视其应承担的环境责任。

2、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程度不同

国家开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环保政策,同时积极谋求与环保部的合作。2009年国家开发银行与环境保护部签订新一轮《开发金融性合作协议》,承诺提供人民币1000亿元的融资额度,支持国家“扩内需”优先支持的环保项目,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环保重点工程等。兴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环保先锋的代表成为我国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其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福建华电永安发电2×300MW扩建项目正式落地。[ 3 ]虽然其实施绿色金融的目的是好的,但其项目的实施并没有和相关行政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模式,不利于我国环保政策的整体规划。

3、队伍专业化有所差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