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龙文化论文

龙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龙的文化意涵

摘 要:龙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回顾其历史的渊源,探究现实的意涵,龙的文化精神富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我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文化创造。

关键词:龙的精神;文化意涵;教育启迪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02-01

龙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无论回顾其历史的渊源,还是探究现实的意涵,我们无不激情满怀,斗志昂扬,奋发向前。在春潮涌动的伟大时代,蓝天黄土地上舞过来的是簇新的龙的形象,澎湃的心灵高扬起来的是龙的精神。

马克思指出:“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而也已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回溯我国古代文化记载,远古人们已形成龙的观念。《山海经・大黄西经・郭璞注》说女娲“人面蛇身”,《帝王世纪》说伏羲“人首蛇身”,《山海经・海外西经》说轩辕“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指出这些众多的古代氏族推崇龙作为图腾、符号和标志。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红褐色石块堆砌的“龙形堆塑”,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随后出现了岩画雕龙、陶器龙纹和青铜器龙的图案。甲骨文中“龙”字为兽首蛇身之状,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符号,显示一种被驱使的力量。古人心目中最高神灵“天”,驱使龙“兴云布雨”。龙头像兽类,身躯是蛇,隐现于在云团,宛若闪电蜿蜒、雷声隆隆,“龙”字便有形有声,栩栩如生。人们对它热爱与敬畏。闻一多评说:“龙族的诸夏文化总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数千年自称为‘华夏’……龙是我们立国的象征。”

龙是中华民族典型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积淀了深刻的文化意蕴。伏羲氏时,有龙呈瑞,因而以龙纪事。《皋陶谟》:“ 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龙作为氏族集团的族名,《竹书纪年》记载: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左传・昭十七年》:“太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见《礼・礼运》“鳞凤鱼龙,谓之四灵”。《周易》中龙贯穿其中,“飞龙在天”,“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并对龙的文化意义进行了透彻的论述,《易经・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卦《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揭示君子处世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像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其实“龙”是隐喻,被云雨所掩映,而它的精魂呼之欲出。《三国演义》有精彩的论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可见龙的文化,源远流长,愈久弥新。今天,有一首为人传唱不已的歌,唱出我们的思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里肯定了三点: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我们在龙的文化中成长。

龙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和龙形神相通,气息相依。穿的是龙袍、龙冠;食的是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孩子上学叫过龙门。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二月二有龙节,五月端午要赛龙船。龙是中华民族的吉祥之物,是普天下的人们祈求和平幸福的寄托所在,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簇拥着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蔚为壮观。这种气势,这种力量,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人心。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渗透于亘古至今中国人的文化思维和文化行为。

中国的龙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与自然的多元和谐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龙在中国传统生肖排列第五,称为“辰龙”,辰时,即上午七时到九时,神龙行雨好时光。《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是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理解”,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模糊集合”。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充分地体现了人类自主、顽强、智慧而美好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

全文阅读

浅论舞龙运动与龙岩市龙文化传播

论文关键词:舞龙运动 龙文化 龙岩市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法对舞龙运动与龙岩市龙文化传播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龙岩市在龙文化传播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龙岩市的龙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舞龙运动为龙文化的顺利传承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和模式;舞龙运动使中华龙的精神更加鲜活;深刻挖掘与研究龙文化能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

“龙”作为一种能够寄托愿望的图腾和崇拜物,是华夏先民同自然环境做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它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颈似蛇、腹似屋、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能遨游四极,俯瞰八方,唤云播雨,救捞抗旱的神物。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逐渐成为一种精神、祈求、寄托和祝福,是华夏民族勤奋、勇敢、奋进、进取、坚毅和拼搏精神的象征。它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五洲四海,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象征。因此,舞龙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纽带,作为一种集娱乐、喜庆、健身与竞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活动,它在传播龙文化、龙的精神方面也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1龙岩市在龙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和价值分析

1.1龙岩龙文化传播的优势

作为龙的传人,传播龙文化、龙精神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龙岩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龙岩是龙的故乡,据当地学者论证,龙岩得名于龙岩洞在汉代末年,史载于唐,为中国南方龙文化的发祥地。根据考证,全国259个地级市中,用“龙”作地名的仅龙岩1个,2861个县(市、区)中,用“龙”作地名的也只有25个。而且,从区位优势、人口分布、区域面积、经济总量、旅游资源、文化渊源等方面比较,龙岩的优势居于众“龙”之首。另外,龙岩境内有龙岩洞、龙硅洞,有九龙江、龙津河沟通,新罗区设有龙门镇,建有龙门塔,市区有龙岩大道、龙腾路,名胜有龙池书院、永定龙湖、连城九龙湖;游大龙、划龙舟、龙灯、舞龙,永定土楼、培田民居、长汀古城,随处可见的中国龙已经融人当地人们的衣食住行,烙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因此,龙岩在龙文化传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2龙岩市进行龙文化传播的价值分析

首先龙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和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使得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文化。同时随着我们民族自信的确立,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并大力挖掘、整理和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核心文化之一的龙文化,无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系统整理中华龙文化,挖掘龙文化以及传播龙文化的行动才刚刚开始。这方面,龙岩作为南方龙文化的核心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正确定位,建设自己的特色文化,把龙岩建设成一座具有特色的城市,以此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知名度,这对于龙岩旅游经济的价值是巨大的。也与龙岩的旅游城市的定位是相符的,并且可以使龙岩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龙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中心。另外,龙文化的传播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丰富龙岩人的文化品位,树立龙岩的文化特色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它也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得以弘扬和继承。

全文阅读

论黑龙江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联系

文化影响

黑龙江位于中俄交界处,同样也处于两国文化交流的边疆地区。在这一地区探讨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文化的影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此专门收集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信息,信息显示出俄罗斯文化在中国50岁左右的中年人,甚至是35岁以上的青年人心中,仍然有着比较深刻的影响,原因在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处于友好邦交的关系,两国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很多制度都以苏联为榜样,这种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之间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两国人民在文化等领域互相学习。中国在实施改革开放以后,与世界各国接轨,所以由最初只学习苏联政策转变为向世界各国学习优秀制度,在这一时期,欧美等国又发展迅速,所以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多以欧美文化为学习的主体,对俄罗斯文化尤其是俄语了解少之又少。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思想积极的知识分子努力下,一大批苏俄文学的著作被介绍翻译到中国,让进步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人们对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高尔基等文学家的作品都有一定的了解,时至今日,部分经典名著节选如《安娜•卡列尼娜》《海燕》等仍然是中国许多高校教材的必修课文。人们听过俄语歌曲,但是仅仅局限于一两首歌曲,例如《红莓花儿开》《喀秋莎》等;只有极少数人看过例如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著名电影《静静的顿河》(ТихийДон)等。在我看来,这些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双方的文化交流逐步地陷入低谷,所以俄罗斯的当代文化艺术并不为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30岁以下的青年人所熟知。对于吃俄餐,大部分人还是有过经历的,例如大列巴、黄油面包、红菜汤等;至于工艺品,许多人买过例如小镜子、套娃等相对来说价格低廉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至于语言方面,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用俄语交流三十分钟以上,这部分人群大多是到俄罗斯务工或经商的,由此可见,为了今后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文化,我们应该加强语言沟通能力。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它的版图占了亚洲陆地的1/3,但是无论是俄罗斯的发源地还是政治中心却都在欧洲,因此,自俄罗斯文化产生之日起,就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双重性。这种大国特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了俄罗斯人民“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又“自尊心很强”和“大国主义”的性格。俄罗斯气候寒冷、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这种自然条件使俄罗斯人民形成了“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性格特征。俄罗斯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天给人们造成了生活的负担和精神的压抑,所以很多俄罗斯男性又“嗜酒无度”。正是因为特殊的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使得俄罗斯一直徘徊于东西方文化之间,在这种徘徊中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形成了兼容东西方文化的多样性。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北部边疆与俄罗斯接壤,所以我国人民与俄罗斯人民在性格方面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于“对未来俄国文化在黑龙江发展报怎样的态度”的问题,10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会融合中国文化发展”。这些可表明我国人民对两国的友好发展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而且也都愿意了解更多的俄罗斯文化,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促进两国人民往来、沟通,文化的发展同样会促进经济的建设从而带动两国发展更加和谐、深厚的外交关系。

对黑龙江文化受俄罗斯文化影响的看法

俄罗斯是世界的大国,同样俄罗斯文化也在世界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推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之所以黑龙江文化能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地域优越性、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变迁等诸多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俄罗斯文化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例如军事战争、宗教传播、人口迁徙、商业活动等。对于黑龙江文化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起:首先,在语言方面,黑龙江有很多词是由俄语音译而成的,比如:“大列巴”(大面包)“马迭尔”(摩登的、时髦的意思)“俄特克”(俄罗斯酒精饮料)“布拉吉”(带花边的连衣裙)等。这些词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在黑龙江作家的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在黑龙江爱国作家萧军的《下等人》中有“伍德克”(一种俄国底层劳动者常饮的酒)、“巴斤克”(俄国皮靴),这些现象无一不体现着俄罗斯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其次,在饮食方面,由于便捷的地缘优势,黑龙江饮食文化深受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影响,在很多地方都开了俄式餐馆,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就有“中国四大西餐厅”之一的华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梅西餐厅。在很多地方也有俄式咖啡厅、冷饮厅、酒吧,里面的装饰都是源自俄罗斯风格,俄式红肠、大列巴、伏特加都是在中国比较流行的俄式饮食,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购买的食品。而且大列巴、红肠、黄油、酸黄瓜、鱼子酱等已经成为了黑龙江居民饮食中的特色,人们认为老字号的红肠、大列巴配上酸黄瓜永远都是黑龙江居民不可替代的美味佳肴。饮食文化也是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文化影响最大的部分。然后,在建筑方面,黑龙江的许多建筑都充满着俄罗斯情调,到处散发着俄罗斯文化的魅力,尤其是素有“东方莫斯科”美称的哈尔滨就是最杰出的代表。哈尔滨的建筑风格更是凸显俄罗斯风情,哈尔滨是在殖民统治时期受外强的干预而引入外国文化的,在城市建设、建筑风格以及街道命名上都是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中央大街、尚志大街等街道上矗立着各式各样具有俄罗斯风情的建筑,例如斯大林公园、果戈里大街、一直沿用的霞曼街、马迭尔宾馆等。索菲亚大教堂更是其中的典范,它现在已经成为哈尔滨市的一级保护建筑,享有“哈尔滨建筑艺术馆”的美誉。最后,在宗教方面,俄罗斯的宗教以东正教为主,哈尔滨东正教堂的出现,主要是随着中国东清铁路的建设由俄罗斯移民带来的“文化移植”现象。文化铁路沿线的建设为东正教的传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许多东正教徒通过铁路将东正教带入我国,从1899年8月1日在哈尔滨香坊修建的圣尼古拉教堂开始,沿中东铁路一线,已经有40余座东正教教堂,在建设教堂的同时,俄罗斯还派往中国许多传教士,时至今日,在黑龙江的许多地方仍然可以看到东正教教堂的遗址以及少数的东正教教徒。俄罗斯东正教在黑龙江的传播,使得东西方宗教之间有了很好的沟通和渗透。总之,在黑龙江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子,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应牢牢把握住俄罗斯文化在黑龙江文化中发展的机遇,以此促进两国友好往来。在当下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看到在中俄关系得到改善的同时,两国的文化也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局势,中俄都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两国文化交流无疑会增添了两国民间文化的多样性,也会因此丰富各自的文化内涵。

本文作者:李明依焦玲玲工作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全文阅读

小学龙文化景观设计论文

1环境现状分析

1.1学校简况

桥山小学始建于1958年,因地处桥山脚下而得名。学校占地面积31600m2,有教学楼3幢,综合办公楼2幢,教工住宅楼1幢。现有教职工168人,3016名学生,41个教学班。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增强素质”的办学宗旨,坚持人性化管理,不断更新办学理念,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走特色办学之路。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

1.2环境亮点

(1)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划明确。学校面积虽然不大,但整体布局规范合理,入口干道、办公楼、教学楼、操场等,功能分区明确、方便教学、利于休息,给来人以较为清晰的印象。(2)船型主体建筑,校园文化亮点。中小学校建筑大多为传统的方体建筑,桥小办公楼主体如同船型建筑,具有校园文化脉络,成为最大亮点。(3)景观小品多样,文化氛围浓郁。学校重视环境建设,校园景观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墙、宣传牌、雕塑、置石均有不同方式的展现;室外景观小品也有布局,如园椅、花坛、树坛等。

1.3存在问题

(1)植物问题相对突出:一是绿篱普遍偏高(高篱),二是植物之间搭配不符合常规,三是花坛内布局凌乱,四是墙基绿化不足。(2)绿地可进入度欠缺。绿化作为校园的外衣,不仅是给师生看,更要方便师生使用,需要增加园路、小径和汀步。(3)硬质景观方面问题。大门入口整体景观不足,标志摆放不尽美观,如排水井在大门正中,电线漫天飞舞。(4)景观小品风格不够统一。景观小品作为校园环境的室外家具,包括果品箱、园椅、路灯、草坪灯、宣传栏、标志牌等,贵在风格统一。(5)佳则收之、俗则屏之。处在住宅、办公诸多环境中的校园,四周环视,凌乱不堪,影响视线,建议在墙面上作文章。另外,现有景观特色优势利用不到位,也影响了整体环境景观效果。

2文化思路梳理

全文阅读

江西扭扭龙为例试论江西龙舞文化及审美

摘 要 龙这一形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图腾崇拜文化中,人们认为它是一种能够呼风唤雨并能够帮助人们消灾赐福的神物,所以,在后来发展起来的龙舞文化中,人们将龙舞作为一种蕴含着祈福、娱乐等内容的文化,并在一些传统和现代节日中经常出现的活动。在我国几千年的岁月发展过程中,龙舞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蕴含广大人民群众智慧、表现民族繁荣昌盛人们生活如意的精神象征。

关键词 龙舞文化 审美意义 图腾崇拜

一、龙舞概论

龙这种动物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象征,它是由我们的祖先臆想出来的一种动物,由九种不同动物的不同部分组合而成,传说它能够呼风唤雨,并给人带来幸福和免除灾难。一直以来,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尊贵神秘的象征,它被国人看做是一种祥瑞的最佳代表,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民族精神的象征。随着龙文化的发展,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龙舞文化,商代《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了先民作“土龙”求雨的风俗,“龙”字和“作”字连在一起的记载及史学家对此土龙求雨现象描述的“执物舞成龙的情形,他们身手相续,跃上伏下流动回环”可以说是最早的集体舞龙记录之一。人们将龙舞看做是一种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活动,通常在我国的传统节日和重大文化活动和节日中都会出现龙舞活动。我国的龙舞文化有着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到了明清时期龙舞文化得到了最大化的丰富和发展,时至今日,传统的龙舞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并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龙舞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历史发展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江西龙舞文化简介――以扭扭龙为例

江西省是我国龙舞文化发展和盛行的重要省份,早在石器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足迹,它也是我国最早南方文明的发源地,由此可见龙舞文化在这一地区发展和流行已经相当久远。一些相关的民间历史资料在时期被损毁,龙舞文化开始的具体时间我们也无从考证,当时根据江西省一些民间老艺术家的回忆,古书中曾有记载,江西龙舞“始于汉而兴于唐”,也就是说江西龙舞已经有了差不多两千年的发展历史。

扭扭龙是江西省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龙舞形式,扭扭龙因为其舞动过程中龙身的颤抖和扭动而得名,同时由于这一龙舞形式由一人持龙表演,因此人们形象的称之为“独龙”,“扭扭龙”,又叫“板凳龙”、“板灯龙”、“板凳灯”、“桥灯”等,是崇仁县一种民间灯彩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原发源于崇仁县相山镇林头村、苔洲村,现亦流行于孙坊、白露、河上等十余个乡镇。每年元宵节前后举行舞板凳龙活动,三四天内游遍全镇各村,寓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一般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间进行表演。这一龙舞形式相传是在一次民间的龙舞活动中,几个小孩为了得到蜡烛和爆竹,自己偷偷扎了一只小龙,然后每人拿着一只小龙到邻村的农户家中舞动,被大人发现后,觉得这种小龙很有意思,就做了几只更小的龙,这也是扭扭龙的最初形成。扭扭龙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变,逐渐形成了一种单独舞动的形式,最初是大人带着孩子举着小龙到各家各户讨取糖果爆竹等,到了清朝末年,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扭扭龙,现在扭扭龙的制作也是越来越复杂和精致,形成了一大两小三条龙的形式,大龙长约八尺余,小龙长约三尺半,三条龙都用细绳相互连接,艺人手擎木柄上下舞动,龙体颤动扭动,大动小也动,大耸小也耸,形成一个“活”的特点,步法有“圆场”、“矮子步”,动作有“游龙”、“扭龙”、“转珠”、“跳步引龙”等等。

江西省境内的龙舞除了祈雨、祈福的寓意外,人们还把它看做一种祭祀古人的一种手段,比方说九龙共舞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相传,屈原在投江自尽后,洞庭湖的龙王不让其忠魂返回到人间,但是龙王的九个儿子看到人民对屈原的怀念和喜爱而被深深感动,共同迫使龙王交还了屈原的忠魂,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九条龙的感激,同时举起九条龙进行舞动,这也成为了日后人们广为流传的九龙共舞,在端午节祭祀屈原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全文阅读

论黑龙江省农业银行企业文化

摘要:企业文化理论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之后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现实中,企业在经历了最初的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战略管理后,日益认识到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资金、技术、人员、策略的竞争,而是文化方面的竞争。谁塑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谁拥有了最优秀的经营理念并且转化为企业现实中的行为,谁就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银行企业文化概念

银行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分支,它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发展目标、服务规范、企业形象、银行的规章制度及干部员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它由银行领导倡导,以全体员工意识为基础,达到企业的共识和认同,最终融合为企业内部的默契、习惯和氛围。

银行企业文化体现了一家银行的价值观、道德观及规范的观念形态文化。各家银行建立的社会背景不同,业务范围、经营方式、客户定位以及领导素养和员丁素质不同,银行的企业文化就不同,各家银行经营也就各具特色。虽然如此,但银行企业文化仍存在着许多共性,具体表现为信誉性、服务性、规范性、效益性。

银行的兴衰演变,其背后折射出的是银行企业文化的优劣。一家银行是否有优秀的文化,可以从企业产品、服务和员工行为上得到验证,也可以由企业可持续的长期经营实践来验证。文化因素既受制于银行的经营发展,又深刻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管理,是推动银行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银行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它把行业的基本要求内化成员的内在素质,体现在员工的思维模式、思想意识、行为方式、职业习惯、职业素养、知识体系中,从而指导、约束、规范员工的言行,体现职业化。它以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来引导和帮助员工树立对银行的认同感、归属感,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首创精神,凝聚和稳定队伍,树立起共同的思想和精神支柱,让员工为共同事业而奋斗。此外,银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还可以使银行在与社会的联系中逐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社会声誉,增强在社会竞争中的实力。

一、黑龙江省农业银行企业文化现状

(一)黑龙江农行企业文化的优势

1.优良的传统。在黑龙江省农行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合规经营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黑龙江省农行健康、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源泉,这种传统和作风至今仍在黑龙江省农行的经营指导思想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完善的制度。黑龙江省农行各项日常经营管理制度相对完善、规范,内容覆盖全面,程序清晰,权责明确,可操作性强,为企业文化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全文阅读

论独龙族情歌与民俗文化

【摘要】独龙族情歌的产生离不开其民俗文化的孕育,独龙族情歌成为青年男女抒感、交流情感、追求美满婚姻的重要方式,是独龙族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独龙族;情歌;民俗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57-02

独龙族,人口大约7400人,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贡山县独龙江两岸河谷地带及北部怒江两岸,地处横断山脉的中心,位于高黎贡山以西,担当利卡山以东。在这世外桃源中,歌舞音乐成了独龙族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独龙族有本民族语言而无通用的独龙族文字,因此歌舞音乐也成为独龙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独龙族民间音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尤其是情歌数量最多、审美价值较高、流传历史最为悠久,最能体现独龙族的精神生活和风俗习惯。

一、独龙族情歌与婚恋民俗

情歌,是少数民族爱情、婚姻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主要抒发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思念、离别、悲伤等思想情感,是构建男女青年感情生活的桥梁,它弥补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以更加丰富、优美的听觉效果诠释情感的表达。独龙族情歌成为青年男女抒感、交流情感、追求美满婚姻的重要方式,是独龙族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情歌与恋爱民俗

少数民族的择偶是以歌唱为媒介,独龙族也同样如此,青年男女到了适合婚配的年龄时,均会进入“公房”,以对歌的形式,相互问答,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在歌唱中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示自己的魅力,以期获得对方的肯定,并引起对方的共鸣。歌曲感情真挚,旋律优美动人。比如歌曲

全文阅读

试论山东龙山文化民众的生存环境

摘 要:人类文明和所处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通过考古研究古代人类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山东龙山文化也叫典型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过山东大部以及皖北、苏北部分地区,当前已经发现数百处遗址,随着考古研究的进展,对于山东龙山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结合考古资料研究当时民众的生存环境,简要分析其衰落的环境原因。

关键词:山东龙山文化;生存环境;考古研究

研究古代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现代社会更好的认识人类生存、发展等诸多问题。考古遗迹的研究是最直接的历史证据,近几年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通过考古遗址点附近的水系、地貌、植被等能较好的反应出山东龙山文化时期民众的生存环境。龙山文化是海岱文化的重要组成,考古研究表明其当时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文化都处在海岱文化的鼎盛时期,在中国史前文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1 山东龙山文化的自然环境

山东龙山文化目前已经发现的考古遗址多分布在河岸湖滨和浅山丘陵地带,这符合了早期的人类社会以农业为主的特点,在这些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水源充足而且土壤肥沃,便于耕种,同时丘陵和湖滨地带也能从事狩猎、捕捞和畜牧,是古代人类理想的栖息地。而从各个遗址已经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的农业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并形成了以家禽饲养建立起来的畜牧业为主的经济,从墓葬出土的动物骨骼来看,鸡、犬、马、牛、羊、豕六中最主要的禽畜都已经具备,其中以猪为主,狗、羊、牛次之,而鸡和马则较少。家畜的大量繁殖也说明居民生活环境温润。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山东龙山文化的早期植被非常茂盛,早期的植物还发现了环纹藻类,这种藻类只能够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存。子而在滕州庄里西遗迹发掘中还发现了人工培育的水稻,种种迹象表明山东龙山文化早期气候温润,自然环境非常舒适。而到后期,云杉、冷杉、松树等针叶林分布广泛,说明原始的阔叶林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充分显示出在晚期发生了气候上的变化,而在泗水尹家城遗址研究发现,5000a B.P.以后,扬子鳄的分布北界向南推进,而在上世纪30年代还在遗址的灰坑中发现了碳化竹节,也验证了气候变化导致了植被分布上的改变。

研究当时的全球气候可知,在距今约5000~4500年也就是山东龙山文化早期,全球气候湿润温和,水热条件较之前稍有下降,而到距今4500~3600年,气候略干,温度稍微上升,导致水分相对减少,草原植被得到发展。到达,山东龙山文化的晚期也就是距今约4000年时期,由于温度逐渐上升,降水量减少,湖泊沼泽水域收缩留下了大面积的肥沃土壤,比较适合农作物生存,在栖霞杨家圈附近发现的稻谷、粟也显示这一变化。研究发现,在日照两城镇遗址也就是山东龙山文化中期阶段,水稻在整个农作物中的总量占比高达81.2%,而到山东龙山文化的末期,水稻的占比为37.5%,尽管由于全球气候向干冷过度,但水稻在整个农作中的占比仍然较高,充分说明了尽管气候有所变化,但水稻的大面积种植表明山东龙山文化中的居民的生存环境仍然是比较温暖潮湿的。推测可能是人类在选择居住地时,会尽量选择在躲避洪水灾害,保持一定的高度,且距离水源较近的河流两侧。

2 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沂沭河流域龙山文化遗址研究发现,人们在建设部落时会受到地面坡度的很大影响,地势和坡度升高后,房屋的建造难度也相应增加,而先民为了减少能量上的消耗,活动范围也基本围绕在房屋周围。而对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研究发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是人类早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对于土地的坡度有很大的要求,当坡度超过8°时,土壤的水土流失情况会加重,而且耕作难度也会提高,并影响作物产量。因此先民民往往选择坡度较低,适宜生产的地区进行生活,而人类的耕作、狩猎和捕捞等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先民一方面寻找良好的聚集环境,适应自然,同时也改变着自然。

全文阅读

浅论楚玉纹饰中的龙凤文化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以楚国玉器为翘首,楚玉文化也成为楚文化的一朵奇葩。楚文化中,凤作为图腾形象,承载着深厚的象征意义,这在楚玉中也有所体现。然而在楚国建国初期玉器形态多以龙为主,这在楚人尊凤的审美中似乎略有偏离,随着楚国的壮大,博采众长,玉器又逐渐形成龙凤结合的形式,楚玉形态的变化直接反应了楚人内心精神的变化。

关键词:楚人;楚玉;凤;龙

1. 楚人审美情趣崇凤的构建

楚人把凤鸟视为自己祖先祝融的化身,据《白虎通・五行篇》载:“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在楚人眼里,凤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形象出现。对于凤的象征意义,楚人显得独具慧心。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便自称是“不鸣则已,鸣将惊人”的凤鸟;屈原也常以凤自喻:“凤凰在・兮,鸡鹜翔舞”;宋玉曰:“众鸟皆有所登栖兮,风独遑遑而无所集。”这都说明了凤的天赋异禀、卓尔不群,因此自然受到巫风浸淫的楚人的膜拜。他们相信人死后的灵魂不灭,可以升天或入地府,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早有“跨凤上天”的故事,《荀子・解惑篇》有说:“有凤有凰,乐于帝心。”看来凤便是这灵物了。本来就因为原始氏族的祖先崇拜就尊凤的楚人将凤赋予了“巫觋”的神通,它不仅是楚人心目中的神灵,更是巫术仪式中的一个工具和组成部分,具有非比寻常的神巫力量。凤凰身上“五色备举”,美丽之极。而这五色又是德、义、礼、智、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凰的美是外美与内美的统一,是至德、至慧、至情的统一性,是祥和、幸福、恩爱的像征。

同华夏民族顶礼膜拜的狰狞恐怖的龙相比,楚人崇拜的凤则显得雄姿英发、气度非凡。凤,是楚人审美情感的载体,有着瑰丽诡异的浪漫主义色彩,进而成为体现楚人民族精神的象征。凤那种叱咤风云的浩气和异彩纷呈的风采,正是楚文化精神的绝妙体现。凤凰作为一种被神化、美化、理念化的鸟的形象,自身从神灵崇拜到精神意象的衍进与升华;而强烈的人的主体精神的注入,则进一步促成了凤文化在其起源、衍变和发展历程中,发生了一种“质”的变化。千百年来,它与龙文化相辅相存,历久不衰,并行不悖,辉映千古,展示出了华夏子孙崛起于神州之上、奋飞于九天之外的壮美情怀和雄心壮志,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楚人从尊凤到尊龙的创新文化

综观西周前的历史文化,许多地区都不乏有凤鸟的身影。传说中,楚人的祖先祝融是一只凤鸟,而秦人的祖先大业则是“玄鸣陨卵”,其母吞之所生。大业的后代,相传也多是鸟身人言的神灵。玉凤的出现,虽然从出土文物上看,上可鉴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大尾玉鸟。其实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的象牙雕刻“双凤朝阳图”和骨雕“双凤负日图”上,就有了它的身影。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大尾玉鸟是枕于墓主头部。由此可见玉鸟具有特殊高贵的社会特定属性。一些专家结合红山C玉龙的文化现象,认为大尾玉鸟就是凤的原型,并且进一步推测这就是龙凤文化之肇始。1992年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出土的西周晚期的龙凤纹玉柄形饰上,凤鸟纹作侧身立姿,与卷鼻“臣”字形龙目呈上下相背之状,虽然龙盘曲在凤鸟的下方,实则是一龙一凤侧身纹饰的首尾呼应结构。由此不难看出与商周时期的龙在上凤在下纹饰发生了过渡变化的关系。

然而到了春秋晚期,太原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的玉龙凤合体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再是上下的结构形式,而是承接西周后期双身咬尾龙的左右头尾相顾结构,是一种具有地位平等的寓意结构。这种上下结构向左右平等结构的变化过程,表现的不再是神权意识。而是强调合雕象生玉器中龙凤都是地位平等的主体纹饰。究其主要原因,是春秋晚期周室的衰落,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各诸候的僭越活动激烈所致。过去代表上下君臣尊卑关系的象生合雕玉器,被龙纹虎佩、龙凤纹佩等主体纹样合雕所取代。这种左右平等结构的龙凤玉纹饰在时间上,正好和“周伐楚,楚东迁”的时期较为吻合,周昭王攻楚败亡,此后,周王朝由盛而衰,许多“姻亲之国”纷纷争雄称霸。《左传・昭公十二年》“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这种建立在与周室“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基础上的主从关系,反映在当时依然将玉器视为礼器的政治社会环境下,当时的王权结构中,既强调了统治者的王权意识,也提高了众姻亲国原鸟族部落氏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为后来春秋争霸提供了分权争雄的政治土壤。

全文阅读

尼龙化工企业服务营销论文

一、我国尼龙产业发展概况

从美国杜邦公司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诞生至今,尼龙逐渐成为了从煤、空气、水以及其他物质所合成,并且具有柔韧性以及耐磨性、类似于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所有聚酰胺的总称。如今尼龙产品种类繁多,几乎遍布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国尼龙产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的,其间曾借鉴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技术和经验,到20世纪70年代有了自己相对较为系统的尼龙产品生产线。之后,由于尼龙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尼龙化工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为我国经济、财政以及就业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随着我国尼龙化工市场影响力的逐步增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将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国家为了支持尼龙化工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优惠,为尼龙化工产品的创新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尼龙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趋势:首先,总量扩大,质量稳定性提升。如今尽管尼龙的价格下降比较明显,市场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这其中下游的面料市场以及应用市场的增长幅度无法跟上产能增长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但也体现出了目前尼龙产业由量到质的一个发展过程,尼龙产业发展呈现出了总量扩大以及质量与稳定性提升等特征。其次,尼龙纤维市场也在不断地拓展,尼龙纤维的丰富多样化发展丰富了尼龙产品的市场结构,并且在市场竞争上也提升了尼龙产业的整体影响力。调查显示,过去几年,全国化纤业的年均增长率在5%左右,竞争日趋激烈。最后,尼龙产业的整合趋势更为明显。就整个化纤业而言,依靠单纯的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变得更为狭窄,化纤产业朝着专业化、技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尼龙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将先进的专业技术带到中国,产业之间的整合趋势更为明显。为拓展尼龙市场,如今全球尼龙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强,例如德国朗盛公司的玻纤增强尼龙66、日本的绿色工艺生产技术等。在尼龙纺丝领域,尼龙6占据着主导地位,改性锦纶也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开拓新的领域。在当前的形势下,新型尼龙化工产品的出现为尼龙行业增添了活力。

二、尼龙化工企业服务营销的意义

1.应对市场竞争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石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供应资源总量的不断提升,使得化工行业市场竞争由资源争夺型的竞争转化为需求为主的价格竞争模式。化工销售面临着化工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的新形势,必须要不断地加强营销业务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学会用主动进攻的姿态去努力获取市场,同时也要应对市场缩小以及同发达国家在资金、管理、技术以及服务等方面的差距。

2.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服务营销的本质是“服务”,美国市场营销学界将服务定义为:“主要为不可感知,却使欲望获得满足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并不需要与其他的产品或服务的出售联系在一起,生产服务时可能会或不会利用实物,而且即使需要借助某些实物协助生产服务,这些实物的所有权将不涉及转移的问题。”据此不难看出,服务是一种涉及一些无形因素的过程以及结果,服务营销的关键在于为客户提供一种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则能够促进所销售的产品价值的提升。

3.加强内部建设的需要尼龙化工销售应当针对市场形势以及行业的特征不断调整与完善。只有用先进的营销服务理念去影响和感染职工,企业才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统一文化,利用化工销售服务文化加强员工的教育,用规范的营销模式统一员工的行为,加快文化的融合,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市场形象,从而提升尼龙化工产品的竞争力以及市场影响力。

三、完善尼龙化工企业服务营销的对策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