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学音乐作为高等院校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丰富自身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的源泉。大学音乐欣赏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追求目标,既有普遍性,又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本文旨在阐述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所在,以及对教学开展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大学音乐 欣赏 教学 意义 形式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雨果如是说。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更新,具备独特的美育功能的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音乐为学生开启了认识美的心门,一方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音乐学习的过程无疑也是学生构建自身精神世界、脱离低级趣味、完善审美认知的过程。在高等院校致力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的过程中,可以说,音乐教学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就更要求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
而就现状来说,大学音乐教学虽在传统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发展,但是仍未完全脱离旧有的范式。长期以来,侧重理论忽视欣赏是大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环节中,大学音乐教师往往对理论教学投入大把的时间与精力,由此造成欣赏教学未能有效发挥出其重要性能。毋庸置疑,理论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的有力途径,但是过分地将教学环节的天平倾斜于理论,最终只能造成学生对音乐感性认知的缺失,不利于启迪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知音乐的情操,这绝非现代教育理念的初衷。因此,大学音乐欣赏教学就必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自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其一为“补充” 功能,是指对基础的知识及技能的延伸教学,完善大学音乐教学内容;其二为“美育” 功能,是指显著的审美情趣培养的作用。总的来说,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 内化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教学内涵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欣赏教学均缺一不可。理论教学难免会因枯燥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消减,而欣赏教学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则正好弥补这一不足。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正可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具体化、形象化,可以说,音乐欣赏教学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理论教学偏重理论,而音乐欣赏教学则侧重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并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音乐蕴含的精神要义。通过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层次地把握音乐理论,同时丰富自身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音乐欣赏则是音乐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审美意识、视听能力、欣赏水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忽视或简化了音乐欣赏课,特别是中学的音乐欣赏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观点出发阐述了应该怎样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希望能对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把握心理;引导欣赏;提高素质;备课;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体验音乐情感的一种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是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进入21世纪,在我国音乐教学的改革大潮中,音乐欣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的有力武器。
但是在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中,往往忽视了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性和它的特殊性。音乐教师走入了录音、录像观摩课、单纯的听音乐的误区,给中学的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被我们列为重中之重,音乐欣赏课就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的优势,发挥其作用。真正起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优良品格形成的作用。
一、把握学生心理,引导学生
有选择的欣赏音乐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青春期。他们活泼好动,天性里有种不安分的因素,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是对于音乐来说,除了从小受到过正式的音乐训练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对音乐欣赏还只是停留在听、学唱的阶段上,他们觉得好听,就会去喜欢,主观上并意识不到音乐欣赏的选择性。
他们喜爱的往往是现今的流行音乐。象周杰伦、蔡依琳等这些流行歌手的音乐。举例来说:我曾经调查过我的学生,他们就很喜欢这些流行音乐,很多人都自己买了随身听,MP3整天带在身上听。当我问他们喜欢怎样的音乐课的时候,80%以上的学生要求音乐课就要欣赏流行歌曲。这些都是由中学生的特定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并不是说流行音乐不好,而是要引导学生更多的欣赏具有更高艺术价值和丰富内涵的音乐。
摘 要:无论对于普通听众、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来说,音乐欣赏总是音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音乐是一门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艺术门类,作为高等院校,为大学生开展音乐欣赏课,让他们接受良好的训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
关键词:音乐;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00-01
开设音乐欣赏课是为了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素质训练,反言之,这种训练应该是以音乐欣赏为基础的,所以说在进行创作或演奏(唱)之前,有必要经过大量的音乐欣赏,以此为前提,音乐家创作或演奏(唱)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供听众欣赏,并以此作为归宿。因此,在高等院校中,音乐欣赏无论对于创作者,演绎着还是听众,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音乐欣赏的定义理解及其三个层面的分析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就是欣赏音乐。“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然而,音乐欣赏又不仅仅是作为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接受环节存在,同时它也作为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音乐创作和表演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中央音乐学院张前、王次著的《音乐美学基础》一书中,将音乐欣赏分为以下几种不同方式:纯音乐式、综合体验式、侧重作品式、刺激式和背景式。他们还指出这几种欣赏方式并非独立的,而是在欣赏过程中突出某一方式,也就是以某种方式为主,兼与其他方式结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
在当前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专业人才讲起曲式头头是道,听一个作品能马上反映出曲式结构,甚至准确无误,而当问其对这首曲子有何感觉时,答案却是令人吃惊的:“没什么感觉!”之所以出现以上这种现象,多半是对音乐欣赏的认识上出了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基于对张前、王次对音乐欣赏的解释,我认为可以把音乐欣赏划分为三个层面,即:感性欣赏、理性欣赏、感性欣赏与理性欣赏的有机结合。
所谓感性欣赏,就是对音乐进行感官上的欣赏,说白了就是感受音乐。是一种无须任何技术性的纯感官的体验。在我们周围有许多音乐爱好者,对音乐的感觉甚至浩宇专业音乐人士,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在此音乐感觉好的评判标准并不是以技术或技能来评判,而是以是否被音乐打动为标准。
在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不同态度的调查问卷
课题:在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不同态度
形式:问卷调查封闭式,半封闭和开放式问卷相结合
现状: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已经很不受学生欢迎,流行音乐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空间.
目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使大学音乐欣赏课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来调整课程的设置,使得音乐欣赏课真的能够学有所用。
研究背景:现在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在最近的几年里,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等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孙燕姿、周杰伦、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对于古典音乐喜爱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是在我们的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还是占有大部分,所以很多学生慢慢的已经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了,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喜好,并且更加准确的定位上课的内容,所以我决定做这个问卷调查应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在大学课堂中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在艺术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高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选择流行歌曲,而选择交响乐、艺术歌曲和民族音乐等欣赏内容的学生则较少.
三、调查时间,地点,对象:
【摘要】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24-01
音乐教育是美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中,有其特殊的作用。而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培养情操、增进知识、提高素质修养。本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精心选择音乐教材内容
音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人有一种艺术感染力,当优美动听的歌曲响起时,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节奏也会受到音乐的影响,这说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节奏与动听的音乐节奏产生了共鸣,当人陶醉于某一首音乐时,音乐欣赏者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力量,这种情感力量是正义充满阳光的,对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鼓励,潜移默化的鼓舞人向好的方向发展。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发展的旺盛时期,需要音乐的熏陶,他们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听风格各异的音乐歌曲。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单调、死板,不适应学生的对音乐课程的需求,满足不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求知欲望。所以,把风格迥异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这一做法,是音乐课程教材内容设置的一个挑战,但也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教师要精心选择音乐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选择经典的优秀音乐作品,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如《你是我的眼》《没那么简单》作为音乐欣赏的范例,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学唱,逐渐上升到分析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进程,让学生学会多角度鉴赏和评价音乐,逐渐的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二、鼓励小组合作法教学开展互动教学
内容摘要:音乐欣赏带给欣赏者的感染和震撼是其他艺术形式取代不了的,尤其是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如何在民族音乐的旋律声中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结与社会责任感,是高等教育理应承载的教育内容。
关 键 词:民族音乐 欣赏 大学校园文化
音乐欣赏带给欣赏者的感染和震撼是其他艺术形式取代不了的,尤其是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已超越了音乐本身,在促进民族文化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欣赏者的言行举止。民族音乐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起到的社会作用,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先秦百家争鸣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儒家,对音乐这一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儒家认为音乐可以完善人的人格,“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谓“成于乐”是说“乐以冶性”,“成性亦修身也”,所以才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把音乐作为“树人”的重要手段。
今天,在各类文化碰撞交汇的高等学府,流行着各种音乐,其中以我国港台音乐、韩剧插曲、网络歌曲等流行音乐最为突出。相对而言,我国的民族音乐却很难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民族器乐曲、民族歌舞剧、戏曲等。在各类校园歌唱比赛、大型文艺晚会中,民歌、戏曲、民族歌剧曲目的演唱者较少,优美的民族器乐曲也很难听到,取而代之的是一首首紧跟时尚与潮流的流行歌曲。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漠视与漠然在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与当前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全面高素质的大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长此以往,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与艺术审美观得不到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情结将逐渐淡化,让人深感忧虑。因此,加强对民族音乐欣赏的重视,成为高校不应忽视的一个教育内容。出现当前这种状况,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民族音乐欣赏重视不够。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高等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上,重点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上,对民族音乐欣赏及其产生的审美导向从思想上重视不够。
第二,对民族音乐的弘扬意识较为淡漠。民族音乐欣赏作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民族个性品质的有效途径没有得到非艺术类高校的重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对于弘扬民族音乐意识淡漠。
第三,大学校园对民族音乐欣赏的传播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的宣传阵地来加大对民族音乐欣赏的宣传,而且对于民族音乐中较好的作品宣传过于“迟缓”。
第四,大学生的民族音乐欣赏知识来源于选修课或是课外活动,基本知识不全面、不系统,对一些优秀的民乐作品不甚了解,不懂得欣赏。
摘 要:音乐本身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本文通过音乐是文化的产物、音乐欣赏需文化论释、音乐欣赏对文化的影响等几方面的阐述揭示了音乐欣赏与文化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关键词:音乐欣赏;文化;修养
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以来,音乐与社会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之前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大都注重音乐学科的教学。忽略了音乐文化的内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学科的性质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音乐欣赏中应牢牢把握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来进行。
从我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精英阶层一直在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中以其特殊的地位优势引导着大众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发达,电视、互联网逐渐的普及和出现,音乐欣赏伴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人民大众有条件创造与享受新的文化形态。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音乐欣赏与文化的关系.
一、音乐创作源自文化
我国音乐史学界泰斗杨荫浏先生曾说过:“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无论浅深,多少总不免杂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色彩,对于音乐的要求,无论强烈的程度如何,多少总免不了受到一些物质的精神环境的影响。”实际上杨先生在这里是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赖于它生成的土壤和环境,都是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鲜活的文化依托,这与文化相对主义相契合。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一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及生活作风方面却出现了奢侈腐化趋向。有一首民谣把一些领导干部的一天用“三转”表现得淋漓尽致:
“早晨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深入,美学界围绕着审美教育形成了新的理论热点。审美教育应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因为审美教育对其他教育不但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具备联结各种教育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就是从精神上陶冶人、提高人,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
早在上世纪初,美国音乐教育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在其《学校音乐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就曾反复强调:“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能够懂得欣赏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这一音乐教育以音乐欣赏为基础的理念,于新世纪在我国音乐教育界显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二、高等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师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母体,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施教对象。所以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和传授音乐审美能力上的问题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学生音乐素养良莠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还比较欠缺。
(2)音乐课程设置 “重技轻理”大部分学校把音乐欣赏课设置为一年,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诸多音乐作品欣赏有“量”的积累,而无“量”的积累就谈不了“质”的变化。
(3)教材内容:欣赏曲目的涵盖内容较少,而且范围窄。
摘 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我就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讲述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想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音乐实践,以此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
关键词:直观教学 主体参与 营造氛围 情感互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师生积极性,普及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育的特长,这是着眼未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大好事。几年来,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中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对流行音乐热衷痴迷,但是对课本上的音乐欣赏内容却不是很感兴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现代社会中对流行音乐接触比较多,但是对美声、民歌、戏剧、古典音乐等认识不足、理解肤浅,对各种音乐的内在价值不能充分认识。为此,教师可以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定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文艺汇演等对各种风格的音乐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形式音乐的美感,在教学中对经典名曲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适当引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推广到更多风格的音乐欣赏之中。
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既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是否愿意相互交流,用心感受音乐并积极讨论发表意见,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要通过耳朵的聆听达到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欣赏教学要从听入手,鼓励学生用心感受和鉴赏音乐之美,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并能开展有创造性的音乐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少说多鼓励,营造和谐、融洽、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课堂的气氛才会更加浓郁、活跃,也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如在《长江两岸》民歌欣赏中,教师可以从具有民族风的一首流行歌曲中导入,让学生感受歌曲古典美和民族乐器的音色美,课堂气氛从开始就十分活泼。民歌欣赏后又引入了不同流行歌手演唱的改版后的民歌,这让平时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而后我又在伴奏下现场演唱了两首新疆的民歌,这样也使得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更加的身临其境,更具个人直觉性,这对学生也尤其重要,也让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整堂课学生都是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的。
三、通过演唱让学生切身感受音乐的气息
论文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 教学内容更新改进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对高校学生的音乐教育步伐的快速推进,社会各界逐渐重视提高其人文素质。音乐教育和科学有着密切关联的观点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音乐教育当中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高校音乐赏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性、创新性和制度性,应该重视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研究,以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观与情感层次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档次、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是以高校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构建探究作为切入点的,并且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提出科学的设想,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有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音乐欣赏学习,有助于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西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失衡。我国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从整体以及单门的欣赏课程看,欧洲音乐为基础的西方音乐占据了其中的较大比例。
二是缺乏课堂外的实践内容。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以课堂为媒介进行传递,倘若没有开展与音乐欣赏教学内
容相关联的实践活动,教学将呈直线形状的发展。可在实际上,音乐教学最佳模式并非为直线形状的过程,而是呈发散性的形状存在。课堂实践的补充学习将弥补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接触和理解音乐知识。
三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因教师而选定。高校教师多为专业音乐学院毕业,他们有的专注钢琴演奏、有的擅长于音乐历史知识、有的则偏好声乐的表演,等等。由于教师的自身特长,导致其在课堂的设置多是根据本身的情况而定。但是,音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最终目的应当是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因师而定的音乐教材忽略了学生这个最主要的主体,无法起到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