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山州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摘要】目的 掌握文山州肺结核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为制定结核病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2、对15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出生日期在1995年12月31日之前)进行胸部X线检查(怀孕、行动不便者以痰代胸片);3、对所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者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3次痰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和2次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查。4、以1979、1990、2000年文山三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资料为基数分析肺结核流行病学消长趋势。结果 1、抽样人群应检人口受检率为97.54 %;2、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涂阳患病率、菌阳患病率分别为2337.0/十万、246.0/十万、984/十万。3、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1990年较1979年上升1.0倍;2000年较1990年上升2.3倍;2010年较2000年上升2.3倍。涂阳肺结核患病率2000年较1990年上升5.0倍;2010年较2000年上升1.4倍。结论 文山地区结核病疫情仍然严峻,活动性肺结核高患病率的状况还未改变,结核病仍然是危害文山城乡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巩固基础DOTS覆盖结果,促进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加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仍然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中心工作。

【关键词】结核/肺,流行病学调查 文山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72-02

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山区和半山区占80.3%;少数民族占 56.6%,所辖八县均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文山历来是结核病疫情的重灾区,“九.五”期间以来,全州结核病疫情一直保持在前三位,占报告传染病疫情总数的30―35%,占呼吸道传染病的第一位。作为全国肺结核流行病学被抽样调查地区,文山州曾三次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1979年全国第二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文山州调查点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438.0/十万[1];1990年全国第三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文山州调查点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445.5/十万,菌阳患病率34.2/十万,涂阳患病率34.2/十万[1];2000年5月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文山州调查点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达1010.95/十万[2]。2010年5月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情况: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15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出生日期在1995年12月31日之前)。应检人口包括符合以下情况的15岁及以上的人口:(1)户籍人口:持有本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但以进点时间计算离开本地6个月及以上的户籍人口不作为本次应检人口。(2)外来常住人口:虽无本地户籍,但调查时已在本地居住6个月及以上。

全文阅读

西昌市伤寒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R5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08)-5-0074-02

伤寒病近几年来,时有发生与局部爆发流行,经过近两年来的防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有爆发疫点出现,且发病地区分布较广,对我市广大人群威胁极大,为了进一步掌握其流行规律,给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可的科学依据,我们对今年报告的26例伤寒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

今年1~12月共发生伤寒病26例,无死亡,发病率为5.68/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1.38%;26例病人中24人无菌苗接种史,另2人分别接种一针和两针。

2 调查结果

2.1 病人地区分布 26例病人分布在12个乡(镇)的18个村,及5个单位和1个居委,计城区和单位6例,占23.07%,市郊区8例,占30.77%,远郊平坝区8例,占30.77%,山区4例,占15.38%。发病最高的是高草乡,发病率为44.22/十万,最低的是小庙乡,发病率为6.51/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地区分布有明显变化,市郊区和城区发病增多,远郊及山区发病减少。详见表1、表2。

2.2 病人年龄分布 26例伤寒病人中,以15-2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病例的53.85%,其次为5-9岁组儿童,占15.38%,发病最大年龄43岁,最小年龄2岁零4个月,分布情况见表3。

2.3 病人性别分布 26例病人中男发病12人,占46.15%,女发病14人,占53.85%,男女之比为1:1.17。

全文阅读

一起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键词]麻疹;暴发;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50-02

重庆市渝中区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已明显降低,麻疹流行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部分地方时有麻疹暴发。2006年5月4日~6月11日,大坪街道发生一起流动儿童在托幼园所麻疹暴发的疫情。为了加强对麻疹的监控,有效遏制麻疹的发生,我们将本次流行情况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发病情况

首发病例为小苗苗幼儿园的熊某,女,2岁7月龄,巴南区人,5月4日因发热出疹不适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麻疹IgM阳性。该园5月10日~5月13日又有2例病例相继出现。在小博士幼儿园5月28日开始有麻疹病例至6月11日共报告4例病例。小太阳幼儿园也于5月27日有1例报告病例。根据国家疫情网络报告系统资料,我们对未入托的3名儿童也进行了调查,经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诊断,麻疹IgM均为阳性。

1.2 罹患率

从5月4日到6月11日共报告11例麻疹病例。小苗苗幼儿园3例,罹患率5.17%;小博士幼儿园4例,罹患率4.21%;小太阳1例,罹患率3.57%。

全文阅读

一起风疹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基本资料

例1:患者,男,回族,14岁,寄宿于学校,家庭住址新华镇大寨村,于3月16日出现发热,两颊发迹出现红色丘疹,至17日蔓延至前胸、后背,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膜充血,无淋巴结肿大,随即到新华卫生院就诊,经门诊医师诊断,确诊为风疹,在隔离观察室接受治疗。当天发病的还有2名学生,寄宿于学校,17日到新华卫生院就诊。

新华中学从3月16日首发病例开始,至4月6日共发生30例风疹,分布如下:①年龄分布:12岁2例,13岁8例,14岁8例,15岁8例,16岁4例。②时间分布;3月16日3例,3月17日1例,3月27日3例,3月31日1例,4月2日6例,4月3日1例,4月4日2例,4月5日13例。③性别分布;男19例,女11例。

牛场小学从3月27日首发病例开始至4月6日共报告发生风疹13例。

例2:患者,女,11岁,居住鸭暖乡古寨七社,于3月27日出现发热、头痛,从两颊发迹出现红色丘疹,继而蔓延至前胸、后背,随即到鸭暖乡小屯卫生院古寨卫生所就诊,诊断为风疹,据牛场小学教师反映,此前有移民点个别儿童出现疹子情况,但未去医院就诊治疗。13例风疹,分布如下:①年龄分布:5岁1例,6岁1例,7岁1例,9岁2例,10岁1例,11岁3例,12岁4例。②时间分布:3月27日1例,3月28日1例,3月31日5例,4月2日3例,4月4日2例,4月5日1例。③性别分布:男8例,女5例。

实验室检验诊断

采取中学血样5份,小学血样6份,送往张掖市疾控中心化验室,化验结果11份血样风疹抗体IgA均为阳性,实验室确诊为风疹。

疫情分析

全文阅读

怒江州民族中专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R5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62-01

2009年9月24日19:04分,怒江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云南省急性传染病防制科检验报告,报告编号为:2009-183,标本编号4397,检出甲型H1N1阳性,州、县疾控中心领导立即分别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报告,同时向州民族中专进行通报。20∶22分州、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流行病学调查组、卫生检验组、消毒组专业技术人员14名前往民族中专开展工作。现将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怒江州民族中专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六库镇向阳南路67号,共有教职工161人,在校学生1580人,校医4人,病例发生班级共有学生52人。9月21日上午9∶30分左右,该校校医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该校有流感样病例,接到报告后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人员前往采样、流调。22日州疾控中心派专人送样省疾控中心进行检验确诊。

1.1 病例情况:确诊病例李福梅为怒江州民族中专保师七班学生,女性,15岁, 2009年9月19日发病,9月20日首诊体温39.7℃,临床表现:咽痛、畏寒、咳嗽、咳痰、头痛、鼻塞、流涕打喷涕、肌肉酸痛。经校医给予病毒唑、清开灵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1.2 三间分布

1.2.1 人群分布:病例民族白族,性别女,年龄15岁。

1.2.2 空间分布:病例发生于怒江州民族中专。

全文阅读

一起霍乱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243

基本情况

2008年7月13日19∶15,疾控中心检验科人员在我县桑株乡卫生院送来的1例腹泻患者大便标本中检出霍乱弧菌,经地区疾控中心复检确认为霍乱弧菌小川型(非流行株)。桑株乡位于皮山县东南部,距县城80公里,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29598人,共6661户,以农业为主。患者为色提力村人,该村位于桑株乡南部,距乡政府8公里,全村278户971人。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体征:患者于7月9日上午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烦躁等症状、下午症状加重,即送往桑株乡卫生院进行治疗。

当地乡卫生院医生查体:体温38℃,患者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大便为黄色稀便,每日4次;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先吐后泻,有轻度脱水。乡卫生院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对患者进行补液、补钾与纠酸、抗菌药物治疗。同时采集患者大便标本,7月12日向县疾控中心送检。

流行病学史:患者及家人无外出史,有饮生水、吃生冷食品史。疫情发生前,7月6日,疾控中心在进行饮用水水源监测时,在该村饮用水水厂引水接口处和水厂蓄水池水中检测出霍乱弧菌,紧急送往地区疾控中心复检确认为霍乱弧菌,小川型,非流行株。7月7日疾控中心经向县领导汇报后,配合水利部门在加强饮用水监测的同时对全县各集中供水点进行了消毒。患者家饮用水来自于桑株乡闸口水厂,该水厂水源为泉水,于2002年建设,位于哈尼卡村,设计饮水人口为2016人;建设内容为高位水池1座,沉淀池2座。桑株乡闸口水厂供水范围为哈尼卡村、艾力格村、铁热克恰克村、色提力村、桑株村、东巴克村、木阿拉村、巴斯卡克村共8个村的1415户6328人饮用该水厂输送的水源。水厂四周设有2.2m高的围墙将水厂与外界隔离,水厂内2个沉淀池为水泥防渗结构,高位水池为混凝封闭式结构。该水厂由泉水经8000m长的非防渗明渠输水,明渠紧邻农田和公路,极易受到人畜粪便、化肥及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污染,存在严重水污染可能。

处理经过及措施

全文阅读

手足口病合并水痘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63-01

2011年4月27-6月13日,玛纳斯县部分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合并水痘的暴发流行。

本次手足口病暴发主要集中在精豆豆幼儿园小(2)班、县幼儿园中(2)班和乐土驿镇幼儿园中(3)班,以3―6岁儿童多见,发病高峰在5月12―6月6日, 31例病例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1.21:1,发病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6岁,3―5岁28例。

本次疫情暴发波及2个班为水痘,发病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烧、全身散在水疱,1个班为手足口病合并水痘,发病16例,均有口腔溃疡、手、足散在分布米粒大小不等疱疹,部分儿童有低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首例病人为精豆豆幼儿园小(2)班4岁儿童,经流调发现,有可疑接触史。5月8日该患儿出现手足疱疹、口腔溃疡,5月12日同坐位接触者出现低热37℃,手足散在疱疹,口腔溃疡,之后本班陆续发生手足口病例,截止5月24日调查之日已发生10例儿童,症状典型者可见患儿其左、右脚足跟可见散在米粒大小疱疹,疱疹液半透明,脚拇指背见2个疱疹,左、右手掌、手背、指逢均有数个疱疹,口腔右侧颊黏膜2处溃疡,上颚1个疱疹、右耳后淋巴结肿大,发病前感冒1周,无发热。经调查处理,幼儿园采取隔离、消毒防护、晨检措施后,经追踪5月24―6月13日发病4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对精豆豆幼儿园疫情处理后,对我县其他各幼儿园及时进行疫情调查,对各幼儿园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1、对幼儿园老师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培训,2、每日晨检儿童手足有无疱疹、口腔溃疡,询问每日请假儿童病因,3、对发病儿童及时在家中隔离1周对症处理,4、对教室开窗通风,对桌椅、所有玩具、就寝就餐用具进行消毒,5、儿童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6、对家长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

分析:

全文阅读

医疗机构HIV初筛阳性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关键词】医疗机构;HIV阳性;筛查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76-02 中图分类号:R 512.9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55

百色市自1996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HIV感染者及艾滋病 (AIDS) 患者呈逐年增长趋势[1],且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HIV感染者已进入临床期,到医院就诊的一般人群中HIV检出率不断增加。我们对2009年百色市15家医疗机构一般就诊病人和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中筛查HIV阳性报告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现将资料统计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统计分析资料来自2009年百色市15家医疗机构一般就诊病人和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中初筛HIV阳性者共240例,其中男性155例,女性85例;年龄1~70岁;已婚169例,未婚27例,离丧7例,不明37例;壮族128例,汉族44例,其他少数民族68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7例,高中以上17例,不明156例。

2.方法 由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慢性病科医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病例记录中获取检测者的基本信息,记录到专用的艾滋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然后将自愿咨询名片留给住院医师,请其转介初筛阳性者在约定时间到CDC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室进一步咨询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医生取初筛阳性血清回中心检验室进行复核,阳性再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

3.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Excel软件录入统计分析。

全文阅读

黄南州泽库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键词】包虫病流行病学;报告

根据《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结合《青海省2009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和《青海省2008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为保证包虫病防治项目在我州的顺利开展,由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黄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工作组,在泽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助下,于2010年6月10日至7月25日在该县宁秀乡、和日乡等地开展了包虫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其工作总结如下。

1结果

1.1此次调查,使用B超(Aloka SSD-500型)共检查泽库县(宁秀乡、和日乡、泽曲镇等地)常住居民2959人,发现两型包虫病患者共计87例,患病率为2.94%,其中囊型包虫病(CE)患者85例、泡型包虫病(AE)患者1例、囊型包虫病与泡型包虫病混合病例1例,分别占患者总数的97.70%、1.15%、1.15%。患者中年龄最小者为7岁(12岁以下患者共计4例),年龄最大者为72岁。

1.2筛选出需治疗患者共计57例,发放阿苯达唑乳剂1033瓶,阿苯达唑片剂554盒。

1.3收集包虫病问卷调查表1859份;现场分离血清共计2944份(含12岁以下儿童血清1000份),待检。同时,发放价值1300余元常规药品及3000余册包虫病宣传材料,受教育人群达3000余人。

1.4收集泽库县(宁秀乡、和日乡)犬粪150份。其中粪便中检出阳性标本20份。捕获高原鼠兔472只,检出阳性病灶者2只。

2结论

全文阅读

一起皂甙引起的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摘要:

目的调查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为治疗及今后的调查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通过开展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提出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实验室检验,结合三者确定食物中毒原因。结论:此次食物中毒事件为由皂甙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63-01

2013年6月19日凌晨3点,奎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电话报告,称接诊某公司职工食堂共6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患者为该公司职工,一日三餐均在该公司食堂共同就餐。奎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电话报告奎文区卫生局,并派出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携带调查文件、采样器械赶赴现场开展调查。

1 基本情况

某公司位于潍坊市奎文区文化南路,全公司约有40名职工,其中约有一半是本地职工,均回家就餐;其余 20人为外地务工人员,一日三餐均在该公司食堂就餐。2013年6月18日晚餐有20人于7:30至8:30在该公司职工食堂就餐,就餐食品为炒扁豆和馒头,6月19日凌晨零时至零时三十分,有6名职工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遂到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

2 流行病学调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