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空经济管理

临空经济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京临空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北京临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成为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强力引擎等特征。同时,临空经济也存在高端要素集聚不足,面临转型压力,交通与功能服务短板、缺乏长效利益协调机制等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临空经济应从创新驱动、建立长效机制、补齐交通短板、延长航空产业链等方面发展。

[关键词]临空经济;临空产业;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46

1北京临空经济发展的特征

11临空经济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显著

2014年,顺义临空经济区实现增加值8878亿元,占顺义区GDP比重将近七成,是顺义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14年临空经济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增加702亿元,是2005年生产总值的479倍。临空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临空经济生产总值占顺义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在70%以上。

2014年,临空经济区资产总计79305亿元,营业收入47744亿元,利润3856亿元,相比2008年的37003亿元、20966亿元、-139亿元增长42302亿元、26778亿元、3995亿元。2008―2014年,三大指标平均增速在1647%、1789%、95%。三大指标增速远远高于顺义区的增长速度。

12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构建首都高、精、尖济结构的强力引擎当前,临空经济区总体上已经形成了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2014年,临空经济区制造业收入17564亿元,占比为3679%,利润为1886亿元,占比为4891%,成为位居首位的产业。临空经济区的制造业主要是航空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共同推动。依托机场,临空经济区交通运输和仓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收入和利润都比较高的行业。2014年,交通运输和仓储物流收入为14132亿元,占比为296亿元,利润为793亿元,占比205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紧随其后。

全文阅读

政府对临空经济的政策支持研究

摘要:临空经济这种以航空运输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面临转型,“绿色经济”、高附加值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这给予了临空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临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地政府却没有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文章从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人才引进、区域合作四方面对各地政府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临空经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区域合作

0 引言

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要素流动速度的加快,以空间换时间理念的出现,催生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航空运输与公路、水运等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时间更短、效率更高,以IT企业为代表的高新企业,利用航空运输这一优势推出“零库存”、企业工厂属地化等策略,这进一步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而运输方式的变革,对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有更强的促进作用。随着机场功能的不断扩大,机场及周边区域产生的特殊经济活动区出现并日渐繁荣。这直接导致了以机场为核心,航空物流业、航空服务业、航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向其周围聚集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临空经济的诞生,并且正逐渐演化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临空经济区充分利用了机场资源优势的同时,对城市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影响巨大,仅就就业一项来计,都市空港的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就会使区内服务业增长1%。[1]目前,国内除早期发展的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上海虹桥及浦东、广州白云等临空经济区外,双流机场、武汉等地也开始陆续打造临空经济区,长沙等省会城市纷纷进行临空经济发展规划。

应该说,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并且充分依托其积聚作用将对所在区域经济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对区域工业园的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均GDP的增长都有显著作用。目前临空经济发展有很大潜力,但政府面对临空经济区产业发挥的作用却显得不足。

1 目前政府在临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足

1.1 产业布局缺乏科学规划,粗放经营使得规模效应不明显

目前各地临空经济所在区域,普遍存在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以成都双流为例:2011年双流县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为5.4%,第二产业为53.30,第三产业为41.3%[2],显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低,第二产业畸高、第三产业不高的局面,即便是较为成熟的顺义,2011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为2.4%,第二产业为43.50,第三产业为54.1%[3],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的情况还是没有根本解决。临空经济聚集了航空物流业、航空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应该远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这说明了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层级还不是很高,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全文阅读

国内外临空经济研究动态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F562.8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临空经济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方法和进展等进行综述和简评,归纳总结了国内外临空经济的热点问题,并结合国内外临空经济研究的发展趋势,对未来一段时期可能会引起更多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临空经济 机场 城市 发展

临空经济研究理论综述

(一)临空经济的内涵

临空经济也叫空港经济,是随着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区域经济体系。关于临空经济的内涵,国内外均有不同解释,但总的来说大体都指围绕机场建立经济区,发展相关优势产业,从而成为地区增长极的新经济模式。

国外由于经济的优先发展,发达程度较高,在临空经济出现的早期,就纷纷为这种现象命名,如“航空城”、“机场城”、“航空商务聚落”或“机场聚落”等。而学术界普遍接受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John D. Kasarda于1992年首次提出的“空港都市区”这一概念。

在国内,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如经济角度、产业角度、区域角度、机场角度等对临空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概念、形成条件、产业选择、空间布局等进行了探索和界定,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发展临空经济的观点和建议。从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空港城”与“临空经济区”的研究内容基本相同。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相比其它提法,“临空经济区”的概念能更准确、恰当地反映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即临空经济区是指大型空港(机场)依托比较优势(主要是区位优势)吸引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经济要素,以及生产、流通、贸易、休闲等活动向机场周边地区不断集聚,并通过政府引导和自我积累强化发展起来的多功能经济区域。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临空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6-20公里范围内,或沿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

全文阅读

深圳发展临空经济的SWOT分析

摘 要:

临空经济是围绕机场形成的具有多功能区域的经济形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基本具备了发展临空经济的基本条件和机遇。运用SWOT分析深圳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对深圳发展临空经济具有较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临空经济;SWOT分析;差异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01103

从1965年临空经济的概念提出至今,国内外对临空经济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目前,对于“临空经济”尚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一般认为,临空经济是依托大型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直接服务于航空运输业以及相关产业或具有明显的航空枢纽指向性的产业积聚,并在空港周边所形成的区域经济形态。

全文阅读

青岛新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思路

[摘要]本文将从临空经济概述、国内外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典型成功案例研究以及青岛市临空经济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借鉴与比较中为青岛新机场(胶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提供经验,并引发思考。

[关键词]临空经济;机场;发展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106-03

1 临空经济概述

临空经济是随着航空运输方式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机场及其周边地区在一定的区域经济和航空业发展水平下,利用交通枢纽带来的要素大规模流动产生的规模效应,吸引航空运输指向型的产业集聚,形成有自我增强机制的集聚效应,并通过该集聚所产生的能量带动周边产业的调整,形成多种产业有机关联向辐射的经济发展模式”。

2 临空经济发展模式

2.1 航空运输驱动模式

航空运输驱动模式指的是通过国际综合性航空枢纽的强大航空运输网络的辐射力来驱动的临空经济发展模式,这一类临空经济区都是在航空运输网络、临空产业价值链网络、空港新城国际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国际级影响力、控制力和中心功能的机场周边地区。

全文阅读

“长三角”地区枢纽机场建设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长三角”地区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机场分布,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临空经济区,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协调与合作,进行枢纽机场建设,对该地区的临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枢纽机场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民航业的既定方针,而枢纽机场建设对实施该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枢纽机场 机场建设 临空经济

“十一五”期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协调与合作,跨省、市的港口、高速公路建设等统筹整合日显效果,区域经济呈现出经济总量大、增长速度快、效益提升明显的良好势头,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但同时,由于区域统一协调管理工作的滞后和两省一市分立的行政隶属格局影响,区域内产业结构雷同、内部竞争过度,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的现象仍十分突出,致使区域总体竞争力受到影响和削弱,其中反映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为突出、最为明显的是机场建设问题。有关资料表明,目前“长三角”地区平均每万平方公里的机场密度为0.9个,超过美国每万平方公里0.6个的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华东地区将拥有运营机场40个,这些机场绝大部分汇集在“长三角”。预计到2020年,这一区域拥有的民航机场将达到48个,从而形成平均每间隔400公里左右就有一个机场覆盖的布局,以“长三角”为中心的华东地区未来将成为国际上机场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一、“长三角”地区临空经济发展概况

1、“长三角”临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

利用长三角地区高密度的机场建设,该地区发展出了领先全国的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它是以机场为依托,以航空运输产业为指向,利用国际性、枢纽性大型机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增强效应,引导周边产业的集聚,形成航空配套产业、临空制造产业集群及现代服务业等与航空相关的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相结合,以航空、物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独特经济模式,并逐步发展成为“临空经济区”。“长三角”临空经济虽处在起步阶段,但已产生以下积极效应:第一,行业聚集效应。“长三角”正在吸引五大产业:航空产业(包括航空制造业和航空运输服务业)、航空物流业、高新产品制造业、国际商务会展业和娱乐体育休闲业。第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效应。可以促使“长三角”城市空间布局由目前的“单中心”封闭式空间发展模式,向“多中心”均衡式方向发展,从而能够很好地进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第三,空港枢纽功能的完善效应。机场与机场周边地区是互动的,航空运输产业链条将从机场内逐渐向机场外延伸,向临空经济区延伸,直接参与临空经济区的经济循环。

2、“长三角”地区机场资源大量浪费,没能合理利用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机场资源大量浪费将成为不争事实。以浙江省为例,在全省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坐落着7个民航机场,虽然萧山机场的营运渐趋正常,但仍有不少机场闲置、入不敷出。随着沪杭甬高速公路的拓宽,加上遍布浙江的高速公路网的开通,越来越多的浙江人选择到上海坐飞机出行,浙江的一些地方机场陷入了航班少、客源少、亏损大的困境之中。再从华东地区已停航的3个机场看,其中两个是因为航班量不足所导致。然而更令人关注的是,还有一些城市正在大张旗鼓地上新的机场建设项目。除了无锡硕放机场改扩建外,江苏的其他一些地级市也有造机场的设想,有的还有项目建议。此外,机场间航线资源的争夺也不断升温。2003年5月,南京禄口机场成为货运第五航权开放的首家机场之一,还开通飞往芝加哥和阿姆斯特丹的两条国际航线。至2003年底,杭州萧山机场接受了升格为国际口岸的验收。所有这些都将促使这一地区机场竞争更加白热化。从表面上看,“长三角”地区机场的重复建设与升级直接诱发原因是上海虹桥机场的功能转移。2002年10月28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所有国际与港澳地区航班全部转移到了浦东机场。这使上海周边城市到机场地面距离徒增五六十公里,途中时间和运输成本骤增。上海空港“东移”带来的冲击波,直接导致无锡、苏州提出建造新机场的设想。因为谁争取到这一机会,都将为该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砝码。从深层次原因分析,争相上机场项目是因为机场背后所代表的是地方利益,在外向型经济占重要地位的“长三角”地区,机场无疑是货物进出口与客商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招商引资重要的筹码。在目前的行政考核体系下,各地不得不从发展本地经济上来考虑机场建设,希望各自的家门口都有自己的机场。但必须看到,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等城际、省际间快捷交通的实现,区域内城市的“同城效应”日渐显现,如果继续大规模地规划建设机场,带来的必然是巨大的投资和市场风险。显而易见,“长三角”机场布局问题涉及到两省一市的经济发展关系,已不单单是上海或者江苏、浙江某一个省市的利益。“长三角”的发展现状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突破区域壁垒,仅仅以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已经显得乏力,我们还必须结合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来进行协调,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超越省市的机构参与协调管理,以避免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如何协调好区域机场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目前继续研究的课题。

全文阅读

港―产―城视角下临空经济的新模式

[摘要] 本文以空港、临空产业、空港新城三个要素建立“港―产―城”理论体系,揭示临空经济发展过程中空港、产业、空港新城三者的互动机理,并借助该体系分析了临空经济的发展模式及演进过程,以为我国临空经济区选择发展模式、确定发展路径开阔思路,为空港城市的发展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港―产―城 临空经济 发展模式 演进机理

[中图分类号] F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2-0070-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JY043),中央高校基金项目(3122014C019);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基地开放式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赵冰(1983 ― ),辽宁沈阳人,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航空经济、航空物流;曹允春(1970 ― ),陕西西安人,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临空经济、航空物流;沈丹阳(1983 ― ),女,辽宁沈阳人,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航空经济、航空物流。

一、港―产―城视角下临空经济的内涵

(一)港―产―城(AIC)理论体系

空港、产业、空港新城是临空经济发展演进的三大关键要素,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动关系,临空经济的发展演进可以看成是由空港、产业、空港新城形成的“三位一体”系统的演化过程。随着时间的演进,空港、产业、空港新城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形成了一个“空港-产业-空港新城”复合系统(airport-industry-city composite system,以下简称AIC系统)。

全文阅读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基金项目:本文受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师生教与学的平台建构研究”(Y201224997)资助。

作者简介:刁红利(1990-),女,河南商丘人,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临空经济、航空物流。

摘 要: 20世纪后半叶,全球航空运输正在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之后的“第五冲击波”。而依托大型机场,在机场周边集聚航空偏好型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我国为数不多发展比较成熟的临空经济区之一,在临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国内机场发展临空经济的先行者,但它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各层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向着国际空港城的目标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临空经济;首都机场;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3903

1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分析

本着依托首都国际机场,将机场建成国际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国际航空枢纽为目标,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同步打造临空经济区:空港型工业园区――多业态产业园区――国际空港城。经过20多年的建设,大致可以把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1993-2002)、发展壮大期(2002-2011)、世界级空港城。

第一阶段(1993-2002):依托带动,渐近融入。依托机场,服务机场,大力发展空港口岸经济。这一阶段机场第二次扩建,客、货运力明显提升,以机场为驱动力,发展主导产业。提出“以外引外,以大引大”的招商策略,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成功吸引了松下通讯、村田电子、华普、空中客车等世界知名企业。到2000年底,工业区累计入区企业700家,投产企业52家,其中国际著名跨国公司26家,世界500强企业12家。2002年,实现产值130亿元,出口创汇50亿元,税收4.2亿元。

全文阅读

北京海关助力临空经济区发展

2009年1月13日,北京海关与顺义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促进临空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携手促进临空经济区发展。

记者了解到,北京海关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建设发展会展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型支柱产业发展等方面对顺义临空经济区建设予以大力支持,并将加强统计预警监测,为顺义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

为企业制定“量体裁衣”式的监管方式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北京海关将优先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型支柱产业的发展,在顺义区先行先试北京海关出台的各项优惠措施,将顺义区内注册企业纳入综合保税区内新设海关监管机构及新设顺义海关管辖,方便企业办理报关手续;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问题,研究、制定“量体裁衣”式的监管方式,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此外,北京海关将积极参与天竺综合保税区筹建工作,在天竺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前,支持已经围网运行的天竺出口加工区和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先行先试综合保税区的相关功能和政策。协调检疫等口岸联检单位,实现大通关基地的“点式”通关,“一站式”服务;发挥新货运区的区位优势,构建大通关基地海关物流监控网络和信息化监管系统。

与顺义区建立紧密合作的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北京海关还将加强对顺义区内注册企业进出口情况、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区内会展经济情况的统计数据分析,为顺义区政府决策和区内企业发展服务。

另据了解,北京海关将与顺义区建立紧密合作的工作机制,包括磋商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双方联系机制,保障双方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针对顺义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货物通关,海关监管等事项,北京海关和顺义区人民政府将适时举行海关监管工作磋商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协商解决实际问题。双方分别设立专门岗位和联系人,负责日常联络协调工作:双方定期汇总、传递本单位需请对方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并向对方反馈解决结果。

全文阅读

再议临空经济“双层面”形成机理

提要临空经济,是指依托机场尤其是枢纽性机场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形态。临空经济具有临空指向性产业组成,还必须落实到具体空间区域。

关键词:临空经济;形成;机理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临空经济由临空指向性产业组成,而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现代园艺等产业特点独具,导致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以及人口向机场周围聚集,影响临空经济形成。同时,临空经济必须落实到具体空间区域,机场周边空间特点也是影响临空经济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产业层面分析

从产业层面来说,首先是基于时间竞争的市场竞争方式诞生,改变了具有时间约束产业的市场竞争模式,导致企业区位偏好发生改变;其次是柔性专业化生产方式的应用,要求相关产业重新选择其区位。

(一)基于时间竞争的社会分工分析。21世纪,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人才、技术、知识和信息在大范围内迅速流动,技术突破和新产品开发方法不再限于本地,商业界线取代国家之间的界线。在这种产业链分工背景下,企业之间协作配合变得尤为重要,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还必须对消费者需求做出敏捷反应,以最快速度将产品投放市场。因此,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必须以最快速度进入消费市场,否则,产品将很快过时,具有时间约束的产品应运而生,企业只有重视时间价值,并在时间上获得优势,才能取得市场竞争胜利,基于时间竞争是企业获得成功的秘诀。

航空运输具有安全、快速、便捷、机场航线网络分布广特点,通过航空运输、客货可以快速、方便地抵达目的地。一些发达地区建立了枢纽机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使航空客货运量加大,增加的航空运输需求迫使机场规模扩大,航线网络逐渐向全球扩展。此外,高科技、高档服装、生物工程和观光园艺等产业的产品具有体积小、价值高、单位产品承担运费能力强特点,特别适合航空运输,这两者结合促使此种类型企业改变了区位偏好,由传统运费指向、市场指向和供给指向转变为时间价值指向,而机场发展和航空运输特点为基于时间竞争提供解决方案。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