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实习生以撰写毕业病历为主线,以临床实践为突破口,力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因此,毕业病历在整个本科教学实践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临床医学 毕业病历 重要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
一般而言,毕业论文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理论特长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它分为论文准备、课题研究和论文完成三个阶段,具体包括查阅资料、选定题目、撰写提纲、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几个主要环节,因此,它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有团结协作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随着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大量的精品课程不断涌现的同时,毕业论文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毕业论文的结构体系和完成模式上基本沿用以往的民族院校的模式,故在毕业论文的实践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因素:
我院有计划内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500余人,扩招后的招生对象虽然面向全国,但生源主要来自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分别为回、藏、蒙、满、东乡、裕古、土族、维吾尔族等,由于生源地的不同,民族习惯、生活习惯的特点、使它们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实践能力方面,甚至语言方面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在大学期间,几乎所有的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保证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特别是在做毕业论文时,许多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基本实践技能、独立思维能力、论文的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能力偏低或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由于毕业论文完成时间有限,所以大多数学生只是临时抱佛脚,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
2.教师的因素:
摘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出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化管理细则》,实行论文指导导师制——本科论文写作四年的论文指导模式。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论文选题不当、论文抄袭等,因此,学院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如,在论文选题、论文写作标准上加强规范,完善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监督等。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改进;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40-03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大学生大学阶段学业的总结,又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思维活动的成果展示。因此,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着很大问题,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期间,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被课堂教育所占满,到了四年级期间,许多学生又忙于求职、报考研究生,对于本科生重要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写作难以重视,再加上学校只将毕业论文写作安排在四年级期间,无论精力和时间,大学生们都难以做好毕业论文。于是,许多学生往往采用网站上下载、书本上摘抄等方式来拼凑论文,再加上论文写作时间短促,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不受重视,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这些行为谈不上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相反,还会严重败坏学风。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而且,在其他高校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一、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方案
针对大学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些高校从本科一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练习写作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论文,每学期一篇,完成七篇后,始得申请撰写毕业论文,实为提高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一项有力措施[1]。作为内蒙古地区一所培养师范学生的本科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也摸索出了不少有效途径。以该校历史文化学院为例,要培养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即能够完成一篇高水平的毕业论文。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出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化管理细则》,对历史学专业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实施过程化训练,具体做法就是实行论文指导导师制——本科论文写作四年的论文指导模式。这一模式的含义是指学生从入学后的第一篇学年论文到毕业时的学士学位论文都由同一位指导教师相对稳定地进行指导,实行四年不间断的指导模式。具体做法是:第一年学年论文:论文索引。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学生共同选定研究方向,确定论文题目,并指导学生做好论文资料搜集工作,写好索引。第二年学年论文:撰写研究综述。在做好索引的前提下,通过阅读材料撰写研究综述。内容包括该论文的研究现状、不足、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第三年学年论文:选定题目撰写专题论文。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选定学年论文题目,撰写论文。第四年专业毕业论文:把三年级的专题论文深化成专业毕业论文。通过进一步地搜集资料充实内容,反复修改,深化成专业毕业论文。以2010届历史学汉班一名学生的论文写作为例,该生于一年级写了题目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雪灾对经济的影响》文献索引;二年级写了题目为《近二十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雪灾研究综述》;三年级写了《1947—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雪灾及其对畜牧业经济的影响》;四年级的毕业论文为《浅析1947—2008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雪灾对畜牧业经济的影响》。从论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该生四年的论文基本围绕着同一课题撰写,很有连贯性。这些规定的出台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因为,要做好一篇论文,学生们必须要有高深的专门知识。这就促使他们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心地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根据论文研究的方向,有意识地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运用自己所学的本学科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研究训练,同时,也达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对于这一改革及其效果,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的认识是肯定的。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55.5%的教师认为这项改革很有必要,效果很好。另外45.5%的教师认为这项改革是必要的,效果良好。[2]经过几年的实践,“本科生论文写作四年的论文指导模式”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一方案也相继被该校其他院系所采用。实践证明,论文写作过程化比学生在四年级一年仓促撰写毕业论文要好得多,既减轻了学生做毕业论文的困难,也降低了教师的指导难度,是循序渐进的模式。
二、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历史学科研究性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注重和培养,是提高本科生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意义十分突出。通过开设研究性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史学研究和史学论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避免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出现盲目选题、写作不规范甚至全文抄袭的现象,能够做到选题有所依据、写作有适当的指导、答辩有一定的提高,从总体上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高校历史学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校积极推广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性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性课程的设置得以实施和体现。
研究性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的发展,注重体现专题性和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课程理念表现为: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加强课程整合,充分发挥课程整体效益。着重在专题性和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习主体应具备以创新精神进行探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的能力。
高校历史学科研究性课程的设置可以搭建一个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力的平台。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给学生提供思考历史和探究历史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正确表述历史、对历史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历史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课题,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取材料,以科研的方式获取历史知识、解决特定历史问题的教学方式。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其创新能力为宗旨和目标,其特点是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展开、方法的运用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是对现成知识的死记硬背。提倡学生对教学的主动参与,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具有内在动力。
首先,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授课时间,既兼顾教材的系统性、全面性,还要适当介绍或探讨学科中比较深层次的或前沿性的问题。这种授课方式是学生比较欢迎的,能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共同探究,注重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在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方法。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热烈地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开阔思路、集思广益,观点逐渐明晰,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疑问,实现课堂上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
其次,教师要布置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课下阅读,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在阅读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能熟练地使用信息工具和各种相关软件,能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能规范地撰写科研小报告,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摘要:在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下,本科毕业可以看成是个体生命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本科生毕业去向的选择受到历史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生命时间的三重制约。用多项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对6782个2014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科获得的成绩和综合能力是影响个体毕业去向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同时,性别、城乡的空间分布和政治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不同时空中的个体的生命轨迹,对个体生命历程中的能动性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成绩;生命历程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10-01128-07
一、研究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走过了从政府包揽毕业生分配到毕业生市场求职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在高等教育急速扩张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把毕业生就业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尚有争议,但教育行政部门以就业率作为考核高校发展成效的主要指标之一却是坚定不移的。因此,研究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去向的各种因素,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让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学界围绕大学生就业这一话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学者从非个人因素着手,致力于分析宏观制度、政策、阶层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有学者致力于分析个人因素,包括人口统计特征、学习成绩、择业观念、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和高校层次等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从某一个横剖面进行分析,较少呈现纵贯性的过程观照,很少关注在历史因素的影响下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是如何交织影响个体生命历程轨迹中的转折的。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带有深深的历史和制度的烙印。而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问题正是在历史、社会和个人三重影响和制约下个人能动性选择的体现。抛开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去谈毕业生就业问题都略显单薄。此外,以往的研究没有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这一视角来挖掘其对毕业生毕业去向和就业的影响。同时,大多数研究结果来自问卷调查数据,基于本科生从入学到毕业四年期间的平行数据的研究却很少。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拟在综述现有相关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以纵贯性视角研究本科生毕业去向,利用生命历程理论研究范式,将本科生毕业去向问题置于其生命历程的整体脉络中加以理解。以使我们对本科生就业问题有一个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具体而言,本文力图研究个体的能动性在历史背景、社会政策和个人人力资本的三重影响和制约下如何形塑个体独特的人生轨迹。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历史系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实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历史专业领域的选题,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学术探讨和研究的实践过程。毕业论文工作具有思想性、创造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各教研室教师务必充分重视,精心指导,真正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一、毕业论文的组织与安排
毕业论文工作是历史系人才培养体系的中心工作,通过学校总体监控和系全程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并在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的协助与配合下,共同完成这一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工作。
(一)历史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由系教学委员会和分管教学副主任负责,主要侧重于宏观指导,工作包括: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规范论文格式,统一质量标准;检查评估各教研室毕业论文工作,考察进度,抽查质量;组织全系的毕业论文工作经验交流;负责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的汇编工作;主持学生选题及成绩表的存档工作等。
(二)在每年的9月份,设立历史系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论文指导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教学系主任负责本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审定、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的配备、开题指导、中期检查、成绩考核和答辩等工作;论文工作结束后,对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并提交至教务处。在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系还应向教务处推荐优秀论文以汇编成多媒体光盘,推荐的篇数为1-2篇,基地班1-2篇。
(三)系办公室教务员负责毕业论文工作的后勤保障,做好成绩登记及存档工作,组织学生登陆公共数据库系统提交开题报告和论文及认定与记录论文成绩。
(四)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配备、工作计划及日程安排等工作必须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必须保证有八周的撰写时间,学分为6分。毕业论文工作必须在每年毕业生离校前一个星期全部结束。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也与学校、政府和用人单位等有关。关于学生本身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的探讨已在另文讨论,在此探讨一下非学生原因与解决措施。
一、需求专业与供应专业不相符
有些大学看到某些专业受欢迎,就一哄而上,大量招生,导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有些学校,因为某个专业是品牌专业,或其专业带头人是行内名师,即使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很差,但为了某些原因也要保留这个专业,导致其毕业生就业困难。
1.原因分析
(1)学校自身利益的驱动。自从我国高校实行收费制度之后,高校就像工厂一样"市场化"了。学校受自身利益的驱动,只顾招生而不顾就业。学校是挣到钱了,可是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了。
(2)政府有关部门没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普通百姓不了解当前各行业的情况,总认为某专业招生,社会肯定对该专业学生有需求,至少不是过剩太多,因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招生计划是要考察市场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3)专业过度分化。专业分化越细致,对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越精细,而对于相近的其他专业的学习越粗略,或者干脆没时间学。这样该专业的毕业生仅仅懂本专业知识,而对于临近专业则一无所知,当该专业难就业时,在临近专业也不适用。
(4)有些专业的内容不实用。有些专业的教学内容太空洞、太纷杂,课程倒不少,但仅仅是学了一点皮毛,真正就业时,哪个行业都不要。
摘 要 关联规则挖掘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 问题 ,在最近几年被广泛 研究 。本文将粗糙集 理论 及 方法 引入高校教师成长信息,通过属性约简降低属性纬数,然后基于粗糙集理论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拓展粗糙集的 应用 领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粗糙集;关联规则;教师成长;区分矩阵;属性约简 1 引言 粗糙集理论(rough set)是由波兰数学家z.pawlak 在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处理模糊和不精确性问题的新型数学工具。利用粗糙集理论进行数据挖掘,重要的一点就是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通过约简操作降低属性的纬数, 总结 出适用于决策支持的知识规则,是粗糙集理论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关联规则挖掘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全球范围内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迅速增大,数据间的关联规则往往过于庞大而难以 分析 ,如何有效的得到有意义的关联规则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高校信息化为应用背景,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成长过程,得到实际可用的关联规则,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2 基本概念 2.1 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概念 粗糙集理论将分类与知识联系在一起,认为知识源于有认知能力的主体的分类能力,并用等价关系形式化表示分类。 定义1:粗糙集理论中定义信息系统为一个如下四元组:s=(u,a,v,f),其中u=(x 1 ,x 2 ,…,x n )是对象集,即论域;a是属性集合,a=c∪d,且c∩d=φ,其中c为条件属性,d为决策属性;v为属性a的值域;f是u×av的映射,它为u中各对象的属性指定唯一值。s又被称为决策表。 定义2:在信息系统s中,对于一属性集i∈a,可构造对应的二元等价关系。ind(i){<x,y>∈u×u|νa∈i,有a(x)=a(y)},称ind(i)为由i 构造的不可分辨关系。不可分辨关系实际上就是i上的等价关系。因此,针对属性集i上的不可分辨关系,u可划分为几个等价类,用u/ind(i)表示。 定义3:约简定义为不含多余属性并保证分类正确的最小条件属性集。假设条件属性集c的简约是c的一个非空子集 c′,c和c′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性质: (1)ind(c,d)=ind(c′,d),不存在c″ c′有ind(c″,d) =ind(c′,d)。 (2)一个决策表可能同时存在几个约简,c的约简的集合记作red(c)。 这些约简的交集定义为决策表的核(core),core(c)=∩red(c)核中的属性是 影响 分类的重要属性。 定义4:信息系统s中关于属性集c的区分矩阵m(c)=(m ij )n×n定义为:
m(c)=(m ij ) n ×n 是代表了区分x i ,x j 的完整信息。 2.2 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是在交易数据、关系数据或其他信息载体中,查找存在于项目集合或对象集合之间的频繁模式、关联、相关性、或因果结构,通过分析数据或记录间的关系,决定哪些事情将一起发生。 定义6:设i = {i 1 ,i 2 ,…,i n }是项的集合。包含k个项的项集称作k项集。设d是数据库记录的集合,其中每个事务t是项的集合,且t i。设x是一个项集,事务t包含x当且仅当x t。 关联规则是形如x y的蕴涵式,这里x i,y i,且x∩y=φ。x称为规则的左部或规则的前提(简记lhs),y称为规则的右部或结论(简记rhs)。 度量规则的参数是支持度(support)与置信度(confidence)。支持度是指数据集中的实例同时包含条件属性与决策属性的共同概率,支持度揭示了规则的重要性。置信度表示实例在包含条件属性的前提下,也包含决策属性的条件概率,它揭示了规则的可信度。在粗糙集理论中支持度与置信度可以表示为:
其中p(x)表示是指x在数据d中出现的概率,其余雷同。support(x y)指x、y在d中同时出现的概率;confidence(x y)表示在x出现的前提下y出现的条件概率。如果得到的规则同时满足支持度不小于支持度阈值和置信度不小于置信度阈值,则该规则有意义。 3 基于粗糙集的关联规则挖掘模型 本文应用基于粗糙集的关联规则的挖掘过程分为三步:数据预处理,属性约简与关联规则的挖掘,见图1。 (1)数据预处理:通过对高校人事数据的初始信息进行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转换及数据选择,获取初始信息表,且初始表转换为粗糙集形式,并明确条件属性集和决策属性; (2)属性约简:对条件属性进行约简,删除多余属性,用区分矩阵来完成约简和求核,在此基础上生成约简属性集; (3)关联规则挖掘:输入支持度阈值和置信度阈值,根据数据约简结果,利用粗糙集理论 文献 [6]中的算法,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
图1 基于粗糙集的关联规则模型 4 基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师成长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在 社会 各方面的迅速普及,高校在近几年来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教师信息数据,并形成了相应的教师信息数据库。然而,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高校管理者如何利用,如何从中发现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实际指导意义的 规律 ,特别是如何才能将人才的引进及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正确结合?本文用数据挖掘技术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期望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下面本文就以高校教师成长信息为例(本文以职称教授及副教授作为高校人才成长的标志,根据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作划分为成长的快慢),说明基于粗糙集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实施过程。 根据上述构建的数据挖掘模型,利用启发式属性约简算法对高校教师数据进行约简。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其次求出约简或近似约简,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值约简等减少属性和个体数目,最后提取规则应用于新对象的分析和预测。 1)数据预处理 要用基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知识发现,就需要首先组织好数据表。本文以某高校教师数据,采用关系数据库模型,经关系数据库的导入及连接并进行抽象、离散化等预处理。将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性别、 政治 面貌、专业、第一学历、最高学历、毕业学校、年龄、学历变动、现聘职称、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作为系统的条件属性c,而将教师的成长速度作为决策属性d。通过属性选择与处理后的信息表示如表1所示: 表1 属性离散化表示 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说明 性别 float(2) 1--男,2—女 政治面貌 float(2) 划分为四个等级:1-党员、2-共青团员、3-群众、4派 第一学历 float(2) 分为四个等级:1-博士、2-硕士、3-本科、4-本科以下 最高学历 float(2) 分为四个等级:同上 毕业学校 float(2) 概化为三个等级:1-国外高校、2-重点高校、3-普通高校 现聘职称 float(2) 分为两个等级:1-教授、2-副教授 评定年龄 float(2) 1-[31,35]、2-[36,40]、3-[41,45]、4-[46,50]、5-大于50 成长 float(2) 1-快、2-中、3-慢 学历变动 float(2) 1-是、0-否 专业 float(2) 划分为两类:1-理科、2-文科 教学能力 float(2) 离散化为三个等级:1-高、2-中、3-一般 科研能力 float(2) 离散化为三个等级:1-高、2-中、3-一般
以上划分等级的标准是根据以往实际经验和需要而确定,按表1的规则概化和离散化原始数据,得到预处理后的数据表如表2所示: 表2 预处理后的教师数据 属性 u c d 性别 专业 政治 面貌 第一 学历 最高 学历 毕业 学校 现聘 职称 评定 年龄 学历 变动 教学 能力 科研 能力 成长 1 2 2 4 4 3 2 2 3 1 3 3 3 2 2 1 3 3 2 2 2 1 1 3 2 2 3 2 1 1 3 2 2 2 1 1 2 3 1 4 1 1 1 2 1 2 1 2 1 2 2 1 5 1 2 3 3 2 2 1 3 1 1 3 2 … 227 1 2 3 4 3 3 1 4 1 2 3 3 228 2 2 3 4 3 2 2 3 1 2 3 2 2)属性约简 core = {毕业学校,评定年龄, 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第一学历},然后通过 计算 属性重要性,得到性别、专业和政治面貌几乎为零,即性别、专业、政治面貌和最高学历与本决策表的决策几乎无关可以省略。因此得到的约简为r={毕业学校,评定年龄, 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现聘职称, 第一学历, 学历变动,最高学历}。这样提高了后续规则提取的效率。 3)关联规则挖掘 根据上面得到的约简,通过属性之间的隐含关系来挖掘关联规则,给定支持度阈值5%,置信度阈值80%,可得到同时满足支持度阈值和置信度阈值的项目集生成的关联规则有: (1)(评定年龄 = 1)&(毕业院校 = 2)=>(成长 = 1); (2)(第一学历 = 2)&(科研能力 = 1 )=>(成长 = 1); (3)(最高学历=3) & (学历变动=1) & (科研能力= 3) => (成长速度= 3) (4)(最高学历= 1) & (教学能力= 2) => (成长速度= 1); (5)(最高学历= 2) & (教学能力= 3) => (成长速度= 2); (6)(毕业学校= 2) & (评定年龄= 1) & (科研能力= 3) =>(成长速度 = 1); (7)(现聘职称= 2) & (第一学历= 4) & (最高学历= 3) =>(成长速度= 3); (8)(第一学历= 3) & (毕业学校= 3) => (成长速度= 2); (9)(第一学历 = 2) & (学历变动 = 1) => (成长 = 1); 对以上规则的解释如下: 由第一条规则可知:毕业于重点高校的、第一学历是硕士的教师,评职称时在30~35岁之间,有80%以上概率可以断定教师成长快;由第二条规则可知:学历为硕士,科研能力高,则可断定该教师的成长速度快;第三条规则说明如果通过进修最高学历才达到本科,有82%的几率断定教师的成长速度慢;第四条规则说明最高学历是博士,教学良好,则有92%的几率断定教师成长速度快;第五条规则说明最高学历是 研究 生且教学能力一般,则有85%的概率断定教师的成长速度适中;第六条规则说明毕业学校是重点院校、年龄在31~35岁之间、科研能力低,即有81%的概率断定该教师成长快速;由第七条规则说明职称是副教授、第一学历是本科以下且最高学历是本科,则有82%的概率断定该教师成长速度慢;第八条规则表示第一学历是本科、毕业学校是普通高校,即有82%的几率断定该教师成长速度适中;由第九条规则可知:第一学历是硕士的、学历提高的教师,成长速度快。 由以上规则可以得出:第一学历、毕业学校、学历变动、最高学历、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及年龄对教师成长的快慢有显著 影响 。第一学历是硕士的教师,科研能力较高的教师,属于成长速度快的类型;而第一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下的教师,在41~45岁才评上副教授,相对来说成长速度较慢(评为副教授的平均年龄是38岁左右);而最高学历是博士,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师,成长速度快;重点高校及国外高校毕业的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为10~14年职称就被评为教授或副教授(评定副教授参加工作的平均时间为16年),其成长速度显然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因此,如果学校希望教师能够快速成长,则在人才引进时就要限制引进教师的毕业学校和第一学历。 5 结束语 粗糙集 理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数据挖掘工具,已经很好的体现了它的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粗糙集理论的基本知识, 应用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教师信息数据实例进行 分析 ,挖掘出人才成长的相关要素,对高校人才引进与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 文献 [1] wang jue,miao duoqian. analysision attribute reduction strategies of rough set [j]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1998, 13 (2) : 189-193 [2]王国胤.rough 集理论与知识获取[m] .西安:西安 交通 大学出版社,2001 [3]han jiawei , kamber m.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m] .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2001 [4]白秀玲,崔林,王向阳.一种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粗糙集约简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39(10) : 185~186 [5]童舟,罗可.基于rough set 带结论域的关联规则挖掘[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25(4):166~169 [6]王旭仁,许榕生.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关联规则挖掘研究及应用[j] .计算机工程,2005;31(20):90~92 [7]李静,王建军.数据挖掘在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 科技 信息,2005(08):300~301
【摘要】 本文探讨医院对护理本科生使用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对护理本科毕业生服务期短、使用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临床操作能力薄弱等认识误区进行剖析,认为需要关注高学历护士的成长过程, 为他们提供广阔的专业发展空间。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使用;误区;思考;对策
【中国分类号】 R5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39-01
如何合理使用护理本科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是每个医院需要思索的问题。但是根据近些年护理本科毕业生在医院的工作情况,我们发现在对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认识和使用上,医院普遍存有一些误区,现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医院对护理本科生的使用误区
目前,医院在对护理本科生的使用中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1.护理本科毕业生普遍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22岁,服务期短,有效工作时间明显不如中专毕业生。
2.护理本科毕业生工资高,大中专毕业生工资低。医院为了减少运营成本,不同程度地使用大中专毕业的聘任制护士或高学历低待遇使用护理人员[1]。
一、水利水电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专业设置历史短,社会认可度与可利用资源有限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工程类工科专业,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湖南农业大学水利学科类专业是1999年经湖南省教育委员批准设置,同年开始招收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并在2003年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连续招生仅11年历史。虽然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逐步获得了认可,但是水利行业对我校水利专业建设的直接支持仍然有限,校企合作项目不多。
(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导致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晋升压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情况下同时还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加上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集中,导致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有限,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缺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为应对高校师生比例增大的问题,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此类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与积累方面重视不够;地方院校待遇不高、人事体制僵化,很难从生产单位引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诸多因素直接导致现有教师工程实践不足,科研能力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四)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
关键词: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国别差异
摘要:近年来本科和硕士学历层次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大,探讨体现留学生在华学习情况和综合水平的学位论文,有助于完善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三百余名东南亚留学生的毕业论文总体状况和选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选题在横向的丰富性和纵向的深入性上都有提升,学术视野逐渐精细化和宽泛化。而且,选题方向与其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选择、文化交融度等相关,选题得分率与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亦呈现正相关联系。因此指导论文时应根据留学生的国别背景采取优化策略,引导留学生扬长避短,以此提升学位论文的优秀率,实现培养方案有效度、科学化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成熟。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1-0019-06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Dissertation Topics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among Overseas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CAI MingHo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