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医生工作经验总结

临床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生的自我和谐及因素探讨

一、材料

1、临床医生基本情况问卷由作者自编,旨在获得被试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性别、职称、所在医院、年龄、学历、科别等。

2、自我和谐量表是王登峰根据罗杰斯自我和谐七个维度所编的自陈式量表。包括三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较高,分别是0.85、0.81、0.64。计分采用Likert5点法,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后与其他两分量表得分相加得自我和谐总分。

3、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问卷由陈建萍等编制,共包含35个项目,具有较高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即Cronbach?sα系数达0.923,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该问卷包括6个分量表,分别为组织管理、职业兴趣、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外部环境。4、医患关系问卷采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StevenR.Hahn等所编的DDPRQ-10量表中文版,包括3个分量表,即医生的主观经验、关于病人行为的准客观问题、将患者行为和医生主观反应相结合的症状。经学者验证后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二、施测

在湖南省的4个城市22所医院,通过个体施测的方式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380份,其中有效问卷363份,有效率约为96%。采用spss17.0分析调查数据。二结果(二)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对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及医院级别等的临床医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不同职称的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此外,女性临床医生自我和谐量表总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说明女性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低于男性。事后多重比较发现,50岁以上的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总分最高,说明其自我和谐水平最低;对于不同学历的临床医生,学历为研究生以上的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最低;对于不同职称的临床医生,初级职称的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最低。对于不同医院级别的临床医生,三级医院的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最低。

三、工作压力对临床医生自我和谐的影响分析

工作压力总分与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呈极显著性相关,r=0.294(P<0.001),说明工作压力是影响临床医生自我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组织管理、职业兴趣、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分别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工作负荷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部环境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自我灵活性维度上,人际关系和外部环境分别与自我灵活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工作负荷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职业兴趣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组织管理和职业发展与自我灵活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自我刻板性维度上,职业发展、人际关系与自我刻板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组织管理与自我刻板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职业兴趣、工作负荷、外部环境与自我刻板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自我和谐总分上,组织管理、职业兴趣、职业发展、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01),工作负荷、外部环境与自我和谐总分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医患关系总分与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呈极显著性相关,r=0.387(P<0.001),说明医患关系是影响临床医生自我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维度上,患者行为的客观问题、患者行为与医生的主观经验相结合都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医生的主观经验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相关(p<0.05)。在自我灵活性维度上,医生的主观经验与自我灵活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患者行为和医生的主观经验相结合与自我灵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患者行为的客观问题与自我灵活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自我刻板性维度上,患者行为的客观问题、患者行为和医生主观经验相结合均与自我刻板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医生的主观经验与自我刻板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自我和谐总分上,医生的主观经验、患者行为的客观问题、患者行为和医生的主观经验相结合与自我和谐总分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01)。

全文阅读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的意义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检验医学的突飞猛进,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它不仅要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及时的检验结果,而且给医院的发展提供很好的经济平台。然而,现在不少医院存在着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沟通不够、不畅、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可以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科室资源整合、知识结构互补,有效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规避医疗风险。本文将结合具体实际经验,就医院中检验科和临床科室的交流和沟通做简要的剖析和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的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检验科 临床科室 沟通 意义

中图分类号:K8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项目种类越来越多,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检验科已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像人们传统常说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验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格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

检验科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娴熟的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对各种标本进行仔细和正确的检验分析,为临床提供准确无误的实验依据。为此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经常存在误解和矛盾,由于检验人员的临床知识较薄弱,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工作又知之甚少,双方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不理想,从申请单的填写到标本的收送,从检验报告的发出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检验结果的参考范围等,双方常常意见不同。还有尽管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在检验科,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到患者受检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检测时间的控制及标本的保存运送等,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都待于与临床沟通。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经常保持沟通和联系是必不可少,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院检验科与临床科室进行“相互沟通”有两年多时间了,刚开始面临许多困难,难以得到临床的理解,但随着沟通时间次数的加大,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矛盾越来越少,现将我科与临床沟通情况作如下介绍:

1、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加强临床医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临床医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是强调检验科工作必须与临床医疗工作相结合的检验医学发展建设的重要理念。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理论知识,要多走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工作,参加临床病例讨论及查房,共同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特点发展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增加检验人员的临床实践经验,提高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地位。

全文阅读

中医学位研究生培育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临床医学院中内教研室的教师,笔者在亲历了临床博士生五年的培养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指导了十余名临床硕博士研究生后,觉得现行的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中医技能及临床经验方面的要求较低,学生通过三年培养获得这方面经验和技能的机会较少,以致学生毕业时并未达到希望通过三年强化临床培养提高中医临床功力的学习目的。而我作为一个九十年代的临床研究生所经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中西医理论和临床技能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这种模式如果得以推广运用,可为今后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新的思路。现就其特点及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在研究生选拔上,热爱中医是前提,立足临床是核心

临床型中医研究生培养目的必须是将来能在临床第一线运用中医技术服务大众。在导师选择研究生时,必须强调学生对中医的热爱与自信力,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掌握中医知识与技能,而仅把三年的学位培养作为自己获取高一级职位或留在高一级城市工作的资本,缺乏主动钻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著作和临床技能的动力,也就根本谈不上提高自身中医修养与中医临床能力。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为将来担负中医临床工作培养人才,故临床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学位培养的核心内容,离开了临床这一核心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三年的培养周期仅围绕导师的某一课题度过,或做实验,或做流行病学调查,而没有让学生有机会到各个相关科室第一线进行临床管理与诊疗,那三年培养周期结束后可能成为“只专不博”或空有其名的硕博士,其实际临床能力甚至不及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的本科生,而由于有硕士学位,这类学生毕业后又往往自视甚高,不肯担任住院级临床工作,不愿从临床第一线做起,猛补自己临床实践能力的不足,而成为类似于“鸡肋”的“人才”,这将影响中医的发展,也是临床中医人才培养的失败。

二、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学生广泛自学与导师言

传身教相结合,着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我曾是一名上海中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博士研究生,感谢我的导师陈湘君教授,她为我设计了一种立足临床,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培养模式。在研究生第一年,我即开始跟随导师门诊随诊,同时导师又推荐我跟随我院内科名家胡建华、姚培发等其他内、外科老中医学习,熟悉常见病及专科病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方法。第二年开始,我即赴西医单位专科病房与门诊学习,跟随西医风湿名家陈顺乐、顾越英教授学习专科的西医诊治方法及实验室技术。自第三年开始,我参与完成了上海5家三甲医院119例皮肌炎的中医证型及预后的家庭访问及统计,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自已中医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毕业课题设计,同时以此申报国家中管局课题获得成功。在进行科研课题的同时,完成了两年的内科一级科室,包括急诊、心监、功能科室及风湿病专科病房的实习,实习时基本独挡一面地参与床位管理、门诊及科室一线值班等住院医师工作,通过两年的锻炼,临床能力基本达到了高年资住院医生水平。故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内科门诊及专科病房工作,顺利晋升主治医师。从我的培养历程来看,除了在导师指导下的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外,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生期间除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借阅了大量的中医著作及本专业西医著作,边学习边实践,将学科的中西医理论基础知识在临床中加以消化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思辨能力。我觉得我的以自学与名家带教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值得推广的,虽然我当时是五年制完成的临床博士生培养,时间相对于三年制的硕士生培养较宽裕,但如果现行的三年制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参照我的培养内容,将临床实践的时间扩大到两年,并希望能够尽量涵盖所有与专科相关的临床科室的轮转,适当压缩理论课时间,将理论课学习与课题设计与完成的内容穿插到两年的临床实践中,强调学生自学与广泛阅读相关专著的培养内容,这样,或可收到良好效果。

三、在临床技能培养中强调胆大心细、虚心求教,要学会沟通技巧

要培养出一个临床型研究生,不仅要着重培养其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并要适当培养其沟通技巧,既要能虚心向上级医师请教,更要勇于实践思考。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决断力、洞察力,这样才不会失去寻找蛛丝马迹的临床诊断依据的机会,又不会因为纠结于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耽误治疗时机。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是每个医生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自我利益或面子出发,这样一定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反过来也会提高诊治的正确性并促进诊治的依从性。

四、在毕业课题选题上,做到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并学会临床病例总结技巧

全文阅读

浅谈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不断拓展,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发展为“检验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结合,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有报道指出,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信息的60%以上。检验科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辅助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检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医学的诊断与治疗的效率。

一、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

目前,检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涉及多个领域,而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跟不上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的步伐,对新技术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利用检验新技术、新项目。盲目求快已成为检验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不和谐的音符,临床医生往往过分强调快出结果,这也成为制约检验与临床和谐共进的一个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复杂的,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其检验结果是不一样的。而目前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当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时,不少临床医生首先考虑到怀疑是检验科的问题,甚至当着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面指责检验科的结果不可靠,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

二、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对检验科管理要求体现在质量及服务满意上,要求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度大于90%,管理的核心就是沟通。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由于实验室的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分析中的质量出差错的概率逐渐减少,相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错率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室的方法学以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普及。

三、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具体措施

提供及时准确的报告是检验科的责任和义务,但一张报告单要经过标本采集、收集、离心、实验操作等诸多环节。检验结果准确性涉及很多方面:标本采集方法是否准确,采集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标本送检是否及时,临床使用药物影响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送检标本是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第一环节

全文阅读

探讨护理经验交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院患者的实际需求和个人素质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临床医疗的工作要求和水平也得到逐步的提升,但是由于一些临床的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是很丰富,出现一些医疗上的失误,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护理和服务水平不怎么高,所以必须进行临床的护理经验的交流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临床的护理经验交流,通过一些列的措施和方法来进行和帮助护理临床经验的交流工作,以及重点论述临床护理经验的交流流程等。

关键词:护理经验交流 临床护理 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13-01

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样是要求实践水平高的学科,医院护理人员在进行了长时间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获得了很多丰富的临床护理的经验,其中包括护理的基本工作方法、临床的护理心得、实践应用等等,现代护理发展阶段已经从治疗疾病为重点的工作内容转变到以关注患者为中心来,进一步发展到主要以患者的健康为重点的阶段,在现代社会中,护理工作的要求愈来愈高,所以需要护理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1 收集关于护理经验的相关资料

首先由护士长负责收集资料,选择一些与临床护理相关资料。临床护理工作日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仔细记录好的临床护理问题和技术,进行简单的记录工作,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人或者是一些特殊病例,难以处理的临床护理难题进行详细记录的工作,对于需要进行的手术病人作相关的追踪记录。权威的临床期刊包括着我国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优秀的临床护理资料,有利于经交流和总结。

2 对护理经验内容进行分类

2.1 理论上的知识。指的是临床护理人员把自己学的医疗学术理论知识运用实际临床工作当中,从而得出临床护理的特点和相关的措施,在一般情况下,具体表现为相关的有步骤护理经验,它的重点原理是临床护理的基本常识。关于这类理论性的知识可以通过用文字、数学基本公式和图表的形式来表达,它的载体一般是杂志、互联网等载体,这样有利于寻找和经验的交流。

全文阅读

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摘要 工学结合是使用学校、医院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在重点训练医学生实践技能、就业能力,提升竞争力的基础上,培养卫生行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工学结合在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就是以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岗位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出适应基层所需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临床技能 双师型

1 转变教育观念,充分理解工学结合内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及学校为中心,难于培养医学生的优秀实用技能,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工学结合之教学理念,学以致用的办学思想,必须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了解医院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具体应做到教学与医院的工作环境紧密结合,技能训练的目标和毕业以后的工作岗位密切相连,确立同医院岗位类似的教学工作环境。必须参照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制定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同以后在医院的工作任务紧密衔接,根据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需求选择与之适应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学校同医院人力资源结合,让医院业务骨干丰富的临床经验同学校老师过硬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医院的医疗、保健、防疫资源同学校的教学、培训资源相互结合,发挥学校优势大力为医院培养临床工作人才,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仪器、设备,让医院深刻体会到与学校工学结合有实实在在的益处,能促进医院的发展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2 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汁划,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的教学特别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一味要求医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把握,以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肯定会导致一部分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不能适应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角色的转变,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成临床能力,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增加临床技能教学,要求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安排要与理论教学同样受重视。必须强化临床技能课程,加大医学生到医院见习的力度。要分阶段确定和落实临床实践教学目标,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实施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检查,评价完成情况。要早期接触临床,将理论学习与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密切结合,把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3 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以突出实践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实践实训教学课时计划分配教少,实践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训课以演示性、验证性课程为主的弊端。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临床实训课程整合成为内科和外科综合临床实践技能课程,另外,学生实习前除了要对临床实践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以外,并且增加了常用的治疗技术训练,整合以后的内、外科实验训练课程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相应地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内容和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项目。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课程的考核,分别实施实习前结业考核和毕业考试科目考试,考试方法比照国家助理执业资格考核标准实施,内、外科毕业实践技能考试考核按30%计入毕业考试总成绩。这样就使得实践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是相对的独立又相互联系紧密,突出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全文阅读

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思考

【摘要】

为了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医学科的沟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将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间、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过程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及其在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中,通过对教学管理人员及带教老师岗位职责的界定、《轮转培训手册》的编写、入科培训、入组培训、出科考试、反馈及改进机制和培训档案管理等具体环节,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基于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建立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所有完成轮转培训临床住院医师的高度认可,荣获2008-20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

【关键词】

CAP-LAP;培训;质量标准;临床医师;检验医学科

实验室员工培训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模糊的质量标准容易造成培训程序缺乏系统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评估时机缺乏严密性、评估内容缺乏依据、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培训档案管理缺乏条理性及培训过程缺乏监控指标等一系列问题。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的质量标准则对实验室的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机、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质量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描述[1]。2003年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遵循CAP-LAP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一种“谁负责谁编写,谁编写谁培训,谁培训谁评估,培训评估有记录,所有记录要归档,培训质量要监控”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2]。这套模式历经CAP三个检查团的严格检查均获得较高评价。临床医师到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掌握与检验医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临床医师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另一个是了解检验医学科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增加临床与检验的信任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检验医学科是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科室之一,而我国尚未制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轮转培训的相关制度。基于上述原因,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吕元主任多次向医院呼吁进行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探索。2008年起,在医院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检验医学科开创性地将CAP-LAP员工培训的质量标准和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实践中。

1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

1.1培训程序必须先培训后评估;评估不合格必须进行再培训和再评估。

1.2培训内容实验室必须针对每位员工完成其岗位职责的能力进行培训。《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手册》必须详细而准确地描述每个岗位不同的培训要求,必须包括检测结果的判断和解释等技能。《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记录表》必须包括培训人及被培训人签名、培训项目和有效期。

全文阅读

从个人成长经历谈谈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成长经历提出了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注意点,强调学生个人对中医的热爱和自信、导师的言传身教、毕业实习中注重临床技能培养及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等几方面是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成才的关键。

关键词: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10-02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临床医学院中内教研室的教师,笔者在亲历了临床博士生五年的培养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指导了十余名临床硕博士研究生后,觉得现行的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中医技能及临床经验方面的要求较低,学生通过三年培养获得这方面经验和技能的机会较少,以致学生毕业时并未达到希望通过三年强化临床培养提高中医临床功力的学习目的。而我作为一个九十年代的临床研究生所经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中西医理论和临床技能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这种模式如果得以推广运用,可为今后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新的思路。现就其特点及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在研究生选拔上,热爱中医是前提,立足临床是核心

临床型中医研究生培养目的必须是将来能在临床第一线运用中医技术服务大众。在导师选择研究生时,必须强调学生对中医的热爱与自信力,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掌握中医知识与技能,而仅把三年的学位培养作为自己获取高一级职位或留在高一级城市工作的资本,缺乏主动钻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著作和临床技能的动力,也就根本谈不上提高自身中医修养与中医临床能力。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为将来担负中医临床工作培养人才,故临床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学位培养的核心内容,离开了临床这一核心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三年的培养周期仅围绕导师的某一课题度过,或做实验,或做流行病学调查,而没有让学生有机会到各个相关科室第一线进行临床管理与诊疗,那三年培养周期结束后可能成为“只专不博”或空有其名的硕博士,其实际临床能力甚至不及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的本科生,而由于有硕士学位,这类学生毕业后又往往自视甚高,不肯担任住院级临床工作,不愿从临床第一线做起,猛补自己临床实践能力的不足,而成为类似于“鸡肋”的“人才”,这将影响中医的发展,也是临床中医人才培养的失败。

二、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学生广泛自学与导师言传身教相结合,着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我曾是一名上海中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博士研究生,感谢我的导师陈湘君教授,她为我设计了一种立足临床,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培养模式。在研究生第一年,我即开始跟随导师门诊随诊,同时导师又推荐我跟随我院内科名家胡建华、姚培发等其他内、外科老中医学习,熟悉常见病及专科病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方法。第二年开始,我即赴西医单位专科病房与门诊学习,跟随西医风湿名家陈顺乐、顾越英教授学习专科的西医诊治方法及实验室技术。自第三年开始,我参与完成了上海5家三甲医院119例皮肌炎的中医证型及预后的家庭访问及统计,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自已中医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毕业课题设计,同时以此申报国家中管局课题获得成功。在进行科研课题的同时,完成了两年的内科一级科室,包括急诊、心监、功能科室及风湿病专科病房的实习,实习时基本独挡一面地参与床位管理、门诊及科室一线值班等住院医师工作,通过两年的锻炼,临床能力基本达到了高年资住院医生水平。故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内科门诊及专科病房工作,顺利晋升主治医师。从我的培养历程来看,除了在导师指导下的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外,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生期间除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借阅了大量的中医著作及本专业西医著作,边学习边实践,将学科的中西医理论基础知识在临床中加以消化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思辨能力。我觉得我的以自学与名家带教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值得推广的,虽然我当时是五年制完成的临床博士生培养,时间相对于三年制的硕士生培养较宽裕,但如果现行的三年制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参照我的培养内容,将临床实践的时间扩大到两年,并希望能够尽量涵盖所有与专科相关的临床科室的轮转,适当压缩理论课时间,将理论课学习与课题设计与完成的内容穿插到两年的临床实践中,强调学生自学与广泛阅读相关专著的培养内容,这样,或可收到良好效果。

全文阅读

怎样做好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

摘要:

床实验室提供的医疗信息非常广泛,为人类的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有效、重要的及科学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进入实验室,临床实验室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评估等医疗信息的60%以上[1]。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临床实验室必须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2]。要提供正确、可信的检验数据;就要做好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37-01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作为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质量保证体系理论和实践的成熟,已发展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已列入等级评审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3]。目前,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在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跨出国界,形成了国际流。检验质量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但在过去我们由于对质控工作认识不够,质控知识缺乏,致使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不好,有的也只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检验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学质量控制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水平,现就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1 对质控的正确认识

近年来,通过开展质量控制,我们深深地感到,过去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有三个误区:一是认为开展质控浪费试剂,增加成本;二是认为质控工作是检验科的事情,忽视临床科室的作用;三是认为质控即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室内质控。这些对质量控制的片面认识,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种包括患者、临床、实验室均参与在内的全面质量保证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和临床科室对质量影响的作用,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宣传,共同提高检验质量检验科作为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要认真地坚持做好室内质控,确保参加室间质评活动的效果,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当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要有一定的投入,如果标本量不大,相对来说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响较大,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但试想,如果通过质控提高了检验质量,提高了患者首诊合格率,减少了误诊,减少了转院,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利益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 ,临床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应该更新对质控的认识,重视质控工作的开展。

全文阅读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实验室学习和临床学习并重方式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教育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级医学硕士研究生21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实验组:70人)、B(对照组一:70人)、C(对照组二:70人),A组采用实验室学习和临床学习结合方式培养硕士研究生。采用12个月实验室学习,12个月临床转科学习;B组采用24个月实验室学习培养硕士研究生,临床转科学习在实验室剩余时间间断进行;C组采用24个月临床转科学习培养硕士研究生,实验室学习在临床转科剩余时间进行。结果 A组临床考试总成绩实验组显著高于B组(对照组1)(P0.05);A组(实验组)科研能力比B组(对照组1)略低(P>0.05),但显著高于C组(对照组2)(P

关键词:教育;医学;研究生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深化改革以坚持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全面提高质量为主线。结构上突出服务社会发展,培养上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上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对于医学院来说,培养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具备较好的临床实践技能的优秀医学人才,可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就医学来说,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具备较好的临床实践技能的优秀医学人才,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如下:学术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花大量时间完成科研论文在国外SCI收录期刊或中华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发表,在有限的培养实践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研究生的临床医学技能和实践操作;导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及要求也理解不透,且需要人手去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研究生的临床工作培训,甚至还压缩掉研究生的临床培训时间和临床科室轮转,只花很少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下临床这一训练任务。而几乎所有医学研究生的最终选择医生作为职业,目前培训模式导致研究生毕业后临床工作岗位竞争能力欠佳,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后存在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与实践的现状。以上情况与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存在矛盾。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医疗人才,作者采用实验室学习和临床学习并重的方式应用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取得了满意效果,先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三峡大学医学院2012年级医学硕士研究生(已经在医学学习临床理论一年)21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实验组1∶70人)、B(实验组2∶70人)、C(实验组3∶70人)。三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平时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采用采用实验室学习和临床学习结合方式培养硕士研究生。采用12个月实验室学习,12个月临床转科学习;B组采用24个月实验室学习培养硕士研究生,临床转科学习在实验室剩余时间间断进行;C组采用24个月临床转科学习培养硕士研究生,实验室学习在临床转科剩余时间进行。

1.3教学评价

1.3.1临床能力评价 教学结束后,对三组进行理论知识(占总分的50%)和病例分析(占总分的50%)考试,采用自建题库随机出题、闭卷考试、双盲阅卷。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