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季度总结报告

临床季度总结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海市卢湾区2008—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将卢湾区2008-2011年所开展的AEFI被动监测数据进行归纳,以期对今后的监测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根据各接种门诊上报的AEFI登记册和疫苗接种率报表,利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2008-2011年我区不良反应总报告率为155.75/十万。报告存在地域性差异。夏季的不良反应报告率较冬天高。监测到不良反应的16种疫苗中,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报告发生率最高,为948.77/十万。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一般反应(占89.61%)为主,其中以发热(占53.62%)和局部反应(占20.00%)为主,异常反应中以过敏性皮疹(占9.8%)为主。结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报告水平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提高家长对不良反应的报告意识、预防接种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在相关制度上予以保障,方能提高不良反应的监测敏感性。

[关键词] 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项目的开展,家长对儿童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儿童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使用数量不断增加,由于每个人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及个体易感性不同,不仅影响着疫苗免疫的效果,与此同时有些儿童可出现接种后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下简称AEFI),这不仅关乎孩子的健康,更可能导致家长对疫苗安全性的怀疑,进而影响到疫苗的接种率,故而AEFI的监测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本文将卢湾区2008-2011年所开展的AEFI被动监测数据进行归纳,以期对今后的监测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AEFI定义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1.2 AEFI种类

全文阅读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35-0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高,且有局部流行趋势,因而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为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及流行情况,我们对2009年5月―2011年2月之间,我院门诊和住院疑似支原体感染的1256例患儿进行了MP―IgM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我院2009年5月―2011年2月临床疑似MP感染的患儿,共1256例,其中住院患儿662例,门诊占594例,郑州市儿童110例,郊县儿童120例,年龄段2个月――14岁。

1.2检测材料ELISA:IgM ELISA 试剂盒,首都儿研所提供。金标法:山东潍坊康华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 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

1.3检测方法ELISA: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OD值大于0.5为阳性。金标法:出现阳性线为阳性。

2结果

本文共检测疑似MP感染患儿出现阳性数526例,阳性率41.87%,其中临床诊断肺炎患儿阳性321例(61.03%),气管、支气管炎52例(9.9%),上呼吸道感染118例(22.43%),小儿喘息性疾患35例(6.7%)。

全文阅读

2005~龙城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龙城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点, 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统计的2005~201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资料, 病例诊断按照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进行分析。结果 龙城区2005~2014年共发生54例HFRS患者, 年发病率为10.46/10万~2.42/10万, 2013、2014年各死亡1例。其流行特征龙城区2005~2014年内各乡镇、街均有病例报告, 春夏高于秋冬季节, 1~5月病例数为36例, 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6.67%。各年龄和性别均有发病, 但30~45岁年龄病例数占总发病病例数37.04%, 男女性别比为3.5∶1, 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7.4%。2014年鼠密度根据监测地区不同分为居民区、野外区鼠密度, 居民区鼠密度低于野外区鼠密度。鼠种均为褐家鼠。结论 针对HFRS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

龙城区自2005年确诊首例HFRS后, 该病的发病率呈逐步提升, 乃至到高发的趋势变化。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该区HFRS的发病现状, 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 有效控制疫情蔓延[1]。本文对龙城区2005~2014年的HFRS疫情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剖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①疫情相关数据:来源于龙城区疾制中心疫情统计数据库。②人口信息:来源于龙城区统计局官网的历年人口数。③鼠密度资料:主要以2014年度龙城区鼠密度监测数据。

1. 2 研究方法 以卫生部(现卫计委)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995)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应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情况。

2 结果

2. 1 发病状况分析 2005~2014年共收到54例HFRS临床报告, 每年发病数、死亡数等数据见表1。

全文阅读

齐齐哈尔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为监测疫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原因1年我市各县(区)认真开展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I)监测工作现分析如下。

AEI报告情况

1年我市严格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要求认真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报告工作。截至1月1日全市16个县(区)均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了AEI个案共588例其中讷河市报告AEI个案最多为87例占全市报告AEI个案总数的18。

全市16个县(区)报告县覆盖率达到了1所有县区报告例数都>9例。

全市16个县(区)共有15个乡级预防接种管理单位15个乡级预防接种管理单位都报告了AEI病例报告覆盖率1。

AEI审核情况

截至1年1月1日全市共报告需要县、市、省逐级审核的AEI个案1例已全部通过省级审核。

AEI报告/调查及时率

全文阅读

浅谈我院药学服务人员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34 - 1752 - 02

【摘要】医院药学模式的转型使药学服务人员更多地参与到合理用药中,通过一系列措施与制度的实施,我院药学服务人员与临床医师共同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

【关键词】药学服务人员;药学模式;合理用药

多年来,临床医师在药物合理应用方面一直占据垄断地位。随着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的转型与临床药学的开展,我院要学服务人员主动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适应新的工作模式,更多地参与合理用药,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与临床医师一起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特别是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定期的处方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医院药学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教完善的模式,各个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我们这样基层医院,存在普及与提高双方面的问题。我院药学部根据所处的院情,在相关科室的支持与参与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与措施,浅述如下。

1 合理用药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1.1 合理用药的基本措施

为促进合理用药,全面提高医疗质量,成立了以主管院长牵头,药学人员与临床医师共同组成的药事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为确保患者用药及时、安全、有效;同时药学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了符合我院基本情况的“合理用药制度”,在院领导及医务科参与下将此制度下发到各临床科室,药学服务人员定期到各临床科室检查执行情况,对检查结果加以分析判断,及时将结果反馈到医务科与临床科室,以督促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全文阅读

护士长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的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监测,指监测上市后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是药品再评价工作的一部分[1]。在大量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由于重视不足,护士用药相关知识缺乏,相关制度缺陷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严重的医疗事件乃至医疗事故发生的温床。美国近30年的汇总分析提示:其住院患者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约占6%,药物致死约占0.32%。用药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约为10%~20%,体弱多病且用药复杂的老人则可达50%。WHO统计全球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亡归咎于用药不当[2]。如何充分发挥护理职能,正确认识与判断ADR,提高ADR监测质量和效果,最终满足患者用药安全与疗效的客观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1实施方法

1.1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ADR知识培训在药事委员会和科主任的主持下召开工作会议,明确在该项工作中各医师、护士的责任,使大家认识到及时发现和申报ADR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并在科室成立ADR监测小组,由护士长负责,总住院医师、责任护士共同参与。使医师、护士了解并掌握ADR监测的重要性、报告范围、报告程序、判断标准及书写要求,使护士正确认识与处理患者ADR问题的重要性,提高药疗监测质量。

1.2建立科室信息交流机制结合护士工作的特点,由护士长协调药师每月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针对临床用药品种、剂型更新快的特点,建立ADR信息网,将常用临床用药使用说明及不良反应、禁忌证统一整理,保存于科室信箱供全员学习,并于每月业务考核相结合,督促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利用我院《临床药学通讯》做媒体,每季度向全院反馈有关ADR信息提高全员合理用药意识,加强ADR监测的宣传,通过宣传,消除了医务人员对报告ADR的种种疑虑,以使ADR监测报告工作人人皆知并参与。

1.3监测网络的实施报告表由ADR发现者负责填写,并进行因果关系判断,ADR报告必须填写完全,否则无法呈报;“不良反应主要表现”要求对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和体征描述详细、具体、明确,例如为过敏性皮疹应填写类型、性质、部位、面积大小等,不能过于笼统[4]。有疑问者与临床药师,即药剂科ADR信息员联系,由临床药师协助判断、分析与填写报告表。通过请专家讲座、案例分析、ADR报告点评、讨论等措施,提高了监测和报告的水平,并不断分析总结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做到循序渐进,促进了报告数量和质量的持续改进[5]。每月将上一月ADR报告至药剂科,坚持零报告制度。

1.4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宣教宣教语言通俗化,交流方式技巧化。让患者得到正确的药品信息是合理用药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作为病房责任护士的职责之一,贯穿于患者住院期间到出院宣教,电话随访的整个过程。

2效果分析

全文阅读

利用临床用血数据信息指导计划采血

【摘要】目的:充分利用临床用血数据信息,为计划采血提供依据,保证充足供应,减少过期报废。方法:2006~2008年间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储存数据对我院临床用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来用血量以21%~25%左右增递,每年6、7、8、11、12月用血量较大;O型用血占总用血量的40.3%,明显高于A型、B型用血量;红细胞悬液增幅为13%~15%。结论:近两年来利用信息化管理这一资源指导计划采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但有效解决了偏型问题而且几乎没有发生血液过期报废,保证了临床用血,减少了宝贵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 临床用血;采供血;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28-02

我科是具有采供血职能的机构,担负着平战状态下本院临床用血的供应。2002年以来,我院用血几乎是依靠自采自供,由于是小血站,临床用血经常出现血型偏型或短时间的临床用血不足或血液过期报废,如何通过计划采血来解决上述问题曾严重困扰我们。后来我科充分利用配发血的信息化管理资源,快速、准确收集近两三年的临床用血数据,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其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此作为下一年采血计划制订的依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科2006~2008年我院临床用血数据情况指导2009年采供血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6~2008年本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储存的临床用血资料。

1.2 血液分类:红细胞(包括去白悬浮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血浆(包括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新鲜单采血小板、冰冻单采血小板)四类,全血我院基本不用。

1.3 统计方法:本文中所有统计数据均以单位(U)计算。200ml全血分离红细胞悬液、血浆、冷沉淀各计1单位(U),单采血小板以一个治疗量(>2.5×1011)为1单位(U)。计算每两年间的同比增长率。

全文阅读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探讨总结有效的预防对策,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该种疾病多发于春季、冬季,且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头痛、发热、腮腺肿痛等是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结论:明确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及早进行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严格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力度,可有效控制疫情,减少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特征;预防对策

流行性腮腺炎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呼吸道传染疾病,4-15岁年龄段的儿童及青少年是该病的高发人群[1]。该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腮腺炎病毒感侵犯腮腺,并且会累及肝肾、腺组织、神经系统等几乎机体所有的器官,极易导致卵巢炎、胰腺炎、脑膜炎等各种并发症。在一些儿童集中度较高的场所,如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处很容易暴发流行性腮腺炎,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危害[2]。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时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降低流行腮腺炎发病率,确保儿童易感人群健康的关键。因此加大对流行性腮腺炎疾病预防接种知识以及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研究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20例。患儿年龄介于3-15岁,其中较为常见的是3-12岁年龄段儿童64例,占到91.4%。超过13岁者6例,占到8.6%。

1.2调查方法

根据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职业情况、发病时间、发病年龄等各种流行病学资料。同时应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并发症、疾病预后等情况。临床诊治医师应将患者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并且在《病案管理系统》中准确录入患者的性别、姓名、年龄、疾病诊断等资料。

全文阅读

多学科合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存在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多学科合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多重耐药菌感染涉及诸多环节,如患者住院时间长、使用的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无菌操作不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手卫生依从陛差等,都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涉及诸多部门和人员,如临床科室、药械科、检验科、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部门,医师、护士、工勤人员等,需要他们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另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需要有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护理学、消毒学和抗菌药物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了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效果,加强多学科合作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1.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领导小组

成立由院长、分管副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各临床和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兼监控医师和护士组成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每季度召开多重耐药菌联席质量分析会议一次。

2.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岗位职责、防控措施、操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建立多学科合作管理协作机制,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临床科室、药械科、检验科、医务部、护理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做到有章可循,达到多学科合作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联合干预。

3.多学科合作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措施

3.1检验科 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立即按危急值流程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有记录,以便采取有效治疗和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

全文阅读

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应用及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应用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2038份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进行SERODIA-MYCO Ⅱ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抗体,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并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总阳性率、年龄组差异、季节阳性率差异及不同标本来源阳性率差异等。结果 2038份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中,MP阳性405例,总阳性率19.9%,其中0~2岁,2~4岁,4~6岁,6~8岁,8~14岁,14~60岁,>60岁的各年龄段的阳性率分别为17.9%,28.2%,31.7%,37.7%,15.5%,15.1%,7.3%,其中6~8岁组阳性率最高;不同季度MP阳性率分别为第一季度(1~3月),第二季度(4~6月),第三季度(7~9月),第四季度(10~12月)分别为23.9%,14.7%,14.5%,25.1%,第一、四季度总阳性率为24.5%,第二、三季度总阳性率为14.6%感染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2,P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抗体;被动凝集法;临床应用;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95-0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o,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人类支原体肺炎病理变化以间质性肺炎为主,平时散在发病,主要经飞沫传染,在幼儿园、学校、家庭等流行。首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下行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同时也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如脑膜炎、脑干炎、脊髓炎等[1]。MP培养所需营养比一般细菌高,生长缓慢,培养时间长。而用SERODIA-MYCO Ⅱ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操作简单,3个小时就可以报告结果,为临床提供信息,及时治疗。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2012年11月~2013年10月2038例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32例,女性患者1106例,年龄11月~93岁。

1.2试剂和检测 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产品,SERODIA-MYCO Ⅱ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抗体。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稀释待检血清标本、阴性和阳性对照分别加入U型板内,25ul/孔,再加入肺炎支原体致敏的明胶颗粒悬液,25ul/孔,振荡器混匀,避光,置室温3h后观察结果,结果的读取标准根据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的凝集反应图卡进行。

1.3阳性结果的判定:血清肺炎支原体总抗体滴度≥1:80为阳性提示MP近期感染。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