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联考复习计划

联考复习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把握六年级数学复习的策略分析

【摘 要】数学复习效果如何在小学毕业班六年级的升学综合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六年级数学复习的策略一直备受瞩目。论文主要概括为制定有效合理的复习计划、巩固基础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强化训练和查漏补缺五个层面的复习策略。后四个复习策略又与复习计划相呼应。通过这五个策略来提高六年级数学复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关键词】六年级 数学 复习

六年级的数学复习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概括复习。这就使得学生在复习时知识跨度大、思维跳跃性强。因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学生必须首先制定有效而合理的计划来指导自己复习、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框架,从而进行强化训练,将知识点运用到考试做题中,反过来再深入理解整个知识体系,最后便是要及时纠错,重视错题的价值,温故而知新。

1、六年级数学复习的策略总结

1.1 制定复习计划,按部就班

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制定详细而又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进行全面系统复习的第一步。复习计划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能引导学生在数学复习过程中保证正确的方向。

复习计划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复习时间以及知识的结构、数量等各个因素。教师要灵活掌握复习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适度的调整甚至变更。计划总体分为四个复习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阶段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前两个阶段时间大致为4月中下旬,一般持续时间在一个月,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第三阶段是知识的强化训练,第四阶段是查漏补缺。后两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有时也会同步进行,持续时间大致为半个月。

复习计划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四个阶段也是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在复习中除了要完成各部分的复习任务之外,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实现复习的自然过渡,提高复习的效率。

全文阅读

强化意识,提高方法

摘要:语文总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复习的效率,这是十分重要的。现就语文复习的方法和策略问题,作如下浅谈。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复习 方法

一、强化目标意识,使复习具有导向性。

语文总复习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不明,就会方向不明,产生随意性、盲目性、主观性,因此,要搞好语文总复习,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

1、制定复习目标的依据。

平时的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而高三语文总复习的教学目标应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这是因为《教学大纲》解决的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目的在于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毕业水平,而《考试说明》解决的是高考“考什么”和“怎样考”的问题。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高校选择合格的新生,所以高考又是衔接中学和大学学习的考试。《考试说明》正是根据高考的特点,从五个部分,37项内容规定了语文高考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目标。这37项能力目标就是制定复习目标的依据。

2、制定复习目标的方法、要求。

①制定复习目标的方法:复习目标的制定可从终极目标出发,根据复习阶段的不同,制定出中程目标,然后分解成为即时目标,最后围绕即时目标开展复习活动和进行复习评价。例如:在进行专题纵向复习时可按《考试说明》37项内容的顺序制定专题中程目标,然后按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即时目标,在课堂上进行复习训练、落实。

全文阅读

高中政治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03-01

高三政治备考时间紧、任务重,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我把自己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总结给大家:

1 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1.1 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及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的研究,把握好重点、难点和考点

通过对高考试题分析,确定哪些考点是考试的热点和高频点,哪些是考试的冷点,并安排好相应的复习。绝不能认为哪个考点一定考,哪个考点一定不考。

1.2 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全面复习教材知识

高考试题可以千变万化,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变,基础知识仍然是能力形成的根基。我们应当根据这些考点在综合训练的同时,回归课本,弄清高考的基础点、能力点,挖掘提高点和突破点,要有层次、有针对地复习,防止遗漏知识点,杜绝出现知识盲点。另外,在全面复习的同时又要重视和突出主干知识,这些年命题都在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在第一轮复习阶段,一定要定位在“低起点考查基础知识”,真正做到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3 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板块的贯通

全文阅读

九年级历史科复习方法探析

摘 要 九年级历史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统筹安排好复习是每个九年级历史老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学会整合知识、形成专题,懂得发散思维、以点带面,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复习好历史课程,以期在学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 历史课 九年级 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view Methods of Ninth Grade History

Abstract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ninth-grade, time is tight, heavy task, how to co-ordinate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review of the limited time each ninth-grade history teacher must solve the problem. Develop a plan for the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guiding students to master effective review method, learn to integrate knowledge, the formation of thematic understand divergent thinking, and point to an area, so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review the historical course, to get good grades in school examination.

Key words history class; ninth-grade; review methods

1 科学制定历史科目复习计划

1.1 吃透“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用以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全文阅读

怎样提高“3+理科综合”高考的生物课复习效率

怎样提高“3+理科综合”高考的生物课复习效率呢?通过几年的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把握“3+综合”高考生物试题特点进行复习

高考卷题型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简答题。选择题中排列有序, 按生物、化学、物理排列,简答题排布无序。试题内容体现综合,偏重学科内综合、 跨学科综合试题较少,跨学科综合试题是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编制源于教材,运于教材,重在能力的考查。例如:广东卷第45小题:“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联合实施一项‘人类基因组计划’。…… 全部DNA约30亿个碱基对…… 大约10万个基因…… ”略。试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 24条染色体的基因和减基顺序。试指出是哪24条染色体?为什么不是测定23条染色体?

(2)在上述24条染色体中,估计基因的碱基对数目不超过全部DNA碱基对的10%。试问平均每个基因最多含有多少个碱基对?

(3)你认为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 ’有哪些意义?用到课本的知识点有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染色体组、基因、DNA、同源染色体。这种试题主要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试题编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大部分试题以生产、生活、实验、社会现象为情景进行编制,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运用的知识都是中学教材中讲过的基础知识,关键是学生能否把中学学过的知识迁移到题目设定的新的问题中,并运用它解决问题,这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主要是指那些影响最大,几乎人所共知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而不是指偏、难、怪的内容。另外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指应将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

二、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加强能力的培养,不是说可以忽视和放松基础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还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要求学生理解透彻,能举一反三,有些知识点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规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也可通过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细胞图形对比得出结论。减数分裂与基因的遗传规律也有一定的联系,联系点就是关键点,也是难点知识的突破点。

全文阅读

论初中地理结业考前复习策略

摘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内容多、考题灵活,考前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正确有效的考前复习策略尤为重要。只有在考前复习过程中有效把握好基础,灵活运用有效的复习方法,深入加强对复习课的研究,才能促进教师对初中教材的全面理解和升华,才能连贯、增强、深化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才能提升学生地理图文运用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成绩。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内容多(含乡土地理共5本教材)、考题灵活,考前复习时间紧(40天左右)、任务重、难度大,正确有效的考前复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考前有效的复习,能促进教师对初中教材的全面理解和升华,能连贯、增强、深化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地理图文运用综合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成绩。下面就初中地理结业复习策略浅论如下:

一、复习重在把握基础

初中地理结业考前复习要紧扣课标、关注热点、把握变化、立足教材、结合学情、把握基础、强调能力。

初中地理考前复习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对教材知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把握基础、强调能力。对“标准”中学生学习地理必须达到的“了解”、“描述”、“演示”、“说出(明)”、“确定”、“辨(识)别”、“归纳”、“举例”、“概括”等基本要求及“活动建议”内容要分别要求,机动灵活加以拓展。尤其是初高中地理方面联系紧密的相关知识,要紧紧把握所考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知识能力要求,理清知识结构网络,梳理总结,使之清晰明了,尤其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要注意教材和图册联系,对地理图表熟记于胸。地理复习还要深研说明,关注热点,把握变化。要结合时事热点,抓好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整合。例如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关系等。要认真研究考试变化,深刻领会变化的意图和背景,做到透深致用。要研究考试的增减变化内容,明白增减变化了多少,为什么要变化,其意图、背景和应对策略,从中寻找出考什么,怎么考。

初中地理考前复习要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现象去分析本质,准确把握基础的知识要求和基本的技能目标,重点在于能力发展上的突破,围绕“学生获得怎样的知识?”“学生怎样获得知识?”“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取向等问题,明了考试形式,找准复习方向,制定应对措施。复习要以教材为准,让学生熟悉教材,注重构建学生较为完整的初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的加深,通过合理的复习使学生基础知识巩固有提高,基本技能趋于熟练,基本方法逐步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提高,应考能力及心理素质不断提升,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要讲究方法

初中地理复习要讲究方法。高效的复习在于理解记忆。只有学生能理解记忆了,才能熟练运用,就能提高复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把握良好复习方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

全文阅读

浅谈思想政治二轮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摘要:在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科间综合与学科内综合相结合,认真细心,脚踏实地,如此方能保证和提高复习效果,在2016年的高考中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复习计划;专题复习;学科间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13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同学们加深了对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够掌握住教材基本知识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复习效果,提高我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第二轮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第二轮政治复习达到最佳效果,是每个教师和同学所期望解决的问题。根据以往指导高三学生复习政治的经验,笔者认为,在政治学科第二轮复习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制定好复习计划,循序渐进地复习

政治学科第二轮复习的时间一般是两个月,时间非常紧张和宝贵。要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就必须制定好切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计划,安排好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复习各需要多少时间,都要认真写入计划。已经牢固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少安排一些时间,以加强复习效果,但不能不管不顾;那些掌握得不太熟练或者没有掌握的知识,要多安排一些复习时间,这些知识是复习的重点,应该多下工夫。有了复习计划,政治第二轮复习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复习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无目的的现象。制定好计划,我们就要认真执行,按计划一步步地、循序渐进地复习,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复习效果。

二、抓好两个专题,注意二者密切结合

专题性是政治第二轮复习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有人把第二

全文阅读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与方法

摘 要;在复习阶段要订好计划,按计划复习更是良好的心理因素的反映,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计划要做到的事必须按规定的去做完,时间上不能拖拉,质量上还要做得比计划的更完美。

关键词:复习 方法 实效性

一、复习策略

1.复习计划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课本,狠抓“双基”,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就不能只满足会背诵,而应当通过分析、研究后,挖掘、推理出知识间内在本质的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串联,整理归纳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酸、碱、盐性质这一问题时,用图表展示知识结构,就能将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充分暴露,起到固本拓新的作用。

2.复习典型问题要体现“技能性”。要仔细研究书中的例题和精心推理习题(当然也包括教师提供的典型例题),它们是具体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所现,又能充分体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我们与中考“接轨”。做题切记不能泛泛地重演一遍,而是要通过思考探究转化的过程,总结出转化用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然后归纳出一般性质规律。

3.复习全过程要体现“实效性”。要抓住自己在复习中认识到的问题不放,直至解决出成果,尽量做到在考前少留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复习时通过平日的练题、测试,找出自己的“病根”,找出产生“病根”的原因,再认真加以反复练习(有针对性地练习)。抓“实效性”还要在复习中狠抓重点知识、重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因为这些内容往往能起到“龙头”的作用,抓住了前后左右的知识可牵动一片。

二、复习方法

1.课本要“预、做、复”。每堂新课之前,要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每节内容后面的练习自己可以先做一做,做到看懂70%的新内容,会做80%的练习题。每节新内容学完后,我们要按照课本内容,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对概念、实验、方程式做出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好能把课本上的例题自己做一遍,对课本上的概念、实验、结果梳理一遍,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全文阅读

未雨绸缪 决胜中考

时光飞逝,转眼又快到一年中考时。作为初中教学的最后一次考试,中考既是三年来教与学的最后的有效检测手段,它的结果也对学生未来的人生产生着重大影响。作为身负重任的初三历史教师,如何在最后关头实现高效复习,制订有效的复习策略,使学生在未来的中考中发挥最高水平,是我们每一个初三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笔者这几年身处初三历史教学第一线,通过不断的摸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付之笔端,以求抛砖引玉。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指出了计划的重要性,有了计划就有了行动的指南。好的复习计划是实现高效复习的前提。教师要合理安排各个时间段的复习进度,要使学生明确每一阶段所达到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才能很好的贯彻。

二、认真研究历史中考说明

中考前,每一学科都会有相应的中考说明出台。我们应该知道考试说明是每年中考命题的依据,它细化了课程标准对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的要求,明确了试题的考试范围、试卷结构及试题的难易比例,是体现命题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

教师要认真进行研究,从中提炼相应的信息,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加以应对,因为平时我们所上的并不是都考的,抓住考试内容进行重点复习,这也是实现高效复习的重要一环,也为其他内容的复习节省了时间。

三、中考历史后期复习应遵循三轮复习要求

全文阅读

提高通史复习的有效性

高三复习第一轮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顺序梳理考点。在第二轮复习中,必须以《考试说明》《课程标准》为依据,将《考试说明》的“点”、通史的“线”、三本必修和选修的“面”相结合,将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织成网,以通史体例的方式,帮助考生理解不同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重新整合考点,从横向角度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一、指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制定复习计划,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第二轮复习时间短,如何在一百多天的有限时间里,实现“学以致用”,把夯实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和解题能力的目标这几个环节全部做好,就要制定非常详尽合理的计划,抢时间,抢进度,环环相扣,尤其是夯实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两个环节,一定要做实,做到位。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详细具体、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坚持每天落实完成。制定计划时采取任务分割法,将总任务按时间分割,确定自己一周复习任务,再细化到每一天要完成什么内容,保证每一天都有收获,基本做到胸有成竹,临考前就能比较从容。在进行通史复习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历史阶段的划分,通史阶段的划分必须科学清晰合理,在进行通史复习前让学生一目了然,把必修内容按时序分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即中国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同时根据考纲把每一断代史内容再分成政治、经济、思想等专题。

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精心组织协调课堂复习环节与活动

首先巩固基础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由于第一轮复习学生基本上都做到了对历史课本逐章逐节的过关,到边到角的落实。所以第二轮复习巩固基础知识这一关时,为避免“炒冷饭”的现象出现,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施学生自主型的课堂教学,其基本特征是“看、读+讲、练”。

其次是通过迁移去落实,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主要是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例如,在明清史的复习中,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时候,笔者进行了纵横对比,通过纵向明清与近代的对比,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衰落―转折”时期,总的趋势是封建社会渐趋衰落。通过横向中外历史的联系,理解为什么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把散见于历史课本各章节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考点内容予以纵横联系,使学生理清了头绪,减少了相互混淆,加深了理解记忆。并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一是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一是与政治、地理学科知识的联系,如在复习工业革命影响时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结合,探讨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为及时有效的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迁移使用,要做到:

首先,精心练。围绕着考点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答,从而检验学习效果。并且要特别注意应该把握的是题量、题型和难度的搭配问题,一般情况下视教学内容而定,以主客观搭配为主。采用活动探究的形式;题型采用高考原题或者本年度各地新出现的模拟测试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难度把握也是关键,以既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要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尽为原则,易与难题要适量搭配。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