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舞蹈教学

老年舞蹈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年舞蹈教学

摘要:

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相较于年轻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老年人舞蹈课程教学要根据这种变化因时制宜;要注意老年舞蹈学院对舞蹈兴趣的培养,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适合老年身体状况,并且采取对等的语言对话方式。

关键词:

老年人;舞蹈;教育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占人口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退休后闲暇时间多了,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不拖累子女,也为了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他们大都希望能够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学习和参加舞蹈活动,便成为许多老年人抒发感情、强身健体和社会交往的业余生活一种方式。老年舞蹈教育是一门新的学科,可供借鉴的教材和经验极少,教学难度大,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适应时展,积极探索老年舞蹈的教学方法。舞蹈教师在老年舞蹈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和其他学科一样,是要依据教学对象的身体、心理,以及教授内容和要求来决定的。

一、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特征

(一)老年人的身体柔韧度差,记忆力减退,反应比较迟钝,心、肺功能和体力都比较弱,同时还有关节疏松,骨质钙化等问题,这些都对老年人学习舞蹈造成困难。但是由于社会阅历的关系,老年舞蹈学员模仿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强。

(二)退休,引起老年人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改变,老年人学习舞蹈的心态和需求也不一样,有的期望值过高,有的缺乏自信心、有畏难情绪,有的好张扬,有的又难为情、不敢或不好意思表演,还有的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需要更多的呵护。

全文阅读

浅析中老年舞蹈教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舞蹈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且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群众舞蹈活动发展迅速,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受欢迎和广泛参与的一种活动。本文阐述了中老年舞蹈教学的意义、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

【关键词】群众舞蹈;教学方法;教学心得

1、中老年舞蹈教学的意义

中老年舞蹈是大家热衷的一项活动,对中老年人来说,跳舞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场所、桥梁,一些中老年人退休以后不适应生活重心的转变,而参加集体活动可以调节情绪、调节生活、调节人际关系,让他们的人生充满健康和欢乐,现在比较流行的有广场舞,健身操、扭秧歌,也有部分人选择去健身房跳舞,还有人去专门的学习机构学习。由此看出,中老年舞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舞蹈教学活动不仅对中老年人群意义深远,对舞蹈教学者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发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育领域,将舞蹈与健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了舞蹈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我15年的中老年舞蹈教学中,使我从一个舞蹈演员转换为一名舞蹈教育者,工作中不仅锻炼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耐心和爱心,而且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心。令我欣喜的是,通过多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批批训练有素的中老年舞者,他们在群众文化的舞台上活力四射,对于繁荣祖国的文化艺术,推动和谐社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中老年舞蹈教学方法

2.1 明确教学目的,营造良好氛围

对中老年舞蹈教学,要根据他们自身条件设立教学方案。让她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学中,要掌握老年人的自身的特点,避免由于难度过大而造成一定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同时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理解能力不同的学员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她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舞蹈。

作为一名从事中老年舞蹈教育的工作者,深刻地感受到,细致,耐心,鼓励,赞赏教学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追求细致,规范,到位的教学方法,重视形体基础训练,口授身传,对于学生在训练中的手位、脚位、舞姿、节奏、眼神、表情,一招一式严格要求,达到队员素质整体规范化。在教学中,注意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热爱舞蹈和学习舞蹈的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爱上舞蹈,你就愿意为它付出。当兴趣、自信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形成一套完整体系时,我认为,即便是中老年人,也一定能学好舞蹈。

全文阅读

中老年舞蹈教学浅探

【摘要】舞蹈作为运动方式的一种,它不仅仅有益于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体态,还能使其身心愉悦,缓解情绪。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文化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对自身的外在形体以及内在气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这也给舞蹈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也同时在舞蹈教学方面有了新的问题出现。其解决的办法是:改变体态提高能力,以芭蕾形体训练为基础;完善舞蹈美感与神韵,以古典舞身韵之韵律为借鉴;提升兴趣爱好,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导。

【关键词】老年舞蹈教学;芭蕾形体;古典舞身韵

顾名思义,中老年舞蹈主要针对的群体是30-65岁之间的人群,而这部分人群的身体机能以及骨骼的发育和磨损的状态与幼儿和青少年相差甚远。经过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中老年对舞蹈的热爱程度不比幼儿和青少年差,可以说她们的学习热情更高。而近两年由于各种大型晚会和比赛都设置了中老年组的组别,可见中老年舞蹈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只是以健身为目的和陶冶情操的一种运动项目,而是更趋于专业化。因此,作为一名专业舞蹈教师来说,对现如今的中老年舞蹈教学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专业的角度去设置适合非专业的中老年的课程,扬长避短,量体裁衣,吸收借鉴,不挪用不照搬。对此,笔者对中老年舞蹈教学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改变体态提高能力,以芭蕾形体训练为基础

孕育于意大利的芭蕾艺术,经过十七世纪在法国的日臻完美再到十九世纪进入俄罗斯走向繁荣,直至如今,经过历史的打磨,芭蕾已经成为趋于完美且被全世界认可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芭蕾本身最重要的四大元素“开绷直立”可以达到对人体体态的塑造,肌肉的拉伸和控制力的提高以及艺术审美的提升,可以说,芭蕾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综合性训练体系,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完成舞姿的展现。中老年这部分人群里由于多年生活习惯的养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标准的体态存在。比如:驼背、肩膀高低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腹、臀部以及大腿的赘肉较多,柔韧性、弹跳力以及接受能力都相对较弱,要想达到舞姿的优美,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者,她们需要付出比年轻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因此,芭蕾基础训练对于中老年人的舞蹈教学尤为重要。笔者在中老年舞蹈教学中一直坚持以专业化教学方案为借鉴,针对中老年自身状况及特点要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为理念。针对中老年体质特点我会从最基础的地面练习开始,首先,要以基本体态和手位来纠正体态上的不足,并告知每一位学员自身的缺点,要求在平时生活中注意改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忽略这个最基本的训练,只有基本体态规范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其次,节奏的掌握至关重要。舞蹈的基本要求包括:节奏、表情和构图,尤其是节奏,它是舞蹈最基本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节拍,组合成不同动律的舞蹈,因此,舞蹈离不开节奏。然而,在舞蹈教学中发现,中老年对节奏很难掌握,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只能做到单独的会数节奏,却不能跟音乐很好的结合,问题在于,节奏感不强,没有形成数节奏的习惯。对于节奏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勾绷脚、压腿这些动作较单一的训练开始,以最简单的动作和节奏,编排成适合中老年的组合,在训练动作的同时,让学生加强对节奏的重视,有意识的数节奏,最终才能使动作与音乐完美结合。第三,芭蕾训练中软开度以及跳跃练习要有度。随着年龄的成长,人体骨骼的密度逐渐变小,随之关节会发生退化,关节软骨的弹性渐渐消失,这样就使之承受压力的能力减弱。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中老年人膝关节处、肩膀以及颈椎和腰椎处患病的占大多数。因此,为了避免关节挫伤、韧带拉伤等问题,应编排适合中老年的的组合,把专业的动作先简单化,当学员们能够接受现有动作的幅度后再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难度。从芭蕾的训练以及之后的中间部分练习,中老年舞蹈的基础训练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作为一名舞蹈教师,需要有耐心,有方法,有尺度的去教学,要时刻记住一句话“量力而行,不能急求于成”。

二、完善舞蹈美感与神韵,以古典舞身韵之韵律为借鉴

笔者在对中老年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如下两个问题一个需求。中老年教学中除芭蕾形体外民族民间舞教学占据大部分,多以舞蹈作品作为主要教学方式,从专业的舞蹈教学上看这种“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教学的过程,这就出现了两大问题。首先,对于学习者来说基础差,韵律感知差,其次,出现了在欣赏者眼里认为“走样”的舞蹈。从社会需求上看,现如今的中老年她们对舞蹈的追求不仅限于最基础的芭蕾和民族民间舞,对中国古典舞的热爱愈加强烈。因此,为提高和完善中老年舞蹈的美感与神韵,笔者将古典舞身韵融入到中老年舞蹈教学中,不仅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还可提高中老年舞蹈水平。舞蹈是以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肢体动作赋予了思想感情,每个动作的表达是经过内在的韵律与情感相结合最终将感情完美传达。古典舞中的四大元素“形神劲律”是身韵训练中不可分开的四个方面。通过这四大方面的训练来提高舞者的表演技巧,提高舞者的肢体灵活性,使其在表演时能够游刃有余的表达自身的情感。在教学中笔者会以“形神劲律”四大元素为主,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中,并以专业的教学方式将“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动律元素改编为适用于中老年舞者的组合,使之让他们懂得舞蹈中的韵律如何而来,每个元素的发力点在哪里。而身韵的训练除了基本元素之外,气息的运用是贯穿每一个动作的动力之源,也是身韵之根本。例如:提沉的训练,是将气息与外部运动相配合,是由提沉带动身体的终端和头部的上下运动,这种内外结合,以气带形的运动方式,通过不同的动作和节奏的变化来掌握外在形态与呼吸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强肢体表达的能力。要想使感情表达得更加细腻,须把握好古典舞身韵的练习,从而将舞蹈情感表达得淋淋尽致。

三、提升兴趣爱好,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导

全文阅读

老年大学舞蹈形体课程教学之我见

摘 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大学开设舞蹈形体课程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教学内容从音乐、舞风、语言的选择适应老年人的特点;运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把握重难点、多样化教学方式等教学方法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体现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

关键词:舞蹈;形体;老年

1 老年大学设置舞蹈形体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明确地将终身教育确定为我国今后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现如今,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非学历的老年教育问题受到关注,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的老年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在《关于常州市老年人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常州市的老年人最喜欢的老年教育内容占比例最大的是运动保健类,而集形体训练和舞蹈艺术于一身的舞蹈形体课程满足了众多老年人的需求,在常州老年大学每年的招生工作中,这个课程供不应求。这就要求老年大学必须开设此课程。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年教育的本质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我认为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舞蹈形体课程一方面能够改善人的形体动作美;另一方面能提高人的审美和修养,符合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2 老年大学舞蹈形体课程的目的和目标

老年人学习舞蹈形体的目的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希望通过形体训练培养人体正确姿势,锻炼身体各部位肌肉并消耗脂肪,塑造体形,提高气质。一类希望能系统学习舞蹈知识,对舞蹈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欣赏能力,帮助她们在舞台上或社区活动中更好的发挥特长,圆年轻时代的梦想。

老年人学习舞蹈形体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白怎样的形体是美的,动作和姿态如何完成是正确的,在正确的指导下实现对自身肢体的雕塑,达到健康美和体形美。第二阶段、学会运用和表现自己的肢体,而不是单纯的讲究动作,提高自身的舞台形象和表现能力,舞蹈创作是其最高要求。第三阶段、培养吃苦耐劳的毅力和不骄不躁的精神,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注重心灵美的实践。内外结合的全面综合的美是舞蹈形体课程的最高目标。

全文阅读

中老年舞蹈教学培训探究

摘 要:中老年舞蹈是当下民间的一种新兴艺术化形式之一,推动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介绍中老年舞蹈现阶段的教学体系,重点对中老年舞蹈实践中的教学活动进行探究分析,详细阐述了其舞蹈教学创作,以供类似研究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老年舞蹈;教学体系;培训方案

中图分类号: 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20-01

一、现阶段中老年舞蹈的教学培训

(一)中老年舞蹈教学培训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中老年舞蹈在教学培训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性的编制出一套具有系统化以及科学化的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这套舞蹈教学体系中,舞蹈必须要节奏轻盈、柔和缓慢以及幅度适中等,不仅要求可以锻炼身体,还要求能够调节中老年人的情感,有效抚慰其心理,充分满足中老年群体在身心健康上的双重需求。具体来说,教学体系的编制期间:(1)要谨慎的选择中老年舞蹈的训练内容,尽量选择愉悦以及舒缓的舞蹈;(2)要考虑到中老年人的实际身体素质情况,科学安排舞蹈教学时间,要确保在中老年群体身体能够负担的条件下实施舞蹈学习形式以及训练方法;(3)要积极有效的防御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运动性伤害。

(二)中老年舞蹈教学培训中要重视基础性舞蹈知识的教学

在中老年人的舞蹈教学期间,要高度重视基础性舞蹈知识的教学。具体来说在身韵教学期间,舞蹈教师需要首先教授古典舞在身韵方面的最基础元素。在思维想象以及动作意识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要求中老年学员静心练神与练心,调动其内在情感,保证其完全融入到舞蹈的氛围中去,从而达到身心互动以及形神合一的境界。身法运用练习中,教师要让中老年学员了解千变万化的基本规律,注重内外的统一。舞蹈表现方位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轻重、急缓、刚柔、松紧以及强弱的对比,造型方面需要使中老年学员认识到舞蹈动作的圆、拧、倾以及曲的特点等。

全文阅读

中老年社区舞蹈教学基本路径

一、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现在只要你打开电脑,搜索中老年舞蹈教学视频,就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视频,着实让人眼花缭乱,甚至一个音乐还有不同的舞蹈版本。有的教学视频资料确实经过专业老师的细心编排,动作设计有一定的科学性,有的视频就是简单的动作组合,音乐风格与动作韵律都不协调。这里面确实有一些舞蹈动作设计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专业舞蹈痕迹较重,不适合中老年学习。有一些风格紊乱,一会儿傣族风格、一会儿藏族风格、一会维族风格,这就确实需要借鉴专业舞蹈教学的相关方法和经验来整理与编创。民族民间舞中有藏族舞、维族舞、傣族舞等,有的动作就很适合中老年人学习,动作简单、风格明显。我们在动律的训练上和动作的选择上应该加以考虑,动律训练好了,风格就比较容易把握,基础动作选择合理就比较容易学习,动作幅度设计适中,就不会出现肌肉、骨骼、韧带受损等情况。譬如,腰部、腿部的动作设计成什么样的比较合适,动作的强度、幅度应该如何控制,训练时间如何控制等都是学问,需要不断在实践教学中积累大量的经验。充分考虑中老年人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因为中老年人骨骼在不断的钙化变硬,骨密度降低,肌肉的张力和耐力,以及动作记忆能力也在不断下降,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设计动作时切实考虑,科学有效设计相应的动作来加以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注重科学的训练,就会适得其反,跳舞不但没有强身健体,而且还伤害了身体,落下病根,影响生活质量。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社会不断开放,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人们的审美文化层次以及精神文化需求也在相应提升。舞蹈教育不是单纯的动作学习,而是一种审美教育。审美包括感知、体验和创造三个层次。在舞蹈教学中,审美也不例外。审美的这三个层次是体系化的、阶段性的逐层递进的,打乱审美顺序和只进行其中的一个层次,都不是“完整的审美”。首先,社区中老年朋友能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感受舞蹈动作、服装、音乐带来的美的初步感知,发现舞蹈之美。其次,他们通过学习舞蹈进入由表及里的体验感知,通过人体的感知器官对不同风格舞蹈的动作美、节奏美和意境美进行身心体验,感受不同舞蹈文化之美。最后,他们通过社区舞蹈的学习进一步调动内心的情感和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将美内化为心中的不同形象,尝试积极主动创造美。现在中老年朋友学习舞蹈不但要通过舞蹈动作来锻炼身体、提升个人气质,而且也想通过舞蹈提高舞蹈艺术审美能力。他们中有的人已经不满足停留在动作表层的学习,而是有了深入的动律、风格等方面的探究;有的人已经不满足组合的学习,希望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舞蹈剧目,表现他们自己的生活故事;有的人已经开始了半专业的学习,希望有专业的舞蹈教师来细致地讲解风格韵律,满足他们对于舞蹈学习的愿望。这里面不乏一群圆梦人,他们痴迷于舞蹈,年轻时忙于工作、家庭,没有时间和精力,退休了再学习舞蹈,圆了多年的夙愿。有些简单乏味的缺乏时代性和艺术性的社区舞蹈,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需要。那么就需要在音乐风格、舞蹈动作选择上深入研究,编创出既有民族风格韵律又有时代气息的新舞蹈。通过舞蹈的学习,让中老年朋友们在精、气、神方面都有所改变,通过身心体验,感受到舞蹈带来的健康快乐和审美愉悦。所以中老年舞蹈教学方面不仅要注重科学性,而且也要强化艺术性,这样才能适应现实需要。

二、加强教材的规范性和普及性

没有教材的教学是不规范的教学,有了教材教学才会有章可循。现在的中老年社区舞蹈教学还比较紊乱,完全取决于老师的个人能力,有什么教什么,比较随意。这样就会出现教材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教师授课缺乏持续性。目前,中老年社区舞蹈的需求较大,我们完全可以在教材上多研究,加以规范,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可以借鉴优秀的少儿考级教材,做出不同级别的内容,如果运作成功的话,也可以尝试做考级推广。中国舞蹈家协会前些年做的一套教材——百姓健康舞,在全国推广很受欢迎。另外,北京的杨艺老师组建了中国广场舞联合会,在中老年舞蹈教学方面,积累大量的教材。他把全国各地优秀的“草根舞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队,在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个全民健身类的舞蹈节目,现在有700多个舞蹈视频教材,供全国舞蹈爱好者学习,全国有着大量的粉丝,喜欢他们的舞蹈作品。实践证明中老年朋友还是需要规范的教材。在教材的内容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到教材的民族风格,还要考虑到中老年朋友肢体的协调性、记忆动作的能力,以及审美情趣。譬如在风格性民族舞的学习中,需要提炼出典型的动作来训练,选择哪一个舞种、设计什么样的动作,编排成为适合中老年学习的舞蹈组合或者剧目,这些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教材编写上不仅要考虑到舞蹈教材的风格,也要考虑到中老年健身的需要,所以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应该多调查研究,编排出既有风格韵律,又能兼顾健身、娱乐的好教材。民族风格的舞蹈是中老年舞蹈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民族健身舞蹈的成功推广首先在于它的健身功能的研发,其次是民族舞蹈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大众,再次民族健身舞蹈保持了民族舞蹈风格的纯正性。总之,将民族民间舞研发为民族民间健身舞,可使民族民间舞蹈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民族舞蹈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一条可以尝试的路径。舞蹈发展的新方向,以及有关舞蹈的社会现象和相关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舞蹈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譬如中老年民族舞蹈风格的纯正性、动作的典型性以及难易程度,目前舞蹈教育界还缺乏相应的机构和部门来进行深度研究。缺乏规范性的中老年广场舞教材,缺乏专业团队进行研发。我们应该分析中国民族优秀的舞蹈文化资源,编写出不同级别的教材,推向社会大众。只有规范好了,才能更好地普及,也只有普及好了这些舞蹈文化,老百姓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舞蹈专业教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专业性艺术舞蹈教育已经向休闲健身方向发展。跳舞也不是专业人士的专属,非专业人士甚至跳出了专业的水平。在专业的舞蹈教育中,我们的中老年社区舞蹈教育一直未得到重视,很多学子毕业都选择去做演员、编导、以及舞蹈专业教师。有一部分学生也看不上中老年舞蹈,认为中老年的舞蹈就是自娱自乐,不需要有专业舞蹈教师队伍。在20年前如果这样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今非昔比,当下的中老年群体已经成为了舞蹈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我们就应该大力研发需要的舞蹈文化产品,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团队来研究这个课题。没有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中老年舞蹈的教学和艺术水准得不到根本的改善。现在的高校有舞蹈学和舞蹈编导两个学科培养舞蹈表演、舞蹈教育人才,其实都是按照舞蹈专业演员的培养模式在授课,培养的学生不一定适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多年的专业学习,一个班也就是几个专业比较出色的人进了院团,毕业后有很多人无奈选择改行,这是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开办舞蹈专业的学校应该有着明确的培养方向,培养的学生应该与社会接轨,不应该完全按照一种专业模式和专业方向培养人才。现在中老年人群舞蹈方向和中小学舞蹈教师的需求缺口很大,高校是人才孵化的基地,应该在这些方面研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没有教师团队要建立团队,开展研究群众文化舞蹈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呼吁地方高校有针对性地开设社区舞蹈专业方向,使舞蹈专业毕业的学生分布在社会的不同领域,为不同的人群服务,这样才能实现舞蹈文化的延伸与普及。大众舞蹈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样会促进舞蹈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四、大力营造中老年社区舞蹈教学的社会氛围

舞蹈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舞蹈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中国著名的舞蹈教育家、理论家吴晓邦先生说:“舞蹈是人民大众进行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工具。此外它还通过活生生的形象描绘帮助人们去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的规律,以它的感染力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中老年人接受舞蹈的学习是他们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敬老、爱老又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全社会更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近年来,虽然城市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社区的基础建设也相应改善,但是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应有的设施和服务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一个成熟的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能够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需求。一个完善的社区应该有以下几种功能: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会生活事务。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弱势群体。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有些社区确实有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硬件设施,但是在精神文化生活上几乎是空白。如此庞大的中老年社区舞蹈群体,却长期没有得到社区重视,社区舞蹈的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大多是老百姓自发组织、管理和演出。现在城市里虽然也有一些老年大学开展艺术培训等项目,但是身体条件、经济状况、路途等多种因素,只能满足一部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以社区为单位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社区要充分利用好各方资源,把社区有限的公共空间资源合理规划、管理好。如一个广场、公园就有很多个舞队,他们的声音一个比一个高,混杂在一起让人听起来十分难受。社区应该有专门的文化管理员来协调这些问题。社区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有很大的作为,也可以学习一些优秀的经验,为社区舞蹈的中老年朋友免费发放耳机,尝试在“无声”环境下进行舞蹈锻炼。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要切实考虑到老百姓的现实需要。一方面政府能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社区舞蹈教师的强化培训,把优质舞蹈传授给社区群众;另一方面把有限的公共空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尝试免费开放部分室内活动场所,作为非营利性的惠民工程的一个项目,让民众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希望社会能为学习舞蹈的中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环境,习舞者也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感受舞蹈带来的生命体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健康指数和道德素养,以及提高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认知。舞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美育,舞蹈的美不仅能塑造每个人的形体气质,也能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友善。只要全社会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中老年社区舞蹈的发展就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全文阅读

老年舞蹈教学与社会互动探讨

摘 要:老年舞蹈是民间自主创作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对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老年舞蹈的一些社会特性,重点对老年舞蹈实践中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并阐述了社会互动的效果,以供类似研究参考。

关键词:老年舞蹈;社会特性;实践活动;社会互动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24-01

在舞蹈发展的过程中,富于创造的民众自发地创作出老年舞蹈这一新兴的民间艺术样式,大大丰富了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并成为城市的社区、广场、公园、河畔等区域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而这种自发生长的群众性舞蹈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及认可。本文通过探讨老年舞蹈的实践教学活动,希望对老年舞蹈的推广有所帮助。

一、老年舞蹈的理论定位

(一)老年舞蹈的特征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平安富足的人们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为老年群体服务的舞蹈产生了。这种舞蹈实用性大于观赏性,自娱性大于表演性,民间性大于舞台性,具有巨大的活力和特殊的存在形式,值得研究和重视。

(二)老年舞蹈的独特性

全文阅读

试谈中老年舞蹈教学方法

在各项艺术事业飞速发展,繁荣的今天,为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很多艺术形式都已经从相对专业而又狭小的舞台上走了出来,舞蹈就是被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众多艺术形式的一种。因为舞蹈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还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以群众舞蹈的开展迅速,声势浩大,延伸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普遍、最受群众欢迎和广泛参与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业余舞蹈爱好者中,中老年人群占很大比重,在公园里,社区里,广场或街头,随处可见那些精神抖擞的中老年人,手持彩扇或腰系红绸,踏着节拍,合着音乐在蹦跳,在扭摆,却大有“夕阳更红火”之势。很多街道,社区都纷纷成立中老年舞蹈团,舞蹈队,他们排练自己所喜爱的舞蹈,更有一部分中老年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健身,他们希望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这门艺术,群众文化就是要迎合广大群众中不同的人群,所以中老年舞蹈培训也就成为我们群文工作者一个必修的课题。现在,我就谈谈我在中老年舞蹈教学中一些方法。

首先要明确训练目的。中老年舞蹈与青年舞蹈、专业舞蹈不同,专业舞蹈演员的培养目标是掌握丰富的表演技能,在舞台上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而中老年舞蹈则是以强身健体、把握舞蹈文化的多样特征,在技术技巧、风格韵律、舞蹈种类等符合中老年的身体特征,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为目标。那么合理并科学的教学方法就需要依照这些而量身定做。

由于中老年年龄的关系,常规的舞蹈基训教法肯定不能通用,比如在技术技巧上不可能再有较大的训练空间,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很可能会出现危险,同时过多的基础训练也会使学习过程变的枯燥乏味,但是基础训练又是系统了解和规范的必修课,所以就要有选择和针对的开展训练。首先要训练挺拔感,脱离形体的自然状态。在这方面我主要是结合把杆芭蕾基训来进行训练,但脚位通常多用大八字位。其次就是柔韧性的训练,比如压腿、踢腿等,在把杆压腿时,以韧带有紧张感为度,慢下慢起,切勿用力过猛,造成拉伤。在上身挺拔的前提下,踢腿达到九十度为标准,节奏不宜过快,通常我以一个八拍四次,八个八拍为一组。腰的训练作为辅助训练,有时还要做一到两组小跳来进行体力训练等,注重训练她们的节奏感。

在课堂教学中,基础训练所占的比例不宜过大,达到热身目的即可。大部分的时间要放到民族及民间一些风格型组合的学习。这些也是大多学员较为喜欢的内容。围绕着其兴趣出发来制定授课内容,中老年朋友大多对民族民间舞比较青睐,那么就可以从民族民间舞蹈入手。民族民间舞主要是我国的几大民族民间舞,如:云南花灯、藏族舞、东北秧歌、蒙族、维族、朝鲜等。把握这些舞种不同的风格,先编排一些适合于他们的小而简单的舞蹈组合进行训练,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不同舞种风格的准确把握,了解其动作特点。逐一能准确的掌握风格后。还可以由浅入深的进行一些教学剧目乃至成品的训练。当然,也不只局限于练习舞蹈,还有必要让学员们了解其流传地域及背景文化来辅助舞蹈练习。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同时,也要练习一些简单的身韵训练,让他们了解外在形象、内在意象的原理。

在中老年舞蹈教学中,不仅在训练内容上要有其符合年龄特点的设计,课堂教学音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早在“歌咏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远古时代”,无论是人声的呼号,还是瓦石的击节,都是浑然于舞,助于舞,激发于舞。乐曲的选择有利于舞蹈教学。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训练都要在音乐中进行。音乐对于舞蹈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节奏伴奏,它也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好的伴奏,好的乐曲不仅可以使学员得到音乐熏陶,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上面我们提到民族民间舞,就学习民间舞蹈来说,不同的民间音乐有着不同的节奏型,节奏的精确把握与体现,是把握风格的关键所在。而这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节奏”的精确把握。所以,我们在选择课堂练习音乐时,应选择一些节奏感强的,风格特点明显的,较为熟悉的音乐,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掌握音乐风格及节奏,为舞蹈的语汇练习起到很好辅助作用。所以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尤为重要的地位,学员们由此发生共鸣和沟通,使得他们在彼此交流互应中体验美感与激悦,精神得以不断升华和提高。

以上这些,是我在中老年舞蹈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总之,培训中老年舞蹈爱好者,就是培养他们的舞蹈感情,既是具有普及性,还应具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发展体系,走因人而宜、灵活机动、身心并用的发展道路。

全文阅读

中老年舞蹈教育的新趋向

教学环境在这12年中也有了飞速发展:原来只有一间简陋的老年舞蹈练习室,现在却有了七间能够同时容纳三十人的高标准舞蹈排练厅,同时增设有高级音响、无线麦克风和中央空调设备及钢琴伴奏等,原来学员只学一期就离去的现象几乎不存在了,许多学员要求长期学习下去。舞蹈教学过程的广度及深度都得到了发展。从中老年舞蹈爱好群体们锲而不舍的角度看,他们对舞蹈的喜爱不仅仅是兴趣,还有新的追求,即:“参加各种舞蹈比赛来展示自己”。对于中老年这种新的兴趣和追求,中老年舞蹈教学不仅仅只提升舞蹈教学硬件,舞蹈教师还需分析并观注学员们个体需要,制定出不同的舞蹈教学方案及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习一切的“启蒙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针对学舞者的心态,舞蹈老师把她们分为普及型和提高型两类。这两类虽然心态、诉求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对舞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心态和诉求又有区别。普及型——热爱舞蹈,注重生活质量。希望能够认识舞蹈的种类、跳一些耳熟的音乐舞蹈,达到即能感受舞蹈动律又能缎练身体的目地,并且愿意接触舞蹈知识、了解舞蹈背后的奇闻轶事。但不喜欢练基本功和掌握舞蹈技巧,自娱自乐的同时不希望有压力。不愿汇报表演及登台演出。其结果是表演技巧及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到了一定阶段即会现出“瓶颈现象”,只能跳一些很简单的舞蹈(如通常所说的“拉拉舞”),稍有难度便会抱怨、甚至停滞不前。不过这并不影响她们热爱舞蹈、欣赏舞蹈。有些老同志因年龄或身体等因素,也不必太强求达到某种程度,能够愉悦身心享受过程就好。提高型——这些学员通过几年的普及型学习不但不满足,反倒激起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有许多中老年舞蹈学员边学习边参加了各种民间舞蹈团队及重庆市沙区文化馆群星女子舞蹈队和老男人舞蹈团等,希望通过汇报表演和各种舞蹈比赛检验自己的学习程度和舞蹈水平,他们明确意识到基本功和舞蹈技巧的重要性。希望自己的舞蹈能力尽可能接近专业水平,在软开度、毯功、身韵、技巧、民间舞、古典舞及国标舞等方面不断追求、努力提高。并且希望多参加汇报演出、观摩交流和选择上专业教师的舞蹈课。正因为这样的激情让他们的视野更广阔、表演的舞种更多样。但需注意学舞程度的判断,避免急功近利、好高骛远,选择高于自己程度的舞种和基本功。否则如果成绩不理想,反而打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造成肢体受伤。舞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得当,充分抓住以上普级型和提高型两大类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就能培养出大批中老年业余舞蹈爱好者。另外,每学期开展老年舞蹈的“汇报”和“表演”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为中老年舞蹈的兴盛起到关健作用。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学员的学舞效果怎样,通过专家、领导、同行、舞蹈爱好者的观看审评后,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老年人学舞热潮喜人,中老年的舞蹈班、广场舞,舞蹈艺术团队层出不穷,这正是沙区文化馆在舞蹈教学中抓住了老年舞蹈教学的新趋式和新观念,通过用新视角,新思维不断完善中老年舞蹈教学质量。以新的艺术型式吸引退休的中老年人走出家门,关注并参与舞蹈,以点带面而产生的效应。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各乡镇社区里都建有中老年舞蹈表演团队,这些团队的舞蹈骨干许多都是沙区文化馆中老年舞蹈班的学员。她们在专业舞蹈老师的培养下,通过每学期的汇报表演、舞蹈展示,舞蹈技能程度和表演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学员成为区文化馆女子群星舞蹈团和老男人舞蹈团团员,成为各广场舞的领舞、各社团队的主要舞蹈演员。这些老同志深深体会到:通过舞蹈的基本功、身韵等训练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理机能,使其腰背挺拔,动态优美,肢体灵活,气质高雅,同时还能增加舞蹈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各舞种的规范技能,结识更多爱好舞蹈的新朋友,在中老年舞蹈的传帮带活动中更能得心应手,带动老人们动起来、舞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汇报表演、到广场领舞等,不仅使他们领悟到自身老来俏的价值,而且个人的人生追求得到了升华,增强了“人老心不老、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信心。有一位76岁的老同志在通过舞蹈汇报表演后愉悦轻松地说:“感谢重庆市沙区文化馆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的目标是活到老跳到老。”真是信心十足、乐此不疲啊!近几年活跃在全国业余舞台上的民间舞蹈团队绝大部分都是中老年舞蹈爱好者,在央视春节晚会、全国群星大赛、CCTV舞蹈大赛等等都有中老年人的舞蹈身影。21世纪的今天,大批有追求、高素质的中老年朋友涌进舞蹈教室学习,为满足这个“新景象”,我们老年舞蹈教学的思维也要不断更新,适应新的趋式,树立新的观念。不但要吸收喜爱舞蹈的“普及型”老同志们进入初级班学习舞蹈,更要为有信心、有能力、有追求的“提高型”老同志们敞开通向舞蹈大赛更高层次的大门,为中老年舞蹈爱好群体向“提高型”看齐、向“提高型”迈进提供有利条件,在她们的生活中注入新的活力和情趣,让“夕阳”更加灿烂辉红。

作者:龚随东 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

全文阅读

论如何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舞蹈美感培养

摘 要:美是人们对于一切的追求,更是一种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舞蹈是一种人体美,是一种无声的美,通过这种无声美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美的体验。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多方面全方位讨论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舞蹈美感进行培养,希望可以为舞蹈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舞蹈教学 舞蹈美感 培养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是舞蹈艺术的精华。舞蹈是一门用无声的美来表现人体美的艺术,更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它通过视觉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它有节律、有造型、有动作、有姿态、更有情感,是情、意、形的协调统一。通过学习舞蹈,可以影响人类的心灵,行为举止。舞蹈美是内在精神和外在形体统一的美。而舞蹈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心灵美,赋予学生以丰富多彩的美的律动和姿态,使学生情感得到满足。舞蹈教师应该借助多种手段,唤起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个性。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在舞蹈课的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舞蹈教学中对舞蹈美感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

有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学生才可以对美有更深的理解,这是培养舞蹈美感的前提。对美的感受就是指凭借身体的各个感受器官,对物质进行感知,从心灵上体会美的感觉。学生最直接的对美的感受是来自老师。舞蹈教师要力争从外表到内在品质达到和谐完美。舞蹈老师的优美,不仅是穿着打扮,更是通过优美的舞姿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健康的、谐调的美感,自身应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老师要能引起学生对其的美感和尊重,应尽最大的努力,使自己转化为对学生有审美意义的美的感受对象。

此外,作为舞蹈老师,我们还应该多方面,高品位的为学生提供能够培养起美感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舞蹈对象。这就要求老师都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舞蹈教学录像带、观看优秀舞蹈家的舞蹈表演,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和欣赏,感受到舞蹈这一流动韵律之美而达到内心的愉悦。

二、加强学生形体课的训练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就要加强其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肢体表现能力。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和从事舞蹈艺术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它包括身体的力量、软开能力、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协调配合能力以及身体快速做出反应的敏捷能力。学生要想培养舞蹈美感,就得要求跳好舞蹈,就必须要进行严格系统的基本功训练,还要注意培养表演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所谓的要想有座漂亮的房子,就必须得先盖起房子,这样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加以修饰。所以作为一个舞蹈老师,要把舞蹈的基本功的训练作为重点来抓,要让学生知道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成功的基石,是舞蹈必备的条件。尽量使学生熟练自如的掌握手、眼、身、步、及各种动作的分格韵律,要让学生从心里形成一种意识,即在基本功训练时舞蹈训练是严格而规范的。没有各种动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决不会出现舞蹈组合的美,要感到一投足、一伸手就是美,就是音乐,就有思想,就有灵魂。要让学生认识到再单一的动作也有美,也有艺术。达到这样的基本要求之后才能让学生达到展示舞蹈的肢体美、抒发舞蹈的情感、去创造、传播和享受舞蹈带给我们的美。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