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赏析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妙解古诗词风格鉴赏题

在近两年高考语文试卷古代诗词鉴赏部分中悄然出现了一种新题型――风格鉴赏。2008年重庆卷,2008年、2009年北京卷,2009年上海春季卷都采用了此种题型。此类试题包容面广、综合性强,是对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这两种能力的迁移考查,因而试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不高。现结合近年高考真题,例析破解此类试题的妙招。

一、 明辨三种题型

根据对近年高考风格鉴赏类试题命题意图和命题方式的考查,我们权且简单地将这类试题分为三种类型:

1. 阐释风格式 直接告知所选诗词作品的风格,要求考生分析阐释。如2008年重庆卷第12题的第(2)题: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这里的“简要分析”主要是阐释、印证“新丽”的风格特点。

2. 比较风格式 先说出命题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生指出命题材料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如2009年北京卷第12题的第(2)题:

这首词(指“西江月・黄陵庙”,作者张孝祥)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全文阅读

辨“骤”字析文意

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被选编入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深得学生喜爱,这无疑是拣玉挑金之举。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对“昨夜雨疏风骤”进行交流探讨时产生了争议,一方认为应解读成“雨大风狂”,一方则认为应该是“小雨时风”。课下,笔者翻阅教参,发现里面的“名家赏析”是2000年第10期《文史知识》中陈祖美先生的鉴赏文章,他借用欧阳修“雨横风狂三月暮”(《蝶恋花》)来阐释“雨疏风骤”,指出是雨横风狂景象。但经过研读,笔者认为陈文对“骤”字的解读值得商榷,现提出个人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虽然吴小茹先生把“卷帘人”释为“正在卷帘的丈夫”,但所给的理由并不充分,存在着语焉不详之嫌,应置此不究。倒是陈祖美等学者把“卷帘人”解作侍女,更为妥贴,认为李清照作为贵家新妇,恐怕难得无拘无束地饮酒、睡懒觉,即使丈夫百般娇惯她,还有公婆和两位妯娌相督呢。“卷帘人”解作侍女的观点,颇可以通过对“骤”字的辨析来寻找支持。

《说文解字》释“骤:马疾步也。从马,聚声。”“骤”的本义是“马疾步也”,那么“昨夜雨疏风骤”的“骤”就是指疾、快呢?鲍善淳教授在《读古文入门》一书中说:

“骤”,古今都有急速的意思。但在现代汉语中,则主要作‘“骤然”、“突然”讲,而在古代汉语中,主要用来表示“屡次”。如“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吕氏春秋・适威》)“骤战骤胜”即“屡战屡胜”。“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骤得”即多次得到。“骤”作“屡次”讲,是古文的常用义。段玉裁也说:“今之‘骤’为暴疾之词,古则为屡然之词。凡《左传》、《国语》言‘骤’者,皆与‘屡’同义。”

不仅“《左传》、《国语》言‘骤’者,皆与‘屡’同义”,而且《史记》中“骤”也有屡次之意:“昔吾骤谏王,王不从。”(《史记・周本纪》)另外,“骤”一般不描绘风之狂烈,而是多描述雨之急猛,如“骤雨不终日”(《老子》)、“暴风骤雨”,“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李清照《转调满庭芳》)由此可知,“昨夜雨疏风骤”中的“骤”释为“多次”较妥。“昨夜风疏雨骤”即指描绘了一幅漫长春夜,细雨淅淅,和风时起的夜雨景象。这样解释不仅符合山东春天自然的天气情况,还与此词的恬静、淡愁的意境相谐和。

词人与侍女问答,一方问得是那样小心、急切,一方答得是这样平静、淡漠。在这里侍女平静淡漠的回答,显得所答内容真实无奇:海棠花依旧盛开,并未被风雨摧损。面对主人的询问,作为“卷帘人”的侍女一定出户张望,得到屋外的自然景象而作出真实的回答,此亦说明昨夜没有雨狂风烈的天气。

李清照《好事近》“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点出了海棠花开不在晚春时节,天气远距夏季。生活在江北的人应有这样的常识,春天的雨下不大,更不会狂风彻夜不息。北宋诗人陈与义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诗写二月的海棠独立细雨,任细雨侵袭其胭脂色。南宋词人蒋捷词《虞美人》:“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鞔ΑBザ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蒋词写出海棠花开之时,春寒料峭,微雨丝丝。这两首词皆言海棠花开花落,都在微风细雨中,并没有狂风暴雨之景象。更何况李清照词还写到“海棠依旧”呢?

如果把“骤”解为“狂、疾”,那么“昨夜风疏雨骤”的自然情境就和卷帘侍女的“却道海棠仍旧”在逻辑上存在矛盾。有不少学者认为“昨夜雨疏风骤”是针对词末的“应是绿肥红瘦”而言的,所以把“骤”释为疾、狂、猛等意。这就犯了提耳升高的错误。作者所说的“绿肥戏瘦”是对侍女“海棠依旧”的怀疑,并说出了自己想像的景象。如果追问一下,本是“海棠依旧”,为何李清照硬说成“应是绿肥红瘦”呢?实际上,作者这种不合逻辑的怀疑,在艺术上正体现出了其内在的合逻辑性。孙绍振说:“不论是根据辩证法,还是根据现象学,都不应该把对象和艺术形象的一致性作为方法的出发点。相反,应该从艺术形象中,把文本内在的矛盾分析出来。”“昨夜雨疏风骤”是实写细雨小风,“海棠依旧”亦是实写,这样才能突出“应是绿肥红瘦”的虚笔在文中的点睛作用,才能构成了经典文本所应具有的焦点矛盾之属性,耐人寻味。如果昨夜雨大风狂,今晨自然是绿肥红瘦,这种客观的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分析的文学艺术价值。只有昨夜雨细而小风数起,作者却认为今晨是“绿肥红瘦”才能把矛盾呈现出来,才能赋予文本丰富的包蕴性。

全文阅读

浅谈日记的巧写与妙用

言为心声,作文应是孩子们倾吐心声,表露感情的载体。情动方能辞发,只有唤醒学生心中幽闭的情愫,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张扬学生写作的个性,学生才能乐在其中,作文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一周两节课,教师命题、分析,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不但收效甚微,甚至导致了学生厌作、敷衍的情况。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我们应该尝试从平时的日记入手,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更真实、更生活化,也让学生爱上作文。

一、让日记成为学生“生活的剪贴板”

初中生,多梦的年龄,在他们的世界里,喜怒哀乐,悲欣愁苦,亦是百味俱全。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用眼捕捉、用耳聆听、用心感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大自然的山水草木,鱼虫鸟兽,风雨云霞,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大到宇宙天际,小到落叶尘埃都可以写。然后让他们每天都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白天感受最深的一处景、一个人或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记录下来,也可以是自己的烦恼、忧伤抑或喜悦。日记中要尽可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人见其一,我见其二;人见其二,我见其三。在日记中尽可能用上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或古典诗词,并且用波浪线做上记号,表明自己会灵活运用积累的语言了。旁征博引、大量活用促使学生的积累得到了运用,而运用又刷新了学生的积累,促使学生的语言系统不断升级。

每一次,我都会认真欣赏学生的观察日记,并作上恰当的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徜徉在学生情感的天空里,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在每一天的语文课上都会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朗读、点评优秀的日记,激发学生继续写日记的热情。慢慢的,我发现学生参与的热情大增,不少学生的日记越写越长,有的同学甚至能别出心裁地改写唐诗、宋词,比如,辛弃疾、李清照的词。

有同学酷爱足球,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多次写到足球,其中《印象・南非》更是她自己的独特感悟。摘录如下:

何曾几时,好望角的秋叶又落下。在那个遥远的国度,如火的六月,从一场看似癫狂的开幕式开始。/啊,南非的盛夏,只属于它!我的心中埋下足球的种子,生根发芽。只是好奇想一睹世界第一运动的风采。/之后才发现,我又站在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的人生从此将离不开它。/一场角逐,十一个人的游戏,似微风抚过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我明白了,一直以来心灵的缺口,该用它弥补。/我的心始终激情四溢,是心动,甚至是痴狂。/一场盛宴,南非――那个艾滋病肆虐的小国/华丽蜕变为彩虹之城。世界/在为南非疯狂!/阿根廷的历程犹如“泰坦尼克号”,出行与沉没都是世界的焦点,而它的失败,使《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音乐又一次响起。/而我,终于第一次为阿根廷哭泣,也为足球!C罗的黯淡出局,卡卡的仰天长叹,梅西的垂头丧气,卡西的神勇无比,伊瓜因的帽子戏法,托雷斯的低迷忧伤,斯内德的晶莹泪花……/细数南非的碎影,静听《非洲时刻》,一遍一遍,新的感悟!

另外几位感情细腻的女同学甚至开始写起剧本来,而且还是连续剧形式的,其中主人公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尤为传神。当然,作为老师,我也读得出日记中的主人公,就是她们自己的缩影,她们把心里话都含蓄地渗透在里面。每次想将她们的优秀片段与其他同学分享时,我都会先征求一下她们的意见。在这样的一个艺术的殿堂里,他们享受着尊重,享受着自由,享受着成功,享受着快乐。观察日记已经成为了学生“诗意的栖居地”。

二、让日记成为学生阅读欣赏的园地

全文阅读

《樱花》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

七年级上册

【设计思路】

根据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听、唱、观、议、创、评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兴趣为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探究意识,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情,掌握日本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材分析】

《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描写了日本人民爱花、赏花的情景。歌曲为一段体,只有14小节。在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3、4、6、7、1)上构成,句尾“4-7,4-3”的奇特落音和偶尔出现的增四度大跳音程是其特有的风格。四四拍级进式的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常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教学目标】

1、听赏歌曲《樱花》,感受日本人民在暮春三月相携相伴赏花的美好心境,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喜爱。

全文阅读

开启音乐项目学习之旅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更希望有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上网查找资料,利用Word、WPS进行文

本编辑,借助Photoshop、Goldwave进行图像、音频、视频处理,通过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其熟练程度,

有时甚至令我们成年人望尘莫及。

在数字化环境下的音乐课堂里,教学环境已转变为多样化的信息处理及应用环境。人手一部的电子书包具备普通笔记本电脑的一切功能,最重要的是能安装专业音乐软件,供师生进行音乐信息处理。借助电子书包,学生可以独立聆听音乐,选择最喜欢的音乐进行欣赏与学习;可以将歌唱、律动、作曲等音乐作品进行录制、编辑,并与同学分享;可以将电子书包变身各种乐器,与同学一起演奏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或者为音乐伴奏;甚至可以在欣赏音乐或者同伴表演时,发表评论,分享音乐体验带来的快乐。

因此,教师可以学定教,通过有趣的课堂组织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重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特长,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选择、重组学习主题,自由邀请、组合学习伙伴,进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文以音乐实践活动课《狂欢节》为例,谈谈笔者在数字化环境下引领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具体策略如下:(见图1)

一、微课导学,翻转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专题设计,开境,支持多种学习方式。课前,以微课形式进行导学,引领学生在课中展示课前的预习、探究成果,可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的美好愿景。

全文阅读

关于狂犬病防制工作计划

为了促进我镇狂犬防制工作持续稳定,保证狂犬动物疫情的控制,确保不出现动物伤人事件,本着早安排、早布置、早落实的原则。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动物疫情防控要求,经研究决定特制订镇年狂犬防制工作计划,望各村、社区、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动物伤人事件,动物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因此,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进一步控制我镇狂犬病疫情,实行因地制订,以预防为主,科学防制的方针。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首先成立了镇狂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镇长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狂防工作的副镇长同志担任,成员有公安分局领导、卫生院领导、畜牧站领导、各村及社区主任等同志,今年是我镇发生疫情起三年内为狂犬病疫区也称为狂犬病防护带,为迅速控制狂犬病疫情进一步发展,在全镇采取如下管理措施,由政府组织,公安牵头,部门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目标

年内全镇实现无狂犬病疫情事件的发生,辖区的养犬狂苗免疫注射率限养区98%,农村93%,栓养率100%。

三、分工协作,各负其职

(一)政府组织:保证狂防工作的经费落实,督导狂犬病防控任务的完成,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二)公安部门

全文阅读

书画鉴藏家吴荣光

吴荣光依仗着雄厚的家族经济实力以及与文人官僚间鉴藏往来的便利渠道,积累起筠清馆丰富而高端的收藏,在岭南乃至全国的收藏界树立起一代书画鉴藏大家的位置。

吴荣光的鉴藏眼力,曾令刘墉、翁方纲等前辈大家为之“虚心下访”,他于古物聚散,信缘随缘,而绝不夺人所爱;作为一个正统文人,吴荣光的收藏取合紧守“正遭”,以文人书画谱系为主脉收藏,对“狂怪”风格的书画作品几乎不屑一顾,可谓清代中期古书画鉴藏界的典型人物。

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号荷屋,晚号石云山人、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编修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后坐事降为福建布政使,道光二十年(1840)致仕。吴荣光于书画、金石、碑帖皆蔚为大家,著有《辛丑销夏记》、《筠清馆金石文字》,刻有《筠清馆法帖》等,为后世学界、收藏界留下了宝贵的赏鉴精审之作。而其艺术、学术成就背后的支撑,是其长达50年的收藏人生。

广阔的交游

在43年的官宦生涯中,吴荣光足迹遍京、津、豫、苏、浙、皖、赣、陕、黔、闽、湘、鄂等地,行万里路,广交天下朋友,结识了许多书画界、鉴藏界的知名人物,或翰墨时望,如刘墉(1719-1804)、陈崇本(1730-?)、翁方纲(1733-1818)、蔡之定(1746-1830)等;或风韵名流,如成亲王永理(1752-1823)、阮元(1764-1849)、李宗瀚(1770-1832)、张岳崧(1773-1842);或同乡同好,如谢兰生(1760-1831)、叶梦龙(1775-1832)、潘正炜等人;或少年才俊,如罗天池(1805-?)、伍元蕙(1824-1865)等人。他们或雅集聚会、品评优劣,或赏奇析疑、砥砺学问,或吟诗作画、感叹人生,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文化交游网络。与此同时,伴随着吴荣光多次回乡,南海地区形成了一个以吴荣光、叶梦龙为核心的艺术、收藏文化圈,对广东地域收藏文化的兴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嘉庆四年(1799),吴荣光高中进士,离开南粤来到了京城。毋庸置疑,从南海到京城,是吴荣光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经历。视野的开阔、阅历的增多,成为吴荣光鉴藏活动的无形资产。嘉庆九年(1804),而立之年的吴荣光师从翁方纲讲授金石、考据之学,开始了翁、吴两人15年的交往史,――这年,翁方纲正因嘉庆皇帝开恩从马兰峪守陵释归京城,闲居在家,而围绕在翁氏苏斋内鉴赏品艺、交往酬返的收藏精英不断。嘉庆十四年(1809)秋,吴荣光以稽察中仓失察革职后回京居住下斜街,时阮元“以浙江巡抚改编修,寓居相近,日夕过从,指授经义”。阮元曾奉敕修《石渠宝笈续编》并著《石渠随笔》(1793年成书),在书画鉴定方面颇有心得。这样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吴荣光鉴赏水平、鉴定能力的积累,无疑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当时,资历尚浅的吴荣光时常请教刘墉、翁方纲、阮元等人,耳濡目染之中,鉴赏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一段鉴藏轶事

道光二年(1821),吴荣光在其《云石山人文集》中,谈到了与刘墉、翁方纲交往的一段鉴藏轶事:

全文阅读

星期一总会倒霉的作文450字

2014年1月13号星期一多云

丢三落四?嘿,这说的不就是我吗?瞧,我又把作业丢学校了。本打算偷个懒,不写了,可一想到数学老师狰狞的面孔,我不禁颤栗起来。唉,还是回学校拿吧。

7:30了,也不知道校门有没有关呢。外面狂风呼啸着,真心不想离开温暖的家。迫不得已,我一头扎进了寒风的怀抱。我骑着电动车在街上狂奔,忙的连手套都没戴,算了,就当接受风的洗礼吧。街上人来人往,行色匆匆,严肃的脸上没有丝毫笑容。处处笼罩着冷清,寒凉的气氛(这是做语文诗文赏析的后遗症,无论什么都要和渲染气氛扯上关系)。

好不容易到了学校,谢天谢地,大门还没关,时而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进进出出。我停好电动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教学楼。啧啧啧,因为这栋楼都是初一的班级,所以已经是一片漆黑。我心惊胆战地爬上楼,生怕下一个楼梯口就冒出一只怪兽把我一口吞掉。终于到了教室,耶,雅婷姐没锁门诶,省的我又要爬窗户。得得得,作业到手,快溜!

回到家我已经快变成一团棉花了,明明知道自己是个体育还跑那么快。作业还有一大堆,还不如杀了我呢!

注:那个说我写日记没有日记格式的人,看现在有了!

初一:邹绎蝶

全文阅读

高考传记阅备考方略

一、考纲再现

2008年山东省高考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要求: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全文阅读

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

摘要:郑德辉的《王粲登楼》是先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一篇使用[中吕·赏花时]的剧作。它出现在楔子中。它的用法是不对的,因为[中吕宫]中无[赏花时]这一曲牌;此处的[赏花时]亦不属于借宫现象:从曲谱上看此处的[赏花时]当属于[仙吕宫]。出现这样错误的原因有可能是郑德辉的笔误,也有可能是后人在传抄中抄错了。

关键词:王粲登楼:中吕宫:仙吕宫:赏花时

郑德辉的《王粲登楼》是一篇有名的元杂剧。今存《脉望馆古名家杂剧》、《元曲选》、《酹江集》,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一篇使用[中吕·赏花时]的剧作。它出现在该剧的楔子中。不知什么原因。从明代至今。无一人对其提出过异议。仔细分析,它的用法是不对的,这里的[中吕·赏花时]应当是[仙吕·赏花时]。

第一,[中吕]中无[赏花时]这一曲牌

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一书中记载[中吕]共有32支曲牌j。稍后的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一书中记载[中吕]共有38支曲牌翻。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亦记载了和《中原音韵》相同的32支曲牌。当是抄录《中原音韵》。三书中[中吕]共有19支曲牌相同:

[粉蝶儿]、[叫声]、[醉春风]、[迎仙客]、[普天乐]、[醉高歌]、[喜春来]、[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满庭芳]、[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鲍老儿]、[踢银灯]、[蔓菁菜]、[朝天子]、[卖花声]。

共有32支不同:

[红绣鞋]、[古鲍老)、[红芍药]、[柳青娘]、[道和]、[四边静]、[齐天乐]、[红衫儿]、[苏武持节]、[四换头]、[摊破喜春来]、[乔捉蛇]、[煞尾]、[般涉]、[哨遍]、[耍孩儿]、[收尾]、[红绣?]、[鲍老衮]、[双鸳鸯]、[白鹤子(正宫出入)]、(穷河西]、[干荷叶]、[菩萨蛮]、[墙头花]、[乔捉蛇]、[鹘打兔]、[酥枣儿]、[镇江回]、[鸽鹑儿]、[鸳鸯儿]、[风流体]。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