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启音乐项目学习之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更希望有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上网查找资料,利用Word、WPS进行文
本编辑,借助Photoshop、Goldwave进行图像、音频、视频处理,通过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其熟练程度,
有时甚至令我们成年人望尘莫及。
在数字化环境下的音乐课堂里,教学环境已转变为多样化的信息处理及应用环境。人手一部的电子书包具备普通笔记本电脑的一切功能,最重要的是能安装专业音乐软件,供师生进行音乐信息处理。借助电子书包,学生可以独立聆听音乐,选择最喜欢的音乐进行欣赏与学习;可以将歌唱、律动、作曲等音乐作品进行录制、编辑,并与同学分享;可以将电子书包变身各种乐器,与同学一起演奏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或者为音乐伴奏;甚至可以在欣赏音乐或者同伴表演时,发表评论,分享音乐体验带来的快乐。
因此,教师可以学定教,通过有趣的课堂组织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重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特长,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选择、重组学习主题,自由邀请、组合学习伙伴,进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文以音乐实践活动课《狂欢节》为例,谈谈笔者在数字化环境下引领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具体策略如下:(见图1)
一、微课导学,翻转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专题设计,开境,支持多种学习方式。课前,以微课形式进行导学,引领学生在课中展示课前的预习、探究成果,可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的美好愿景。
1.微课导学:教学内容重构,课堂效率提高。
数字化环境下,无线网络全覆盖,走出音乐教室,操场、图书馆、剧院,到处都可以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场所。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步入一个无界的课堂。漫步云端,学生通力合作,不计其数的信息可以为我们的数字化音乐课堂所用。这些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更加精彩多变。
在开展每一个项目学习之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尤其重要。课前以微课形式布置预习性作业,利用网络
eClass或eLearning平台向学生下发电子导学案,提出课前学习要求和方案建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和电子书包搜索相关资料,积累素材,形成课前预习成果,与大家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成果,前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实施因材施教。(如图2)
《狂欢节》教学是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一课的延伸拓展课。在第一课时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了解到一些与作品相关的音乐知识。接下来通过欣赏《动物狂欢节》组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动物狂欢节》是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由《序奏及狮王行进曲》和《终曲》等十四曲组成。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每首作品表现一两种动物,虽然短小,但是因为内容丰富,在一节课内,要完整欣赏,也只能是走马观花,或者形式单一。
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更细致的了解?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学习的能力,对作品重新进行整合和分配。借助数字教学平台,笔者向学生播放微课,引导学生完成预习型作业:搜索下载《动物狂欢节》的其他13首作品,预习聆听,熟悉主题,并选择最喜欢的作品通过电子书包制作成PPT,课中与同学共享,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收集与探究能力。
本次教学将课堂内的新授知识放置于课前,由学生提前预习、探究。而课堂,则成了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教师充分运用数字平台的强大功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重构),通过推荐欣赏、自主聆听、集体赏析等不同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鉴赏尽可能多的作品,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
2.学生主导:教学资源共享,课堂氛围活跃。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以学定教。项目学习正是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以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的一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音乐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实践性的要求,更有利于音乐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狂欢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小老师,以PPT呈现并介绍自己与同伴课前合作探究的成果,即“动物音乐故事”,为课中研学做准备。教师根据学生资料收集及作品制作情况,确定教学计划。
欣赏着同伴的介绍,其他同学登录eClass平台,纷纷发表自己的评论,与此同时,有了同伴的介绍,同学们欣赏的目标更加明确,他们进入平台的“共享档案”,独立聆听组曲中的其他作品,并为最喜爱的“动物”音乐进行了投票。(见图3)
课堂中,学生们因为得到充分信任而热情高涨。他们将自己喜爱的乐曲进行介绍、展示,既有个性,又富有创意。在较短的时间里,学生自主欣赏到了更多的“动物音乐”。在此过程中,教师组织,引导,提供支架。而在后面的交流共享环节中,教师也只是针对学生的表现,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自主聆听音乐、体验音乐。同时,将原本就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资料收集工作交还给学生完成,避免了教师枯燥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局面。由学生教学生,共享了教学资源,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切实提高,也为后面的欣赏教学做好铺垫,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自主欣赏,资源共享――线上线下任我行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经过简短的交流后,便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大家根据研究主题选择合作伙伴,分工合作,各施所长,最终形成研究成果,与同学分享。与此同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赞同,或质疑,在愉快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激烈的争辩中发现真理。离开网络,大家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应用网络,同学们共享资源,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这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同学们宛如插上飞翔的翅膀,遨游在音乐的广阔天空。(见图4)
1.线下独立聆听,细心品味音乐。
电子书包的画图功能,让学生能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及时画出图谱,记录下音乐。音乐图谱是表现音乐最为直观、最为外在的方式,它以各种图形,或线状,或点状,或块状,通过不同的组合展现着音乐的旋律、速度、节奏和音色等诸要素的变化和发展,记录着听者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这并不是简单的勾勾画画,而是需要图谱作者独具匠心,是以音乐欣赏者对音乐各表现要素的准确把握为前提的。这离不开对音乐的有效聆听,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辨析。为了让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创作有一定的独立性,不相互干扰,我们专门为每位学生配备了耳机和音响。这样,在欣赏音乐时带上耳机,独立欣赏,更加灵活机动,大大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如欣赏《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狮王行进曲》,坚实有力的脚步和威武雄壮的吼声交替出现,表现出狮子这只万兽之王昂首于动物们之前的雄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森林深处的杜鹃》,以单簧管明亮、短促的音色表现杜鹃的鸣叫,以钢琴柔和、连贯的音色烘托森林四周安宁寂静的氛围,两种音色和节奏表现出鲜明的对比。同学们紧紧抓住音乐的这些特点,用合适的图形表现,并以音乐发展的顺序、规律逐一记录,如《狮王行进曲》图谱(图5)和《森林深处的杜鹃》图谱(图6)。
2.线上提炼报告,共享探究成果。
学生对音乐的聆听更为主动,他们潜心寻求、感受和理解音乐中的细微之处和内在联系,更需要了解音乐各表现要素所发挥的作用,然后用专业术语、特定符号,以图表或文字的方式加以呈现,其间穿插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在数字化环境下的音乐课堂里,这种音乐体验方式的实现轻而易举。
同学们通过网络将自己的的图谱上传至eClass平台,同时,“电子局域教室eLearning”依次循环地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全体同学能在第一时间里欣赏到所有同学对组曲中其他各部作品的音乐图谱。辨析后,选择自己需要的图谱,指导自己开展律动、作曲、演奏、哼唱等各种音乐体验活动。这种成果共享的方式,丰富了同学们的音乐体验,更有效地发挥了同学们的特长,培养了音乐鉴赏能力。
随后,教师引导每组同学选择欣赏其中的一首作品,登录eClass平台,通过耳机独立欣赏,并将所感受到的音乐要素填入图表。利用白板中的“拖动”功能,用富有童趣的图表为所欣赏的乐曲标记音乐要素,形成音乐报告,以供与同伴分享。同学们于同一时刻,在同一个图表中发表对音乐的看法,填写的是自己的图表,但看到的却是全体同学共同组合而成的《动物狂欢节》大图表(如图7)。大家在共享鉴赏心得的同时,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见解。网上共享,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伴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现场合奏,模仿创作――合作创造乐无限
1.合作探究:准确把握音乐特点。
合作学习是项目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新版的《音乐课程标准》再次把“音乐体验”放在“过程与方法”的首要位置。提倡“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只有当学生通过体验音乐,欣赏到音乐的美感,从中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我们的音乐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
教师以森林音乐会为线索导入“主持人”,即《动物狂欢节》之《终曲》音乐主题的欣赏,通过聆听、哼唱、律动等活动,体验其音乐特点,熟悉音乐主题,为探究其音乐结构做好铺垫。随后引导学生听辨主持人(主题)和小动物(插部)出现的顺序,合作探究出《终曲》中主持人和动物的音乐循环出现这一最大特点,其结构为:《狮王行进曲》+主题+《野驴》+主题+《公鸡与母鸡》+《袋鼠》+主题。
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集集体之智慧,学生共同探究出了《终曲》的结构,对乐曲的音乐特点的把握,准确而到位。
2.现场合奏:班级乐队瞬间组建。
演奏是最基本的“进入音乐内部”的方式,它的前提是作曲,选择合适的节奏、音色,进行创编或伴奏,这本身就是一种建立在有效体验音乐之上的极为有深度的音乐体验途径与方式,需要演奏者敏锐的听觉与果断的判断能力。电子书包中的“钢琴演奏家”(软件)是同学们以演奏体验音乐的得力助手。它丰富的音源,逼真的键盘,强大的录制处理功能,足以帮助学生在瞬间组建一个符合标准的交响乐队。(如图8)
师:这些有趣的动物音乐,我们可以利用“钢琴演奏家”里的什么音色来表现呢?对照我们刚做的“音乐报告”,我们戴上耳机,自己先试试。然后让我们也学着《终曲》的结构,来模拟演奏一把。
在获得共同的探究成果,即《终曲》的结构后,同学们借助电子书包,用“钢琴音乐家”软件,模拟“动物音乐”,如:狮王――低音区由低向高刮奏;野驴――反复快速地上下行刮奏;公鸡与母鸡――高音区断奏;袋鼠――反复中速上下行断奏。同时还模仿《终曲》的结构,进行再度创作,如为《公鸡与母鸡》加半音后缀,表现公鸡与母鸡的互动;为《天鹅》加大提琴演奏的副旋律,烘托天鹅的优雅;以单簧管连奏上行、下行的音阶模仿《野驴》的疯狂;用钢琴断断续续的半音倚音断奏表现《袋鼠》的活泼灵巧……
一首同学们自己创作的《动物狂欢节》合奏表现着他们对音乐作品最为恰当的音乐体验,更是引领他们深入体验音乐最为有效的途径与渠道。
3.模拟创作:个性作品灵动诞生。
孩子们的音乐创作潜力真是无穷的,只要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他们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电子书包移动性强,它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认知工具、智能导师,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几近万能的无线网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互动、交流的途径和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机动,教学模式得以创新,课堂边界得到极大突破。整个过程方便、快捷,学生的自主协作、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得以充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