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扶贫日”活动方案

今年的10月17日为全国"扶贫日",为开展好第四个"扶贫日"活动,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坚决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根据《湖北省2017年"扶贫日"活动方案》,结合我镇正在开展的全面提升脱贫质量"百日专项行动",现就2017年"扶贫日"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精准扶贫、你我同行"。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扶贫日"活动,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知晓度和政策透明度,凝聚脱贫攻坚思想共识,促进各方力量向贫困村、贫困人口整合,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格局,汇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三、活动内容

2017年"扶贫日"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着力形成全镇上下联动实施、各单位协同推进的活动格局。

(一)开展"扶贫日"宣传月活动。突出宣传先导作用,将10月定为全镇"扶贫日"活动集中宣传月,集中开展精准扶贫宣传活动。一是开设"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专栏。深入宣传精准扶贫方针政策,深度报道精准扶贫先进典型事迹、经验做法和成功模式,形成正面引导。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群团组织、学校、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举行各类主题宣传,通过悬挂标语、滚动字幕、制作墙报、树广告牌、广场宣传、图片展示、政策咨询、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

全文阅读

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任务分工

一、主要目标

1、到2020年,在5个贫困县支持建设6个农技协联合会(联合体)和60个以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实现农技协组织和服务在贫困县全覆盖。支持每个贫困县建立1个农技专家服务站;支持有产业发展基础、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的乡镇建立1个乡镇农技协联合会(联合体);培育1个乡镇特色产业;支持适合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设1个农技协;培育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1个特色品牌。(牵头单位 :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潜山县科协、岳西县科协、太湖县科协、宿松县科协、望江县科协(以下简称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市科协学会部)

2、组织1000名以上来自各级学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专家参与脱贫攻坚,实现科技服务在建档立卡贫困村(以下简称贫困村)全覆盖。支持有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乡镇建立各级学会,特别是农科、医科和工科学会对接乡镇产业发展科技信息与人才帮扶机制。(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市科协科普部)

3、支持每个贫困县配备1辆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巡展2次;至少建设1所农村中学科技馆(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4、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明显提升。(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教站、市科技馆)

5、为每个贫困县制定科技脱贫攻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咨询。(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

6、支持适合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设1个科普中国乡村e站。(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7、通过整合扶贫、农委和科技等部门培训资源,开展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有劳动生产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1-2项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和技能,至少能够参与1项农业增收项目,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牵头部门: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市级学会)

全文阅读

精准扶贫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引言

精准扶贫是指不同于粗放扶贫的粗放模式,对扶贫对象使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方式,根据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状况,采取的科学有效的扶贫方式。简而言之,精准扶贫就是针对贫困人群而言,谁贫困就扶持谁,然而这样的精准扶贫模式含有一定的缺陷,贫困地区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帮扶,更应该依靠内生动力,这才是脱贫的根本要素。所以如何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发展才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在现有精准扶贫模式之下,我们要探讨如何在保证个体扶贫的条件下同时促进区域发展。本文立足于贵州省丹寨县的精准扶贫现状,研究精准扶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促进贫困农户脱贫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从而缩小区域差距。

二、农村贫困问题

(一)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小集中、大分散态势

2015年,新贫困标准为2800元。在此标准下我国有贫困人口8200万。其中,西部地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51.02%,但与2010年相比,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14.9%,但是东部地区却有增长,这表现出贫困人口在全国大尺度区域上的分布更加分散。丹寨县全县贫困人口在2011新标准之前是7.47万人,新标准之后减少到2015年的3.39万人,丹寨县的贫困人口分布于全县的十多个乡镇和百十个乡村,分布范围呈现小集中、大分散态势。

(二)收入贫困且返贫率高

2014年的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是10772元,然而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人均收入却远远低于此。由于长期以来扶贫标准低,同时绝大多数贫困地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很容易因灾、因病等原因再次返贫。丹寨县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使得丹寨县的收入贫困、知识贫困、人力贫困的情况尤其显著。再加之丹寨特定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木质住房居多的居住条件,使得因火宅返贫的农户常年维持在一定数量,虽然政府一直在帮助脱贫,可是返贫率高的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的脱贫积极性,更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难度。

三、当前丹寨县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挑战

全文阅读

科技经信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区科技经信局为2019年机构改革新组建的政府组成部门,由原区经信委和区科技局合并组建为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是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十大工程部门之一,主要承担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加快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职责。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落实情况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精神,主要承担以下工作任务:

1、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五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聚焦科技项目、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科技扶贫工作落实。一是制定有关政策。先后制定了《区“十三五”科技扶贫规划》、《区“十三五”信息扶贫规划》、《区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二是全面落实科技扶贫项目。实施科技扶贫项目49项,扶持资金224万元,项目涉及植物新品种开发、茶叶质量安全、高效种植技术示范、“五个一”主导产业技术提升等。项目实施有的以贫困村承担实施,以此壮大集体经济,大部分以企业、合作社牵头,通过“企业(合作社)+科技+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以劳务用工、园地入股、产品销售等形式,带动贫困户456户,户均增收2900余元。三是开展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贫困村行动。自2017年起,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38名,共向48个村选派了科技特派员,其中19个省级贫困村全覆盖,组建了皖南山区、太平猴魁茶和全江腌腊肉制品精深加工三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达到聚集人才、开展培训服务、指导村级产业发展,引进推广新技术32项、示范新品种40个、新建示范基地5800余亩。

2、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电信公司:五年来,一是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和4G覆盖。光网能力大幅提升,行政村光纤到达率为100%,自然村光纤到达率为99.5%,出口带宽翻番,带宽总量达到400G;无线能力快速增强,建成800M4G网络,4G信号100%覆盖了全区集镇、行政村,高速、全部3A以上景点100%覆盖,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4G覆盖人口数达93%。尤其重视贫困村的网络建设工作,累计在基站建设、FTTH补盲方面累计投资368.87万,助力贫困村脱贫攻坚。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及村委会WIFI。全力支持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道路拓宽改道任务,协助提升我区乡村面貌,充分发挥和利用电信行业网络优势,实现区村级79个行政村无线WIFI全覆盖。为村委及办事村民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助力村委会信息扶贫攻坚。对19个贫困村,每个村赠送1条百兆宽带和iTV,免收安装和使用费。三是精准扶贫-信息入户。自2017年起,为配合市政府开展“精准扶贫-信息入户”行动,加强贫困户信息化建设,实现宣传渠道畅通,将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产业扶持清单、生产技术实现点对点传播,市扶贫办与中国电信分公司联合实施“精准扶贫-信息入户”工程。截止今年10月,共完成1098户在册贫困户iTV的安装调试工作,并全部通过验收。在电信普遍服务的基础上给扶贫户带来真实惠,让扶贫户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赠送“致富包”。贫困人口手机用户免费赠送“致富包”,手机每月免费享受1G国内流量和100分钟国内通话,截止今年10月,共计赠送1377户。移动公司:强力推进信息化扶贫工作,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光网络和移动网络建设,共投入19个贫困村基站建设资金363万,投入宽带建设231万(不含主干电路建设投资),改善了贫困村通话、上网质量,为贫困地区产业信息化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信息化基础。投入60万建成703个点的云监控,其中直接投入贫困村11.4万建成133个点,织密了平安乡村安全防空网。投入5G基站建设投资2150万,为今后信息化运用和社会综合治理打下良好基础。联通公司:累计投资1500万元,建设4G基站135座,累计完成架设各类光缆1950皮长公里、宽带覆盖1.8万户。实现行政村信号覆盖率97.6%,自然村信号覆盖率91.6%,区境内的各景点、高速公路实现全线中国联通信号的无缝覆盖。2019年,积极按照国务院要求开展提速降费工作,宽带提速至100M,通信费下降约30%。

(二)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任务落实情况

全文阅读

“一人一策”职教精准扶贫实践与成效

摘要: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为例,对“一人一策”职教精准扶贫实践与成效进行探讨。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学生情况,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施策。要将精准扶贫学生安排在班长或团支书宿舍,先让其融入到宿舍和班级群体中去。辅导员要定期与精准扶贫对象进行谈心谈话,根据情况适时调整“一人一策”方案。要鼓励精准扶贫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义务家教等活动。要定期召开精准扶贫学生工作研讨会,让班级辅导员列出“一人一策”的落实情况、方案调整情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要实行精准扶贫毕业生跟踪机制,重点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采用的“一人一策”精准扶贫模式较为成功,培养效果突出。

关键词:“一人一策”;职教精准扶贫;实践与成效

1职业院校精准扶贫“一人一策”制度的内涵

扶贫对象要精准,应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建立“一人一策”制度。个别学生在生源地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建档立卡,其家庭贫困程度可能比建档立卡的学生还要高,这类学生也应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资金使用要精准,要将资助金及时发放到学生账户。可结合学校情况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将社会捐助的扶贫物资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职业院校要根据学生意愿帮助其完成就业或创业,隔断贫困的代际相传。

2“一人一策”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探索实践与成效

2.1准确把握精准扶贫学生情况。新生入学后,要建立精准扶贫学生特别关注对象档案。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及其身体健康情况、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学生入学学业情况、学生特长及爱好、报考学校的原因、未来打算等。精准扶贫的学生大部分有自卑心理,可通过谈心谈话、入学心理测试、舍友访谈等方式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基本情况,以便下一步进行更精准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贫困生适应社会。为了使学校和家庭在培养精准扶贫学生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进学生家里,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同时聆听家长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精准扶贫学生家庭贫困的原因主要分为家庭成员大病、单亲家庭、孤儿、残疾人家庭。结合精准扶贫学生致贫的原因和学生在校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家校双方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修正“一人一策”方案,增强精准扶贫学生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2.2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施策。将精准扶贫学生安排在班长或团支书宿舍,先让其融入到宿舍和班级群体中去,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班长和团支书也能及时发现精准扶贫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有效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积极向辅导员或系里反映。辅导员应定期与精准扶贫对象进行谈心谈话,根据其生活、学习、活动等情况适时调整“一人一策”方案。结合所学专业积极引导精准扶贫学生加入专业社团,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设有科技创新协会,下设15部,其中专业部13个,要鼓励精准扶贫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可通过国家奖学金报告会、励志奖学金报告会、身边励志故事来不断激励精准扶贫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义务家教等活动。每一名精准扶贫学生和本专业的党员教师结成爱心帮扶对子,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形态教育、文化知识学习和毕业就业等角度来实行一对一帮扶。教师要针对帮扶对象的思想品德和个性表现作出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心助学工作。要积极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数据分析、班级同学评议等手段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可以组织精准扶贫学生观看励志感恩视频,参加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对其进行励志感恩教育。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和金融进校园活动对精准扶贫学生进行诚信和金融常识教育[1]。应定期召开精准扶贫学生工作研讨会,让班级辅导员列出“一人一策”的落实情况、方案调整情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对于工作中的困难,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将分类整理提交给党总支委员会,会有专人负责解决落实。要将精准扶贫学生“一人一策”落实情况和效果纳入辅导员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对于工作突出的辅导员应给予绩效奖励和评优评先优先推荐。要实行精准扶贫毕业生跟踪机制,辅导员应定期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与已毕业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在企业的表现,重点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一人一策”方案。2.3精准扶贫成效。精准扶贫学生经过“一人一策”的培养能够树立信心,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够融入班集体,性格开朗,阳光向上,70%以上的精准扶贫学生曾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业,掌握专业技能。近年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精准扶贫学生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国赛二等奖1项,行业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在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等赛项中获得一等奖10余项。经“一人一策”的精准扶贫培养,学生相继到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鸿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就业。学生可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到离家相对较近的企业就业,我系在个人发展和经济收入方面都为精准扶贫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实现了精准扶贫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的目标,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3结语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采用的“一人一策”精准扶贫模式较为成功,培养效果突出,为同类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学生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职业院校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贫困地区结成对子,为企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产业技术工人[1],企业也可为当地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在招生环节,要结合国家和地方招生政策扩大在贫困地区的招生数量[2],招生方式应灵活多样。要通过“一人一策”让更多的贫困生学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在职业发展中呈现出向好态势,实现真正脱贫。

全文阅读

农机局落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为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结合我局扶贫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实施”的思路,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创新扶贫机制,认真履行职责,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切实做“扶志”与“扶智”。

二、工作目标

从2016年开始到2020年,以包村点大塅镇公益村为重点,帮扶贫困户25户,实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基本达到村平均水平,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其中每年脱贫不少于5户。

三、行动措施

(一)进村入户开展摸底调查

为更好的实现精准扶贫,及时对农机局挂钩的精准扶贫对象

全文阅读

把握精准扶贫实质 打好“十三五”扶贫攻坚

党的十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明显缩小,扶贫对象大幅度减少”的新要求。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充分彰显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如何打好“十三五”贫困村攻坚战,笔者认为:一是明确一个目标、二是完成二个任务、三是转变三种观念、四是加强四种措施、五是创新五种机制。

一、明确一个目标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有20个行政村列为省级精准扶贫工作贫困村,占全县136个行政村(社区)总数的15%。到2018年底,全县20个省级贫困村全面消灭“满目疮痍”村组,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贫困村群众全面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所、住安全房的愿望,贫困村网络通讯、卫生室、综合文化室及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全面建成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完成二项任务

1.完成村庄整治任务。

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水利灌溉条件差,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低,而且建设标准低,缺乏后续管护经费等,所建成的村级公路,绝大多数等级低、质量差;集中供水工程、水渠也因没有得到及时维修,漏水、集水难是贫困村普遍现象。按照先重度、后中度、最后轻度的次序依次整治,并确保到2018年底完成重度贫困村组整治任务,即“十三五”时期前三年重点整治重度贫困村小组,后两年则侧重整治中度贫困村小组。

一是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贫困村、组通油路、水泥路,村与村、户与户间道路硬化(村内道路硬化)。

二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小河流域治理等项目工作和各项管理机制。

全文阅读

改变贫困农村之“高、准、新”组合拳刍议

行唐县南河村是行唐北部一个偏远小山村,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全村323户895人,贫困户192户465人,贫困发生率52%。去年初以来,省国土资源厅驻村工作组汇聚县、乡、村和社会各方力量,高点引领、准向聚焦、新处着力,打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合拳。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产业扶贫多点发力、村庄土地全域整治、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夜间照明全面覆盖、基层组织不断加强,脱贫攻坚取得积极成效,走出了一条适村情、合民意,可持续、易推广的脱贫路子。

一、“高”点引领,强力推进

(一)高水准定位。在省领导帮助下,南河村聘请河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的原则,突出前瞻性和科学性,经过反复实地勘察,多方征求意见,编制完成《行唐县南河村精准扶贫产业规划》和《南河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高水平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科学引领。

(二)高强度推动。一是下手早。在该村确定为省领导扶贫联系点后,省政府办公厅联络员作为“先头部”,察实情、摸底数,提前进村入驻,实地调研,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为工作组开展帮扶厘清了思路。二是行动快。工作组不等不靠,第一时间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制定帮扶措施,并积极开展外出考察、申报项目、跑办资金、协调项目落地等各项工作。三是决心大。结合村情科学分析,深入研判,明确提出力争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的工作目标,以攻城拔寨的气势和背水一战的决心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

(三)高效率协作。许宁副省长两次到村调研指导,多次听取进展情况汇报并作出指示,关键节点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省政府办公厅充分发挥组织联络、督促协调职能,省国土资源厅认真履行帮扶主体职责,省科技厅、省科协、河北农业大学积极提供项目支持和技术指导,当地县乡干部靠前指挥、现场办公,村“两委”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形成了高效运转、行动有力的扶贫工作机制。

二、“准”向聚焦,精准施策

(一)情况摸得准,打牢基础。一方面,精准识别贫困。工作组把入户走访摸排和精准识别贫困户作为重点工作,对贫困户家庭成员、生产经营、经济收入和生活情况进行摸排核实,精准识别评估,核定贫困对象,建立帮扶手册,真正把扶贫对象摸清摸准。另一方面,精确掌握家底。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实地勘察等,全面了解村庄产业发展、自然生态、人文地理、历史沿革等方面情况。运用无人机技术精确掌握全村土地存量规模,邀请省农林科学院专家对土壤、水文等情况进行专业量化分析,为产业布局提供依据。

(二)产业选得准,多点发力。立足南河村种植基础、养殖习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科学选择扶贫产业。一是改善提升传统种植业。改进改良品种,建立谷子种植示范和脱毒甘薯示范基地,建设甘薯储藏恒温窑,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引进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结合南河村水文地质条件,引进黑皮鸡枞菌种植,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建设、当年种植,使近一半的贫困户参与其中,收益可期。

全文阅读

做好全县水产畜牧养殖业脱贫攻坚战的建议

2016年全县要脱贫贫困户数为1711户,贫困人口7115人,有意向发展养殖脱贫的贫困户616户,贫困人口2561人,占2016年要脱贫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36%,因此水产畜牧养殖业在2016年脱贫攻坚战中作用日益突显。就如何打好全县水产畜牧养殖业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笔者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坚持村为主体、多方合力原则。强化村级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的地位,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对贫困村水产畜牧养殖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帮助、服务和支持,切实构建县负总责、乡抓协调、村为主体、农户落实、多部门配合的扶贫工作机制。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原则。针对水产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和潜力, 按照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旅则旅,以及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指导帮助贫困户做规划、选产业、促脱贫。

坚持长短结合、持续增收原则。既放眼长远,打造优势支柱产业,增强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能力,又立足当前,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确保完成每个年度、每个阶段特别是今明年有脱贫摘帽的农户的脱贫任务。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充分应用精准脱贫识别成果,加强对水产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科学规划养殖产业发展,制定“一户一方”措施,做到帮在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户有更多的获得感,确保增收脱贫。

送政策落实强农惠农措施。指导落实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支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帮助贫困户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等;积极研究,更好地整合和发挥政策、项目和资金等各类帮扶手段的效用,确保这些帮扶要素落地见效,切实推动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

送技术提升致富脱贫能力。结合农业生产和动物防疫要求,加大水产畜牧养殖业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种苗有效供给。针对贫困村的特色产业需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菜单式培训方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等活动,开展养殖技术、加工技术、乡村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农民工转移等培训服务。

帮助制订养殖产业扶贫规划。帮助和指导贫困村找准优势产业,制订水产畜牧养殖产业扶贫规划,把贫困户的产业发展纳入县乡总体规划中,努力做到“四个一”:有一个整体产业规划,一张产业布局地图、一个精准实施方案、一个任务进度时间表。明确帮扶思路、扶贫对象、产业项目、责任主体、帮扶形式、实 施年度、脱贫年限等内容,将水产畜牧养殖产业脱贫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有序推进养殖产业精准扶贫。

全文阅读

“云端”扶贫的贵州探索

脱贫攻坚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正是大数据技术的优势。

大扶贫、大数据是贵州“十三五”时期的两大战略行动。大数据与扶贫看似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但随着贵州大数据产业不断创新发展,这两个概念如今却有了交集。脱贫攻坚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正是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贵州省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扶贫开发手段,通过“云上贵州”系统,打造全省“扶贫云”平台,探索“云端”扶贫新模式。

“扶贫+”理念

贵州是中国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省份之一,全省88个县(市、区)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有50个,2016年贵州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有493万。传统的层层上报扶贫机制和手工建档立卡方式,不能确保如此庞大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动态帮扶。

要在2020年前实现对493万人的精准帮扶,单是贫困人口的信息储存就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工程,更何况扶贫工作中大量的数据需要交换与处理。要想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扶贫向“造血式”、“精准式”扶贫转变,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大扶贫,探索用数据甄别、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考核的精准扶贫方式,对于贵州来说有着迫切的需求。

随着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日趋成熟,大数据发展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也日益显现。大数据的效能不再只是停留于数据本身,由大数据发展所引发的“扶贫+”理念也在贵州应运而生。

2015年,在探索扶贫新模式中,贵州打破思维局限,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扶贫+”理念。这种基于大数据理念的新思路,以大数据为纽带,将农业、财政、人社等多个部门工作与扶贫工作相融合,开创了精准“找穴”、精准“点穴”的新局面。

以民政工作为例,在4类贫困人口中,有些贫困户既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对象,也是扶贫部门的工作对象。由于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的工作对象存在交叉,要想将扶贫政策尽快惠及到所有的贫困群体,就必须形成部门间的有效衔接。在实现“扶贫+民政”之后,扶贫部门就能与民政部门实现扶贫开发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从而避免在扶贫工作中因各部门信息不对称而浪费人力和物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