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与生活

科技与生活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

5月25日,由浦东新区科协主办的2012浦东新区科技活动周暨首届上海浦东文化创意产业科普展在浦东图书馆拉开帷幕。

“2012浦东新区科技活动周”主题为:“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科技活动周期间,由新区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为主体举办“浦东文化创意产业科普展”、“浦东院士科普讲坛”等区级主题科普活动15项,“科普文艺展演”、“ 院士进校园”等重点活动20余项,由学校、街镇科协、区级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等社会各界举办的各类普及活动500余项,在全区上下掀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浪潮。

本次新区科技活动周深刻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任务,聚焦新区创新转型发展大局,基于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有效发挥了浦东新区科普工作示范引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推动科技文化的融合。举办文化创意产业科普展、科普文艺展演、科普一日游、科普摄影大赛、科幻达人大赛等活动。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在社区集中展示浦东近几年来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最新成果,传播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与方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推动科技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试点,创办产业技术科普展,并举办2012年世界半导体理事会(WSC)环保学术会议, “2012长三角知识产权调解文化之道”专家论坛等学术论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解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及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广大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创新热情,营造人人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推动科技服务民生。围绕重大科学事件和节能环保、食品安全、减灾防灾、科学健身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问题,组织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大学生深入社区、学校、部队、农村、企业以及通过科学商店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现场咨询和科普演示,帮助市民解疑释惑。

首届浦东文化创意产业科普展按照“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思路,所展出的作品从国内外20多家优秀文化创意企业及科技研发机构中精心选取。依照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展览分为特装集群、视频集群、数信集群、读听集群、科文集群五大集群。本届展览融合了中外创意产业发展成就,向公众普及数字影像技术、声光多媒体、第三代通信技术等文化创意十大核心技术,可谓亮点纷呈。其中,特装集群的“绿色低碳方舟”由国际创意产业发源地——英国的MGT工程设计公司坐阵,展示的是竹制系列绿色环保自行车系列创意产品;视频集群的“数字影像角”则以自主创作的“飞天侏罗纪”为实例,为观众进行360度天幕影视制作全过程的揭密;在读听集群方面,全景模拟与虚拟环球旅游是网络视听领域的得意之作。

全文阅读

科技与生活作文500字

科技与生活

科技无处不在,科技使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我们的衣食住行一刻也离不开科技的贡献。

20世纪的发明与创造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变化。拉链:天衣无缝;洗衣机:解放劳动力;维生素:让生命之树长青;电饭煲:生米煮成熟饭;空调:这里四季如春;磁县浮列车:会“飞”的列车;霓虹灯:不夜的明珠……

啊!现在的科技真发达呢!就连我们的学校也存在着无穷无尽的科技。

在一节课科学课上,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课关于“电和磁”的课文。王老师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的电能是源于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电能产生磁,由于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又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先准备一个指南针,一个电池,一根导线,然后拉直导线,在导线的两端分别去掉塑料露出铜芯,接着把导线两端的铜芯接在电池的正负级上。紧接着我们将导线靠近小指南针,就在这时我们观察到导线刚接近指南针时,指南针突然转个不停,断开电流后,指南针又像刚刚被教训后的孩子一样安静下来。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电能产生磁的证据。那时我们一同见证到了科技的奥秘和有趣。

科技支撑着文明,科技创造了未来,而未来在我们的手中,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们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们用无穷的创造力将我们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丽!

全文阅读

科技与生活作文800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走出了以前茹毛饮血的时代,来到了科技发达的年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以前发愁晚上没有光明,而今天的夜晚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以前想尝尝海中的美味,都是很奢侈的,而现在鱼肉虾肉都是家常便饭;以往总觉得家信难传,而今天涯若比邻……是的,科学带给我们的一系列的好处是不容忽视的!

唐朝杨贵妃想吃新鲜的荔枝,但是新鲜荔枝是在南方才能吃到的,于是,皇帝派人骑着快马千里迢迢从远在千里以外的地方运输过来,为了保证新鲜,累死了多少匹快马啊!可是如今,想吃到新鲜荔枝在市场随处可见,是普通百姓桌上的家常便饭。可见,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方便啊!

在古代,背井离乡的游子由于长期在外生活、工作,非常想念家乡的亲人,写一封家信,寄出以后,家人却迟迟没有回信……为什么呢?因为那封信可能没有寄到家人手中就丢在半路上了;还有可能是寄出非常久了,家人才收到,再回一个信,在外的游子可能要一两个月才能收到家人的回信,因此,给远方的亲人说一句话都很困难。

现在好了,可以给在远方的家人发信息,速度很快,不到一秒钟对方就可以知道你想说什么,不仅可以对话,还可以视频聊天,这样,就随时可以与在远方的亲人聊天了,也可以看见在远方亲人的模样了,要是在以前,可以与远方的亲人见一面,那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一件事啊!人民没法解决的东西,科学技术一定能帮你解决,比如,学习遇到困难,只要打开电脑,打打字,正确的说法就会显示在电脑的显示屏幕上。只要有了科学,再大的困难都不用愁了。

但是,科学技术在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的问题。大规模地把废水排放在河里,使人们吃不到放心的海鲜,大规模地浪费宝贵资源,却从来不想后果是多么地严重。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我们人类前进的动力,它给我们带来方便,带来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带来的好处,也不能忽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哦。

厦门东渡第二小学 五年二班五年级:施零星

全文阅读

好科技与坏生活

同事小余跟我们分享他给iPhone下的新软件,一款可以实时定位通话另一方所在位置的GPS软件。小余说:“这款软件真好!以后家里老人迷路了,打电话来,可以很快找到他。”周围嘘声一片。这个软件,恐怕用在侦查配偶行踪方面,更有普适性吧!

前两年的警匪片,追踪凶手还要搞一个大的监听追踪车,追查绑匪行踪还要在被绑架人的豪宅客厅搞一个大型工作台……现在,一个小小的iPhone就可以搞定了。

有个卖手机的广告片,卖点是强大的视频功能。老婆出门打电话回家,老公说自己很乖很乖,但其实在办派对,老婆要老公视频作证,老公就带着一群玩友辛苦地藏啊躲啊……冯小刚很多年前拍《手机》,就感叹“农业社会好”,这道理,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大家感受越来越深。

陈冠希出事后,大家都知道注意硬盘安全了。我有个朋友谈了个新女友后,把手机上前女友的痕迹全部删了,结果……新女友把他手机的SD卡插到电脑上,修复了他和前女友的聊天记录。

不过说真的,跟危机四伏的网络世界相比,硬盘实在只能算是一个泄密的小缝隙。有个卫生局局长开微博,混淆了发微博和私信的功能,在微博上大肆调情,竟然还说:“宝贝,我们今后还是少通电话少发短信,微博上见。”结果,丢脸又丢官。

这年头,不懂新技术真的要吃亏。网上有个男人炫耀说,老婆每次出差都会跟他通电话,但移动公司一直漏收漫游费——他还以为占了移动公司的大便宜……刘嘉玲刚下载了舒淇的艳照图片,她的微博就自动发出了一条新的:“我刚在@微盘发现了一个很不错的文件‘舒淇ZIP’,推荐你来看看。”原来,这就是微博的自动分享功能。被问起来,刘嘉玲只能说自己很“好奇”——估计悔青了肠子,恨死了微博。

说起来,这不能怪日理万机的官员和明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天不学习就要落后啊。我在一个饭局上,听某电信运营商跟大家面授机宜,说有一款手机有一个秘密功能——是内部掌握的bug,都不对外的——快速拖拉收件箱,可以进入到秘密收件箱。通过设置,你可以让某些人的短信直接发到秘密收件箱中,以对付老婆的检查……饭桌上顿时激起千层浪,有男士当场提出要换这款手机。

那天听人说,淘宝上有一款很强悍的手机软件在售,挂机之后3分钟,你还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比如,对方说:“兄弟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小弟我两肋插刀肝脑涂地……”挂机后,你能听到他角色迅速转换:“这个狗东西……”

全文阅读

贴紧生活与科技实际,展示生活化学无穷魅力

【摘要】台湾的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化学与生活的部分获取世界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也更多更快,在选取现代先进科技材料和生活实际应用风格的案例等力度上也比我们大陆来得更大。笔者具体以2012年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简称“鲁科版”)的《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与台湾康轩文教版出版(简称“康轩版”)《自然与生活科技2》(上 、下册)以及《自然与生活科技3》(上 、下册)作一些比较,尝试把台湾教材中的先进理念和生活与科技实际方面的知识融合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展示化学特别是生活化学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海峡两岸 教材比较 化学与生活 教学实践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65-02

近年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越来越好,在许多领域有了十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在教育教学领域更是成果丰硕! 作为海峡两岸的交流前沿,厦门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厦门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在化学教育领域,我们可以比较多地获得台湾的教材和教育信息等资料,通过对一些资料的研究,笔者对台湾的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化学与生活的部分的印象特别深刻。近年来,我们大陆教育工作者到台湾交流和考察的机会增多,我们收集到不少台湾教材,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自己使用的鲁科版中学化学教材时和台湾的康轩文教版化学教材作一些比较和研究,尝试把不同风格的教材的编排和设计风格融合在一起,对我们自己平时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台湾的教材编写周期相对比我们大陆短,教材编写的机构获取世界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也更多更快,在选取现代先进科技材料和生活实际应用风格的案例等力度上也比我们大陆来得更大。以下笔者具体以2012年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简称“鲁科版”)的《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与台湾康轩文教版出版(简称“康轩版”)《自然与生活科技2》(上 、下册)以及《自然与生活科技3》(上 、下册)作一些探究和比较,尝试把台湾教材中的先进理念和生活与科技实际方面的知识融会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一、教材封面和包装的比较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对教材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的影响是持续的。鲁科版教材的封面文字和图片编排的吸引力明显不如康轩版!康轩版的生动性一目了然,图片的出处也明确标示出来,图片上人和物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文字的大小写的配比也比较和谐,字体的选择也让人眼前一亮!封面和包装的整体设计生活化特征明显,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教材的纸张大小也比较适合中学生手持阅读!还没有开始进入学习实际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教材的喜欢程度就有了明显差异!我们对教材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介绍,使用目前学生感兴趣的科技项目或者社会热点图片等。

二、教材扉页与目录的比较

全文阅读

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学风建设

摘 要 开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平台的同时,也能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促进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科技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活动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科技活动的开展存在突击现象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各种级别的竞赛活动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在竞赛中获奖,这就使得科技活动的普及范围较小。在大学生科技节、科技项目立项以及规模较大的科技竞赛期间,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会集中举办,但由于学生平时缺乏相应的知识和创意的积累,面对这些突击的众多科技活动往往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重点,最终使得许多科技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而在各种竞赛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里,科技活动的举办和引导非常少,无法让大学生形成科技创新的意识,科技创新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1.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课堂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我国“重知识传承,轻知识创造”的传统教育是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内容以书本为主,与现实和学科前沿的结合比较少,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目标纳入课堂教学管理中来,仅仅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当作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一部分,影响了科技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科技能力的提高。

全文阅读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文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来开展传媒院校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情况,查找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文献分析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研究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对策。

【关键词】传媒院校;工科;科技创新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近些年来国家在高校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浙江传媒学院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工科类二级学院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主体,作为传媒院校工科专业,其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一是传媒特色,这使得其区别于一般普通高校的工科专业,二是自身专业特色,作为工科专业,在传媒这个大背景下,又不能偏离专业发展轨迹。所以传媒院校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

2015年笔者对浙江传媒学院大二、大三年级工科学生共178人进行问卷,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反馈的结果统计数据,分析原因,对目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现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传媒院校校园文化的潜在影响。作为一所知名的传媒院校,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许多艺术类活动做得有声有色,还兼具一定的知名度。学校目前学生总人数13000余人,工科类学生人数2200余,占其中的16.9%。以艺术类为主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广大工科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对学生就在校期间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问卷,其中工科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参加社会实践,占41.6%;参加学生社团的占41%;参加学生会占36.5%;选择参加学科竞赛的占26.4%;参加学生科研项目申报的最少,仅占6.7%。由此可见,传媒院校工科学生参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所占比例并不高。相比较而言,学生更喜欢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各类社团活动,而不愿意开展研究课题。(二)学科竞赛项目多,学生基数少,对科技创新活动产生影响。目前学校将大学生参加的竞赛分为学科竞赛和专业大赛,其中学科竞赛共23类。学校给予学科竞赛政策上的倾斜,并对各学院在学科竞赛获奖的数量指标进行分配考核。工科的学科竞赛类别较多,但能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基数却很小。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开展哪些学科竞赛活动,如何倡导,如何将学科竞赛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二级学院通过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比如大学生创新基地、大学生实训中心、大学生PAT考试训练平台,教师工作室等来吸引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但结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这其中存在着学科竞赛类别多与可参加类别少的矛盾,教育管理者精心组织与学生无力参加的矛盾,若专业学习与学科竞赛不能很好的统一,这两者也将互为矛盾。(三)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与本科层次教育矛盾带来的影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师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进人门槛不断提高,工科类二级学院非博士不进,师资队伍的学术科研能力得到了加强和充实。二级学院对博士生进校参与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期望较高。但是学校仍是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如果由博士生来担任指导教师可能会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博士指导教师的专业研究领域,本科生参与不了,二是一些基础应用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博士指导教师难以指导。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科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知识累计需要一段时间。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而言,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与本科层次教育带来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带来的影响。宣传组织工作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会议、班级通知下达,组织开展。学生被动接收信息,而且参赛方式多为突击参赛,学生并没有做到“有备而来”,从收到参赛通知,到构思、确定选题,着手实施,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时间。开展的各位学科竞赛讲座,并未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不够。而为了达到参与讲座学生人数上的要求,存在由负责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指定班级参加讲座的情况,导致受众质量不高,讲座效果打折。(五)科技创新活动团队构成因素的影响科技创新活动构成成员学科背景较为单一,成员一般为学生个人,或以学生个人研究为主的团体;二是学生团体。前者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如学生个体的个人状态(如自信心等)、个人事务(如考研、工作)等因素影响。后者在开展对于某些共性问题,若集体成员都束手无策,将出现对项目失去信心的状况,使项目无疾而终。即使有些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使得项目顺利进展,并且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团队队员处于同一发展阶段,随着毕业和工作的变迁等情况的发生,容易发生同一时问段内大量人员离队,人才流失,从而导致项目中断,没有持续性。后者存在另外一个问题,主要是团队成员学科背景单一,没有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背景支撑。团队实力一般。指导教师是影响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有一大因素,因本科学生基础较为薄弱,项目成员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都易受指导教师影响,可能造成项目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指导中断,项目随即停止;二指导不连续,则名存实亡。(六)学校、学院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全面落实13版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修满创新创业学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课业繁重等原因,真正投入到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的学生数量,并没有达到预期。许多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是为了获得学校创新学分。存在学生为了获得学校创新学分,挂靠团队的情况,所以难以形成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与初衷不符。

二、原因分析

(一)学生主体原因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专业基础薄弱、专业知识累计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同时,大学本科阶段课业负担较重,或忙碌于考试以及考研、找工作等常规性事务,投入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质量。

全文阅读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重要性,提出了开展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高等院校 科技创新活动 创新型人才

同志曾在全国科技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有力手段。高校承载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重大使命,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未来接班人的必然手段,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一、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在学校的组织引导下,依靠部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通过学校团委的组织和引导,缺乏专门的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和规章制度,在管理上连续性和督促性上远远不够,科技成果严重流失;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缺乏激情,使得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往往要多走很多弯路,成果稀少,科技含量低;资金和设备不足束缚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较少与企业生产、实际应用结合,使得很多好的成果未转化为生产力。

二、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性.

1.开展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的动手、科研、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高校仍然不够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卷面分数上,导致培养了一批缺乏创新素质的“低能儿”。所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好的平台。

全文阅读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应用型创新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如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桂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依托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关键词: 课外科技活动;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析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6—0080—04

一、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专门相对学术研究型人才提出的,以适应用人单位为实际需求,以大众化教育为取向,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创新精神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创新性,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实现创新的前提与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必须以创新思维作基础,离开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最基本的素质。???? 第二部分为应用性,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知识能力素质是第一要素,只有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把创新的成果发挥到最大化。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关键。

二、 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之间为谋求生存与发展空间,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以地方投资、管理为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的地方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领域发展成为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理性选择。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和用人单位所要求的人才是复合型的,既具有专业基础知识,能出校就能用,又具有新思想,新观念,能够依据现实基础进行不断地创造和创新。简言之,社会和用人单位所需求的人才是应用型的创新人才。所以,地方高校应适应社会的新需求,培养具有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据统计,我国城镇企业共有职工1.40亿人,其中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只占3.51%,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20%—42%①,照此计算我国至少缺三四千万此类人才。可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紧迫而长期的重要任务,更是地方高校抓住时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尤其明显,因此,地方高校必须以社会和人的双重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断增强毕业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尤其要提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创新人才。

三、 课外科技活动在培养

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群体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从事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的活动,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创新实践、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 课外科技活动能有效提升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外科技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探索性、创新性的实践过程,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探索性等特点。本科生参与科技活动,不仅要求能够迸发出新的灵感、想法,还要求能把这种灵感和想法变成现实的存在,这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在参与学生科技的活动中不断地找寻新的问题、思考新的问题、探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地调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践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实现个人创新能力的提升、锻炼和实现。???? (二) 课外科技活动能有效增强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具有创新精神,还强调要与一线生产实践结合,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而学生科技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实践问题。学生科技在工科院校主要是科技创新、大学生科技立项、学术讲座、“挑战杯”等形式。除了理论部分,其他的都要求学生实践动手,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同时由于实践动手没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场所,学生需要在科技活动中创设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和适宜研究的场地,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仅要积极主动参与,还要自行组织各种科研活动,独立面对各种问题,解决科研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设备、场地。除此之外,学生在科技活动中,还需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科研中所出现的新矛盾,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 课外科技活动能有效强化本科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学生科技活动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学科的知识背景、专业理论、知识转化应用能力。有些实践和项目操作更是要求熟练地运用学科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要结合研究实际状况,解决不断遇到的问题,方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的。可以说,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储备,则不能构建学生科技活动所需要的多方面知识、多层次的技能、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也就更不能形成学生科技活动所需求的多元应用能力。因此,学生通过参与课外科技活动,能够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也契合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 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应用型

创新人才的实践??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一) 实施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形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学术团队????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是专为在校本科生设计的一种科研项目资助计划,旨在为学有余力的大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学校把SRTP作为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考虑到本科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科研能力普遍相对较弱的实际,探索出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学术团队组建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科生作为参与SRTP的主体,通过发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独立完成课题等过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体验到一种全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生发挥在科研上的经验优势,通过与本科生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和讨论,重点对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发挥了“传帮带”作用;指导教师发挥对本科生的指导作用,重点负责解决学生在SRTP中的技术难点问题。通过这种学术团队的构建,为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 实施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课程+讲座+竞赛”的活动平台???? 课外科技活动虽然从内容上看归属于第二课堂,但它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同时又反作用于第一课堂,因此,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第一课堂夯实学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通过讲座和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做法。一是通过课程建设夯实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积极探索启发式和个性化教育、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在学生中普及创新知识;二是通过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把学术讲座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作为有关部门、单位和二级学院工作考核的指标之一,积极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等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三是通过科技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专业竞赛,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学生参赛成绩优异,硕果累累,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动力。???? (三) 实施科研课题“社会化”,形成“学校搭台+企业‘赞助’+学生唱戏”的活动模式???? 大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其思维和想象力正处于最活跃的阶段,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结合大学生特点和高校实际,集中优势资源,切实探索适合高校自身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使其可持续发展,正日益成为高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新方向。科研课题是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人才层次的需求,为了使学生科研课题的选题、内容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对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活动的有效指导,让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提高自身创新和实践能力,对科研课题实施了“社会化”,有力推动了课外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即学校以“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基本原则,依托校外实习单位和在企业建立的工程实践中心等优势资源,突出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主体地位,为部分学生量身定制与企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契合的科研课题选题和内容,并在学校现有专业教师指导力量的基础上,在企业和社会聘请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的兼职师资队伍,加强学生科研课题的指导力量,促进了学生科研成果在企业和社会的转化,提升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效果和作用。???? (四) 实施载体创新,形成“网络+社团”的活动新阵地????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必须有载体作为保障。学校在传统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载体的基础上,紧跟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迎合学生喜欢聚集在网络上的实际,建立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网站,设立了课外科技活动基本知识、“桂工讲坛”、科技竞赛、科研课题、研究方法等模块,普及了课外科技活动知识,营造了更加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提高了课外科技活动的影响力。同时,学校充分认识到科技型学生社团、协会在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的作用,为充分调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科专业为依托,推动成立了电脑协会、电子协会、网络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创业协会、营销协会等科技型协会。这些社团通过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科技论坛、科技竞赛、网络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使不同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形成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新阵地。???? (五) 实施基础支持机制,形成“经费+场地+政策”的条件保障体系????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场地保障和政策扶持。为此,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为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提供资金资助,用于开展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的组织培训,为大学生引入项目作保障。事实证明,实验和实践是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载体和完成创新实验实践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最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学校整合资源,免费开放实验室,做到资源共享,集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于一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条件和空间。同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激励奖励机制,对积极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优秀学生给予积极肯定,包括可给予创新学分、综合测评加分、优先推荐免试研究生和给予专项科研奖学金的奖励,同时对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予绩效成绩的肯定等。以“经费+场地+政策”的条件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基本构建了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支持机制,促进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五、 课外科技活动对培养应用型

全文阅读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摘要:

近年来,各高校在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带动下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越发认识到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如何更加高效的组织和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进行深入剖析,为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基础。

关键词:

科技竞赛;科技创新;大学生;教师;高校

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扩展,是当代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课外知识和丰富阅历的良好途径,是学生反哺社会,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途径。近年来,创新和创业成为社会主流风气,而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与蓬勃的群体,理当成为创新和创业的主流群体和中间力量。在国家尊重科技人才,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政策支持下,各级政府和部门举办了多种多样的科学竞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多种多样的综合性学科竞赛,各高校逐渐意识到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把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关于如何发挥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高教师指导能动性

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理论修养和科技水平较高的优势,从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消除当代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错误认识。从全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度,使其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和实践的目的意义所在,为他们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锻炼的舞台。同时学校各级部门要形成良好的激励措施,使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有“益”可为,有“利”可图。

二、动态指导很重要,组织实施不可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