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媒体

科技媒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技媒体狗仔队

三月最后一周,腾讯和马化腾连续躺枪两次:先是网易科技在26日独家爆出腾讯与优酷土豆达成投资意向,数字确凿,腾讯将付出不低于3亿美金和腾讯视频,获得优酷土豆20%的股权;而就在腾讯公关辟谣该爆料时,次日又疯传马化腾带队参观小米网络,连所谓马化腾加入小米高管群的发言“截图”都露出了。对此,小米内部人士觉得莫名其妙,“就是27日上午我们和海淀区领导就小米科技园‘落户’签约的事儿,不知道怎么就传成马化腾来了。”

“媒体爆料,企业辟谣”本非新鲜事,联合炒作也好,媒体掌握真实材料企业欲盖弥彰也罢,本就是圈里人明白但不说破的局。但从这次“腾讯两度中枪”事件中各企业内部人士的反应来看,该事件可能没什么企业阴谋论,而是显露出一个更有趣的趋势:商业事件娱乐化、科技媒体(包括自媒体)狗仔队化。而比狗仔队高级的是,这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自产(新闻)自销(评论)的链条。

在网传腾讯入股优酷并被辟谣后,有自媒体随之发表了一篇文章,大意是站在上帝视角对古永锵经营优酷土豆时局不利迫切需要脱身的心态进行详细解剖,尽管文章中还是有些分析评论的干货,但基本笔调其实和娱记在笔头幻想明星的床笫之事差不多。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链条:爆料消息+深度分析。

由于小米更吸引人眼球,因此腾讯入股小米的“传闻”链条更长,影响力更大。有同行对这个传播链梳理发现,大致的路径是:小米内部人士宣称不日将有贵客到,被开玩笑说是马化腾到了。随后被某疑似科技媒体发微博说马化腾造访小米,接着电商专家转发分析,顺便把之前为了随身WIFI发了条微博的周鸿拉了进来,接下来就是连具体投资金额、股份都带上了的满城风雨了。

这种自产自销的链条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新闻”生产模式:从已发生的商业热点事件切入(如腾讯和阿里的世界并购大战),依靠靠谱与否未知的信息源,再从合理的商业逻辑进行推演(如腾讯入股京东的逻辑就是甩电商的包袱,由此推导出腾讯为甩掉视频的包袱入股优酷土豆)出商业巨头们婚丧嫁娶的八卦故事,紧接着是大规模的科技博客、媒体、自媒体的扩散,再来一轮行业专家深度分析。即使辟谣了也不要紧,还能以如古永锵枕边人的口吻写一篇“其实他只是还没谈成而已”的总结。

这一链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在这个信息高度泛滥和碎片化时代,所谓的新兴媒体们需要找到一个投入和回报比最高的方式吸引读者眼球,而围绕所谓内部人士透露的爆料,和之后对爆料深入分析的评论成本很低,因为分析“即将发生”的事很容易,基本不需要采访就可以胡扯。当然就和娱记写八卦花边总还是要些捕风捉影的照片一样,新兴科技媒体们的“照片”就是已发生的商业事件和商业逻辑,这可以增加爆料的真实性。为了让爆料好看,还需要一些深度八卦,而诸如刘强东和奶茶MM这样的八卦又显得不够高大上,怎么办?聊并购吧。即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又可以把江湖大佬们的恩怨情仇拉扯进来。这就是一些科技媒体娱记化的路径,不过他们比狗仔队高级的是,狗仔队还得长期蹲点做体力活儿,他们的这些新闻生产靠脑力劳动就足矣。

全文阅读

科技媒体的科学精神

杂志即将付梓出版,回味出刊过程,心中五味杂陈,原因则是关于这期的报道选题。

秦建国,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部队经历中高原缺氧给战友带来的痛苦和死亡,使他萌发了一生的科研梦,在科研追梦的道路上,他历经坎坷坚持科研30多年,最终他宣称发现了人体新的呼吸理论,并根据自己发现的呼吸理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了产品,投入到了社会。在秦建国看来,能够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的产品,造福于人类和国家,是他一生最大的梦想。

刘合群,力网理论创造者,他把哲学理论融入到中医学当中,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医学认知。多学科的知识交叉,助推了他的科研创新,业内人士评价他提出的“力网理论”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充实和发展,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次飞跃。

科学发展的道路时常颠簸难行,因为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挑战我们的认知和判断,也常使人们产生怀疑和否定。这期杂志的选题中出现的新观点、新理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夸张学说,亦或是“旧闻翻新”,甚至是伪科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选择且信且疑。因为,会有更多科技工作者去质疑和求证,经过实践检验以及时间的考验,这些新理论的正确与否最终会得到判定。而对于科技媒体,面对这些改变我们当今认知的理论、观点,既是履行科技媒体的职责的机会也是考验,是对我们科技媒体科学精神的一种考验。我们选择把他们报道出来,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的注意,继而进行深入研究,最终使这些科研成果得到验证。

作为一本科技期刊,报道科研成果,讲述科研故事,弘扬科学精神是本职也是追求的目标。科研工作需要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科技媒体长期获得大量的科研信息,同样更应具有这种精神,并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科学精神,对于所报道的每一项信息,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同时也要勇于创新认知和接受新事物,做到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坚守科技媒体应有的科学精神。科技媒体如果放松了自身对科学精神的要求,也就失去了媒体应有的公信力。

全文阅读

媒体科技论文:剖析媒体在科技创新的作用

本文作者:司成宏工作单位:兰州晚报

塑造典型,引爆全民创新热情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和进步。创新,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推动自主创新为己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在各自研究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勇攀科技高峰不断作出新贡献。但是,每一项科技创新,都需要科技工作者有勇气、有智慧,敢于担风险。他们凭借一份责任、一腔热血、一份执著、一腔激情,不畏艰险、勇攀高峰,树立了刻苦钻研、大胆开拓、争创一流的典范形象,是学习的楷模。新闻媒体发现并广泛宣传报道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的先进典型,既可以为科技人员踊跃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争做科技创新先锋,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又可以通过宣传科技创新先进典型,使全民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搭建平台,助推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好的科技成果找不到合适的“婆家”,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很多企业虽然具有引进技术的愿望和实力,却找不到适销对路的技术项目,彼此失之交臂。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院所,与资本、产业和人才相融合,推动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新闻媒体责无旁贷!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成果价值,或由新闻媒体牵头组织成果会、展示会、交流会,积极搭建与市场对接的宣传平台,有利于解决科研和生产相脱节的毛病,使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以及通过政策引导减小部分科研成果转化成本过高对企业的压力,可以更好地实现成果转化,让更多的企业实现技术成果共享。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科技的依赖度与期望值与日俱增,这已成为当今时展的潮流。然而,科技创新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科学发展、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进步,科技创新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只有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才能促进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全面兴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热潮。在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新闻媒体要与时俱进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的大潮流中来,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特别是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但新闻媒体要一如既往关注科技进步与创新,而且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科研院所,深入工厂车间,与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员工结交朋友,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及时生动反映基层一线科技创新的新实践、新动态、新成果,并深度挖掘和报道各地以科技引领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经验、新举措、新成就,为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关注热点,培养公众科学素质给西瓜“打针”可能吗?我们身边有没有“打针西瓜”?转基因食品能吃吗?吃竹笋会得癌症吗?……一方面,针对社会上的类似争议,新闻媒体要及时进行报道,提供数据和鉴别真伪的方法,让公众自己去判断分析;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通过议程设置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媒体的热点话题上来,普及科学技术,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经过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公众自己会形成判断,养成理性分析的习惯。这种习惯正是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基础能力,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

开辟专栏,强化科技创新宣传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除了常规报道之外,新闻媒体应该与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联手,精心策划,开辟专栏,开创科技宣传新阵地。专栏的设计布局应当充分考虑受众阅读习惯,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方式,增强开放性,强化互动性,打开社会了解科技发展的窗口,扩大科技创新宣传的受众面。民生科技是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学技术,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发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专栏尤其要加强对民生科技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问题征集或通过定期邀请科技人员接听热线的形式解答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技术难题。诸如“在阳台上能不能用花盆种菜?”“、家用照明灯能不能用上太阳能?”等等,以此提升社会对民生科技的认知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的实惠与便利。搭建舞台,挖掘选树创新人才创新、创造都离不开人才。发现和使用现有的创新人才、挖掘和利用潜在的创新资源,通过创新人才的竞争可以提高创新能力、扩大创新成果。新闻媒体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和社会号召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整合社会资源能力。新闻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社会资源,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参与科技创新人才的挖掘、选树和宣传,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员工施展才华、发挥聪明才智搭建舞台。首先,新闻媒体可以联合科技、人社、工信委、人才办等部门和科协,组织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能手评选表彰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员工立足岗位投身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研发水平;其次,新闻媒体可以联合相关部门面向所在地区公开征集技术难题需求,尤其是广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相关需求。汇总整理后的技术难题、技术需求,抛向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寻求技术合作。最终,通过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从而发现、选树和宣传创新人才;再次,新闻媒体通过组织评选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和优秀成果来发现人才、推荐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过程中,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时代呼唤创新,创新主导发展。在科技创新未来之路上,新闻媒体必将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和责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实现更大作为。

全文阅读

社交媒体科技创新论文

1社交媒体的特性分析

1.1技术特性

从技术上看,社交媒体表现在媒体丰富度和便捷性更高两个方面。每种媒体的丰富性反映在四个方面:反馈、多线索、语言变化和个人关注点[3],丰富度高的媒体是指那些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可用多种线索反映同一个信息、可用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更多地传达一个人的情感的媒体。社交媒体的另一个技术特征是使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这主要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与技术的融合程度日趋紧密,可穿戴式设备在未来必将大行其道。根据思科的研究,未来将是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任意两人、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呈现前所未有的方便。

1.2社会特性

社交媒体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广泛性和自组织性两个方面。广泛性既有参与的广泛性,又有应用的广泛性。社交媒体的用户数动辄以亿计海量而活跃的用户数让社交媒体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以往传统企业无法企及的广泛影响力。在应用方面,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移动)互联网上的入口,各类应用都将基于社交媒体平台,或者逐渐向这一平台迁移。社交媒体根本上是其作为一个平台,给用户自组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点在微信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微信的基础构成单位就是根据一定的相似度而自组织起来的朋友圈。用户在其中聊天,自愿贡献内容。圈子的成立、规模和解散又非常自由,正是这种自由组合的圈子构成为社交媒体重要的社会特性。

1.3突显特性

在上述技术特性和社会特性的交互作用下,社交媒体进一步呈现出各项突显特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个性化和赋能性。个性化是指当社交媒体与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紧密结合,社交媒体上各项活动都刻下了深深的个性化烙印。个人的活动圈子、谈话记录和评论、点赞等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其个人的偏好。这构成了系统为个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础。赋能性是社会性与技术性共同作用的结果。Web2.0让很多产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产业之间的界线逐渐变得模糊,从而推动新型产业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新应用的爆发,并非事先精心设计,而是从社交媒体使用中突显出来的。可以预期,通过社交媒体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会涌现出更多的新产业和业态,激发互联网上的创业热情。本研究认为,社交媒体对于科研创新的影响,主要是基于其突显特性。科研创新可以分为技术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两个基本类别,但是更多的、更容易获得成功的创新,必然是二者的结合。

2社交媒体对科研创新的影响

全文阅读

科技动漫超媒体引领未来数字化科技展览技术

摘要 科技馆发展至今,集中有效的整合了现代展览技术,体现出多元化的展示风格,构建了人与知识交互的展览模式,形成了知识与技术贯通、形式与内容交融的展示体系。如何使展览领域更为广泛,展示内容更为丰富,展示手段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科技展览创新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吉林省科技馆(以下简称吉林馆)为例,着重探讨科技动漫超媒体这一展示手段的创新与应用。

关键词 科技动漫;科技展览;科技展品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008-0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与展览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馆展品的造型、色彩、制作工艺以及展示技术均已达到较高水平。目前,国内科技馆在不断追求展览功能最大化的同时,还致力于展示手段的创新。“创新”是推陈出新、焕然一新,无不是体现着一个“变”字,创新就意味着改变,而展品的创新又需要哪些改变?创新方向又在哪里?

1 传统展示手段存在的不足

1.1 展品的选择和设计存在问题

1.1.1 展品的选择过于局限性

科技展品的选择主要分为“聚集式”与“聚焦式”两个方面。“聚集式”是把已有的展品进行分类和筛选,精选出技术含量与展示效果令人满意的展品。“聚集式”缺乏一定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展品内容不够系统也缺少新意;“聚焦式”是根据展示主题综合考虑知识点与知识链来选择展示内容,再通过学科知识与技术划分进行整体设计和研发,展示内容相对系统,形式效果具有一定特色。但是,研发难度大,实验周期长,具有一定展览风险。

全文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科技媒体转型策略简析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无线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兴起。这一局面给传统科技媒体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同时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用户思维入手,分析了传统科技媒体具备的优势和亟待补齐的短板,为传统科技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扩张提供了策略建议。

关键词 科技传播;新媒体;用户;传播效率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061-02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形态,它们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更多地专指以其为依托的微信和微博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新媒体能实现低成本、即时传播、交互传播、全覆盖等特点,因而迅速成为公众欢迎的传播渠道。新媒体的这些特点给科技媒体带来了更大发力空间,使之可以不限版面、不限出版时间、多文风地便利地渗透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近年来,适应发展趋势、拓展发展空间、提升自身影响力的重大举措,传统纸媒纷纷开办新媒体,为科技传播事业注入了更多活力。

1 互联网对科技传播产生了深刻影响

1.1 传统科技传播模型对公众的定位

科技传播模型是指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面向公众传播科学技术的方式方法的总称。相关课题一直是公众理解科学研究的热点。不同学者已经总结归纳出若干科技传播模型,缺失模型、语境模型、对话模型是其中研究较多模型。它们分别对科技传播过程中公众与传播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

例如,缺失模型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复杂化,政治决策、商业生产、科学工作等现代社会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素质的公众参与和支持,公众需要掌握科学知识、掌握技术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该模型强调公众作为知识接受者或消费者的身份,而较少考虑影响科技传播效果的其他因素。

全文阅读

多媒体技术在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多媒体突破教学局限性四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科学学科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科学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并能使学生体验到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乐趣,学习和掌握这种现代化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科学教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55-02

一、引言

在新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让学生能处处进行科学探究,沉浸在科学的氛围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学习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单靠老师讲解,也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演示,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自体验实验中的快乐,在反复观察实验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根据科学课的特点,越来越多的老师把多媒体技术用到了科学教学中,服务于我们的科学教学。

二、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课不仅仅是实践性强的一门学科,也是理论性强、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很多时候学生们只是对动手实验感兴趣,对一些基础知识却是不上心的。这时多媒体技术就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固体与液体》这一课中,学生们都能说出哪一类物体是固体,哪一类物体是液体,也会分辨,知道水、可乐、酒等等都是液体,知道书、桌子、笔等等是固体,但是让他们进行概念性的总结,说出到底怎样的物体是液体呢?怎样的物体是固体呢?学生们总是说不完整,这时,在屏幕上把学生提到的各个重点都做好记录,这样学生既有声音的刺激又有画面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也集中了很多,回答的总结性问题更加完整,不会记得新说的忘了刚提的。《人 动物 植物》这一课中,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老师播放了一段《人与动物、植物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人的生活离不开动物、植物。人类的食物都依靠它们,但在人类获取自己需要的同时,却大大伤害了它们。大量的信息,难得一见的场景,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触发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这样声、画同时的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课的喜爱,也使原本枯燥、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各种知识生动形象地在学生面前展示,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了知识,牢记了知识。

三、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实验操作

全文阅读

科技期刊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探讨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必须要抓住机遇,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转变观念,在完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的前提下,加强期刊信息化建设,提升编辑人才队伍建设,转变传播方式,实现科技期刊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科技期刊;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9-0017-02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手持移动设备等为载体的新兴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以其媒体个性化突出、表现形式多样、交互效果较好、携带方便、存储量大、传播迅速等优势正逐渐替代传统纸质媒体成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信息传播手段。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其在深刻影响受众的媒体接触方式,为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将为传统出版模式带来根本性的转变,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科技期刊能力建设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必须建立起全新的运营体制和传播体系,将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办刊实践之中,通过全新的发展模式,达到全媒体传播的效果[1],实现科技期刊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

1 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时代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内容多为作者来稿,作者投来什么样的稿件就刊登什么样的稿件,期刊的个性化程度较低;在出版模式上,传统科技期刊主要包括纸质版出版和数字出版两种模式,纸质版出版由于不利于查询和携带等因素其发行量正在逐渐减少,而目前的数字出版多为单篇论文在相关数据库中的上传或下载,未能真正体现数字出版的内涵;同时在出版发行方面,传统科技期刊多借助邮局订阅和数据库下载的方式进行发行,未能体现期刊的主动性。而新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科技期刊在出版、发行及传播上的劣势。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喾⒄梗一种综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借助网络或多媒体技术进行快速广泛传播的新型数字出版模式已悄然出现,其不仅可以呈现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模式所具备的文字、图片信息,同时音频、视频技术的运用也将使得出版内容更加丰富化、立体化,尤其对于医学科技期刊而言,相关的手术或实验操作音频、视频材料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呈现势必会对科技期刊传播能力带来颠覆性的突破。新媒体技术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只有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东风,才能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2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能力建设

全文阅读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学科体系的探讨

【摘要】数字媒体产业被全世界誉为朝阳产业,也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媒体技术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推动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文章首先从技术角度对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在分析中美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研究体系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简要阐释了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数字媒体;学科;内涵;研究体系;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75-04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媒体早已开始了与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数字媒体领域,并渗透到了教育、经济、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与服务之中,前景广阔,也引起了全世界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关注,而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近几年,我国除在政策上引导与激励数字媒体产业上发展之外,对数字媒体相关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

据笔者统计:自2000年至2011年9月份,我国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院校已有110余所,甚至已有院校开始了硕士或博士层次的数字媒体技术教育。可见,我国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体系已经初见雏形,而国外的数字媒体学科的发展较之国内先行,学科研究更加细致。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内涵、研究内容,学科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十分重要,这对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建设有一定的助力,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促进数字媒体技术从业人员间的相互交流。一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内涵

在我国110余所设置了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专业名称直接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院校60余所,授予工学或理学学位,包括首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浙江大学;二是开设“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的院校50余所,授予文学学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

就现状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这两个本科专业在人才选拔来源、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去向上有所区分,从而让人产生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理解。但笔者认为:从学科本质上来讲,这两个领域应该归为一个学科范畴,即“数字媒体技术”学科。我们可以从技术与数字媒体这两个概念自身的解释上去理解。

全文阅读

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展厅的应用

【摘要】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业已成为一系列展示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的用于科技馆展品和展厅布展,丰富了科技馆展览。此文介绍了多媒体的特点以及在科技馆中的应用,对科技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科技馆;展览;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0-0073-02

一、多媒体技术及其实现特点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业已成为一系列展示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定义为:“多媒体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特殊效果等单一的媒体形式集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是全面的综合性的信息资源,它能用来达成信息传播中的任何媒体资源”。

1、多媒体的硬件实现。

硬件主要由成像方式、显像设备、声效设备三部分构成;软件部分有视频、图形图片、动画、文字等部分构成。常见显像方式大体包括:1、显示器显像。包括大型显示器和拼接屏、触摸屏、非平面软液晶屏等;2、投影显像。根据幕布材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普通幕和特殊幕,普通幕根据其形状有直幕、折幕、环幕、巨幕、球幕;特殊幕,如条幕、帘幕、雾幕、水幕等;3、LED屏幕显像。亦可以做成多种形状,如展品“LED数字星球”。即是LED做成球状的显像方式4、激光三维立体显像等等。

2、多媒体展项具有一些有别于实物展项的特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