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学

康复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康复医学

多模式方法诊断——一种新的脑中风后抑郁的评测方法 李红玲,赵庆荣

早期实施综合促通技术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能力的影响 朱建国,袁栋才,潘殿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李曦光,汤国强

超声波对新西兰白兔脑损伤的超微病理学研究 俞世勋,高敬龙,郭民霞

纯词聋患者1例报告 于增志,高怀民,瓮长水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郭先菊,郎玉兰,邱小红

一次跨世纪的WHO国际康复研讨会 卓大宏

冠心病患者PTCA或支架术后的康复运动训练 陈刚,李京平,孙福成,何青,季福绥

全文阅读

浅谈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全文阅读

康复医学新天地

六月的海南,风光旖旎,热浪撩人。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在此间成功举行!这是我国康复医学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作为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委员、我国康复医学的开拓者之一,南京医学院教授周士枋,自然欣喜交集、踌躇满志。直至返程途中,周教授才有了一点空暇,于是,伴着机器的轰鸣,随着海轮的起伏,记者就康复医学的一些问题请教了他――

周教授说,康复医学的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古代的康复医学,历史悠久;二是近代的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具体讲,是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近代康复医学的建立。这是因为残酷的战争造成了人员大量伤亡,留下了很多残疾、截瘫士兵,怎么办?现实呼唤着康复。据美国的一项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遗有数千名截瘫士兵,5年内,他们无一幸免地全部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截瘫士兵增加更多,但20年后仍有50%的人存活,这是什么原因呢?无疑应当归功于康复医学的发展和康复手段的有效干预。因此,周教授强调指出:功能障碍的人一定要重视和接受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是独立于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联系。周教授说,临床医学的对象是疾病,它重视疾病的诊断,其主要任务是挽救生命、治疗疾病、逆转病理过程;而康复医学的对象则是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可能是疾病造成(可发生在疾病过程中,亦可出现在疾病逆转后),也可能与疾病无关,如先天性残疾、某些遗传病等,它强调的是障碍诊断,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障碍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综合性康复治疗,以帮助人体激发内在的、潜在的管理能力。临床医学的目的是治愈疾病,而康复医学的目的则是减轻障碍程度,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其中,也包括了人的精神、心理、回归社会等功能的恢复。

那么,近代康复医学的具体对象有哪些呢?除开传统的偏瘫、截瘫、盲、聋、哑、、弱智等残疾人之外,更大量的则是一些慢性脏器病患者,如某些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依照欧美国家的标准,在家休息2个月以上,仍不能从事正常工作的慢性病患者即算残疾人,就应当接受康复治疗。对此,周教授解释说,一位肺气肿病人,动辄喘息,甚者连说话、穿衣都困难,当然应算残疾;一位心脏病病人,才爬了一层楼,便心绞痛发作,当然应算残疾。这些功能障碍者都应在康复之列。实践证明,疾病治疗过程中,甚至某些急性病的早期,康复医学的适时介入,确实有利于疾病逆转,有利于功能恢复。正因为如此,国家卫生部已将大中型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立列入“八五”重点规划,并要求将这些医院逐步建成具有预防、治疗、康复全面功能的新型医院。

对于康复治疗手段之一的理疗,即光、电、热治疗(包括推拿、按摩),读者大概不会陌生。但周教授指出,这些仅仅是辅助手段,而最基本、最重要的则是运动疗法。因为功能的恢复只有依靠自主的功能锻炼。躺在床上不动,而希望恢复、提高心肺等功能,那是“天方夜谭”,在此问题上,别无他路。另外,康复治疗的手段还包括:作业治疗(意在恢复精细、手眼协调功能);言语治疗;心理治疗;肢具治疗;传统康复治疗(按摩、气功、针灸、中药)等。

谈到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现状时,周教授表示,既有喜也有忧。对于“忧”,记者似乎更感兴趣。今年初,刚从澳大利亚访问、留学归来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励建安大夫说,我国的康复医学同欧美国家相比,确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有经济、技术上的,更有认识、意识上的。表现在:①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就目前情况看,全国范围内仅有少数综合性大医院建立了康复医学科、少数几家疗养院成立了康复中心。现状与需要远远不相适应,②部分临床医生认为“治愈”的病人不需要康复。殊不知病理过程虽然逆转了,但功能尚未恢复,某些障碍依然存在。⑨病人不理解、不配合。他们甚至不认为康复对他们是一种需要,相反,企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励大夫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康复医生的母亲中风了,一侧肢体瘫痪,几天后,她让母亲自己练习穿衣、吃饭,不料,老人家竟大发雷霆,骂其不孝,就是不愿意动。因此,励大夫对记者说,我国的康复医学要上新台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设法增强全民的“康复意识”。我不禁点头,十分赞同励大夫的精辟见解。

周士枋教授长期从事康复医学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成果颇丰。虽然年逾花甲,但依然壮心不已。展望未来,他对记者说,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当务之急是队伍建设,一是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提高,二是要尽快培养出掌握系统康复知识的大、中专专门人才。另外,康复医学的组织结构要进一步完善,即在一个地区逐步建立起以技术高水准的康复中心为服务最高层、综合性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为中间层、社区康复中心为基础层的“金字塔”式康复模式。尤其是社区康复中心的建立和工作,更具群众性和普及性,更适应我国国情。这一中心的功能应包括收治大量的一艘病人,直接指导病人康复;培训社会康复人员及病人家属;协助残疾人就业等。社区康复的实施与推广,亦是能否让康复医学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关键所在……

机器在轰鸣,海轮在起伏。我的采访暂告一个段落。记者衷心希望我国的康复医学日臻完善,更上一层楼,为病人造福!为社会造福!

全文阅读

中职康复论文:中职康复教学讨论

本文作者:周蜜娟作者单位:自贡仁济医学中心

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康复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中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正是顺应了这个市场需求,即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学制所规定的时间内学到必需的实用知识,掌握够用的职业技能,为今后从业打下基础[4]。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开放实训室,专业课教师跟踪辅导,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让学生反复练习,定期开展康复治疗操作技能竞赛活动;(2)将技能操作考核纳入期末总评分中,促使学生主动练习,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性;(3)充分利用本中心的资源优势,分批次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具备就业竞争优势。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康复技术专业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前景。由于我中心由医院和学校构成,康复科与教研室相合并,所以在教学上有其特殊性,教师均为医院康复科的临床医生,他们教学经验不足,所以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我中心人员成为优秀的“双师型”人才。

1提高教学水平

一方面,我中心康复科临床医生担任教师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多方面还要向其他教研室教师学习,通过老带新,集体备课,交叉听课,学习他人的课堂管理、教学流程等,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加强与香港“站起来”组织、“川港康复中心”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学习香港康复医学及康复教育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本教研室的教学途径。

2定期进修学习

全文阅读

康复教学论文:康复医护临床教学变革讨论

本文作者:姜贵云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

康复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

1更新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

师与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是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转变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更新学生对临床教学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只有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观念和思想上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将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讲授康复评估和康复方法时,在讲解中穿插操作示范,强调正确的操作步骤与要领,留给学生自我提高、自行训练的空间和时间,让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讲授临床常见疾病康复治疗时,以实际临床病例为启端,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引导讨论,明确功能障碍的原因、评估方法和康复措施,使学生对每一个病种的康复都有完整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应该了解、熟悉哪些内容,并明确哪些内容是重点掌握的;同时,分析比较病种之间康复评估、治疗的相同与不同,从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康复医学临床工作的内容。还有重要的一点,给学生推荐一些康复医学参考书,鼓励学生自学、并勤于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康复医学课程后期临床实验室,设在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依托科室的物理治疗室、运动疗法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疗法室等康复治疗、训练用仪器、设备,以及患者、病种充足的有利条件。通过硬件建设,使临床教学带有实验的气氛,以消除学生毕业后从事住院医师早期阶段对康复医学的生疏感,使他们在从事医疗工作早期就有康复医学意识,增加他们对专业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每一件仪器、设备的名称、作用原理、治疗作用、操作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等。在强化管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摸拟学习使用、进行潜移默化的规范操作训练。

全文阅读

机器人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的康复机构设计

[摘 要]基于机器人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空间并联机构原理的新型下肢踝关节康复机构。该机构有结构简单,工作空间较大,采用并联机构刚度大等优点。对肢体康复机构的研究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康复机构 步态分析 混合驱动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228-01

前言

康复的目的是使病人的身体、感官和心理功能恢复正常,当今社会经济使病人来弥补赤字,是一种不正常的治疗消费。一般来说,一个有运动型功能障碍的人由于手臂或腿的问题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性治疗。传统疗法是需要一个理疗师辅助患者做一系列重复和常规的物理运动,逐步增加肌肉锻炼强度,这种恢复过程需要的时间和费用都是比较多的。而康复机器人可以轻松的实现循环运动,机器人有很好的控制功能,它们可以很准确的重复和逐步增加力量练习,机器人这种更准确的辅助治疗被称为“持续被动运动”,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医疗中心,使患者也实现了许多康复目的。

CPM的概念在1970年代首次被引入后,在康复过程中患者有时移动四肢有一些突发异常反射,而传统的机器不能应付这种反射,因此有时不适合使用物理疗法。如果病人在机器辅助理疗过程中有一个不当的反射,这个不当的反射和机器给的负荷不符,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损害病人的肌肉或肌腱组织。正因为如此,需要一个智能设备,可以完成基于病人的四肢反射的康复过程中的实时反馈。康复机器人可以分为三组:

1) 帮助残疾人特殊需要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2) 支持移动性。

全文阅读

提前认识康复对学生学习康复的重要性

摘 要:在学生时代,学了很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但对于康复治疗这个专业依旧很陌生、很模糊。到现在为人师长,学生也有相同的问题。对此,这个问题的存在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及阻碍。其次,我们这些康复治疗的教育者们能做些什么?

关键词:康复;重要性

一、情况分析

1.专业发展状况

1983年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成立,标志这中国康复事业的开始。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突破2亿人,2027年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升高,都给康复治疗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年都有新的学校开始康复治疗学或康复治疗技术相关的专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康复治疗的春天来了。但实际依旧有很多人对这个专业并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专业。面对这样的情况,其实有部分学生在就读该专业前并不了解这个专业。

2.入学后专业上对专业的介绍

在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康复治疗的情况下,其实大部分学生再报志愿时都不太清楚康复治疗是做什么的,及时上网去查,得到的信息依旧很有限。如果再这样的前提下,进入学校后再没有人去介绍这个专业,那学生就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要怎样来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这将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和困难。

3.现阶段临床工作内容、环境与学校教学内容、环境存在区别

全文阅读

康复医学教学思路探讨

1结合专业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选修课教学中显现出的不足,我们深入分析其原因,并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本院2013级选修康复医学的62名研究生的调查发现,接受课程的所有研究生其专业方向都已确定,除2名研究生专业为康复医学外,其他60名学生的专业基本包括了内、外、妇、儿、护理的绝大多数临床学科,对这些非康复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掌握一些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够用得上的康复常识,希望了解临床中遇到哪些问题时需要康复科医生介入,以及康复介入的时机(争取早期康复)等问题,而不是通过8个学时课程掌握一门二级学科。比如,神经内科医生应该知道脑卒中患者发病24~48h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即可开始康复治疗[5]。其他如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所有会出现功能障碍的疾病,基本上均需早期开展康复治疗。而骨科医生应该知道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颈椎或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术后等,早期开展康复治疗有助于保持并尽早恢复运动功能,防止关节囊挛缩、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等。而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生应该了解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大部分患者肢体缺乏主动性的运动,康复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以防患者出现新的并发症[6]。风湿专业医生应该了解,长期适当强度的康复治疗能够明显延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四肢关节损伤程度,降低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量[7],而早期开展康复锻炼可延缓部分致残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进程。儿科医生应该了解脑瘫或其他可能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的症状,如到青春期甚至是成年后再行康复则效果相差甚远[8]。另外,儿科医生还应该和呼吸科医生一样认识到物理因子对肺炎[9]、急性咽炎[10]治疗的明显效果。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明白正确的康复护理对于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重要性,要学习神经源性膀胱和间歇清洁导尿的知识。康复医学与多数其他临床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专业的多样性,不能简单地要求统一的教学内容。我们目前采用了结合专业的个性化教学方案,除统一讲解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简单介绍常用的康复手段外,还重点讲授了康复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一篇“康复医学在××科中的应用”的文章。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根据自身的专业写一篇论文。评阅论文后,授课教师对其中的优秀文章给予肯定和表扬;对认识不全面的给予补充说明;而对康复医学认识有误区的则给予进一步的指导。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位选修康复医学课程的研究生获得其专业临床工作中实用的康复知识。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后,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强烈的反响,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率高达100%。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能通过短短8个学时的教学,使绝大多数学生学到一些非常实用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知识。而且必须要承认,通过审阅学生们交上来的论文,确实也发现了一些我们教学内容上的疏漏,毕竟这些观点来自各个领域临床研究生的专业视角,其中有一些疾病或症状是我们原本所不熟悉而实际上康复医学的确可以发挥作用的。因此,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相长。这种提出问题由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解答的模式也符合目前在医学教育中所提倡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和研究的全过程,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1]。有国外教育家研究表明,PBL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相同的内容知识(contentknowledge),还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solvingskills)[12]。该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提高检索文献与撰写论文的能力,对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3-14]。

2强调不当康复的后果

在教学中还要纠正部分医生认为的康复医学技术含量低、不一定需要专业人员的错误观念。如临床中有部分医生认识到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但未能从技术上给予重视,仅告诉家属或患者自行锻炼,结果患者不能接受正确的干预措施,康复功能越差,甚至出现新的问题。如脑卒中患者早期就着重进行抗重力肌肌力的训练,导致后期肌张力明显升高难以控制,并出现强化了的异常运动模式,影响患者功能的恢复进而降低生活质量。脊髓炎的患者一味追求尽快康复,不断加大康复训练运动量,造成过度疲劳,导致疾病复发。交叉韧带断裂修补术后患者过早活动易导致韧带再次断裂,活动过晚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囊挛缩,最终出现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有些家属只关心和专注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没有注意或重视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继而出现抑郁甚或自伤、自杀等行为[15]。医生也应该纠正有些患者和家属认为的康复就是按摩和“烤电”等把康复医学简单化的观点。实际上临床工作中这些康复相关的问题都需要有专业的康复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才能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按摩或活动肢体就能达到的。

3体会

对非康复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教学内容设置要做好定位,它明显不同于康复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所要求的系统、全面、深入、前沿,也不同于有些医学院校中设置的本科生康复医学选修课,对这些学生,应该充分介绍康复医学的发展前景,并将目前康复医学在发达国家医疗体系所占的重要地位做生动而详实的讲述,充分调动学生对康复医学专业的兴趣,以便将来有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康复医学的科研与临床工作中来。非康复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生了解或掌握了多少康复医学的概念原理、技术手段或评价方法,而是应该定位在对研究生今后临床工作有何帮助上。所以应该个性化的强化康复医学与其他临床学科的紧密联系,并适当地通过一些非专业人士的不当康复实例反证康复专业知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康复医学选修课的推广是医学院校教学结构完善的重要体现,也是康复医学受到关注、其疗效获得肯定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有幸加入康复医学教学工作的康复医师来说,对传统康复专业教学的改革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不仅有助于普及康复医学知识,更可提高其他各专业医生对康复医学的了解,促进多学科领域中康复医学的应用。若能使各个专业的医生都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适时对具有康复适应证的患者提出康复建议,必将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而授课教师也应该结合临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们能有更多、更实用的收获。

作者:王刚 毕胜 陈静雯 胡楠 单位: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全文阅读

康复护理学教学研讨

1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

1.1教师学科专业性不强《康复护理学》课程为护理教研室承担,3位任课教师均为护理专业毕业。康复为新兴学科,任课教师对康复护理的认识往往是通过上网和翻阅书籍,没有掌握系统的康复护理学理论,对康复护理以及其工作模式了解不全面,操作技术不熟练。加上教学任务重,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任课教师未能到临床进行实践,讲课缺乏形象生动的例子,难免造成课堂讲解不透彻或者课堂气氛不活跃等。

1.2实验设施不完善笔者所在学校2010年购进一批康复器械,共设置两个康复实训室,均为多功能实训室,承担多种实训项目。每个实训室的基础设施为5张PT床,10把PT発,5个轮椅,10副腋杖,另外还配有3向阶梯、功率自行车、平衡杠、复式墙壁拉力器等康复器械。实训器械以运动疗法类为主,而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器械较少。针对护理专业学生,每学期开设8个学时的康复实训课程,平均10个学生一组,学生实践机会偏少,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保证。

1.3教材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供高职高专类院校使用的《康复护理学》教材编排同本科层次的教材内容较为相似。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在于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高专类教材的建设和开发,需要大量具有较高实践价值的内容,但是高职高专类《康复护理学》教材实践内容较少,没有明确指出实验内容、目的和具体方法,这样实训课的编排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思想,较为混乱。

1.4考评机制不健全康复护理学在笔者所在学校为考查课,实训课进行平时抽考,理论考核为期末开卷考试,试题多以问答题形式。开卷考试形式单调,学生只需考前熟悉课本内容,不用下太大功夫基本都能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试成绩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工具,只求通过考试,没有学习动力。

2改进方法

2.1使学生对康复护理学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护理模式巳从过去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发展成运用护理程序主动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护士亦要担负起促进患者康复的责任。康复护理的早期介人,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护理在临床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并不局限于康复科、神经内科和骨、科,心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等等很多科室的患、者都需要做康复护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没有专业的康复护士,临床护士担负着督促、帮助、指导患者康复的重要职能。所以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康复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十分必要。

全文阅读

康复医学教学论文

1引导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康复医学包含的医学知识理论多,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要求高,涉及的疾病范围广,康复技术多样化以及实际操作较复杂等,致使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引导式教学法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结合广泛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具体而实际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已学临床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综合归纳演绎,例如,在讲述“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及课堂讲授内容,将此章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怎样处理和改善”的递进关系,将知识点的重点难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并将授课内容和教学大纲提前发给学生预习此章。授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现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患儿出现临床症状的机理和方法处理。据此,教师提出小儿脑瘫康复的总思路:

①康复评定:包括小儿身体发育、躯体功能、平衡反应、协调能力、站立和步行能力、心理、智力及言语功能评定等;

②估计预后;

③确定康复治疗总目标;

④制定康复治疗的阶段计划与总体计划;

⑤实施具体的治疗计划以及处理这些症状的过程,并多媒体录像和图片演示Bobath法、作业治疗、认知、言语治疗等。通过问题引导,结合多媒体教学,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学生对小儿脑瘫这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为了进一步说明引导式教学法和传统式教学法的区别,笔者曾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实验,将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10级中医康复专业120名学生按照学号分为传统教学方法组(60名)和引导式教学方法组(60名),在进行言语疗法、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神经康复技术、肌力增强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这六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对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教学,最后对学生12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引导式教学方法组在概念原理的理解、基础知识掌握、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归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我院2011级中医康复本科两个班124名学生,在讲授“脑卒中的临床康复”一章中,按班级其中一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另一个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讲授,将此章节按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以及“怎样处理”的递进关系,将知识点的重点难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并将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成多个问题让学生课前预习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查阅相关基础知识,授课时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现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结果表明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及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运用方面与传统教学无显著差异(P>0.05)。在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分析归纳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学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引导式教学法能较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加强临床教学见习,引入临床先导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