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续教育发展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继续教育发展

摘要:知识经济确立知识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阐述了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知识经济社会继续教育的主体地位,知识经济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知识经济;继续教育;科学发展

1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密集的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它的特点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技术和服务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高新化、高效化的科学研究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不断更新为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智能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无形的资本。

2知识经济社会继续教育的主体地位

不同的经济时代总是伴随着不同的教育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加速与信息的爆炸性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时代任何教育机构或教育形式都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终身教育问题,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揭示了教育与经济这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具有更为紧密的联系,突出地显示出教育的经济价值。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智力资本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赖教育。教育是生产、积累、传播、使用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知识向经济过程融合和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知识经济必须以教育发展为基础、为后盾、为保证、为动力。教育是知识经济竞争的基点,谁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知识经济竞争中制胜的根本。

3知识经济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到来将引起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也将导致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革,这种变革将给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全文阅读

持续发展继续教育论文

一、天津高等继续教育基本格局

(一)天津各类高等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分析

高等继续教育是天津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续教育的重要支柱。按照办学类型,天津各类高等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构成分析

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普通高校附设的各种培训部门,承办函授、夜大和成人脱产班,以及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二是成人高等学校,主要包括职工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和广播电视大学。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主要依附于正规普通高校。以2011年为例,天津普通高校附设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各种培训部门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人数占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5%,而成人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仅占总数的15%。在成人高等院校中,以职工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最多,占88.04%。从纵向上看,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培养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97562人下降到2011年的80438人。其中,普通高校和成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总数都有明显下降,而在职研究生学位的人数持续增长。

2.天津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构成分析

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教育部办公厅于2000年7月28日《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之后,发展更为迅猛。至2003年底,试点高校达到68所。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作为天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经过十几年的试点发展,在软、硬件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校生规模也迅速扩大。2007-2011年,天津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持续稳步增长。2011年比2007年在校生数总数增加了37832人,增长了327.07%。

3.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构成分析

全文阅读

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摘 要】继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展继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需求,符合我国《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文章根据我国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几点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继续教育 战略目标 发展趋势 发展政策

1 继续教育发展重要性

1.1社会发展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导致世界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各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当前我国处速发展的时期,国家面临外界各种压力和挑战,尤其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面临重大的调整和改革,这些都凸显了人才的重要性,中国今后要屹立在世界之林而不倒的关键就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

1.2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我国人力资源众多,但是平均质量不高,我国需要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要求。虽然我国建立各级教育机构,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教育质量一直是我国众多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1.3我国《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

全文阅读

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目前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1.办出特色,注重实效,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则。办出特色是指继续教育的发展要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以特色求得自己的快速发展,因为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它是在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之后的一种后续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终身教育,这就要求继续教育的发展要充分体现出继续教育的特点,办出继续教育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继续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给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继续教育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体现出继续教育的自身价值,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并以有限的投入去求得最大的效益。对办学者来讲,要强调针对性和办学后的效益性;对学习者来讲,要强调学习后在工作中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有所成就。

2.合作办学,开放办学,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渠道。我国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息息相关、相互促进、命运与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我国的继续教育的发展要积极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多渠道、开放式办学。我国的各类企业、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以及快速发展起来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是我国继续教育办学的重要生力军。企业办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更多情况下讲求办学的直接效益;高等院校办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内容系统深入、理论性较强,有利于各类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科研院所办学的最大特点是能够紧密结合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社会团体办学的最大特点是容易发挥科技前沿与专家聚集的优势。开放式办学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借鉴一切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二、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相应对策

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我国的继续教育发展必须要按照中国的国情,遵照我国的法律和法规,紧密结合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以一种崭新的继续教育思维方式和全新的继续教育思想观念,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的要求探讨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1.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为本”教育观念。教育,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还是继续教育,教育事业能否深入持久地发展和壮大,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经济回报率,这是个综合指标,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为本”教育观念已经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识,尤其是继续教育更应该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为本”教育观念,因为一方面继续教育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其受教育面,而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教育质量,通过继续教育使受教育者确实尝到接受教育的甜头,这样才能达到使社会各界都逐步重视继续教育的局面,滋生继续教育持久而旺盛发展的“生命力”。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应加重点抓好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各个教育环节围绕着继续教育的服务方向进行设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超前性,以增新、补缺和拓宽为办学宗旨。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师的选聘上要根据课题内容和研修要求而定,教学形式上要结合所选课题性质和学员组成的专业、层次和结构类型等,采取自学、面授、函授及脱产等形式进行,并创造条件,借助现代化通讯设施举办开路和闭路继续教育电视教学。

2.完善教育法中的继续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使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在法律的保护之中。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虽然对继续教育的办学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制定继续教育法,国家也没有制定更系统的配套的继续教育政策法规,通过法律来进一步明确社会成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就目前而言要严格实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在全国全面实施继续教育统计制度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结合我国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需求,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实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实体自主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相关政策,要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制定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要把全面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作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高社会全体成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在动力。要推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逐步建立学历文凭与技术登记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3.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继续教育现代化教育和管理的新模式。在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构建继续教育现代化教育和管理的新模式,选择好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大力发展以信息网络为主要手段的继续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充分证明,在未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将会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教育和管理的新模式。同时,信息网络也将为继续教育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国家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应把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可以很好地依托普通高等教育的网络资源,同时借助信息通讯技术的便利条件,利用日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络技术,以普通高校为骨干,以成人高校和各教育培训中心为依托,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大力发展虚拟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社区,倡导学习者本人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发展网络学习,倡导继续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

全文阅读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

一、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契机

(一)知识经济发展,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

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重要能动力,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分配和生产方式进步,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角度。而这种影响和改变持续性地对劳动者提出新的要求。劳动者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上不断要求进步。如何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显然是大势所趋,教育必将成为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终身教育。

(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科学技术进步创新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又不断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做出调整和升级。在当今中国社会,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长,各级决策人员和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对继续教育越来越重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事业单位的改革,这种认识不断加深,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需求和动力支持。

二、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走向

(一)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化

新时期对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对个性要求是差异化的,同时在工作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人们职业生涯的变化也达到新的高度。这就要求继续教育必须丰富多彩,无论是从办学形式还是教育层次都要如此。办学形式必须多种多样,不仅要有多种规格的非学历教育,还要有多种层次的学历教育;应有函授教育,也要有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也应该受到重视;有级别考试,也有职业资格认证等。除此之外,教学活动还要多样化,以教员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应该被推广,教学内容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员的应用上。教学的组织方式不要拘泥于课上,既要包括教员的面授指导,又要侧重课堂外的观察、讨论、座谈等,学员应该多多参与实验、实习、研究等,提高共同协作的技能,积极参与网上教学,全面调动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习潜能,共同进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全文阅读

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探寻

摘要:

源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正沿着“学历取向—职业取向—学习取向”的轨迹,从创收型、理论型、单一封闭型转向质量型、应用型、灵活开放型,但同时面临着观念滞后、资源匮乏、学习动力不足等困难。为此,需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面向市场,在职业情境中培训应用型人才,在区域文化引领中推动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教育界对继续教育内涵的界定不一,本文所称的继续教育“主要指除了全日制学历教育之外,针对成年人的各类教育服务”。[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30岁以上的人口中,在校率接近于零。同年,全国人口预期寿命达74.83岁,这意味着人生大部分时间的教育活动需要由继续教育来提供。[2]可见,继续教育应有的体量相当庞大。然而,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比如,定位模糊,市场适应性差,特色不明,评价不科学、不规范等。源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必然随之转型。教育界认为,高校继续教育正沿着“学历取向—职业取向—学习取向”(以下简称“三种取向”)的轨迹发展,并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3]那么,沿着上述轨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高校又如何实现这一转型呢?

一、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方向的分析

(一)高校继续教育从创收型转向质量型

高校继续教育经历了学历补偿阶段,其时,招生规模大,主要复制或浓缩全日制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质量并未成为高校与学员的重要教学目标,经济效益则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然而,当今高校继续教育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历继续教育的学员更青睐重点、名牌高校,越来越关注教学质量;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就业、岗位关系密切,学员非常关注学习实效;作为学习取向的继续教育,学员关心的是文化品位与文化享受,更需要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可见,高校继续教育已从粗放型向内涵型发展,亟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文阅读

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探究

一、关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述评

1.关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现状的研究随着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不断凸显,社会、政府和学界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现状表现出极大关注,特别是对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问题的研究者众多,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一些学者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出发,把研究的重心主要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挑战。郑义寅认为,在全球化、多元文化、知识经济等相互交织中,我国发生的社会结构变迁、城乡结构变迁、市场就业结构变迁,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4]二是,关于传统继续教育观念带来的挑战。曾青云认为,传统的继续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观念根深蒂固,致使人们对高校继续教育现代功能把握尚浅,给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带来了思想意识方面的挑战。三是,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市场化的挑战。胡天佑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关注高校继续教育经济效益的力量超过了关注其社会效益的力量,故决策层很容易将高校继续教育作为创收增利的一项重要途径。也有不少学者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机遇进行了研究。李远芳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相继而入,带来了继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的模式,并逐渐为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借鉴。赵敏霞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政策,党的十报告又提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些相关政策出台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张玫玫认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持续推进,社会对高校继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动力支持。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随着国内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设施、教师数量、管理手段、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为载转型发展具备基本现实条件。尽管上述研究成果,反映了学术界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现状研究的深入和深化,但从中也不难发现还是存在一些缺失,研究成果几乎都集中在国外潮流、国内形势、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等方面,所得研究成果虽然能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一些信息与引思,但对以何种策略去迎接挑战?以何种举措去抓住机遇?等等实践性问题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探索却明显薄弱,还难以从实践的界面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出富有价值的务实引导。

2.关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方式的研究当下,社会和学界关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方式的研究。主要表现文化传承、市场开拓、社会发展三个方面。一些学者从文化传承层面进行了透析。曾青云认为,传承传统优良文化、推进现代主流文化、创造未来新型文化,应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式。徐进的观点是,“依托本校的文化传统,塑造培训品牌。使高校的文化传统蕴含于继续教育中,培训品牌因文化而长盛的生命力。”姜全红则提出,高校继续教育不但要使人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崇德广业、与时偕行”的科学精神,以帮助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杨安等人也认为,高校继续教育功能与作用的实现,其根本就在于继续教育之精神风貌、道德评判与价值吸引等内在文化精髓的存在。也有一些学者对市场开拓方面进行阐述。王智星认为,重视市场开拓,高校应在立足自身优势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并将之推向社会。李萍提出,开拓市场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其中,面向市场,满足人们不断高涨的高质量教育需求;面向社会,开展岗位职业培训的教育;面向国际,进一步开展国际继续教育对接,都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方式方法。还有一些学者提出,高校继续教育从高校自身的优势出发,与社会热点和需求紧密结合,结合社会各行业、各层次需求,进行系统推进,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方法选择。还有一些学者从社会转型角度进行了研究。陈叶海等人指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应不断地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行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学习的需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令赟认为,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应该以高校为依托,面向社区,面向基层,发挥其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其灵活多样的教育类型主动担负起向社会成员传播社会价值的重任。郑义寅强调,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在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从业乃至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方式的应有之意。综上可见,相关成果所表现的多角度与多层面的研究取向,无疑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方式的后续性研究大有陴益,但由于大多研究成果过于集中在市场开拓方面,而对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与探索相对不足。特别是一些人把发展市场高端培训作为转型发展主要方式的论点,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有着误导之嫌。因此,相关研究在注重开拓市场的同时,也要加强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惟有如此,相关研究才能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实践有着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意义。

3.关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行为的研究迄今关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行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社会行为、管理行为、育人行为三个方面。关于社会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反映了高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各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况状。王培暄提出,要成功地开展高校继续教育,一定要与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联系,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叶文忠等人指出,要加强高校继续教育与各行业的合作,实现科研和生产力的转化,最终实现双赢。有的学者提出,要进行校企合作的创新。纵向深层次的合作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的培训;横向模式的合作突出订单式和国际化的培养方式。毛金波认为“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提供教学资源,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5]在管理行为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就目前管理机制改革必要性进行了争鸣。宁峰、马启鹏等人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模式给予了充分研究,认为继续教育学院在学校领导下,相对独立地对继续教育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的一级管理模式,是指继续教育学院和专业二级学院各有职责、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继续教育工作的二级管理模式,以及继续教育学院自我核算、自负盈亏的教育实体型管理模式,各有千秋,需要根据相关高校具体情况而选用,而不能一刀切。刘晓灵则认为,结合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继续教育学院一级管理模式是可行的,高效的。张洪等人从管理团队内部要素出发,认为要有专家型的领导班子,推进岗位竞聘制,这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尤为重要。刁庆军的观点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人才竞争机制、考核制度、激励机制,采用项目负责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能动性,这才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必要行为。在育人行为研究方面,曾青云从培养模式出发,认为要尝试学历证书和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分积累、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方光荣等人从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出发,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推行远程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不同教育需求。侍建旻从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视角出发,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资格,既要理论基础扎实,又要实践经验丰富和动手能力较强。上述这些关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凸显了社会和学界对转型行为研究探索的深入与深刻,对转型行为本质把握的准确与到位,尤其是诸多学者从行为模式、行为选择等关键性环节的研究,以及所提出的可行性意见与可操作性建议,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有着实践论意义。当然,这些研究优势还必须有相关的成人教育行为理论研究作为基础,而恰恰这正是目前研究所亟待补阙的问题。

二、关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趋势的展望

上述情况表明,尽管当前我国学界关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成果不菲,但并不是完美无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完善。

1.由“泛论”转向“精细”纵观现时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可以说,还停留在对现象描写和空乏对策的“泛化”研究层次上。具体表现为:一是研究的内容空泛,诸多研究者都希望自已的研究能面面俱到,从其认知、体系、机制、方式、策略等等所有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而正是这种“方方涉及,面面俱到”,使很多相关研究成果陷入“方方涉及难深入,面面俱到难顾全”的“空泛化”窘状之中。更有甚者,一些人只是将“高校”、“继续教育”与“转型发展”等等名词进行简单凑合,而随意发挥,并没有揭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特质,所谓的成果只能是一种浮华于表而空泛无物的妄言。二是研究的视野偏窄。不少研究成果囿于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行政管理等范围之内,鲜有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学等角度来探究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成果,而这些领域都是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息息相关,甚至具有成败决定意义。这与高校继续教育转发展的所要求的多角度、多学科、多领域地“开放”式研究相距不小。三是顶层设计的研究缺失。大多学者或成果,只是以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作为主要对象,甚至热衷于诸如市场开拓、高端培训、联合办学、成本分摊等等功利性问题研究,而对于转型发展的亟需的顶层设计则表现出整体性缄默,以至关于高校继续教育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研究,提升高校继续教育应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变化能力的研究,建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促进高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和国际接轨的研究,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继续教育应有价值与地位等等的研究成果,委实难与寻觅。由上引申,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并不是空洞泛化的高谈阔论,而是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相关研究由“泛论”转向“精细”已如箭在弦。首先,研究的目标要精确。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的目标要的精确度,需要的是紧紧围绕“转型”与“发展”这个主题,进行有的放矢的研究,而不是那种地摊式的随意性研究。其次,研究的方式要精密。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作为一项社会工程,准确周密、清晰细致的研究方式,必定是其方法论选择,也是摒弃以往那舍本逐末、表里不一研究方式的最为有效之举措。最后,研究的行为要精炼。在未来研究中,要以专业视角对研究行为进行必要凝炼,使规范、合理、程序成为研究行为的第一反映,彻底根治既往研究中出现的“前缀式”、“挪用式”、“应景式”的行为表象,促进研究行为与研究目标、研究方式的有机融合。由此,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才能经受时间的锻打。

2.由“思辨”转向“实证”当前,在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中,一些凭借主观想象、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纯理论与纯概念思考的研究现象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具体表现为:一是对理论建构的描述多。在理论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些许建议对策,但这些建议并未从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出发,未从中国目前的国情、各省的省情出发,只是凭着想象或推导进行的一些构想式思考,导致一些研究缺乏实证性的支撑,显得空洞无力。二是仅从经验的层面进行辨析。在研究过程中借鉴国外经验无可厚非,对中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比较性研究大有裨益,但一些研究牵强附会把国外相关经验做为研究成果,硬照搬于中国高校继续教育领域的状况,就令人担忧,更紧要的是,这些所谓国外经验,大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与阶段性,极易产生以偏概全,甚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认识误区。三是仅从逻辑思维层面进行分析。一些研究只是从假设或推理的角度,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中的问题进行表象性研究,而对这些现象的具体状况缺乏实证性调研,尤其是一些量化数据明显不足,无法从本质与规律上,揭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要害所在、关键所在。由上引展,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宏大工程,由单一的思辨性研究向思辨性与实证性研究并重转进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转换,首先,研究内容要真实。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的内容要真实可靠,尤其是在个案研究中,研究背景、研究对策等内容要与客观事实相符,认真的调研、分析、研究,而不是那种凭空想象的研究。其次,研究方法要求实。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要注重方法论的选择,摒弃以往存在的“前缀式”、“套用式”、甚至“复印式”的研究方法,寻找或创造一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适用于转型发展相关主题的新型研究方法,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最后,研究的取向要切实。在未来研究中,要针对国际与国内、行内与行外变化,不断调整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取向,彻底校正既往研究中出现的“片面式”、“功利式”、“短浅式”的研究取向,促进研究方向始终与国家发展大势、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态势保持高度一致。唯有如此,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才能掷地有声。

全文阅读

特岗教师继续教育发展

摘要:

特岗教师在改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中的作用已逐步显现,但其面临的一些问题亦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专业发展方面。调查显示,特岗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发展机会较少、条件较差、方式单一,身心疲惫、对未来感到茫然者比例较大,男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主动性较女教师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政策方面的,亦有学校方面的,更有特岗教师自身方面的。应针对这些问题,考虑其致因,进一步完善“特岗计划”,为特岗教师创造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具体措施有:加强管理,建立特岗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制度;重视发挥校本教研和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调整培训内容,增强特岗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重视主观能动性,培育特岗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引导特岗教师掌握生涯管理策略,帮助其进行自我设计。

关键词:

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继续教育

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特岗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特岗计划”的有效实施。对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特岗计划”,真正实现“特岗计划”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目标。

一、“特岗计划”是实施“均衡普九”战略的可行方案

特岗教师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的简称,是从大学毕业生中经过选拔,为改善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服务期限为3年的教师。特岗教师主要在县以下的乡镇和村落学校任教,教育对象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少年儿童,故其身份可归入农村教师。

1.“特岗计划”是补充农村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

全文阅读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探讨

摘要: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科学合理的观念是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路灯”,深化高校教育综合改革,不仅是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更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关键词:

改革;继续教育;发展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获得了诸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使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快速和谐地发展,是当今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人人成才、终身学习的中国教育梦,继续教育不可或缺。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从办学模式、教学机制、教学特色、品牌构建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符合学校特色的继续教育品牌。

一、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新环境下,我国的教育改革也需要跟进时代步伐,继续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继续教育要为促进教育公平服务。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建立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越来越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谁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本等方面领先,谁就会在竞争中抢得先机。高校应完善继续教育的发展机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高校继续教育模式,促进全社会终身教育的普及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继续教育是创造人才红利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继续教育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

二、当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

全文阅读

继续教育发展对策论文

论文关键词:继续教育现状对策

论文摘要:继续教育是指在接受了一定程度正规教育后的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持续性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日益显现出巨大作用,本文将从继续教育的意义、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知识的急剧膨胀和衰退周期加速。社会劳动者一生只接受一次教育,远不够终身享用,知识经济社会迫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劳动者在一生中可能会从事多种不同的职业,只有不断地接受适应新工作的知识,迅速掌握新技术,才能在市场经济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

(二)提高社会适应性的需要

为提高社会适应性,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应确定为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上,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不断给劳动者以新的知识与技能,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这就要求继续教育的内容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以要满足各阶层社会人员的需求。

(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