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类工程师论文

机械类工程师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机械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现状,针对

>>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探究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机械基础实验改革的探索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类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机械类应用型工程师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的机电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能源动力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机械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方案探讨 CDIO理念下机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基于工程应用型卓越机械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探索 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机械原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之校企深度融合的探索 电气信息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建筑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机械类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1-01.

[4]江沛,王洪学.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3).

[5]刘则渊,陈立新.中美机械工程专业本科课程对比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6]束仁龙.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特点与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7]王雷,凌雪.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

[8]王岳川.太空文明时代与文化守正创新[J].东岳论丛,2010(10).

[9]王岳川,胡淼森.大国崛起需要“大文化”守正创新――王岳川教授文化访谈录(之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9).

全文阅读

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探讨

摘 要:高校开设的机械类专业及课程已经渐趋成熟,其相应的教学设备以及实验操作设备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对机械类专业教学是由极大的帮助的。本文则主要就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以机械类教学设备当中的药剂设备为例,就其使用和管理具体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机械专业;教学设备;使用及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214

0 引言

当前机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操作知识即可,机械专业类的人才还要充分具备真正的实践操作能力[1]。因此,在高校机械专业类教学当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机械操作实验平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另外,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有较好的实验平台,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也应当予以重视,由此逐步保证机械类教学机械设备的应用价值,帮助提高机械类实验教学的质量。

1 机械类教学设备配备情况

机械类专业种类实际上非常多,其中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程等。因此,高校相配套的机械试验设备类型也比较多样,在普通的技术操作实习室、数控技能操作室等相应的实验室当中具备一些数控车床、操作计算机模型等[2]。另外,在制药机械与设备专业当中,相应的实验室机械药剂设备包括粉碎设备、筛选设备、混合设备、物料输送设备、药品包装机械设备等等,学生通过使用这些设备,可以更加明了地清楚制药的一般过程,以及懂得这些机械设备该如何操作。

2 机械类教学设备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全文阅读

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问题及对策

1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不正确认识与毕业设计要求的冲突

部分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正确认识:马上毕业了,老师和学校不会因为毕业设计环节而让学生不毕业;毕业设计和我将来的工作没有联系,不用投入相应的精力。在这些意识指导下的行为,必然与毕业设计的要求存在冲突。以上问题表现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毕业设计的初衷以及设计质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认清职技高师机械类专业所开设核

心课程的作用及对学生就业的方向的支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2.1职技高师机械类专业学生,将来的主流工作方向(1)在企业从事冷加工工艺设计。包括零件冷加工工艺设计、夹具及模具设计等。此类工作属于企业最基层的工作,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2)在企业从事设备维护、保养及修理及技术革新(包括非标准设备的研制等)。此类工作要求在具备前者的基础上,从事机械装备的研制与开发,属于高一级的工作。从事冷加工工艺的人员,需要积累了相当能力,才能胜任。(3)到职业类大中专院校从教。以上三项为毕业生主流就业方向。(4)从事基础科研工作。(5)从事机械类产品的销售工作。

2.2大学四年学了哪些核心课程及其对就业方向的支承。在大学四年所学核心课程中《,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服务于冷加工工艺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服务于设备维护、保养及修理,同时服务于企业的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等。以上两个方面都是对前述工作方向(1)~(3)的必要理论支承。职技高师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要密切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需求和能力,合理“设计”。

3毕业设计工作对策研究与探讨

3.1合理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全文阅读

机械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近些年我国很多高校在机械类教学方面已经有了新的教学模式,而创新式的教学模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类课程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只有将实验教学充分融入到机械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中,才会更好地发挥出机械类课程教学的价值。本文针对机械类课程的实验建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如何加强课外开放实验及设计创新性实验等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机械类课程 实验教学 改革研究 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TH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32-02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各行业都在迅猛发展。机械工程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行业急需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机械类工程学专业的人才。要想促进我国实现高效的发展和进步,就需要采用科教兴国战略。无论是在机械类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在实际的实验管理中,都需要不断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模式,这样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机械类课程实现进步和发展。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差距,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现如今大多数的高校在教学中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机械类课程与其他类别的课程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机械类的课程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如果不能够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往往会降低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也是理论联系实际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可见,在实际的教学中,融入实践性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具体阐述机械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等内容。

一、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是推动我国高校机械类课程发展的重要目标,与传统的教学目标相比,现如今我国一些高校对于教学改革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培养多样化人才的教学目标,我国大多数高校中的机械专业已经制定了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系统。一些机械专业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通过加强实验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要充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切记不要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果能够在理论教学中融合实践的内容,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机械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完善现有的机械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二、加强机械类课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在机械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建设中一定要注重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因为只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制度才能够为培养高素质和多元化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机械类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首先为了树立学生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实验理念,就应该定期举办一些实验公开课、观摩课,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该每年召开实验教学质量反馈会。这些都能够为提升机械类课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给予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机械类课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于机械类课程实验教学的认知程度,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研究能力、课堂常规执行能力、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技能等众多方面。只有做到这些,才会不断推动我国机械课程实验教学实现高效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机械类课程的认知,有关教师还应该定期制定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对于机械类课程的学习有更多的认识,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及时地解决问题,这也是机械类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重要内容。

全文阅读

浅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的改进

摘 要:化工机械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是高等及高职院校石油化工专业必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门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高校学生对化工生产的认识及熟悉未来岗位环境具有很大作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化工机械设备基础教学的基本原则。本文就目前高校在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提出了在后期教学工作中应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化工机械;课程教学;技能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07-01

一、前言

石油化工行业一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直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的在实际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更加推动了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为实现无人化操作奠定了基础。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化工企业不断的发展需求。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为培养专业化工人才所必设的一门必修主干学科,该学科的设置对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环境、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等院校化工机械设备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说明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石油化工类、生物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制图、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和容器设计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常见化工生产设备类型,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基本原理,掌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知识,综合合分析压力容器的性能及工艺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化工设备的设计等[1]。完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对化工生产产生感性的认识与客观的了解,并能够为以后生产技术岗位的职责有明确的认知。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理论综合性强,内容涉及化工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知识,知识面广且分散。其次该门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例如蒸馏塔的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来想象内部气液交换与精馏提纯的过程及原理。再者该门课程实践性强而实际现场危险性大导致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使得学生理论与实际无法充分的融合。基于上述特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缺乏该类课程专业化教师的投入,该类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理论教学经验而且还能够对化工生产具有清楚地认识或实际工作经验;而目前高校教师科班出身比较多,缺乏实际现场经验导致教学脱离实际较严重;其次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应应注意与实验相结合,但由于实验机械较大且危险性高,部分学校未能有效安排实验内容。再者由于该类课程属于偏实践类课程,课程考核方式应多样化,而部分院校依然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知识进行全面考察[2]。因此,作为学校与教师,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全文阅读

应用型本科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研究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启动的重大教改项目,在促进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和全面提高机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提出要基于“工程形成”的本质,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基于工程师的分类培养确立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方案研究,并介绍了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方案方面的一些具体举措。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用型本科;卓越机械工程师;工程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于2010年6月启动的一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它的有效实施必将对促进高等工程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和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既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各高等院校提高毕业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着重介绍我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应用型本科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基于“工程形成”,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

机械工程活动是一种综合应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交叉性和迁移性等技术特征。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推广应用,现代机械工程无论是可采纳的材料和技术,还是可运用的分析与设计手段都更趋复杂化。典型的“工程”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咨询等主要环节的“工程链”问题。这其中的每一环节都不太可能孤立地解决,大大增强了工程问题解决和工程素质教育的技术性、实践性、系统性、综合性、人文性和社会性。因此,高等工程教育应当培养具备复合性知识结构和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和综合各种知识能力的潜在的卓越机械工程师。

根据工程教育内涵的发展,英国工程学家卡特(R.G.Carter)首次用“工程形成”来将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工程教育”到“工程教育与训练”,再到“工程形成”,其内涵、外延和要求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的主体是教师,而“工程形成”的主体则是学生。因此,从“工程教育”发展到“工程形成”,实际上是从“教师中心论”到“学生主体论”的转变。同时,“工程形成”概念还表明工程师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累积和感悟养成的循序渐进过程,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阶段性等特征。

为了让工程教育贴近工程实际,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美国工程教育界提出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所谓“回归工程”模式,是指高等工程教育由过分重视“工程学科素质”教育转变到更为重视“工程实践素质”和“工程背景素质”培养上来,从而加强工程大学生的工程实践与机械创新能力。

受“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轻适用,重课堂、轻课外,重传授,轻自学”等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通行的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普遍还是以理论教学体系为主,而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重要补充。同时,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招和办学资源构建的不同步,模拟工程环境的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普遍未能得到应用的重视和充分的落实。因此,按照“工程形成”的基本规律,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为设计和制订应用型本科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方案提供了理论根据。

全文阅读

工程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涵盖知识面广,实践应用性强。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案例教学法通过建立工程案例库,激发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引入工程安全教学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机械工程师。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案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7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朗代尔提出,广泛应用于法学和医学的教学中,后来案例教学法衍生为工程案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工科教学领域,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设计的场景,学生将自己置于场景内,通过讨论或研讨等方式学习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机械制造基础高等教育机械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含了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实践性比较强,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效果不明显,学习积极性不高。为进一步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将工程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同时也是新一轮应用型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实践型专业人才。

1 机械制造基础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不能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涵盖了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是多门专业必修课的前置课程。因教学内容多,涵盖知识面广,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传统黑板或投影等进行满堂灌的方式,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不能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枯燥无味,课程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全文阅读

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文章从传统机械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培养“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高素质实践型、创新型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为目标,探索机械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国制造;机械制造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67-02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1]。机械制造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柱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机械制造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2]。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的本科教学工程系统地分析和研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方法[3],探讨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形成原理及其规律。构建融知识、能力和工程素质于一体。集现代管理和先进技术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体系[4],对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现代机械工程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大的实用价值。

一、传统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教育教学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目前机械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概念陈旧,涉及面宽泛,含义模糊[5],可以覆盖学生毕业后一生中从事的工作,无法与我国日益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需要相对接。其结果是导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其目标也比较难以实现。

(二)教学内容陈旧,工程能力训练不到位

全文阅读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 采用文献统计与分析方法,分析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的发展历程与阶段性特征,着重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等四个方面,分析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改革的发展动向。

关键词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072-03

Abstract Utilizing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of mechanical majo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earch statuswas analyzed and the existed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curriculum system and trai-ning plan,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 and monitoring system,etc.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research and reform of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of mechanical majors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of mechanical major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mechanical major;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1 引言

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类型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显著的实际效果,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包括:如何强化实践教学尚未达成一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仍显短缺和落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实践教学师资水平有待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偏弱,等等。

全文阅读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研究

摘要: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为契机,借鉴管理科学中知识集成的思想,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中的教师和学生看成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提出专业知识集成的设想,研究专业知识集成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应,借此探索我国高等工科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李孝禄(1968-),男,湖北大悟人,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科规划2013年度(高校)研究课题(课题编号:SCG05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44-02

摆在工科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之一是如何培养适应建设新型国家的创新人才。教育部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中就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的各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该计划的三个特点之一就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工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传统文化、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和个体差异等的影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低于人们的期望值。这就需要探索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

高等工程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强调实践和社会需要,需要从创新环境、创新认识、创新方法、创新活动流程等多方面介入。其中,必须改变对传统的高等教育专业培养中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对学生管理、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等进行改革。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如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的方法和理论,嫁接到高等工程教育中,形成新的高等工程教育方法和理论。

笔者所在的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借鉴管理科学中的知识集成思想,将专业培养中的教师和学生看成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提出专业知识集成的设想。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专业知识集成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